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举)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司徒隐
这段时间,顾明良几人中午都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每天晌午,都是二妞做好了饭,带着三妞跟顾云浩,提着竹篮子送到田里去。
“爷、奶、爹、娘、大娘、大姐,这俩个竹筒里我灌了满满的凉开水,你们渴了就喝这个,可别喝河边的凉水。”顾云浩给众人说道,又指了指放在田边上的两个大竹筒。
这个时代河里的水虽然没什么污染,但肯定更是凉些,家里人这些天都忙着干活,身体早就高负荷,可是得要好生保养身子,不然病了更是不得了。
顾云浩知道家里的情况,还真的是病不起……
五人见着他这样懂事,也都是会心一笑,纷纷答应了。
“乖孙啊,奶奶知道了,你还是快些回家去,这稻草割人着呢,别在这里混。”李氏心疼地道。
“奶,我再陪你们会。”
顾云浩摇摇头,干脆理了理田边的杂草,坐下来。
“好好好,都随你,只是小心着些,别到田里来。”
李氏拿着竹筒喝口水,又再嘱咐了顾云浩注意些,就又拿了镰刀下田去。
这里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篮,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漏什么东西,就道:“爷,奶,我跟三妞先回去了。”
宦海(科举) 120.第120章:豪赌
此为防盗章 西侧屋子里,待顾云浩入睡之后, 卫氏还在为今天的事情不平。
“爹娘也太偏心了, 大娃子那么说话,都没表个态, 我看家里是不准备让咱们儿子去念书了。”
顾长光也皱了皱眉,老老实实地道:“应该不至于吧,咱们家里虽然没什么钱, 但在族学里念书, 也不交束脩, 当年我跟大哥还去混了两年呢, 爹这么想家里出个读书人, 不会不让幺娃子上学的。”
听了丈夫的话,卫氏却不以为然,说道:“你还别不信,我最近看下来, 爹那是一心想着供着大娃子读书读出个名堂, 哪里顾得上咱们云浩。”
许是想到了白天的事, 顾长光脸上也有些犹豫。
“他爹,咱们可要长点心,明年儿子就五岁了, 当初大娃子也是五岁开始念书的, 你看看到现在为止, 家里有人提过让云浩上学的事没?”
见到丈夫犹豫, 卫氏知道他心里也开始在盘算, 忙趁热打铁地道:“今天大娃子的话你也听到了,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多半是大哥两个私下说话被听了去,今天才说出来。”
“我知道你一向不想争什么,但是现在也是没办法,难道真的让咱们儿子一辈子种田种地?给大房当脚踏石?”
顾长光叹了口气,说道:“大哥终究还不是那样的人。”
“我也知道大哥人不错,但是大嫂呢?大娃子可说了那话是大嫂说的。”
“而且我打听了,说是读书人去考试,那考一次花的钱要比念书花的多,你想想,要是爹真的要大娃子去考秀才,那说不定真的就想着早早存钱,省了咱们儿子念书的花销。”
说到这里,卫氏顿了顿,继续道:“他爹,你看看咱们儿子,平日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人又聪明懂事,他哪里像是个要在地里刨食吃的娃子?而且咱们可就这么一个独苗了,若是干活累出个三长两短,那以后咱们老了可怎么办……”
闻言,顾长光也不由动容了,一脸不忍地看了看顾云浩熟睡的小脸。
“就算咱们俩老的死了就死了,但是你让大妞她们三姐妹怎么办?娘家没个立得住兄弟,万一遇到个不讲理的婆家,被欺负了,只怕连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
说到这里,卫氏的泪珠子就落了下来。
“他爹,你也不想想,儿子这么聪明,你真的忍心让他一辈子跟咱们一样在地里当个老黄牛?就算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家里四个孩子想一想啊……”
