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阿君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作者:阿君

/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特种兵书中的主要人物表
唐枫,男主角
老a特种兵大队,少校;本人身为海陆空三栖特种兵,精通各国的武术;对于中国武术和柔道剑道空手道截拳道,合气道都有较深的领悟;有一身惊人的本领,又擅长六国外语;特别对于各种枪支器械了如指掌,善于用简单的东西做出杀人的利器。并且枪法精湛,善单手换弹夹;双手各持不同武器,左右开弓,可环环命中靶心。尤其对各种重大重要的战役了如指掌,有自己的一套战略思想。
第一女主角董小宛,原名董白,字小婉;自由与唐枫原身相识,后与唐枫结婚;为人善良风趣,尤善歌词诗赋。喜好做美食,是唐枫一大内助。
最最主要的,温文善良;在唐枫偶患病期,坐着守了一百天。
第二女主角,云格格:皇太极的掌上明珠,多次单身带着大内高手出来刺探明朝军队的军情;偶遇唐枫,为之倾倒不已;因此帮着唐枫,开创自己的基业;后因皇父死于阴谋,与后金决裂,死心塌地的追随与唐枫。
第三女主角长平公主,崇祯的大女儿;住在寿宁宫;自幼端庄温顺而知礼;直到要国破家亡猛然觉醒,盗出圣旨,欲私下放了袁崇焕,好能再让要已成落日的大明朝苟延残喘一会;却因此结识了唐枫,成为她的宿命,并因此与崇祯决裂;招集明朝的将领,帮着唐枫建功立业。
柳如是,浙江嘉兴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出色,颇负声名.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涯.柳如是苦苦追寻自己的感情,直到遇见了唐枫。
第一大反派,皇太极,足智多谋;善权多狡,喜读三国演艺;每次出仗必手不释卷。满洲爱新觉罗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是唐枫的死对头,本以为能一鼓作气打下大明的江山,谁知道半路上出来一个唐枫,一时之间竟成为三国鼎立之势。这是皇太极的看法,将唐枫比喻为诸葛孔明。
2第二大反派崇祯,性格多疑,好大喜功;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性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朱由检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他又增加赋税,增调重兵全力防范雄居东北的后金政权和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后来,听说自己失踪多日的长平公主竟然跟了唐枫;又对唐枫许以高官,希望能收编唐枫的军队;为他所用好能彻底歼灭后金;再回手致唐枫于死地。可被唐枫洞悉,反倒将李自成的部队北引,破了北京城,迫其自尽。
3第三大反派,人称活屠夫的,张献忠;,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崇祯八年1635年参与荥阳之会,议决进取,献忠与高迎祥等共攻略东方。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小故开始分裂,张献忠率部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张献忠因对官府腐败官僚无止境的索贿、敲诈、对自己的刁难、不信任已感不满,加之受到李自成的影响,五月初九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有效战术,重举反明的大旗。以走制敌,转战四川境,使明军疲于奔命。崇祯十六年据武昌,称大西王。好囤积金银细软,喜欢娶纳妻妾,因看中了董小宛;与唐枫反目,后成死敌,最后为唐枫剿灭;尽得起粮草淄重金银细软,妻妾也尽都笑纳。
孙传庭,孙承宗,祖大寿,毛文龙;陈圆圆,吴三桂,多尔衮,洪承畴,周延儒,骆养性。
龙华民,崇祯朝的外国人,开始帮助其修改历法;建立了西历,并且会制作大炮;与长平公主相交甚厚,是长平公主的外语老师。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猛将;
多尔衮,为人奸诈;好阴谋。
祖大寿,忠臣,只叹生不逢时;
毛文龙,身负帅才,行兵打仗有一套;只是为人小肚鸡肠;且刚愎自用,倚老卖老,最终不得善终。
陈圆圆,貌美贤淑,命运多桀,遇人不淑,总希望能遇到美好的爱情,最后却宛如飞蛾扑火。
吴三桂,喜鱼色,为人自私胆小;
李岩;李自成的傅军师,后来被牛进行诽谤残害。
宋献策;李自成的军师,兵败后不知所踪;有传言其当了道士。
傅青主,明末豪侠之一,子傅眉,
洪承畴,待价而沽,自命不凡,好以姜子牙,管仲乐毅而自居。
孙传庭,孙承宗,祖大寿;原本跟着督师袁崇焕,后奉督师遗命;忠心耿耿扶保与唐枫建立大业。乃是三员良将。
祖大乐,兴城人,祖大寿之堂弟,明朝辽东将领。祖氏兄弟世袭辽东都督,明朝崇祯时,总兵关外,是袁崇焕的部将。崇祯元年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二十五日,因长期拖欠粮饷,爆发宁远兵变,宁城十三营俱乱,惟祖大乐一营不动
