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大喊一声:“全军快快撤退。”
德川家康狠狠抽了一下马鞭。
大明女皇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丢盔卸甲
秦良玉弓着腰,骑着马,她眼见着前方的倭军逃跑队伍离自己越来越近,心情也是愈发的激动。
她知道,如果这一战能够一举擒杀倭军主将,那么整个朝鲜之战估计就可以顺势结束了。
战损如此严重,主将又丢了,除非这些倭军真的疯了,否则肯定不可能再打下去了。
“就在前面了!大家加把劲儿,追上去!”秦良玉挥动马鞭,狠夹马肚,第一个冲了过去。
众将士见到秦将军这么拼命,也都受了鼓舞,驱赶着马匹用最大速度奔跑着。
李宁也是竭尽全力的抽打着马匹,不过他跟其他人的想法不太一样。
他是担心这位秦将军的安危。
只要李如松让自己陪着秦良玉一起,李宁始终是胆战心惊的,因为他完全猜不到这位年轻的女将下一步会做什么,会玩出什么花样来。
“秦姑娘,你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李宁提醒了一句。
“哈哈哈,谢谢李将军提醒,不过既然我来了,那么应该是这些倭将注意自己的安全才对。”秦良玉一面说着,手上却丝毫不见懈怠,仍旧抽打着战马的屁股。
德川家康见明军的追击越来越近,也顾不得丢人和什么自尊了。
他想起来看过明朝人写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一段,曹操被马超打败,逃跑的时候割须弃袍的故事。
中国人讲究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也算是一个正面的故事,没人嘲讽他。
不过日本人其实不太是这样的,他们比较死脑筋,除了个别人,大部分人都是直肠子。
武士如果受辱,要么剖自己的腹要么让别人开膛破肚。
德川家康很显然不属于大部分人,他在丰臣秀吉身旁忍辱负重这么多年,不是要死在朝鲜的。
而且他觉得尽可能的保留自己的实力,比一个帽盔重要多了。
想着这个道理,德川家康直接取下了自己的帽盔甩手扔了出去。
其他众将看到这一幕,尽皆骇然。
尤其是一些德川家的家臣们,更是羞愧万分,在他们看来,让主公丢盔弃甲,是做家臣的无能。
不过德川家康没有命令任何人去阻拦明军,这些家臣们也只能干瞪眼,低着头跟随着大队人马继续撤退。
黄金打造,绿色绒线包裹着的制作精美的武将帽盔孤零零的掉落在了地上。
过了片刻,明军便赶到了同一个地方,
立马便有眼尖的辽东军士兵看到了那个扎眼的绿色帽盔。
“秦将军,他们的主将把绿帽子扔了!”一个骑兵指着地上的帽盔喊道。
仔细看了看前方。秦良玉大喊一声:“抓住那个没有帽子的倭将!”
明军是轻骑快马,倭军很多人都身穿昂贵又厚实的盔甲,再加上他们骑得马又比较矮小,擅长耐力不擅长加速,所以两边的距离是越拉越近。
看瞅着很多明军已经能看清楚这些倭将们的马屁股了。
与此同时,“抓住那个没戴帽子的倭将”的喊声也是越来越大。
很多逃跑中的倭将也听到了。
德川家康自然也通一些汉文,他心说自己真是倒霉。
怎么不管是戴不戴帽子,好像都有错啊?
德川家康只能四下看了一圈,恶狠狠的命令道:“所有人,都把头盔扔了!立刻!”
