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面物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吾名儒生
跟着张三丰搞出了反太极功之后,晏子英也算是精通武学了,凡有武学者,其内力都无非不过是储存于气海丹田之中,可这北冥神功则不然。
为了达到全身每处穴道皆可吸人内力,化为北冥真气而不会让自己被吸来内力撑爆的目的,特地的弄出了贮功图,让自身的穴道可以如同气海丹田一般可以储蓄内力,这也是为什么北冥神功以内力雄厚著称。
那青铜镜上所多出来的部分,正是教人怎样才能在人体的穴道内开辟出,如同丹田一样,可以用来纳气的气海。
如果说帛书上的北冥神功是授人以鱼的话,那么铜镜中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授人以渔。
一个是交给你现成的东西,让你按部就班的去练,那么另一个就是教给你其中蕴含的道理,让你自己去开发。至于孰高孰低,那就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晏子英将逍遥派刻录在青铜镜上的武学全部抄录下来,整理好放在一旁,他没有急着修炼,而是转头先去练了其他武功。
至于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逍遥派的武学是成体系的,一旦他将这么多同门武学练成之后,认知上难免会出现知见障,也就是俗话说的先入为主。
而再修炼其他武学的时候,难免不会以逍遥派的武学观点和理论来看待那些绝学,到时候怕是不能领会这些绝学最初的理念和想法,说不定练着练着,就练歪了也很有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晏子英在练成太极功之后,对于武当派其他武学都只是抄录在册而不是去修习的原因所在,就是怕自己形成一个固有的理念,而导致先入为主。
最新到手的六脉神剑先不急,他的内力还不雄厚,之前练得一阳指也还没到四品的地步,所以急也没用。
晏子英现在要看的是得自一灯大师的南帝笔谈,内中关于先天功的内容。
这先天功是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成名功法,其威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但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想练这门内力,须得要保持童子之身,而晏子英早就不是童子之身了。
不过他想要修炼这门武功倒也不是没有办法,或者还是有办法绕过先天功童子之身的门槛的,方法就在紫霞功里。
晏子英通过研读先天功发现,之所需要童子之身,倒不是因为其他,而是想要练成此功是需要一定量的先天阳气的,一旦破了身,这先天阳气就会少了,所以也就练不成此功了。
但是他发现自己手里边的这本讲述吐纳朝阳紫气的紫霞功,正好就是以阳刚之紫气补充先天阳气的法子,所以他决定试一下,看看这两个路数能不能结合起来。
第三十八章练武(求月票)
晏子英由于之前失控的时候胡作非为的缘故,身体亏空的厉害,后来几经调养终于勉强的恢复了正常,再到后来服用过长生不老药,洗练过身体之后,终于完全恢复了。
但终归还是破了身不复童子,这会尽管有着紫霞功相助,只怕一时半会也达不到先天功的要求,所以也只能一边修习紫霞,一边研习其他武功路数。
七伤拳,是崆峒派的镇派绝学,晏子英在倚天屠龙世界之中,用救命之恩换得的。
七伤拳总纲:“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一练七伤,七者皆伤,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摧肝肠,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魄飞扬。”
此拳法出拳时声势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劲力,或刚猛、或阴柔、或刚中有柔,或柔中有刚,或横出,或直送,或内缩,敌人抵挡不住这源源而来的劲力,便会深受内伤。
之所以先练这门武学,倒不是说它能快速提升战力,而是这门武学有些特别。
如果不明就里的按秘籍上所说的练下去,那可以说在使用它的时候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啊!
