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宋默然
。
耿南仲唐恪一顿讥讽,一直帮着和稀泥,打圆场的张邦昌此时上前小声劝道:“少宰相公,朝堂上政见不合,不足为奇。但官家在这个时候求策于武臣。违背祖制,我等万万不可坐视,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儿戏不得。”
李纲听罢,忽地叹了口气,向一众大臣道:“我等虽为宰相执政,可于行伍军旅之事,终究不如武臣。官家于紧要关头问计于带兵之人,也无可厚非。”[]宋阀137
“怎个无可厚非?武臣不言政,这是一百六十年来奉行的祖制!武臣们懂个甚么!他们只知舞刀弄枪,排兵布阵,又怎知战争于两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打不打。怎么打,打多久,需是官家会同宰执商议之后方能决定,怎能去问武臣!”李邦彦大概是被李纲那句“终究不如武臣”所激怒,义愤填膺地吼道。
李纲针锋相对:“非常时期,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你等不也主张割让三镇,送上钱财,权宜权宜么?”
耿南仲一声冷哼。喝道:“休与他多言!我等立即前往讲武殿!”
班文臣,前呼后拥,随耿南仲匆匆往讲武殿方向而去,甚至不少主战派大臣也随同前往,独李纲、许翰、徐绍三位滞留原地。此时,内侍钱成见耿南仲等已去,又才趋步上前对徐绍道:“官家召徐枢密于讲武殿晋见。”
徐绍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官家还召见何人?”
钱成从前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宦官,赵桓登基以后,他随侍左右。只是宦官的时代已经过去,内外大臣都鄙夷宦者,凡是裤裆里少一截东西的人都不得不夹着尾巴。几次出宫宣诏,徐卫对他还算客气1此时听徐绍问起,又知他是徐卫亲亲叔父,便答道:“何灌,徐彰,姚平仲,折彦质,还有徐卫。”
徐绍听罢,目光闪动。官家召见的不是久经战阵的老武臣,就是军中后起之秀。莫非真要借助武臣之力?当即辞别两位首相次相,大步往讲武殿而去。还未走到,便远远望见耿南仲一众大臣讲武殿外情绪激烈地谈论着什么。
“徐枢密?”耿南仲见徐绍也赶来,点头道“枢密相公到底是深明大义之人。”看来他认为徐绍也是来劝谏官家的。
徐绍未作回应。正好一名内侍出来,对大臣们说道:“官家说,夜深了,各位大人还是回去歇息吧。”(未完待续)!~!
宋阀 第一百三十八章 布防
夜幕漆黑,没有一丝一毫星月之光。东京城内一片宁静,除了偶尔响起的更夫吆喝。突然,马蹄声划破夜空,惊下守户之犬的狂吠。御街之上,陆续有急驰的骏马奔向皇宫。凡马上跃下之人,无不昂首挺胸,步伐稳健。几名内侍守在宫门外,待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徐彰入宫后,暗思着,就差徐家老九了。只是牟驼冈到底离京城十几里地,怕是还要等些时候。缩着脖子,不住地搓着双手,宦官们的眼睛不住地望向御街那头。
蹄声急促,一骑飞驰而来,于宫门前稳稳停下,马上骑士飞身跳下,便有禁军士卒上前牵过缰绳。内侍们定睛一看,不是徐卫是谁?验明了身份,进入皇宫后,徐卫在宦官引领下疾步趋向讲武殿。没一阵,追上先行一步的父亲。
