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全能大明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会狼叫的猪
杨玥正在掰着石榴,十月石榴已经开始少了,吃这个东西很麻烦,从吃过饭到现在,这小丫头还在那儿掰。
杨过听了夏老爷子一席话,顿时应了一声:“嗳……”
十分钟后。
一篇笔锋潇洒、遒劲的《三字经》,就出现在了杨过的微博下面。
仙女味de甜橙,这刚跑过来,准备抱怨一番,指点一下江山,然后就看杨过把《三字经》发出来了。
进入微博页面后,他顺眼看了下时间,“咦?这是刚发啊!这么巧……”
诗词王老五:“嚯!这家伙还真的在,我就知道杨无耻这家伙贼眉鼠眼,肯定在手机那头偷瞄呢,果不其然……转载了。”
极品大少爷:“不谢,已转……”
路人abc:“不谢,已转……”
蚊子:“转了。弱弱问一句:为什么是‘不谢,已转’?”
zms:“已转!@蚊子,我们对杨过这家伙太熟了啊。”
邪道:“艾玛,转了,转了,这种东西光看一眼就知道高大上。老猪,你可千万别急,回头且看我给你呼朋引伴,去闹上一闹,肯定能上教科书的。”
老男孩:“大家转才是真的转。说句实在话,不管能不能上教科书,这部《三字经》,我肯定会教我儿子的……对比一下教科书的选文,啧啧……简直是一天一地啊!”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张恒等人气得脸都绿了,肺都快炸开来了。
紧急会议正在开启,一群人在商量着采取什么对策。
有人说:“这《三字经》要是上了,那些诗词该咋办?岂不是也得上?”
有人捂着脑门:“别人写诗词,那都是触景生情,诗词中都是情绪。而杨过呢?写个诗词,脱口而出。以后,还怎么让学生去分析诗词里的含义啊?特么把超级诗词翻出来看一看,就知道这家伙根本无脑狂喷,连停都不带停的,谁知道他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啊?”
顿时,一群人沉默了:苦恼啊!现在的情况,有点骑虎难下。难道,大伙儿要向一个年轻人认输?
我乃全能大明星 第1039章 天下有谁懂
古代战略家曾有这么一句话: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其实,以杨过目前的实力,想要动一动娱乐圈,并不难。以杨过的身价,拿出十分之一,就足以撼动娱乐圈。
但是,杨过并不会操之过急。有些事,根本不是靠钱去解决的。尽管你能撼动娱乐圈,但你无法左右它的走向啊。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光想着用钱去打通所有环节,其结果,很可能是导致娱乐圈的大混乱。
回顾一下上世纪至十多年前的娱乐圈,可谓鼎盛、辉煌,敢踏足娱乐圈的,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之辈?弹钢琴,有人能独立完成四手联弹。玩吉他,有人能玩到出神入化,唱歌的曲风也大有千秋,至少写歌、作曲,唱出来后能够脍炙人口……
结果,发展到今天,打榜的歌曲清一色变成了快餐歌曲。偶尔出现一首旋律很好的,又能流行多少年?娱乐明星,从超一线到刚入行,更在意的并非艺术本身,而是收入。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以前的娱乐圈有多光明。光推敲“娱乐圈”这三个字,你就知道这个圈子有多娱乐了。可以说,里面各种潜规则层出不穷……
创立张杨集团以来,杨过定下的唯一标准是:“公司不介意艺人谈恋爱,但对潜规则零容忍。一旦发现,全面封杀。”
在几年前,定下这个基调的时候,甚至还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开始时,有人不信,直到现在大家才感受到杨过对各类潜规则的厌恶。
尽管如此,现在娱乐圈的这个局势,也不是杨过能靠一己之力就能净化的。无奈之下,杨过才采用了一种极为缓慢的曲线救国的方式——从少儿启蒙开始。
……
十月秋凉,秋天很短,一场场风雨后,天气就越来越冷了。
到下旬的时候,每年例行的中小学教材教学研讨会即将举行的前两天,一篇名为“《明星实录》之杨过行为分析报告”的文章,突兀地在网络上流传开了。
作者是一个叫“东方”的家伙,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反正嘛,网络上你都无法判断对方是一只狗。
