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后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张建邦
杜重威苦笑道:“那我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见他们一一诛杀?!道安,我老杜比你年长几十岁,也有资格说道说道。你还是太幼稚了,辽军现在阵于北疆,你以为朝廷上下敢于得罪辽国不成?!释放他们乃是我奉命行事,你就不要多问了!听说你即将入选侍卫亲军步军司,这可是难得的机遇,你一定要把握住!”
董遵诲皱紧了眉头,“大人,当日我率部死守小楼,辽军十倍于我,发动波浪攻击,我这条命就是手下兄弟们用他们的性命换回来的!如果没有王磊用自己的身子替我挡箭,我早就被敌人的神射手所射杀;如果没有赵虎帮我挡住身后的那一刀,我哪里还能摆脱敌人的纠缠、退入战友丛中?!如果没有李大海、孙平帮我死守左右两侧,那我早就被辽兵用枪捅成烂泥!我的兄弟们用命保全了我,我又岂能因为一点官职而忘记了他们?!大人,求你告诉我,您真的下令释放辽军了吗?”
看着激动的董遵诲,杜重威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想起年轻的自己来,那时自己也为战友的阵亡而伤心难过,矢志为他们报仇雪恨,只是官越做越大,曾经的热血也都慢慢变凉。杜重威慢慢站起身来,看了一下左右,低声说道:“我已命令收缴辽军的武器,午后将他们全部释放出城!不过这已经是第二批了,耶律敌禄等第一批俘虏已经在一个时辰前北上!按路程计算,今夜他们将在洺州宿营!”
“多谢大人!”董遵诲跳了起来,按剑离开!
匡扶后周 第124章 功过相抵(下)
董遵诲快步离开杜重威的府邸,前往驿馆与大家商议。根据杜重威提供的情报,耶律敌禄一行今夜将在洺州宿营,说明他们将取道漳水前往冀州,继而北上回到辽境。
大家一同分析:冀州乃是后汉极其重要的军镇,如果董遵诲等人在那边闹出事情来,很可能就被冀州守军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斩杀!而且皇帝明天就将安排进城之事,董遵诲作为副使必须出席进城式。计算时间的话,董遵诲一行只能奔袭洺州,然后迅速回转,才能不延误进城式。[bsp; 董遵诲一锤定音:“就是洺州了,尽管辽兵被没收了长兵器,但是他们仍有短刃护身,而且人数众多,一旦进入城池,再有守军的阻拦,咱们根本无法得手。我们必须赶在辽兵入城之前,进行截杀!而且我们只有区区十人,时间有限,只能一击即走!我已经向杜重威借了出城的腰牌,事不宜迟,咱们立即行动!”
没有人劝说或阻止,从随州走到邺都,大家在路上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朋友报仇,就算事后被罢官问罪,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何况主公董遵诲舍弃的乃是进入侍卫亲军的机会,做出的牺牲在所有人中最大,有这样的主公,自己还担忧什么?!无非是共患难,同生死而已!
十个人立即整理行装,将不用的东西全部抛下,每人只携带兵器铠甲、容易携带的麦饼,各携带两匹战马,悄悄离开驿馆。一出城,众人便快马加鞭,往洺州而去。
看着众人远去的身影,悄悄站在城楼隐蔽处的杜重威长叹了一声。反正最近的侍从也在二十米以外,听不到夫妻两人的谈话,杜重威对一旁搀扶他的石氏低声说道:“道安真是重情重义之人,只可惜我与他相交时间太短,不过有这番指路的情谊,日后终于有了为我收尸之人!”
石氏惊讶地问道:“老爷为何这么说,陛下不是答应赦免你了嘛!”
杜重威苦笑一声,慢慢摇了摇头:“汉军占据了西城,正在陆续抢占城中的战略要地,而我军失去地利,再也无法与之抗衡。刚刚汉使陈观派人送来消息,说那刘知远要召见我军中营指挥使以上将领!可怜他们跟着我征战半生,如今却死无葬身之地!运气好,咱们能当个富家翁;运气不好,回归开封之时就是咱们授首之时!”
