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俞星城:“如果根基不动,整座塔都会岌岌可危。因为现在到处都是朝廷该管但没管,他们不该做但敢做的灰色地带,今天朝廷赋税拿不到就说这个产业不该干;明天这个行当赚了钱朝廷又大喜想去扶持,一切对商贸的存在与否的判断,只基于那个时候的政局,这才是真的完蛋!如果想要让海贸商业得到的资金真正用于国家,用于军队,用于以后可能面临的更多的战争,就必须铲断过于不稳的根基,好好垒一座真金白银的灯塔。”
皇帝紧盯着她:“你一向是这样,看起来表面所做的选择是保守的,但其中的细节与支持你这样做的理由又是激进的。你要朝廷控制银行——”
俞星城:“还有交易,股俸等等。您觉得不支持官厂官商是因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朝廷的工厂与商会都效益不佳。但完全私厂私商亦是对朝廷与百姓的压榨。官督商办,合资股俸,是商贸之未来。”
皇帝踱了好一会儿步,他走向了摆着圈椅的须弥座,却未登上,只是绕着走。
江道之将眼睛转来看向她:“实行起来,未必会如此。”
俞星城:“天下一切事,都不可能如制定那般顺遂。但掌控根基,朝廷才能天下之局势再或逼近或放宽。”
江道之:“我们都知道这些风险。”
俞星城心里明白,这看似是江道之与她对话,但其实还是江道之通过自己的嘴,把皇帝的想法说给她。俞星城轻声道:“不过我相信,您心里早已有了选择,只是这天下变化太快,我们的敌人不再是鞑子匈奴,而是整个世界上的强国,您是害怕,您想要断腕,但又恐惧这变化中抓不住浪潮。但言以至此,只看您要不要做了。”
她缓缓的坐了回去。
蒸汽大明 第217节
皇帝从须弥座后绕了出来,垂下头,缓缓登上了须弥座,半晌才沉沉的坐在了圈椅上:“你说得对。我早已下定决心。你说让朝廷当义军,你认为该如何做?”
俞星城捋了一下袖口,坐在绣墩上一抬手,道:“我并无太多剿匪的实战经验,只能提出一些想法,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看几位将军的想法。我本想过扶持叛军中的一两支,将他们塑造成某位名将的旧识,朝廷误解但却又对朝廷忠心的老兵,而后在他们做过一些‘义举’,势力壮大后,并非招安而是直接与朝廷和解联手。但这种行动可能会突生变故,实在不易。”
“另一个做法便是朝廷派兵南下,却私下自有口号,放下傲气,将那口号编写的尽量通俗,什么杀豪强,扫地主之流,但其中却要有大量的襄护朝廷,荡清不公的话语。而后朝廷一路南下,打到哪里,虽杀叛军头目却可放走流民,而后在当地对豪绅抄家判刑。最好将各地瓜分豪绅的行动做的光明正大又浩浩荡荡,让军将朴素自制,却把豪绅各户那肥厚的里子都掏出来给百姓看看。最后带去朝廷即将要免农税降工税的消息。”
皇帝眼睛亮了亮:“你的意思是说,让朝廷军抢了这些叛军要做的事。”
俞星城点头:“当地若有贪官,自然也该审便审,只是都要走官府的流程,以正官位,且厘清责任,向民众表明,贪官只是一小部分,豪绅也是欺瞒了朝廷。而且,叛军占城后,往往手脚不干净,甚至把自个儿当成土皇帝,又离百姓太近,美好的宣言破灭,很快就会遭到厌烦。但朝廷军打下来之后,不必占城,只需要重整守备,新一轮募兵,便大军撤离,不影响民生,只留下可以酝酿的传闻。”
皇帝:“但如果往后杀下去,可能那些豪绅也会改变舆论,他们既有印厂小报,也有的是钱,如果他们用金钱平息民众的愤怒,用退让和伪善笼络人心该如何?”
俞星城:“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在内部的人,来煽风点火。叛军往往喜欢说清君侧,匡扶王朝这样的话,原因是他们不敢乱碰当皇帝的红线。但现在就是叛军内部需要有个角色,既能够站出来要称皇,也要与这些士绅集团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到了对方要称皇,朝廷出兵就显得名正言顺得多,也方便百姓和一部分士绅集团的家族,和他们摘开关系,内部分裂他们。”
俞敬唯几乎立刻就道:“这是个好法子!”
