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有了望远镜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秦家军更好的发挥火力上的优势,避免正面交锋。
不但如此,炮兵也可以通过这望远镜得益。有了这玩意儿,炮兵在进行射击前校正的时候就精确多了。到时候校正兵站在高处,轻松看清楚算出来炮弹的落点。
将领就更不必说了,各种战前哪个将领不是先撸开望远镜看一圈?
老花镜的市场虽然打开了一点,但是古代消息传播的缓慢,还是没能达到秦良玉的预期。她便让那些磨镜片的玉匠们先停下了老花眼镜的制作,一起制作望远镜,先自产自销,给斥候和炮兵们多做几个。
由于望远镜的军事价值太高,秦良玉决定不对外出售,只装备在自己的部队里,跟水泥一样,非卖品。若是友军有需要而且态度诚恳,她倒是可以当成礼物送几个,但也不会很多。
除此之外,她又安排人手给桑木关的兄弟俩送了两个,并且嘱咐他们一定不要外传。
当然了,除了这些正经的用途,自打秦良玉做出了望远镜,丁白缨她们就把它当成最好的玩具了。
抢了一个之后,每天天不亮就跑到秦家堡的城墙上,对着四处一阵瞭望探查,能看见东西之后,都是兴奋的大呼小叫个不停。
第一批一共做出来十个望远镜,秦良玉装备给了秦家军的高级将领们,其余的则分配到了入伍比较久的斥候和炮兵那边。
老花镜的需求虽然发酵的慢,但终于需求在那儿摆着,还是慢慢传开了。买了眼镜的人在别人面前使用眼镜,渐渐带动了更多的购买者。
一个中年生员名叫谢金虎的,站在秦家眼镜店前面,一脸踌躇。
谢金虎是个秀才,天分一般,考了好多年才好不容易考上的,那时候他的父母双亲还健在,一家人养活他一个读书人。但是这年头单独一个秀才已经不值钱了,他白考了一个秀才,忙碌了一辈子。如今送走了亡去的父母,靠在学堂里教书混口饭吃,一年忙到头,学生们给的学费不过二十两银子。
按理说,二十两并不少,养活一家人都够了,更何况他一个单身汉?
只是这个人有点小嗜好,平时颇喜爱杯中之物,也就是嗜酒,手上每有几个闲钱便要去买酒来过日子,所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存款。
也是因为这好酒贪杯,谢金虎一直浪浪荡荡混到了四十八岁了,还是老光棍。
这几年,他明显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了。首先便是腿脚不灵便了,以前在忠州往返重庆,走二十里山路一点儿事么有,如今从忠州码头走到秦家堡的十里路都快走不动了,路上必须得歇歇脚。其次是他的手也开始发抖,不知道为什么抖得厉害,不搁在什么东西上面就抖个不停。
不过这些还都是小事儿,最让谢金虎头疼还是他的眼睛开始老花了。
作为一个读书人,眼睛老花那可真是个大问题。看书看不清楚了,写字也写不好了,最糟糕的是,没办法好好做教书先生了。学生写的文章,谢金虎看不清楚,只能远远地举着,眯着眼睛慢慢看,十个字里面起码有三个字是靠猜的,结合上下文才能鼓捣明白学生到底写的什么。
某天,谢金虎喝酒的时候无意间遇到了一个姓孙的账房先生,看到那个先生鼻梁上戴着两片玻璃片,在那里做账。
谢金虎看他手速如飞,又看了看那账房的年纪,有些诧异,便借着酒劲儿主动问道:“老账房,你不眼花啊。”
孙账房得意地指着他鼻子上的玻璃片:“以前眼花,自从戴上就这两片玻璃片,好了!”
“真的假的?借给我试试。”谢金虎说着便要伸手去拿。
“你可别乱碰,十两银子呢!”
孙账房闻到他身上的一身酒气,又见他摇摇晃晃的模样,生怕他给弄坏了自己的宝贝。
不过看这穷酸书生有些可怜,孙账房便好心好意地提醒道:“这叫眼镜,专治老花眼,十两银子买了,戴上就能看清楚字了。”
谢金虎恍然,这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能治老花眼。
问清楚了地方,他喝完了杯中之酒,脚下蹒跚着走去了秦家铺子。
刚进去,发现那店里也还有几个人。
一个小厮迎上来笑道:“老爷子贵姓?你来治老花眼么?”
