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天骄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阿彩
北王,现在就是一方执棋人。
天初亮,北王就与楚九歌带着丹清,来到沈府。
北王和沈卿说了什么楚九歌不知道,只知道沈卿看上去很不好,双眼通红,布满血丝,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作为大夫,楚九歌对沈卿的情况很是无奈,但她又没有办法劝说沈卿,只能尽力为他医治,让他快速恢复。
楚九歌手伤未愈,北王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看着,她也没有办法给沈卿上药,只能把药交给丹清,由丹清为他伤药,为他复诊。
沈卿只是抬眸看了一眼,没有拒绝,态度消极。
楚九歌轻叹了口气,劝说:“沈卿,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想想你妹妹。”
她还是喜欢那个云淡风轻,风度翩翩的沈卿,虽然是假象,但至少眼中还有光,现在的沈卿阴沉的有点吓人。
“九歌,我妹妹……以后拜托你了。”以后他就是另一个人了,他将不再是沈卿,这世间也没有沈卿,只有西凤太子。
与沈卿有关的一切,都必须斩断!
哈哈哈……他真的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是西凤的皇子。
这世间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惨的皇子了。
堂堂皇子却落到如厮地步,别说西凤皇室,就是他自己也接受不了,就是他自己也无脸以沈卿的名义回到西凤。
“好。”楚九歌没有拒绝,这本就是她答应沈卿的事。
“待我……走后,我会把她送来。”沈卿深深地看了楚九歌一眼,闭上眼,掩去眼中所有的情绪,“现在……你们回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本王把丹清留下,有事你叫他。”北王起身,冷漠的道。
“多谢北王。”沈卿没有睁眼,冷冷的开口。
对北王,他有羡慕,有嫉妒,有感激,但现在却很复杂……
北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告诉他,他是西凤的皇子?
他宁可永远不知他是西凤的皇子,这样他至少可以安慰自己,因为他的出生不够好,他才受尽权贵的欺凌,他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可现在,他连自欺欺人都做不到。
他本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骄子,却因命运捉弄,辗落成泥。
这世间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吗?
一滴泪,从沈卿的眼角流出,顺着脸颊落在枕头上。
楚九歌在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轻声叹了气:他们都是局中人,身在局中他们只能逆流而上……
五天后,沈府大火,沈卿烧死在火中,种种证据指向太子,但好巧不巧,正好碰到襄城和澜城传来好消息,丹医堂两天前赶到襄城和澜城,在他们精心医治下,两地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了。
几乎是同一时刻,前往北域的国师也传来好消息,魔族退兵了。
这两个消息传回京城,文武百官都忙着赞皇上英明果决,赞丹医堂的丹医医者仁心,医术精湛,赞皇上威名在外,魔族也惧,满朝大臣都只顾着赞美皇上去了,根本没有人关注沈卿之死。
只有一位吏部官员提了一句沈卿死了,他的位置该由谁接替?
皇上说了一句让人吏部拟个名单,这事就算了了,连多问一句都没有,更不用提责骂太子了。
燕过了无痕,人死恩怨散。
沈卿一直都知道,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孤臣,没有人会为他出声,但他却不知朝中那些官员竟是冷情如厮,当今圣上无情至此……
“这就是我曾经为之效忠的帝王,这就是我曾经为之报效的国家。哈哈哈……”沈卿靠在马车上,回望京城,眼中只有泪光……
第455章 国难,四国风云起
沈卿的离开像是启动了什么机关,他一离京,东林与北林三国的战争,就打了起来。
北林、西凤与南凉三国不再与东林僵持,三国率先出手,与潜伏在东林的奸细里应外行,打了东林一个落花流水……
当日,前行军情如同流水一般,涌入京城……
“皇上,前线紧急军情,八百里加急!”
“皇上,紧急军情,边境失守了!”
