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前放着两摞书籍,分别是《武经》和《道经》,他准备先粗略翻阅一遍,了解下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
李逸之首先拿起了《武经》第一册,开篇就讲:武学最终,乃是坚固肉身,超脱生死,绝非杀戮逞强。世间如苦海,肉身如渡海之筏。若肉身坚强,则能载人直达苦海彼岸。
按武经上所说,武道修炼分为七大层次,分别为练肉,练筋,练膜,练骨,练脏,练髓,换血。
其中练肉称为武生,练筋称为武徒,练膜称为武士,炼骨称为武师,练脏称为先天武师,练髓称为大宗师,换血称为武圣。
至于武圣之上的人仙境界,这武经中却是没有记载,不过倒是有印月和尚注解,人仙要炼窍。
李逸之一目十行,粗略翻阅着,速度极快。
总共四十九本书册,他用了近两个小时就翻完了。
虽然看得很粗略,但是李逸之却深深为这个世界庞大而完善的修炼体系所震惊了。
他发现他编撰的《乾坤典》,在《武经》面前,简直就是粗陋不堪。
不仅在于整体框架,更在于修炼细节。
就比如说在整体框架上,他的练劲境,就仅有三个境界:明劲、暗劲、化劲。
到了化劲,便可易髓换血,完成身体蜕变。
以《武经》为参照,化劲就相当于武圣。
可是武圣之下,有着六个境界,把人体所有部位都全练了个遍;而化劲之下呢,仅仅两个境界,只是完成了炼骨和炼筋,其他统统没有涉及到。
由此可见,李逸之原来的修炼体系是多么的粗陋。
自然的,化劲的实力肯定也无法和武圣相比。
再比如在修炼细节上,同样是炼骨,李逸之的练法仅仅是练劲力,从而壮大全身骨骼。
可是实际上,他所能够练到的骨骼仅仅是骨骼主体。
而《武经》上,却认为要把全身两百零六块骨头全部淬炼到,并且辅以各种灵药。
李逸之眼中精光闪烁,心中没有沮丧,反而隐隐兴奋着。
既然他原来的修炼体系粗陋不堪,那补全就是,大不了重修一次。
他相信,如果能够按照阳神世界的武道重修一次,那么他的基础将更加得牢靠,实力也越将强大,未来可以走得更远。
虽然说,《武经》被朝廷动过了手脚,有很多地方可能存在着删减,也可能存在误导。
但是依李逸之现在的见识,自然可以轻松看出来,从而完善和规避。
“我要根据武经,重编《乾坤典》!”
第两百零八章:过去弥陀经
放下最后一册《武经》,李逸之拿起了《道经》第一册。
道经开篇:世间如苦海,人之肉身如渡海之筏,然苦海无边,筏终腐朽,唯有神魂坚固,则可舍弃舟筏,以自身之力,游至苦海彼岸。
武道炼体,以肉身不腐超脱彼岸;修道炼魂,以神魂不灭超脱彼岸。
两者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追求不腐不灭的不朽。
看到这里,李逸之又联想到,他的修炼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他的修炼之法,属于武道体系,追求肉身不腐,但是同样在追求对能量的运用和掌控。
从这一点上看,他的修炼体系要强于阳神的体系。
因为阳神世界的武道体系,着重对肉身的开发,从炼体到炼窍,再多血肉衍生、千变万化,基点都是在肉身上。
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把肉身的潜能开发到极致。
但是弊处也很明显,就是无法像李逸之这般,把全身力量汇聚于一点,从而可以爆发出更强的战力,也无法形成肉身与能量核心之间的循环反哺。
从修炼过程上来讲,肯定要更艰难很多。
收回了思绪,李逸之继续往下快速地翻看起来。
修道炼魂,共分十大层次,分别为:定神,出壳,夜游,日游,驱物,显形,附体,夺舍,雷劫,阳神。
相比《武经》,《道经》里面就充斥着大量的废话了,绝大部分都是灌输如何忠君爱国,以及培养高尚品德的,真正的修道之法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夺舍鬼仙之后,要不就是空洞的理论,要不就干脆是通篇废话,有用的信息没有几句。
