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举)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司徒隐
见状,顾云浩还是有些不放心,怕他又继续睡回去。
“别迟到了,不然先生找来了,那只怕打得更厉害。”
小小的用话刺激了他一下,就见赵明果然清醒了不少,顾云浩方才步出号舍。
先去开水房用竹筒灌了一筒热水,而后顾云浩又舀了一瓢冷水,拿出手帕子沾了冷水来擦擦眼睛跟额头。
随着帕子附上眼皮,立马就感觉一道清凉之感直入脑穴。
这才算真的清醒了!
拧干了帕子装好,顾云浩去了前院的讲堂。
这时到讲堂的学童并不多,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许是那些学堂外面玩耍的还没回来。
顾云浩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粗糙的桌面上,早已放了一个装了清水的大碗。
这自然是学里的斋夫提前准备的,因着学里的下午,顾明琮经常会要求学童们练字。
一般来说,读书人写字除了必备的笔墨纸砚之外,还应该有笔洗跟镇纸。
但是农家孩子大多受家里条件所限,这些没必要的东西都是不准备的。
润笔、洗笔用碗装了水即可,而镇纸更是简单,直接从路边捡两块合心意的石头就成。
因而见着这一碗碗的清水,顾云浩就知道今天下午得练字。
小心的从书袋里拿出笔砚放好,又把墨锭拿出来放到一边,再是取出几张竹纸,最后拿出那本《三字经》压在纸上。
他所用的文房四宝,都是市面上最便宜的,但即使这般,顾云浩也知道这并不是一笔小的开支,因而对这些东西更是珍视非常,使用起来也是能节省就节省。
没过一会,学童们也都三五成群的回到讲堂。
待到未时一过,顾明琮就准时地走了进来。
果然如猜想的一样,今天下午就是练字。
虽然只是练字,但顾明琮还是根据学童们学习的进度布置了任务,新生到散学的时候要交五篇大字,而顾云涛等人则是五篇小字。还要求全部没有墨点没有污迹,笔画要规整才行。
在顾明琮认为,练字的顺序应该是先大后小再大。
也就是说初学先练大字,等大字笔画顺了之后,再写小字,等书法有了长进之后,最后又练大字,以求有自己的风骨。
因而给学童们布置任务,也是按着这个顺序来的。
顾云浩对这些还不是很懂,但见着他们用的书上那工整的笔迹,就还是很相信顾明琮的决定。
练字抄写的自然就是当前所学的文章。
见身边的人都拿了《三字经》出来抄,顾云浩也开始准备起来。
他已经能背下三字经,而且上面的字也记得很牢固,自然就不必再拿书出来,反而是将书放回了书袋。
端起了桌上的大碗,往砚台里倒了点清水,在拿着墨锭顺时针的方向轻轻磨了两下,原本砚里的干磨就慢慢化开,跟新墨开始交融,几下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拿出一张竹纸,下面用垫本垫着,再用两块石头压着纸边,顾云浩就开始润笔沾墨写字。
他一向都是一张一张的用垫本垫着写好了,再取第二张纸。不为其他,只是现在所用的纸最便宜,制作也粗糙,不仅写字的时候容易笔下有滞涩之感,更容易散磨浸墨。
若是几张纸重叠在一起,上面一张写完了,下面的那张早就带着好些墨迹,自然也就不能用了。
为了不浪费纸张,顾云浩一直都是用垫本垫着,一张一张的取纸来写。
一般学童们练字的时候,顾明琮是比较清闲的。
这个时候他多数会带来一本书,坐在讲堂里翻看。
当然,顾明琮有时候看了会书,也会起来走走,巡视学童们练字,若是看着拿笔姿势不规范的,就当场纠正,看着哪个笔画运笔不对的,也会指点一二。
“啊!”
随着一个叫声响起,顾云浩拿着毛笔的手一顿。
循声看去,就见坐在右侧的顾云升哭丧着脸站起身来。
顾云升是顾家四叔的儿子,这位顾四叔跟顾长杰是亲兄弟,因着大家相处的很好,顾云升又跟顾云涛同岁,所以他们俩算得上是死党。
此刻的顾云升倒是有些狼狈,只见他的右手手掌上尽是墨迹,而那根练字的毛笔却已经到了先生顾明琮手里。
“入学两年了,就你这拿笔说了多少次?”顾明琮无奈地摇了摇头,“作为读书人,拿笔姿势若是不对,下笔的力度也会不同,写出来的字也不会好。”
“下笔当重就重,该轻就轻,但是握笔一定要紧,笔就是读书人的命,连笔都握不住,还读什么书!”