爷俩并肩而行。徐彰看了看前头内侍,小声道:“老九,大名怕是不保。”大名,是徐家桑梓之地,怪不得他格外关注。
徐卫默然地点点头,就在内侍传达皇帝紧急召见的诏命之前,他已经收到李贯的部下从魏县发回的消息,黄河对岸,已有金军集结迹象,北京大名铁定沦陷!好在,李固渡有徐原麾下勇将把守,应该能撑些时日。
“一旦金贼过河,滑州亦难保周全,到时候敌军直扑东京而来,你心里要有个数。”徐彰不愧为沙场老将,虽去职多年,但对战局的判断仍旧十分准确。只是,徐卫听老爷子这口气,怎么都有股气馁悲观的味道。[]宋阀138
“爹放心,我晓得。”徐卫应了一句。现在他最担心的是,赵桓突然召见武臣,十有**是形势所迫,而且宰相们对此肯定有异议,此次召见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现在还不得而知。局势恶化如此,如果朝廷再犹犹豫豫,就是大罗金仙也难救了。
不一阵。父子两人到讲武殿外,正撞见耿南仲、唐恪、张邦昌一帮人悻悻而出。那耿南仲瞧见徐家父子,心里狠狠骂了一句“一门匹夫!”及至殿外,徐绍、何灌、姚平仲等人已经先到。内有一人,年不到三十,身长七尺有余却显削瘦,穿绯红官袍,肃立不言。与四周其他长官相比,此人多了一分静气,少了一分威武。他便是西军折家子弟,名彦质,字仲古。去年与种师道、姚古等人先后率军勤王抵达东京。折彦质虽出身将门,却是凭着真本事考中了进士,可谓文武双全。
见了徐彰,众官都打招呼,折彦质执后辈之礼上前拜见,口称久仰。徐彰知他是将门虎子,也十分客气,应付了几句。折彦质目光移到徐卫脸上,面『露』笑容:“这一定就是天甫公季子,徐卫徐子昂。”
徐卫上前见礼。对方着实夸奖一番,独姚平仲一人立于旁边,既无人与之搭话,他好像也不屑如此。正说着,内侍传诏,官家召一众武臣晋见。踏入殿中,赵桓早已高居于上,大臣们施行大礼后,皇帝赐徐绍、何灌、徐彰三人以座。也不提紧急召见所为何事,殿中一时陷入沉默。
赵桓在上,望着下端,面无表情。再看肃立于后的折、姚、徐三位军中后起,神情稍缓,未语先叹,口气颇为无奈道:“两河之地,业已失控,太原孤悬山西,朕闻听金国二太子斡离不已率军扑向北京大名,极有可能渡过黄河移师以击东京,似此这般,如之奈何?”
他问题一出,下面无人回答,赵桓见状,认为武臣们有顾虑,不敢畅所欲言,遂宽慰道:“国家危难之际,诸卿都是朕亲信武臣,不必诸般顾忌,直说无妨。但有建言。能阻敌退敌者,朕绝不吝惜任何封赏。”
话音方落,徐绍起身,众人都望向他。赵桓一见,忆起他不久之前曾劝谏自己,不要调青沧之兵进援真定,后又劝不可调北京之兵补青沧之缺。心中感慨万千,痛声道:“恨不用卿之言,以致如此!爱卿但有任何建议,速速讲来。”
徐绍神『色』肃然,对着皇帝一拜道:“陛下!以臣愚见,大名必不能保。金军渡河只是早晚的事情。”
赵桓脸『色』大变!闻言失声道:“似卿所言,岂非无法挽救?”
“不然!陛下,金军斡离不所部虽进兵神速,两河之地确也陷于失控险地。然太原种师中仍旧顽强防守,必能牵制金军西路。河北之地,尚有数州坚守,可使金军粮道不通,补给不畅。其孤军深入,必求速战速决。只要陛下能矢志抗战,大宋是有办法的!”徐绍并未言明退敌之策,先说出前提,只要你作皇帝的下定抗战决心。带兵之人才能明确方向,拼命效死。
赵桓听后,并未明确表态,而是问道:“若金军渡河,如何抵挡?”