宁远巡抚毕字肃,,廉洁忠诚;原是一个进士。因为兵变,宁远城被唐枫接过去;后辞官归隐。
十三营的头领,扬正朝,张思顺;二人乃是宁远兵变的头领
额奕都,蒙古人,重义气,能征惯战;再坝上草原,因为串包讨酒喝;与唐枫比武,后被唐枫所折服。在唐枫最为落魄的时候,亲率三百蒙古铁骑投奔唐枫,此即唐枫起兵时候的家底;后来成为亲兵卫队,名为,草原之鹰。
魏老汉,孤苦无依,为蒙古部落养马的汉人;后与唐枫相识。会相马,打造兵器。
还醇-1629,字于贞,三原人,良乡知县。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后金兵攻良乡,还醇率军吏据城自守
宁远总兵朱梅,
锦衣卫指挥是,骆养性明代锦衣卫都督,惯用刑具锤敲人犯牙齿;贪污腐败,勾结内廷宦官;祸乱外廷,使百官为之切齿,恨不得生食其肉;而袁崇焕,就是由他奉了崇祯的密令,诓骗回京城;又想追捕唐枫,最终惨死异地。
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不是凑字[关于宫里太监对皇帝称谓]
手机阅读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明清两代的皇帝都被臣子们称为“万岁爷”,尤其是宦官内侍,更加是一口一个“万岁爷”,但是其实这并不是很确切的说法。品书网 明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内侍们对皇帝的称呼都并不是以“万岁爷”为主。
在内侍与皇帝、皇子之间相互称谓的问题上,陈宝良先生的明代社会生活史里针对有明一代做了一个介绍:
“宫内太监面见皇帝时,多自称“奴”,而称皇帝为“万岁”、“爷”,在章奏中也有称皇帝为“万岁爷爷”、“万岁爷者。在一般的对话中,太监有时也面称或私称皇帝为“爷爷”。这显然本于民间子牌父、了卜尊主之体。
太监称东宫太子,一般称为“千岁爷”,而自己可以直称己名,也不一定自称“奴”。
正德初年,宦官中最宠押之人,称“老儿当”。据载,“当”字应读若去声,犹“等辈”之意。虽说是“老儿”之称,实际上并不论年之老少,只是因宠幸而受牌。至后,北京民间见到那些势焰可畏之人,就说“是当里的”。当时的太监王伟,因小时与武宗一同读书,所以武宗称其为“伴伴”,而不称其名。
在明宫宦宫中,其中的一些权珰或管事太监。也被一般的小太监称为“爷”。而皇亲驸马见到这些权监,也行拜礼,并称他们为“公公”。”
但是陈宝良先生并没有再严格区分时间段。而我能找到将皇帝称呼为“万岁爷”的说法,最早也是到了万历朝。包括陈宝良先生在“万岁爷”之下的注释,也是万历朝的记录。而在此之前正是如同陈宝良先生所说,对皇帝的称谓以“万岁”、“万岁爷爷”、“爷爷”为主,简略为“万岁爷”这样的影视剧惯用说法,倒是明朝末年以后直到清朝的习惯。把明朝万历年之前的情况都代入其中,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合适的,起码是脱离了实际。
不过我感觉万岁、万岁爷爷还是比较正式的说法,口语里把皇帝称为“爷爷”的比较多。有点意思,我摘几条出来:
“内官喜宁说:如今送爷爷从居庸关进去。”、“初六日,喜宁与也先议请上往高桥儿、宁夏去,臣说:如今天气冷冻,爷爷如何去得”、“又令臣至也先处说:爷爷有旨,要差总旗高、太监喜宁、达子那哈出回京。”
“见爷爷奏说:家里如今要立郕王做皇帝。我再三言说,也先诚心要送皇帝回来,你且不要立。朝里不肯信,只要立郕王做皇帝。”
上面这两段中的爷爷指的都是英宗。而在诸多时人笔记里,都将英宗称呼为“爷爷”,可见在当时这是非常通行的说法。
再比如:“英宗北狩时......沙狐狸...及驾旋,沙不及从,留虏中。弘治初又来....至京师,入见上...沙曰:“是固有证,先帝顷尝赐我一绣囊,且曰:“此周娘娘手制也。”今囊故在,乞进娘娘验之。”所司取以进,太皇太后览之曰:“此真老爷爷物也。””这里太皇太后指的是孝肃周太后,即宪宗生母,英宗妃,她口中说的“老爷爷”是指自己的丈夫英宗了。
“嘉靖帝初即位,一日问司礼监太监张佐,欲开内库以观累朝储积。佐跪葵曰:自有历年册籍可查,不必万岁亲阅。上乃罢。诸内侍以问张佐,此何意也佐曰:这宝货易以炫人,不当与爷爷经目,恐启其聚敛之心也。”
“今嘉靖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盖惟天朝皇帝爷爷陛下尊居五位,正临万邦,体乎天地之心,正此纲常之道,将以劝善惩恶,故使赵大官有是行也。”、“恭惟皇帝爷爷陛下德广亨屯,量弘拯济。”
这两段里的爷爷说的都是嘉靖,那么也就意味着嘉靖时期这爷爷的说法仍是普遍的。
但是可惜的是在现在的明代题材的电视剧里,甚少看到在这方面做的严谨的剧集。而要特别提出的是,我记得当年在看正德演义的时候,朱厚照就称身边的小宦官为“苏老儿”,而他们又将正德称为“爷”。其实这个“苏老儿”指的便是苏进。苏进这个历史人物倒是的确存在的,而且他和陈敬还是陪伴在武宗身边直到最后的两个宦官。武宗突然驾崩的消息,就是这二人狂奔报知了太后。正德演义里将这二位公公特地拿出来说,而且通过这些简单的人物称谓,都可见该剧的编辑廖心一先生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而仅仅是这一点用心之处,也颇能赢得大家的好感。
