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杜清和很懂安抚员工,点了点头:“回来看看你们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吗”
章效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
这时候,干会计的老田出来了。老田原本是在高州市区一家国企干会计的,但是由于国企内部倾轧,加上改制之类的事情,老田光荣下岗了。在家也务农了两年多,后来杜清和招会计,老田前来应聘。好吧,其实还是车村长的人脉,车村长是知道老田水平的,也知道老田这人很老实,所以推荐了过来。
要是其他人,保管会以为,车村长怎么老是推荐熟人过来,这是想架空公司吗
各位,这才是农村的实质啊!
农村其实就是熟人社会,你
第四百七十五章:狗都吓尿了
公司的经营成败,看很多方面的。有些公司明明订单不少,但老是亏损,最后不得不倒闭,老板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就是管理上出问题了。没有解决好员工的情绪问题,没有及时清退有怨气的员工,这就是弊端所在。
当然了,如果老板有魄力,宣布每个人都加薪,你看看公司的凝聚力会怎么样
现在杜清和就是用了这一招,当即在公司百人群里宣布,在即将到来的国家生日庆典假日,还会发过节费。这一下,人心彻底定下来了。
邓逾明在一旁看着,觉得很受启发:“果然是狗大户,这解决问题的手法简单粗暴,发钱就行了啊”
杜清和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大家出来工作都是为钱,不给钱安抚人心,难道还要跟他们讲哲学,讲理想,讲奉献吗你要是这么做了,你瞧瞧那些人会听吗”
邓逾明摇了摇头,杜清和这个境界他无法理解,看了看周围:“你这院子,啧啧,果然是地主啊!”
杜清和对老家还是挺有感情的:“我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你不是去钓鱼吗给你钓竿。”
进屋,在堆放农具的屋子里找到了竹竿,没办法,农村人钓鱼就这样,哪里会弄个几百块上千块,甚至几千块钱的鱼竿上山或者到别人的竹林里,说一声,砍一条竹子回来就做鱼竿了。
钓竿很粗糙,基本上就是钻个孔,然后把鱼线穿过去,再使劲绕上几圈,再把鱼线绕下来,再打个孔,绕了几圈,重新回到上面的孔。来回往复之后,再弄个鱼钩在上面,一个简易的鱼竿就弄成了。
这样的钓竿,其实钓不来大鱼,因为竹竿的韧性实在比不了精心制作的钓竿,因为碳纤维的钓竿抛竿就能抛很远,而大鱼都藏在深水区,要想钓到它们,就必须借助抛竿。当然了,船钓就不一样了,什么钓竿都能钓上大鱼来。
反正杜清和不看好邓逾明能钓到什么鱼,因为鱼饵都没有。再一个,即便钓到了大鱼,这已经有年头的竹竿能不能撑得住都是一个问题。
行吧,告诉邓逾明让他自己去挖泥土找蚯蚓做鱼饵,又给了他一个塑料桶,杜清和就撒手不管了。在院子里晃悠了一下,看看那大树菠萝有没有熟,末了杜清和摘了几十个将熟的杨桃,还有一个木瓜,把杨桃分给员工一些,又拿了一些向车村长家里走去。
车村长的家,是村里小别墅修得最漂亮的。
五层高的小楼,足足有两百多平米,再加上三四百平米的地院,足够让一些“省城客”觉得羡慕不已了。
和杜清和的老家一样,院子里也种了不少果树。
但是,刚刚一接近,几声狗吠就凶猛传来了。
杜清和瞧得真切,好家伙,一共养了四条狗啊!
一只白色斑点的母狗,凶恶地看着杜清和;一只小土狗,一只小黑狗,还有一只柯基,人畜无害地看着杜清和。
好吧,狗也是成群结队的,好在杜清和有“聚兽”、“调禽”神通,当即和它们沟通道:“别嚷嚷,找你们家主人有事。”
然后杜清和又喊道:“车叔,出来开门了。”
车村长在楼上呢,一看到是杜清和,笑了:“哟,小杜这么早就过来了”
“家里那些人在上班,别打扰他们做事。没什么事就过来了,你这狗养得有点多啊”杜清和说了句话,那母狗低沉着声音,好像在警告杜清和。
杜清和无奈:你别那么凶好不好,我又不是坏人。
母狗:你快走,不然我咬人了!
杜清和无奈何,猛地把自身气势一散发出来,这几只狗都吓到了,趴在地上呜呜不已。这气势,简直是百兽之王一样。好吧,这等“王八”之气,也只能对动物有用。要是能对人这样,杜清和还费什么劲啊,谁要是敢不听话的,抖抖身上的“王八”之气,保管叫对方臣服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丝瓜到底是哪个瓜?
大概是中国人的天赋就是种地,有条件要种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地。
很多都市家庭因为没有地方种菜,在阳台上弄个泡沫箱,里面放点土壤就种菜了。泡沫箱种菜,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不过泡沫箱确实保暖,即便是在南方的冬天也能种点菜。一个不大的泡沫箱里,满满当当排列着几棵蔬菜,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更让人无语的是,整整一个阳台,除了泡沫箱还是泡沫箱。别笑,中国人还真的能做得出来!
