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侠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古道牧星
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
文官等级分为: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
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大都护
【正三品】:
侍中、中书令、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从三品】:
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武官则分为: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正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从四品: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正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从五品: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肃宗加封江一尘的官职是云麾将军从三品,仅次于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名震四海的统军将领,按照文官的品级来说,六部尚书是正三品,卢国苓也就是这个档次,而江一尘年纪轻轻,仅仅比卢国苓略低一挡,已经足以比肩朝廷大员了,这样的升迁速度实在是骇人听闻。
李辅国宣读完诏书,见江一尘还是傻愣愣的站住,连施眼色。示意他谢恩,江一尘这才醒悟过来,连忙跪下谢恩。
知道肃宗会加封自己,但是这官职确实有点大,原来是个从五品,一下子到了从三品,尽管还是领个虚职,江一尘还是心里不安,所以一时间忘记了谢恩。
殿上一片哗然,众臣都在窃窃私语,大部分人以为江一尘最多升到从四品,弄个宣威将军当当,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就是这样,也是越级提拔了,没料到肃宗一下子给了从三品云麾将军,羡慕嫉妒不服者都有,只有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熟悉江一尘,了解其所作所为的几个人,才觉得这个从三品的云麾将军,对于江一尘的功绩而言,还是小了点。
卢国苓看着江一尘,对这个侄女婿十分得意,哥哥卢国卿和侄女卢剑梅都没看错人
肃宗咳嗽一声,众臣禁声,江一尘自觉退到边上,站在卢国苓身边。肃宗说道:“江爱卿及时到达京城,我方实力更增,现在天气转凉,正是用兵的好时机,这次出兵,务必要一举扫平贼军,定大局于一役!”郭子仪出班奏道:“如今物资筹备完毕,大军即将出征,而九路节度使各不统属,请陛下设立一个统帅,以备统一指挥部队的行动。”肃宗看看下面这些将领,有点踌躇,道:“郭爱卿,依你所言,谁可为统帅?”
乱世侠影 第二百四十三章做客郭府
这句话问倒了郭子仪,九个节度使都是战功赫赫之人,手下精兵无数,各有不同的用兵思路,也可以说,互不服气,推选任何人都不合适,毛遂自荐吧,更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一个都指挥不动,反而误了大事,考虑再三,竟无一个合适的人性,只能道:“军国大事,臣不敢乱言,还请陛下定夺!”肃宗也是拿不定主意,道:“暂且退朝,等朕好好想想。”于是散朝。
江一尘跟着卢国苓回到府中,随即有人把肃宗赏赐的财物送到,长安城中的金银财物早就被安禄山搜刮一看,搬到范阳了,现在尽归史思明所有,升了这么大个官,赏赐还比不上玄宗那时。
江一尘不缺金钱,对赏赐多少根本就不关心,也不去清点,让人搬进室内就算收到了。