因而,李逸之仅仅花了小半个小时,就翻完了四十九本书册。
放下最后一册道经,李逸之忽然想到了‘神’。
在这以前,他并不认为人有灵魂的存在,思维的本质就是脑电波,所谓的‘神’,更可能相当于精神力。
不过现在,李逸之却是明白过来了,‘神’就是神魂。
在阳神世界里,也有拳意的存在,一般只有武圣级的强者才能够领悟,人仙巅峰更是可以拳意实质化,威力可以撼动空间。
他以前每动用一次拳意,都会感觉到精神疲惫,主要原因还是神魂太弱了。
不像这阳神世界里的武圣,他们已经灵肉合一,神魂无比的强大,根本不惧消耗。
“不过,只要修炼了道法,日后我便毫无顾忌地使用拳意了。”
李逸之暗忖着,他在《乾坤典》虽然收录了不少的锻神之法,但是和这个世界的修道体系了相比,简直就是旁枝末节。
“现在,我也初步了解了阳神的修炼体系,该取出《过去弥陀经》了。”
李逸之再次拿起了《武经》,开始一册一册的仔细检查和感应。
因为《过去弥陀经》,就藏在其中一册书籍中。
他以血气渗透进书册里,检查的速度很快。
忽然,李逸之眼睛一亮,自语道:“找到了。”
他手掌在书册的后封页上拂过,这封页的一面便浮现出一层纸屑,露出了一张略带暗金色的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小字经文,还有图画,似乎是金箔。
李逸之提起经文,发现这经文竟像是绸卷一样,提起来一大块,极薄,长宽足有一米!
上面密密麻麻全部是文字,当中是一尊金色的佛像,端坐虚空之中,无数的日月星辰围绕其旋转。
看着这尊佛像,李逸之感觉就像是看到了千倍世以前的自己。
似乎更有无数佛理,在这佛像上呈现,让人忍不住要沉浸其中,开发出内心深处的佛性。
“好厉害的佛像,即便是我画道大成,也很难画出来。”
李逸之暗道佛像厉害,仅仅看一眼就似乎要开悟了,这可比什么功法都来得直接。
他正要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就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于是忙把经文收了起来,放入了怀中。
涂老踱步走了进来,他看着周围书架上的标签,不由喜道:“还是李公子厉害,竟想到了这么个办法,不仅分类容易,日后我们找书也简单了。”
“涂老过奖了,人族各世家的藏书楼,都是这么分类的。其实还可以继续细分,对每一本书进行标号,然后编写出一本书名目录,届时找起书来更加容易。”
李逸之站了起来,微笑着道:“不过这种分法很费时间,而且对于你们纯狐一族来说,因为人数不多,也用不着那么细致。”
涂老摇头道:“倒不用那么麻烦,只要能够找到书就好,费点时间不要紧。对了李公子,晚饭已经做好了,你也忙了一下午,明天再继续吧。”
“好!”李逸之点头。
这狐狸谷中的纯狐,大约百来只,其中开启了灵慧的只有十来只,其他都是普通狐狸,浑浑噩噩。
在一间山洞里,十几只开启了灵智的狐狸聚在一起吃饭。
李逸之刚走进去,小萱就忙跑到了他身边,指着桌上的一只烤野鸡,意思是给他的晚餐。
其他狐狸也都是烤熟的野鸡,用刀叉切着肉,以避免脏了爪子。
李逸之坐下后,看着这群狐狸似乎对他很是好奇,一个个用着灵动的眼睛看他。
涂老咳嗽了一声,道:“好了,都吃饭吧。”
……
晚餐后,李逸之向涂老借了三支香,就来到了他居住的石室,颇为宽敞。
点燃了一根长香,李逸之盘膝坐在石床上,缓缓闭上了眼睛,很快就心神空明,进入了入定阶段。
随后,《道经》中的《宝塔观想出壳法》,缓缓浮现在脑海中。
这《宝塔观想出壳法》是要人观想出七层极高的宝塔,然后人一步步登上去,最后在最高层奋力一跃,从而神魂出窍。
对于普通人来说,修炼这《宝塔观想出壳法》,单是观想出宝塔就需要极大心力,就更别说观想自己一步步登上去。
但是这对于李逸之来说,却是如吃饭喝水般容易,因为他拥有具象能力,直接在脑海中就勾画出了七层宝塔,非常清晰细致。
然后,他把自己的身形观想在了宝塔中,一步步登到了塔顶。
最后,李逸之奋力一跃,他立时感觉眼前景物变幻,同时身体轻飘飘的,似乎没有重量一般。