“皇上,军中出叛徒,我军的粮草被烧了,防御布置也泄露了出去,司徒将军扛不住了。”
“皇上,消息是从京城走漏的。”
“皇上,八百里加急,我们已连失三城。”
“皇上……”
……
盛世天骄 第251节
一天之间,边境守将往京城送了七封,全是八百里加急的急信,一封比一封潦草,情况也越来越严峻。
短短一天,边境就损失数万兵马,数十万大军和上万战马三个月的粮草,被一把大火烧成灰烬,边境将领精心设计的防御与进攻阵式,也被敌军提前知晓。
最可怕的是,边境有人叛乱,与敌军里应外合,东林一天之间连失三城不说,北林、西凤和南凉的联军还不肯罢休,继续北上,看那架势似要攻破东林,让东林灭国。
消息传到京城,不仅是皇上,就是文武百官也急得不行,不需要皇上宣诏,看到八百里加急信件进宫的官员,都主动进宫了。
皇上也不瞒着他们,直接将边境的军情,摔在百官面前:“查!给朕查,到底是谁给北林、西凤和南凉送的消息?”
“陈尚书,给朕算一算,我们的粮草还能支撑多久?以最快的速度筹集一批军粮,运往前行。”
“萧尚书,看一看我们还有多少兵马可以用?从哪里调军速度最快?立刻给朕一个明确的数据。”
“王相,拟个人选给朕,看谁去前线最合适。”
“袁相……”
皇上一连下了数个命令,六部尚书与左右丞相皆是一脸严峻,不复平日的轻松,也不像平日那样,凡是皇上的命令,都要反驳一二。
他们半点不打折扣的执行皇上的命令,六部在他们的协调下,高速运转,很快就出了结果,但结果却十分不乐观。
东林国库还算富裕,往年粮草还能有盈余,但这几年收成不好,再加上荣兰今年没有进贡粮草,他们的粮草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皇上,以我们现有的粮草,支撑大军半个月不成问题。”半个月后,他们就得想办法调集粮草了。
“先运过去。”皇上只想先解决燃眉之急,至于后续的事?
文武百官这么多人,还解决不了粮草的问题。
国库没有,四大世家还有,四大世家没有,那些粮商还好,实在不行,就像商人征集粮草。
“皇上,我们现在无兵可用。能用的兵马都在前线,余下的都驻守在边境,北林、西凤和南凉早在之前,就往各边境调派了兵马,边境的兵马不能动。”东林的兵马是四国之最,但再怎么之最,也没有北林三国加起来的兵马多。
三国同时发难,东林的兵马就不够看了,更不用提东林内部还有奸细。
无兵可调,无兵可派,他们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行。
“边境的兵马不动,皇城的兵马有多少可以动?”皇上再不精通政务,当皇帝这么多年也清楚,边境的兵马不能乱动。
动了,那三国定会开战,届时东林就真正是四面楚哥,四面战乱了。
“三万应家军,十万禁军。皇上,禁军不能动。”袁相站出来,回道。
王相适时站出来,推举应颐带援兵前往前线,但是皇上没有应,只叫众人再议。
王相一看就知皇上不舍得派应颐去,也不放心让应颐离京,要知道应颐现在可管着十万禁军,管着京城的安危,管着皇上的安危。
这个当口把应颐调走了,皇上想必会不安吧?
王相也不觉得有什么,当即又提了一个老将,那名老将敢打敢闯,勇猛无比,惯常以少胜多,每每都能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是那种越是有压力,越是处境危险,越是能打出奇招的人,这种情况最适合他去前线。
皇上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当即,整个朝廷高速运转,不到两天的时间,户部便把粮草筹集好了,兵部也东抠西抠的,抠出了五万兵马。
有了这五万兵马,前线的危机暂时能解除了。
那老将带着五万兵马出城那日,皇上长长地松了口气。但也只是松了那么一口气,一转头皇上就命刑部查叛乱一事,并重点交待他们,查康王与南凉太子勾结一事。
谁也不是蠢蛋,南凉太子在东林秘密建立的势力,前脚曝光,后脚就有人背叛东林,与他国勾结,此事与南凉无关,与谁有关?