胡婉心笑道:“做了大官,真的是财大气粗了,这么多好东西都不带瞧一眼!”江一尘道:“官品还真是挺高的,只不过还是个虚职,四处奔波救火的劳苦命!”卢国苓道:“一尘,太上皇看重你,陛下对你也是恩宠无比,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你看好了,接下去马上会有人结纳你,吃请宴会不少不了,你得把握个度,别和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走在一起。”江一尘笑道:“叔叔放心,我也算在官场混过的人,心中有数,对这些人,既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会刻意亲近。”
卢国苓道:“既然你懂官场这一套,我也放心了,昔日李林甫就是营私结党,祸乱朝政,弄得天怒人怨,后来杨国忠虽然好一点,还是酿成了大祸,陛下现在对这些事非常犯忌。”江一尘道:“管他呢,反正马上要出征了,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战场上只有真刀实枪,没有鬼蜮人心。”胡婉心问道:“这次出征,统帅是谁?”江一尘道:“暂时没确定,陛下还在斟酌。”胡婉心不解,道:“战场上这么多人马,统帅是最重要的,为何至今没有定下来?”卢国苓道:“我个人有个猜测,自从安禄山叛乱后,陛下对这些拥有重兵的将领极为忌惮,生怕他们会追随安禄山的脚步,对朝廷造成不利,因此宁愿让他们互相掣肘,也不能一家独大。”
胡婉心道:“卢尚书此言很有道理,为政者最怕的就是控制不住下属,加上有安禄山前车之鉴,陛下自然不放心了。”卢国苓道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从声望和能力来说,郭子仪和李光弼是唯二的人选,但是陛下顾虑两人都是元勋,难相统属,所以一直难下决心。”江一尘道:“我和他俩人都合作过,综合来说,郭元帅气量大,人缘好,更善于协调各部将领,是不二的选择。”胡婉心也道:“我虽然没有见过郭子仪,但是在太原和李光弼相处过一阵子,其军事指挥能力不容置疑,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严苛,按照一尘所言,应该还是郭子仪更合适。”卢国苓道:“朝中大臣大多数也是倾向郭子仪,就看陛下如何选择了。”
午饭后,郭子仪,李光弼和王思礼都派人来到卢府,说是为江一尘接风,邀请江一尘和胡婉心前去参加晚宴,很明显,一来是叙旧,其次也是趁机亲近,谁都知道江一尘了得,能够把他拉到自己营中,胜利就多了把握,日后论功行赏,就能超过同僚了。
江一尘十分为难,王思礼是最早认识的,和李光弼相处的时间最长,但是从心里上说,和郭子仪更为亲近,考虑再三,只能按照先来后到的次序,答应今晚去郭子仪府中,明后天分别去李光弼和王思礼家中,好在来人都没有离开,见江一尘确有难处,这样的处理合乎情理,三位节度使面上都能交待。
等三人走后,卢国苓道:“一尘,三位节度使急着请你赴宴,亲近的意思很明显,和三人的关系必须要处理好,不能厚此薄彼,对平乱造成影响。”江一尘道:“这事我省得,他们三人都是朝廷重臣,我会保持同样的距离。”胡婉心道:“听说这位郭大元帅为人宽厚,口碑挺好的,我还真想去见见。”江一尘笑道:“不用急,马上就会见到了,郭元帅对你也是慕名已久,在香积寺和长安时,提起过好几次。”
夜幕降临前,郭子仪早早就站在在家门外,路过的人好生诧异,都在猜测郭子仪在等哪位朝廷大臣。
远远望见江一尘和胡婉心走来,郭子仪快步迎上,握着江一尘的手大笑道:“一尘,自长安一别,我俩差不多有一年没见面了,你比以前更是成熟了,可喜可贺!”江一尘笑着答道:“郭元帅英风胜昔,担纲国家重任,我愿意在你手下做一个士兵,为你冲锋陷阵!”郭子仪连连摇手,道:“别开我玩笑了,你现在的官位,只有陛下才能指派得动了,能够给我出个主意,解决个难题,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转头打量胡婉心,道:“这位应该就是胡婉心姑娘了吧?”
胡婉心福了一福,道:“郭元帅好!”郭子仪弯腰深作一揖,道:“婉心姑娘是军中女诸葛,威名远扬,我听李光弼和王思礼说过无数次了!”胡婉心笑道:“郭元帅过誉了,我一介小女子,怎么可以和诸葛孔明扯上关系?都是李将军和王将军故意抬举我,千万不可当真!”