徐绍似乎早有准备,当即奏答道:“滑州有泾原兵数万,且有姚古徐原等人坐镇。必能阻挡金军一时。臣所虑者,东京防务空虚,若滑州有失,东京危矣。”
赵桓此时方才想到,当初徐卫提出的策略。要集陕西、山东、京师之兵,朝廷却以耗费过大为由未加全部采用,如今想来,追悔莫及啊。
“因此,臣建议,再发勤王诏。召陕西范致虚,刘光世等人带兵进京。如今京城四郊,两河战场溃兵十余万无人管束,祸害百姓,寻衅滋事,民怨极大!当遣得力之将加以整编,严明军纪,以备抗敌。若金军来,东京自当固守,仍可陈兵于城外,恫吓敌军,使其不敢贸然侵犯帝阙。待陕西援至,金人必退!”
徐绍说完,徐卫突然想起他五十大寿时所说的那番话。今天官家召见,他显然是有备而来,说不定,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赵桓听罢徐绍之言,面『露』喜『色』,竟激动得难以稳坐,起身于殿头来回踱步,良久,大声对其说道:“宰相们终日争吵,也未见拿出爱卿这般可行之策!朕是悔不当初!若早听徐卿忠言,何至于此?”
徐绍谢过,赵桓命其落座,又问其他人意见。都称枢密相公之策,实为万全,当速速施行。姚平仲更是主动请缨,要去城外整编溃军。折彦质也不落人后,称若金贼犯帝阙,必领兵死战以报国。何灌徐彰都出慷慨之言,决意与女真抗战到底。赵桓心头。一时底气陡增,想起往常与执宰们议事时无奈情景,暗思,内平叛『乱』,外御强敌,终究还是要靠这些武臣的,祖宗家法固然重要,可国事如此,总得权宜变通才是,难道坐以待毙不成?
思索之时,看到徐卫昂然肃立,问道:“子昂难道没有话说?”
“枢密相公之言,确为上策,臣并无补充。只有两件事,要报于陛下。”徐卫沉『吟』片刻,回答道。[]宋阀138
赵桓像是受到了这般武臣的极大鼓舞,情绪也变得亢奋,连连点头道:“说说说!”
“臣率部驻扎牟驼冈,知道那处是天驷监所在。郭逆叛国,深知我虚实,臣担心金军一旦兵临东京,牟驼冈所养战马恐为贼所得。”历史上,郭『药』师归顺大宋后,在东京受到召见,还陪赵佶在牟驼冈打过马球,知道天驷监在此放养战马数万匹。待其叛金,引兵来攻,牟驼冈数万良驹,女真人不费吹灰之力便抢夺到手。
徐卫此言一出,众臣都附和,认为应该尽速转移。赵桓点头道:“子昂所言甚是,当命有司尽快处理。还有一件呢?”
“臣父子蒙陛下眷顾,赐宅第于西水门内。据臣观察,东京城墙,的确是固若金汤,然水门却是要害空虚之处。一旦水门有失……”徐卫知道,金军第二次攻至东京,连番强击城池不陷,后来观察到东京西水门的疏漏,从此处击破了东京城防。战略上,三叔徐绍已经提出正确方针,自己不必多语,那便从战术上加以完善。
众人闻之『色』变!的确,汴河从东京外城西水门入,向东南经东京外城东水门出,恰是东京城防薄弱空虚之处。徐九所言,切中要害!
与一班武臣商议既久,不知不觉间,天已放亮。赵桓虽面『露』疲容,可精神着实不错。居然破例留武臣们在禁中用早饭,徐绍不知何故,极力推辞,言金军罢兵之际,再吃庆功宴不迟。赵桓大喜,勉励褒奖一番,方命出宫。
十一月初六,赵桓正式下诏,首先便擢升徐绍为枢密使,全面主持军务。何灌罢枢密副使,专任步帅一职,但加检校少保头衔。任命御史中丞许翰为枢密副使,进折彦质为签书枢密院事。徐彰何灌都拜京畿制置副使,全面统领东京防务。
此外,任步军都虞侯姚平仲为京畿制置使司副都统制,位在都统制徐原之下。对于徐卫的安排,赵桓颇费了一番脑筋。他现在的正式公职,只有一个两河义军巡检使,且这还是临时委派,并非编制之内。赵桓遂命为京畿制置使司统制官。并姚平仲折彦质等战将一同整编城外溃师。姚平仲对这个任命很是不快,对人说,徐卫不过是乡兵之首,既未戍过边,也未征过辽,竟与我一同整编溃师,我耻于为伍!
