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匡扶后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张建邦
李处耕得意地一笑,却见董遵诲毫无反应。顿时心中惶恐。如果董遵诲不认可自己的理由,那他刚刚的分辩就毫无意义,想想公然违背军令的后果,李处耕即便胆大,背上也出了一层冷汗!
董遵诲盯了他几眼,叹了口气,轻轻挥手,卫士们便全都散开。慕容延钊也想退下。却被董遵诲拦住。
就听董遵诲低声说道:“姑且不谈做人的底线。就拿你的所谓功劳来说吧,你以为开封府的官吏们会认可这吃人的暴行吗?!那些个言官,没理还要闹上三分,如今你的把柄握在他们手中,别说立功受赏,你这辈子就没了出头之日!(历史上李处耕吃人之后。迫于舆论压力和道德上的谴责,宋帝再也没有提拔过李处耕。李处耕最后郁郁而终)
而且即便你能侥幸过关,这武平军中士卒。难道就对你服气吗?现在他们只是被你的暴虐所震慑,等到回过神来,他们会甘心让一个吃人魔头统治他们的家乡吗?!到时候只要有心人奋臂高呼,你李处耕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咱们周军也会被有心人刻画成妖魔一样的队伍!你李处耕付得起这个责任吗?!”
别人不清楚这吃人带来的后果,有着后世记忆的董遵诲却对此记忆犹新。在李处耕烹食俘虏之后,朗州城守军吓得肝胆俱裂,在微弱的抵抗之后,就弃械投降。但当大家得知李处耕巡视武平军事务之后,群起而反,湖南一地数年之后才得以平复,耗费钱粮无数!
李处耕虽然心中仍有不服,却也知道董遵诲说得乃是正理,不敢再加反驳。慕容延钊咳嗽了一声,觉得嘴里有些个发甜,他没有在意,而是对董遵诲恳切地说道:“大帅,您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这些个武将哪里有这等眼光,只顾得眼前不不错了!李将军一心想到杀敌报国,也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望大帅看在他年纪尚轻的份上,不要与他计较!”
此时慕容延钊比着李处耕大十来岁,自然有资格说这个话,董遵诲看着一脸恳切的慕容延钊,忍不住心中一暖,没有说出惩戒的话。董遵诲在军中耳目甚多,知道李处耕这段时间对慕容延钊毫无尊重,对慕容延钊帐下违反军法的士兵严刑峻罚毫不客气,从来就没有顾及过慕容延钊的脸面。而慕容延钊却毫不在意,依然为他请命,这样仁厚的将军才是国之瑰宝。
董遵诲叹息一声:“看在慕容将军的份上,此战过后,你就去淄州做防御使吧!等你真心悔改之后,再领军出征!”
李处耕这次连忙拜倒领命,董遵诲又对他叮嘱道:“反正现在你身负恶名,说话也比我们要管事,你去俘虏营中,对俘虏进行分拣。凡是健壮的俘虏,一律发配到苦役营,负责修缮江陵城至澧州的道路;至于那些个受伤或者老弱士卒,一律在脸上刻字后释放。你告诉他们,虽然我军仁义,对他们这次对抗王师的逆行不予追究,可如果他们还敢与我军对抗,到时候祸及家属、全部斩杀!”
看着一脸严肃的董遵诲,李处耕知道他并不是在说笑,心中对于董遵诲的迂腐的非议一下子就消散开来。李处耕心中很明白,等到这些个老弱病残被释放之后,加上自己“吃人”的恶名,朗州城中定然不会有人再敢负隅顽抗。到时候,整个朗州城就会瓜熟蒂落,顺顺利利落入周军的掌控之中!
果然,俘虏们辗转相传,朗州城守军听说周军吃人,被吓得毛发倒竖,全城骚动。士兵们既害怕被屠戮,也害怕被刺字,全都不敢抵抗,朗州城被慕容延钊所部一攻即下!周保权一家吓得多斤了寺庙,后被潘美率军俘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匡扶后周 第506章 文治三事
董遵诲平定湖南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开封府,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震动。从出兵到现在,不超过一百天,除去行军、集结耗费的时间,真正用来接战的不过是十余天!也就是说,周军在董遵诲的指挥下,两天内就攻克荆南,十天内就攻破湖南,并生俘高继冲和周保权,让大周得到了十七州、八十三县的地盘,新增人口二十三万七千余户!