顾明琮显然是十分不悦,说话的语气也严厉了几分。
看着顾云升手上的墨迹,众位新生们不由暗暗叫苦,顾云浩更是警醒,再次看下自己握笔的姿势是不是没问题。
对于已经进学有一段的时间的学童,顾明琮要求要严格很多。
因着已经学了两年的字,顾明琮就不再废话纠正拿笔,只在巡视练字的时候,见着谁拿笔不对,直接从上面抽了毛笔就是。
若是握笔不紧的,这么突然被抽笔,笔上沾的墨就会弄污整个手心。
刚刚顾云升显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顾明琮抽掉了毛笔。
“你今天再多写一篇大字。”
训诫了顾云升两句,多罚了他写一篇字,顾明琮就叫他去洗手。
把笔轻轻的放在顾云升的桌上,顾明琮眼神再往其他学童身上扫去。
众人自然是不敢大意,忙又确认了下自己握笔的姿势,就继续写字。
因着下午只上一个半时辰的学,故此时间过得要比上午快些。
练好字后,排队交给顾明琮,等他看过之后,便可以收拾书袋,准备回家了。
宦海(科举) 162.第162章:背锅侠
此为防盗章
院子四周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院里一侧摆放着各色农具,看得出这家人还是比较讲究, 就连柴火都堆放的很齐整。
顾云浩在院子里转了又转, 不禁有些无聊。
他已经四岁了,但还是无力改变什么, 想到这里,再低头看看自己又短又小的手,顾云浩就有些烦闷。
谁知道什么缘故,不过是摔了一跤就穿越到了这里?还是胎穿。
不错, 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确切的说是他的思想不是这个时代的。
在前世, 顾云浩在念初中的时候, 父母就因为一场车祸双双亡故, 唯一的亲人也只剩下祖母,结果祖母不过几年时光就去世了, 顾云浩就这么一个人过了好些年。
拿着父母的赔偿金念完了高中、大学,最后虽然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心里那份孤寂始终挥之不去。
刚巧他二十七岁生日那天,一个人在家喝多了,晕乎乎的摔了一跤,头在门框上一磕,醒来后就到了这个世界, 出生在顾家, 还成为了一个小婴儿。
这四年的时间, 他也算接受了这个事实,也知道这个时代在现代的历史课本上并没有出现,经过了解分析,顾云浩确定这个时代是在元朝之后,或许因为历史的分岔,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知道这些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未来的操心。
顾家是典型的农家,家里有祖上传下来的二十亩良田,一家人主要就是靠着种田过日子。
家里年纪最长的是顾云浩他爷爷顾明良,奶奶李氏是个精明强干的妇人,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爷爷是县衙的杂役,每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顾明良是在户房当差,那可是管着一个县的税课收入,即使他一个寻常的杂役,一年下来,除了八两奉银外,怎么也能有几两银子的灰色收入。
爷爷在县城当差,家里种田的主要劳动力自然就是顾云浩的父亲跟大伯。
大伯顾长荣是个长相粗糙的农村汉子,因为少年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到城里,见识要比旁人强些,为人也很热心,村里有什么事,大家总会找他帮忙想办法。
而顾云浩的父亲顾长光则更是个老老实实的庄稼汉,估计除了顾云浩这个独子外,心里想的念的就是那二十亩水田里的庄稼。
经过这么几年的耳目濡染,顾云浩也算知道了这个时代的行情,也正因为如此,才越来越为未来担忧。
种田确实不算什么好出路。
比如他们家二十亩水田,虽然这么多年父亲跟大伯一担一担的挑粪去养田,但出产也不见得多了多少。
二十亩田一年下来的收成,除了种子、防虫药的花销,就剩下个二十多两,再交了税,留下自家吃的粮,一年的结余也就能卖个七、八两银子。
这还得要老天爷心情的年头,要是遇到旱涝之年,收的粮食能够自己吃就不错了。
好在顾家人口比较简单,又大多身子还算健康,还有爷爷当差的收入,日子虽然有些紧巴巴的,但还过得去。