石氏一下子捂住了嘴,“老爷,那咱们还投降干什么,趁着北门还在咱们的掌控之中,咱们赶紧逃吧!”
“你以为逃跑是如此轻易的事情?自从汉军占据西门之后,咱们的前门、后门早就被汉使派人盯上了,就像这次,如果不是你我夫妻两人单独来到这北门,孩子们还留在宅中,你以为会这么顺当吗?!”杜重威苦笑着说道:“幸好在辽国我还有一个儿子杜弘璲,不至于隔绝血脉,日后也有人供奉你我的牌位!”
石氏长叹一声,悔不该当初啊!早知道,自己对那小妾生的杜弘璲也该疼爱一点,日后还要靠他给烧纸钱呢。石氏疑惑地问道:“老爷,既然弘璲在辽国当人质,您为何还向那董遵诲通风报信呢?万一他斩杀了那耶律敌禄,您岂不是大大地得罪了大辽?!”
“你总是这般沉不住气,要我说,如果你在官场厮混,早就被人吃得剩不下半根骨头!”杜重威往石氏身前一凑,将她被风吹起的乱发梳好,低声说道:“我只是悄悄告诉董遵诲,并无外人在场。而且我说的是:‘辽军的武器被收缴,午后已经全部离城,按路程计算,今夜他们将在洺州宿营!’可是耶律敌禄和他的贴身亲兵乃是我第一批释放的俘虏,我可是特意送给他们马匹代步,应该早就远去了!董遵诲一伙就算一人三马,也绝对追不上他们!这样一来,也算与那耶律敌禄结个善缘,希望他日后得知洺州之事后,会帮助咱们照顾下弘璲吧……”
且不说石氏与杜重威相顾叹息,单说董遵诲他们快马加鞭,终于在天色将黑之时越过了辽军,提前到达洺州城外二十里的一处平原。此处地势平坦,适合骑兵突击,在出发之前,就被董遵诲选为了预定战场。
十个人翻身下马,连忙松开马肚,让战马好好歇息一番。顾不得自己吃饭,就取出麦饼,将其掰碎,捧在手里喂给战马。等到战马吃饱了,董遵诲他们这才凑在一起,拿着麦饼狼吞虎咽起来。吃饱之后,留下机灵的周云鹏放哨,大家枕着马鞍,很快入眠。
辽兵没有战马代步,等他们走到这平原的时候,已经接近半夜。士兵们又累又饿,力气消磨殆尽。而且随身又没有什么长兵器,沿途看到不少结寨自守的村落,辽兵们也不敢如往常一般烧杀抢掠,只能够咽着吐沫悄悄离开。
周云鹏听到动静,连忙将大家唤起。众人相互披甲,又将马鞍捆好,幸好马匹都上了嚼头,不会发成太大的动静。大家趴在草丛中,悄悄探看。
这时领军的耶律浑见士卒疲敝不堪,便大声动员道:“兔崽子们,如今咱们总算来到洺州城外,只要再行军二十里,就能达到洺州。到时拿出杜重威开具、刘某人批示的表单来,洺州守军就会供给粮食、被褥,咱们也能好好休息一番。听我命令,点起火把,加速前进!”
他大声用契丹语鼓动着,可是士兵们却无动于衷,大家拖着疲倦至极的身子,一步步地往前挪动。
耶律浑的一番话只起了一个效果,那就是让埋伏在一旁的董遵诲他们确定了打击目标。夜色朦胧也看不清,反正说话的应该就是辽军的最高指挥耶律敌禄才对!
董遵诲低声说道:“兄弟们,跟紧我!”说完他一提战马,往那耶律浑方向冲去。在董遵诲的左面是马德海,右面是刘庆义,三人各持刀枪,纵马飞奔!