这样的赫赫战功,比起郭荣来毫不逊色,甚至能与开国皇帝郭威相提并论。有些人顿时感受到了董遵诲对郭家社稷的威胁,紧密团结在以魏仁浦为首的反对派周围;但更多的人却觉得董遵诲前途无量,感觉自己能在董遵诲麾下有用武之地,主动投向了董遵诲。仅在董遵诲回京途中,就收到了百余官员的效忠书信。
对此,重病在身的范质有心无力,也只能听之任之。而王溥更是在朝廷中党附董遵诲,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化事业之中。在董遵诲回京几天后,王溥向朝廷进献《五代会要》。
该书三十余卷,王溥按照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至世宗郭荣即位)实录及旧事传闻,分条件系,类继承编,共二百七十九事目。卷一至卷六记载帝号与宫中制度,卷七记乐,卷八记礼,卷九记刑,卷十、十一记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记载官制,卷二十五至三十记载周边关系。因为王溥占据高位。能够翻阅前朝留下的诸多史料。所以书中引用的诏令、奏议可信度极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此书一出,不能说洛阳纸贵,也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自古有着给前朝修史的传统,唐末以来战乱纷杂,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忙着厮杀就是忙着篡位,谁还有哪个闲情雅致?!而王溥此书一出,不仅弥补了历史空白,而且还相当于信心百倍地向周边宣称:我大周乃是中原正朔。更有信心平定天下!
这样的文坛雅事,董遵诲自然不甘旁观,加上他与王溥平日里交情不错,而王溥编纂图书的过程中。董遵诲的大哥董遵训也出力甚多,董遵诲便献出大笔钱财,将此书雕版印刷!
作为一个文臣,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受人欣赏、刊印天下,实在是心怀大畅。王溥经此一事,与董遵诲的关系越发紧密。这样一来,董遵诲在五人议事会中已经手握三票,大权在握!
而且作为董遵诲平定荆南、湖南的奖赏,皇帝已经下诏,册封董遵诲为晋王!要知道经过数代演变。晋王几乎已经成为王储的代名词,而皇帝无子,这就意味着董遵诲甚至有可能荣登大宝!对此,董遵诲并没有欣然接受,而是固辞,在得到朝野的一片赞誉声后,顺顺利利赢得了宋王的封号(董遵诲此时仍兼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
也许是受到《五代会要》的鼓励,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上奏,长期以来刑统科条繁浩。不便执行,请别加详定。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单纯的学术之事,要知道范质年前曾经受命编辑《大周刑统》,这才刚刚过了年余。这窦仪就跳出来表示质疑,身后若是无人撑腰。他岂有这翻案的胆量!
朝野上下顿时将目光盯在了最近炙手可热的董遵诲身上,难道说他想把范质拉下马,也换上自己的亲信,这样的话只要董遵诲拿下魏仁浦,朝廷可就成了他董遵诲的一言堂!
董遵诲对此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他知道一点,自己完全可以抛开表面假象,通过利益的得失来寻找幕后黑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那窦仪是自己策动,那自己一定会与范质交恶,而范质要想保持威信,就得主动起来对抗如日中天的自己,这样一来,他势必要对魏仁浦等人多加笼络。而且魏仁浦也可借机来避开董遵诲的敌视,消除张琼事件带给他的恶劣影响。如此看来,最后的得益者就是魏仁浦,而这窦仪定然是听了魏仁浦的挑唆!
分清楚利害关系,董遵诲对付起来更是游刃有余。在大朝会上,董遵诲主动表态,大周刑统乃是首辅范质呕心沥血之作,不仅适用于现在,也适用于将来,短期内并无修订的必要!
董遵诲一言已出,党附于他的朝臣们纷纷出言附和,魏仁浦怎么也没有想到,董遵诲居然甘心放弃这打击范质的好机会,来不及出言赞同的他顿时变得极为显眼!
