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柳外花如锦
“另外一方面,是否可以采取‘蒋干盗书’之计,将澳洲盟军准备撤往西印度,最后用以保护美国本土的情报,透露给日本人,日本人还不得如获至宝,如此双管齐下,即便是澳洲盟军最后撤出,也是残兵败将,而若想吃下整个澳洲,日本人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
“蒋干盗书!”唐秋离和赵玉和两个人,眼前均是一亮,尤其是对于唐秋离而言,有劈开旁门见日月的豁然开朗之感,便感叹着问道:“好,秋生哥,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好一个‘蒋干盗书!’秋生哥,干脆推荐一下,谁做‘蒋干’最合适?咱们这次可是‘蒋干送书’而非盗!”
唐秋生平和的一笑,说道:“师长,情报处的于得水,恐怕最擅长此道吧!”
澳洲,盟军司令部所在地,当盟军总部的密令下达之后,司令官美国人巴赫利斯曼中将,副司令官英国人费尔南德斯上将两个人看完,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来如释重负的轻松之感。
的确,对于澳洲盟军两个最高指挥官来说,自从接到美国参联会的电报告知,在未来的四五个月之内,澳洲盟军将得不到来自美国境内的任何兵力增援,并且,要继续坚守澳洲之后,无论是巴赫利斯曼中将,还是费尔南德斯上将,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恐怕澳洲盟军的最好结局,是全部战死。
虽然澳洲盟军的总兵力,经过迭次补充和增援之后,达到了八十余万之众,但进攻的日军总兵力,亦增加到了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双方兵力对比的优劣,根本没有得到改观。
无疑,澳洲盟军总体上还是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如果不是夺取了一半儿的制空权,恐怕现在苦苦支撑的第二道防线,已经全线崩溃了,这还是在有后续援兵的情况下。
但是,维持守势的局面,在日军总司令官伊藤严三郎改变打法的情况下,也逐渐恶化,后方的野战机场、后勤补给线,屡屡遭到日军精干小部队的摧毁和破坏,潜伏的日本特工,更是在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重要城市,大肆进行破坏和暗杀行动,散布谣言,给盟军的后方造成极大的恐慌。
后方不稳,又断了援兵,因为软件小部队的破坏,已经取得的一半儿制空权,正在逐渐丧失,澳洲战场上所有的一切,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都清楚,盟军现在抵抗,无非是在做最后的挣扎罢了,但两个人都恪守着军人的职责,打到最后,哪怕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
现在,盟军总部来了撤退的命令,无疑是绝境逢生一般,但到现在为止,撤退的命令,仅限于两个人知道,都是统兵一方的大将,知道在澳洲目前的局势下,撤退的命令一经传出,会给前线士兵造成多大的士气影响,说不定因此而导致全线溃败也说不定。
因此,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商定,来个秘而不宣,悄悄的着手进行撤退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而此刻,澳洲东北部第二道防线上的盟军数十万士兵,还在与日军进行着艰苦的战斗。
(未完待续。。)
(.)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两千八百三十五章 落幕,澳洲战争(上)
澳洲战场上的数十万盟军士兵,不知道盟军总部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们的两个司令官,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的准备,还在与日军进行着血战。&..
自从日军改变战术和打法之后,像三月份那样的大规模进攻,基本上没有了,但日军弹钢琴般的小规模进攻,却在整条战线上,到处都在进行着,整日炮声轰鸣、枪声不断,硝烟和战火,弥漫在北澳洲的上空,来自太平洋的四月份温润的海风里,都充满了呛人硝烟味儿和刺鼻的血腥味儿。
好在,制空权总算没被日本人全部控制,因为日军轰炸机给盟军士兵造成的伤亡,大为减少,不过,最近这段时间里,日军飞机的猖狂劲头儿,似乎又有所恢复,总体来说,盟军还是处在被动防守的挨打状态。
而在战场对面,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军总司令官伊藤严三郎大将,在四月份的心情,倒是很不错,改变了战术和打法之后,皇军士兵的损失减少了,而战场上的优势,则是进一步扩大,如果没有盟军航空队夺去战场的一半儿制空权,一切都非常完美。
伊藤大将有绝对的信心,在今年年底之前,彻底耗死澳洲盟军,所以,他现在不着急,在派遣军兵力不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一点点儿地消耗盟军的兵力,最后发起致命一击,彻底解决澳洲问题。
不过,伊藤大将这种悠闲的心态。在得知海军的山本五**将,指挥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国东海岸进行大规模轰炸。且取得巨大战绩之后,便荡然无存了。
伊藤大将着急了,急得眼冒金星,他始终认为,最先踏上美国本土的,应该是勇猛善战的帝国陆军,而不是牛皮哄哄、却决定不了战争最后结局的海军。现在,这个荣誉,被海军的家伙们夺去了。身为手握一百余万精锐士兵的自己,如何能够咽的下这口气?