顾家就只有两房人,大房就是大伯顾长荣,今年已经三十岁了,娶妻方氏,虽然成亲十年有余,但方氏不易有孕,这么多年了大伯膝下就一个独子顾云涛,顾云涛今年已经七岁,在顾家族学里念书。
生了顾云涛后,大娘方氏这些年都没见有孕,家里也曾请大夫瞧过,说是体质不易受孕,大伯今后恐怕只有顾云涛这么一个儿子。
若是放在旁的人家,必然会因此嫌弃方氏,但耐不住方氏娘家根基不错,在隔壁村有五十亩良田,方父又是里长,加上好歹给顾家生了长孙,顾家也没在这事上挑拣过方氏。
顾云浩的母亲则是顾家的童养媳,二十年前因干旱逃荒与家人失散,到了青坪村,因为年岁差不多,就充作顾长光的童养媳被顾家收养长大,过了这些年,也不记得娘家是个什么情况,只知道是姓卫。卫氏今年虽然不过二十五岁,但看着比大娘方氏还要老上两岁。
顾家二房只有顾云浩一个儿子,在他之上,还有三个姐姐。最大的大姐今年九岁,二姐与顾云涛同是七岁,最小的三姐则只比顾云浩大一岁半,要下半年才能满六岁。
卫氏小时候遭荒本就身子差些,这几年为了给二房生个男孩,生育密了点,果然生顾云浩的时候就伤了身子,也是再难有身孕。
也就是意味着顾家孙子辈注定了只有顾云浩跟顾云涛两个男丁。
因为这事儿,奶奶李氏可是生生的气闷了两年,就是现在还偶尔拿这事念叨两个儿媳妇。
一家子偶有争嘴,劲儿还是都往一处使,即使日子过得清贫了些,但在村子里绝对也称得上和睦之家。
看着太阳偏西而下,顾云浩知道家里大人快干活回来了。
前两天几场大雨后,村里人都忙着栽秧,女人们也都是要下田的帮着赶农时。
奶奶李氏今年也有四十五岁,但常年干活,身子骨还算硬朗,也跟着下田栽秧,而方氏跟卫氏两妯娌自然更不用说,那肯定是要干活的,毕竟老天爷的事儿谁都说不准,顾家也想赶着这好天气把秧苗全部种上。
顾家二房的三个女儿年岁都还小,是不用下田的,但也不能闲着,喂猪、喂鸡、喂鸭、扫地、做饭、洗衣服、捡柴也都在忙活。
家里不用干活的,现在也只有四岁的顾云浩和去念书的顾云涛这两个孙子了,就连未满六岁的三姐三妞,都要帮着喂鸡、喂鸭。
“幺娃子饿了没?”
顾云浩本来帮着三妞喂鸡,听到远远一个清脆的声音,转头看去,就见大妞跟二妞挖野菜回来了,两人正提着个竹篮子往院里走。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新种的菜蔬还没长好,冬天地窖里存的菜也早就吃完了,村里人大多都是找些野菜来吃。
顾家房后种了一片竹子,这个时候倒是能挖些笋子,但也是看着只挖那些长的稠密的,毕竟竹子在这个时代也是很有用的,家里人还指望着多长些成气的竹子,用来编背篓、编簸箕,甚至做竹凳什么,拿到市集上去卖,多少也是一份收入。
大妞是个很懂事的小姑娘,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够得着灶台的时候就站在凳子上做饭,后面又带着二妞、三妞一起干活,照顾弟弟。
二妞也是个手脚勤快的,但性子更爽直一些,对唯一的弟弟顾云浩更是百般维护。姐弟两人的关系也很是要好。
“三妞,别让幺娃子帮你干活,不过就是喂鸡喂鸭,又累不着你,幺娃子前几天还咳嗽呢。”
到院里浆洗台处洗了手,大妞回灶房做饭,二妞就开始教训三妞。
“二姐,我就是那天喉咙痒,又没生病,喂下鸡不妨事。”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四年,顾云浩还是忍不住吐槽,古代重男轻女思想还真是严重,不仅他的爷爷奶奶对两个孙子跟孙女区别对待,就连顾长光跟卫氏两人也更偏疼他的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三个姐姐居然也没有心里不平,甚至跟父母一起把他当做二房的眼珠子。
开始有些不习惯,但后来慢慢也就接受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男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宗接代,更是家里的支柱和主要劳动力。
既然是被家里人捧在手心里看着长大,那自然要承担责任,改善家里生活条件。但这对没有什么家底的顾家人来说,实在是不容易。
也正因为如此,顾云浩才觉得心里烦闷。
“你们这是干嘛?”