这人宣称,自己卧藏娱乐圈十三年,搜集各大明星资料。现在,仅就杨过一人的行为作出一个猜想。
开篇这么说。
“自打三年前,杨过在成就人生最巅峰的时候,突然匿迹娱乐圈,背后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起初的想法是有,但奈何三年都未见他有什么动作,张杨集团反而走向了辉煌……”
杨过此刻,也在看着这篇文章,饶有兴致。
东方说:“今年,杨过第一次复出,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是苹果影视,一个是达摩院计划……其实,除了这两项外,早年间那个‘未来科技研究院’,做出的动作同样不小……近年来,张杨集团在风力发电上的耗资,据传单单研究费用就高达五百亿……说这些钱都用来研究风力发电了,打死我都不信……然而,那个研究院的行事保密,没有人能探到多少可靠的消息……”
读到这,杨过微微讶异,这确实是一份调查报告。关于未来科技研究院,自己这几年确实投入了很庞大的资金,而且确实不是在研究风力发电这一项。虽然他也没刻意掩饰,但是投资建设的几大风力发电基地可都在那边啊!
文章继续写道:“如果说未来科技研究院是研究能源的,我可以勉为其难地相信,这是《穹顶之下》的后续结果。那么,现在他复出后,又干了什么呢?”
搞动漫,设立了‘有妖怪’漫画公司;
设立达摩院,说是千亿投资,难道真的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吗?
和大半个华夏娱乐圈叫板,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放几句狠话,再无后续。
搞抖乐,这可能是今天头条自然发展的结果。
但是,他又开始介入了儿童教育这一块,写出了《三字经》这部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短短数月时间……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实,让人错愕!难道花出这么多钱,真的只是玩玩而已?杨过不膨胀吗?
……
从头到尾,这个东风写的言之凿凿,非常肯定杨过在酝酿着什么大事情,只是没能明确地摸到杨过的目的。
于是,这个东风开始猜测了。
他猜测杨过目的,是在意图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个时代。他没有去评价好坏,只是说会持续关注杨过……
……
这一份报告发布后,这个叫东方的家伙,立刻就被无数人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有人说:“你这不说废话么?杨过早在十八年前就说过了,他想改变娱乐圈。我估摸着,他自己也无从下手,最后反而意外地把商业做大了。”
有人道:“说了等于白说。人家同时跟进那么多项目,说明人家聪明呗!”
有人留言道:“还不是为了利益?看天朝大厦,还有那些在天朝大厦上班的大几万人,不就知道了?人家也需要赚钱啊!难道赚钱,还需要问为什么么?”
有人猜测:“有钱任性呗,你管得着啊?”
还有人分析道:“无非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名,一是为了利。利,杨过不缺。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已经无所谓要去争取啥利益了……那么,就剩下一个了,为了名……其实,他现在已经很出名了,但我们可以理解为成就更大的名……而更大的名,怎么争取呢?需要跳出娱乐圈。所以,现在娱乐圈的事情,他极少参与。分析完毕!”
……
和大多人数人不同,有一个人对杨过有着绝对的信心,就是夏瑶了。她知道杨过是太懒太懒了,根本不是为了名利那两样东西,感觉好像杨过就是为了奉献啊!这难道这还不够吗?这是多伟大的一件事情啊?
大多数人对这个报告不以为然,是典型的有头没尾型。恐怕,也就是抓热点的小记者写的。至于,能轰动全国,恐怕也是商业操作得好。毕竟,现在大家都在讲病毒式营销。毫无疑问,此人深谙其中的诀窍。
杨过很清楚,这个家伙似乎是把自己定位成马云那样的人物了,而夏瑶则把自己定位成了超人……
杨过看完这篇文章后,笑着摇了摇头,拿起手机给张灵儿发了条消息:“哪儿呢?”