他的家臣们为主分忧,自然听话的把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头盔给扔了出去。
剩下几个大名,上杉景胜犹豫了片刻,也解开头盔扔掉了。
过了一会儿,只剩下了伊达政宗,他是真的有点舍不得自己的耐克标头盔。
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也没辙,只能咬咬牙,也扔了。并在心里把这笔账记在了德川家康的头上,打算以后有机会再讨要回来。
一众倭将都把头盔扔掉,露出了清一色的月代头,半个秃瓢。
这倒让后面的明军追兵有点难办了,此时天色已经大亮,这么一前一后的追击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就在秦良玉等人就要追上这群倭将之时,倭军的前方出现了一只小队,也是骑着马,一个个身穿红色盔甲。
看到这只队伍,德川家康简直是感动都要哭出来了。
这是他麾下最为精锐的一支特种部队,直属于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这支队伍的班底来源于日本战国传奇人物武田信玄的赤备队,因此又叫井伊赤备队。
这支队伍,身穿血红色盔甲,面带黑色恶鬼面具,都是挑选的最精明强壮之人来加入。
这也是德川家康未来争夺天下的王牌军。
这只小队只是井伊赤备队的一部分,他们本来是打算往返于釜山和前方大营之间,看看有没有作战机会的,没想到还没赶到大军在光州的营地,就迎面撞见了仓皇逃窜的将领们。
德川家康大声吼道:“你们去!拦住明军!”
这时候德川家康也看到了,追赶自己的明军也就百余人,自己的这只小队也是百余人。
互相拼杀一下,拖延时间,足够自己撤退的了。
赤备队的队员都是挑选的不怕死的猛士,听到主公都亲自发号施令了,自然也毫不犹豫,从两翼冲向了明军的骑兵队伍。
秦良玉眼瞅着就要逮住这群倭将了,却最终功亏一篑。
跟迎面冲来的红盔甲骑兵队缠斗在了一起,很多马匹直接迎面撞在来一起。
来了个人仰马翻。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秦良玉明白,这趟追击只能是无功而返了。
已经遇到了从釜山来的敌军,继续深追下去,实在是太危险了。
秦良玉果断更改了命令,“不要在追了!原地干掉这群红鬼子!”
说完,横刀立马,顺势把一个右手边的赤备队队员削了个脑袋。
这群赤备队的小队长眼见这批明军战斗力如此之强,也下了死命令,今天就要战死在此。
虽然明军不怕鬼子的万岁冲锋,可是却也着实需要一番苦斗。
秦良玉又砍倒了一个倭兵,擦拭血迹的功夫,已经看到那群倭将只剩下一片尘土飞扬了。
人都已经没影了。
大明女皇 第一百九十二章 围魏救赵
德川家康终于甩开了后面追魂索命一般的明军。
他无力的趴在马背上,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稍稍放缓了逃跑,哦不,撤退的速度。
几个同行的武将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了。
这会儿,他们的脸上就跟逃难的农民一样,乌漆嘛黑的一片,只剩下眼睛和牙齿还是白的。
头盔也都在德川家康的命令下扔掉了。
那些花了好多钱,请了工匠专门设计制作的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帽盔,都没了。
有一些人的月代头还很不安分,像是起了静电一样,反地心引力的凭空竖起来了几缕发丝,跟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里的谢广坤差不多。
看了看狼狈的自己,以及更狼狈的同僚们。德川家康禁不住悲从中来,喟然长叹道:“想不到我竟然还会有这么一天……”
其他诸将听到这话,也都是沉默摇头,尽皆不语。
众人又向前行了一个多时辰,德川家康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亲人。
麾下大将,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亲自率领着井伊赤备队的主力从釜山奔袭而来。
从昨夜明军发起夜袭开始,自然便有斥候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把德川家康遇袭的消息传递到了釜山。
今天今天晨间,拂晓之前,消息送抵了釜山城内。
坐镇于此的黑田如水听到这个消息,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他完全无法相信,这才出发不足一个月的五万大军,就这么被明军击败了?