一个声音响起,却是去族学念书的顾云涛回来了。
他穿了一身干净的粗布外衣,斜挎着一个麻布口袋走进院子。
把麻布口袋自身上取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的石桌上,顾云涛去浆洗台舀了一瓢水冲了下手,又抹了抹脸,问道:“奶他们还没回来?可做饭了没,要饿死人了。”
有的就是跟大妞年纪不合适,也开始试探着想提及二妞。
甚至还有人话里话外的打探顾云涛的事情。
毕竟二妞跟顾云涛也都是十五岁了,一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不过方氏认为顾云涛是男子,又想着等儿子中了秀才后再寻摸一门好亲事,倒也丝毫不松口提顾云涛的婚事。
卫氏也是觉得二妞还可以再仔细寻摸,因而最着急的还是大妞的婚事。
顾云浩从卫氏那里打听了现在上门说和的三户人家,细细思量一番,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一个叫做贾贵,年纪倒是跟大妞相仿,今年刚满十八岁。家里住在临川县城里,说是家里开了三间铺子,很有一些家财。
这贾贵乃是家里独子,好似已经开始在铺子里帮忙,据称这贾贵人长得倒也是斯斯文文,看着还不错的样子。
不过顾云浩却是觉得有些犹疑起来。
毕竟他们家虽然在村里称得上小康,但放在县城里,那绝对是不够看的。
这贾家虽然是个商户,但家底丰厚,应该很好说亲才是,哪里至于上赶着他们家?
心里存了疑惑,顾云浩就准备等过两日回私塾后,让楚毅跟胡宇凡帮忙打听打听,毕竟楚、胡二人路子广一些,多少能打听到些风声。
第二户人家姓洪,跟族里顾明琮的大儿媳洪氏是一个洪家,因而特意请了洪氏来说和。
这洪家就住在青坪村附近的一个村子,虽然也是农户,但家里有田地两百亩,在这乡下,也算得上是个小地主了。
因着家里田地多,所以洪家大多田地都租给佃户,自家只种了三十亩水田,但大多也都是请短工耕作。
洪家也是只有一个儿子,名为洪志远。
但这个名字显然是不贴切的,这洪志远偏生没有什么大志向,且又生性老实憨厚,一心只守着家里的田地。
宦海(科举) 163.第163章:杜家
此为防盗章
因着这些, 其实找人向顾家说和的还真是不少。
有的就是跟大妞年纪不合适, 也开始试探着想提及二妞。
甚至还有人话里话外的打探顾云涛的事情。
毕竟二妞跟顾云涛也都是十五岁了, 一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不过方氏认为顾云涛是男子, 又想着等儿子中了秀才后再寻摸一门好亲事,倒也丝毫不松口提顾云涛的婚事。
卫氏也是觉得二妞还可以再仔细寻摸,因而最着急的还是大妞的婚事。
顾云浩从卫氏那里打听了现在上门说和的三户人家, 细细思量一番,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一个叫做贾贵,年纪倒是跟大妞相仿,今年刚满十八岁。家里住在临川县城里, 说是家里开了三间铺子, 很有一些家财。
这贾贵乃是家里独子, 好似已经开始在铺子里帮忙,据称这贾贵人长得倒也是斯斯文文,看着还不错的样子。
不过顾云浩却是觉得有些犹疑起来。
毕竟他们家虽然在村里称得上小康,但放在县城里, 那绝对是不够看的。
这贾家虽然是个商户,但家底丰厚,应该很好说亲才是,哪里至于上赶着他们家?