这句话彻底把顾长光的心里防线打垮了。
他虽然平时不爱吭声,吃了亏也不多说什么,但并不代表是个糊涂人。
只是因想着都是一家人,加上跟大房相处的也不错,一般不愿去计较,即使有时候父母偶尔偏帮着大房,让他们两口子多点活,他也没有什么怨言。
顾长光心知自己儿子是次孙,这么些年了,也知道家里老人更看重顾云涛。
一个原因是顾云涛是长孙,另一个原因就是看着大房两口子,且不说顾长荣说话办事想的周到,是顾长光赶不上的,就是方氏有个娘家撑腰,在家里地位就要比卫氏强些。
方氏的父亲是里长,虽然算不上什么多大的势力,但摊派徭役这些杂事可是人家说了算,在这附近几个管辖内的村子里,谁人见了不客客气气的称呼一声“方总甲”。
好在方氏还是比较满意现在家里的状况,加上二房一直不爱啃声,卫氏也是个能吃的亏的,所以到没有在家里摆什么架子,反而一家人相处的还算和睦。
一直被卫氏念叨,顾长光虽然面上不显,也没说什么话,但心里也慢慢地清晰起来。
他是不愿意家里闹什么矛盾,有时候宁可自己吃点亏,多干点活,但一旦关系到儿子顾云浩,也是一点不含糊。
看着今天顾明良的样子,很明显是没有那个想法让顾云浩去念书的。
这一点顾长光也是看的清楚明白,听了卫氏的话,心里更是有了成算。
“你说的我都晓得,只是孩子还没到岁数,咱们也先不着急。”想了想,顾长光安抚卫氏道。
卫氏却不满意这话,又直接问道:“那你说,假如明年爹不让幺娃子念书,咱们怎么办?”
“你也好生想一想,咱们怎么也得让儿子去念书,就算考不成秀才,认识几个字,到城里干活也不比种地强?况且咱儿子这么聪明,说不定出息大着呢,你别误了孩子的前程……”
说到这里,卫氏又逼问道:“假如明年爹打定主意不让儿子进学,几句好话又把你打发了?”
“那怎么能行!”
想都不想,顾长光就摇头否定,随即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我看咱们还是要先做好准备,这以后我跟大妞多织些布,做些活计,你得空了拿到集市上去卖,好歹存些钱在手里,心里才能有底,要是爹不松口,咱们就先自己把幺娃子送到学里去。”
见卫氏这样说,顾长光也觉得有些道理,说道:“你的主意不错,我也得空去做些短工,好歹有些钱拿。”
夫妻两人又说了会话,方才睡下。
顾云浩在院子里转了又转,不禁有些无聊。
他已经四岁了,但还是无力改变什么,想到这里,再低头看看自己又短又小的手,顾云浩就有些烦闷。
谁知道什么缘故,不过是摔了一跤就穿越到了这里?还是胎穿。
不错,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确切的说是他的思想不是这个时代的。
在前世,顾云浩在念初中的时候,父母就因为一场车祸双双亡故,唯一的亲人也只剩下祖母,结果祖母不过几年时光就去世了,顾云浩就这么一个人过了好些年。
拿着父母的赔偿金念完了高中、大学,最后虽然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心里那份孤寂始终挥之不去。
刚巧他二十七岁生日那天,一个人在家喝多了,晕乎乎的摔了一跤,头在门框上一磕,醒来后就到了这个世界,出生在顾家,还成为了一个小婴儿。
这四年的时间,他也算接受了这个事实,也知道这个时代在现代的历史课本上并没有出现,经过了解分析,顾云浩确定这个时代是在元朝之后,或许因为历史的分岔,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知道这些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未来的操心。
顾家是典型的农家,家里有祖上传下来的二十亩良田,一家人主要就是靠着种田过日子。
家里年纪最长的是顾云浩他爷爷顾明良,奶奶李氏是个精明强干的妇人,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爷爷是县衙的杂役,每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顾明良是在户房当差,那可是管着一个县的税课收入,即使他一个寻常的杂役,一年下来,除了八两奉银外,怎么也能有几两银子的灰色收入。