井伊直政一听自己的家主受难,立刻先派遣了一个200人的小队,每人配给三匹马,轮换着骑,要求他们用最快的速度赶赴光州城下,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德川家康的安危。
随后自己亲率大军出城,前往接应。
黑田如水知道这些德川家的家臣们也不可能听自己的,便做个顺水人情,同意了。
只是,他还不知道,德川家康的五大大军不是被击败,而是彻底的溃败。
第一批逃跑出来的,竟然只有300余骑,而且还有很多是各个大名和他们的家臣们。
其余的40000多士兵自然也不可能都被杀或者被俘了。只是战场混乱一片,很多人也找不清楚逃跑的方向,也接收不到任何有效的命令,部队都被打散了而已。
看到这只按照特种兵规格打造的红色甲胄骑兵,德川家康终于可以彻底的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他正了正身子,强打起精神命令道:“辛苦你了,现在就去接应更多的士兵们回釜山吧。记住!你的任务是接应更多的士兵,而不是跟明军交战,如果明军追上来,阻拦即可,不许追击。”
井伊直政自然是心中不忿的,不过他看到德川家康疲惫的身躯下那双狠厉的眼神,明白了自己还是老实点好。
也便领了将令。
有了这支部队给他们断后,所有倭将也都是吃了颗定心丸,继续朝着釜山方向跑去。
而在明军那边,只有200人的秦良玉花费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才干掉对面的300人的井伊赤备队队员。
只可惜,趁着这段时间里,德川家康早就跑没影了。
秦良玉也没辙,她知道既然已经遇到了敌军,还是还是战斗力如此彪悍的一支敌军,那么前面就不宜再追了。
况且自己这边的士兵们,都是经过了一宿的鏖战,都是人困马乏的。
继续追下去,前方就是釜山,是倭军在朝鲜的老巢,那里可是还有5万多人呢。
没抓到绿帽侠德川家康就没抓到吧,她也没辙,只能就此收兵,打道回府了。
秦良玉让士兵们收拾了一些战利品,什么绿帽子啦,什么耐克帽啦之类的,把他们捡回去当战利品挂在墙上。
李宁还一直提心吊胆的,担心这位女将军不服气,要继续追下去,还整琢磨着该怎么劝好呢。
这回倒是不错,秦良玉竟然不需要人劝,自己就决定回去了。
一路上,他们还又遇见了几股小队的倭兵,在朝着釜山方向逃窜。
一个多时辰之后,天色早已透亮,秦良玉等人也跃马返回了一片狼藉的倭军营地。
除了残兵的呻吟喊叫声,还有零星的火势尚未扑灭,整个绵延几里地的营地已经剩不下什么东西了。
李如松看到他们空手而归,便直接安慰道:“此战已经大获全胜,至于是否能捉到敌将,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秦良玉懊恼的摇了摇头:“只可惜啊,就差一点点了。我都能看见那个领头倭将的秃头了。”
“哈哈哈。”李如松捧腹笑道,“无妨无妨,光州城之围已经解除,剩下的就是水原了。”
“水原?那边现在情况如何了?”秦良玉急切的问道。
“不是很好。”李如松踱着步子,走在劈啪作响的营地里,烟熏火燎的焦炭气味,让这里的空气变得异常难闻。
“需要尽快去解围么?”
“也不是……”李如松默默道,“我希望吴惟忠老将军可以坚守一会儿……”
说罢,他抬起头来,指向光州的正东方。
然后盯着秦良玉,笑道:“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围魏救赵?”秦良玉自然明白,李如松是打算整顿军士,开进釜山。
这样可以一举解除汉城和水原之围。
没了釜山,这群倭兵会又一次变成无源之水。
秦良玉刚想说,那就去呗,才意识到为什么李如松的面色如此难堪了。
“李将军你担心的是军粮不够了。对吧?”
李如松眼窝深陷,目光幽邃,他确实担心的是这个点。
如果要去攻打釜山,基本上是需要倾巢而出。
可是刚刚打完一仗,接着又去攻城?
而且还是有5万倭军驻守的釜山。
况且由于补给线太长,自己的骑兵为了赶路也没带太多粮食。
光州城里,总共还有十天不到的军粮。
寒冬腊月的朝鲜,果然后勤才是最要命的东西啊。李如松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鬼地方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而且北部的山区又太难走了,不管怎么努力,从辽东运过来物资都是很费劲的一件事。
大明女皇 第一百九十三章 该做个了断了
釜山城里,黑田如水,伊达政宗,上杉景胜,前田利家,蒲生氏乡,当然了还有总指挥德川家康坐在一个茶室里,
不过这里的空气异常凝重,落针可闻,谁咳嗽一声,甚至吞咽口水的声音都听的一清二楚。
所有人都是闷头不语的。
本来是黑田如水作为总参谋着急了开会,他想听听到底怎么败的。
毕竟虽然形势急转直下,可是已方和明军起码也还是个均势,并未落败。
不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失利怎么能行呢?