范质到了现在,哪里还不明白是魏仁浦搞的鬼,心中也是十分气愤。但范质为人风趣大度、胸怀坦荡,他曾对人说过:“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
现在朝堂上这个局势,他与魏仁浦合则两利,分则会被董遵诲各个击破,失去了所有的话语权。考虑到这个问题,范质先对董遵诲称谢,而后主动说自己修正刑统时事务繁多,对繁杂重复的国家律令并没有修改彻底,导致现在判决轻重无据,有些官吏更趁此徇私舞弊!有介于此,范质主动请求朝廷派人对大周刑统进行详定。
魏仁浦也认识到自己举动的不妥,赶紧出言附和。但是大家此时已经看清楚他的态度,他的亡羊补牢之举反而弄巧成拙。
倒是董遵诲见范质意志坚定,便也改变立场,同意重修刑统,不过董遵诲也向朝廷说明,编纂的总负责人必须由范质承担,要不然对范质实在是不公。对此,群臣全都附议。
于是郭信下诏,命范质、苏晓、张希护、奚屿等参照唐律,在《大周刑统》的基础上重加详定。在范质的精心指挥下,不久便定稿出书,共三十卷。
卷一至卷六名例律,二十四门五十七条;卷七至卷八名卫禁律,四门三十三条;卷九至卷十一为职制律,二十二门五十九条;卷十二至卷十四户为婚律,二十五门四十六条;卷十五为厩库律,十一门二十八条;卷十六为擅兴律,九门二十四条;卷十七至卷二十为贼盗律,二十四门五十四条;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斗讼律,二十六门六条;卷二十五为诈伪律,十门二十七条;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为杂律,二十六门六十二条;卷二十八为捕亡律,五门十八条;卷二十九、卷三十为断狱律,十七门三十四条。
成书之后,在董遵诲的建议下,皇帝郭信下令刻版摹印,颁行全国。可以说修书之事不但没有影响董遵诲与范质之间的关系,反而弥补了两人此前的某些争端。
当然里外不是人的魏仁浦,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魏仁浦虽然这次弄巧成拙,却依旧保持住自己的宰相风范,一如既往地在朝堂上与董遵诲相争。虽然有些个不识时务,但多少也显示了他的执着。
这一日,户部郎中沈义伦自吴越归朝,在朝堂上进行例行述职。就在大家听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沈义伦突然拜倒在地,对皇帝叩首说道:“陛下,微臣北返之时,眼看着淮南等地再度发生饥荒,扬州等地更是有多人饿死。百姓们家无存粮,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当地官衙根本就没有粮食接济,而驻军营中却屯粮甚多。微臣请求陛下恩准,将各郡所储军粮暂时借贷给百姓,让他们度过饥荒。至于其中的缺口,只要等到秋收时让百姓归还新米就是,完全可以弥补!”
虽是向皇帝恳请,但沈义伦的眼睛却一直盯着董遵诲等人,他也知道皇帝智商有问题,一切军政大事全都依仗董遵诲等人处理。果然,就见郭信打了个呵欠,对他说道:“爱卿所言之事着宋王等人商议就是,朕稍后自会用玺,退朝!”
郭信懒洋洋离开朝堂,继续去后宫完成他生儿育女的责任以及他打木工的个人爱好,而董遵诲等人也围坐在一起,紧急讨论此事。
作为魂穿的现代人,对于赈灾之事董遵诲倒是十分赞同。而且在讨伐李重进的时候董遵诲就发现,当地百姓因为频遭战乱几无家当,别说耕地里的牛,就连刨地也只能用费时费力的木锄!以这样的耕种水平,再遇上天灾,百姓们哪里还活得下去?!
这段时间,董遵诲所赞同的,就是魏仁浦所竭力反对的。魏仁浦立即反驳道:董帅心地虽好,可如果开仓赈济后再遇到水旱灾害,饥民到时候根本无力还粮,不仅不能填补军粮上的缺口,还依旧需要官府赈济。如果出了这样的事情,谁又能承担这个责任?!
魏仁浦所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范质、王溥也有些个犹豫。这时特批与会的沈义伦慷慨陈词,认为国家开仓济民,可感召和气,立志事稔,不用忧虑水旱!
位卑未敢忘忧国,沈义伦的一番言辞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在随后的表决中,就连起先反对放粮的魏仁浦都投了赞同票,以全票通过放粮的决议!
随后,经董遵诲提议,群臣投票赞同:在各州县设立义仓,朝廷在两税之外,每石另输一斗贮藏,以备荒年。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匡扶后周 第507章 筑基
也许是日夜操劳的缘故,偶感风寒的范质居然一病不起,连续三天无力上朝。范质的病情立即惊动了朝廷,素来不理外廷之事的皇帝也破天荒地下诏,命令太医院尽一切可能诊治,务必使范质痊愈。
皇帝的愿望很好,太医院的太医们也很是努力,奈何范质夙夜为公、长期的操劳已经严重损耗了他的身体,太医们也无力回天,也只能用药物来维系范质的性命。
这一日,董遵诲带着新购置的人参等名贵滋补药物来到了范质府上,恰好范质清醒过来,嫌这些个药物过于贵重,坚辞不要。
董遵诲怒声说道:“我还不知道你文素的为人,你从来就不接受地方上的馈赠之礼,又将自己的大部分俸禄和皇帝给予的诸多赏赐全都捐献出来,送给了开封府里那些个可怜的老弱孤寡,家里哪里还有什么余钱?!你我虽然政见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咱大周江山,同朝为官,就不能有通财之义了?我董遵诲别的不说,几个兄长挣钱的本领都很强,这点钱财我还出得起!”
