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明美眉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曼佗罗妖精
“呵呵,睿亲王,带兵的事情,就不麻烦你了,至于这样的士兵还有多少的问题,目前是机密,我只能告诉你,我有足够的实力,将整个天下征服。”
袁承志淡淡地摆摆手,示意多尔滚退到一边,多尔滚神情恭谨,想要反驳时,忽然住了口,退后一步,转身侍立。多尔滚的二百名士兵,一起排好了队,扑通一声震天响,都跪到了袁承志面前:“请皇上责罚!”
呼声震天,脸上却掩不住被人打败之后的那种无奈的失望之色。“平身吧。”
袁承志伸手虚托了一托,众士兵犹豫着看向多尔滚,多尔滚却将目光望向他处,不敢在袁承志面前指挥他的士兵了,士兵们犹豫着站起身来,心里仍然惴惴不安,担心会受到睿亲王的惩罚。“你们都是我大清的勇士!此都给我站好了!”
袁承志高声一喝,二百名士兵一起挺胸抬头,目光灼灼地望着袁承志,似乎还要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多尔滚身旁的多铎,看到多尔滚的神态之后,本来还以为多尔滚只是表面上的臣服呢,可如今看到多尔滚竟然对袁承志如此恭谨,他立刻看出来了,多尔滚是真的服气了!多铎只得非常老实地站到多尔滚身旁,将本来挺立着的身子,稍稍弯曲,以示对袁承志的尊重。豪格的眼睛瞪了半天,目光在多尔滚和多铎的身上转了转之后,又回到袁承志身上,眼角的余光,看向哈木儿和他的五十名神情严肃的士兵,豪格今天受到的震撼,是他想不到的!本来他对自己的这个弟弟做了皇上还有许多不服之处,对自己拥有的军队数量也有相当程度的自信,可是经过了今天的袁承志这一番表演之后,他的信心一下子便完全丢失了。见多尔滚兄弟两人对袁承志如此恭敬,他也赶紧快步走到多铎的身旁,还不忘冲袁承志拱了拱手,以显露出自己对袁承志的真正尊重。“你们都听好了!将来的你们,也能够象他们一样!”
袁承志指着哈木儿身边的士兵,对多尔滚的二百名士兵说道,“当然,你们需要一个残酷的训练过程,现在,大家都退后三步,再看看他们的表演。”
嘭嘭嘭,二百名士兵一起后退,动静也不小。“哈木儿,今天你们来表演一下打靶,怎么样?”
袁承志微笑着来到哈木儿面前。“是!皇上。”
哈木儿敬了个标准的现代军礼,豪格看着新鲜,刚要说点儿什么时,张了张嘴,忽然注意到多尔滚兄弟两人的神态,也就不敢再说了。哈木儿一挥手,立刻分出来十名士兵,各自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跑到一百米之外,举起来后,大家瞪大眼睛,这才发觉,棍子的上端,顶着一个小瓷瓶,远远望去,象一个白点儿。哈木儿双眼放光,再一挥手,剩下的士兵立刻按照顺序出来十个人,哈木儿一摇头,又退出去五人,另外五人端枪,上膛,打开保险,当然,这些动作,多尔滚兄弟和豪格是看不明白的,他们只听得哗啦连声,五人便端起火枪,似乎在瞄准百米外的十人,以人为靶?这……豪格担心地看了看袁承志,见他一脸平静,似乎丝毫不以为意。“大家看清楚自己的对手,预备——开枪!”
哈木儿的命令刚一出口,砰砰砰砰砰,五声枪响,百米外木棍上顶着的瓶子,应声碎裂了五个,虽然听不到瓶子碎裂的声音,可五只瓶子碎裂时瓷片四溅的样子,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多尔滚兄弟和豪格三人,心里都是惊得一跳:如果他们的目标是自己的脑袋的话……他们不敢想下去,不自觉地互相望了一眼,顿时觉得脊背上布满了冷汗。这样的战斗力,可以达到所谓的‘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自己虽然武力超群,也照样会死在这种火枪之下!“下个目标,开枪!”
哈木儿再次下令,又是五声枪响,剩余的五只瓷瓶,也立刻碎裂!哈木儿骄傲地挺起胸膛,把那张脸扬到了天上!多铎也是个勇猛汉子,看到这种神奇的枪法后,竟然忍不住大叫一声:“好枪法!”
随着这一声喊叫,袁承志的嘴角浮起笑意,多尔滚是百感交集,豪格却是在心惊胆战之余,生出了完全臣服袁承志的心思。“哈木儿,如果我来作靶的话,你现在敢开枪了么?”