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陆军,海军的军舰和飞机。能在美国的土地上登陆吗。伊藤大将决定请战了,他再给大本营的请战书里,这样写道,“历经几年,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对澳洲盟军的进攻,澳洲战场上的态势,已经完全有利于帝国。盟军经过长期的消耗,已经是疲惫之兵!”
“因此。对澳洲盟军进行最后一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伊藤请求大本营,批准立即发起对澳洲盟军总攻击的要求,以尽快结束澳洲战争,为下一步进攻美国本土,赢得足够的时间,有关发起总攻的作战计划,正在制定之中,稍后上报大本营!”
伊藤大将的请战,倒不是盲目的好胜心强,都是战场上的老鸟了,最近一段时间,通过潜伏特工不断发回来的情报,他发现一点,在近期内,没有新的盟军增援部队,到达澳洲战场。
这就是机会,当然,伊藤大将明白,造成盟军不继续增援澳洲战场的唯一原因,就是山本那家伙,对美国东海岸地区的轰炸,不过,他从内心里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罢了。
伊藤大将的请战电报,还没有发出去的时候,便接到了大本营的密电,一看电文内容,他便泄气了,“帝国目前的战略重点,依然在解决澳洲战争问题上,前提条件是,帝国在澳洲战场上的兵力,不能损失过大,对于这一点,你应该有所准备,天皇陛下以及大本营,不求以付出帝国皇军士兵,最大伤亡的代价,迅速解决澳洲问题!”
得,所有的问题,又都回到了老路上,伊藤大将气愤愤的撕碎了差不多写完的电报,等冷静下来之后,他从大本营的密电之中,看出点而门道来,彻底解决澳洲问题,却不让付出重大伤亡,那自己现在的打发,正对路啊,再者,帝国西南太平洋派遣军,不是正在做着,牵制和消耗澳洲盟军的事儿吗!
那么,大本营所担心的,是怕澳洲盟军大部或者部分,撤回美国本土,给以后在美国本土的登陆作战,增加困难,想明白这一点,伊藤大将的心情好了很多,不过,若想完成自己所猜测的,现在的进攻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第二天,伊藤大将想一线的进攻部队,下达了新的命令,“从即日起,对盟军阵地的打击,由大队级别的小规模进攻,改为联队以上中等规模的进攻,且进攻的密度和频率,加强一倍!”
伊藤大将一声令下,战场上的一百多万日军士兵,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重新拿出来三月份的劲头儿,开始了凶狠的进攻,顿时,战线上的炮火,燃烧了半个天空,双方的作战飞机,也开始了激烈的厮杀,盟军的第二道防线,吃紧起来,部队的伤亡也在猛增。
日军一反常态的凶猛进攻,可是把澳洲盟军司令官巴赫利斯曼中将,副司令官费尔南德斯上将,吓得不轻,他们以为,日军指挥官觉察到了盟军正在悄悄进行的撤退准备,才加大了进攻的力度和密度,不准备放盟军撤走!
直到三天之后,紧张得差点儿窒息的两个盟军指挥官,才把心放到肚子里,虽然日军的进攻突然加强了,但绝不是全线总攻击,否则,第二道防线所承受到的压力,就不仅仅如此了,更大的可能,是进一步消耗盟军兵力的战术。
事实也的确如此,三天的激战下来,盟军阵地没有一处丢失的,只不过,士兵的伤亡增加了几倍,前线的局势稳住了,两个人又把主要精力,都用到安排撤退的事情上来。
到目前为止,盟军总部撤退的密令,还仅限于两个人知道,保密是绝对保密了,但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数十万盟军士兵撤离战场,本来就是一件繁琐和细致的计划,那几支部队最先上船,那几支部队需要担任后卫,怎么从第二道防线上撤下来,而不被日军所觉察。
什么时间开始撤退,那些部队先撤,在那几个港口集结,如何确保部队集结地点,不被日军飞机轰炸,等等诸多问题,就依靠正副两个司令官来计划、来决定,甚至,连澳洲盟军司令部参谋长,才能和忠诚度都没有问题的瓦格纳泽中将都不能透露。
澳洲盟军部队的组成,非常复杂,既有最早从吕宋岛和棉兰老岛,撤到澳洲的美菲军士兵,也有一直驻扎在澳洲的英澳军,还有来自新西兰等地的英联邦国家军队士兵,细算起来,最少有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士兵,组成了澳洲盟军,典型的一个大杂烩!