被董遵诲一阵抢白,范质也有些个不好意思,加上他又看见家人们渴望的眼神,便不再拒绝。董遵诲这才转怒为喜,命人将礼单留下,与他寒暄了几句,这才告辞。
等他离开了范质的卧室,悄悄扯了一把范质的儿子范旻,低声说道:“贤侄。你父与我交情莫逆。家中缺少什么就跟叔父我说,别不好意思。刚刚在你父亲面前我没细说,礼单上其实还有金锭百个,供你家这段时候的开销。你先别推辞,昨日你派人去当铺典当东西,却不知道那当铺乃是我家义兄王政忠所开。朝奉昨夜就将此事禀告于我,你等会派人去当铺把东西领回来!”
范旻知道董遵诲并不缺钱,也知道以董遵诲如今的地位,并不需要巴结自己的父亲,他感激地看了董遵诲一眼。郑重地作揖拜谢。
离开范府之后,董遵诲情绪并不算太高,转念一想,便领人前往赵普府上做客。听闻董遵诲来访。赵普连忙命人大开中门,自己更是亲自出门迎接,将董遵诲迎入中庭。
两人寒暄一阵,便说到了范质身上。董遵诲叹息说道:“自唐末以来,丞相不断从地方上索取贿赂好处,大家对此司空见惯,也无力改变这一陋习。而自范公上任以来,不置田产,不收赠礼,真乃丞相的楷模!”
范质的品行素来受到大家推崇。赵普也称赞他博学多才,谨守法度,清廉为官,勤于政事。董遵诲见他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只能叹息一声,皱着眉头说道:“既然你知道丞相要遵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就该向人家范质多多学习。我听说你自从拜相以来,田产扩充了数十倍,前几日更是私自收受吴越王送来的黄金。如果不是我悄悄压下弹劾你的奏章。今日你可就要成为开封府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了!”
被董遵诲这么一说,赵普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别看现在赵普似乎能与董遵诲平起平坐,可实际上他所有的功名利禄都是拜董遵诲所赐,如果自己被董遵诲所嫌弃,那他的仕途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
董遵诲看着诚惶诚恐的赵普。忍不住叹息一声,低声说道:“则平。须知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难得有这个机会,董遵诲便将自己在后世申论考试中准备的论据一股脑地说给了赵普,让这熟读“半部论语”的赵普甚为佩服。等到董遵诲见赵普确实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这才结束了自己的说教,对赵普说道:“西直门那边有两处商铺,每个月能有数百两收益,你抽空派人去接收一下,也算是对你的补贴。开封府居大不易,我希望你能够清廉为官,却也不希望你清苦度日。”
被董遵诲这么一说,赵普很是感动,连连说了十几句效忠的话,而后对董遵诲说道:“大帅,您已经被封为宋王,日后还是要以‘孤’自称。对了,微臣这几日苦思牵制藩镇武将的方法,终于小有所得……”
赵普还没有说完,董遵诲已经连忙追问,赵普也不再卖关子,对董遵诲说道:“大王,其实还是您给我的灵感,现在各地武将虽然没有藩镇之名,却有着藩镇之实,掌控辖地内的军事、内政。就像是那久镇大名府的符彦卿,专恣不法、吏治混乱。前不久商讨此事时,您提出的解决方案就很好,任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佑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济县。虽然没有公开剥夺符彦卿的执政之权,却通过四个知县将他的权力分剥、架空。
微臣参考您的处理意见,想到了两个法子,一是在各州县设立知县,将当地武将的民政权力分剥架空;二是在州郡设立通判,作为州郡官的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都可以参与裁决,裁定的结果必须有通判的签字才能生效。不仅如此,通判还有监督官员的责任。这样一来,他们既可以分州郡之权,又能够对各地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让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大幅度提高,最终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
董遵诲听得此言,顿时大喜,他笑着说道:“则平,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此言大善!不仅如此,咱们还可以设立专职机构来收拢各地财权,比如说转运司,将各地税收留出日常开销的经费后,都交给朝廷来管理。其中大部分由朝廷统一支配,小部分回馈当地民政。这样一来,结合知县、通判等职位的设立,就能将各地大权收归朝廷!武将,还是单纯带兵比较好!”