南凉太子这是知道,他埋在东林的大部势力都要废了,在废掉之前,他物尽其用了,借此狠狠的坑东林一笔。
原本,皇上碍于此事与宗室有关,又考虑到谢五爷十有八九,是当年那个孩子,皇上想要低调处理此事,不想……
南凉太子根本不给他机会,这迎头一击打得皇上措手不及,也让皇上气恼不已。
国难当头,皇上也顾不得宗室的面子,更顾不得保全谢五。
当然,只要谢五是他儿子,他怎么也能保住谢五,大不了就让谢五换个身份,以他失散的儿子的名义,光明正大的回来就成了。
皇上把一切都想好了,却低估了南凉的太子狠,也低估了南凉太子在东林的势力。
皇上的命令刚下达,刑部还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东林各地就传来噩耗……
“皇上,不好了,江淮的粮仓被烧了,数百万石粮食化为灰烬。”
“皇上,两广的粮仓也被烧了。”
“皇上,闽粤的粮仓被烧了。”
……
继前线大军的粮草被烧后,又有数十座粮仓被烧,全都是存粮最丰的粮仓出事了。
这些粮仓被烧,别说大军战时的供给,就是将士们正常的粮食供给也不够了。
东林,正式进入缺粮时代。
皇上气得吐血,此时他才明白南凉太子一事,带来的危害有多大,而他放走南凉太子的行为,又有多么愚蠢……
第456章 黑手,北王太腹黑
东林正式进入缺粮状态,也正式进入备战状态,皇上与满朝大臣每天都处在高度紧绷中,生怕又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
京中的百姓还好,他们只知道急报一封接一封来,许是出事了,但具体出了什么事,却没有人知道,因为……
皇上与一众臣子联手,将消息瞒了下来,没有外传,以免引起百姓的恐慌。
但,消息能瞒下来,发生的事却不能不处理。
南凉太子在东林秘密建下来的势力有多大,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查清楚,而各地方的坏消息,还在不断往京城传……
皇上初时还有耐心,给了刑部三天的时间,结果刑部尚书除了查到几户明显,已经暴露出来的人家,什么人家也没有查到。
皇上怒极,当场就革了刑部尚书的职,并把此事交给袁相袁家主来查。
刑部尚书背景不够强,根本不敢往深里查,但袁家主不怕。
对刑部尚书来说,查与南凉勾结的案子,是一个烫手山芋,很有可能他刚查到什么,就被人灭口了,但对袁家主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排除异已的机会。
东林朝野对南凉太子充满仇视,只要他认定某个人可能与南凉太子勾结,不需要证据,皇上就会要他的命。
王家、萧家和谢家的本家动不了,但旁枝还不能动吗?
让那三家伤了元气,他们袁家自然就能往上一步。
要不是北王从不与朝臣来往,在朝中没有什么力量,他都想趁机把北王的势力给剪除了。
他可没有忘记,他与北王之间的恩怨。就冲着他杀了北王府那么多老兵,北王也不会放过他,不想被北王灭了,就必须先下手为强。
“可惜,可惜了……”袁家主接下这个任务,就在心里列了一个名单,准备对那些人下手,想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一个与北王相关的人,袁家主一脸遗憾。
不过,没鱼虾也好,等他把王、谢、萧家全部踩下去,待到他袁家一家独大,便是北王也奈何不了他半分。
袁家主想得很好,但现实却很残酷……
他还没有动手,就摔断了腿!
腿骨折断,又因丹医救治不够及时,以至于伤上加伤,没有半年根本好不了。
正值查案时刻摔断了腿,要说这是巧合,谁都不信。
皇上在愤怒之际又不免心悸……
南凉太子这是多大的势力,才能让他东林的丞相,在东林摔断腿?
必须!立刻!马上!将南凉太子在东林的势力剪除,不然他这个皇帝也寝食难安。
袁家主查不了此事,皇上指派了另一个人,可无一幸免,不管哪位大臣,刚应下差事就出事了,根本没办法查。
断胳膊断腿,伤眼睛伤手,伤得都不轻,至少没有办法办公,没有办法查案。
且,个个都是意外,没有一桩是人为。至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是人为的。
一个人倒霉,他们还能认为是巧合,可两个、三个、五个呢?
