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梦lnn
无论如何,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兄弟姐妹间的关系还是算亲密的,待在不同的城市,保持每周末和父母的一次视频聊天。有问题也可以沟通,毕竟血浓于水,距离并不能疏远什么。
亲戚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一些长辈的离开,慢慢地也淡了许多。我们这一代似乎对于亲属关系不那么清晰了,对于亲属关系的认知是从一儿歌里学习的,“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婚宴时候除了同学和家人,来的人大多不认识。按照父母所教,一个个叫了一遍过去,还是大多不认识。更相熟的居然是邻里了。父母的交际除了兄弟姐妹,也大多在邻里。
小时候,晚饭后邻里的大人可以一起喝茶聊天,偶尔有些稍远的朋友也会走街串巷。小孩儿们则可以整条街闹腾。
长大后因为生意同质,有了竞争关系,有些疏远了,也有些更亲密了。
这是父母的朋友圈。
为人父母则刚。因为读大学开始便常年在外,很多事情总是后知后觉。
犹记得有一次,听说对门邻居与人吵架,刀子都亮出来了。父母劝架,母亲的手掌被刀割伤,自己默默地去医院缝针。
还有一次,因为生意竞争,母亲和邻居拌嘴最后推搡起来,对方比母亲至少小二三十岁,母亲被推倒在地。听到这事的我又气又难受。难受的是当年母亲为他们家劝架挡刀,气的是自己不在身边,什么都帮不了。
听说父亲有一段时间起床头晕目眩,却仍然不肯接受每年的体检,生怕越查病症越多。
母亲常年为了给我们买新鲜的海鲜,每天四点起床。
父亲年轻时为了挣钱养家,每天三点起床进城进货,不论多重的货物,一咬牙也能单肩扛起。老了也落下病根。
父亲爱喝酒,现在年纪大了自我节制了。永远记得小时候,父亲醉酒,家里当时有一把生锈的日本军刀,父亲给我们耍大刀玩。还有一次,醉酒后的父亲,抱起我拿胡子扎着我玩,那是记忆里唯一一次和父亲的亲昵举动。
母爱絮絮叨叨,每一句都是为孩子着想,在母亲心里,早已没有自我。
父爱沉稳如山,不善言辞,却深厚而浓稠。
有一年给父母买情侣保暖内衣遭到拒绝,就问父亲原因。父亲的回答让我心中一凛:“老夫老妻了,不要感情太好,免得以后舍不得,留下来的会难过。”
总是习惯还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角色撒娇,忽略了父母已然老迈,鬓、脸上的褶子越来越多,仪态也开始呈现老年人的样子。
只希望自己能更快出息,带父母坐坐大飞机,去都北京看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所有的梦想要快些实现,所有行动要更快些了。
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 关于友情
身边除了同事,似乎没有多少朋友了。
关于同学,幼儿园和小学还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关系最好的就剩在老家的几个初中同学,每年过年偶尔还可以小范围聚聚。
高中的同学虽然一起历经了残酷的高考,但经历了高一分科,剩余两年的时间基本都在拼了命学习。毕业后便四散天南海北,成家的立业的,相约的十年聚会业已很难聚齐。
大学生活纷呈多彩,也是最放任自由的,维系最大的是舍友之间的关系,关系最好的是同社团的人。一毕业,换了城市工作,就换了号码。微信兴起后,原先的qq基本没什么人使用了,也就大多断了联系。
因为微信主要为工作所用,习惯在qq上一些日常感慨。有些没有放弃qq的人,终于找到了我,也加了微信,从而重新取得联系。但是就算在同一座城市,也很少联系了。理由很多,上班加班忙,周末起不来、不愿意出门。好听点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就是懒。
同事之间的友情也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届进来的小伙伴已经离开了许多,不在同一岗位平常也基本没有接触。
以前同一部门有三五聊得来的好友,周五晚上聚餐改善伙食,吐槽闲聊。岗位变迁后,感情也变得微妙。慢慢地现不能再想以前一样嘻笑打闹,掏心掏肺地倾诉了,便渐渐疏远,再形成新的朋友圈。
好想要获得几个小人之交甘如醴啊!
