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十步九歌
陈氏一进屋里,就听到徐辉祖的口中还在喊着:祖老弟,我们接着喝,接着喝。
“夫人,您来了!”正在伺候徐辉祖的徐二等人看到陈氏来了,马上就将位置让了出来。
“嗯,老爷这时跟谁去喝酒了,怎么现在口中还在喊着别人的名字?”陈氏立即就对徐二问道。
“禀夫人,老爷今日是和新晋的练兵大臣祖大人去盘虎楼喝酒的。老爷和那位祖大人似乎很是合得来,所以就喝多了。”徐二就将徐辉祖和祖大年去盘虎楼喝酒这事说给了陈氏。
“是不是叫祖大年?”陈氏马上就追问道。
“对,就是叫祖大年。夫人您也知道祖大人?”徐二当然也是知道祖大年的名字的,他马上就很确定的回答了陈氏。
“那就对了!老爷前面也向我提起过此人。他说这位祖大年这个人很不错,是一位值得深交的人。现在看来,老爷也是真的和那位祖大年结交上了,竟然喝成这样了。”陈氏前面也是从徐辉祖的口中听说过祖大年,所以,她在听徐二说是祖大人后,她立马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夫人说的没错,老爷和那位祖大人的关系看起来很是要好。从那审判一结束后,老爷就被祖大人给请去喝酒了。老爷一路上也是很高兴的,还一直不停的在说要好好的和祖大人喝上一顿。”
“你们老爷的那嗜酒的性格你们还不知道嘛?这次就算是放过他了,要是下次在这么喝的烂醉如泥,那我首先就要惩罚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陈氏是不希望徐辉祖喝的烂醉如泥回到府上的,所以,她对这些下人们也要提前下严令。
“是,夫人!”
“那行,你们都先下去吧!这里有我照顾老爷就行了!”
几人马上就慢慢的退出了房间。
徐辉祖回到府上还有自己的夫人伺候,但是祖大年就没有这样好的命了。他被家丁送到府上就被抬到床上休息了,那些家丁们就在一旁候着,等着祖大年什么时候清醒过来,他们什么时候再去伺候祖大年。
祖大年这座府邸也是他前面没多久才正式的搬进来的,府邸的牌匾也是由朱允文亲自提的字。这座府邸虽然比不上徐辉祖他们这样的国公府,但是,和那些一品大员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的。府邸的位置坐落在京城的东南角,面积很宽。
这座府邸里面就跟那些大户人家一样,什么花园,庭院之类的,都应有尽有。这是祖大年以前根本就从未住过的大豪宅。祖大年搬进之后,里面也被朱允文让人给他派了一些家丁婢女,这才不让这诺大的府邸显得不那么的冷清。不过,这这么大的府邸现在的主人就只有祖大年一个,也不免显得一些清冷。
祖大年现在的岁数也不小了,照说应该是要娶妻生子了。但是,他以前都是在边境上过那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日子,所以,他也是没有想过成家这件事。现在他的情况是可以去找一个女人来主持他这家了。
祖大年府中的这些家丁和婢女也经常在下面议论这件事,他们对祖大年这么大的年龄了怎么还没有娶妻生子感到很疑惑。而且现在祖大年又受到天子朱允文的器重,也算是在朝中有了一个根基了。这样的人物,怎么就还没有娶一位夫人呢?