那个部队先登船,那个部队担任后卫,就是摆在两个司令官面前最大的难题,澳洲战场的局势,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比谁都清楚,担任后卫的部队,差不多是九死一生,数十万盟军从第二道防线撤离,动静小不了,最初可能瞒过日军,但却无法一直不为日军所觉察。
一旦撤退行动被日军觉察,那么,后卫部队将要面临一百余万日军士兵的凶猛进攻,必须用一条条生命来阻击,来迟缓日军的追击速度,根本就是送死的活儿,谁愿意干?
在这一点上,大英帝国的绅士和美利坚的将军,倒是没有什么分歧,两个人一致认为,英国士兵是未来收复英伦三岛的本钱,是火种、是老本儿,是大英帝**队仅存的血脉,决不能消耗在澳洲战场上。
而美利坚的士兵,是用来保卫美国本土的,同样不能毫无意义的把命丢在澳洲战场上,况且,美利坚是同盟国最后一块儿必须坚守的土地,同盟国总部所在地,跟日本人和德国人较量的根本,美国士兵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斗。
既然两个司令官的看法一致,那就一切都好办了,担任后卫的部队主要由美菲军之中的菲律宾士兵,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士兵为主,至于英澳军之中的澳军士兵,跟大英帝国同文同种,算得上是兄弟,也不能留下担任后卫。
当然,完全由这些士兵组成的后卫部队,阻击一百多万日军部队,还是有点儿悬,万一他们不战而降,一切都完了,因此,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商定,英军和美军,各自留下一个主力师的部队,加入到后卫部队之中来,不过,不是用在一线死拼的,而是用来起到督战和监视的作用。
连这两支部队的退路,两个人都有了详细的计划,如此区别下来,担任后卫的盟军部队,大约有三十万人左右,剩下的,就是需要首批和第二批撤离的英美军和澳军士兵,大约在四十余万人左右,规模如此庞大,两个人想想都头皮发麻。
还在前线,与日军血战的菲律宾士兵,以及英联邦其他国家士兵,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注定成为了炮灰的角色,唯一的作用,就是掩护高贵的英美军以及澳军士兵,安然的撤到西印度,可悲的命运,出卖还是抛弃?
盟军部队撤离的问题,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没有分歧,一团和气,但在接下来的问题上,两个人的分歧,简直称得上是南辕北辙了。
(未完待续。。)
(.)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两千八百三十六章 落幕,澳洲战争(中)
澳洲盟军的两个司令官,美国人巴赫利斯曼中将,英国人费尔南德斯上将,对于军队的撤离,意见空前一致,但接下来的分歧,很大,大到无法互相让步的程度,产生分歧的唯一原因,是对于是否同时撤离除了士兵之外,政府机关和工矿企业的设备,英籍居民和他们的财产等方面。/
在巴赫利斯曼中将看来,撤走七、八十万士兵,已经是个庞大到让人生畏的浩大工程,即便如此,也不敢保证澳洲盟军的所有士兵,都有命安然抵达西印度。
部队的撤离,还有组织和军纪约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最大限度的保密,被日本人觉察的晚一些,可同时撤离费尔南德斯所说的那些东西,还怎么保密,且不说英国人在澳洲经营多年的那些家底儿,需要多少运输船只,光是拆卸这些东西,然后装船,就搞得动静震天响,差不多尽人皆知。
潜伏在澳洲东南部地区的日本特务,都是聋子和瞎子?几份情报传过去,那个伊藤严三郎马上就会判断出盟军接下来的动作,后果是什么,他可是太清楚了,保证一个人都走不了,因此,巴赫利斯曼中将,必须阻止英国人疯狂的想法。
还有一点,巴赫利斯曼中将认为,即便是日军全部占领了澳洲,也不会对平民进行大规模的杀戮,把人都杀光了,日本人要一个空无一人的地区干什么?
