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思路完全打开了。
赵士祯仍在埋头沉思着刚才秦良玉的话。
而秦良玉呢,她也没闲着,她重新走了一遍流程,估算了一下刚才那些步骤总共需要多少时间。
一套动作下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分半钟左右。
如果是勤加练习,熟练工兴许能够快个十来秒。
可惜仍旧不够,因为这鸟铳的有效射击距离也就100米左右。
未来如果要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的话,即便是用上军阵,有人专门射击,有人专门装填,但由于其射程有限,基本也就是多射击一到两次。
对于这种鸟铳的威力和准头来说,对方骑兵冲过来,己方是齐射一次,两次还是三次,其实区别没那么大。
只有量变,不足以引发质变,基本改变不了战场的大势。
秦良玉想着,也不知道电影里杰克船长那种手枪是什么原理造出来的,要是早知道会穿越,学点那个制作技术就好了。
那种枪才是真正的枪嘛。
说起电影,她一时间又想起了另外一个情节。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思路。”
记得曾经看过一些抗战电影,里面有战士们把三八大盖加上刺刀,冲出去肉搏战的情节。
说明即便是几百年后的抗战时期,都还存在有白刃贴身战。
在这大明朝,即便是有火炮和火枪加持,近身战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咱们这一柄鸟铳,大概半人多高吧。”秦良玉一边说着,一边比划道,“枪口处可不可以考虑留个豁口,或者直接在制作的时候就安装上一个尖刀。”
说完,秦良玉拿起鸟铳,做了一个突刺的动作。
这样设计完成之后,也可以近战使用。
“嗯……”赵士祯听完这个想法,沉吟不语,摸着下巴思考着这方案的可行性。
秦良玉则继续的她的思路想着,既然要考虑在枪口处增加刺刀,那么整个枪杆的承重也要更高一点。
否则捅出去,没刺死别人,自己的枪杆子弯了,那岂不是白扯。
秦良玉摸了摸这鸟铳的铳管,黑铁制作,也判断不出来软硬。
找了旁边一个一直瞧着这边的神机营军汉借了一把他手里的鸟铳。
两手握住两端,都没怎么用力。
咯吱一声,鸟铳被折弯了。
赵士祯听到声音方才回过神来,他和刚才那个虎背熊腰的军汉都被眼前的一幕彻底震惊了。
两人的表情都是一模一样的。
(*)!!
秦良玉皱眉看着这轻轻一用力就弯曲的鸟铳,还没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做的事彻底摧毁了这两个人的三观。
她喃喃自语道:“这个鸟铳的质量不太行啊,按理说神机营不是我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么?怎么用的装备还这么粗制滥造的?”
抬起头来,茫然不解的问那石化在当场军汉:“这枪杆是用的什么材质制作的?”
那人张着大嘴,双眼直勾勾的看着秦良玉,就跟大白天里见了鬼一样。
哆嗦着摇晃脑袋,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锻铁不合格啊。太软了。”秦良玉又转头对赵士祯说道,顺便把弯曲了的鸟铳递给了赵士祯。
赵士祯又咽了口吐沫接过了鸟铳,看了眼,这其实已经是大明制作最好的鸟铳了。
这位戚少保的徒弟,到底是什么来路啊。
这力道,恐怕两三个壮汉都做不到啊。
不过他也不好在这事儿也多分辨什么,只能顺着这话头说下去。
“兴许是这杆鸟铳的问题吧。”
“哦……”秦良玉也没多想,拿回鸟铳,朝着那军汉顺手一抛,“还给你了。”
“今日听君一席话,真是令我某塞顿开啊。”
思路打开之后,赵士祯发现脑中源源不断的冒出了许多新想法。
这种状态已经好久没出现过了。
“哪里哪里。”秦良玉笑着摆了摆手,谦虚的回应道,“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大明女皇 第五十七章 一个超大号的花炮
等赵士祯从沉思状态回过神来,注意到秦良玉已经打算接着讲下去了。
他赶紧屏息凝神,等待接受新的知识点。
秦良玉轻咳一声,做了个架势。
她打算竹筒倒豆子一般把魂穿以来所有对火器的想法都说出来。
毕竟时间不等人,自己不太可能久居于京城。
辽东那边还有个人等着自己去处理呢。
把想法都说出来,给火器大佬赵士祯解释清楚,自己也就要出发,继续北上了。
一切顺利的话,几个月之后再回来看看成果。
岂不美哉?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咱们手头能找到那种三眼铳么?”