戚雨信也微微颔首:“确实,且不说百姓有没有胆子去支持称皇的叛军。养心殿外的那些家族中,虽然与此事有莫大干系,甚至是背后支持者,但他们自身也有妥协性。他们想要让朝廷吃苦头,又不想闹大到这种级别,更不想支持叛军皇帝。这会让他们内部感觉惶恐,感觉不存在可以躲藏的地方,让这个集团内部分裂扩大。”
皇帝手抚了一下膝盖,看向俞星城:“想要让叛军称皇,既是要逼一逼他们,更是要在内部找到能怂恿,能宣传的人。东厂西厂可以做这样的事,仙官之中亦有可以化形者能够潜入内部。”
俞敬唯:“如若皇上信得过,此次朝廷以义军的形象南下的话,最好让我和戚家一同带兵。戚家一向被民间祭拜追捧,有在外的名声,亦有管控士兵不去抢掠的本事,他们去进城消灭叛军最为合适。而我率领天兵,用以追击流窜入山林的叛军,还有分散的白莲教。既然都要伤筋动骨,便别放他们逃窜,否则他们就可能会明后年再起。天兵移动快速,又能使用法术,对付他们最合适不过。”
皇帝拍了拍膝盖:“尽快查明叛军内部,挑选出合适的人选,给予他机会和怂恿,让他称皇。而后钟曾筠率领闽浙水师,进入长江沿岸,对几个被叛军占据的城市实施炮击宣战,将两方撕扯开。之后戚雨信带兵南下,水师与步兵相结,按照俞大人所说的做法,一路南攻,先取得名声,而后再切断他们的勾连,逐个击破。而敬唯,你到时候与戚家小子配合,围追堵截想要遁入山林或转移的叛军。”
皇帝目前也只是说个大概,但是却给这次行动定了调。
对外宣称对叛军土皇帝开战,口号是为了黎民百姓、肃卿朝野,目标是叛军头目与江南士绅集团的老家。
皇帝所说的步骤,也都是对造局与日后叛军内部分裂最好的办法。
皇帝话音落下,难得的,屋里没有像朝堂上那样响起阿谀之声,反倒是各人都在思考。
这会儿外头响起了声音,似乎是那些跪在雨中的官员齐声呼喊。
“此事疑虑重重,还请皇上彻查啊!”
“我等绝不可能勾连门派与妖界,谁也没有胆量敢去冲击天津卫,需重刑审那捉拿归案的叛仙,看他们是什么时候打算扰乱大明的!”
温暖干燥的内间宫殿里,都已经商议着要如何从他们老家开始斩草除根,在江南沃土重新栽植商贸。
外头还在揪着一点表象的事情,大呼冤枉,糊弄掩盖。
一切都不重要了,崇奉帝从来不是需要找理由掩盖行为,以求圣名的人。他登基以来,每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其实都是在这样小小的房间里,分析病灶,绞尽脑汁中,制定了方向。
忽然,一位内监似乎在外头急急的敲了敲门,孔元节去开门,内监在孔元节耳边窃窃私语,孔元节神色虽然如笑佛一样绝不变化,目光却凛然,他合上门,一边对着众多外臣微笑,一边快步朝黄帝走去。
屋内太过安静,孔元节哪怕努力压低声音,也能听到几个字节。
比如“太子”,比如“皇后”。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继续
第245章 宫火
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反应。
反而是小燕王几乎要从绣墩上起身。
皇帝疲惫的撑了一下额头, 道:“将沙盘搬上来,你们几位留在此处,待朕回来的时候, 要听到你们详细的作战计划。江道之,你是阁老了, 让老孔执笔将吕涵调职, 批红也一块儿弄了, 吏部都在,走个流程,明儿早上你就该换衣服了。”
江道之竟翻了个白眼, 那羽扇动了动:“在场所有人都是给你垒墙的砖头, 还不是你说放哪儿就放哪儿。”
这不爽的态度,倒是跟俞敬唯如出一辙。
想到这俩人都没少被皇帝坑过,却也都跟皇帝亲近着, 连这种抱怨都顺理成章。
皇帝却接口道:“放屁。敬唯骂朕也就罢了,你是自个儿屁股大转不了弯, 给朕惹出过祸患的。你以为把你薅下来扔山东去, 只是让你去差事办事的?那是让你去赎罪的!”
江道之又开始了:“是,臣罪在身, 日日反省。如此风雨交加之时,皇上降大任于我等罪身, 臣既深感惶恐却又倍增感激,皇上宽以待人——”
皇帝起身, 光脚从须弥座上快走下来, 一甩袖子朝后头走去:“滚!”
江道之起身应道:“哎。”
他从善如流的去找孔元杰,孔元杰露出几分笑意。俞星城转头看了一眼,仿佛觉得是皇帝年轻时的某个组合, 都在经历波折后又一步步回到他身边来了。
皇帝大步走入帷幔后,帷幔还在两排灯烛赤红的火光下晃悠,一会儿又听到他更急促的脚步声过来,脸没露,就一只手伸过来指着小燕王:“略儿,也来!”