另外还有一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明朝皇帝的一些口语,其实跟普通民众也差不多少。皇帝会说“我”而不是总说“朕”,太后也同样会说“我”而不是大家常听到的什么“哀家”长“哀家”短的,而皇子见了皇帝叫“爹爹”而不是只叫“父皇”。看这些记载就会发现,皇家生活倒远比一些影视作品里展现出来的要有亲和力的多了呢!
综合说起来,很多朋友都已经知道在明朝的背景中出现“奴才”二字是有些不妥的,但是其实将明朝皇帝都称为“万岁爷”也是值得商榷的,更加别说现在许多影视文艺作品里将汉朝天子都称为万岁爷了。
本书来自 品书网




特种兵争霸在明清 一盏香茶谈小宛
苏州城外有条半塘河,河水清缓;两岸风景秀丽宜人,在出城不远的河畔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上竹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平林幽幽,静如世外桃源。
山边原本没有人家,只有三两座简易的亭子,供来此清心的游人休息。
后来这里筑起了一座小楼,楼虽不大,却修得别致典雅,楼中住着一对母女和几个传婢。
这母女俩日子似乎过得十分悠闲,每日里沉醉于山水间,看片石孤云,流水落花,累了便在院中花亭里弹琴吟诗,品茗对弈,似乎不为生计所累。
是谁家的女眷有这份闲情逸意呢她们本是城内
“董家绣庄”的女主人和千金小姐。
“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别看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
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这本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董白母女打击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伤;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淡淡流走了,此时已是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枭雄四起,天下陷入战乱之中。
到了崇祯九年,乱象已迫近苏州,人们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
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
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时间无法睁开眼睛。
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
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
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帐,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脚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
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
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闲暇,又有足够的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情。
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
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客人以娇媚娇笑。
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就在董小宛离开秦淮河不久,却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这冒辟疆出身于官宦之家,虽无功名,却胸怀大志,富有正义。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阴谋弄权,惑乱朝纲,冒辟疆联合一批有志之士结社金陵,伸张正义,其中较有名的是
“四公子”。
“四公子”分别是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皆年少有才之士。
无奈终因势弱力薄,不但未成气候,还惨遭阉党摧折,冒辟疆虽免于难,但前途深受影响,只好暂时寄情于山水声色之中。
这年秋天,二十九岁的冒辟疆来南京参加乡试。说起乡试,冒辟疆已参加过三次,凭他的才学早该中举,可在应试作文中,本应循规蹈矩,就经解经,他却要联系时势,针砭政局,自然违背了主考官的要求,所以屡试屡败。
此次应试他也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风格,只看能否遇上个有眼力的主考官,否则就任其落第。