袁承志平静地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不仅是哈木儿惊了一跳,多尔滚等三人,也是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嘴角也是大大地张开,虽然他们曾经见过一次袁承志如此询问哈木儿,可今天再次问出,显然是要来真的了!“皇……皇上。”
哈木儿扑通跪倒,睁大眼睛,没了下文。“哈木儿,你是对自己的枪法没有信心?”
袁承志逼视着哈木儿,冷声说道。“不……不是……只是……”
哈木儿一时说不出话来,求救似的目光,瞟向多尔滚等人,似乎此时才认识到了他们的价值。多尔滚等人做得更绝,干脆把目光望向别处,心里暗道:你刚才的不可一世,到哪里去了?怎么这会儿象条可怜的狗似的?“哈木儿,如果你过不了这一关,你的枪法永远只停留在原来的位置,无法再进一步,你明白了么?”
袁承志谆谆教导着,随后声音转厉:“哈木儿,我命令你:持枪,压弹,准备射击!”
袁承志的身影连闪,运起轻功,如风一般飘向刚才作为靶子的五名士兵处。袁承志从一名士兵手里接过了木棍,顶上了一个白瓷瓶,往上举起,面向南方,冲着哈木儿传音道:“哈木儿,静下心来,准备!”
事到如今,也容不得哈木儿再犹豫了,他目光一凝,拿出百倍认真的态度来,面色凝重地端起步枪,哗啦,枪栓拉动的声音,牵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就连多尔滚兄弟和豪格也是心里猛地一跳,他们是不是在担心袁承志的生命,并不重要,而是在考虑一件事:如果袁承志被一枪打死,就连自己两人也脱不了干系的。他们当然明白,这种方式的射击,不仅需要袁承志要具备胆量,更重要的是,袁承志要对哈木儿绝对放心,不仅是放心他的枪法,还要放心他的忠心!“砰!”
一声令所有人心惊肉跳的枪响,啪,袁承志手中举着的木棍上顶着的那个白瓷瓶,应声碎裂,在场的二百余人,静得落针可闻,片刻之后,所有的士兵们,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喊声:“好!好枪法!”
多尔滚三人这才惊觉,原来自己竟然再次紧张得后背冒了汗!哈木儿则是手心全是汗,直到眼中看到瓷瓶碎裂的时候,他自己的心跳,竟然忽然停止,好象过了好半天,这才再次又咚咚咚地跳了起来,却是一跳不可收拾,脸上也浸出了细密的汗珠……“呵呵,不错!哈木儿,这次我往天空中扔瓶子,你来打!”
袁承志的声音,逆着风仍然清晰地传到了百米外的众人耳朵里。“好!”
皇上亲自给自己扔移动靶!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哈木儿觉得自己的心脏再次剧烈跳动,他有了刚才的成功,似乎信心增加了不少,他压好了子弹,冲袁承志的方向,躬身大叫:“谢皇上!可以开始了!”
袁承志一挥手,一枚白色的瓷瓶高高地飞上天空。哈木儿端枪瞄准,在他的步枪诡异而自然地晃动中,砰地一声大响,空中的瓷瓶应声碎裂,碎片四散!“好!好啊!”
士兵们以强者为尊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看到了如此神奇的枪法,哪一个士兵不是心中无比激动?就在他们的叫好声未绝之时,袁承志又扔出了第二枚瓶子,第三枚……哈木儿进入了状态,每一声枪响,都有一个瓶子碎裂!士兵们的手拍疼了,仍然不肯停止。袁承志变幻着花样,居然同时扔出两只,又是两只。砰砰!砰砰!白色的瓷瓶碎片,在天空中四散飞扬,士兵们激动地又跳又叫,多尔滚望着这种场面,心里不知是悲是喜,他呆呆地望着袁承志,眼前这热闹的场面,都是因为他!因为这个年轻的皇帝!他还有哪些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多尔滚陷入沉思。“好!哈木儿,你是我大清第一神枪手!”
袁承志扔完了手里的瓶子,快步走回,脸上也带着激动之色,“哈木儿!太好了,你果然跨过了那道坎儿!”
“感谢皇上的栽培!”
哈木儿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无比虔诚地冲袁承志磕了几个头,恭谨地站到一旁,袁承志点头微笑,他当然明白,哈木儿是在感谢他这些天来对哈木儿的指点和训练。“皇上,也只有皇上,才能够培养出这样的神枪手!”
多尔滚感叹之余,上前一步,躬身为礼,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想不到,我大清竟然有皇上这样的一代明君,一代马上皇帝!有了这样的皇上,才有我大清江山的永固!”