巴赫利斯曼中将,拿出了全部的耐心。劝说费尔南德斯上将,放弃这个想法,反复陈说利害关系。真可谓是苦口婆心,奈何,这个英国佬儿油盐不进,脑袋就跟榆木疙瘩的似的,不管自己咋说,就是不同意,气得他一甩袖子。怫然而去。
费尔南德斯上将,也有自己的苦衷,还是没法儿摆到桌面儿上的苦衷。同为军人,他岂能不知道巴赫利斯曼中将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没有日军大兵压境。怎么撤都是从容不迫的。但现在的局势不一样,一百多万日军士兵,随时都会扑过来,部队能否全部撤离,都是个未知数,何况那些累赘?
可自己有什么办法呢,就在昨天,费尔南德斯上将。接到了首相丘吉尔一封措辞严厉的密电,密电的内容。就是命令自己,无论如何,也得把大英帝国在澳洲经营多年的家底儿,全部撤到西印度去,没商量,不能拒绝也不能找借口,如果完不成这个任务,你费尔南德斯也别回西印度了,干脆战死在澳洲战场,连个烈士都捞不着!
费尔南德斯上将,一边看密电,一边脸色铁青的肚子里咒骂丘吉尔,“这不是坑人吗!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且不说数十万士兵的撤离,难度有多大,这么多的运输船只,怎么解决?”
“知道是中国人提供运输船只,可能给自己撤走这些东西,提供足够的运输船只吗?也不知首相是怎么考虑的,吃错药了还是高烧糊涂了?”
这个不怪丘吉尔,应了那句老话儿,“人穷志短!”自打德国人端掉了大英帝国的老窝儿,女王和政府流亡美国,昔日头号的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就输掉了最后的本钱,跑到美国人的地盘儿上讨饭吃。
着对于一直沉浸在大英帝国往昔荣耀之中,一心要保持大英帝国强盛千秋万代,自尊心极强的丘吉尔来说,是绝对难以忍受的,虽然美国人和罗斯福总统,对待英国流亡政府那叫一个客气,两国的关系也跟亲兄弟差不多,但毕竟他乡不是故园,再好也是在美国人的屋檐下而生活,不自在还觉得耻辱!
原本按照丘吉尔的打算,英伦三岛丢了,可以在幅员辽阔的澳洲,重新立足,积蓄力量,以图日后收复失去的国土,但日本人对澳洲发起的进攻,打碎了他的梦想,无奈之下,便把西印度地区,作为大英帝国重新崛起的最后落脚点。
但是,西印度地区是丘吉尔万般无奈的选择,也是唯一可以的选择,原因只有一个,他极度讨厌和憎恨那个中国人唐秋离,跟那个中国人做邻居,恐怕自己睡觉都不踏实!
丘吉尔对于澳洲盟军,守住并最终击败日军,还抱有希望,因此,也没咋着急动手,但后来局势的发展,越来越恶化,面对日军的巨大压力,眼看着澳洲守不住了,大英帝国在澳洲经营多年的家底儿,眼看着保不住了,他急得火上房!
如果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候,澳洲那点儿家底,丘吉尔根本不在乎,但现在的大英帝国今非昔比,坛坛罐罐都是宝贝,西印度那块鬼地方,落后得跟原始社会差不多,澳洲的家底儿,是东山再起的唯一本钱,如果这点儿家底落到日本人手里,大英帝国可就真的完蛋了,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重新建设西印度地区吗,丘吉尔没有那个耐心,更没有精力。就在他急得吃饭不香、睡觉不安的时候,接到罗斯福的电话,向他通报了美国政府的决定,放弃澳洲,于是,就有了给澳洲盟军副司令官费尔南德斯上将,那封能把人逼疯的密电。
如此情况下,作为转移大英帝国在澳洲家底儿的执行者,费尔南德斯上将敢松口吗,如果不执行首相的密令,等待自己的就是两个结局,不是在澳洲战场上,被日本人打死或者是活捉,就是被首相阁下砍掉脑袋,可自己不想死,唯有执行密令。
几个小时之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的巴赫利斯曼中将,再一次劝说费尔南德斯上将,放弃那个肯定会把澳洲盟军数十万士兵,拖入全军覆没结果的打算,但是,劝说无效,两个人再一次不欢而散,然后,各自给最高领导人发去电报,陈述事实。
接到巴赫利斯曼中将的电报之后,罗斯福也急了,英国人这不在胡闹吗,都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还顾着那点儿坛坛罐罐,保命要紧啊!