这七伤拳和六脉神剑一样,使用者必须身具绝强内力,否者便会如同谢逊一般先伤己再伤人,最终落得满身伤残。
当然了,以晏子英现在的内力水平自然也是不够,要是强练此功,只怕下场不比伤了心脉的谢逊好多少。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身怀医家秘术养气诀,以营卫二气的超强治愈能力来说,足够应对这七伤拳给自身带来的伤害了。
即便是如此,他也得小心翼翼的,不然一个不小心很容易的会留下暗伤,到时候可就不妙了。
其实在他看来,这门绝世武学最大的用处可不是用来对敌,而是用来锻炼身体内脏的,提高内脏的承受能力和自身的功能。
依据便是原著中提到的这拳力每深一层,自身伤害就多一分,只有内功达到很高深的境界,练了才会对身体有好处。
人身体外表的皮肉可以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得以增强,体内的筋骨也有武术上的虎豹雷音可以锻炼。
但是身体内部的内脏就不同了,以晏子英如今的能力来说,内力和养气诀都只是起到滋养身体的功用,而且都是针对整体上,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可以对内脏起到锻炼作用。
长此以往下去,即便是晏子英的实力不断地增强,日后这内脏想必定然会是他身上的致命弱点,不过好在现在有了七伤拳。
七伤拳,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先伤自己的五脏六腑,再伤敌人的五脏六腑。
但是晏子英相信只要能控制它对自己的伤害到一定程度,再配合养气诀的效果,就能起到锻炼人体脆弱内脏的效果。
同时晏子英也好奇一拳之中是怎么做到可以融合七种劲力的,如今的他也不过是能将明暗劲做到转换自如而已,还做不到一拳挥出,明暗劲皆在其中,也就是两者的融合。
若能做到这一步,晏子英估计自己或许可以借此有所突破,所以才先研究这七伤拳的。
一晃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对于七伤拳中多股劲力的研究晏子英也有了眉目,几经计算之后,这会正试着看看能不能把明劲和暗劲融合起来。
之前他的想法没错,这七伤拳果然可以起到锻炼五脏六腑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度得必须要小心掌握。
前面有一次晏子英在练七伤拳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给伤了肺部,还好当时他反应足够及时,伤的不深修养一阵子就好,这不咳嗽了半个多月,到现在才好。
“呼……”
在大湖旁边,晏子英深呼吸了一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拳脚,感受了一下自身的状况,肺部的伤已经痊愈,状态良好,可以开始了。
“咻咻……”
身上的衣袖随着晏子英挥拳收拳转身等动作,开始剧烈摩擦发出响亮而清脆的声响。
热身结束,将身上的筋骨气血都活动开了之后,放空心神,他开始一招一式的练起了内家拳的架势。
每练一遍,晏子英的精神就会集中一点,到了最后他全身心都投入其中,挥舞着拳脚,暂时忘却了所有的一切。
一遍又一遍,从旭日东升到残阳西落,再到明月高悬。
整整一天的时间,晏子英一刻都没有停下来过,在湖畔的空地上,他整个人仿佛像是一个机器一样,不知疲倦为何物,一遍又一遍的练着熟练到烂的拳法。
从熟练到麻木,从麻木到疑惑,从疑惑到深思,脑海中的思绪不曾停歇过,他的身体也不曾停歇过。
一整天下来即便是他身体天赋异禀,也抵挡不了那生理上如潮水一般席卷而来的疲惫。
挥拳的速度慢了下来,全身的动作也跟着慢了下来,可晏子英却浑然不觉,依旧在练习着熟练的动作。
每一拳,每一脚都是全力而为,而他身上本该挥汗如雨,但是由于全身毛孔的闭锁,身上的衣裳依旧是一片干燥的样子。
体内的气血因为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在沸腾在咆哮,犹如有限空间中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焰,将要爆发开了一样。
身体上的疲倦掩盖不了晏子英一双依旧神采奕奕的眼眸,随着时间点的推移,眼中的亮光越来越盛。
在某一刻,终于捕捉到那一点气机的他,嘴角赫然扬起了一丝畅快的微笑。
原本因疲倦而慢下来的身体,却在陡然间迅猛突进,右手握拳快如闪电一般,破开空气朝前挥去,砸在了面前这棵有两人合抱粗细的大树上。
“砰”
一声清脆的巨响在空中炸响,和晏子英隔着一棵大树的另一棵大树,在下一刻轰然倒地。
而他面前的这一棵大树,从表面上看,树皮完好无损,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可实际上在拳头打的位置,内中的树心已然被喷勃的暗劲给破坏成douzha了。
“呼……”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晏子英只觉得浑身疲惫不堪,昏昏欲睡,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兴奋不已。
因为这种疲倦感是值得,在演武的过程中,他成功的抓住了那一点的气机和灵光,从而一拳挥出使明劲和暗劲融合在一起,成功的突破了瓶颈,到达了化劲层次。
按照晏子英手头的武术典籍的记载,在练出暗劲之后,等到明劲和暗劲都练到巅峰之境。
然后想要再进一步,就必须贯通全身,调理内脏,认清楚,掌握好身体内外的每一个器官,然后加以锻炼。