这些家丁和婢女们没事的时候就会议论这件事。因为这府里面没有女主人的缘故,祖大年就将府中的一切事物交给了管家章玉。这个章玉自从进祖大年这座府邸就是这些个家丁婢女们的负责人,祖大年索性也不去选了,直接就让章玉担任他这祖府的管家。
祖大年本身就是一位武将出身,他对家中的内务这些是很不擅长的。再加上他每日都要忙于去协助朱允文办理对军队改革的这件差事,他就更加的不可能会去管理自己这么大的府中的事情了。管家章玉也就成为了祖大年离开府后这祖府的一个主事人。
章玉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可以管事的人,所以,祖大年这府上的日常事务都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条。下面的这些下人们也都很听他的话,也不说是故意的和他对着干。
尽管现在祖大年这府上有章玉这样一位有能力的管家处理着府中的日常事务,但是,说到底,一个这么大的府邸。还是需要一位女主人来主持才行。现在就看祖大年自己是怎么想的了。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四十八章回宫的朱允文
审判结束后,朱允文直接就回到了宫里。今日这公开审判大会,他其实也没有做太多的事,就是自己亲自审判了一下朱棣。其余的人都是由刑部尚书侯泰带人去审判的。所以,朱允文他也没有感到很累。这时,他才想起了自己和刘兰的婚事。
一想到,朱允文就对身边的王中问道:“王中,朕和兰儿的亲事定下来没有?朕这几日忙的都没有时间去过问。”
王中其实也在前面得到了朱允文和刘兰的亲事的具体安排,但是他见朱允文每日如此的忙碌就先没有告诉他。今日朱允文既然亲口问自己了,那王中就必须要说了。
“启禀皇上,您和刘姑娘的亲事已经定下了。前几日内务府的人就来通知老奴了。”
“前几日就通知你了,那你怎么不告诉朕?”朱允文有些急促的问道。
“皇上,前几日您为国政日夜操心,所以老奴就先没有告诉您。还望皇上您不要怪罪老奴!”王中还是有点担心朱允文会怪自己的,将这件事不告诉朱允文。
原本朱允文是想冲王中发一顿火的,但是王中这样一说。他要是再发火的话,那就实在是太不合适了。所以,朱允文就强忍了下来,没有对王中发火。
“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只是简单的问一下。”
“谢皇上的宽恕!”王中的心里马上就放松了下来。
“那内务府的人是怎么说的?他们是什么时候安排朕和兰儿的亲事的?”朱允文既然知道了他和刘兰的亲事已经被定下来了,他当然要知道具体一点的信息。
“禀皇上,内务府的人说:您和兰儿姑娘的婚事就定在了十月十七日。在这一天,您将和兰儿姑娘正式的完婚。刘姑娘也将正式的嫁进宫中成为皇上您的妃子。不过,内务府的人最后还问了一件事。他们想请示皇上,这刘姑娘的封号是什么。”
王中将自己从内务府的人那里的得知的消息都告诉了朱允文。
“十月十七日。”朱允文在心中想着这个日子。他知道古代的人都是用的农历来算日子,所以,他还要想一下这十月十七日是多久。结果,朱允文自己都搞忘了现在的日子了。他转头就去问王中。
“王中十月十七日离今日还有多少天?”
“皇上,今日是十月三日。也就是说,离今日还有。”眼看着王中马上就将最后的答案算出来了,朱允文马上就开口大声的说道:“还有十四天!还有十四天朕就会将兰儿正式的迎娶进宫了。”
“对,皇上说的对。就是还有十四天,刘姑娘就会嫁进宫中了。”王中当然不会因为朱允文刚才打断了自己没说完的话感到有些什么异样的情绪,他还是接着朱允文的话说下去。
朱允文想着自己还有十几天就能结婚了,他的心中也是无比的激动啊!虽然现在的朱允文也有了一些妃子,还有正式的妻子了。但是,那毕竟是以前那位建文帝娶进宫的。严格意义上来讲,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有刘兰,是朱允文真正意义上娶的老婆。
心中十分激动的朱允文将王中说的内务府请示朱允文给刘兰一个什么样的封号这件事给忘的一干二净。不过,还好有王中的提醒。
“皇上,内务府请示您要对刘姑娘的封号,您看?”
听到王中的声音后,朱允文这才从刚才的自我空间里面醒过来。
“你是说对兰儿的封号是吧!”
“就是这事,皇上!”