谢金虎整了整衣衫,打着酒嗝说道:“老夫姓谢,是个生员。”
“谢相公,敢问您老花眼多少年了?”
又是一通公式般的询问试戴,最后谢金虎调到了一幅合适的眼镜,看清楚了小厮手里拿的《金瓶梅》。
到了掏钱的时候,他却肉疼不已。
犹豫半天,想了想不能丢掉自己的差事,这才狠了狠心啪的一生把十两银子拍在桌子上,冷冷说道:“银子在这里了,你可小心收好了!”
那小厮拿着银子走进去,称了称银子,是足金足两的,这才笑着回道:“我们还有一个盒子给你,你再等等。”
小厮翻身进屋,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出来交给谢金虎,说道,“这是专门收纳眼镜的盒子,谢相公拿好了。”
谢金虎向导如今治好了自己的老花眼,教书先生的职位可算保住了,不禁长舒了口气。不过再次向导花了整整十两银子,足足五坛金华老酒的钱,他又忍不住重重地哼了一声。
逐利商贾!不懂圣人教化!
都是些俗物!





大明女皇 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柱的分社
老花镜的销量稳步增长之中,石柱那边开分基地的事情也有了眉目,秦府管家带回了消息。
这管家在秦府待了十几年了,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此这回秦良玉委托他全权负责考察石柱的任务。他也是真的认真负责,走遍了石柱县城的周边,探访观察良久,终于选取了两个符合条件的候选地点。
秦良玉也把手里的事情放下,亲自去考察了一番这两个选址。
一个是位于石柱县城的西北方,这里交通比较便利,距离石柱的长江码头不是很远,未来采买原材料还有货物进出比较便利,只是交通便利价格自然也高。
另外一个则是坐落于县城的南部,这里的好处是集中了比较多的作坊和工匠,招募人手比较容易,还有距离一家采石场比较近,未来采购原材料会省事一些。
两个地方各有千秋,不过秦良玉决定还是选择交通方便的这一个,毕竟忠州的玻璃产能已经可以覆盖整个重庆地区的需求了,在石柱开分社,主要是打算销往长江中下游地区。
决定了选址,秦良玉和管家拿着马千乘的信物,一路办事都是畅通无阻,无人敢有二言。
石柱不同于大明朝的其他地方,马千乘他们家族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再加上马家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为民请愿,百姓也比较支持,威望极高。
因此整个过程十分顺利。
远离老家开分矿,自然在管理上还要更加严格一些。
第一批在石柱的产业只有玻璃,秦良玉从忠州的玻璃作坊里选出了最老实的五个工匠,问他们愿不愿意加薪升职,不过条件是需要去在石柱开办的新社。
石柱和忠州相隔并不太远,中间只有一个长江,如果渡江顺利,早上出发下午就可以到。
这些工匠大多都是从重庆府来忠州挣钱打工的,现在有了升迁之后独当一面的机会,收入也高了,哪还有不愿意的道理,纷纷点头同意。
秦良玉一边让管家回到石柱开始招募匠人建造作坊,一边带着这些老伙计一起跑了趟石柱。
作坊建造的时候,招募伙计就开始了,双管齐下,这样争取最快的速度让石柱分社运转起来。
石柱这个名字来源便是这里山石较多,因此也有不少砂石匠人,秦良玉让那些老伙计当面试官,严格把关择优录取。
忠州秦家堡早已名声在外,听到是他们来开分社了,这招牌一打出去,招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最后报名来应聘的竟然足足有三百多人,基本上石柱所有的砂石工匠都来了,直接让不少本地作坊都停了工。
不过这些作坊主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秦良玉是得了马土司的信笺,谁也不敢招惹。
应聘者如云,这倒让秦良玉犯难了,她的作坊第一批只需要二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次招募的录取比例竟然达到了十五比一,真是堪比后世考公务员的难度了。
最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选拔,终于挑选了二十五个工匠。
没办法,实在是不好再筛人了,都是一把好手的匠人,去掉谁都可惜,最终只能扩招了5个。
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作坊初步建成,落成庆典上,秦良玉把老员工和新招募来的石柱工匠们召集在了一起,开始了一番保密条例教育。
自己不可能经常来石柱坐镇,只能靠管理和制度来保证这里稳定的运作。
站在一个高台子上,秦良玉神情严肃的看着众位工匠:“找你们来我秦家的作坊里当伙计,月钱还有待遇什么的,就不再赘述了,在忠州我们已经经营了一年多,在石柱也会按照同样的标准经营,不会亏待咱们这儿的人。除此之外,在作坊里干得好的,以后还能升职加薪,具体规章也都会列在作坊的管理条例,我也不多说了。”
听到这番话,新招募来的工匠们自然都是十分兴奋。
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一个个交头接耳聊了起来。
这些情绪表现也在秦良玉的预计之内,她站在台上默默等了片刻,等工匠们的热情微微冷却之后,继续说道:“不过给你们高薪,要的是你们踏实刻苦,还有最重要的严守秘密。如果我发现谁把生产这些东西的秘密泄露出去,那就是死罪!此事我已经跟马土司达成了一致!”