爷爷在县城当差,家里种田的主要劳动力自然就是顾云浩的父亲跟大伯。
大伯顾长荣是个长相粗糙的农村汉子,因为少年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到城里,见识要比旁人强些,为人也很热心,村里有什么事,大家总会找他帮忙想办法。
而顾云浩的父亲顾长光则更是个老老实实的庄稼汉,估计除了顾云浩这个独子外,心里想的念的就是那二十亩水田里的庄稼。
经过这么几年的耳目濡染,顾云浩也算知道了这个时代的行情,也正因为如此,才越来越为未来担忧。
种田确实不算什么好出路。
比如他们家二十亩水田,虽然这么多年父亲跟大伯一担一担的挑粪去养田,但出产也不见得多了多少。
二十亩田一年下来的收成,除了种子、防虫药的花销,就剩下个二十多两,再交了税,留下自家吃的粮,一年的结余也就能卖个七、八两银子。
这还得要老天爷心情的年头,要是遇到旱涝之年,收的粮食能够自己吃就不错了。
好在顾家人口比较简单,又大多身子还算健康,还有爷爷当差的收入,日子虽然有些紧巴巴的,但还过得去。
顾家就只有两房人,大房就是大伯顾长荣,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娶妻方氏,虽然成亲十年有余,但方氏不易有孕,这么多年了大伯膝下就一个独子顾云涛,顾云涛今年已经七岁,在顾家族学里念书。
生了顾云涛后,大娘方氏这些年都没见有孕,家里也曾请大夫瞧过,说是体质不易受孕,大伯今后恐怕只有顾云涛这么一个儿子。
若是放在旁的人家,必然会因此嫌弃方氏,但耐不住方氏娘家根基不错,在隔壁村有五十亩良田,方父又是里长,加上好歹给顾家生了长孙,顾家也没在这事上挑拣过方氏。
顾云浩的母亲则是顾家的童养媳,二十年前因干旱逃荒与家人失散,到了青坪村,因为年岁差不多,就充作顾长光的童养媳被顾家收养长大,过了这些年,也不记得娘家是个什么情况,只知道是姓卫。卫氏今年虽然不过二十五岁,但看着比大娘方氏还要老上两岁。
宦海(科举) 121.第121章:太和殿内
此为防盗章 “这些钱你都拿去, 多了的就留着。”
卫氏一面说, 一面摸了摸顾云浩的头,就去找了个稍长些的粗麻线来,要把钱一文一文的给顾云浩串好。
“娘,只要八十文就好了, 多了我就是留着, 也没处用啊,还是你收着才是。”
顾云浩不由有点哭笑不得。
卫氏跟顾长光一向节省,想来也是攒了好久才有这么点私房,现在一听说他要用钱, 两人二话不说就直接给, 甚至还要多给几文。
可怜父母心……
顾云浩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但也坚定了要好生念书的决心。
一定要走出一条出路来,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才不枉父母这样疼他。
卫氏见顾云浩坚持只要八十文, 就也不再坚持, 反正他们两口子攒的钱也都是给儿子花,就麻利地数了八十文钱, 再用麻绳串好系紧了交给他。
拿着沉甸甸的铜钱,回到自己的屋子,将铜钱放到书袋里装好,顾云浩又把油灯拨亮了一点, 然后开始温习今天下午新认的字。
加深了一遍记忆之后, 顾云浩就出了屋子, 洗脸洗脚,然后回屋熄灯睡觉。
******
第二天,到了学堂,顾云浩因着书袋里面装着巨款,所以也格外注意。
随着顾明琮的一声“休息”令下,孩子们都忙着两下收捡了东西,像放了的兔子一样,没多久就跑的没影了。
顾云浩也是收捡了东西,却不着急到后院吃午饭,反而是往前院顾明琮的休息室去了。
到了屋外,果然见顾明琮还没离开,正坐在一个案桌前收拾书本和纸张。
“先生。”
想了想,顾云浩站在门口喊了一声。
“怎么你没去吃饭?”
因着顾云浩平时在讲堂上十分认真,练字也比旁的学童进步快,顾明琮对他还是很有些好感。
见状,顾云浩走近了屋子,到案桌前站定,神情很是认真地说:“先生,我想要从学里买一本千字文。”
听了这话,顾明琮不免有些诧异。
“怎么,你现在才在学三字经,要千字文有何用?”