几分钟后。
张灵儿:“在威尼斯。”
杨过回:“嚯!你去威尼斯邂逅去了啊?那地方不靠谱,十个男人有九个都是想泡哪儿约妹子的,你去那地方有啥用啊?”
张灵儿:“呵,呵呵……在京城,难道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好?”
杨过:“事儿多着呢!”
张灵儿:“我又不想当女强人。”
杨过:“女强人多好啊!不过也对,累人……那你想干啥?”
这话一问出口,过了半天都没消息,杨过足足过了十分钟才接到消息。
张灵儿:“我喝过很烈的酒,放过不该放的手,从前不会回头,以后不会将就……”
杨过顿时四下瞅了瞅 ,还好没人。
完了,杨过回道:“这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那是很遥远的记忆了,就像……”
张灵儿:“上辈子……”
杨过在想回什么。
可过了十几秒,张灵儿回消息:“好了,我要去呼吸两口新鲜空气了……”
杨过:“好……”
杨过想了半天。
觉得这个叫东方的家伙,恐怕这辈子都不能分析出自己到底在预谋着什么。还有那个说名利的人,恐怕也不会懂……
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或许只是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远在威尼斯,现在正好去呼吸新鲜空气的人。
想当初,自己为什么会一头扎进娱乐圈呢?真的是上辈子的记忆啊……
我乃全能大明星 第1040章 决议
过了一些天,中小学教材研讨会再次召开了。这一次,近千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谈教材改革。
会前,不少人在议论纷纷。
有人低声地和身边的人说:“知道不?这次的会议主题,好像就是为了处理杨过的诗词和文章。”
边上人道:“那篇《三字经》,你看了没?堪称经典啊!真不知道这种东西,为什么是杨过写出来的?”
有人唏嘘道:“压不住了啊!这人的水平着实厉害。明明都没见过他发表什么学术文章,偏偏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有一个年纪较大的教授摇头叹息道:“人前风光的人,人后必然也有我们看不见的努力。先别说这个人如何,这篇文章的水平,虽则一般,但构思之巧妙,意义之重大,确实了不得啊!”
有人凑过来道:“那这一回,我们到底是投他,还是不投他?”
其实,这一次,很多人的心思都有点儿松动了。毕竟,如《三字经》这样原创性的东西确实了不得。短短的一篇文字,居然将华夏的历史给概括了一遍,用于启蒙教育,确实非常适用。
与会的这些人也并非不讲道理。真要是好东西,也不见得非要等作者死了之后,才可以奉为经典。可是,松动归松动,研讨会的流程、规则还是要遵守的。要不然,谁谁谁做了出头鸟,被大家针对,那可就不好看了。毕竟,在场的人都算有名望的。
会议上。
田枫等人全程参与了。
按理讲,田枫等人也是需要上去发言的。事实上,前几年他们确实为杨过说了些什么。这一次,田枫有《三字经》这个突破口,招来了一群泰山北斗级的老家伙,这场会议的变数也多了起来。
一些常务委员在窃窃私语。
张恒:“利用民心,要挟我们,这就是杨过的风格。要说这事儿和他没有关系,我是不相信的。说到底,这人还是恃才傲物,怕自己的学说要蒙尘,才用了这种卑劣的手段。”
有人摇头道:“那篇文章是韩大光写的啊。”
张恒:“他们这不是一伙的吗?杨过有多少财富,这我们不是不知道;他有多少粉丝,这也不是秘密。你认为他杨过能逃脱干系?虽说《三字经》是好的,这我也承认,但是这人有问题,这是两难……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和以前一样,沉寂下去……要想名垂青史,死了再说……”
一位老教授听了这话,邹了邹眉头,叹息道:“死了才能留名,这不公平啊!一个人有所成就,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去承认呢?”
张恒冷着脸,也不回答。
一位胡子花白的老学者摇了摇头道:“压力大啊,刚才有几位文宗打电话来了……”
“嘶……”
“谁?”
张恒一群人错愕,想是耳朵听错了吧?
