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之都市秘史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四重鹤城
一九,中央有关领导在中纪委和海关总署的上报材料上批示,下令严查远华走私案。赖昌星居然比专案组负责人早六天知晓批示的内容,他的对应之策便是采取了“走人”(走私骨干外出避风)和再次扫荡式的销毁走私证据的措施,对留下的走私活动参与者还逐个做好安排。
后来中央专案组在侦办远华走私腐败大案中,之所以困难重重,原因就在于赖昌星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反侦查措施。其中,“走人”一着棋,几乎可以把查处活动“将死”。一九年夏季,一大批走私骨干分子逃亡境外,达七十余人,后虽通过国际刑警配合,抓捕不少案犯归国,并使用政策措施,迫使部分案犯主动归案。可像赖昌星、曾明育、侯小虎、王泰成一类策划、作走私以及直接行贿者,依旧隐匿踪迹,或浪迹天涯,给专案的查处造成巨大困难。
赖昌星远交近攻,上下织网,他的关系网不但网罗了厦门党政军各界要员,而且还囊括了福建省乃至北京方面的某些权威人士。他渗透权力高层的方法很多,可谓别出心裁。一是邀请高官到厦门视察,不失时机地与高层领导合影留念,并将这些照片放大,悬挂于办公室醒目处,以抬高自己身价所谓拉大旗做虎皮。
二是收买高层领导人的秘书和司机。一九年五月,赖昌星给某高层领导的秘书一包几十万元钱的物品,该秘书开车去一个朋友家,把包放在车上,被小偷敲破车窗玻璃偷走。赖听说此事后,哈哈大笑“该那小偷发财。”他劝慰那秘书“我下次再送你一包不就得了。”
三是将高层人物的亲友及子女安置到他的企业里就业,给予优厚待遇。
四是通过看似正当的商业交易渠道,和与高层人物有血缘关系或特殊关系的商界“精英”做生意,巨额让利。
五是利用具有远华特色的常规武器,极大地满足各类人的,进行物质与感情的双重投资。
赖昌星热衷于“形象工程”,九七年九月八日,八十八层的远华大厦举行奠基典礼,他邀请北京一家名声挺响的歌舞团前来助兴,许多著名歌星、舞星荟萃,演出“阵容”庞大。歌舞团在厦门人民大会堂连续汇演三天,还临时自编自演节目,为远华唱尽赞歌,为出巨资邀他们过来的赖老板歌功颂德。有位豪情万丈的著名女歌唱家,至今不理解中央为什么要查远华公司,她在北京几次为赖摇旗呐喊“赖老板,多好的一个人哪,为什么要查他呢?”据说这位歌唱家与赖只数夜欢娱,赖竟给她一千多万元的“感情费”。
来而不往非礼也。评点二十四史影印本一共印了九百九十九套,每套一百六十七本。据说总书记访美期间送了一套给他的老师以后,这套书价值上涨到六万元以上。而能得到这一套书的决非凡人。赖昌星在北京竟然得到某人物馈赠的这一套影印本。此书于赖何用?赖的文化底蕴也消受不了这套书的文化营养。因此赖昌星又慷慨转赠给了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接培勇接受庭审时,这套书又成了他接受赖昌星贿赂的铁证。
所谓“借钱”给官员,赖昌星当然不足挂齿。最有价值的当是权力利用的回报。于赖昌星称作回报的东西,在回报人那里应正名为“出售权力”。就这一点来审视远华的作为,怕是有了点青红帮的味道了。
有些互联网上信息乱传,国外一些通讯社也惟恐中国不乱。其中说得最多的是,专案组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中国政府不敢触及高层人物,查处远华案将会草草收兵;不可能将赖昌星引渡回国;赖昌星一旦回来,可能要引爆中央大员云云。
这些话不能不说确实敏感。但试想,赖昌星不到案又怎能弄清真实内幕?很多微妙关系如何破译?法制社会讲究证据,人证、物证,要铁证如山。而仅凭一些现象就能够作为证据查处某些高官?有些难解的谜团在时间的延续中才能彻底解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高层对重大腐败案件绝不姑息,总书记已将反腐败的成败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上认识。等中央领导多次听取远华专案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哪怕走私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尽全力抓捕归案;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该重判的重判,必须用重典的就用重典,坚决严惩不贷。公安部就有一个负责远华走私案海外逃犯抓捕组。
在厦门,检举赖昌星走私,谁人受理?九八年八月中旬,也是“一群申张正义的人”,将举报材料寄给了厦门原海关关长杨前线。举报信很快被交到了赖昌星手中。那是九八年打私工作会议以后,赖昌星迫于反走私高压打击态势,见了举报信言之确凿,遂采取第一次大规模的毁证行动。
九九年初夏,赖昌星从北京的信息网络很快得知中央要组织打私专案组入驻厦门后,他扬言中央来人办案也需要当地配合,没什么了不起的,来一批我搞定他一批。谁不贪财恋色,我就不信中央专案组的人是金刚不坏之身!