哪怕是侨居到国外,中国人的院子里也从来不种花弄草地,绝对是开辟菜地的多。好吧,最多也是会种点果树。反正就一个目的,能有收获的。
大抵上是中国人对饥饿的记忆根深蒂固,也对各种污染食品、违规添加剂深恶痛绝,所以才想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如郑婶这样,完全就是闲着没事干,自己找点乐趣罢了。
有人就说了,种菜有什么乐趣的
这么说吧,只要是爱好,不发展成为赚钱的工具那种,都是很快乐的事。
郑婶种菜也是习惯使然,杜清和其实是知道的,车村长在潘州也买了房,虽说是儿子他们的吧,但也曾经让他们过去“享清福”。但是,郑婶因为腿脚不方便,农村人嘛,或多或少都是会有点风湿的,郑婶也是这样,所以在潘州住了几天,就回来了。无他,腿脚不方便,在家也没邻居能聊天,住得非常不习惯。所以老两口每年到潘州去住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月。
在家的话,自家的田地也没人耕种,只好租出去。
杜清和承包的土地里,也有几亩地是车村长家的。
虽然种地种不了几亩地,但是在车村长的帮助下,在院子里弄几垄菜地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不用自己动手灌溉,请人过来弄了个喷头,打开水龙头就自行淋菜了。这样的种菜,让杜清和都羡慕不已:有钱人的想法,捉摸不透啊!
好吧,蔬菜是郑婶让过来采摘的。
拿一柄小刀,在一棵菜心的靠近根部的茎干上一割,一棵菜心到手。
弄了一个菜盆多的菜心后,杜清和又弄了两条丝瓜。
农家菜嘛,不吃点自家种的蔬菜,哪里能叫农家菜
说真的,虽然农村各方面条件差点,但是在食材上面,城里拍马都追不上。别的不说,杜清和觉得这郑婶种的蔬菜,跟他的有机蔬菜卖一个价,应该都有人肯买账的。丝瓜比菜便宜,但卖个十块块一斤,也是没问题的。
可农村人也懂啊,好东西都给自家留着,从不外卖的。
记得杜清和有一次到村里叔伯家吃饭,叔伯说,这些都是种来自己吃的,那些都是种出去卖的。大家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懂了。自己吃的菜什么的,包括水稻,绝不会弄什么化肥农药,甚至直接淋上有机肥——对,你没看错,就是沤肥。嗯,就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屎和尿。当然了,都是在合适的时候施肥的,快收获的时候绝对不会施肥,那会雨水都足够冲刷干净了。别以为脏,很多人想吃都吃不上这种蔬菜和水稻!
那些淋真正有机肥的,才是有机蔬菜和有机水稻!杜清和的有机蔬菜,也不过是利用油渣之类的有机肥罢了。要是从植物生长的角度看,绝对是天然有机肥对植物的成长更为有利。
所以吃饭的时候千万别多想啊
杜清和也没多想,反正就算真的淋上了有机肥,也是要洗菜的,还是认认真真洗那种。
第四百七十七章:大鱼
<>>菜洗好了,杜清和准备先弄主菜。
不用说,主菜就是那只走地三黄鸡了。
已经被郑婶宰好的走地三黄鸡,简直是一只肥鸡,鸡油都掏出一大碗来。
杜清和很想问,这鸡是吃什么长大的!
内脏清出来后,放到一旁,准备用来煮汤。鸡杂煮汤,那是美味异常啊!
很多人有这么个经验,买猪肉煮汤的时候,如果加一点猪杂进去,似乎会更加鲜甜一点。要是煮猪肉粥就更明显了,有无猪杂,猪肉粥的味道是天差地别的。好吧,有地方叫猪下水,反正都是差不多的,知道是猪内脏就行。
同样的道理,即便只是鸡杂煮汤,也一样会把鸡的味道融入到汤里面。
那么这只鸡怎么做呢
杜清和想得很简单,好食材当然要用最简单的烹饪手法——盐焗。当杜清和提出要弄盐焗鸡的时候,杜清和是分明看到车村长的喉咙动了一动,想必是吞了口水的。盐焗鸡的好吃,潘州人都知道。
“我这就去买生盐!”