小燕王似乎是本来就想跟去的,皇帝指他,他立刻就起身,快步走过去。
里头传来了宁祯长公主的声音:“别让他掺和!”
皇帝:“你看你拦得住他吗?”
宁祯长公主低声说些什么。
小燕王的声音传来,因外头风雨的杂音,听起来断断续续的:“……不。……老三……他其实——”
但声音没留住,俞星城只听到滚滚雷声,宫殿那头的门似乎已经被推开,帷幔荡漾飞舞而后随着关门再度落了下来。
这边,江道之走出去了,俞星城似乎听到他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必然很嘲讽的风凉话,果然外头群情激愤,骂声连天,甚至有人在雨里奔走起来,俞星城听到了羽林或者锦衣卫拔刀拦截的声音,雷声中甚至还夹杂这几句吼叫。
孔元杰像是听不见一般,弯腰在高桌前执笔,他穿的像个庸俗奴才,写起字来却有文人风骨。俞星城侧耳听着外头的声音,戚雨信更是背着手走出里间这道门去,站在被雕花蒙绢的木门里头,透过门缝冷眼向外看。
奴仆如云从内宫搬出了十几张红漆大桌子,紧接着又小心翼翼的捧出由十六块分割开来的沙盘共同组成的大明版图。这里是早些年宫中造的,机巧复杂,沟壑平原逼真,甚至有冰封与水流。
头上那顶八卦螺纹绸布盖着的大宫灯的绸布被奴仆撑着杆子掀开,上头的镜片位置稍作调整,如穿过云层的光柱一般,打在了这大明江山上。
戚雨信走了回来,外头闹的声音也似乎更加剧烈了。俞星城轻声道:“他们是自己入宫的,还是被召进宫中来的?”
戚雨信:“昨日傍晚皇帝请他们进宫的,彻夜都没回去。”
俞星城:“也就是说,他们当中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自己可能已经被抄家了,是吧。”
戚雨信有些吃惊,转过脸来。
俞星城:“我来的时候,外头已经乱起来了。虎贲羽林都出动了,好像有好几家都闯进了人。”
戚雨信沉默了一会儿:“等天亮了,雨停了,就都定了。谭大人也过来吧,沙盘已经摆好了。”
到讨论详细战术的时候,往往就不太需要俞星城了。俞星城虽然脑子转的快,却既没有剿匪的经验,也不懂得大明内陆作战的机巧。俞敬唯抬起右手,用蔓延在沙盘上的冰霜代指叛军与白莲教目前起事的地区。
戚雨信一边用长杆推动着上头的木马小车代指行军路线,而冰霜就像是流淌一样在丘陵和平原之间快速移动。
俞星城:“叛军会跑的这样快吗?”
俞敬唯:“参与叛军的流民本就孑然一身,叛军也不要求手下兵将保持什么战斗力,只要活下去就好,自然就会四处流窜。对付叛军的主要办法都是切割。将一大股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片区,然后控制主要城市和要道,然后剩下的就是围剿了。不过这次,规模比较大,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我们需要有意将他们驱逐到几处地点。”
戚雨信按辈分比俞敬唯低,是戚家小辈里位置最高的,却比不上伯父等人的威名。但派遣他去调动凡兵推进主战场会合适一些,毕竟如果他伯父再露面。加上俞敬唯,就相当于是把大明金字塔尖的名将给搬出来了俩——
这就阵仗搞得太重,也太给叛军面子,反让他们涨士气了。
戚雨信海战陆战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又常年在外率领水师,在大明名气不强,最合适不过。
他们商议着,俞星城偶尔能发现些疑问,也算是给他们补足,而谭庐就是个政|委型的人物,对于当地百姓、叛军的心理揣测的极其到位,一直在旁边建议,说开战后要如何打好舆论战。
沙盘周围,他们投入的讨论着,觉得计划的七七八八的时候,竟然听到了一连串的钟声,俞星城侧耳数了数,惊讶道:“已经正午了?”