多尔滚振臂高呼,神情激动。“是啊,皇上英明神武,是我大清之福啊。”
豪格当然也不甘心落后,上前躬身施礼,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嘴里赞美着袁承志。多铎只是跟在多尔滚之后,多尔滚躬身的时候,他也跟着,显然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我哥哥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呵呵,大清江山的稳固,还要依靠睿亲王和肃亲王你们来辅佐才行啊。”
袁承志微笑着,凑近多尔滚的时候,忽然轻声道:“睿亲王,你想不想训练出自己的这种高素质的士兵啊?”
袁承志的目光瞟向了哈木儿及其他身边的士兵。“想!当然想!”
睿亲王多尔滚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如孩子得到一件好玩具时一样,兴奋地大声应道。“好,那……这样吧,你让哈木儿从他的侍卫中挑十名士兵,帮你训练一下吧,训练时间,三个月,至于火枪嘛,我会尽快想办法帮你的!”
袁承志嘴角一勾,露出一个潇洒的笑容。“谢皇上!”
多尔滚再次躬身,豪格却不干了:“皇……皇上,臣……臣有本奏。”
“哦?但说无妨。”
袁承志脸上露出理解的笑容,他当然知道豪格说话的意思,可他豪格不说出来,袁承志就是故意装作不知道。“皇上,我也希望我手下的儿郎们一个个象他们一样!请皇上成全。”
豪格说话时,指着哈木儿身边的士兵,羡慕之色异常明显。“哦,我明白了,呵呵,这个简单,哈木儿,你也帮肃亲王挑选十名军事教官,即日起上任,训练时间也是三个月,到时候我可要验收训练成果的。”
袁承志吩咐哈木儿道。“是!皇上放心,我一定要将他们训练成为忠于大清,忠于皇上的铁军!”
哈木儿眼里的崇拜之色,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的。“谢皇上。”
豪格也不敢再称呼袁承志为弟弟了,躬身道。袁承志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尽管自己的侍卫队士兵训练的是睿亲王和肃亲王的军队,可是经过这些教官们的努力,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成为只忠心于袁承志的具有铁的纪律的军队的!这一点袁承志当然有自信,他相信他派出的士兵,会完成他交给的任务的。
[ 新第三书包网手机版域名:m.d3sb
.com ]
拯救大明美眉 第164章 覆巢之下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www.d3sb
.com ]
腊月和正月,倒也是练兵的最佳时机,因为练兵的时候,是要让所有的士兵们受罪,用教官们常用的话说就是:如果你们有一分钟舒服,那就是我的错误!豪格和多尔滚的士兵们,经过了哈木儿派出来的教官的训练后,每天都是一个个精疲力竭,恨不得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无奈教官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稍有不如意,便连打加骂,下手也极是狠毒,士兵们一开始对教官们非常痛恨,到了一个月后,士兵们都发放了***,训练打靶的时候,士兵们才看到了教官们的笑模样。士兵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些教官对自己是那样的关心,那样的爱护!教官对士兵的爱,就是体现在平时训练的严格要求上,甚至是近乎虐待一般的残酷训练,这才是对士兵的好。教官们经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三个月来,袁承志流连于大小玉儿、香儿诗儿之间,有时还与李香君手谈一番,宁玉莹对待袁承志也是极尽媚惑之能事,她从别人的口中知道,现有的皇帝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好皇帝,将来肯定会君临天下,于是心中更加爱极了袁承志。孝庄皇后被封做了皇太后,博氏(就是太子妃)做了皇后,香儿诗儿还有宁玉莹都被封作贵妃,袁承志与李香君相处之时,并不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一位富家公子,难得的是,李香君居然也不询问,只与袁承志谈棋论道,吟诗作画,渐渐地看向袁承志的目光里,似乎就多了一些什么。沈阳的大清众臣不知道的是,袁承志每天都会从飞鸽传书中获得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信息,有许多事情,多尔滚和豪格等人也不知道,袁承志当然不会随便透露给他们,就孝庄皇后,也被袁承志蒙在了鼓里。袁承志每天闲闲地游荡于几过个女人之间,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就连知道一点他底细的多尔滚,也是心中暗暗焦急,却不敢跟袁承志进谏,只能静观其变。三月初的时候,豪格、多尔滚和多铎,竟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袁承志和哈木儿不见了!什么叫不见了?多尔滚询问孝庄皇太后,她也不知道,皇后博氏不知道,多尔滚甚至找到李香君的住处去询问,李香君当然也不知道!袁承志究竟去了哪里?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正月,这一段时间,京城始终是天色晦暗,尘土飞扬,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弥漫着一种不祥的意味。节日的喜庆早已被焦虑不安所取代。有钱的富户开始挖地窖藏金银财宝,官宦人家也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好了离京的准备。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让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飞舞的传言,先是有人说,李自成的大军已开出关中,进入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了;又有传言说,大明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震动了大明朝的龙脉。传言中最可怕的是说有人夜晚经过紫禁城正门,经常会听到鬼魂的喧闹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经的皇亲国戚们。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气数已尽了。和北京城内的恐慌比起来,皇宫中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宫中接见了一个大臣,这天的接见极为隐秘,除了崇祯自己以外没有人知道将要谈得是什么话题。谈话之前,崇祯让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这样从清晨一直谈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破晓时节,才算把事情讨论的情清楚楚。那么崇祯皇帝这样一次秘密的会见谈论得内容是什么那?