“嗯,朕看就封兰儿一个德妃吧!这个德字虽然很简单,很平凡。但是,这个字是最能符合兰儿的性格的。就用这个字,定了!王中,你等会就找人去给内务府的人说。就说朕给兰儿的封号就是一个德字。”
朱允文没做过多的思考,就给刘兰定了一个德字的封号。
“是,皇上!老奴等会即刻去办。”
“嗯,告诉内务府的人。这次朕娶兰儿进宫,必须要办好办妥。中途要是出现一点任何的差错,朕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老奴明白!皇上您的话老奴一定带给内务府的人。”
朱允文这句话其实就有点多余的了,内务府的人怎么敢出现一点差错。他们也知道这是当今天子娶妃子,那可是天大的事。他们要是出现了什么错误,那估计他们今后的一辈子都完了。说不定,根本就没有什么一辈子了。一般来说,那些太监和宫女们都是这样想的。
不过,现在他们的这位天子其实并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发怒杀人的。朱允文的内心里还是保留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人人平等的观念。他前面就想过要废除这太监制度,不过,现在他实在是忙不过来。这件事也被他抛之脑后了。相信以后他想起了,还是会做这件事的。
“王中,你现在去内阁院里面看看。看看那几位在内阁办事的爱卿现在都可有什么需要朕批改的奏章,要是有,马上就先拿几份到朕这里来。朕现在闲着也是闲着,朕想找点事做。”
朱允文和王中说完刘兰这件事后,他又想到了自己现在坐着也没事做。还不如现在就处理一些内阁那几人认为需要自己处理的奏章,不然,堆到后面一起还是要他自己来批。说不定自己后面就又没有时间来,这样就很难受了。
“老奴这就去!”王中本来还想着过会就去内务府将朱允文给刘兰的封号这件事说了。但是,现在他就只有先去一趟内阁的院里了。不过也还好,内阁的那院离朱允文这也不远。王中完全能在半个时辰就能将事情办好。
王中带着朱允文的旨意,马上就又为朱允文这位天子跑腿办事去了。
朱允文看到王中走后,他觉得现在就只有王中一人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下达一些旨意。有时候可能还真的忙不过来,朱允文认为自己是不是可以再找一个人来帮王中分担一下差事。一想到这,朱允文就开始正式的考虑这件事了。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四十九章方孝孺的想法
朱允文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像现代社会一样,给自己设置一个秘书处。要是设置一个秘书处的话,那朱允文以后处理国政上来就更加的轻松了。那他以后就可以很轻松了,不用自己干太多的事。有了内阁和秘书处这俩个机构的话,他朱允文就真的可以每日很轻松的就能将每日的国政处理好。
越想到后面,朱允文就越觉得这件事可以值得试一试。但是眼下朱允文还是没有时间去办这件事,他过不了多久就要娶刘兰进宫了。所以,朱允文还是暂时先将这件很诱惑人的事放了下来,等到后面他有时间了再来处理这件事。
今日在京城发生的这件对朱棣等一干叛乱之人的公开审判,很快就被传到了大明的各个地方。在消息传到的时候,同样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明的老百姓们对这件事也是众说纷纭。但主要还是在讨论到底这样做是不是和合适,还有这样做过后带来的一些结果。
京城里面的老百姓是第一时间得知这件事,也是亲眼看到了这件事在他们的眼前发生的。所以,他们的发言也是最有考究的。
在京城里面的老百姓发的阶层是很复杂的,什么富商大贾,普通小市民,还有一些底层的老百姓。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那些富商大贾们觉得天子这样做有点太过了,就是太不讲皇室的颜面了。朱棣是大明太祖爷朱元璋的皇子,后又是被封为燕王,戍守在大明的北方边境。单靠这俩点来说,朱棣就算是犯再大的罪,他们觉得也不应该这样当中如此多人的面来对他进行审判。
而那些普通的小市民们则觉得朱允文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些极端,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朱允文做的对。朱棣这些人在他们眼中就是彻彻底底的犯上作乱的人,他们是很厌恶的。不过,还是有一些人觉得这些事跟他们完全就没有什么关系,很无所谓的样子。
此外,那些底层的老百姓们是一直很拥戴朱允文。所以,他们觉得朱允文这样做实在是太大快人心了。他们对朱棣这群人才是真的充满了很大的仇视的,朱棣发动了战事,最受难的就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虽然这些老百姓们因为是居住在京城,而没有受到朱棣发动的战争太大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心理他们还是会有的。
基本上,朱允文弄的这次公开审判,在下面的老百姓人群中就有这样主要的几种看法。还有一些什么其他个别看法的,也都是少数,不能在社会上引起什么波浪来。
这些老百姓的看法是这几种,大明官场中的这些官员们也对这件事有很大的看法。像方孝孺这些大臣们,他们的内心里面其实都是很反对朱允文这样做的。但是,他们现在在朝堂之上已经在朱允文面前说不上什么话了。他们也不敢向朱允文对这件事上谏言。虽然不能去劝谏朱允文,但他们还是可以私下来议论这件事的。