结果,老头点头道:“你们没听错,是那几位打电话来的。”
“嘶……”
顿时,一群人傻眼了。那几位都要去西天去了,怎么还琢磨着这件小事儿呐?
张恒:“这,岂不是就是定了?”
老者点头道:“要不然还能怎样……虽说上教科书已成必然,但是上什么,上多少,这得由我们把握……”
张恒:“这可不是要吵架?”
一群人连连点头:“给他上,已经是给面子了,总不能全上啊,那还玩个毛线?”
……
会议现场。
田枫老头拿着话筒说道:“我们今天研讨一下《杨过诗选》和《三字经》。这些诗文对华夏的教育很重要……”
田枫老头在主席台上慷慨陈辞,一番言语如雷声阵阵,说得下方一群人都没法张嘴反驳,生怕张了嘴就变成了不识时务之人。
一席话完。
“啪啪啪……”
掌声四起。
韩大光:“讲得好……”
老陈头:“看来水平还没落下,这段讲的可以。”
可随即,张恒上台之后,却淡然地说:“经过部里讨论,觉得《三字经》和《杨过诗选》上教科书倒也未尝不可……”
“嘶……”
“啥?”
“卧槽,啥时候转变性子了?”
台下一片哗然,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之前,张恒可不是这么说的,之前某人还信誓旦旦地说,杨过那小子绝对不可能上教科书的。这绝对不可能你妹啊?你特么转眼间就松口了,这是啥意思啊?
田枫一愣:“不是,这臭小子前两天不是还和我顶嘴的么?怎么这会儿突然改口了?”
老陈头一脸懵逼:“该不会是被咱吓唬到了吧?”
韩大光:“我看是我那文章的传播力度大了,他这是感受到了舆论的压力。要知道杨过的粉丝可一点儿不少,加起来可真就是大势所趋了。”
这可不,张恒一招以退为进,让田枫等人一下子就愣住了。本来准备好争论的,可一些义正辞严的说辞都没能用上。
随即,张恒的话锋一转。
“杨过的诗词固然是好,但是几十首诗词不可能全上。根据现在改革教科书的规范,每一本书中至多可以出现一篇……《三字经》列为四年级以下的课外读物……至于其他诗词,从五年级开始,每一年上一首。”
张恒啰里啰嗦的一段话讲完了。
所有人都明白了:按照张恒的意思,杨过的诗词,四年级以上,每个学年最多只能出现一篇。
就这,还有些特别的说法。比如说,《声声慢》坚决不能上教材。为啥呢?一个男人写出《声声慢》,这事很奇怪。首先吧,你这让女词人怎么活?第二,因为你是个男人,你写出了女人都写不出来的诗词,这会严重地误导学生……
听着张恒的一席话,很多人的面色古怪,大家纷纷交头接耳地研讨了起来。
有人说:“这已经很不错的了。虽说杨过的诗词,每一篇都是经典,但上得太多也不恰当。从小学到初中,一个人能上6篇,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人摇头道:“看似上的多,其实加起来也就6篇啊……但杨过的诗词,说句实在话,随便哪一首都可以放上去。我觉得,不放上去,都对不起那些经典。”
有人说:“张恒没提高中吧?其实,讲句实在话,杨过有些诗词完全可以上高中教材。”
也有人反驳:“得了吧!9年义务教育他上了,高中三年他再上。嚯,那杨过真的就成了年轻一代的偶像了。”
有人道:“他现在难道不是吗?就算不靠诗词,他也是年轻一代的偶像啊!”
而田枫那头。老陈头当头一喝:“这才上多少?杨过诗文经典上去了连五分之一都不到。还有,那篇《声声慢》为何不能上?经典中的经典,岂能以个人行为而夺之……”
韩大光:“呵呵,肚量,肚量何在?中小学教材,哪一册没有二三十首诗词?一共只选6篇?我就问其他的诗词比得上杨过的吗?”
张恒:“难不成,诸位想要一本书上全是杨过的诗文吗?从古至今,哪有这样的教材?”
