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宋默然
宋阀 第二百三十七章一招臭棋
引然”差诱”难以变动,那就得在“阶官小作作文章旧蛾贻斟酌之后,建议给徐卫加个“侍卫马军都虞侯。的头衔,以三衙长官的身份集镇地方,更具威仪,可以弥补他年纪和资历上的不足。可赵桓认为还不够,御笔亲批,加了一个“大安军承宣使”。这个加官可着实把徐绍骇了一跳。
前文提过多次,承宣使从前叫“节度观察留后”大概十年前的政和年间改称为“承宣使。”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出,这个官衔,实际上就是“预备节度使”。在宋代。节度使虽然已经成为虚衔,但武臣被授以“节度使”头衔,称为“建节”是一种非常荣耀的头衔。就好比后世,军官从大校晋升为少将,虽然只提了一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跨过这个门槛。
那徐绍为什么惊骇呢?他并非觉的自己的侄子不配作预备节度使,而是以老九目前的处境来讲,这个加官可能不太合适。加了“侍卫马军都虞侯。”又加“大安军承宣使。”这两个加官可能会让陕华路大帅感受到压力。但皇帝御笔亲批,绝难收回,徐绍也只得以枢密使身份。行文陕西宣抚使司执行。
南边封赏不断,喜气洋洋,北边却是阴云密布,闷雷声声。高李两军前线的挫败,让女真人大为头疼。尤其是高世由,七万人出去让人啃西瓜一样啃得差点连皮都不剩。这副德『性』,怎么能肩负起作为大金国屏障的重任?就算不提这一桩,你连消耗南朝军力国力的作用都不起。我要你来有何用?南朝一路之兵就能连败高李,那要是陕西六路精锐尽出还得了?不得收复了两河去?打到燕云十六州来?看来,高世由李植还是不成气候,如果要废了他们便罢,一旦要继续用,就得更加卖力地扶持。
此时,金国内部就有人提出。谋求占领两河的合法『性』,断绝两河之民的回归之念,现在看来已经不现实了。除此之外,那就只能另起藩国。在两河再立一全忠于女真的朝廷起来。此事其实早已成为金国国内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所在。[]宋阀237
在金国权力核心中,以二太子斡离不为代表的“缓进派”主张徐徐缓图,蚕食南朝。即使攻灭大宋。也可继续立赵氏为帝,只是受金国控制罢了。而以国相粘罕为代表的“激进派。”则主张一举鲸吞,灭亡大宋。然后让异姓建立政权,去节制南人,如此一来则南朝“国”。
但第二次南征失利之后,斡离不东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他回国之后处境被动。
因此粘罕一帮人得以利用高世由李植等南朝投降人物,接管河北河东。在此之前,斡离不一派一直隐忍不发。直到有人提出要在两河“更立异姓”他们才赶紧出来救火。
为什么要说是救火?那就得提到二太子的谋主“韩昉”。此人是辽国状元,燕地汉儿,对南朝态势很是熟悉。在女真人决定对大宋动手之前,他就跟斡离不提过。赵宋立国以来,善待士人,广开言路,因此很得读书人的心。而读书人一张嘴,就是舆论的导向,足以煽动民心。如果大金国要取南朝,切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斡离不深以为然,一直坚持这种策略。现在有人要在赵宋未灭之前。又立新君,他岂能不急?因此。他面见金帝吴乞买,也就是他的亲四叔。指出,如果更立异姓为帝统治两河,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
首先,女真人虽然攻陷了两河大部分土地,但是民心向背没有改变。两河之民仍旧盼望着有朝一日南军打回故土,收复山河。如果在这时候另立朝廷,只会激起更加激烈的反抗,对于稳固两河,将是一大防碍。
其次,太祖皇帝阿骨打起兵的时候,我们女真人兵不满万,这么些年打下来,靠谁?除了女真勇士之外,还依赖渤海人,契丹人,然后是燕地汉儿,最后才是南人。现在不管是高世由还是李植,都是投降的南人,对大金国有尺寸之功么?我看他们狗屁功劳没有,反而尽捅篓子。你看看那高世由,让徐彰差点啃得骨头都没了。还有李植,那厮铁定是被紫金虎打怕了,部队到前线去打个转,一箭没发,掉头走的时候还被人捅了腚眼子。立这样的人作皇帝?咱们自己国内怎么想?南朝又怎么想?
最后,国相粘罕,打仗他是把好手。但司仪行政,稳固地方上就不敢芶同了。比如说如今的两河,就算你要更立异姓为帝,那也只能一个人。你怎么搞出高世由李植两个人来?没听说一山不容二虎么?你现在要是立了高世由,李植不会答应,你要是立了李植,高世由更不会答应。先不说立不立,立谁都还是问题!