凡是接手查南凉奸细案的官员,都出事了,这真是巧合?
没有一个人相信!
众大臣原本以为,这是一个排除异己的好机会。可现,没有一个人敢接下这个差事,人人避之不急,生怕皇上把这差事交给他们。
一个个大臣出事,却什么问题也查不出来,皇上比朝中的大臣更着急,可着急又能怎么办?
南凉太子安在东林的奸细有哪些,那些大臣为何会出事,不仅仅是朝中大臣查不出什么来,就是他的暗探也查不出什么来。
南凉太子比他想象中的能干,也比他想象中的有手段,在东林居然能阻止他这个皇帝查案,简直是……可恶!
皇上又气又怒又慌,他将所有合适,查这个案子的人,都在心里过了一遍,却发现没有一个人适合。
不对,有一个,但那个人……
皇上的真的不想用!
……
宫里,皇上在为这桩案子发愁。君子阁密室里,北王与江河,也在谈论这桩案子。
和皇上的忧伤不同,江河见到北王出现,极力压抑心中的兴奋与激动,努力用平静的声音道:“王爷,事情都办好了,朝中上下无一人敢接此案。”
十年了,王爷终于肯出手了,天知道……他们这些人都快放弃了。
“嗯,把尾巴收干净,本王不希望……查到你们,明白吗?”北王坐在石椅上,双手放在两旁的扶手上,明明只是随意一放,却透出几分君临天下的霸气。
这就是北王,一举一动无不显露出不凡!
江河看得心头火热,双眼散发着璀璨的光芒:“王爷放心,咱们这些人……干得就是见不得光的事,绝不会叫人发现。”
暗算那些大臣的黑锅,南凉太子背定了,旁人绝对想不到,是他们出手的手。
“嗯。”北王应了一下,默了片刻,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一般,开口道:“应池带人去了蜀地,你让人照应一二,他要什么都给他办成,别叫他知道,明白吗? ”
北王说得云淡风轻,好似突然想到这么一桩事,随意一听,但是……
江河却不敢随意一听。
应池是帮楚九歌办事,凡是涉及楚九歌的事,他都不敢随意。
他太清楚,楚九歌对他们王爷的影响。
先前十年,他们也说服不了王爷去争,楚九歌一出现,不需要任何人劝,王爷就决定去争了。
盛世天骄 第252节
可见,楚九歌对王爷的影响之大,远超所有人。
“王爷放心,属下知道该怎么办。”江河双手抱拳,低头应道。
仔细看会发现,此时的江河在北王面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恭敬。此刻,在北王面前,他近乎把自己放到了尘埃里,而北王没有一点不适,好像合该如此。
“王爷……”江河今天特别激动,禀报完此事后,又一连说了好几件事,都不是什么大事,放在以往,应池都不一定会禀报,但今天他却说个没完,可见他今天有多么兴奋。
北王初时还有耐心听,听了几桩就不耐烦的打断:“够了!”
江河脸色一变,扑通一声跪下,请罪道:“属下失职,请王爷责罚。”
如果是以往,北王只会说按你们的规矩办,但今天……
北王站起来,居高临下的道:“自己去刑堂领罚。”
“是,王爷!”明明被罚了,江河却兴奋得不行。
他知道,他们家王爷这是终于肯争了。不是像之前一样,只是想灭了巫族,而是真的去争那个位置!
这对他们来说,真是再好不过!
北王懒得搭理他,长腿一迈,从他身边走过。
江河不自觉的低下头,恭送北王离去……
第457章 帝心,本王说你是就是
查南凉奸细这事,在此这前,在朝中大臣眼中是一桩好差事,只要稍微有点背景的人,都想接下这桩差事。
接下这桩差事,旁的不说,至少自己一定是安全的,与自己亲近的人也是安全的。
作为查案的钦差,就是再怎么蠢,再怎么查,也不会查到自己头上来吧?
