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那边的车上,杨莹问道:“你真的没事吗”
“你忘了吗,我是什么人”
杜清和自恋地说道,让杨莹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和我爸啊,就是前世的对头,这都能较劲的。”杨莹摇了摇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杜清和觉得委屈:“我哪里敢跟你爸爸较劲啊,他是强势的一方,我是弱势的一方啊!”
“好像也是哦,你要是敢较劲的话……”杨莹偷偷笑了,似乎很喜欢看到杜清和吃瘪。
回家的路,环绕着点点温馨,杜清和却问了一句话:“莹莹,你什么时候跟我回家见我爸妈”
空气略微有点沉寂,一会后杨莹一边开车一边说道:“等我爸妈回香山之后吧。”
“那说定咯!”
杜清和生怕她反悔,这会也到了“梦落花”,杜清和的小电驴都还停在这里。
两人依依不舍道别之后,杜清和才心情愉悦地骑着小电驴回了家。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第二天早上,杜母看着杜清和吃着早餐,也时不时傻笑两声的表情,皱眉道:“儿砸,你是做梦还没醒吧吃早餐,你傻笑什么”
杜清和回过神来,说道:“没什么,没什么……你们先吃,我去开店了。”
杜母看着杜清和离开家之后,才问杜父道:“这孩子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不知道,估计是恋情有新进展吧。”杜父好歹也是过来人,一眼就看出了杜清和的真实心态。
“那你说,儿子什么时候把女朋友带回家来”杜母也是盼着抱孙子的,连忙问道。
杜父随口答道:“那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啊,说不定直接把孩子带回家了。”
“那怎么行,这丢人现眼的!不行,你得找个时间和儿子说说,怎么样都好,结婚前不要搞出人命来!”
杜母这辈人很在意这个,虽然她也知道,说能有啥用,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思想。别说现在这个时代了,再早些年未婚先孕的也是大把的。
杜父不以为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管得太宽也没用。”
&nb
第四百一十七章:种花
就算网上买的种子能发芽,但是种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没人能保证。当然了,不能一棍子敲死一船人,还是有很多种子是能种活的。再说了,要杜清和去其他地方把花移栽过来也不太现实,就算“袖里乾坤”可以装东西,但是装活物进去,很快就挂了的。
没办法的事,这“袖里乾坤”按照杜清和的理解,就相当于送到了一个生命无法生存的空间里。这样的空间里,能有生物生存,那才是奇迹。
要是用车运输回来,那杜清和就要弄个盆栽什么的了,买种子太亏。
杜清和在网上一搜,还真有不少盆栽包邮运送。但杜清和看了好几家的评价,都不算太好。最后,杜清和还是选择了买种子。第一,时间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事情,杜清和找了好几家的种子店,都买了一模一样的种子,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最重要的是,可以有个备选,万一不发芽的话。
等种子一到,杜清和傻眼了。
种子,他就买了差不多五十斤之多!
算了吧,反正只要能发芽,不管是什么,在功德田里都能茁壮成长的。今天,他就是把种子提溜过来的。一大堆种子,装了一个大编织袋。毕竟不能放入“袖里乾坤”,不然的话,啥种子都成活不了。
“老板,你来了”这个是车村长的一个亲戚,也算是给车村长的福利了,招了进来,算是一个小管理吧,不仅要操心各种事,还要负责考勤。幸亏这个叫车明俭的人还挺老实,且挺公平的,考勤什么的都做得特别负责,杜清和也很放心。
田间地头的,一百多人在种菜,这也算是挺壮观的场面了。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是从村里的浇灌渠里接了水,开始浇水罢了。
种菜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自动化不发达也没钱装的情况下,就必须每天浇水两次。一次是早上,一次是傍晚。不能中午浇水,不然很容易产生烧苗的情况的。浇了水之后,还得派人去沤肥。
这沤肥啊,杜清和规定了不能用化肥,所以用榨油剩下的油渣,这是要钱买的。城里人干不了这个,因为确实味道很重。
但是,这个肥料最是天然,且是有机肥来的。