吴乞买对南朝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誓灭之”因为大宋官员经常指责女真人“背盟来攻”其实女真人也深恨南朝数次背弃盟约,其实就是一起灭辽的时候,该给的钱不给。该送的粮不送。所以,金帝对斡离不这番逆耳忠言口头上还是表示会加考虑,心里实际不以为然。不久。粘罕还上京,面见吴乞买,极力推动“更立异姓”一事。并陈述了种种好处,诸如动摇南朝国势。绝民回归之望等等。
金国权力核心还在商量这事。高世由早就闻到了味了。派遣他的儿子携带重金,赴金国游说行贿口他的钱哪来的?挖坟挖出来的,他在河北扩张之前,就组织了一支军队,叫“河北淘沙军”名曰淘沙,实则掘墓,到处挖人祖坟。如果不是斡离不早就给他提过醒,他恐怕在占领大名府期间,连徐家的祖坟都给挖了。
粘罕一派,凡是说得上话的,都能收到高世由送出的厚礼,因此,粘罕逐渐下定决心,要推高世由上台。只是这手棋,实在不香。!~!
宋阀 第二百三十八章图谋河东
二月,赵桓发布诏书,改年号为隆兴。大赦天下,升赏赵官家怎么突然来了这个兴致呢?其一是高兴,皇位现在对于他来说,已经是稳如泰山,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包括住在龙德宫那位太上皇。其二还是高兴,虽说两河丢了,但是这几年南朝已经逐渐安出靖康年间的万般颓势,一触即溃,仓皇逃命的局面不再出现。其三,想通过改元、大赦、升赏的方式激励全国士气民心,雄心勃勃地准备“复两河”“还故土”
从他拟定的年号“隆兴”可以看出大宋天子志向不巧合的是。这今年号竟和历史上南宋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年号一般无二。想要收复两河,靠什么?那肯定依赖前线的将士们,准确地说主要依靠陕西六路的精兵骁将。但祖宗家法对武臣的限制,使军队战力低下,将领指挥不畅,这已经是朝野共识。赵桓想拔高武臣的地位。提升武臣的权力,可文官集团极力反对,详议司议了大半年愣是没议出个所以然来。
改元隆兴之后,赵桓强行推动一系列旨在适当向武臣放权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陕西六路的兵权归属。西军正规禁军大概在二十余万左右,若算上番兵、乡兵、弓手。这个数字还会成倍增加。而且是大宋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部队,谁若统领西军,谁就是大宋王朝的擎天巨柱。那么。谁又有这个资格,这个威望,这个能力,镇住陕西六路的骄兵悍将?李纲虽说是宣抚使,可军队这一块,他是有心无力。甭管你在东京是多么地德高望重,但在陕西这块地盘上,没有多大意义。
有人推荐了自太原撤军回陕西。目前驻扎在凤翔府的种师中。认为他是种家将硕果仅存的一位,在西军中资格老,威望高,且战绩辉煌。可以服众。但赵桓始终不表态。徐绍专门探了口风,官家才说出一句“廉颇老矣”七十岁的老人家,恐怕担不起这个重伤。
既然种师中不成,那徐彰如何?他是西军宿将,粘罕大军陷洛阳后。他火速赶往前线担任陕西五路制置使扭转战局。如今在止。东不但扫『荡』贼寇,而且大败高世由的叛军,若论自靖康以来的战绩,数他最高!最重要的是,徐家现在可以说是一大将门,徐原、徐胜、徐卫等徐家子弟都在陕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合适不过了![]宋阀238
赵桓不置可否,就此事问于详议司诸臣。徐绍已经担任枢密使近六年,地位无人能撼动,除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以及自身的才能外,靠的就是谨言慎行,不张扬,不跋扈。为避嫌,他没有表态。折彦质、许翰等人均表示支持,耿南仲说了一句“徐少保虽有勇略,威望加诸六路。然年已六旬,且有疾,恐不堪重负。”赵桓一听,也作罢了。
这一日,刚刚荣升“侍卫马军都虞侯大安军承宣使”的徐卫还没来得及接受部下祝贺,就带着杨彦并亲兵百十余名赶到解县治下的东镇。徐卫装扮可谓隆重,没穿铠甲,而是身着五品朱红官服,头戴乌纱。腰扎金带,与初到宋代时比。少了几分清秀俊逸,多出了一份沉鸷从容。
而身旁的杨彦,似乎变化不大。虽说少了一只眼睛,可还是一个,翩翩郎君,俊秀非凡,即便常年征战沙场,晒得黑些,仍旧是举筋白目向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要说这么个美男子,是个杀人不眨眼,刻悍绝伦的战将,不知内情的人还真不敢相信。
“哥哥是朝廷指定的河东义军领袖。他不过是一府义军总管,何必自降身份来迎?”杨彦一路上没想通这件事情。九哥对身份不及的人客气,倒也不新鲜,比如杨再兴。可人家那手段,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地,上山能打虎,下海擒蛟龙,理当如此。马扩算老几?值得几次三番行尊降贵?