说完,她冷冷地扫了这群人一眼。
果不其然,众人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就被东家的话泼了一盆冷水,顿时有些紧张。
这时候被秦良玉选作工匠头目来负责日常生产的吴铁头赶紧答道:“秦掌柜还信不过我吴铁头么?就是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不会泄露一点秘密出去!”
有个带头的发话,其余工匠们自然也都效仿着说道:“东家,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匠人,不会泄露秘密的!”
“请东家放心,能赚到这份钱是俺们的福气,绝不会泄密的!”
秦良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石柱的新作坊统一实行连坐制度,一人泄密,十人一起受罚!泄密者沙头,其他人也要扣一年工钱。如果看到有其他人偷窃作坊里的机密,都要上前去阻止,还要举报,举报查实之后也有奖赏。”
这种连坐管理制度可以说非常的不人性化,但是却可以保证效率。
强如戚家军,其严明的军纪某种程度上也是来自于连坐处罚制度。
听到这个制度,吴铁头继续配合着秦良玉,拍着胸脯说道:“东家放心,谁偷秘密,我吴铁头第一个跟他过不去!”
秦良玉又一次扫视了众人一遍,看到工匠们神色严肃受到了震慑,这才好颜说道:“如此甚好!我也会不定时的来石柱探访,等第一个玻璃出厂的时候,我来给大家开庆功宴!”
听到东家如此大方,刚才还心里有些疙瘩的新招募工匠们也逐渐宽了心。
石柱的玻璃作坊顺利完工,这是分基地的第一步,未来秦良玉计划在石柱也逐渐弄出个秦家堡二号。
到时候整个西南遍布秦家堡,她就成了西南隐形的王。




大明女皇 第三百四十二章 开花炮弹
搞定了石柱的分社,秦良玉又马不停蹄地返回了忠州,自己的黑科技小屋。
之前鼓捣出来的燧发枪,秦良玉已经趁着出征打仗的时候,还有跑石柱的这几趟偷偷找机会试射过了。
效果还行,威力不如鲁密铳,可是发射速度极大提升了。
原先最多每分钟能发射两次,然而使用了燧发枪,秦良玉估算着每分钟可以发射六次。
平均十秒钟一发,如果给每个火枪手配置三把燧发枪,再准备一个专门装填弹药的人。这种火力强度,只要不是在一片平坦的开阔地带作战,一般的骑兵估计都冲不破这火枪阵了。
只是不能大规模生产装备秦家军,秦良玉只能黑天的时候自己跑到小屋里把玩,有点遗憾。
想到克制骑兵,秦良玉也不免想起了当日见过的努尔哈赤的重步兵。
这一年多,从一些商人口中听说,努尔哈赤顺利完成了女真各个部落的统一,只是在朝廷派了李成梁重新担任辽东总督之后,才稍稍收敛了一些。
不过秦良玉知道,这也只是暂时的,努尔哈赤弟弟被杀一事,他肯定不会忘记的。
再结合历史,自己跟他早晚会有一战。
她先是开始着手扩大火炮作坊的规模,从生产火枪的熟练工里调集了一些人,到火炮作坊,把火炮作坊里干活的人数又增加了一倍,新招募了三十个人。原有的几个炮匠都升任当了师傅,教授新来的铸造工匠怎么铸炮。
之后秦良玉又给三个老炮匠设定了奖励机制,每个炮匠带十个徒弟。规定每教会一个徒弟,师傅月钱就增加五钱银子。十个徒弟如果全部出师,能够顺利地参加铸炮提高火炮产能,师傅的月钱就可以增加五两。
争取经过几个月的传道受业解惑,让火炮作坊每个月的产能也翻倍。
这样的奖励制度可以说是十分诱人了,三个炮匠原来只有三两一个月的月钱,听说教会徒弟就能把月钱涨到八两,一个个感觉是喜从天降,都不再藏私。他们手把手教授徒弟,争取最快的速度能把徒弟们培养出来。
其实铸炮和其他铸造工作也是大同小异,把铸炮技术教授给熟练的铸造工匠是不难的事情。比如这个时代,其实西方的铸炮技术已经传入了华夏,在澳门就有不少铸炮作坊,明朝订做的红衣大炮,大部分都是从澳门生产的。
而秦良玉的火炮作坊中三个老炮匠做领头人,其他新炮匠打下手,并不需要新炮匠完全掌握铸炮技术的细节,估计火炮茶能的提高,只需要一两个月就有效果了。
安排妥了火炮产量的提升,于是乎开花炮弹这个早就该提上日程的事情就摆在了秦良玉眼前。
开花弹的核心部件是延时引信。