他定眼看着周围,看到了自己盘膝坐在石床上。
这是一种很兴起的感觉,似在梦中一般,却又无比的真实,同时还有一种无比强烈的自由感。
这种自由感,来源于脱离了身体的桎梏,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按道经上所说,初次出窍的神魂,会有一种不适感,需要慢慢壮大神魂,消除这种不适。”
“可是我却没有半点那种不适感,甚至有种要脱离香火之气的范围的冲动。”
“是了,肉身与神魂,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肉身强大的人,神魂也自然强大。”
“以我如今的修为,神魂自然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比的。”
“也就是说,我一旦修道,可以直接跨过入定、出窍,甚至是夜游。”
想到这里,李逸之便缓缓朝外飘去,想要脱离香火之气的范围。
如果没有任何不适,那么便是达到了夜游境界。
:。:
第两百零九章:驱物
很快,李逸之就飘出了香火之气的范围,顿时就感觉如鱼入大海般,不仅没有任何的不适,反而有种畅kuai gan。
即便是这时,有一阵冷风从洞口吹来,他也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
李逸之知道,他已经是夜游境了。
他非常轻松地走出了洞外,然后飘飞到了三十多里的高空中,俯视着山林。
感觉从来没有这一刻,世界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生动。
新鲜劲过后,李逸之重新落回了地面,他忽然心中一动,暗忖着:“夜游之后便是日游,再此之后是驱物。我现在虽然无法验证有没有达到日游境,却可以试试驱物啊。”
想到这里,李逸之缓缓蹲了下来,手朝地上的一块石头抓去。
手掌抓在石头上,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似乎要穿透而过。
但是李逸之集中精神,真实性感觉就更加强烈了,他手臂抬起,就把石头抓了起来。
如果是有普通人在场,就会看到,地面上的一块石头凭空飞了起来,然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格外诡异。
李逸之不由欣喜一笑,没想到他初次修道,就直接跨过了五阶,达到了驱物境。
而实际上,修道也唯有达到了驱物境,才算是有了战力。
否则前面四个境界,最多也就是利用幻术骗骗人。
“呀,你是李哥哥,你竟然可以驱物了!”
这时,李逸之听到了一个好听的女孩声音,他转头看去,一个穿着白裙的小女孩轻飘飘地飞了过来。
这小女孩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长得非常可爱,她一脸震惊又崇拜的样子,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
“你是?”李逸之问道。
“我是小萱啊,李哥哥,你不认识我了。”
小萱忙说着,表情有些委屈的样子。
李逸之额头冷汗,先前你就是只狐狸,现在变成了人形,我怎么认得出来。
他刚想安慰小萱,就看到小萱大喊大叫地跑走了:“涂爷爷,小殊,你们快过来啊,李哥哥可以神魂出窍了,还可以驱物呢。”
很快,李逸之就看到一个身穿儒服的老者,和一个穿着素衣小女孩,从不远的山洞里飘了出来。
涂老飘上了前来,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道:“李公子,你竟然可以出窍了,难道你不是灵肉合一的武圣?”
说实话,先前李逸之说要修道时,他还真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他认定李逸之是武圣,早就灵肉合一了,神魂根本出不了窍。
李逸之摇头道:“我不是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