徐卫不时望向前方,随口道:“你不懂,咱们从夏津出来,虽说打了几场胜仗,可见识毕竟不广。他从前游走于各国之间,见识超群,若能得他相助,于我大有稗益。”
杨彦略皱一下眉,随即一晃脑袋道:“那就让他到我们虎捷来!”
“有的人钱能买到,有的人官能收到,但还有的人既不重名也不重利。是最难网罗的。”徐卫语气里颇有几分无奈。现在他的麾下,虽不说猛将云集。但王彦、吴阶、张宪等辈,都是足以独挡一面的将才。可他一直觉得缺乏点什么,后来想明白,是一个能谋篇布局,着眼于四海的人。马扩无疑是上上之选,只是可惜,此人『性』情孤傲,极难亲近。徐卫多方打听,马扩之所以不愿回朝廷任职,甘心作个义军领袖。可能是因为他在真定任职时,被自己人陷害,坐了大牢。原因据说是因为他和其父马政,奔走了宋金之间,促成了“海上之盟”此事。如今已经被国人当成是导致女真涧书晒细凹曰混姗)不一样的体蛤”、说阅读好去外祸根!而马政马扩父子,也让国人颇多不谅。因此心究罚或者是害怕回到朝廷后,又遭陷害。
况且,当年指示他父子二人出使女真的赵估,如今已经退位,其他如蔡京童贯之流,早已归西,谁知新君对他是什么态度?
正思索时,前头响起一片蹄声。徐卫寻声望去。只见百十步外,一彪人马风一般卷了过来。那马上骑士。个个剩悍,人人英武,尤其是当先一个,头上戴顶对角拈边巾。身上穿件单绿长袄,外面罩着铁甲,腰里悬口长刀。双眼炯炯,面皮黝黑,坚韧似铁!不是马扩是谁?
徐卫打马上前,老远就拱手笑道:“子充兄,多日不见,兄长别来无恙?”
马扩大概怎么也没有想到徐卫居然从定戎城跑到这解县边上来迎接。勒住缰绳,抱拳道:“子昂何必如此?太见外了。”说罢,回头喝道“你等还不快来参拜我河东义师的父母官!”
话音一落二随他而来的数百人纷纷滚下马鞍,面对久仰其名,未见其面的小枢相”大礼拜上。徐卫大袖一挥:“不必拘礼,请起。”
当下,两帮人马合作一处,直奔定戎而去。一路上,马扩见定戎境内恢复很快,不禁对徐卫这小老弟高看一分。从前只认为他出身将门。能怔惯战,现在看来,还是个称职的守牧。
马扩此来,是亲自送河东义军中挑选出来的统兵官到定戎受习,此外。也有些情况需要当面跟徐卫交流讨论。入了定戎城,杨彦自领了河东义师军官去大营报到,马扩急着要跟徐卫谈事,却让后者一把拽到酒楼。
“我说徐知军,徐总管,现在河东黑云压城,哪还顾得上喝酒吃肉?”马扩的语气里透出一丝不满。
徐卫取了乌纱放在旁边,招手道:“就算天塌了来,饭也要吃不是?河东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女真人想推个愧儡出来嘛,李植还是高世由?”
马扩一听,赶紧拉开椅子坐下,问道:“怎么?子昂也有所耳闻?”