“有的,我记得神机营里就有装备不少三眼铳。”
赵士祯现在对秦良玉的各种新想法都是趋之若鹜,生怕错漏了任何一个。
他这边答应下来,便忙不迭的跑到刚才那个神机营军汉身边,商量着再借一个三眼铳过来把玩一下。
坦白讲,明军装备的这种叫做三眼铳的火器,可以说是明朝把火绳枪和实战结合的最好的一件武器了。
其设计原理非常接近于手持的吐珠类烟花,只不过很多烟花可以吐10到20颗,这个只能吐3颗铅弹。
三眼铳由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
在使用的时候,兵士往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铅弹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
之后再在小孔处添加火帽。
上了战场,要开火的时候,将火帽朝石头等发射台敲击,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
最厉害的是,这三眼铳的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
而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可以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不同于秦良玉刚才试射的鸟铳,只能中远程攻击,无法用于近战。
三眼铳还是个远近皆宜的良器。
这个武器在快速的三连发之后,可以当做一个棒槌来用。
一个黝黑又粗壮的大铁管子,刚放过枪还热腾腾冒着气,砸谁脑袋上谁都受不了。
不过,这东西也有些缺点,否则明军都装备这个就完了,还需要啥鸟铳。
一个是威力小,由于它的枪管只有普通鸟铳的不到一半,发火装置的火药填充部也小,因此威力和射程基本只有鸟铳的一半左右。
二是基本没法瞄准,射击出去打哪儿全看运气和缘分,精度很低。
所以在戚家军中,戚继光是把三眼铳作为骑兵的火器来用的,快速接近了敌人,尤其是地方的骑兵后,近距离快速的连发三枪,之后拿大棒子朝敌人头上抡起来。
赵士祯说过去借三眼铳,可是过了好几分钟了,还没拿回来。
似乎,这次不太顺利。
神机营的那个军汉严词拒绝了赵士祯的请求,说什么都不肯外借了。
赵士祯两面难做,刚才拍着胸脯来借东西,结果费了半天口舌也说不动别人。
掰扯半天也没辙,只能空手而归。
“算了,不借就不借吧。”
没有实物,秦良玉只能凭空想象,一边回忆着之前在图纸之中看到过的三眼铳,一边解释道:
“目前的三眼铳是三连发的,赵大人,您能不能想办法试着改造一下,再多来几发?”
略一沉吟,赵士祯回道:“以我的经验,起码可以做到五连发,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五连发的三眼铳……哦,那就不能叫三眼铳了,得叫五眼铳。一个是制作工艺要复杂一点,这也不算大问题。持续改进,总是可以找到办法快速生产的。”
“但是,它的第二个缺陷可能更为致命,改成五眼铳之后,那武器会非常的重。”
赵士祯重新拿起那把自己改造过的鸟铳,问道:“秦姑娘,你觉得这个鸟铳重么?”