同时,秘密传诏陕西的范致虚,刘光世等人,引兵南下,驰援东京。
赵桓的一连串任命诏书下来,立时在大宋朝野引起轩然大*!耿南仲等人堵在垂拱殿外长跪不起,向他请命,说祖宗之法不可违背。陛下今日所作所为,恐要让天下士林寒心。而讽刺的是,东京城里,以太学生陈东为首的大宋士子都奔走呼告,拍手称快。赵桓先是派遣内侍劝慰,说这只是临时权宜之计,宰相们不必计较。耿南仲之辈仍旧不依不饶,最后还是皇帝亲自出面,软硬兼施,他们方才散去。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提出御敌策略的是徐绍,他原来虽是武臣,可后来转了文阶,又是执政官,所以耿唐之流奈何他不得。这也是为什么讲武殿赐见时,何灌徐彰两位武臣都不发言。
十月初九,北京大名陷落的消息传回东京。金军二太子斡离不几乎毫不费力攻取大名,在郭『药』师引导之下,进兵至大名治下魏县。该县有一黄河渡口,名李固渡,若紫金山浮桥不能行,此处便是过河要道,金军似乎有意从此处渡河。赵桓惊恐万状,忧虑成疾,接连下诏给姚古,命其务必坚守。又催促何灌徐彰,尽速完成溃师整编,并划分防地。
徐彰亲自坐镇办理此事,此时东京四郊,从两河战场溃退下来的无主之兵经统计有十三万之众,且都被金军成建制击溃,各路兵马围作一团,日日生事,互相殴斗,甚至还有人强行前往东京治下各县“借粮”,扰得天下脚下一片乌烟瘴气,百姓怨气冲天。有人对前来『骚』扰的官军称,我等缴税纳粮供养你们,原是指望有敌来袭,有贼作『乱』时,你们能杀上几阵,保我平安。如今强敌当前,尔等不思报国,却来祸害百姓,还养你等作甚?
因事态紧急,金军已至黄河北岸,整编之事迫在眉睫。徐彰将十三万残兵重新划分,或隶步帅,或隶骑帅,折彦质以签书枢密院事的身份统兵七万余,驰援滑州一线,阻击金军南渡。姚平仲得兵五万余,分驻京东八县。徐卫虽只得兵不满万,却因李纲力奏,赵桓将童贯一手创建的常捷军分出七千,归其节制。所部共计四万两千人,分驻京南六县。
徐卫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虎捷乡军从牟驼冈开拔,前往驻地。一安顿下来,便会同一众军官视察地形,最后命王彦、张宪、吴阶、吴璘、程方各据一县,自己率主力居中坐镇,六县呈钳制之势挡在东京东南面。为使六县之间互通讯息,徐卫下令,各县均设烽火,严阵以待。!~!