然后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看法,在座的其他人没有一个愿意回答问题的。
他总不能让德川家康亲自解释,只能一点一点的从各个武将嘴里扣。
众人合计了一个多时辰,黑田如水费了老鼻子劲才从各个人拼凑得来的信息里,整理出了一个光州之战的完整脉络。
“明军竟然是如此作战的么?”黑田如水细细思索着整个过程,把每一个细节尽可能的掰开了揉碎了仔细研究。
他在想,如果当时不是德川家康亲自带五万人,而是自己,光州之战的过程和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可是想了半晌,得出的结论是,只会更好一点,但是好的有限,也许能够挽救更多士兵的性命。
又或者能多坚守一段时间。
但是兵败而归总是难免的。
这两天陆陆续续的有残兵从光州方向返回,倭军在釜山城里重新整顿了一下这些溃败回来的士兵,清点了一下人数。
目前出征的50000大军,只回来了5000多点,最后能不能生下10000人都难说。
可以说是损兵折将了。
而且这个消息也已经经由黑田如水亲自操刀,德川家康审讯,传递给了在日本等着胜利消息的丰臣秀吉。
没有人知道,丰臣秀吉知道战败消息的时候会是如何反应。
大家之所以沉默不语,也都是不想跟黑田如水废话,每个人都在或者平静,或者不平静的等待着关白阁下的最终裁决。
其他的也是多说无益。
与此同时,福岛正则的第五军团正大军压境,把小小的水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幸亏城内水草粮食丰备,否则真的很难说会出什么乱子。
明军在城内总兵吴惟忠的带领下,奋勇抗争,打退了连日来的多次冲锋。
只是这是一个被四面包围了的城池,如果始终没有外援来救,终究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到了那时候,只有神仙下凡才能保住水原城了。
吴惟忠每一天都要询问起码三次,同一个问题:“城里还有多少粮食?还有多少水,以及还有多少火器弹药。”
得到的答案也始终没变,起码还可以坚守一个月以上。
站在城墙上,看着正在集结兵力,组织新一次攻城的倭军士兵们,吴惟忠目光笃定,但是思绪却不由自主的飘向了远方。
不知道光州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被围住之后,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呢。
汉城这边,加藤清正继续围而不攻。
算是一个简化版的围点打援,他把汉城过往的道路给埋伏了兵马,这样从明朝境内运过来的粮食就很难经过汉城继续南下了。
从某种角度上,也实现了切断明军补给线的作用。
整个朝鲜局势陷入了一片僵持阶段。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一个变局,不过谁都没想到,变局会来的如此之快。
二月了,一些靠海的花朵都重新开放了起来。
虽然早起的时候天气还很冷,说话时候仍旧哈着白气,不过到了中午头里,太阳一出来就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整个世界都暖洋洋,软绵绵的。
不过丰臣秀吉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也丝毫没有感受到户外的春意盎然。
德川家康在光州战败的消息已经在前几日送到了。
愕然震惊之余,丰臣秀吉连朝着自己的爱姬茶茶撒气都给忘了。
他把战败的书信随手一丢,颓然看着原本制定好的朝鲜攻略地图,以及明朝攻略地图。
看着墙上挂着的描绘明朝首都北京的一些风俗画卷。
那如梦似幻的繁华都市,那遍地是机会的磅礴天朝。
丰臣秀吉耳中听到了一个清脆响亮的声音,那是梦碎了的声音,也是梦醒了的声音。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从来不是慢慢老去的,人是突然变老的。
这句话放在丰臣秀吉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自打收到了德川家康送来的战报,他感觉自己好像突然老了。
腰也酸了,腿也疼了,一口气提不上来,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征服明朝之梦,只能是个梦了么?