郭子仪走在前面,把两人带入客堂,道:“你俩很久没来京城,我今天设个家宴,为你们接风洗尘,也不是什么隆重的事,也没请什么人,就是家里几个人,菜肴就更加简陋了,可别介意。”江一尘和胡婉心齐声道:“郭元帅客气了!”看席间诸人,果然没有朝中大臣和军中同僚,连亲信部下都没有一个,完全就是一桌家宴。
乱世侠影 第二百四十四章只谈旧事
江一尘和胡婉心相视一眼,暗赞郭子仪会做人,这样的家宴,既可以传达亲近之意,表示没有把江一尘当外人,也不惹人瞩目,引起朝廷猜忌,如此的处事分寸拿捏,确实非同一般。
郭子仪有八子八女,八个儿子分别是郭曜、郭旰、郭晞、郭昢、郭晤、郭暧、郭曙、郭映,除了驻军在外的三人,余下五子都在座,见到江一尘和胡婉心到来,纷纷上前见礼,江一尘一时有点应接不暇。
郭子仪的三儿子郭晞,长期随父征伐,勇冠三军,屡建战功,在香积寺一役中,率军浴血奋战,战场上和江一尘多有呼应,两人回忆起那天的战斗情形,英雄相惜,一时间刹不住话题。(《新唐书 卷一百三十七 列传第六十二》:晞,善骑射,从征伐有功,复两京,战最力,出奇兵破贼,累进鸿胪卿。)
郭子仪见江一尘和郭晞谈的投机,也自高兴,笑道:“晞儿,先暂停一下,让一尘和婉心姑娘就坐。”把江一尘和胡婉心让到客位坐下,仆人送上美酒,诸人开怀痛饮。
郭子仪带头,几个儿子纷纷向两人敬酒,江一尘酒到杯干,渐渐不胜酒力,众人见胡婉心这样一个娇怯怯的大美女居然是人人传颂的军中女诸葛,刚开始不免有点怀疑,后来一想,盛名之下必然不虚,于是向胡婉心敬酒,胡婉心微笑着应付,浅酌即止。
席间没有提起任何关于此次征讨的事,聊的都是昔日的战事,郭子仪和儿子们向两人打听睢阳之战的具体经过,听到张巡和雷万春等人英勇就义的时候,不禁动容。
郭子仪叹道:“此生未能和张巡把酒言欢,实乃一大憾事!”站起来面朝东方,把杯中酒往空中一洒,道:“张巡,好兄弟!你我虽未曾谋面,却神交已久,请喝了哥哥这杯酒!”江一尘和胡婉心回忆起睢阳之战的惨烈,想起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等人,不禁黯然。
郭子仪觉得睢阳战事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不再提这事,转而谈起了自己大半辈子征战中的各种战例,顺带着着考校一下胡婉心,胡婉心随口应答,无不切中要害,宛如身临其境,很多正谋奇招,更是大大启发了郭子仪。
郭子仪不禁叹服,道:“婉心姑娘天生的奇才,不是常人可以相提并论的!”胡婉心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局势把控极其困难,我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郭子仪对几个儿子说道:“你们要记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兵书是死的,打仗是活的,生搬硬套,就真正是婉心姑娘说的纸上谈兵了!”五个儿子齐声答应。
酒至半酣,郭子仪不再谈国家大事,开始拉家常,气氛十分融洽,除了极少数希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悍将,普通人都愿意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这种家长里短的话题,更拉近了江一尘和郭子仪的距离。
郭子仪不再是个叱咤疆场的猛将,完全就是一个慈厚的长者,胡婉心心想:“这个郭子仪为人宽和,对朝廷极其忠诚,几个儿子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郭家日后必定是大唐的顶梁柱!”
郭子仪和五个儿子都是酒量惊人,直喝的昏天黑地,才放过江一尘。胡婉心笑道:“再喝下去,我看一尘明天就上不了朝了,刚升官就旷工,会不会有欺君的嫌疑?”郭子仪道:“陛下对一尘宠信的很,直说喝醉了爬不起,也不会有事。”江一尘道:“酒喝够了,我们得告辞了。”郭子仪看大家都尽兴了,吩咐撤下酒菜,开始上茶醒酒。郭子仪强留着两人喝了几杯茶,才送他们出门。
几杯热茶下肚,加上门外凉风一吹,江一尘清醒大半,叹道:“那天香积寺大胜后的庆功宴,都没有今天喝的多。”胡婉心笑道:“他们六个人轮番敬你,你一个人自然敌不过,还好没有喝醉,不然的话就丢人了,第一次去别人家中就喝醉了,也太过分了。”江一尘道:“我倒不觉得丢人,在郭元帅家,一点不拘束,真的醉了也没什么。”胡婉心也有同感,道:“我也觉得很轻松,就和到你家差不多。”
江一尘笑道:“你还真把我家当你家了啊!”胡婉心白他一眼,道:“那有怎么了?你没看到可儿和我多亲,比和亲生爹妈都亲呢!”对这事,江一尘一直纳罕,现在听胡婉心这样说,只能道:“也可能可儿和你前世有缘吧。”胡婉心嘻嘻一笑,道:“前世?我都活了一千多年了,可儿能有几个前世?”江一尘正色道:“那时你在长白山中采摘仙草,不小心从悬崖上摔下来,是可儿救了你。”胡婉心假做回忆状,恍然大悟道:“我记起来了,还真有这么个事,可儿那时候还是个英俊的少年郎呢!”江一尘知道是说笑,道:“所以现在轮到你报恩了,好好服侍我家千金吧。”