宋阀 第一百三十九章 竞争
陈留县,春秋之时为郑国之地,被陈所侵,故曰陈留。徐卫领京南六县防务,派遣诸指挥使各据一县,自己坐镇京师东南之陈留。十一月十五这日,他带领马泰、杨彦、杜飞虎、周熊、李贯、张洪等人视察防务地形。
陈留虽只是县治,但因其所处位置,以及历史沿革,城墙较为坚固,可供依托。只是该县四面地形都较平坦,有利于金军机动。一旦战端开启,六县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及徐姚两军的协同配合,将是取胜的关键。只是,凭姚希晏的『性』子……
“指挥使,根据你的命令,卑职详细分析了金军围攻太原的战术。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女真人短于攻坚,因此,凡攻城之前,必先扫清周边。若敌迫进,欲图东京,则我军与姚都统必首当其冲。”出身西军的张洪跟在徐卫身后报告着。
这里是陈留县外的范庄,村中百姓对一群全副武装,铠甲鲜明的军官到来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孩子们好奇心总是很强,远远站着围观,目光在这群人的铠甲和兵器上打转。却被大人赶过来一把抱起,遇着瘟神似的逃回家去,这让群虎捷乡军的军官们很是尴尬。
“那,那如此说来,陈留岂非……”陈留知县是个快五十岁的老者,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没事就拢着双手,脸上笑mimi的。听到张洪这番话,骇得不轻。[]宋阀139
徐卫闻言,笑着宽慰道:“知县放心,金军远来,务求速战。且其先锋部队必为骑兵,不足为虑。便是金贼后军赶到,我方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又何惧之有?”这话安慰安慰像蒋知县这种外行还能糊弄过去,但凡通晓一点军事的都瞒不过。女真人起于山林,成于平原,自攻辽以来,战力大增。不仅仅是体现在兵力上,军队的战术素养也随之提高。尤其是攻城战,从太原战役就可以看出。女真人学得很快,已经具备建造大型攻城器械的能力。要想挡过金军,就要寸土必争!任何一县都不能轻易放弃,要让女真人每进一步都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消耗其有生力量。当然,若是朝廷有决心,将帅们能同心,宋军也不是只能局限于防守。
蒋知县一听,连连点头:“有徐指挥使坐镇,陈留当无虑。紫金山浮桥一战,本县也有所耳闻,钦佩得紧,钦佩得紧。”
徐卫笑笑,也不多话,便命士卒去召本地保正来。一旦金军『逼』进东京,保正就要负责将百姓疏散至县城中,女真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角『色』。况且,莫说这是古代,便是千年以后,在强势一方的眼中,军人平民的区分总是很模糊的。
不多时,士卒回报,说是保正已被一位将官召去了。徐卫心下生疑,这里是我防区,谁还有资格征召保正?正疑『惑』时,杨彦突然叫道:“九哥,你看。”
寻声望去,便见一群戎装在身的武官在一身着短袄,头戴软裹的汉子陪同下缓步而来,那中间身形魁梧的军官不是姚平仲是谁?显然,姚平仲也看到了徐卫,一挥手带着部下走了过来。
徐卫率部曲行礼,口称:“见过姚都统。”
“我还以为又有没整编利索的残军来‘借粮’呢,原来是徐九。”姚平仲瞄了徐卫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徐卫亦笑:“卑职也差点看走眼了。”
姚平仲闻言一怔,他还没怎么,身后部将却怒了起来,内人一人高声吼道:“徐卫!你目无长官!”
杨彦好像随时随地都准备替徐卫挡在前面,闻言厉喝道:“咬人的狗不……”
徐卫举手制止,笑道:“诸位,诸位长官,大敌当前,贵我两军拱卫京畿,责任重大。咱们就不做这腐儒般的口舌之争了吧?我辈武人,应该拿刀说话!”
话音方落,姚平仲身边一将,三十不到,一双吊角眼,颧骨高耸,脸庞削瘦,却又是膀大腰细,身长竟有八尺!除郭『药』师外,此人是徐卫见过外形最为威猛之辈。此时,这人将手中铁枪几乎抵到徐卫面前,嘶声道:“枪亦可否?”
杨彦马泰俱是勃然大怒!伸手就去拔刀,却有一人比他们更快,那将话方落地,手中铁枪已被『荡』开,再看时,一柄屈刀就横在他身前。众人视之,乃虎捷乡军第一指挥副指挥使,杜飞虎。
两帮人马剑拔弩张,姚徐两位各各喝止部下。姚平仲虽然藐视徐卫,但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有数的,强敌当前,哪能自己人先干起来?
“有些力气!”那将收了铁枪,盯着杜飞虎点头道。
杜飞虎一张充满戾气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彼此彼此。”
徐卫奇其容貌,想起一个人来,只是不便去问。此时,姚平仲已经带着部下折身向北,方走数步又转回来,直视着徐卫道:“徐九,我实在没想到你会跟我一同抗敌。等着,我教你怎么打仗。”说罢,扬长而去。
杨彦啐了一口:“甚么东西!”