“闹得沸沸扬扬,朝廷派了两批使节毒询问,一个没回来。”徐卫笑道。
“不用说,铁定被扣留了。女真人想在两河更立异姓,必然从李植高世由中挑选一人,依你之见,会是谁?”马扩问道。[]宋阀238
伙计送来了酒菜,徐卫命他掩上房门之后,提起酒壶一边斟酒一边摇头道:“这个兄弟还真说不准。李植从前是威胜知军,河东这片他熟,而且是武臣,知兵能战。高世由投降之前,身份地位许是显赫些。这两年借助环境和地利,扩张的步伐很快,手下人马更多。不好选。”
马扩一阵沉默后,正『色』道:“依我看,高世由机会更大一些。”
“何以见得?”徐卫将酒杯送到他面前桌上。
举起杯来,跟徐卫碰了一下。放到嘴边却没喝,马扩道:“寄世由是以西京留守兼知河南府的身份投降,而且是文阶,如果用他,对于笼络两河士人,退隐官员,会方便许多。而人才。正是眼下女真人所急需的。”
徐卫喝下一杯,让酒在胸肺间浸染。不多时浑身舒坦,寒气一扫而光。马扩之言不无道理,可李植能答应么?他现在控制着河东半壁,如果高世由上台,绝容不下他。而女真人如果推高世由上台,也就说明放弃了他,李植武人出身,会坐以待毙?他肯定会有所举动。当初,女真人看重李植是河东武臣,而且是主动投降,还带了兵马,又熟河东情况,遂命他抢占河东。高世由投降后,又看重他身份显赫,“号召力”强,命他侵吞河北。只是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山二虎”的
。
当他把这层意思说出来之后,马扩点头表示赞同:“不错,我预料。在金国内部确定人选之前,李植必有动作,甚至可能和高世由火并!”
“那可是个机会”徐卫放下酒杯,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马扩注视着眼前这今年轻人。试探着问道:“子昂所谓的机会是指?”
徐卫目光顿时为之一敛,轻笑道:“子充兄这是在考验兄弟?你驻军昭德府,离威胜军最近,李植有什么举动,子充兄是最先知道的。想必来定戎之前就已经胸有成竹,又何必故意为难我?”
马扩闻言大笑,摇头道:“徐子昂啊徐子昂,当初在五马山,我是真看走了眼。好极好极,陕西有你这样的干将,应该不至于沦陷。”
徐卫着实吃了一惊!马扩竟然预料陕西会沦陷?历史上,赵构在南边继承了皇位之后,用张俊宣抚陕西,富率一战,西军惨败,以致伤筋动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吴家兄弟收拾起西军残余,却只能退守四”如同诸葛孔明一般。纵有雄心壮志,却六出祁山而无力匡扶天下。自己知道这些,那是因为穿越,预知历史。而马扩也曰山江一点。此人丑识才志。委实在自己之上!门…
按住心中激动,徐卫漫不经心的笑道:“子充兄抬举我,陕西六路。精兵数十万,猛将百千员,更有宣抚相公坐镇,可谓是固若金汤,哪有沦陷一说。”
没料到,马扩一声冷哼,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精兵猛将是不少。可李宣抚称得上贤良之臣,若守牧一方,足可造福百姓。但不要忘了,他也不过是书生之辈,既不知兵,亦不懂战!况且,西军这帮人跋扈了一百多年,他能镇得住?不怕你怪罪,就是你叔父徐绍来了。西军都不一定卖他面子。”
这话未免说得有些尴尬了,徐卫虽然也觉得面子上有点伤,但心里却明白,马扩说的是实话。你看看咱们陕华路这位曲大帅。在泾原跟大哥闹得不愉快,李纲为了笼络他,好心好意将他调到陕华来作帅臣,连许给自己的华州给让了他。他不也没领情么?一来就打河东义军主意。
提起酒壶,又替马扩满上,徐卫笑道:“这也是实情,只是轮不到我徐九管,咱们还是说说河东吧。”
马扩看他一眼,可能也感觉自己刚才那话说得有点过了,打着哈哈道:“徐总管莫怪,我对枢密相公绝无不敬之意。”
徐卫不介意地笑了笑,请教道:“如果李植心中不服,有所动作,甚至和高世由火并,我们陕西方面该当如何?还请子充兄教我。”
“罢了,你不愿说我说,左右咱就是这张嘴惹的祸。”马扩冷笑一声,喝下了酒。之后。点着桌面打开了话匣子。
“一山不容二虎,一朝断无二君。当然,伪朝,伪朝。李植是武臣出身,论算计或许不如高逆。但狗急尚且跳墙,何况李植之辈?陕西应该作两算,第一,策反。只要有可能,尽一切力量拉拢李植。他和高世由的屈膝投降不同,此人目不识丁,于大义节『操』看得淡,只凭意气用事。他当初投降,就是因为帮折可求说了话,屡次遭到范讷侮辱,一气之下降了金狗。如果朝廷能对他既往不咎,或则有希望拉拢。”
“第二,如果策反不成。
那就做第二手准备,往死里整。不但整他,也整高逆!他如果挥军往河北打,那我们河东义军全力配合他,不管他愿是不愿。他若是不打,我们也打!就说是奉了他的命令。『逼』也『逼』得他打。如此一来,等到李植完蛋,高世由也不会好过。陕西方面则可乘『乱』图谋河东,岂不是一举两得?”[]宋阀238