“不重,很趁手。”秦良玉满意的答道。
“嗯,这个鸟铳大概是七八斤的样子。而普通的三眼铳,像是神机营他们装备的,则有大概20多斤重。据我所知,神机营里都是挑选身强体壮的人来使用这个武器。”
掐着手指,心算了几下,赵士祯估量道:“如果要改成五眼的,起码重量上便要翻倍,也就是接近40斤重。”
“哦……40斤……”对于这个想象中的40斤重的武器没太有概念,秦良玉只能应了一声。
看了眼前这女子一眼,赵士祯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笑着道:“秦姑娘你可能对这些重量没什么感觉,但40斤重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够重了,普通的军士可能根本没法操作它。”
“好吧……”
这倒确实是个难题。
思考片刻,秦良玉还是不打算就这么放弃这个想法。
“这样吧,您先试着做出一个样品来,等上一两个月吧,我就从辽东回来了,到时候,可以看一下样品,再做定夺。咱们实践出真知嘛。”
听完这话,赵士祯似有些难言之隐,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不过片刻之后,他咬了咬牙道。
“好的,秦姑娘,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尽力而为。”
秦良玉自然猜到了缘由,找工匠打造一个全新的
最关键的,创新是要有试错成本的,可能需要打造个甚至更多,才能最终得到一件能用的,那些过程中的失败品,也是需要成本的。
这点道理作为现代人的秦良玉还是懂的。
“您不必担心,打造一柄五眼铳的钱,我来出。”说着,她从自己包裹里取出了五十两银子。
递给了赵士祯。
“这是您的研究经费,其他的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小小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赵士祯虽然推脱了几次,但架不住秦良玉力气大,终于还是把钱收下了。
其实秦良玉身上也没多少钱,送给赵士祯这些,自己也就剩下几两碎银子了。
好在从北京到辽东总兵的驻地,并不太远,估计也够用了。
正说话间,远处一声炸雷响起。
似乎又要下雨了。
两个人也就从神机营操练场返回了城里。
“在鸟铳的铳管处加钢刀,这个不难,我明天就可以做出来……其他的嘛……”
“嗯,那就一言为定,明日一早,我再登门拜访。”
回客栈的路上,秦良玉琢磨着这些新式武器。
嗯,一个超大号的手持花炮,如果真的能造出来,就用这玩意儿送敌军上天。




大明女皇 第五十八章 科举考生们也都不容易啊
五日之后,经过了秦良玉和赵士祯的反复试验和打磨。
赵士祯手里的这杆鸟铳基本达到了秦良玉预想的模样。
现在,在鸟铳枪口的正下方,多出来一个大约20厘米长的刺刀。
只不过略微有些遗憾的是,现在是直接固定在上面的,无法方便的拆卸。
勉强也够用了。
这样的话,一个鸟铳立起来,跟普通士兵的身高差不多。
近战之时,方便士兵使用突刺技能刺杀敌军,又或者尝试砍掉骑兵的马蹄。
“效果是有了,不知道加装这个刺刀之后大规模生产难度高么?”
赵士祯回忆了一下:“以我对兵部所属那些工坊的了解,应该不算太难。”
“那就可以了……”
秦良玉满意的点点头,折腾这些天,总算没白忙活,还是有点成果的。
“不过……我不知道加装这个真的在战场上有效果么?”
赵士祯有点拿不准,毕竟他只参观过军营,没有去过真正的战场。
自打戚继光被去职,自己也没了兵部和工部的支持,很多改造只能拍脑袋想。
经过这么几天的通力协作,秦良玉也对这位中年理工男赵士祯熟悉了很多。
他的个性跟后世的很多工科生类似,不太爱说话,但是做事情认真,负责,专注。
有一说一,有成果会说,有顾虑也会直接说出来。
这样的脾性在朝为官肯定是会吃亏的。
但是做科学研究,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信我,老赵。总有一天会用上的,而且不会太久,到时候你就专门盯着创新和生产就好了。我给提供资金和订单。”
又一阵礼节性的互相称赞,秦良玉也觉得差不多要告辞了。
感谢再三并且允诺了一定会再回来拜会,她辞别了赵士祯,准备启程离京。
山中刚一日,世上已三年。
这几日埋头于钻研新装备,秦良玉把外面的世界忘了个一干二净。
她就住在长安街六部衙门处不远,等第二日的清晨,她正准备结账走人的时候,才发现今天长安街上是热闹非凡。
原来是三年一度的会试春闱要开始了。
赶日不如撞日,毕竟是古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秦良玉也有了点兴趣。
她决定先看完了科举开考,再走人。
看了一会儿,她发现这古代考试也跟后世差不多。
这群考生们都宝贝的很,有官差在前给开道,鸣锣打鼓的。
就是不知道如果有人忘了带准考证之类的入场凭证,有没有人会骑马接送给他们找去。
围观群众不少,秦良玉也在汹涌的人潮之中。
她找见一个文人打扮的中年人,礼貌的问道:“请问这位先生,这春闱考试持续几天啊?”