这样最终使全身上下,劲力可以举重若轻,收发自如,可达牙齿,舌头,指甲,毛发这四梢,暗劲遍布全身,到达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是为化劲。
普通的练武之人,要是到了这个境界,内脏干净整洁,全身筋骨强健,骨髓充盈,只要保养得法,活过一百三四十岁并不成问题。
本来晏子英想要到达这一步并不容易,至少不是现在,但是因为有了七伤拳的启发,他不仅做到了劲力融合收发自如,甚至还将五脏六腑初步的调理锻炼了一遍。
最终,在今天湖畔演武的过程之中,能够一举顺利的突破到化劲层次,还使得任督二脉被打通,全身经脉通行无阻,给日后武学内力快速强大起来奠定了基础。
第三十九章开幕(求月票)
时光荏苒,似白驹过隙一般,不知不觉之间,晏子英便在这大理无量山中待了近六年的时间。
这六年之中,对武学起了兴趣的晏子英,每日里不是潜心研究武学,便是在专注修炼内力,完全的沉迷在其中了。
时间一长啊,还真就不知道岁月为何物,要不是前段日子里,从瀑布上方,跌落了一位身受重伤的黑衣女子,将晏子英惊醒过来,他自己都不觉得在这里待了这么久的时间。
不过花在这里的时间虽然多了一点,但收获可是非常的巨大。
在六年前,晏子英不动用念力,根就不是天龙寺里枯荣大师这等一流高手的对手,可如今不说其他,单单只凭借自身雄厚的内力就能把他压得死死。
这实力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而他能有现在的实力,崆峒派的七伤拳功不可没啊。
得益于七伤拳的启发,不仅一开始武术就突破化劲层次,打通了任督二脉,而且在后边的内力修炼中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修炼武功中,首先出现变化的便是太极内力,因为号称天地二桥的任脉和督脉一开,小成的内力就开始快速增长,很快就到了一流高手的水平,内功大成的地步。
而后便是关于紫霞功和先天功的问题,晏子英想的果然没错,这二者之间联合,便可以克服先天功童子之身的门槛,
再就是逍遥派中最著名的北冥神功,总纲是源自于《庄子》中的逍遥游一篇。
其中有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但关键的是北冥神功与各家各派之内功逆其道而行,是以凡曾修习内功之人,务须尽忘己学,专心修习新功,若有丝毫混杂岔乱,则两功互冲,立时颠狂呕血,诸脉俱废,最是凶险不过。
也就是说想要学会北冥神功,要么就如同段誉一般身上没有丝毫武功,要么就如同虚竹一般,将自己的一身修为废弃。
所以按理来说,身负多门绝学神功的晏子英如果不化去自己的内力的话,这北冥神功就只能当参考来看。
但是对于有办法能够完美控制自己内力的晏子英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他依旧成功练完了北冥神功的三十六幅图。
不过虽然身负多种绝,彼此之间并不会互相冲突而导致走火入魔,但是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严重的负担。
一条经脉内运行着好几种不同性质的内力,甚至就连运动方向都是相反的,虽然因为控制力的关系不会冲突,但是它们之间却各走各的互不相干。
相加起来却起不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倒是小于二,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晏子英一身的内力虽然雄厚,但是实力却大打折扣。
为此他苦思冥想之下,终于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内功。
不过说是原版自创,实际上也不过是学习现代集成电路的思维方式而已,通过计算对各种武功内力的运功路线进行整合。
然后再通过从七伤拳学到的劲力融合的法子和北冥神功中提到的开辟气海的方法,将多种不同的内力组合起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的效果来。
只是在组合完成之后,这些差别极大的内力居然出现了融合的现象,而且还不仅是内力,就连武术的明暗劲,养气诀的营卫二气都一块的融合了进去,变成了一种全新而奇特的内力,也是属于晏子英他自己的内力。
这种内力不仅拥有多个气海储蓄真气,而且还有着多种奇异的特质。
比如说太极功的平衡,九阴的阴柔多变,九阳的阳刚不惧阴不惧毒,北冥的广博,神照的精纯等等诸多神奇特点,可以滋养全身,也可以专门对身体的皮肉,筋骨,内脏分别进行锤炼。
而且这种全新的内力,可以完美的转换成他所学过的任何一种内力。
最神奇的是,这种内力一诞生,就如同从不间断的大河一般,不需要晏子英的推动,昼夜不停,全年无休的自主运行,也就是说他每时每刻内力都在运行,都在增长。
如今他身上已然有一甲子的内力了,而且因为神照经的关系,内力的精纯度比之他人要高上许多倍,还不仅如此,因为先天功的特殊性,晏子英的内力先天上就比他人要高上一个层次。
如此算来,他身上一甲子的内力,比之江湖上顶级高手两个甲子的内力还要厉害许多。
晏子英将这种内力称之为太易内力,整合后的功法称之为太易神功。
太易神功一成,那剩下的几门绝世武功想要练成就简单多了,没用多久的时间,晏子英便将手头的武学全部完全学成,包括需要深厚内力才能使用的六脉神剑和七伤拳。
有新的内力出现便按照既有的体系融入其中,而各种招式便就只能一点点的熟练起来,在熟烂于心后再忘掉,做到随心所欲的出招,而不是实战的时候会拘泥于某一套武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