顾明琮到没有恼怒也并没表现的很诧异,他只当是旁人走了顾云浩的门路,想要到学里来买书。
毕竟学里的书都是他抄写的,只收了纸张笔墨的成本价,要比外面的书便宜许多,有人想来这里买书捡便宜也是说的过去的。
“我在讲堂上听着先生讲千字文,也想多学一些。”顾云浩老实地回答道。
“胡言乱语!”
顾明琮却是生气了,面上也带着几分怒气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治学一道,要耐得住心性,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学方能有所获,你居然这样好高骛远!”
“先生……”
顾云浩话还没出口,就被顾明琮打断道:“讲堂之上,不好生用功温书,做这些三心二意之事!”
见他教训的差不多了,顾云浩方才小声说道:“学生并不敢,只是三字经跟已经背完了,字也全都识得,因听着先生讲千字文,心里着急,就想多学一些。”
“狂言!”
顾明琮只当他为了逃脱责罚说大话,更是不悦。
“学生所言乃是实话,恳请先生考校。”
“好,那你现在就背给我听,假使你背对了,那么就是先生误会了你,假如背错了,不仅要挨戒尺,以后还要踏实地做学问。”
闻言,顾云浩忙点了点头,开始背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他一面开始背着,顾明琮手里的戒尺也跟着举起来,很显然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给他点教训。
“……戒之哉,宜勉力。”
直到背完,居然果真没有一个错处。
举着戒尺的手臂也有点微微发酸,顾明琮放下手里的戒尺,面色稍缓。
“千字文是要学过了三字经跟百家姓之后,才能开始学,而且进学并非那么简单,现在你三字经虽然能背了,但里面意思能弄懂么,何况学完了三字经,还有百家姓呢。”
想了想,顾云浩也觉得他的话很有几分道理,但是因在前世也念过《三字经》,加上他本来就是成年人的“芯子”,《三字经》的内容又比较浅显,理解起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意思我大概是懂一些,请先生听一听我理解的对不对。”
言罢,顾云浩就开始对照着《三字经》的内容,开始一句一句的解释。
因为早早的就背了下来,又没有旁的东西可以学,他也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去理解里面的意思。
待顾云浩说完,顾明琮也忍不住点头称赞。
“看来你果然是很有读书的天份。也罢,你理解的没有错,但也不可因此自满,须知学海无涯这个道理。”
听到说自己有天份,顾云浩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除了记忆力要比寻常人稍微强一些,实在也称不上有什么过人的天份。
认真地点了点头,顾云浩道:“我知道了,先生。”
他自然不会自满,而且顾云浩心里清楚,自己现在还只在蒙学阶段,后面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从来不小瞧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更不敢小瞧科考。
“既然你想学千字文,那么我问你,你百家姓可学了?”见他听进去自己的话,顾明琮的声音也柔和了一些,说道:“做学问须得循序渐进,不可心急贪快,否则容易移了性情。”
“因着家里有我大哥的旧书,百家姓我也自己读了一些,只是还有些字不认识。”
顾云浩老老实实地道。
听了这话,顾明琮脸上也带着几分惊喜地笑意。
他是真的把顾云浩当天资不凡的学童来看了。
“既然你有这等天资,也就不必一定要按照旁人的进度走。”
顾明琮摸了摸自己的长须,开始思忖着怎么教导这个学生,才能不使明珠蒙尘。
“这样,今后每天中午,你还是先把百家姓上的字认全,若是有不认得的,中午的时候就来问我。”顾明琮想了想,就有了决断,“等百家姓学好了,我就许你学千字文。”
闻言,顾云浩不由大喜,连忙道谢。