赵普听得此言,也很是佩服。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则,并由赵普执笔,将相关内容全部写出。董遵诲也是雷厉风行,立即拿着这文告前往王溥、范质等人府邸,与大家达成了共识。数天之后,皇帝便在相应诏书上盖上印玺,在朝廷采用文武并举的措施下,各地武将不得不执行此诏书内容。自此,后周再无藩镇割据之患!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匡扶后周 第508章 新兵入伍
开封府城外,殿前司大本营,新入伍的殿前司新兵正在紧张地军训中。
在朝廷一举吞并荆南、湖南两地之后,各地武臣对开封府朝廷的权威更加不敢怀疑。加上范质、王溥等人对董遵诲的新举措大力支持,知县、通判、转运司等新设职位、机构更是将各地武臣手中的民政权力剥夺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朝廷的诏命分量猛然上升,董遵诲趁机派出“兵样”(高大威猛的士兵),向各地征召符合条件的兵丁。各地武将不敢不给,也只能捏着鼻子献出本地青壮。.
董遵诲并没有打算将这些个士兵全都留在开封府,也不想效仿宋朝那样强干弱枝的局面,他只是想将这些个士兵大体整训一下,让他们知道军人的荣誉与职责。在将这些个“铁胚”锻造成“钢铁”之后,董遵诲还是会将他们成建制派送出去,分到各地参与守备或野战任务。
当然,这些士兵中营指挥使及以上职务的任命都必须由枢密院出具同意文,否则任命无效!这样一来,各地武将也只有指挥部队作战的统兵权,而丧失了对部队中层及以上军官的任免权,再无割据叛乱的可能性。
这一天,正是新兵入伍培训的第一天。刚从各地征集来的青壮们穿着刚刚分发下来的新衣裳,在老兵的约束下组成了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小方阵。每个小方阵约有一百人,大致是一个都的编制,都头由教官暂时充当。
这些个教官都是由董遵诲麾下各军精心挑选出来的老兵,其中大半乃是伤愈归队的老兵,大家都见过血,战场经验十足,用来培训这些个新兵蛋子,再好不过。
虽然新兵们都换上了军装,可是骨子里还是老百姓,虽然不敢大声说话。可还是压低了声音、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此,教官们倒是没有严加约束,让他们自由享受这作为老百姓的最后一天。而且今天不仅是新兵入伍培训的好日子。也是老兵们发饷的好日子,教官们也有意给这些新兵留下个深刻的印象,让这些个刚从泥土地里拔出脚的新兵们知道,当兵也能赚钱。而且不比种田经商差!
就在大操场的另一角,军中记官已经摆好了几案,将花名册落在几案之上。笔墨纸砚也全都准备妥当,旁边的箩筐里更是堆满了钱财,正可谓银光璀璨。金色十足!
老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有序上前,依次递上自己的腰牌,而后凭此来领取军饷。
教官们也对各自都中的新兵们喊道:“大家都看仔细了,咱们殿前司领取军饷、军械等物资全都凭腰牌,摸摸你们怀中那块木牌子,要是丢了,你们可就要赔大发了!”
听教官们这些一说。几乎所有的士兵们都下意思地摸摸怀里的腰牌。摸摸腰牌上新烙上的那曲里拐弯的名字。新兵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名字,居然是这样写!
教官们继续喊道:“大家伙听好了,咱们殿前司的军饷按你的职务和战功分发,而你职位的凭证就是你怀中的腰牌。
士兵的腰牌是木牌。上面烙有你的姓名、籍贯、所属军名。从士兵一直到伍长、什长、乃至队正,都是木牌。上面烙有狗头,所以大家都习惯上叫它们‘狗牌’!
队正以上。包括都头、营指挥副使、营指挥使等等,都是铁牌,上面刻有狼头,大家一般叫它们‘狼牌’!
而营指挥使以上,包括都指挥使(军主)、都虞候、厢指挥使(厢主)等中高层将官,他们手中的腰牌乃是铜牌,上面刻有虎头,大家一般叫它们‘虎牌’!
1...1531541551561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