等到耶律浑发现异常的时候,董遵诲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带着高速奔袭的风声,将他的人头一刀斩下!辽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董遵诲等人已经策马离开!
辽军失去了统帅立即大乱,顿时四散开来,各自逃命!只有百余名幸运的辽兵回到了辽国,其余人都饿死在回国的路上!
不久董遵诲他们便发现,所斩敌将并不是耶律敌禄,但他们也失去了突袭的机会,只能黯然回城。回城之后就被汉军细作发现异常,报于刘知远。董遵诲坦白从宽,刘知远虽然对他很是欣赏,但更担忧辽军可能的干涉,便撤销了之前的封赏命令,命他在高行周营中好好反省。不过,董遵诲这次终于能睡个懒觉喽……
匡扶后周 第125章 西行平叛(1)
十月十二,杜重威大开四门,率领邺都文武官员一同出城,向刘知远投降。刘知远接受了杜重威递上的降表,按照事前的许诺,公开册封他为太傅兼中书令,并封其为楚国公!
按理说杜重威受封公爵之后,应该有许多人前往庆祝才对,不过围城两月,邺都百姓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大家都对杜重威恨之入骨,不仅没有人前往祝贺,每次杜重威进出,百姓们都用碎石烂瓦向他投掷,并破口大骂。
看着眼前的局势,杜重威心中惶恐,于是不待刘知远开口,便“自愿”献出自己的家产,并奉上邺都府库的所有钥匙。
刘知远欣然接受,大肆赏赐、提拔立功将士,将士们欢声雷动。就连御营中的赵弘殷,也因为认真值守,被提升为护圣都指挥使;他的儿子赵匡胤仪表堂堂、人物出众,本是区区都头,虽然没有立下战功,但大家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也被任命为侍卫亲军步军中的营指挥使。
而功过相抵的董遵诲等人只是领到了赏银,却没有得到丝毫提升。不过他的事迹已经在军中传开,大家都知道:有个来自随州的家伙,不仅天生神力,而且治军有方,所部军队愣是抵挡住十倍辽军的冲锋;他还为了替阵亡部下报仇,愣是放弃了陛下对他的嘉奖与册封,长驱百里斩杀辽军将领!
人在做天在看,虽然董遵诲没有得到提升,但却依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时有人做东请他过帐一聚。在城下休整的这几日,董遵诲等人的酒量明显见长,尤其是负责迎来送往的张逸,酒量更是飙升!
刘知远一面在邺都整顿军马,努力消化杜重威的五万旧部;一面派出哨探极力打探周边军情。
十月十四日,刘知远得到消息,赵匡赞派遣使者前往后蜀投降,并请蜀国派兵从终南山方向接应。
十月十六日,后蜀国主孟昶派雄武军都押牙吴崇恽,带着枢密使王处回的亲笔信件,前往凤翔军游说侯益归附。侯益有所心动,这时吴崇恽又奉上大笔的金钱,侯益便许诺归降后蜀。
十月十七日,侯益令吴崇恽携带官兵名册、粮食等储藏账簿等信物,返回成都。而后,侯益联合赵匡赞一同上疏,请后蜀火速发兵接应。
十月二十日,后蜀国主孟昶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兼中书令张虔钊为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为其副手,又任命宣徽使韩保贞为都虞候、监军,集结北征军五万宣誓出击。
张虔钊自散关率部出击,何重建率部从陇州出击,夹击凤翔。奉鸾肃卫都虞候李延珪率军两万,从子午谷出击,遥遥呼应赵匡赞。其余各路人马自成都出发,旌旗连绵数十里,声势极为浩大!