丰臣秀吉咳嗽着,狗搂着身子,一面口述,让身边的幕僚提笔书写,完成了一封全新的命令书。
他要求,所有在朝的日本士兵,立刻停止攻击,返回到驻地去。
派遣使者,在明日两军的中央地点,正式开启和谈。
和谈的内容,一切都可以商量,是完全放开的。
和谈的负责人是前田利家,这个他最信任的人。
丰臣秀吉背负着双手,颤颤巍巍的站在内室中,看着窗外的春暖花开,嘴里不停嘀咕着:“是时候该做个了断了。”
除了战事进展不顺利,促使丰臣秀吉下定决心谈判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财力和实力。
因为朝鲜征伐战,整个日本都被掏空了,各个地方虽然在刀狩令的前提下,民众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抗,但是抗租抗税的已经连绵不断了。
整个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很多地方的农田因为种植的人手不够而开始荒废。
这么整下去,自己好不容易统一的日本都要丢掉了。
再加上他前后两次,总共征调了27万5千名士兵跨海登陆了朝鲜半岛。
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已经有接近20万人命丧黄泉。
士兵们早已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如果强迫他们继续战斗,在一些别有用心大名的教唆下,很可能会发生哗变或者叛乱。
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越来越糟了,也许暂时搁置侵入明朝的计划,把这个丰功伟绩留给子孙后代是个更合适的选择吧。
大明女皇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举着白旗的使者来了
水原城里的吴惟忠发现城外的倭军有一些异动。
从傍晚开始,就有不停的士兵通过挖掘的隧道,听到倭军大营方向传来很多杂音。
这种隧道深入地下,倒也不是特别深,不过可以听到一些陆地上听不到的声音。
比如大型工程设备移动的声音。
吴惟忠愈发的警惕了起来,他还以为倭军是从其他地方调集来了什么特殊的攻城设备。
现在已经是水原城被围第二十天了,城中虽然还有十余日的粮草和弹药,但是这是一个坐吃山空的景象,援军还不到的话,再有个七八日就会出大问题了。
其实吴惟忠不知道的是,同一时间里,汉城的李如柏也注意到了倭军的异常。
他们的营地似乎很沸腾,人来人往的,但是一时间看不到是要进攻还是要撤离。
直到几日后,吴惟忠和李如柏都是吃惊不小。
趁着夜晚,倭军大营消失了。
只留下营地的残骸,还有一些没来记得丢弃的东西。
他们仓皇而撤,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城里的人都是不得而知的,不过知道此时非同小可,也都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往光州方向送去。
光州城里的李如松和秦良玉也在积极备战。
他们终于获得了新的一批补给物资,来自于海上。
由于汉城和水原的被围,陆路运输已经太过危险了。
明朝调集和山东到辽东一线的许多货船,尽可能的往光州方向运去了物资。
虽然数量不是特别多,但是李如松觉得,足够发起攻势了。
厉兵秣马,准备第二日就出征的时候,从釜山方向出现了一个文官模样的倭军将领,举着白旗,带着两个小童而来。
来的人是蒲生氏乡,胯下骑着他的白马,名叫小云雀。
他的身体不太好,所以之前德川家康攻伐光州的时候,让他和黑田如水留守釜山。
不过这个人其实能力不俗,号称是全日本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还精通茶道,和歌,以及各种宗教。
他在出征朝鲜之前,其实还有心参与争夺天下。
只是后来见丰臣秀吉势大,所以也选择了臣服其下。
丰臣秀吉也不含糊,把他的领地封赏在了一个偏远的地区。
之所以这么设计,一方面是因为蒲生氏乡战功显赫,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牵制伊达政宗的需要。
蒲生家被转封到会津黑川城,所领四十二万石,后来渐次增至九十二万石。
据说,蒲生氏乡拜受会津之封既毕,退而倚柱以泣。
手下一个家臣问道:“主公得了大封,想必很感动吧?”
蒲生氏乡却低声答道:“不,不。我的封地若在中原,虽小国足以图霸业。如今弃居边陬,做不成什么了。是以当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