提起这件事还要先来看看当时中国的形势: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混乱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祯,已经不是中国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东边的沈阳有虎视眈眈的大清军队,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中这三股势力一直是此消彼涨,但是到1644年,原来均衡的势力被打破了。在这年的年初,曾经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国,国号大顺,一建国李自成作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挺进中原,矛头直指北京城。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大明朝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议就比较有创意,是主张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是逃跑,当然人家当时是没这么说,他的原话是建议北京城应该迁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咱万岁爷在,早晚咱还能打回来。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召见得正是这位李明睿,商量的话题当然也就是关于北京城搬迁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见大臣干吗要搞得这么神神秘秘那?这呀还要先了解一下崇祯得心思,这说起来话就比较长了。话说17年前,那时崇祯皇帝的身份还是信王,当时的皇上是崇祯的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没什么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爱好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爱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宫中就能听到他叮叮当当的做木工活得声音,这声音有时半夜都不消停。因为忙于每天打家具,天启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给了一个是宦官魏忠贤,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奶娘客氏,这两个人据说还是名义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给人家了,那人家也就不客气了,把大明朝当成了自己家,只要是可能伤害他们家的人那只有一条路-死!最后大明朝的政事是乌烟瘴气,而天启皇帝自己也绝了后。天启皇帝命短,年仅22岁便离开了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检就这样阴错阳差成了当时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16岁登基的崇祯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内,在宫中生活的最初几天,每天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宫中准备的东西根本就不敢碰。人们都估计这个小皇帝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死在魏忠贤的手里,或着是换一种方式成为魏忠贤得傀儡,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崇祯当上皇上后,对魏忠贤和客氏相当的礼遇,但是魏忠贤并不踏实。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想来,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崇祯皇帝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据说,为了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崇祯皇帝将送来的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搜这几个女子的身。结果发现,在她们身上,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作为“**香”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魏忠贤的目的很明显,是要把崇祯皇帝带坏,最后象他哥哥那样成为自己的木偶。崇祯皇帝把春药扔了,但是对魏忠贤却不动声色,依然是褒奖不断。在魏忠贤以为自己的危机已经解除的时候,崇祯却借着一个大臣的奏折先是逼着魏忠贤辞了职,最后更是让这个走投无路的宦官自了杀。从此,树倒胡狲散,魏忠贤余党的清算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以16岁的年龄对付一群势力强大的阉党,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不动声色,从此以后这拍马屁的大臣们可有的说了,天天称崇祯是明君圣主,最后连崇祯自己也坚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对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当的自信。一直到1644年,当李自成的军队即将打到北京、这个自信的皇上面对迁都问题的时候,他自己有点转不过来弯子。你想一个英明果敢的君王怎么可能自己提出放弃宗庙,放弃京城,逃跑那,崇祯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议论哪,他丢不起这个人哪。那怎么办?只好找个人代自己来提出这个南迁的计划。南迁的目的地是南京(那个时代称作金陵)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南京定都,到崇祯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里不仅皇宫等建筑是现成的,而且官员设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势力,都在长江以北地区,江南就要安定多了。在皇帝和李明睿彻夜研究后的几天以后,李明睿就在上朝时提出了迁都的动议,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顿炮轰,反对的最厉害的竟然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学士陈演。陈演提出皇帝应该杀了这个李明睿,这样才能安定人心。大臣们为什么会反对这个提议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跟皇帝一样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这样一个逃跑的方案,所以纷纷表示反对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哑巴吃黄莲,把迁都的想法咽进了肚子里。