赖昌星已是沙场老将,他的走私活动也曾遇到过不少风浪,但依靠那张钱铸的网,却总是逢凶化吉。所以,面对中央专案组的到来,他不但从北京、沈阳聘请法律顾问、律师为他和专案组较量提供法律“援助”,通过北京某些已为他所用的记者、主持人写信申诉远华被诬陷、诬告的“冤情”,动用各种力量与专案组对抗,甚至放出风声,要把中央专案组的主要头头“灭掉”。
只是,后来当福建省原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赖昌星的“哥儿们”,冒着断送政治前途的风险把中央专案组要动用国家机器抓捕他的绝密情报通报于他时,赖昌星才清醒。凭他的势力要与国家机器所代表的正义力量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只好仓惶出逃。
赖昌星想与中央专案组对抗,是不是有点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有恃无恐,他自信在他盘踞的厦门岛上,那张网的力量定会罩住一切,先看市委、市府。现已被“双规”或被采取法律措施的就有两个副书记刘丰和张宗绪,三个副市长赵克明、蓝甫、苏水利。五人组合俨然一套领导班子了,赖昌星还怕什么?
省公安厅有庄如顺,还有厦门市里公安、检察系统的兄弟相助。杨前线的某亲戚犯事,还是他赖昌星出面摆平的。
省里某副省长也已被“双规”。他主政厦门时,正是赖昌星霸业如日中天之际。再说,厦门市各权力机构的头头脑脑,赖昌星与他们并非泛泛之交。杨前线是海关关长,可他赖昌星也被海关许多人认可为“地下关党组成员”。为什么?因为在海关,赖昌星要把他看中的人提拔到关键岗位上,没有办不成的。厦门海关的蔡海鹏,竟是赖昌星向杨前线举荐后被提升到情报处长的位置上的。蔡到底成了谁的情报处长?厦门海关的缉私艇、缉私小分队何时行动,赖均了如指掌。当然,赖的海上走私船、陆上汽车运载走私货物,均能避其锋芒,从未有过“遭遇战”。其他部门像银行、税务、商检、港务、码头、外运、外代等,均有为远华效劳的人员。在中央专案组要来之前,赖均派人通知这些部门销毁与走私有关的证据材料。
省外,他也有一帮用得着的人物,在紧要关头为他效生死之劳。九九年,赖昌星从深圳口岸出逃,秋季从珠海口岸入境,后又从深圳出逃,来来往往,竟然查不到他的出入境记录。
在广东海关,多年来一直有人向赖昌星通风报信,成为赖的走私高参。赖送给他一辆车,专跑“情报”。九九年,赖昌星准备进一批货柜的走私货,打算在南方通关。他请教某干部通关之道,该干部为效犬马之劳,专程飞到厦门,向赖口授如何逃避广东海关的监控,后来当然是顺利过关。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历来就是人类社会经久不衰的主题,在中国,走私与反走私,腐败与反腐败这种较量的结果当然是正必胜邪,从举报信发出到被批转到海关总署,间隔时间超过一个月,海关总署反应强烈。湛江大案其时就要公开审判,原湛江海关关长曹秀康将被送上断头台,社会对海关的种种议论风涌而起,海关总署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没想到湛江一波未平,厦门又掀起更大波澜。
然而,海关总署党组立即召开署党组会议,并形成统一意见上报中纪委,立案查处厦门大案。走私与腐败唇齿相依。总署领导也清醒地意识到厦门大案,“一条龙”走私的背后必定是“一条龙”腐败。但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矛盾,敢于首先向自己身上的毒瘤开刀,不怕流血流脓。关总署党组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对共和国的无比忠诚,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胆略和巨大的勇气。
中纪委收到海关总署关于立案查处厦门大案的报告后,立即拟文并附有海关总署党组的报告,上报中央主管政法工作和纪检工作的领导。
九九年,中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同志、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同志分别批示由中纪委、海关总署共同负责查处厦门特大走私腐败案件,其中走私问题由海关总署为主查办,腐败问题由中纪委负责查办。