罗斯福知道,这件事儿肯定跟丘吉尔有关,否则,那个费尔南德斯不会不识大局,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如果连这方面都分不清,也不会在澳洲,指挥盟军跟日本人周旋了几年时间。
罗斯福觉得,有必要跟丘吉尔当面把话说开,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亲自赶到丘吉尔的住所,面见自己的老朋友,痛陈利害关系,还不错,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丘吉尔一脸肉疼的答应,可以放弃撤走工矿企业等笨重的机器设备,但英籍侨民和政府机关人员,必须在撤离之列!
为了说服这个顽固的英国人,罗斯福给出的条件是,美国将无偿的帮助大英帝国,在西印度地区,建设整套的工矿企业,并无偿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一句话,要啥给啥,今后英国人在西印度地区过日子,美国全包了!
上边儿两个大佬的意见统一了,下面的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就好做了,一切都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澳洲盟军撤退计划,在紧张的进行着。
美国,华盛顿,夜幕降临,街头华灯初上,到处都是霓虹闪烁,位于西海岸的华盛顿,似乎没有受到遥远的东海岸地区,战火硝烟的影响,酒吧、剧院和舞台,依旧是人头攒动,紫醉金迷,红男绿女结伴进出。
一间在华盛顿,也称得上豪华的酒吧里,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充肆着每一寸空间,弥漫的烟雾,穿着超短裙、露出肥硕胸部的酒吧女侍应生,花蝴蝶般穿梭在半醉半醒的人流之中,不时发出一阵阵诱惑的娇笑,并敏捷的躲避着,不知道从哪儿伸向肉颤颤屁股的咸猪手!
酒吧最靠边儿上的一张桌子旁,闪烁而昏暗的灯光下,坐着两个沉默的中年人,一个是典型的欧洲人面孔,另外一个,则是亚洲人的面孔,显然,两个人的心思,根本不在喝酒上,也就是十多分钟的功夫,两个人便各自离去,这样的客人,对于酒吧来说,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两个人的离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在当天深夜,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绝密情报,递到了日本大本营军事情报局局长山田治郎中将的手里,情报的内容,非常简单,“根据情报获悉,盟军总部已经做出决定,放弃澳洲,澳洲盟军正在进行撤退前的准备工作,具体的撤退时间待查!另,此情报绝对准确,来自于美军高级军官的渠道!”
搂着老婆,睡得正香的山田中将,顿时把被打扰好梦的满心不快,抛到脑后,立马穿戴整齐,驱车一溜烟的赶往皇宫,求见天皇陛下,这是裕仁天皇授予山田中将的特权,否则,这个时间,就是天塌下来,也进不得皇宫,有随时求见天皇陛下特权的,在大日本帝国高层大佬之中,仅有寥寥数人而已,山田中将是其中之一。
几十分钟后,大本营所有的高级军官,均被来自皇宫的天皇陛下侍从官,从热被窝掏逃出来,然后,昏头昏脑的坐上轿车,拉到皇宫,参加紧急召开的御前军事会议。
(未完待续。。)
(.)
重生之征战岁月 第两千八百三十七章 落幕,澳洲战争(下)
被裕仁天皇连夜召见,参加御前军事会议的大臣们,多数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咱们这位神经质的陛下,大半夜的,把自己从被窝里掏出来,不由分说的塞进皇宫来的汽车里,参加御前会议,所为何事?
不过,几个重要的大臣,心里揣测到了大概,比如,海军大臣永野修山大将,陆军大臣兼大本营总参谋长米内光一上将等,心里嘀咕,“大概与澳洲战局有关,肯定是战局发生了巨变,否则,陛下也不会深夜召自己来!”
此时的裕仁天皇,异常的亢奋,龙精虎猛,就如同在妃子的身体上,得到了畅快淋漓发泄一般的舒坦,还时不时的傻笑几声,看得那些宫女和侍从官们,心里一阵阵的发毛。&..
大臣们很快聚齐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一道由大本营发出的命令,到达了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军总司令官伊藤严三郎大将的手里,“据确凿情报表明,澳洲盟军正在进行撤退的准备,大本营命令,立即发起全线进攻,务必将澳洲盟军悉数歼灭,务使一人逃脱,具体进攻计划和进攻时间,你可自行确定,然后上报大本营!”
“哈哈哈!”穿着和服的伊藤大将,满身的睡意,一扫而空,忽然仰天狂笑起来,笑声如同枭鸟一般的刺耳,听得外面的卫兵们,浑身直起鸡皮疙瘩,然后,就听见伊藤大将的高喊,“值班参谋。立即通知所有旅团长以上的指挥官,两个小时之后,到司令部开会!距离司令部较远的部队。马上派飞机去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