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那?75公里的城墙为什么挡不住农民军,四路勤王军队为什么不能救崇祯于危难?刚才我们讲了崇祯皇帝精心策划的迁都计划在大臣们的纷纷反对之下胎死腹中了,崇祯皇帝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跑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这一条路了。1644年的北京城已经是相当巨大了,到底有多大哪?咱们从城墙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来,这时的北京城经过明代14个帝王的轮番扩建,到崇祯这一代,仅内外城墙上修建的雉堞,就达到了15万四千多,每两个雉堞相距大概5米左右,这么算下来北京城内外城城墙总长已经达到了75公里。但是守卫京城的三大营的总数仅仅只有3万人,许多城墙根本没有士兵守卫。据说为了征召士兵,崇祯皇帝曾经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监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让他作个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干脆说我那里有钱,我穷的很那。徐高再三说明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还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了,哭着说皇后的爹还这样,大明算完了。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只好答应捐献了一万两。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样不愿意捐,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只募集到了:二十万两。但是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钱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额家财,皇上的老丈人周奎仅现银就被抄出五十二万,家中奇珍异宝更是不记其数。既没钱又没人,没办法,一月中旬,崇祯皇帝召见了宁远总兵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当时吴三桂拥有精兵3万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只军队,崇祯皇帝有意把吴三桂的军队调进关来,对付农民军,吴襄听了崇祯的打算,慷慨陈词说李自成绝对不是吴三桂的对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高兴。但是当时的局势是吴三桂部一旦入关,山海关外就等于拱手送给了大清军队,崇祯皇帝实在是不好自己提出来调吴三桂回京,所以1月21日,崇祯召集大臣们集体议政,希望能有个人配合一下提出这个建议。那么大臣们为什么还是要反对哪?因为崇祯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担抽调四方重兵的责任。就这样调兵勤王的事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又搁浅。这样一拖就拖到了3月1日,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攻陷大同,即将兵抵宣府。离北京只有二三百公里了。这时,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放弃宁远,招吴三桂、王永吉、唐通、刘泽清四将入京勤王的决定。但是此时崇祯已经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只有唐通率领8000名援军及时赶来,其他的三个将领不是称病,就是延缓。实在是没辙了,三月初,一只由近四千名太监组成的城防军浩浩荡荡开上了北京的各处城墙。太监们没学过打枪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监们还在学习瞄准和放炮的技术。比较有意思的是,三月初,崇祯皇帝曾经希望的迁都方案又被大臣们翻了出来了,这时的说法改了,说是让崇祯皇帝固守京城,但是太子到南京监国,一旦时局有变,明朝进可攻、退可守。大臣们还自告奋勇要求护送太子出行。但是这时的崇祯已经和一月份判若两人了,他不再准备迁都,面对着大明江山的危亡之势,痛心疾首的崇祯皇帝,已经抱了必死之心。1644年3月18日彰义门,也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外,香烟缭绕,已铺上了黄毯,摆上了龙椅。李自成心满意足地坐下,身边是沦为阶下囚的两位明宗室亲王:秦王、晋王。京城的虚实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现在,四郊各路官军或降或逃基本扫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了。李自成当然不知道,京城的周围,还有袁承志安排的一股隐形的势力,而且这股势力的强大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人的估计!李自成围住北京后并没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监杜勋做为使者和崇祯议和,但是那个曾经因为自负而错过了迁都、因为犹豫而延误了调援军的崇祯,这次豪不犹豫地拒绝了投降。崇祯皇帝拒绝投降据说还有一段隐情,在几年前,当李自成的农民武装如火如荼的时候,崇祯皇帝曾经专门派人到陕西米脂县将李自成的祖坟给破坏了,中国古人有传统,一般会尊重先人的遗骨和宗庙,但是崇祯皇帝先破了这个例,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经过明朝皇帝的12陵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将12陵的享殿给焚毁了,据说崇祯皇帝听到祖坟被焚毁的消息号啕大哭。在崇祯的心底也许还是有些担心李自成将来对他毁掉李家祖坟的事继续进行报复。劝降失败以后,农民军开始攻城了,一时之间火炮齐发,震耳欲聋。大顺军早已准备好了云梯,呐喊声中蜂拥而上,前排是几队架云梯的,后排则是携盾持刀的攻击队,前排倒下,后排跟上,连续冲锋。很快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被一举攻占,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李自成和崇祯皇帝都没有想到,袁承志率领的最为强大的第三方势力已经悄悄进入了京城,八万多战斗力强大的士兵,分作千人一组,进入京城前,何捷按照袁承志的指示,给每个小组分配了详尽的任务,全部化装进入自己的任务区域,每人身上携带的火力,完全能够以一当百,特别是专门有一队人马,专门负责从皇宫中抢救周皇后和袁贵妃,那队人马挑出来的都是何捷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一个个身手极为高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