十一月下旬,徐卫再次收到消息,金军企图在李固渡强行过河,派出部分军队试探。京畿制置使,熙帅姚古深知利害关系,派遣徐原亲自指挥。已打退金军两次攻势,毙敌上千,河水尽赤,金军并不死心,正四处征调船只企图强渡时,魏县背后的磁州知州宗泽声言领兵断金贼后路,斡离不因此而停滞不前。[]宋阀139
很快,朝廷也收到了战报,这让焦虑得五内俱焚的赵桓如久旱而逢甘霖,大喜之下,下诏嘉奖姚古徐原,并加徐原“保顺军承宣使”,承宣使从前称作“节度观察留后”,从字面意思也不难看出,徐原距离武臣至高荣耀的“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遥。
可老天爷似乎不太想让大宋君臣们欢喜得久一点,十一月末,金西路军粘罕闻听东路已经扫『荡』河北,直趋黄河,太原在付出巨大伤亡后仍旧不克。竟然铤而走险,不顾后路被断,补给不畅的威胁,留金军名将活女继续围困种师中,自己则率精兵两万余也奔黄河而来。时河东已经全面失控,太原孤悬,粘罕一路南下没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因此对军中汉辽官员提醒他切忌孤军深入的意见置之不理。不久,兵临泽州,迫近黄河。泽州知州高世由不作任何抵抗,直接开城投降。!~!
宋阀 第一百四十章 小娘子
第一百四十章小娘子
卜州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史称“河东屏障懂旧镇。”若有一熟谙兵务的将领坐镇,本是大有可为之地。可高世由等辈贪生怕死,置国家于不顾,屈膝投降。泽州一丢。中原门户大开,粘罕兴奋得“夜不能寐。”只等着打垮守护黄河的孟州宋军,便可扑向东京,或者还有可能先于二太子的东路军到达赵宋官家的眼皮底下。
赵桓闻讯之后。大声恸哭。不仅哭金军即将打到眼前,也哭不听种师道的遗言。种师道去世前曾向他提出几个策略。其中便有退守洛阳,以据险要。因为东京虽是帝都,却实在无险可守。现在,金军已经『逼』近孟州。离大宋西京洛阳近在咫尺,想去也去不了。有鉴于此,赵桓又亲笔草诏,追封种师道。可大当敌前。不思退贼之策,却怀念一位含愤而死的国家统帅又有什么作用?
前线接连失利。耿南仲之流借机上窜下跳,恐吓皇帝说,再不遣使向金军求和,女真人就要到帝阙了。又再度指责李纲徐处仁“专主战议,丧师废财。”应当罢去相位。李徐二人十分被动,好在徐绍力挽,狂澜,上奏赵桓说。东京布防已经完成,向陕西召兵勤王也已进行,这个时候如果皇帝改变决心,向金求和,其影响将十分恶劣。东京官兵的士气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到时候,就算女真人想议和,看到这种架势,难道会发慈悲之心不成?
赵桓表示赞同,并在与徐绍的对谈中有这样的话。“令兄徐彰临危受命。劳苦功高。卿家子弟多在军旅,令郎徐洪进援真定,毙敌甚众,虽败犹荣。令侄徐原。徐胜,徐卫尽是忠勇之辈。联心实慰,望卿一家勤勉国事,勿负联望!”此后,他还专门下诏,勉励各处守军,声言抗战到底。[]宋阀140
徐绍的独排众议之举,不久传遍京城。一时间,徐枢密相公的威望大涨。京中百姓纷纷称赞。耿唐之流恨之入骨,他们实在弄不明白,向来低调的徐绍为何突然之间如此转变?去年他身上还被打着“太上皇旧臣。的烙印,今年就摇身一变,倒成了官家新宠了!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弄不清楚。至少何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曾私下对自己的长子说“将门出将,史有言焉”个中含意,不言自明。当然,何步帅是非常希望徐家能起来,因为于公于私,这都是大有好处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