车村长在盐焗鸡的诱惑下,当即出去买了几斤生盐回来。潘州人做盐焗鸡很简单,准备一只瓦煲,下面铺一层生盐,也就是海盐了,然后把抹好味道的整鸡放进去,然后再用生盐把整鸡埋起来。盖盖子,准备一张纸巾打湿搭在盖子,等这块纸巾干了,那说明盐焗鸡就熟了。
现在市面很多盐焗鸡,都不能算是盐焗鸡,因为做法根本不一样。
那些熟食盐焗鸡,都只能算是白切鸡。怎么说呢因为商家为了赚钱,首先就要把整鸡放如水里煮到五成熟,再捞起来放入盐锅里煮到九成熟,再淋用盐焗鸡粉混成的酱料,这就成了一道熟食了。
为什么这么做呢
很简单,因为任何食材经过盐焗之后,都会缩水的。而这些商家为了利益,自然要增重了。所以过水的盐焗鸡,这才是真相。淋盐焗鸡粉制作的酱料,这“盐焗鸡”好吃吗味道还真不赖,但这不是鸡肉好吃,而是酱料好吃。
盐焗鸡粉不健康,这是人们的共识,吃多了对身体无益。
但是正宗的盐焗鸡,不加盐焗鸡粉,只是用生盐焗熟的盐焗鸡,却是对人体有益的。因为海盐里面有很多微量元素,再加走地三黄鸡本身就是大补,所以加在一起,既美味又对人体补益。
盐焗鸡需要耐心等待,因为要让盐分渗透到鸡肉里面。
紧接着,杜清和准备煮汤了。没想到这会邓逾明打电话来了:“喂,老杜,你在哪我刚刚钓了条大鱼,你赶紧的趁新鲜下厨吧”
“大鱼”
杜清和一脸古怪的神色,那只竹竿有多厉害,杜清和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钓得到大鱼呢一条大鱼在水里的力气,可是能超过几十斤的。俗话说,一斤鱼十斤力,要真的是大鱼的话,那竹竿可能就先报废了。
“真的,大鱼,我拎着坠手啊,估计得有个七斤!”邓逾明高兴地说道,“应该是条草鱼吧”
“七斤”杜清和还是不相信,认为邓逾明夸大了,能有个三四斤都不错了。“我们刚刚经过那五层楼高的小别墅,你过来吧,或者找个人问问村长家在哪……”
还没说完,邓逾明就风风火火挂断了电话。
杜清和想了想,要真的是钓到一条三四斤的草鱼,那估计得来个一鱼多吃了。
鱼头煮汤,鱼身清蒸,鱼肚香煎……这是粤省人喜欢的一鱼多吃。
要是在其他地方,估计鱼肉会直接拿来做酸菜水煮鱼了,而鱼骨头都会拿来做椒
第四百七十八章:顶级的食材
下厨其实是一件挺快乐的事,毕竟现在也不需要自己处理食材的,在菜市场买鱼,鱼贩能帮你处理好,要整条,要切块,甚至帮你拿生盐腌着保鲜,都行。去买整鸡整鸭,也有人帮你处理好的,要整的也行,要切成块的也行。更别说猪牛羊肉了,那都是现切好了。
当然,学着处理一下食材也是好事。
比如杀鱼,要是万一遇到野炊的情况,钓到鱼了,却干瞪着不知道怎么下手,或者没去鳞就下锅了,这都是要闹笑话的。
现在就很多人,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做菜煮饭什么的,全靠外卖。
且不说吃外卖健不健康,多掌握一项技能也是好的。总不能依靠外卖、泡面度日吧
杜清和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反正他认为,技多不压身,这跟他不断努力积攒功德去获得神通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厨艺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
当然了,厨艺好的人是非常加分的。
邓逾明看着杜清和杀鱼,也是愣住了。
一把菜刀,居然被杜清和用得出神入化,如臂指使一般,刀光闪闪中,都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一条鱼就已经条理清晰地摆放在砧板上。鱼头、鱼身、鱼尾、鱼肚……该做菜的部分都切好了,杜清和也顾虑邓逾明在场,好吧,杜清和承认,就是要炫技一下。
“我去,老杜你什么时候学了这么高深的厨艺难道你真的去过中国厨艺训练学院了”
邓逾明真的被惊呆了,杜清和的效率太高了啊,这杀鱼也就算了,这把盐焗鸡捞起来斩块的时候,居然也是如此。邓逾明一直认为,庖丁解牛是神话,但是看到杜清和的动作,他就明白了,是真的。杜清和手中的菜刀也没怎么动作,却能准确地斩下每一块鸡肉,然后摆盘。这不是一些电视剧用的那些五毛特效,也不是像视频按下了快进键一样,而是自自然然,也就比寻常人快了那么一点的速度进行着。也正是这样,才给邓逾明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鸡,居然可以这么斩块的!
杜清和还有心情跟邓逾明逗嘴:“你丫才去少林寺当和尚了,我跟你说啊,别在我面前提和尚啊,我真的跟你急了。”
好吧,佛道相争的情况下,杜清和自然向着道家的。
实际上也确实是有些和尚太会捞钱了,这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像少林寺,商业气息之浓重,让人都生不出好感来。
杜清和只是反感和尚,但也没上升到其他层面。邓逾明哈哈大笑,以为杜清和是怕当和尚,不能娶妻吃肉。
“老杜,说真的,以你的资质,想去少林寺都难啊!你看看那些武僧,哪一个不是横练铁布衫,金钟罩的你这小胳膊小腿,一点指望都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