方孝孺在参见完朱允文搞得这次公开审判大会后,直接就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他一回到府中,直接就进了自己的书房,将门关上,并吩咐下面的人在他进书房这段时间,谁也不见。
一进书房,方孝孺就将乌纱帽扔到一旁。狠狠得坐到了自己平日里办事的那张椅子上,心情很是不爽。
“皇上这样做实在是太胡闹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而且现场还有成千上万的老板姓,竟然这样来对燕王进行审判。皇上难道不知道这是在损害我大明皇室的威严吗?皇上真是糊涂啊!糊涂啊!”方孝孺对朱允文将朱棣这些人进行公开审判一事很是气恼。
方孝孺很是愤怒的生了一顿气后,慢慢的才将自己的心情给平复下来。
“皇上现在就只听齐泰那些人的话,跟本就听不进我们这另外几位辅政大臣的话,这其中必有缘由。皇上在亲征之前还是很重用我们这几位辅政大臣的,而且都很平衡。不知道怎么这一次亲征回来之后,皇上的变化如此之大。对我和黄子澄根本就不怎么能用了。只愿意和齐泰商议一些朝政大事。”
“而且皇上这次亲征回来后,一心想着要进行变革,还设立了一个什么内阁。这样一来,我们这些辅政大臣完全就没有什么用了,就只有齐泰还一直能得到皇上的重用。皇上现在也变的更加一意孤行了,似乎他要是认定了的事他就一定要办成。我们这些大臣不管怎么劝就不能有半点让其动摇。”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皇上的性格和行事方式都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方孝孺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细细的想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允文整个人出了面容都发生了变化。
不过,方孝孺就算再怎么想他都不会想到,现在的朱允文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位建文帝了。他的灵魂已经被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王龙给取代了。但,要是将这样的原因告诉方孝孺,估计方孝孺也是不会相信的。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荒谬了。就算是放到现代社会,也不会有太多人相信,更别说古代社会的人了。
方孝孺仍然还坐在椅子上,想着件事。同时,他也在想最近这段时间朝堂上发生的一些事。方孝孺将这段日子朝堂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进行了一个总和,他得出了自己的觉得应该正确的一个结论。
他觉得朱允文这段时间故意的疏远朝中的像他这样的一些大臣,而只用像齐泰和启用徐辉祖这样的人,方孝孺觉得这是朱允文在培植自己的心腹。
这样一想,方孝孺就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解释了。虽然他仍然对朱允文的变化而感到有些不解,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得到一个最精确的答案。他现在就只有确定朱允文是在一心的想要培养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心腹势力,就像是齐泰和徐辉祖这样的人。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五十章大明官场
不过,方孝孺对为什么自己和黄子澄会被朱允文给隔离在了他心腹当中这一点感到很不解。他觉得自己和黄子澄也不比齐泰和徐辉祖差啊!为什么朱允文就是将他们给看上了,二队自己和黄子澄一眼都不看。
方孝孺不管怎么想,他都没有答案的。因为这件事,就连朱允文自己都没有什么最准确的答案。朱允文自己就是觉得现在是要在军事上下功夫的,所以就更加的重用齐泰这位兵部尚书,以及徐辉祖这位在军事上有极大能力的魏国公。相对而言,黄子澄和他方孝孺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现在在朝堂上的局势变得并不复杂了,因为朱允文的原因。朝堂上就很明显的分成了几派。一派是由齐泰和徐辉祖为首的,是朱允文的最强拥护者。一派就是想方孝孺他们这样的,以前是能得到朱允文重用的,不过现在莫名其妙的失去了这位年轻的大明天子的器重。最后一派就是像李景隆他们这样的人,投机派。
李景隆前面想去和方孝孺他们这些人进行结盟,但是,后面他观察到了方孝孺越来越不受到朱允文的器重了。李景隆就暂时的放弃了这个计划,他们去和朝堂上的另外一些势力进行结盟的计划也因此暂时搁浅了,没有了后续。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幸好李景隆这些人没有了后续才让他们也逃过了一劫。不然,现在的李景隆他们这群人就不可能还好很平安的待在各自的府上享受贵族大员的生活了。朱允文前面早就收到了锦衣卫首领纪纲的消息,李景隆他们这些人也早就被锦衣卫的人给盯上了的。