原理则是利用大炮发射药爆炸时候激出的火焰点燃炮弹的延时引信,并不算太复杂。
秦良玉首先找到了铁匠,打造了几个空心铁球,之后在里面放入火药和作为杀伤物的小铁珠子,在炮弹的顶端有一个口,口子里插上木质的演示引信。
具体在开炮的时候,炮手根据敌人的距离剪短一些引信长度,从而控制引信的起爆时间。这种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落地之后爆炸,只要保证不会在天上炸开就足够了,即便是掉在地上迟个一会儿也无碍,时间上并不需要掐的太精确。
插引信的口子上面需要有一些特殊的设计,类似于螺纹的咬合设计,这样才能把延时引信拧进炮弹里,不至于在飞行时候掉下来。
木质引信的制作不算太难,就是一根中空的木管,里面装上硬质的火药。火药在保证颗粒成分配比的时候,其燃烧是很规律的,完全可以测试出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这一点秦良玉在朝鲜研制水雷的时候就做过了。
木质引信需要选用的木材倒是有点讲究,需要硬质的木材。制造前也要先用醋浸泡一下,这样可以增强其抗燃性,防止木头被引燃,带动下层的火药燃烧,提前爆炸。
除此之外,秦良玉还把弹体炸药和小型弹珠用铁板隔离开,这样会让开花炮弹更加安全一点,保证了火药和弹丸不会有机会接触到。
最后一步,在开花弹的后面,秦良玉还给它加上了木质弹托。
木质弹托和火炮的口径一样大小,可以使大炮的发射药点燃时密闭性更好。炮弹和木托是合二为一的,木托用铁片固定在炮弹的尾部。这样炮弹在飞行的时候,由于木托密度较低,会使得炮弹飞行时头部始终朝前,这个结构设计,其实秦良玉是借鉴了后世的羽毛球,头重尾轻,自稳定结构,增加射击的精度。
不仅如此,木质弹托还有缓冲膛压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炮弹受到的峰值膛压。
有了这些指标,按照规程秦良玉就制造除了第一批开花炮弹。
火炮不同于火枪,这个是真的没法偷偷试验了,秦良玉只能直接拉来了大炮,在秦家堡的校场测试。
炮兵根据秦良玉的指导,先是在标有刻度的炮弹引信上瞄了瞄,用大钳子剪短了一截引信。然后炮手们给大炮装击发药,装发射药,压实火药,把连着木托的开花弹放入炮管中,之后瞄准了两百步之外的一个目标。
一声令下,炮兵点燃了火绳,撒腿跑选了。
开花弹是第一次试射,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还是躲远点为妙。
只听到轰的一声,开花弹顺利射了出去。炮弹打穿了目标附近的一个巨型木牌,打穿木牌只有,落在了牌子的后方。
片刻之后,众人便听到了轰的一声巨响,那落在地上的开花弹爆炸了。火光四溅,十几斤的炮弹在两百步外炸出一片耀眼夺目的火花。
秦良玉看到炮弹爆炸的火花,大喜过望。试想这样的炮弹射入努尔哈赤的重步兵队列中,破坏力可想而知。
他们女真人传承数代,赖以为傲重型步兵在火炮面前只能是从人头的。




大明女皇 第三百四十三章 百年树人
炮弹虽好,可不能多造,造多了打仗用不上放也放不住。况且秦良玉也不打算把这个东西拿出去推销,所以搞清楚了怎么生产,点开了这个天赋也就够了。
接下来,秦良玉还需要做另外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那就是要给民众普及教育。
所谓文体两开花,现在秦良玉要钱有钱要军队有军队,虽然规模都不算大,但也都是稳扎稳打,逐步前进。
秦良玉需要一批坚定拥护她的人,是从思想上就高度认可她,不是因为跟着她能吃饱饭而已的。
否则的话,今天她高楼起,群众们山呼海啸一般的拥护,明天一道圣旨下来,或者什么高官看她不顺眼要下黑手,群众们也一样兴致勃勃的看着她被砍头。
一方面拳头要硬,尽可能保证自己不会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广大群众跟自己一条心,这就需要一支规模庞大的基层队伍。
因此,秦良玉要把学堂的规模扩大,让原本只教授西学的小课堂变成一个可以容纳更多人的大学堂。