本来听见这么一个幼稚无脑的问题,中年男子是不打算搭理的,可听着传来的声音轻灵悦耳,便忍不住扭头看了一下。
一个容貌俊秀的少女在冲自己笑着。
这人心神一荡,也立刻换了笑脸,和气的回道:“三天。”
跟高考差不多啊,要考三天呢。
此刻是冬末春初,这些学子们身上的衣服也都还很厚实,秦良玉又只能远远的看见一些背影。
张望了片刻,也没发现哪一个是孙承宗。
只能心里默默念道:
希望那位孙同学可以高中吧,这样顺利做了官员,自己也算是朝中有人了。
接触了这些个明朝官员,秦良玉发现了,自己要做个武将,必须得跟文官们搞好关系。
虽然很不情愿,但在这种官僚环境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看了会热闹,一直到考生们都陆陆续续的进了考场,人群也逐渐散去。
那个中年人反身走回了路边一家书店,似乎是那里的老板。
秦良玉仍旧有些疑问,便赶上去问道:
“这会试春闱什么时候放榜?”
“大概要二十多天呢。”
“啊,这么久。”
二十多天,这么说来就不合适在这儿等着放榜了。
记得在蓬莱见面的时候,那位孙承宗似乎对于自己的学问很有信心。
感觉科举考试对他如同是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头名便是状元郎了。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鲤鱼跃龙门。从此就光耀门楣喽。”书店老板目光不离紧闭的考场大门,一脸羡慕的表情。
秦良玉笑着问:“店家,我再问个问题,如果能考上状元,那能给个几品官当当?”
老板先是斜了秦良玉一眼,叹声气道:
“你说你个女娃子,你又不能考,问这么多干嘛?”
“不能考才好奇啊,我要是能考,就亲自去考了不是?”秦良玉倒也不生气,仍旧笑颜如花。
店老板叹了口气。
没办法,模样这么好看的一个姑娘冲着自己笑,任谁都没法冷言相对。
“状元一般都是给个从六品,然后入翰林院做修撰。”
“六品啊……还是从六品。”
秦良玉略微有点失望,这么低,得混到多大年纪才能算是“朝中有人”?
“六品还嫌低?小丫头你是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啊,再说了这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那里面可都是负责修书撰史,起草圣旨诏书,为皇亲贵族侍读的人。翰林院的士子们地位清贵,下一步基本都是成为阁老重臣又或者是一方大员的。”
“哦,原来如此,那还差不多。”
秦良玉心说,能给皇亲贵族当陪读?岂不是能接触到未来的皇帝?听上去就很靠谱。
转念又对书店老板道:
“老板你懂这么多,为什么你不参加考试呢?”
书店老板被戳中了伤心事,面容一冷,没好气的道:
“你怎么知道我没考?只不过我时运不济,好几年了都还卡在乡试那一关而已。看着吧,明年我好好准备一下,过了乡试,三年后必然也是金榜题名。”
饶有兴致的看完科举开考的场景,秦良玉轻吁一口气。
一面继续朝客栈走着,一面低着头琢磨着一些事。
以后自己有了钱,可不可以开个学校,找点外教授课,让孩子们学点数理化之类的呢?
之前记得师傅曾经提到过,他见过利玛窦。
也不知道这位知名洋人,现在去哪儿了,是不是还在广东呢。
开新式学校……
不过,她细想一下便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光有学校和老师还不够,如果学了数理化,没有用武之地,没法考科举做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何来呢?