“至于你说买书的话,那就算了,待到时候先去我家里借了书学就是。”顾明琮又继续说道。
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顾云浩心下感动不已。
说实在的,虽然买书花钱是不可避免的,但现在对于他们家里来说,能省一些自然是更好。
“谢谢先生。”
真心地向顾明琮一拜,顾云浩道谢道。
“行了,快去吃午饭吧,只是千万记着,不可自满。”顾明琮又吩咐了两句。
连声答应下来,顾云浩就辞了顾明琮,往后院去吃午饭休息去了。
晚上到家后,顾云浩又私下把钱交还给了卫氏。
“怎么又拿回来了?是不够么……”顾长光有些不解地道。
顾云浩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是的,本来是想在学里买一本书,结果先生说了暂不用买,可以直接到他家里借书用。”
“琮大伯真是……”
顾明琮是顾氏一族的族长,也是族里唯一的童生,平时行事又非常公正,谁家有个事情,他总能组织族里的人去帮忙。
因而,不仅在顾氏一族里,就是在整个青坪村,都很有威望。
听闻了顾云浩的话,顾长光跟卫氏更是觉得感恩不已。
“要不哪天你从城里做工回来,带上一坛子酒,琮大伯这样教导幺娃子,咱们还是应该去拜谢一趟才是道理。”
想了想,卫氏建议道。
“成,你说的不错,做人不可以忘恩。”
顾长光也点点头答应。
这边卫氏从顾云浩手里接过铜钱,又放到柜子后面藏好,对着顾云浩嘱咐道:“不可告诉旁人,说娘在柜子后面藏钱了啊,就是大妞二妞她们都不行。”
顾云浩自然是点头答应。
“昨天你没这样嘱咐,你看儿子有出去乱说没?”
顾长光这时候却是不由一笑,说道:“你也太小看咱们儿子了,这孩子可是聪明着呢。”
宦海(科举) 122.第122章:夺魁
此为防盗章
哪晓得没过两天, 家里人才吃了午饭, 就见有人上门来。
“就是这家。”
随着一个声音响起,就见本村村长胡德全一脸笑意地走进了院子,身后还引着三两个人。
“老胡啊,这是什么回事?”顾明良有些诧异, 站起身来问道。
胡德全一面把人往院里引,一面说道:“这是府城的季老爷,前儿你们家幺娃子救了季家人,人特地寻了来致谢的。”
说到这里, 胡德全又在院子里瞅了瞅,问道:“幺娃子呢?”
“在学里念书呢。”顾明良道。
“哦, 倒是我记错了。”胡德全先是一拍脑门, 而后又跟来人解释,“那孩子已经进学了, 在我们村里的顾氏族学念书, 是个顶聪明又刻苦的。”
只见那季老爷虽然一身简单布衣, 但丝毫不显寒酸,反而另有一种高贵之气。
听闻顾云浩在学里念书,季老爷眼里明显划过一丝欣赏,而后说道:“农户人家要出个读书郎实在不易,那孩子知晓刻苦,想必是明白家里艰难, 是个有心志毅力的。”
胡德全也是连连点头, 又把顾云浩夸赞了一番。
“这位想必就是顾家少年郎的祖父吧?”
见季老爷相问, 胡德全忙点头:“正是。”
“老兄弟,可多谢你家孙子见义勇为,不然我也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季老爷上前,对着顾明良行了一礼。
因见着这位季老爷跟自己年岁差不多,顾明良也不好受他的礼,只往旁边一侧,避了一下。
顾明良将季老爷跟胡德全引到院里坐下,又让三妞去端水。
“季老爷客气了,我那孙子也没多大本事救人,想来也是举手之劳罢。”
在县衙当差多年,顾明良自有一套观人之法,见这季老爷虽然衣着简单,但浑身的气势并不寻常,心里也知道此人来路不简单,遂说话也极为谨慎客气。
“过谦了。”
季老爷笑道:“我此番来的匆忙,也未曾备下什么,只有些黄白俗物,也表谢意,请勿嫌弃粗鄙。”
言毕,就见这位季老爷身后的仆人捧出了一个小匣子。
因为是扣着盖子,也看不到里面到底装了什么。
“这不敢当,季老爷不必这样客气。”
顾明良猜到了是谢礼,故而推辞道。
“应当的。若是不收,我们到底心里难安。”季老爷说道。
见他坚持,顾明良也知道人家是不想欠他们家人情,所以也就不再推辞。
“方才听闻说你家孙儿在念书,不知学业如何?听说已有八岁,可还是治四书?”季老爷又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