根据中央指示,中纪委、海关总署、公安部等抽人员组成专案组。组长由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何勇担任。专案组又成立前线总指挥部,由海关总署一位副署长任总指挥,监察部一位副部长任副总指挥。这位总指挥是在海关总署根据国务院部署组建缉私警察队伍时,中央从公安部调任海关总署的副署长,分管走私犯罪侦查局的工作,到任也才几个月。
“专案组的初期工作,主要是对举报信内容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因而开始时,近两个月的工作艰辛而又十分隐蔽,任专案组前线总指挥的这位副署长原在公安部任副部长,有着三十多年的从警经历,对公安工作感情笃深。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即将过五十五岁生日的时候,命运发生了变化,他从公安部走出,进了海关总署机关大院。不到一年,又被中央点将,作为厦门前线的总指挥,挂帅侦破厦门远华走私大案。
赖昌星的命运似乎也在发生变化,他本来想走进这间房子,却被安排到了另一间。命中注定他要与这位总指挥“短兵相接”。正是这位副部长的到来成了赖昌星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成为威胁他赖昌星生存的重要人物,也成了他急切要攻关的新目标。赖开始想方设法要和这位副部长套近乎。
可是,北京传来的信息却令赖昌星一时无法定下应对之策。信息告知,此人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北京“网”内人士无由与该副署长接近、联络感情,更不要说为赖说情了。
赖昌星降低要求,只想能和他一起吃餐饭,以后的事情再说。但此人居然连机会都不给,这多少令呼风唤雨惯了的赖有些失落、不满,同时感到遇到强硬的对手,心里有些发憷。
厦门的谋略班子定下的策略是密切关注,静观其变;如其不识相,定要置远华于死地,那就不客气了,也得给他找一点儿麻烦,再不行就伺机将其“灭掉”。
北京的这位副署长当然不会知道赖昌星的应对方案。这是后来他到了厦门,从案犯的供词中得知,他听后也不过为之一笑。
不过,九九年四月底,自他受命挂帅以来,却为怎样不辱使命而常常度过不眠之夜。
根据中央指示,他得调兵遣将,将专案组搭建起来。首先得对举报信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判断,而不能贸然行事,然后要搞出一个侦破方案。这是一个涉及五百亿金额的走私大案啊,一旦动作起来,必然牵出上自北京下自地方的各层次的显赫人物。其中,厦门海关首当其冲逃脱不了干系。目前海关系统,经历湛江大案冲击,已经变得相当敏感了。谁挂帅赴厦门主持查处远华大案?中央钦定了他,用心可谓良苦。
他来海关不久,与海关相关的事并无牵涉,这是有利的一面;然而又正是对海关知之较少,所以让他挂帅查私,当然有门外汉的感觉,这又是不利的一面。
而更重要的是,他虽然对举报信的可靠程度一时还不摸底,对查处的方法、策略也心中无数。在公安部时,他曾过问过几个走私大案。那时已得出结论走私犯罪,尤其是大规模的法人走私定有背景,定是谋划周全的高智能犯罪。对远华案要是查不下去,要是误入歧途,要是形成僵局而被强行收兵……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他都将时刻处在风口浪尖上,天天在刀刃上跳舞。
专案组领导指示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总局,选派侦查处刘处带领得力侦查人员通过公安部的渠道,从广州潜往厦门。任务是掌握赖昌星走私集团的最新动态。侦查人员潜入厦门后,对重要嫌疑人进行秘密布控。
专案组领导又部署九人小组集中研究,评估举报信的真伪,并尽快拿出初期行动方案。参加过湛江走私案查处的几个同志论证厦门案走私活动的组织性、系统性、隐秘性均是湛江案所没有的。