眼见着局势越发恶化,刘知远乃命令大军南下返回开封,准备西进征讨。董遵诲等人虽然没有加入御营,但也随着高行周的归德军旧部南下,到达开封。
这时邺都大胜的消息已经传开,就连回鹘部落也得知了消息,派出使者庆贺。不料使者却被党项部落袭击,所携带的财物损失大半。回鹘使者派人向刘知远哭诉,祈求皇帝为他讨回公道。
刘知远欣然答应,命令左卫大将军王景崇、将军齐藏珍等人,率领两千禁军,惩戒党项部落,迎接回鹘使者。当然迎接回鹘使者只是一个附带的任务,刘知远密令他们顺势经营关西地区,迅速到达西部地区,免得侯益过分扩张势力。董遵诲等人由于在邺都时出现不服从军纪的现象,也被刘知远下令参加此次出击,以将功赎罪。
不过王景崇率部还没有出击,晋昌军节度判官李恕已经携带赵匡赞的请罪奏章,来到了开封。
原来李恕常年担任赵延寿的幕僚,后来受赵延寿委派,前往赵匡赞麾下辅佐处理军政大事。赵匡赞向后蜀刚刚派出使者,就听说了刘知远的汉朝攻克邺都的消息,很是震惊。这时李恕向赵匡赞进谏道:
“大人,燕王(赵延寿)北入蛮荒,岂是心甘情愿?不过是迫于辽军的军威而已!如今大汉政府刚刚建立,兵精粮足,正在全力招揽安抚各地势力。就连割据邺都的杜重威,现在也被奉为楚国公,太傅兼中书令!您只要向汉朝承认以往的错误,回归中央,肯定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后蜀偏居一隅,您投靠他们,实在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正所谓‘马蹄那样小的水坑,容不下一尺长的鲤鱼(蹄涔不容尺鲤)!’如果您还不改变主意,一定会后悔无穷!”
赵匡赞耳根子很软,一下子就被李恕说服,连忙派他前往开封,请求皇帝批准自己前往开封朝见。于是王景崇暂缓出发,李恕也来到了开封皇宫,求见皇帝刘知远。
刘知远立即下令召见,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向他责问道:“赵匡赞为何投靠蜀国?!”
李恕连忙解释道:“陛下,赵匡赞大人过去接受过辽国首领的任命,他的父亲有曾在辽国任职,有人说陛下将要追究曾任辽国伪职的官吏,所以一听说杜重威起兵作乱,我家大人也心里没底,害怕朝廷追究他,这才归附后蜀。他并没有任何异心,只不过想要保留性命而已。但最近我们听说杜重威被陛下赦免,知道陛下心胸开阔,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认为朝廷一定会考虑赵匡赞大人的实际情况,对他进行保全安抚。赵大人连忙派我前来觐见,希望能得到陛下的赦免。”
刘知远轻轻颔首,恳切地说道:“赵匡赞父子,过去在晋朝的时候和我都是同僚,本来就是自己人,只不过身陷辽国蛮奴巢穴,身不由己而已。如今,赵延寿老大人身陷囹圄,被辽人迫害,我又怎么忍心加害他呢?!既然赵匡赞请你来哀求,我就赦免他的罪过,批准他来东京觐见!”
李恕大喜,连忙命人传回消息。赵匡赞此时为表诚意,没等李恕回来报告,就离开长安向东行进。
而侯益得知赵匡赞降汉的消息后,势单力薄的他也改变了口吻,很快上书朝廷,请求批准自己于二月四日圣诞日(皇帝刘知远的生日)返回开封祝贺!