与冒辟疆抱着同样心情来应试的还有他的好友方密之,两人全不把考试放在心上,见考前有点空暇,便相约往秦淮河去散心。
方密之早听人说起秦淮河来了个冰清玉洁的
“冷美人”董小宛,在青楼女子中别树一格,正合方密之等人的口味,因而与冒辟疆两人特意前往造访,不料董小宛却已赌气离开了秦淮河。
后来乡试发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孙山,他没有失望。只是暗叹自己生不逢时,收拾了行装,便转往苏州闲游去也。
在苏州,冒辟疆一边访胜探幽,一边打听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兴致勃勃地专程拜访。
偏不凑巧,董小宛已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之后又接连去了好几次,都无缘见到董小宛,直到准备离开苏州的前夕,没抱多大希望地来到半塘,却终于得以与她相晤。
这是一个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
见来了客人,她想挣扎着起身,无奈酒力未散,坐起来都有些摇晃。冒辟疆见状忙劝她不必多礼,让传婢在小宛床头摆了个坐凳,便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冒辟疆自我介绍后,董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脸上果然露出欣喜的神色。
冒辟疆没想到一个风尘女子竟然对他们这劻扶正义的行为大感兴趣,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细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妆,眉清目爽,果然与一般欢场女子大相径庭,此时虽醉意朦胧,娇弱不堪,却依然思路清晰,谈吐不俗,纵谈时局,颇有见地。
怜惜伊人酒后神倦,冒辟疆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就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已使他对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冒辟疆已出游日久,囊中羞涩,不得不按原计划离开苏州回家乡如皋去了,心里则暗藏着对小宛的眷恋。
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苏州访董小宛,却又听说她陪钱谦益游览西湖去了,而且准备游完西湖再转道黄山观赏奇峰苍松,不知何时方能归来。
冒辟疆只好悻悻地回去了。转眼又是春江水暖的季节,冒辟疆奉母命往襄阳探望在那里作官的父亲,经过苏州,又禁不住往半塘寻访董小宛。
这次小宛又陪客人远游黄山去了,冒辟疆失望之极,自叹:“竟是如此无缘!”失望之余,他结识了当地名妓陈圆圆,两人十分投缘,相携游历了苏州的山山水水,冒辟疆离去时还约定初夏返乡时,还来与她同赏虎丘石榴。
到襄阳探望父亲,小住一段时间后即如约来到苏州,这时陈圆圆却已被嘉定伯周奎聘去京都。
冒辟疆怅然若失,怀着悒郁的心情只身雇舟前往虎丘。小舟沿着半塘河缓缓而行,冒辟疆漫无目的地欣赏着两岸的风景,小舟穿过一座青石小桥,眼前一片绿意融融的柳树林,抬眼望去,柳丝深处竟隐隐约约透出一幢小楼的檐角,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如诗如画。
这等僻静之地还有人家那定是什么方外隐士、世外高人了!冒辟疆一时来了兴趣,便命舟子将船系在了柳树上,他则登岸向小楼走去。
小楼的院门紧闭,悄无声息,冒辟疆上去唤了几次,才有一个小丫鬟来开门,一打听,此处竟是董小宛的家。
此时董母新丧,刚办完丧事,查小宛忧伤难持,正病倒床榻。冒辟疆心中猛地一怔,忙称自己是董小宛的朋友,特来拜访。
小丫鬟禀报了主人后,来请客人进屋,并径直将客人引入了董小宛卧房。
这是冒辟疆第二次见到小宛,与上次一样,她也是斜卧床头,只是上次带着娇憨的笑容,这次却是满脸的凄怆。
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并且说了自己几次寻访都吃了闭们羹的经过,董小宛露出一丝歉意和欣慰。
见她病体虚弱,冒辟疆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
第二天一早,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来到小宛家,两人并没有约定,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相迎。
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会来。董小宛将冒辟疆迎进了屋,奉上茶,小宛幽幽地自言自语道:“此番公子前来,妾身的病竟然不药而愈,看来与公子定有宿缘,万望公子不弃!”冒辟疆听了不甚欢喜,又怕对方是一时之兴。
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