另外避开海关的闯关走私,在海关无单证可查。由于各走私链的环节掩蔽,要查出真相必须要破开链条上所涉及的诸多环节,才可获得确切证据。这在查处事后案件(海关专业术语,即走私成功后被发现的案件,其特点是现场已消失,走私货物已不复存在)中又称得上难中之难了,所以,后来中央领导听了汇报后评价说和厦门案比起来,湛江走私案那是“土包子”所为。
举报材料可信度高,但查证(即调查取证)难度又极大,举报信中的证据材料中,叙述植物油走私的材料不但丰富,而且具有可查性,初战主攻植物油走私。
专案组领导听取汇报,并慎重审核方案,认为分析意见和突破方案很缜密,并且表示赞成方案组的选择,将植物油走私作为突破口,但要确证植物油走私闯关成立,还得排除一个可能性,即厦门关计算机与总署计算机联网传输过程中因发生阻碍而丢失了原来的申报内容。可到厦门海关去查证,在当时无异于“入虎窃虎子”,而且容易打草惊蛇,可专案组当时的一举一动可以说尽在赖昌星的掌握之中。
为暗查得以顺利进行,章国胜故布疑阵,特意把厦门海关当时分管调查工作的接培勇副关长召至总署,向接交代任务内地某海关有一案件的货物是从厦门口岸进境,该海关已扣留走私货物。现在总署与该关联合派员到厦门关调查该批货物进口申报情况。因案情重大,希望接培勇全面协调,防止扯皮、推诿,给案件查证工作造成障碍。章要求接不要向调查人员了解案件取证的任何情况,也不必向关党组通气。待案件明朗后,章自己会向杨前线关长解释说明。杨前线、赖昌星很快知道总署已派来调查人员。赖疑窦丛生,暗中派员监视调查人员的一举一动。
要摸清油船有无入境申报,货物进口有无报关,关键之处在于查阅船舶申报资料、船载舱单以及海关数据库内货物报关资料。前两项的纸页资料在船管科,后三项的电子数据在技术处。调查人员的调查目标锁定在已被中国外代和“思图而特”驻沪办事处的资料确证载油入境、靠泊厦门口岸的红、蓝宝石等五艘船舶上。离京时,章局特地交代傅、李,不准带一页纸,更不准带笔记本进厦门。船名靠脑子记。查获资料不要求复印,也不许记录。因此,他们的基本工具就是人脑。
通过调查断定,“红宝石”轮船在预申报库中出现,完全是走私分子在外代环节留下的一处疏忽过失,或者是“红宝石”电传给外代的预申报资料那天,当班人员恰巧不是被走私分子所收买的人员,他忠实地按正常程序将“红宝石”预申报的电传内容输入了计算机,而数据一经生成就不能更改或是删除,且又通过联网传输进到了海关的电子数据库,走私分子这一疏漏却没有被调查人员疏忽过去。猎人的眼睛一下子就捕捉到了猎物的踪迹。
再调舱单和货物报关进口数据库的数据,时间段相同,又是上千个屏面翻过,但没有“红宝石”及其他四条船的资料。傅、李两人心中已肯定,“红宝石”所载进口植物油并未向海关报关。这一船植物油闯关走私的结论已成立,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摆在专案组领导面前,结论是厦门地区确定存在植物油走私的事实,专案组初战方案暗查取证成功,专案组将暗查结果上报,高层领导吃了颗定心丸,指示按突破方案继续出击,一定要尽快将厦门走私黑幕撕开。
赖昌星自从知晓专案批示内容以后,已从多方面实施了挽救颓势的措施其一,赖携五千钱款进京多方打点,企图摆平事件。然而努力并未取得任何结果。在中央下了决心以后,北京方面在李纪周被“两规”的情势下,无人敢轻举妄动,哪怕发表关于查处的反对意见也被认为是越了“雷池”,查处厦门案的总趋势是无法改变了。现在的努力是要让查处搁浅,造成查不下去的局面才是上策。到那时才可出来说话;其二,赖组织关系网内的律师,有关媒体的栏目主持人,有关创作人员,为其鸣冤叫屈,也未见成效。为此赖昌星继续在全面销毁走私证据方面狠下功夫。他自己办公室的电脑硬盘被拆下,扔到了白鹭洲湖中☆小虎系赖昌星走私集团中的骨干分子,他到口岸各环节找人谈话,晓以利害,布置再检查一遍,一定要做到不留下有关走私的任何证据;并且赖昌星将掌握走私核心机密的人员作了排队,让这些人随时准备离境出去。
专案组已经做好逮捕准备,云集福州的同时,章局已受命布置调查局从各地海关抽调办过大案的好手共十八人待命。一旦专案组下令动手,十八人即可当天赶到厦门,执行作战方案。
然而会议刚结束,专案组领导便接到厦门侦查人员报来的消息,赖昌星等走私骨干分子已开始相继外逃,看来是有人通风报信,向赖通报专案组行动计划的有北京和福建两地的渠道,由于通风报信者采取了防范措施,无法落实到具体人头上。