心里存了疑惑,顾云浩就准备等过两日回私塾后, 让楚毅跟胡宇凡帮忙打听打听, 毕竟楚、胡二人路子广一些, 多少能打听到些风声。
第二户人家姓洪, 跟族里顾明琮的大儿媳洪氏是一个洪家,因而特意请了洪氏来说和。
这洪家就住在青坪村附近的一个村子,虽然也是农户,但家里有田地两百亩,在这乡下,也算得上是个小地主了。
因着家里田地多,所以洪家大多田地都租给佃户,自家只种了三十亩水田,但大多也都是请短工耕作。
洪家也是只有一个儿子,名为洪志远。
但这个名字显然是不贴切的,这洪志远偏生没有什么大志向,且又生性老实憨厚,一心只守着家里的田地。
虽然看着家境还算不错,但说透了,若是大妞嫁给他,也基本就是跟他一起守着田地过一辈子,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未来。
最后一家是童家,看着倒还是不错。
童家跟他们顾家一样,都是农户出身,家里也有些田地。
这位童家的后生名叫童俊礼,今年十七,也在临川城里念书,说是学识还不错。
只是这童家乃是寡妇带大儿子,好似那童老太太是个厉害人物,又对童俊礼娇惯的很。
不过这都是传言,顾云浩决定还是细细地打探之后再说。
三天的休假一过,顾云浩回到私塾,就立马托了楚毅跟胡宇凡此事。
胡宇凡家里是临川有名的富户,楚毅也是个家世不寻常的,不过几日的功夫,就将那贾家的情况探了个清楚。
“云浩,我看那小子不是个好东西。”
说起贾贵,胡宇凡不由嫌弃地撇了撇嘴,道:“仗着家里有两个小钱,成天不学好,还跟着人逛花楼。”
听了这话,顾云浩也是连连摇头。
这样的人,即使有万贯家财,他都不愿将姐姐嫁过去。
至于童家跟洪家,因着住在乡下,一时间倒还没打探出什么。
顾云浩私下又想了想,洪家那边最好还是再去先生顾明琮家里问问洪氏,毕竟都是顾家人,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洪氏也不至于就遮掩过去。
再抽空去洪家那村里探听一下,应该也就知道个七七八八了。
至于童俊礼……
顾云浩还是打算这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在他们私塾里问问。
几个私塾之间虽然互相竞争,但学子们私下也经常办些文会诗社,一来二去的,还是能知道些消息。
费了些功夫,顾云浩也对那童俊礼了解了不少。
要说学识嘛,那童俊礼也算不上多有学识,但是个心有大志的这倒不假。
再则就是因为连续两次下场,都没考过县试,整个人消沉了不少,但好似脾性还是不错的。
知道了这些,顾云浩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要以他看来,自己的姐姐当然是最好的,这几人都配不上他姐。
又等到了休假日,顾云浩回到家就将知晓的情况告诉了大妞。
“姐,看不中就算了,不必勉强自己,万事有我呢。”
顾云浩很怕他姐随便找个人嫁了。
“小浩,你放心,姐姐心里有数。”大妞微微一笑,感动地道。
大妞思量了两天,就找了卫氏,母女两说了许久的私房话,最后定下了洪家。
知道了大妞的决定,顾云浩还是有些诧异。
毕竟这些年来,以他的观察,其实大妞心里还是很向往读书人家的。
顾云浩原本以为大妞会选择童家。
“小浩,说到底,我还是怕的。”
大妞私下跟顾云浩解释道:“虽然你教我认识了那么多字,但我到底没有认真读过什么书,就算嫁了,但若是两口子之间没什么话说,也没什么意思。”
说到这里,大妞顿了顿,继续道:“你别担心,就算嫁了人,若是真过得不好,我也不会委屈自己的。”
顾云浩见她心思已定,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言道:“姐,嫁过去可别小瞧自己,就算别人家里不稀罕你,我稀罕!有什么事我给你撑腰。”
见他一脸认真的样子,顾大妞心里一暖,随即拿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
“你才多大,就操心这些,姐这边没事,好生念你的书。”
……
顾大妞的婚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洪家也算是厚道,两家私下一通过了气,立马就请了媒人上门提亲,行事之间也给足了顾家面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