杜清和曾经考虑过要用农家肥,但一想到他的生态农业园是要实拍视频照片的,万一用农家肥引起顾客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了丰祥村的经验,生态农业园的建立就比较顺利了。网站,一如既往地用那个,只不过在首页上多了一个明显的链接罢了。
管理人员,杜清和也雇佣了两个,专门负责这一块的,甚至包括网店的运营。
这年头也是怪事,连卖菜都需要在网上卖。
不过还好,四水镇加入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生鲜水果蔬菜供应链,只要拉到镇上的网点,就能直接发货了。当然了,邮费还是要给的。杜清和还继承了有机蔬菜包装的“优良传统”,有条形码保证正品,还有微信公众号能查询得到真伪。
这些额外的运营,甚至比种菜本身多得多。
要不是丰祥村的模式受欢迎,杜清和还真的不敢扩大来做。
“我就看看,你们忙你们的。”杜清和最可惜的是,彭良基不肯从饲料厂辞职来帮他,说饲料厂要是缺了他,保证立马就垮。饲料厂垮了,他们村子的拨款镇上就不给了。杜清和第一次发现彭良基这么有良心的,不过也还好,普宁村别的不多,肯干农活的人很多。一百多个名额,开玩笑
第四百一十八章:还没收获就卖出去了
条件是差了点,没有空调没啥的,不过房子被一棵高大的菠萝树挡住了大部分阳光,也不显得。最关键是,院子里还有一口井,里面的水甚是冰凉。杜清和把移动的宽带又牵了一条到这,配置了几台电脑,算是一个办公室了。
风扇转悠着,杜清和回到了老家,拿起有了年头的水壶倒了一杯水,“咕噜咕噜”喝了下去。没办法,满头大汗的,不喝水就中暑了好吧,杜清和有神通护,才没那么容易中暑。
“老板,网站更新了,顾客可以看到我们农业园的消息了。对了,那相片真的用手机拍就行了吗”
这是本村的一个小伙子,也懂得玩电脑,叫做章效。
杜清和笑道:“没事,现在手机像素也够用了。”
最想不到的是,杜清和的生态农业园刚刚扩大生产的消息一摆上官网,明湖商场的董事长陈正的电话就来了。
“喂,杜老弟啊,你可不厚道啊,不声不响弄了这么大一个项目,连我都没知会一声”陈正爽朗的笑声从手机里传了过来,看似责备,其实是在关心。
杜清和一愣,然后才说道:“陈董,你这消息可真灵通啊!”
陈正叹了口气,说道:“我也不想消息这么灵通的,但你的有机蔬菜,已经是我这商场的招牌货了。万一哪天没有得卖,我损失多大啊。再一个,我巴不得你扩大产量呢!杜老弟,这一次,又扩种了多少亩”
“这一次我在老家包了一千亩地……”
杜清和还没说完,陈正就兴奋地问道:“一千亩地吗那没说的,我一天要多三千斤有机蔬菜,各个品种都行,越多越好!”
“陈董,你先听我说。这一千亩地呢,我不打算全都种上有机蔬菜,还有其他东西要种的。不过,我已经种下了三百亩左右的有机蔬菜,应该够供应市场了。”杜清和还没说,之前丰祥村村长梁老汉打电话跟他说,看着有机蔬菜的大卖,很多村民自发种了一亩几分地的蔬菜,希望能搭着他这有机蔬菜的风卖点钱。
种菜确实比种粮食好,收获期短,而且播种错开时间、收割错开时间的话,只要土地足够,长时间收获是没问题的。
最关键是,现在米价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再加上潘州本地产的稻米不算出名,质量也就中上,所以卖不起价钱来。种菜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菜价稳定在几块钱的水平,要是碰到雨天、季节不对什么的,就更加昂贵了。像杜清和现在,卖给明湖商场的价格就是十块钱,但他包了运输费。陈正的定价,也只是区区涨价了两块钱而已。
陈正傻吗
不,他精明得很,他知道潘州这地方高端蔬菜其实很缺乏的,因为消费水平不够高。
这些有机蔬菜,口感实在太好太好。但凡厨艺过得去,那就是一道不可抗拒的美味,就连无不欢不喜素菜的人,都无法抵挡这样的美味。入口软绵的蔬菜,又略带韧劲,最关键是没有菜渣,这样是有机蔬菜,颠覆了很多人心目中对于蔬菜的定义。
实际上,很多人吃蔬菜,就是冲着“吃蔬菜对健康有好处”去的,真正喜欢吃蔬菜的没多少人。
毕竟蔬菜不像类,随便做做都能很好吃。真正能把蔬菜做得好吃的厨师,并不多见。
陈正太明白高端蔬菜对市场的冲击了,这美味是吃过就难忘啊,反正他让商场每天留那么几斤给他,或送人或自己炒来吃。最妙的一招,是通过用这高端蔬菜,明湖商场锁定了一批高质量的顾客。
这一批顾客,是潘州“食物链的顶端”,也就是说这批人是最不在乎钱的,他们在乎的是吃得健康,好吃。恰巧,杜清和的有机
第四百一十九章:如此调研
杜清和摆脱了热情的员工,在老家的院子里溜达了起来。
其实杜清和的老家占地面积不算大,也就四百平方这样子,跟其他的村民相比,真的差太多了。要知道,村里的一些人家,家里当晒谷场都行的,占地起码七、八百平米。院子里种了不少果树,潘州人……不,应该说中国人都喜欢在庭院里种点能吃的东西,不管是种菜,还是种果树。