路边人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两人触景生情,都想起了可儿可爱的样子,胡婉心道:“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打打杀杀,一定要拼到你死我活!”江一尘道:“这些人觉得好日子太平淡了,需要来点刺激。”胡婉心拂了拂被晚风吹乱的头发,道:“大军何时出发?”江一尘道:“筹备差不多了,就是统帅之位未定。”
胡婉心道:“选个统帅有这么难?我觉得这个郭子仪挺合适的。”江一尘见胡婉心的看法和自己一样,问道:“为何这样说,理由呢?”胡婉心道:“为帅和为将是完全不同的事,为帅总管全局,除了目光远大,最重要的就是要服众,郭子仪待人宽和,德高望重,这方面明显强于李光弼,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不是军事指挥能力可以弥补的,所以让我选的话,毫无疑问是郭子仪为帅。”
乱世侠影 第二百四十五章玄宗有请
胡婉心和郭子仪初次见面,相处二个时辰不到,就一心推举郭子仪为帅,说明郭子仪的为人处世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郭子仪为人宽厚、忍让、谦虚、谨慎,深谙进退之道,很少得罪人。史书称他“事上诚尽,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这里仅举一例,就可见郭子仪的胸襟与为人。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来郭子仪成为李光弼的顶头上司后,派李光弼出征讨贼,李光弼以为郭子仪是要陷害他,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意思就是派我出去打仗,我死了也甘心,但是请放过我妻儿。而郭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仪岂怀私心忿哉!”于是两人冰释前嫌,遂同破贼,李光弼成为节度使亦是郭子仪的推荐。
江一尘非常赞同胡婉心的看法,道:“郭子仪为帅,李光弼为将,定可一举破敌!”胡婉心摇头,道:“我看最后这两人都不会是统帅。”江一尘奇道:“不是他两人,还有谁能够当统帅一职?”胡婉心故作神秘,道:“不信你就看吧,反正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酒意重新上头,到家后,江一尘倒头便睡,早上洗漱完毕,跟着卢国苓上朝,既然是从三品的云麾将军,也算朝廷重臣了,无故不上朝总说不过去,何况还是昨天刚履新的。
和熟悉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打过招呼后,肃宗也到了,今天的议题主要还是平叛,大伙都是人精,昨天都看出了端倪,谁都不提起选统帅的事。兵部把经过几次修改的征伐安庆绪方案递交给肃宗。肃宗粗粗一看,选几个主要问题和大臣商议,然后郭子仪等人一一回答解释。其实这也是例行公事,肃宗对具体的作战也不甚明白,但是过问还是必须的,毕竟是最高统帅,战略决策必须由其作出,一旦大军出发,一切都由统帅定夺了。
江一尘没有带过兵,参与的大战倒是不少,潼关之战的进攻,后来受阻,最后突出重围,香积寺的大部队正面决战,睢阳的守卫战,太原的先坚守后反攻,各方面的经验积累不少,听了兵部的计划,心想:“这计划也算无懈可击了,方方面面基本都考虑到了,不过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美的计划也怕遇到计划外的事,最后还得看统帅将领的临阵应变,特别是二十万大军,九路节度使,没有人统一指挥协调,总不是个办法。”但是肃宗和众臣都不谈此事,自己也不好冒冒失失提出,如果肃宗让自己推举人选,又怎么回答?想想还是算了,随大流吧。
午饭后,两驾马车在卢国苓大门前停下,下来几个人,中间一人,却是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广东高州市区),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后来被李隆基引为知己。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说起宦官,最近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魏忠贤,明朝袁崇焕在宁锦大捷后曾上书,称魏忠贤为“千古内臣第一”。(魏忠贤在大多数的历史书中,被污蔑成十恶不赦,骄横跋扈之人,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崇祯临死前重葬魏忠贤,李自成破城前,王太监所言“若忠贤在,时势必不至此”,都是重新解读历史的依据,有兴趣可以看看,这里不表。)