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 关于风花雪月
小时候的生活单纯美好,除了读书,就是玩乐。关于男女之间情情爱爱的最小萌芽,仔细想想,应该是在小学了。
从小白白胖胖的,也莫名其妙爱读书,莫名其妙正能量。从小也喜欢音乐,从幼儿园开始,每年六一儿童节总要上台表演,或唱歌,或跳舞,三年级时还有武术和指挥。还是小时候好,高调得那么简单。
小时候班级有个眼睛大大的男孩子,因为大伙儿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在一个班,到五年级才分班,几年下来玩闹之间,也积累了一些感情。不能算好看,就是性格比较活跃,除了眼睛大点,其余也记不清楚长相了,因为眼睛,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唐老鸭”。就只是喜欢眼神追逐他的身影,没有其他任何再进一步。所在的班级当时好像聚集了全校最好看的男生女生,所以我只是平平无奇的一员。五年级分班后,便基本失去联络了。
从小好像就喜欢追逐被关注。分班后的班级有些“小混混”,不读书爱捣蛋的那种。第一次接触到这类学生,居然也有些好奇。
五年级就已经不存在同桌了,独自成列,尽量避免男女相邻。但因为担心总在一个位置看黑板会影响视力,所以每周都会轮一次座位,所以隔壁还是会碰到男生。
很巧的是,碰到的这个男生是邻居。顽皮到音乐课上会唱“我是女生”,来逗音乐老师。
毕业时候写同学录有点摩擦,记忆里只剩下个画面,我气势汹汹地从补习教室走向原本的教室,后面跟着好几个女生,好像是去找他理论什么。最后他被一群男生簇拥着,很生气的样子。个中原委却是再也忆不起了。
后来高中他好像去了文艺班,而我在一次晚自习课间嬉闹不小心撞进他的怀里,这是毕业多年后第一次遇见吧。见完这次才现,每天下晚自习会与他同路。回家会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巷子,总是偷偷跟着他壮胆,没有任何交流。现在人家已经为人父了。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家。
初中时候开始进入叛逆期,喜欢痞帅痞帅的男生。一直都在尖子班,学校为了给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他班级被设置在另一栋楼。于是,班里唯一一个爱闹不那么守纪律的男生便成功引起了关注。
可惜人家早已心有所属,我只能当个信差。
为了接近他的气质,也任性,父亲第一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就因为不服从座位调换。还好学习没落下,父亲生意忙也就不了了之了。
高一第一次寄宿,颠覆了安稳平和的学习观。原来学生还可以大大方方谈恋爱,原来肆无忌惮的感觉很酷,原来可以上课睡觉可以考试不及格…
高一突然被告白,理由很扯,就因为我很嚣张。偷摸地约会,第一次接吻还以为就是嘴唇相碰,当男生舌头试图撬开我的牙齿,居然因为觉得口水恶心誓死抵住。一点也不美好。
开始接触诗歌,竟也写出几,回想起来还是有些意境,只是现在早已不知下落了。也写了歌,就是大学时的十佳歌手初赛必备歌曲,一开口“接下来带来一我自己写的歌”,台下哗然惊叹。
隔壁有个很有个性的初中女同学,通过她的介绍,认识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男生,一个活泼,一个文弱。
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世界越来越大。
高一的堕落在一张成绩33分的数学成绩单中戛然而止。从小的优越感和羞耻感,让我在一场大哭后顿悟,开始重新拾起书本。高二文理分班,遇到一些很棒的老师,成绩好歹是拔了上来。
快高三毕业,遇到了初恋jie,未满十八。只有弟弟知道。
开始地有些莫名,不是喜欢不是爱,只是因为冬天我的手上长了冻疮,jie送了一副手套,附带着一张字条,只是写着“xtn”(我心疼你)。因为晚自习回家会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街道,jie便开始每晚送我回家,莫名就开始了。
jie带我体验了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在网吧通宵,而我趴在脏兮兮的键盘上睡了一宿。第一次在外面吃饭,爱上了西北面馆的风味。很多的初体验都是他教会的。从高三到大学毕业,坎坎坷坷,分分合合,八年长跑后终究归零。
或许是在最不懂爱的年纪遇到了,用最跋扈的姿态伤害了他,也感谢他的所有包容忍让,离开后突然明白了如何去爱。
曾经以为永生永世无法忘怀的挚爱,大哭一场沉寂两年后,竟也刮骨般遗忘地干净。顺带着遗忘了大部分的情节,无论悲喜,残缺不全的记忆再也无法拼凑完整,仿佛老电影般,感觉久远而陌生。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连带着情情爱爱也层出不穷。
内心依然喜欢痞帅的男生,这也是造成和初恋磕绊的重要原因吧。
因为生活拮据,需要赚钱吃饭,大学期间做过许多兼职,卖过桶装水、冰箱、面包,后来觉得赚二手太亏,便自己去校门口的面包店谈了校内代理。因为兼职需要常跑男生宿舍楼推销,交际圈也在扩大。
似乎宿舍的单身问题半数以上都是因为这个解决的。
认识了大叔,神迷的那种。大叔爱喝酒,爱打台球,爱周杰伦。但是痞帅的男生终究只能用来神迷,不会真正走到一起,就算他现在似乎开始“从良”。
犹记得有一天下午找大叔玩,在大叔宿舍的墙上画了一幅画,一笔一画在墙上刻着他的名字,生怕忘记似的用力刻上。
后来也失联了,再见虽仍会小鹿乱转,但我早已不是当年的无知少女了。
后来遇上地瓜,一个很爱唱歌的东北大男孩。下晚自习后逛逛黑乎乎的操场,随处可见的情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后来去泉州出差的时候见过一面,便失联了。