说干就干,秦家堡里早就给学堂留了空余的地方,说起要扩建扩招,丁白缨第一个拍手叫好。
她希望自己能当个学生头,管理这些学生,秦良玉同意让她当个学生代表。
利玛窦也表示同意,不过又一次提出了让他传教。
秦良玉也又一次拒绝了他,只允许他教知识,不允许传教义,顺便给他和徐光启等人涨了工资,让他安心当老师。
第二个学校的规模远超过第一所实验性学校,秦良玉的目的是普及义务性教育,让忠州一带的适龄儿童都招募进来,白天上知识课,晚上教军事课,不收学费而且还管饭。
说白了,这是一所军校,秦良玉需要培养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基层军官体系。
学堂盖起来很快,宿舍也有现成的,只准备了一个多月,秦良玉的新式课堂就开始招生了。
白天上课的学生,管午饭,不收钱,老百姓们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权当是给家里省顿饭了,还有人帮着照看,多好。
再说了这个年代读书识字的人还是很少的,会这些的人也还是受尊敬的,百姓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识字有文化。
这样下来,原本的忠州学院就变成了高等学府,科目广泛多了,而在新成立的中学里,白天只有简单的识字和算术,还有一点点西学,目的是让他们能够识文断字,应付日常的阅读和计算。
除此之外,这个学堂里还有很重要的一门课程,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这其实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在秦良玉的心目中,自己的队伍应该施一支既有文化,又有品德的队伍。自己后续招募的作坊里的管理者,还有军队里的军官,都应该有一颗本心,在诱惑面前能够守住底线,把百姓放在心里。
如果手底下的人员品德不够,一开始还好,时日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样的情况一旦有了苗头,那么秦良玉的整个事业都会被扭曲,让秦良玉未来的种种规划难以落实。没有品德教育,没有足够的宣传力,光靠规章制度和他人监督是十分吃力的。
对于那些已经成年的人来说,现在灌输这些显得有点晚了,因此学堂里的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对象。
秦良玉需要在他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打好基础,为自己的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出来。而且在秦良玉的学校里,品德课是一门必修而且必须要拿高分的课程,如果无法结课,那就不能毕业,必须重修。
如果顺利通过了这里的课程,取决于个人意愿和学习成绩,这些孩子们是包分配的。
只要可以毕业的,就一定能在秦家堡的产业里或者军队里获得一份职位。
这就让招生变得极其容易了,百姓们一开始还抱着又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心思想把小孩送过来,听说通过毕业考试能分配工作,一个个都变了脸,不但要把孩子送过来,还会认真督促他们学习听话。
不止是普通百姓,尤其在大明朝特有的户籍制度下无法参加科举的那些人,秦良玉的学校简直是
比如从事小商贩的百姓,平日里他们起早贪黑也挣不了几个钱,平时最羡慕的就是秦家堡里‘有工作’的那些伙计。现在秦良玉告诉他们,子女只要符合年龄,都有资格去上学,这让他们喜出望外,没有一个放弃机会的。
招募学生前进行了简单的身体检测和智力筛查,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基本是有教无类,敞开大门招生。
一个月后,学校要开学了。
1...102103104105106...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