高力士颇有度量、文武双全、时行善事,侍奉玄宗,深受信任,掌握大权,并不是凭着一味的逢迎和巴结。而是虽身为宦官,却能在关键时刻对唐玄宗起到政治上的有力帮助和情感上的倾心关怀。 高力士虽为阉人,却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决断性格,“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确实颇有大将之风。因此,高力士权倾朝野,据《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高公神道碑并序》记叙:由于唐玄宗“恩遇特崇,功卿宰臣,因以决事”,但高力士则“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进)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近无闲言,远无横议。君子曰:此所谓事君之美也。”这一段话对高力士的评价虽有过誉之词,但也清楚地说明玄宗对高力士非常器重,朝廷内外的公卿大臣很尊重他的意见,高力士因之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提议。
马嵬坡劝玄宗缢杀杨贵妃后,高力士随玄宗入蜀,而先前与高力士同受宠信的官居三品的内侍监袁思艺却投降了安禄山。后来玄宗还京,高力士因从幸成都、护驾有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户,进封齐国公。
卢国苓听报高力士到来,极为意外,连忙带着江一尘出来迎接,朗声笑道:“公公光临寒舍,当真是蓬荜生辉,请入内奉茶!”江一尘也上前见礼。
高力士微笑道:“卢尚书不必客气,我这次来,是奉太上皇之命。。。”罗公远心中一凛,原来肃宗的皇后张良娣及李辅国生怕玄宗复出掌权,侵害他们利益,一直在肃宗面前进谗言,离间父子俩的关系,慢慢的,肃宗和玄宗之间关系日渐紧张冷漠,下面朝臣看的明白,自然不敢和玄宗多有交集。
乱世侠影 第二百四十六章思念难遣
高力士见卢国苓神色中略有紧张,淡淡一笑,续道:“太上皇听闻一尘来京,想请他入宫一叙。”卢国苓这才放下心,对江一尘道:“一尘,太上皇既然想念你,那就随公公进一次宫吧。”江一尘嗯了一声,对高力士道:“公公,喝完茶走,还是现在就出发?”对玄宗这位太上皇,师父罗公远的老友,江一尘一直非常尊敬,能够见一面,也是十分高兴,说不定还能知道一些罗公远的事迹。
高力士拍拍江一尘的肩膀,道:“现在就走吧,太上皇一直念叨你,别让他多等,也给卢尚书省点茶叶钱,又要打仗了,户部尚书家里也不宽裕。”卢国苓大笑,道:“只要公公来做客,茶叶管够!”
两人坐上同一辆车,马蹄声中往兴庆宫方向驰去,高力士看看江一尘,道:“一尘,太上皇是个重感情的人,现在没有政事烦恼,每天就是看看书,顺带着思念贵妃,你这次去,想办法开导开导他。”江一尘问道:“太上皇召见我,可有什么事?”高力士摆摆手,道:“无需多想,就是想见见你,一个人年纪大了,都会怀旧,如果还有什么事的话,可能你是罗仙师的徒弟,也许太上皇想和你探讨一下道法。”江一尘笑道:“公公可别乱夸我,我这点微末道行,别辱没了道法这两个字!”高力士也笑道:“别紧张,到时就知道了,肯定不是免你这个云麾将军的职!”
江一尘刚来京城,不知道玄宗和肃宗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没什么忌讳,随着高力士来到了南内。
玄宗退位后,把原先居住的正殿让给了肃宗,自己主动搬到了兴庆宫,院子也不算小,有很多太监和宫女服侍。
江一尘进去时,玄宗正斜躺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道德经》,听到声音连忙抬头,脸上露出笑容,道:“一尘,力士,你俩来的这么快!”江一尘见玄宗比起在成都时,更显苍老,心中莫名有点伤感,喊一声:“太上皇!”跪下叩头。玄宗快步上前扶起,道:“别多礼了,我已经不是大唐皇帝了,坐下陪我聊聊天就好!”高力士也道:“太上皇对道的领悟越来越深刻,早就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了!”随手从边上拉过一把椅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