要是查到自己熟悉的人,还能为他们遮掩一二,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还能捞不少好处。
这些好处当然不是那些奸细给的,奸细给的好处他们也不敢收,他们收的自然是清白人家的。
你说清白人家,为什么还要给好处?
呵……奸细这种事谁能说得清?
只要查案的人说你有可能是,本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皇上也不会放过你。
为了安心,就算明面上不给查案的人好处,私底下也得行个方便吧?
人家没有坑你,某些时候就是帮了你。
不过,那是之前,在八位大人伤的无法上朝、办公后,就再也没有人想染指这桩案子了。
套前任刑部尚书私下那句话:天知道,能不能活到把证据,交给皇上的那一刻。
先前,他们觉得前任刑部尚书太傻,这么好的踩人上位的机会,他居然放过了,还丢了官职,但看到其他人不是断胳膊,就是断腿,所有人都开始赞前任刑部尚书英明。
难怪,不是世家出身,却能在刑部尚书之位一呆就是十年,果然是老狐狸。
人,天性趋利避害。先前还有人主动站出来,将这桩案子揽下,但现在皇上提起此事,满朝大臣都站在原地不动,被皇上点到名的人,有胆量的就会说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没胆量就老实应下,然后……
等着断胳膊,断腿。
没有让他们失望,凡是应下来要查此案的人,很快就会受伤。
又有两位大臣受伤后,皇上终于死心了,认命了。
说是文武百官,但真正能站在朝堂上,得用的也就那么几个,再伤下去大殿上都站不满了,他也没有趁手的臣子可用了。
没有办法,皇上让人宣了北王进宫,把这件事交给北王去办。
满朝大臣听到皇上这个任命,一个个长松了口气……
北王好!
北王一直中立,在朝中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与任何大臣来往,他不会偏帮任何人,更不会故意陷害任何人,他们这些清白的人可以安心,不用担心被奸臣陷害了。
而且,北王自身本事高超,一般人奈何不了他,他们就不信南凉太子的人,能伤得了北王。
其实,在袁家主受伤后,朝中就有不少大臣,想要把北王推出来,但想到前不久明珠公主横死的事,一众大臣又乖乖闭嘴了。
明珠公主之死影响极其恶劣,对皇室的影响难以估量。虽因沈卿、北域和边境的事,让众人暂时忘了明珠公主之死,但那是他们这群大臣,京中的百姓可没有忘了。
就是现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仍旧有人在谈论明珠公主的事,也就是皇上在宫里不知晓罢了。
当然,他们这群人绝不会作死的,在皇上面前提明珠公主的事,以免皇上恼羞成怒。
他们可没有忘记,皇上把这件事交给王梓钰去查了,王梓钰查了三天,给了皇上一个答案:明珠公主纵情而亡,情况属实。
皇上当时就把王梓钰的折子摔在地上,要不是顾忌王梓钰的身份,皇上铁定会砸在王梓钰身上。
可就是这样,皇上还是当着一众大臣的面,把王梓钰骂得狗血淋头,也就是王梓钰脾气好,气度大,背景强,不用担心失了帝心就没有活路,这样换作他们,怕是会吓得当殿撞死。
皇上不接受这个答案,让王梓钰再查,不过可惜的是,王梓钰还没有查出什么来,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就来了……
一时间,东林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这时候谁还管得了明珠公主的死。
没看到,就是杨贵妃与太子也安静了吗?
查南凉奸细的案子交给北王后,朝堂上就安静下来,再也没有哪位大臣摔断胳膊、摔断尾椎骨的,但是……
他们却时不时听到,北王被人暗杀的消息。
明面上,朝臣不敢说什么,但私底下大家聚在一起,还是忍不住议论:“这南凉太子是恨上北王了,其他人查,他只是出手警告一下,断个胳膊和腿就行,北王一接手这案子,南凉太子连杀手都派出来了,这是非要治北王于死地不可呀!”
“不一定是南凉太子,也有可能是那些奸细,或者与南凉有来往的人,他们心虚,怕被北王查出来,就想先下手为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