随后专案组负责人统一了意见,既然侦查小组已侦查到赖昌星还在走私,而且从多方面获知的信息可以判断,赖昌星只要气候稍有变化定会卷土重来,因为赖布置“撤退”时,对多个核心人物讲过“出去避一下风,做好三四个月的准备,待专案组查不下去了,我还要通过法律渠道,要专案组还我个清白。”
因此,决定将专案组撤回北京,以缓兵之计,引蛇出洞,然后再杀回马枪,致其死命。
专案前线总指挥向大家布置撤退时说,侦查组要利用一切手段,先全力查破此次通风报信的内奸到底是谁,专案组撤退也不必向省市领导打招呼,因为现时敌我情况不明,就说接到北京的电话,让他们全体返回。
第二天,专案组大部分人员上机场回北京,章局却带着傅处飞往上海。福建省纪委一位负责同志听说后,心里很是纳闷。专案组全部撤走,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其时专案组中的侦查人员由于一直未露面,他们留在厦门继续侦查,并未撤走;并且他们正在为完成领导要求查清谁是内奸的任务,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布控。
赖昌星在香港很快知悉专案组人员撤走的消息,同时也了解到章局等人飞往上海的消息。留守厦门的远华集团的其他核心人员,在赖水强的主持下,还在继续进行他们未来得及完成的“业务”香烟赶快出仓,汽车赶快发运,一些国外订单无法撤销的还得继续执行。
赖昌星逃亡后,协助赖水强工作的有办公室主任、赖昌星老婆曾明娜的秘书、曾明娜的弟弟等人。赖昌星比留守厦门的远华成员们更早知道专案组撤离的消息,当电话告知赖水强,赖水强将“喜讯”转告大家时,无不欢欣雀跃。这一“喜讯”再一次让这些留守功臣感到远华集团的根基深厚而且难以撼动。然而赖昌星在电话中也告诫大家“切莫轻举妄动,应抓紧时机完成大哥给大家下达的任务。”
不几天,专案组撤离厦门的消息传遍厦门岛,走私分子弹冠相庆时,各种流言也不胫而走专案组此次来厦门干扰了国家的对台政策;厦门地处台湾海峡前沿,中央不允许把厦门的经济形势搞乱;查处厦门远华所谓走私问题,只会打击外商、尤其是台商在厦门特区投资的积极性;国家高层领导把专案组领导大骂了一通;章国胜等人溜到上海去了。
刘处将侦查到的这些消息及时地报告专案组领导,领导听后明确指示让他们去自我欺骗吧,千万不能打草惊蛇,赖昌星可是高兴得太忘形了,他哪里知道,他跟厦门的通话全部被技侦手段截获,并被录了音。
但是,专案组撤回北京是事实。
为这件事,赖昌星也有理由高兴一下,他带了一帮人几次到澳门葡京赌场逍遥,借以放松一直绷紧的神经。赖昌星和他的那个已反目成仇的副总在葡京大酒店都颇有点“名望”,因为他们两人已不知扔进去几个亿或是传说中的十几个亿人民币了。所以,葡京大酒店的总裁很欢迎赖昌星的到来。赖在那里的输钱记录是可列入前几名而上红榜的,而相比之下,他的赢钱记录却黯然失色。
随后赖昌星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厦门处理公司事务,就在赖昌星有条不紊地处理公司紧急事务的时候,专案组已发现其行踪。赖昌星到了厦门后便如鱼得水,侦查人员无法形影不离地跟踪,因其行动之时,除保镖外还有大群人员随从,所以难以掌握其确切行踪。专案组领导立即报告中央高层领导,呈请公安部指挥中心部署抓捕赖昌星。
专案组负责人电话通知吕副局长火速赶到公安部指挥中心,并以贾春旺部长的名义,通知厦门市公安局立即组织警力,实施抓捕赖昌星。吕局和刘处赶到公安部指挥中心,通过公安专线通知了厦门市公安局。但是厦门市公安局接到公安部指挥中心的指令后,便向福建省公安厅负责人进行请示。晚上行动时,两百警员分成五个组,扑向赖昌星可能落脚的五个点。
赖昌星落脚境内土地未超过三十六小时,又急急如丧家之犬,在有关人员掩护之下逃离厦门。当时由他的妻弟曾明育驾“佳美”车送到厦漳高速公路漳州出口处,赖换车和一广东人同行,直奔广深高速公路,在龙岗出口下了高速,然后再由深圳边防内线人物护送过关。照样并无过境记录可查。
出动两百多位警员,抓捕却以“扑空”告终,中国公安为此蒙羞。共和国为此付出政治上、经济上的沉重代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