可天色一片灰黑,简直如同夜里,厚重的云层压的皇宫的红墙黄瓦也不鲜艳。
戚雨信推开门往外瞧,俞敬唯累的瘫坐在一旁的,正在瞧谭庐需要添油的机械腿,跟他探讨自己左臂也安装了骨手之后,能不能挥刀这种事。
俞星城跟着戚雨信一同往外看,在他们沉沦于战场计划时,外头似乎也已经过了一波风浪,本来跪满人的养心殿前已经空了,连狼狈的痕迹似乎都被打扫了,外头飘着细雨,地上是的水痕被扫过,只有四个锦衣卫沉默的站着。
戚雨信:“我从没在京师见到过这样的云。”
俞星城也抬头,黑云覆盖了整片北京城上空,整个北京城还像是在深夜。而似乎只有极其遥远的地方,才有几缕黑云的缝隙,透露出一些灰黄的天色,提醒这确实是在正午。宫内的灯烛依然不敢灭,俞星城低头背着光还瞧不见自己衣角的暗纹。
戚雨信转头,正要与俞星城说话,俞星城就瞧见背后的天空上,几道如毛细血管般闪现的蓝白色细闪电,她觉得雷声肯定要来了,但一瞬间,地面震动,眼前全白,俞星城只觉得自己像是站在爆炸中心点一般,雷声与白光瞬间到她眼前,连她这样几乎从风暴与雷电中诞生的人,都一瞬间被骤然劈到眼前的雷电,惊得仿佛要血液蒸发!
她几乎是感觉,自己的灵海瞬间就被强力的注入了雷电,而她也很快适应了眼前,心脏频率不齐的乱跳。但身边的人,并不像她这样淡定,戚雨信捂着胸口脸色惨白,两条腿发直的朝后跌坐过去。
俞星城一把拽住他衣袖,抬头看,紧挨着养心殿的宫中夹道被击中,两侧宫墙焦黑塌陷,旁边几名锦衣卫更是几乎半跪在地上,眼前什么也看不到了——
这道雷还被离的较劲的俞星城给吸收了,落在地上却也远超夏日落雷的强度,戚雨信手指尖都微微发抖,俞星城不太能理解普通人在雷下被炸的肝颤的感受,她连忙扶着戚雨信坐在楼梯上,转身往养心殿里去。
谭庐和俞敬唯倒还好,估计是见多了俞星城唤雷乱劈的本事,只是抚着胸口,吐几口气便能扶着椅子站起身来。但孔元节这样年纪大了的凡人,本来就在养心殿外墙旁边,离落雷地很近,更是僵着两条腿坐在地上,面如金纸艰难喘息。
外头几个离的远一些的小太监连忙跑过来,吓得夹着屁股乱叫,还过来满嘴“老祖宗”“亲祖宗”的来搀扶孔元节。
俞星城才刚刚扶着俞敬唯坐下,俞敬唯骂了句脏话:“是打雷吗?难道是你引得?”
俞星城:“我闲着没事儿往宫里引雷干嘛!”
俞敬唯努力表现的淡定,嘴唇子却哆嗦:“操他妈的,这雷一劈,不知道有要有多少人说什么天怒人怨。皇上又要去绝食修炼,说什么罪在朕躬!”
“宫里走水了!”俞敬唯刚骂完,外头就有内监和锦衣卫喊了起来,俞星城还以为是刚刚被雷劈中的地方着了火,她和俞敬唯急急走出去看,却发现小雨下了起来,刚刚落雷烧焦的地方并未起火,而锦衣卫们则指着远处内宫的方向。
俞敬唯皱眉,从养心殿和旁边的夹道穿过去,就是内宫,她拽住俞星城:“那不是被雷劈中的地方。走咱们进去——”
俞星城吓了一跳:“进内宫去吗?”
俞敬唯紧紧抓着俞星城手腕,压根不管慌乱的内监们,就直接往月华门一路往里进:“咱俩两个大娘们,里头还关着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娘们皇后和一群饥渴的不行的小年轻宫女,你怕什么。从这儿往北找不到一个带把的,咱们又不用避嫌。我总觉得要出什么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俞敬唯其实算是皇帝的损友发小,嘴上天天骂,心里也担忧。
第246章 错误
俞敬唯的担心是合理的, 因为当俞星城被她拽着往宫内赶去之后,宫中不少琉璃瓦上,燃烧起滚滚灰烟, 天光昏暗如夜,俞星城随手夺过一个内监手里的灯笼, 这才照亮了前路。
她俩跑了几步, 就听见后头的呼喊, 孔元节步伐老态的赶了上来,对着俞敬唯挥手:“俞将军,走, 咱们去景仁宫!”