种植这个技能,是中国人的群体天赋,但凡是有一点地方,都会种植的。
别说农村了,就连城市里也如此。哪怕没有地方,都会寻几个泡沫箱,挖来泥土,然后在里面种点葱,种点菜什么的。虽然隔着半月一月才能收获,但中国人就是这样乐此不疲。
杜清和老家的庭院里,算是集潘州果树之大全了。
树菠萝、荔枝、龙眼、杨桃、芒果、番石榴……只要是多年生的果树,都能在这里找得到。
一片绿荫之下,凉爽得紧。树荫下面,放着一张能躺下的摇椅,杜清和把自己放上面后,开始无外力自己摇动了起来。
“莹莹应该会喜欢这里,除了房子旧了点……”
环顾了一下老家的景致,杜清和再一看手机,才发现时间已经快到中午十一点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种水果了。问题是潘州的花场里都找不到释迦的树苗啊,还有山竹、草莓、猕猴桃、葡萄……这些都要好好规划才行。”
杜清和有点郁闷,想买树苗都买不到。
就在这时候,车村长推开院门进来了,一看到杜清和就说道:“小杜啊,你怎么还在这啊”
杜清和一愣:“我家我不在这我去哪啊”
“镇上来领导了,说要调研调研,见见你这样的年轻俊杰,快跟我走!”车村长不由分说,就上前去拉杜清和的手臂。
“村长,等等,等等……我先把鞋穿好啊!”
杜清和也是无奈,这车村长简直不像是五六十岁的人,拉着他的劲力,让杜清和感觉像是被一头牛拉着走的。“罪过罪过,我怎么能这么想村长呢村长怎么比得上牛呢,牛一身是宝……”
被车村长拉到村头村委会,已经有一行人在那等着了。
杜清和很不适应这样的气氛,感觉很假。每个人脸上的笑意都很假,似乎都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位想必就是杜老板了吧,年轻有为啊!”
一位穿着白衬衫黑西裤的领导伸出手来,想跟杜清和握个手。杜清和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了手。
“感谢杜老板投资我们四水镇,我们四水镇山清水秀,各种农作物长势良好。”其他随行的领导也附和说道。
看似最大的领导,应该就是镇长或者镇书记之类的,说道:“杜老板,我们一起去看看你的生态农业园吧。顺便,我们再给你讲一讲国家对这类型环保农业的扶持政策……”
杜清和点了点头,敷衍地说道:“谢谢,谢谢……”
接下来,就是假到不能再假的所谓调研。
反正杜清和是不相信的,就是这么走一走,就能看出什么来了不可能!
什么是调研是要获得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研究数据,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全面客观地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这么走一走,没有深入获取数据,就这么让人拍几张照片,这不是糊弄人吗!然后回去再让一些御用的文人,写一些花团锦簇、内容高大上的调研报告,目的不外乎就一个:向上面要钱“扶持”企业。
至于这钱下来后,是真的扶持了企业,还是“扶持”了部门自己,甚至“扶持”了领导本身,那就不得而知
第四百二十章: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
送走了这些领导之后,车村长拍了拍杜清和的肩膀:“小杜啊,看到了吗,这事真的是大有可为啊!”
杜清和也看明白了车村长的所求,为的就是“示范村”这个名头而已,走出去也倍觉脸上有光。
“等我把农产品都卖出去了,村长你才说这句话吧。对了,那些泥水匠找好了吗,我打算弄一个展馆……”
车村长说道:“土地上是没问题的,用的是村里的公共土地,已经往上级部门去审批了。泥水匠的事不用急,村里多的是。”
杜清和点了点头,掏出手机来看看时间,都中午十二点多了。
“村长,不跟你说了,我要赶回潘州去了。等树苗准备好送来,我就再过来。”
杜清和转要走,车村长一把拉住他:“小杜别急嘛,我还有个好消息跟你说呢。”
“什么好消息”
杜清和一愣,这车村长还能给他带来什么好消息
“你不是说想要一个鱼塘养鱼什么的吗,我们村后面的那口鱼塘你知道吧,原先是龙胆塘水库的一部分。后来水库的水少了,才变成一个鱼塘的。说是鱼塘,但其实算是一个小湖泊了,占地面积也不少,足足有那么个五十来亩。山上有溪流注入,水质也算不错,适合养鱼。但是有一点,村里不能将这个鱼塘承包出去,因为这已经纳入了水库保护水体的范畴了,说不定哪一天水库的水位再上涨,会再次和这个小湖泊连通。不过,我可以做主,让你在这里养鱼,但是和村里要五五分成。而且捕捞的时候,不能下网,这样会破坏水体,只能进行垂钓,或者乘船用网兜捕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