匡扶后周 第126章 西行平叛(2)
董遵诲回到开封以后,立即联系王政忠,托他将阵亡士兵的骨灰转送回随州。
王政忠看到居然有这么多份骨灰要送回随州,顿时吓了一大跳,这得多么惨烈的战斗啊!他连忙向董遵诲询问邺都发生的战事,当得知小楼一战只有董遵诲与刘庆义两人幸免时,王政忠连呼侥幸,抓住董遵诲的手说道:“大哥,你也忒要强!那辽军展开搜捕,你们干嘛要和他们硬拼啊,赶紧逃呗,干嘛要为了那陈观冒这么大的风险?!现在可好,人家升官发财,你却要去西北作战,值得吗?!”[bsp; 董遵诲只是挠挠后脑勺,嘿嘿笑着不说话。
王政忠劝了几句,从身边的包袱中取出一副软甲来,塞到董遵诲的怀里:“上个月军械司有人在我的赌坊里赌钱,连输了三天,最后实在是没钱,就将祖传的金丝软甲拿来还债。我见他一脸菜色,还以为拿出什么破烂货色来糊弄我,没想到让懂行的一鉴定,这软甲倒是十分坚固,虽然挡不了刀劈枪刺,但是用来防箭却是十分妥当。这次你又要出征,做兄弟的没什么可以送的,就送你这副甲吧!这次你可一定要稳当了,老夫人前几日还让人送信来问你呢!”
都是自家兄弟,也不必见外,董遵诲解开外衣,将软甲穿在里面。取过母亲的信来,连忙拆开观看。就见母亲在信里大致写道:
现在随州日益繁荣,来往的旅客不断增多,你父亲越来越忙,还将城池都整修了一遍。三弟杨光义天天练兵,有时率兵在外围猎,总是将猎得的新奇猎物派人送往府中。现在天色转冷,你一个人在外,一定要注意保暖,前往不要受凉。军阵之上刀枪无眼,一定要保重身体,前往不要逞强。桂英前几日托人送来不少新缝制的衣服,她女红的水平倒是有所见长,来日必定是贤妻良母的好料子……
董遵诲心里一暖,自己来到邺都之后,先是忙着出使城中,接着又身负数创,但还是强忍伤痛追杀辽兵,一路上就没给家里写过信,没想到母亲一直挂念着自己,还特意让人往开封府里送信。他顿时觉得有些个歉疚,连忙拿来笔墨纸砚,一边写一边说道:“一会二弟你找人帮我把信寄回去,再买些礼品顺便捎回去。至于我受伤的事情、还有去西部平乱的事情,一定要保密,就说我在姥爷高行周的营中,一切安好就是……”
他和王政忠聊了几句,又从随州悄悄调来轮训的新兵中抽调了十名士兵,便悄悄离开。反正这开封府里往来行人不断,他董遵诲虽然有些小名气却远未到大家派人跟踪的地步,董遵诲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行踪暴露。
等他回到营中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懒洋洋的收拾行装,一点也不紧张。董遵诲诧异地问道:“不是说下午就要出兵了嘛,你们怎么还不抓紧收拾呢?”
负责临时指挥的刘庆义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刚刚陛下派人召见王景崇大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今天咱们不一定能出发。”
“陛下召见王大人?”董遵诲诧异地重复了一句,笑着摇了摇头:“肯定是与前几天侯益说要来京祝贺的事情有关,不过即便赵匡赞、侯益全都来京,咱们这一趟也取消不了。陛下正需要咱们了解一些西部的实际情况呢,我估计王大人很快就能回来,大家赶紧收拾行装,免得一会手忙脚乱。对了,云鹏你过来,你领着这十名新来的士兵去营中领取兵器甲胄,反正咱们这次是奉命出征,总不能自备兵器吧?!”
果然不出董遵诲所料,不到半个时辰王景崇就从宫中回来,然后立即下令整军出征。原来此时刘知远已发觉身体不适,正在治疗之中,虽然卧病在床,他还是叫来王景崇嘱咐道:“元辅(赵匡赞)是个粗人,我听说他已经起身来京,不足为虑。倒是那侯益表面上服从朝廷,其实却早有贰心,不得不防。等你到了凤翔,如果侯益已经启程前往东京,那就不予追究;如果他还在迟疑不决、拖延观望,你就见机行事,不必请旨!”