家长也不会送孩子来这种学校读书啊。
看来还得再多想想。
需要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才行……
心中想着这些事,时间便过得快了许多。
没多会,秦良玉便骑着白马慢悠悠的出了北京城。
从东直门出城,离开了京师,先一路向东。
她的下一站是山海关,出了那里也就到了我们常说的关外了。




大明女皇 第五十九章 你们算是第一批闯关东的人了
晃晃悠悠的,大概过了十来天,秦良玉才抵达了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
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时候,朱元璋便命人于此处筑城建关设卫。
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州辽东在此处分界。
对于这个地方,秦良玉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个故事。
崇祯年间的时候,吴三桂就是山海关总兵,因为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所抢,一气之下打开山海关,引满人入关。
还为此留下了一个名句。
“冲冠一怒为红颜”。
她也不知道这么戏剧性的故事到底是真还是假。
估算了一下,这会儿子功夫,吴三桂估计都还没出生呢。
也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会多大程度上改变未来。
山海关已经属于辽东总兵的管辖范围,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关外数千里的区域,都是李成梁的地盘。
之前就听师傅说过,李成梁作为辽东唯一的实权人物,一揽子握着整个关外的军政大权,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土皇帝”了。
拿出之前开具的路引,秦良玉顺利出了关。
她并没有给任何人展示过李如松的腰牌,而是乔装成一个普通出关的民众。
先找到努尔哈赤,干掉他,然后再去找李成梁亮明身份。
来个先斩后奏,估计李成梁也不会把自己怎么着了。
出了关,她便直奔辽阳而去,这里是目前辽东最大的城市。
李成梁的总兵府也位于此地。
山海关距离辽阳约摸有七八百里地,关外不同于关内,道路不好走,而且老天爷还时不时的捣乱。
按理说初春的时候,北方应该很少雨水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万历十五年的北方好像捅破了水龙王的水袋,雨水特别的多。
气候反常啊。
已到了三月,关内早已经有了春意,可关外仍是数九寒冬的天气,漫长的冬天仍未完全过去,很多地方还会零星飘着雪花。
明明是土路,可是冻得邦硬,马蹄踩在上面,跟走水泥路一样。
邦邦响。
继续往北,更丝毫没有转暖的迹象了。
出关之后又过了十余天,已经过了锦州,前面再有几天就是辽阳了。
这一天,秦良玉一直拖到快过了晌午才离开驿站,继续向北。
主要还是天气原因,早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挂起了一阵怪风,下了会儿冻雨。
雨没下多久就停了,出了太阳。
秦良玉探出脑袋看了半天,决定还是继续赶路,她便收拾了东西,马儿踩着半泥半冰的路,启程了。
走了一个多时辰,路上一个旁的行人都没瞅见,估计其他赶路的人也担心天气无常吧。
继续走着,没多会儿,秦良玉看到了正前方一个停着不动的骡车。
一个中年糙皮肤汉子,正在车后面使劲的推车板。
他旁边还站着一个不足车高的小姑娘,梳着双马尾辫,也在费力的帮忙。
车板上,铺着厚厚的棉被还有一些货物,一个面色苍白的妇女正坐在上面,怀中还抱着一个嗷嗷啼哭的婴儿。
在这荒郊野外,天寒地冻的,四周一片荒芜旷野,不见人烟。
婴儿的啼哭声显得分外的响亮。
犹豫片刻,秦良玉调整马头,径直走了过去。
“你们的大车陷到泥沟里了?需要帮助么?”
“嗯,是啊,我家就在前面那个屯儿了。本来以为这地都冻结实了,没成想这里还是有个坑。”中年汉子脸涨得通红,显然是刚才推车费了不少劲,口中还不停哈着白气。
“我来帮你们弄出去吧。”下了马,秦良玉走近了大车尾部。
中年汉子哭笑不得。
心说,自己一个男的,还是下地干活的出劳力的,力气也不算小了。
1...1718192021...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