要是他们后面还是一意孤行的想要跟朝中的其余势力进行结盟的话,朱允文必然也会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情报。本身朱允文就对李景隆没有什么好的影响,历史上的李景隆后面是开城投降了朱棣的。就单说这件事,朱允文就不能会相信和重用他李景隆。
为什么现在朱允文没有动他李景隆,第一是没有时间,第二就是朱允文的手上没有抓到李景隆什么东西。所以,朱允文才不敢轻易的去动这位大明曹国公。不然的话,现在的李景隆同学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但是李景隆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后面他要是一出现什么事,那就是他这辈子的国公日子的终结。
现在的大明朝堂上面,很多人也都清楚了一点,要是想要接着在这大明的官场上混下去。那他们就必须要向齐泰这些人靠拢,向他们这位年轻天子的改革思想上靠拢。不然他们这些人很可能就会被朱允文这位大老板给开除了的。这还是轻的,要是他们是因为犯了什么事被朱允文抓住了,那他们怎么会结束的就不清楚了。但一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不仅仅是京城的这些大臣们感觉到了朝中的这些变化,就连地方上的官员也都慢慢的开始嗅到了朝中的局势变化。很多人也在慢慢的思考自己后面要怎样站队才不会被挤出去。尤其是一些各地的一方大员们,他们的位置其实是很吃香的,很多人都想去争他们这个位置。包括朝堂上的一些不得志的大臣们,他们也很想到地方上去发展一下,挣点政绩出来。
不过,这地方上的官员现在朱允文也还没有时间去管得到。要是在朝堂上没有说这些事的话,朱允文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去管这方面的事的,尽管有时候地方大员还会上报一些折子来。朱允文也只是主要看奏折,没有关心那些地方大员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
其实这些地方上的大员才是朱允文现在最应该要去管理的,他要是想在大明施行一些新政的话,必然要在地方上去施行。这必然就会要地方上的官员衙门来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是一定的。朱允文自己现在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就只顾着自己将自己现阶段想要在大明颁布的一些新政都拟好发出去,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地方上的因素。
地方上的大员其实很多都是倚靠在朝中的一些大臣的身上,他们要是在朝中没有自己的靠山和关系,那他们就不能在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第一时间得到具体的消息。这些地方上的大员们,虽然不是京城官,不是在京城里面做官。但是,他们的地位和官位都是很高的,完全不比那些朝中的一般的大臣们差。
就很简单的道理,县官不如现管。那些地方上的大员,能直接的管理很大一片的区域。他们要是想捞点油水的话,也比在京城中时刻受到锦衣卫监视的这些大臣们的危险系数更加低一些。尽管在大明全国各地都设置的有锦衣卫的分支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可不想在京城的锦衣卫一样。
这些分支的锦衣卫有时候时间长了就会跟当地的官员进行勾结,他们俩者根本就形成不了监视和被监视的关系。这样一来,就助长了那些地方官员的贪腐。这是无法避免的,就算是朱允文也不可能管的过来。
自古以来就有官官相护这样的情况发生,不只是在大明会有,就算是在盛世唐朝也是一样的。这些官僚们来往密切,很多人的私底下的关系很好。这样一来,他们其中谁要是有心想要贪腐的话,另外几人也就只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同时也有可能自己参与进去。
不过,大明的官员贪腐因为朱元璋当年在位的时候是一直严查的。朱元璋在位的几十年里,他靠着锦衣卫这个机构,将很多贪腐的官员都进行了严厉的处置。就算你只是贪腐了几十两银子,那你的罪行也就能到杀头的地步了。在这样严厉的惩处之下,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确实也是将官员的贪腐情况狠狠地打击了一下。
现在是朱允文在位,就不知道全国的贪腐情况怎么样了。现在就算是有很多贪腐,朱允文也是有心而力不足。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二百五十一章陈威到北平
无论怎样,每个朝代国家的政权机构的人员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贪腐情况,这是很难避免得了的。
京城里面发生的事情,远在北平的耿炳文等人在短时间内是肯定不清楚的。不过,朱允文颁布下去的封赏圣旨也在这几日抵达了北平城。耿炳文他率领的这支军队全军上下都期盼着自己能得到天子什么样的封赏。像卫风这一类的年轻将领,他们在得知朱允文对他们封赏的圣旨下来后,他们就一直十分的兴奋,等待着自己能获得的封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