徐卫本来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可此时,听完了马扩的话后。端着酒杯的手不禁有些微微颤抖。说句实在话,他也想到了拉拢李植,趁机以图河东,却没想得马扩这般全面。
试想,河东南部,现在是义军控制。李植的占领区域,是威胜军以北,代州以南。如果他不接受拉拢。引军往河北火并,那么戍守府州的折家军,就可趁势南下取太原。左右现在党项人也被打退了,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嘟延的张大帅,可引军攻占慈纷各州。四哥和自己,甚至陕州的姚平仲,则可出兵河东,混水『摸』鱼。
“佩服。”徐卫由衷地说道,“实在是佩服,子充兄,我敬你一杯。”
马扩摆摆手,笑道:“这都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话到这里。脸『色』突然一变,“不过我提醒你。西军内部的不团结,可能会影响此如陕华这位曲大帅,搞不好一到河东,先不收复失地,专打我河东义军。”
徐卫知道,他这是在为当日平阳义军遇袭一事耿耿于怀。其实,自己也为这事窝火好久,但曲端到底是一路帅臣,自己身为河东义军总管,必须维持义军对陕西的信心。否则,后果堪忧。在曲端面前,自己可以据理力争,丝毫不给他留情面。但在马扩面前,万万不能实话实说。
“呵呵,子充兄勿忧。当初平甄义军遇袭一事,都是河中府张家兄弟作的『乱』。兄弟我当时实在火冒三知
“说起这个,河东几十万义军。谁不叫声好?谁不喝彩声?都说徐总管实实在在是咱的父母!平阳义军一遇袭,徐总管盛怒之下,提大军亲赴河中,缴了『乱』军的械,将那张中彦绑了回去。据说打了个半死?”马扩笑问道。
这些上,捕风捉影的事就是这么来的,芝麻都传成了西瓜。徐卫苦笑道:“兄长认为呢?”
“不能够,你没那么笨。”马扩大笑道。
“这不就结了?”徐卫亦笑。
刚笑完,就发现马扩神『色』异样地盯着他看,看得他心里直发『毛』,忍不住问道:“兄弟脸没洗干净?”
马扩摇了摇头,一本正经道:“我若是李宣抚,现在就提你作陕华路大帅。”(未完待续)!~!
宋阀 第二百三十九章 抢占先机
足戎知军衙门的二堂里,徐卫坐干卜首,正拿着封书信历竹出神。张庆埋首于公案,不时提笔批复,这厮在徐家庄的时候粗读过几句书。些许认得几个字。可这两年来,于戎马住德之间,时常手不释卷。倒学了个有模有样。王彦站在门口。看着外面的天『色』,骂了一句。估计是要下雨了。吴阶端着个茶杯,也没喝,偶尔抬头看向知军。
“没想到,居然是冉。”徐卫放下书信,朗声笑道。
王彦一听,几个。大步走过来,问道:“怎么?”
“这是帅府来的公文,让我随曲帅于本月月底赴京兆一趟。新任陕西制置使要接见六路帅臣。”徐卫回答道。
堂内三人初听这话未觉有异,待回过神来才发觉,知军大人并不在帅臣之列吧?这新任制置使为何要见他?王彦眉头一锁,问道:“不知是哪位长官上台了?”[]宋阀239
“猜猜。”徐卫站起身来,故作神秘状。老实说,这个人连他都没有料到,但转念一想也不觉得奇怪,他是官家的心腹之臣,陕西六路兵权,对大宋来说几乎是整个军事家底,制置使这个人选当然耍慎之又慎。
“种师中?种家现在就他硕果仅存。以他在陕西的资历威望,应该镇得住。”王彦试探着说道。
徐卫摇了摇又,王彦见状又道:“姚古?他从前是熙河大帅,靖康勤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其子姚平卑又是官家心爱之将。”
徐卫还是摇头,又看向了吴阶。后者捧着茶杯想了一阵,忽然道:“莫非是天甫公?”
“都不对,新任陕西六路制置使。是少保何灌。”徐卫揭晓了谜底。此话一出口。就连作充耳不闻状的张庆都讶然地抬起头来。何灌?打靖康元年算起,这位老将似乎从来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历吧?他来节制陕西六路大军?
堂里众人,除徐卫外,张庆入仕不久,吴阶加入虎捷乡军之前徐原手下一名队将,独有王彦算个正经军官,对军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多少了解一些。当下质疑道:“何少保以武举登第,最先是在河东任职。后来到府州干过一段时间巡检使,再后来又调到河东为将。纵观其人履历,在河东比在陕西呆得久,他来作六路主帅,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