……
争论,吵架……
最终,经历了足足两天的吵架。
结果终于出来了。
杨过的诗文,四年级以下只给上了一篇《三字经》。
五年级只给上了《静夜思》。
六年级给上了《荷花》和《望庐山瀑布》。
初中三年给上了一段《活着》片段,一篇《登金陵凤凰台》和《蜀道难》。
至于高中,最后迫于无奈,只给上了一篇《侠客行》。
从头至尾,田枫等人的努力,堪堪只为杨过多争取了两篇。这都已经竭尽所能了。
我乃全能大明星 第1041章 这是大喜事
消息传出来以后。
整个华夏,所有关注杨过诗文上教材事件的人,都为之一震。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记者。
当天晚上。
京城文学社:“当代奇人,杨过以一己之力,文学作品横跨高中小,成就一代文宗……”
华夏晚报:“一人八篇奇文,教科书史无前例之大事件。”
天下娱乐:“当代最有文化的明星,没有之一,杨过神作终上教科书。”
……
一下子,新闻媒体、移动媒体疯狂输出。
网络间已经热议成一片。
雨曦:“哈哈……我就知道,杨过的作品肯定能上教科书的。从头到尾,我都没有怀疑过,可惜只上了八篇……但是,为什么《声声慢》没能上得了?这就太过分了啊。这首词,可一点儿都不输《侠客行》来着的。”
莣樂玖恏:“@雨曦,能上八篇已经很不错了。你看见哪个当代作家能有八篇文章同时上教科书的?翻遍文学史,找不到一个……其实,早就该上了,至少我们还在上高中那会儿,杨过才刚出道。那时候,我们语文老师就让我们抄写过几十篇他的诗词……”
7733:“尽管有遗憾,但是上与不上,完全是两个概念。如今,杨无耻终于得偿所愿!这也意味着,整个华夏的学生,都在学杨过的东西……这事儿可怕不?如果放在古代,这就是天下师……”
单身贵族:“管它呢……上了就好,不上我就要闹了。我现在天天给我闺女念《三字经》,不是吹牛,我现在都背上了。而且,我感觉还特有用,很多东西……说真话,连我都不知道……这可不仅仅只能教小孩子,是受用一生的。”
云中飞鱼:“不知道杨过现在干嘛着呢?”
勾子疼:“现在肯定在家,偷着乐呵呢!这是多大的事儿啊?要给我,我睡着了都能笑醒过来。”
……
实际上。
杨过正在接电话。
杨过:“妈!是真的上了啊,新闻是真的。”
然后,电话那头就传来了大笑声。杨过依稀听到老妈和谁说:“消息确实是真的,我儿子都说了,啧啧……我觉得,我还能再教几年。这教着教着,就教我儿子写的东西了……”
杨过听了,顿时无语:老妈好像在和别人聊天,都忘了还在和自己打电话这一茬事儿了。人老了,记性也变差了……
杨过刚挂上了电话。
九歌文学网的陈欣就打来电话了。
陈欣:“嚯!恭喜恭喜,这可了不得啊!你可是咱网文圈里,第一个有作品能上教科书的啊!”
杨过笑呵呵地谦虚说:“运气,运气……”
陈欣:“哈!是这样的……毕竟咱们也是老相识了。最近,咱大神群里正准备一场聚会来着的。我想问你,有没有空来参加啊?毕竟,大家都是作者,交流交流……”
杨过:“要出去啊?”
陈欣:“不出去,不出去,就在京城,京城这地儿可不小……”
杨过:“妥,到时候记得叫我。”
陈欣顿时一喜:“得嘞,等的就是你的这句话。那我这就去联系了。”
杨过:“嗳……”
……
杨过本来琢磨了一下,如果是跑出去聚会,那是不能够的了。瓜娃子和闺女还在家,没人带可不行。
挂上电话,杨过还没歇几分钟,一个让杨过意外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喂!请问是杨过吗?”
电话里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听声音,似乎年龄不小,但声音脆脆的,好像也 不会很大。
杨过疑惑道:“我是,您哪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