所以说,大学期间如果你的女朋友的兼职工作,需要在男生宿舍推销,请重点关注并最好陪同。
大一运动会时候,所在社团负责安保工作,在老校区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维持跑道秩序耍威风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学长。
被搭讪,用很拙劣的理由推脱着。在新校区居然因为碰到学长推销家教兼职又结识,却因为一些问题而有了后来的索赔和羁绊。
毕业后来到厦门才现学长也在,重新联络,也曾尝试在一起,却因为两人太相熟太相像,最终只能成为蓝颜。
毕业四五年后,生活中居然开始出现93年的追求者,措手不及,最后选择理性拒绝。毕竟女生要的是被守护的安全感,而不是一样幼稚的小孩子。
空窗两年后,认识了黄先生。所有情情爱爱就此打住,开始步入人妻生活。
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 关于围城
婚姻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从毕业后母亲便开始催婚,因为在外打工,便一拖再拖。挑挑拣拣了这么多年,在三十岁时终于把自己送进了这座围城。
黄先生是大学舍友佳音介绍的,当时给的介绍词是这个小伙子不错,帮忙佳音家里的装修很尽心尽力。在安排的第一次偶遇中,第一眼印象是长得太奶油小生了,便不太搭理,自顾自地看着电视剧。
第一次的遇见便是这样。之后的交流基本都在微信,当时的我在等待另一座城的一份承诺,便一直婉拒。对于黄先生的印象,就是这个人聊天老派,也很能聊,表达意愿也很直接。其余就没有了。
第二次遇见是在2o18年年初,过年假期提前回来,赴江西出差。2.28回厦门的晚上,黄先生来接机,轻车熟路地好像本就该如此。
后来的展仿佛一切都顺理成章,黄先生的行为方式和我以前的习惯完全不同。
以前的对象行事前都会与我商量下,比如吃饭的饭桌有朋友会不会介意,黄先生是直接带我去吃饭,到地方才现一桌子他的朋友。
清明假期稀里糊涂地去了他家,五一便到我家提了亲,一切的进展快得猝不及防。
那一年的52o是周末。那天早上被叫起去领证的时候是拒绝的,因为周末太困,而且内心还是觉得快了。黄先生的说法是我们去看看,如果排队过1o个人,我们就改个时间。
两个人拿了身份证和资料,摇公交到行政中心,进门取完号之后便不能回头了,填完表就开始分开体检,就算前面已经排了6o多人也没办法商量是不是要改期。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领完证。之后该工作工作,该生活生活。渐渐现了很多彼此间的缺点,有些甚至一次次触犯自己的底线。生活中似乎除了多了争吵,多了经济负担,并无异样。
黄先生的工作一直没有着落,经济上给不了任何帮助,耳根子也软,经不住诱惑,总做些在我看来无谓无知的事情。又急于求成,在不断的逼迫下终于开始找工作,却总因为赚钱不够快而轻言放弃。
近期的状态是总算找到一份他喜欢的工作,但是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看到起色。
和黄先生直接似乎真的不太熟悉,婚后才现有各式各样的不同。
当其冲学历的差异,影响三观不合。沟通交流乏力,黄先生的思维模式更单纯些,和他讲道理跟哄小孩似的。
地域差异也导致文化和饮食差异。他靠山我沿海,他好吃肉我喜欢海鲜,他不吃辣我却喜欢得紧,连水果的喜欢也是完美错开。
现在的婚姻状态是经常大吵小吵,摔门冷战。当然也有温情的时候,每晚抱着哄我睡着再睡,愿意为我从零开始学习烹饪,有时候像宠溺小孩一样逗我开心。
这是不是这座围城的常态,进来的人想出去,出去了又想回来?
关于自己的只言片语 关于失望,并非绝望
最近总听到很多关于失望的新闻,无论是某些人的突然离开,或是在大城市打拼的辛苦。
只是失望,并非绝望。
失望是累积的,一点点地积攒,大凡是最后碰到某件小事,就变成压垮坚强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理智和伪装都瞬间崩塌。
凌晨四点,被楼下一阵女生的哭声吵醒。不像醉酒,似乎是凌晨下了班,回到出租房楼下,现因为断电开不了楼下的感应门。或许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疲惫,听到女生用力敲门,伴随着一声声痛哭,凄凉而无助。
毕业后,选择了一座新的城市,一间小小的出租屋,一个人开始闯荡。
初到新城,实习期一个月75o,除掉房租35o,水电和网络差不多1oo 一个月生活费仅剩3oo。还要置办生活用品和适合工作的衣服,实在熬不过去了,就和姐姐借了两千,好歹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实习期。
第一年过年回家,由于公司的年终福利,也给爸妈和小辈包了红包。
在开始奋斗的日子,钱似乎永远不是让人失望的原因。工作顺心与否,才是最为关键。忙到根本无暇顾及生活,每天都有努力的目标,每天加班到九点十点,回到家继续学习文件到零点都不觉得累。
随着职位的升级,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最失望的时候,是一次生病,小感冒而已,在公司因为工作原因挨了骂,回到出租屋,生病的无力感席卷而来,没有力气爬起来烧水吃药。门一关,心里便汹涌出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
长假结束回到出租屋,一推开门,一股久无人居住的粉尘味扑鼻而来,和刚离开的温馨的家落差太大,又是满满的失落感。
只是偶尔的失望而已。
所有的不坚强只能一个人咀嚼。擦干眼泪走出房门,依旧只能微笑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