不到半个时辰,王景崇就下令全军出城,往西而去。此次向西行进,全军虽然不过两千人,但也蔚为可观,董遵诲的这二十人就像是一朵小浪花,根本就不起眼。不过董遵诲前不久在邺都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头,加上他又是皇帝钦点随军的军官,禁军兵士虽然有些傲气,但却对他相对客气。
不久,王景崇就派人寻找董遵诲,前往中军。董遵诲跟着来人很快就来到了一辆六匹马拉着的大车附近,随从通秉之后,马车就停了下来,里面传来声音,要董遵诲报名而入。
虽然这多少有些侮辱的意思,不过人家现在可是左卫大将军,而自己不过是小小的营指挥使而已,所以董遵诲不卑不亢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走进了马车之中。
一入马车,董遵诲吓了一大跳,就见这马车虽然表面普通,但内里装饰很是奢华,车里被一段小小的屏风隔成两个空间,内里可能是卧室,外面有一个小小的桌子,上面除了行军的地图,还摆着黄金的烛台、白银的餐具,在日光的照射之中,闪闪发亮。
王景崇正搂着一名艳丽的侍妾,右手还在她的中衣之内。见董遵诲入内,王景崇才依依不舍地从她怀中抽出手来,吩咐她到后面等着自己。他微微一笑,对董遵诲说道:“行军之中很是简陋,让道安见笑了!”
“末将不敢,大人这马车之中别有乾坤,末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精巧的摆设,实在是开了眼界。”董遵诲连忙行礼,并大声回答。
王景崇哈哈大笑:“你要是见了杜重威的马车,还不得瞪爆了眼睛,他的要比我奢华多了!道安,我也不瞒你,你在邺都闯出了不小的名气,也得到了陛下的欣赏,只不过违令突袭辽军之事让陛下很不高兴。至于你的职位,军中讲究论资排辈,军中已有四名在任的营指挥,我也不好安排,先委屈你在一营任个副指挥使吧。但你不要担心,你的圣眷未衰!这次陛下命你随我出击,也是希望能磨磨你的性子,希望你继续建功立业。只要你取得战功,我一定据实禀报,到时你也能重回京师,到时还希望你在陛下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董遵诲连忙逊谢,感谢王景崇对自己的照料。不久,见王景崇有些疲倦,连忙告辞。
匡扶后周 第127章 西行平叛(3)
部队沿黄河一路向西,董遵诲起初对沿岸景色还有些新奇,到后来已经逐渐麻木。在他看来,两岸的景色都差不多,常年战乱弄得各地贫瘠而荒凉。不过现在汉朝初立,已经有百姓开始置办农械,开荒种田。牧童们牵着牛犊相互在河边戏水,也是行军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路上王景崇一直待在自己的特大官船里,极少下船。即便部队上岸休整的时候,王景崇也只是在甲板上晒晒太阳,摆出一番与士卒一起吃苦的模样。但在董遵诲看来,行军的这段时间王景崇这位左卫大将军尽显色狼本色,几乎是夜夜笙歌。不仅脸色变得有些发暗,两条腿还时常发软,看来是夜夜“征战”不断所致。
不过也怨不得王景崇,谁让沿岸的官员们如此热情呢!几乎每到一个有点规模的城市,就有官员前来拜访。对他们来说,挂着“左卫大将军”职位的王景崇,就是天子的亲信,尽心讨好这一贵人,说不定日后就有回报的一天。反正,起码不要得罪他。官员们不仅送上厚重的程仪,还会奉上俏丽的娇娘。
王景崇也不愿拒绝官员们的礼物,免得影响他们的心情,还以为中央大员摆架子。于是王景崇的侍婢们越来越多,多得他都数不过来,也忙不过来!本着充分利用资源的念头,有时王景崇也会请董遵诲到他的官船上来,与麾下将领们一起欣赏歌舞,并送上完璧的美女侍婢侍寝。
刚开始董遵诲连连推辞,却抵不过王景崇的热情推荐,也受不了同僚们的冷言冷语,也只能从谏如流了。反正都是逢场作戏,又何须认真呢?不过,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董遵诲还是在事后将那小婢桃红讨了过来,安置在自家船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