俞敬唯:“你那老胳膊老腿我就不管你了!丫头, 跟我走。”
宫中自有禁制,无法御剑飞行或使用法器。
俞星城是跑不过俞敬唯这样两腿肌肉如磐石的女将,而内宫中, 大批宫女内监或喊着走水拿着水桶打算救火,但更多的都像是无头苍蝇般乱转。
“皇帝会去哪里?”俞星城问道。
俞敬唯:“他多年不怎么去后宫了, 最深处也只去过翎坤宫或乾清宫一带, 平日他玩乐也只去最外侧的宁寿宫与春禧殿,宫殿最密集的东宫西宫都是皇后在居住。皇后被软禁在景阳宫, 太子则住在稍微靠中线的景仁宫。”
俞星城也是对宫中某些规矩稍有了解,太子和皇后这根本就是乱住。但考虑到太子和皇后的位置, 皇帝这样安排或许也就是想让这母子二人离自己远一些。
也让这母子离彼此近一些。
“你说太子此时身份这样尴尬,皇上会做什么?”俞星城:“会像他两位兄长一样被杀吗?”
俞敬唯也说不准, 她断臂之后跑起来不太稳当, 却又飞快:“如果要杀,当年早就杀了——”
蒸汽大明 第218节
她话音刚落,又是一道惊雷, 再次划破天空,直插地面,而且也距离他们不远,甚至可能就是在太和殿一代。
俞敬唯因落雷的震动,身子一崴,半跪在地上,俞星城连忙将她扶起来,她揽住俞敬唯肋骨下头,才发现自己这位看起来霸气狂放的姑姑,其实衣裳下头瘦的皮包骨。
俞敬唯推了一下她的手,自己站了起来,连续的落雷几乎是每隔一小会儿,便落在京城之中,二人也从一开始的时不时心惊肉跳,到后来几乎是顶着耳鸣与骤雨,往宫内奔去。
到了景仁宫前,太监们都紧张的在雨中并着袖子站在外头,宫门半掩着。
为首的大太监是认得出官服的,本来吓了一跳,进了前才瞧出来是两位女官,俞星城虽然是穿着燕服,可俞敬唯却穿着从一品的官服,大太监连忙上前一礼:“两位大人怎么到这儿来了,若要是有什么事儿,可以让老祖宗传话进内宫啊,奴们可不敢随便领路。”
俞敬唯:“皇上本说是过一两个时辰便回养心殿,这一走都到了晌午也没信,再瞧着宫里走水,雷电交加的,实在是担心。莫怕,皇上不会责怪我们进宫。”
她抬手拦住了那大太监接下去的话,道:“太子可在景仁宫内,皇上呢?”
大太监压低声音道:“太子与小燕王在景仁宫内议事。皇后那头……出了些事,皇帝前去处理了。这走水正在救,只是多处地点都差不多同时起火,内宫又有禁制不可随意使用法术,只能靠取水灭火了。”
俞星城看了一眼地上积蓄的雨水。现在雨不过如细细斜线,但京师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了,空气如此潮湿,连木柴都未必能点着,这不是能用意外说明的。
俞敬唯还在询问大太监,俞星城却走到景仁宫半掩的门前,侧过脸去,从那一尺来宽的门缝朝里看。
一眼就瞧见了小燕王垂着脑袋坐在景仁宫正殿前的石阶上。
身上褐色曳撒早已湿透,紧紧裹着他,他颓唐的坐在那儿,像院中滴水的石兽。
俞星城忍不住要推开门走进去,她手才刚碰到们,小燕王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缓缓抬起头来。他脸上水痕纵横,整个人像是垮了,嘴唇翕动着似乎在轻声说着什么。
俞星城不顾身后太监的拦截,立刻推开厚重的景仁宫宫门,朝里快步走了进去。
俞星城穿着薄底的绢面鞋,脚步无声却踏开了水洼。小燕王双眼发肿,对俞星城却用力摆手,声音沙哑:“星城,你别过来——”
在轰鸣雷声的间隙中,俞星城听到了某种低哑的呻|吟,她看到景仁宫正殿的槛门大开着,里头没有点灯,跟一张黑漆漆的大口似的。
在那大口之中,一双赤|裸的脚悬在空中,在衣摆脏污的长衣下乱蹬着。
俞星城惊愕,她缓慢的走上台阶,书架斜倒在太子的金椅上,上头花瓶书架摔个粉碎,砸的到处都是,而那吊挂在房梁上的人,似乎有意不让人救,他踩着书架上去,脚离地少说有五六尺高!
那挣扎不已的身体在兀自缠绕旋转的白绫中转过去,只有个背影,俞星城却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是谁,她大叫一声。
俞星城脚下一滑,手撑着地,就要奔过去托起上吊者的腿。
小燕王却扑过来,一下子抓住她手臂,将她往后拖。
宫中虽有禁制,但也不是一点灵力都使不出来。俞星城挣扎之中,却被小燕王的灵力钎住,几乎动弹不了,她急道:“所以是你要他死的吗?这是皇上的意思对吧!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