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然后等到这些人来到,得知这一情况后,都是非常气愤的……这实在是无法无天啊!甚至都触犯到了根本的底线!
(因为一般来说,大明朝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拿常见的党争来说(例如之前的杨嗣昌和东林党人之争),双方斗争的时候可以各出奇招,但底线就是一方下台致仕为止,不会弄出人命的,可是现在呢?)
于是就在这个其中,杨山芦最铁杆的心腹孙昌明(也是他的母舅),就是当场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你不仁,那就许我不义!
反正在前些日子,左懋第还有锦衣卫的密奏一起送到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已经下令,把这位晋王押解到京城,交由宗人府问罪的(专管皇族事务的衙门),所以干脆就趁着这个机会,在半路上把他咔嚓掉就得了,一劳永逸!
对于这个建议,其他几人虽然没有表态,可也大多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因为他们都明白,按照大明皇室的尿性,如果是普通人干了这种刺杀特使的事情,那当然只有掉脑袋的下场,可是放在这种龙子龙孙身上就不同了(谁叫他们出身好呢?)。
估计最严重的处罚也不过是终身囚禁,在宗人府的高墙内度过余生罢了,可问题是以后的事情谁知道,万一以后再被放了出来呢?所以与其留着这种祸害,还不如给他咔嚓一刀来得干净!
而面对这个建议,杨山芦考虑之后,却只采纳了一半……那就是原本他还不想做得这么绝的,可是既然对方已经突破底线,都派人要他的命了,那他也没必要再留后手,让这位晋王留在世间了,只是方式需要改变一下。
他不能出手杀了这位晋王,但是可以交给崇祯来做,也就是说,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看看崇祯对他的态度!或者说他在崇祯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在这之前,他必须要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也就是之后杨山芦会派人,把晋王刺杀他的人证物证,统统送往京城,然后就可以正式向崇祯诉苦……臣很委屈!臣为朝廷办事,为皇上你办事!(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治理山西也就是在为崇祯办事)
结果却弄的有人要来刺杀我!甚至更令人寒心的是,还是你们老朱家的人要来刺杀我!忠心耿耿却换来这样的报答……实在是令人心寒啊!所以该怎么处置他,你自己看着办!
而对于杨山芦的这个决定,在座的有些人还不太明白,不过像胡元谋这样的聪明人,已经完全听懂了,包括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也全部明白了(有些话不方便放上台面明说),所以他就是当场表态,支持杨山芦的这一决定!
而接下来在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仔细琢磨一番后,都是明白了其中的隐藏含义(至少能够隐约摸到那么一丝脉络),然后也全部通过的(这个其中只有左懋第没有表态,但是也没有表示反对,类似于后世的弃权)。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其实这就是一招杨山芦的试探!因为说白了,现在杨山芦敢于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治理山西(也就是属于‘自找苦吃’的那种),包括为了消灭鞑虏,都不顾猜忌练出一支庞大的军队,靠的就是崇祯的信任,或者说在他心中无以伦比的地位!
可如果在这样区区一件小事上,崇祯都不能摆正天平,还是包庇他这位皇亲的话,那么杨山芦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这种单方面的效忠还有没有必要了!
或者换句话说,杨山芦也不是圣人,他都为了大明江山这样鞠躬尽瘁了,崇祯皇帝还是包庇他那位皇叔的话,那么杨山芦就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难道他非得拥护这个朝廷么?难道他就不能自己弄个皇帝当当?非得受这个鸟气?置人于麾下?(更关键的是这还可以看出以后有狡兔死,走狗烹的风险)。
虽然杨山芦一直觉得,当皇帝是件很累人的事情(本来杨山芦对于之后功名成就后的定位,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打算,毕竟在这种法制还不健全的封建朝代,既要做到拯救中华,又要做到不会引起崇祯猜忌,双方可以相安无事,那真的是需要考验智商的事情。
当然杨山芦在二年前,就已经做好了打算,毕竟这个事情关系到自己的小命,不可掉以轻心的,而且还是非常妙的那种,到时候即可以享受皇帝的待遇,还没有皇帝的种种劳累,什么天不亮就要上朝,不上朝就被骂为昏君,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奏折之类的)。
可是如果崇祯真的只有这么一点气量的话,通过这件事情试探出了他的真实内心,那么他说不定真的需要考虑一下原定的政策了……
于是就这样,大家心照不宣的形成统一意见以后,就开始行动起来。
三天后,那位倒霉的执行者,也就是那个王府的仪卫正(护卫统领),就被三兄弟给抓住了(之前的执行者,那个王府左长吏已经被刘大棒槌打的卧床不起,所以不能继续执行了)
然后这个新换上来的仪卫正,在再次去青楼嫖娼的时候,凭着他身上独有的味道,被三兄弟外加情报司的人,给悄悄抓获了,然后一番严刑拷打之后,就只能全部招供,并签字画押的。
这样人证物证俱获之后,杨山芦当即派人快马加鞭,把这一铁证给送往京城,而接下来,他就要看看,崇祯到底会怎么办了?
******
京城,皇宫。
此时已经是晚饭时分,可是崇祯皇帝依然在埋头御案,处理批阅不完的奏折的,并且现在他最牵挂的,就是山西的治理问题……毕竟治理山西投入了杨山芦全部的精力,可是不也同样牵挂着他的心吗?
(这就是一块非常重要的试验田,甚至可以决定大明未来的政策走向)
所以与之相对应的,山西的锦衣卫系统,由原来的每一个月发一份密报,改成每十天发一次,包括左懋第那边也是如此,反正崇祯皇帝对于山西的事情,那是提到了最为关心的高度。
不过令他愉悦的是……最近送来的都是好消息,就好像锦衣卫在最近一次的密报上,就清清楚楚的写着,山西现在的形势已经有了明显改善,那些贫苦的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田地,路上再也看不到流民了……因为大家都能领到救济粮,并且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忙着耕作的。
甚至这样难得一见的景象,都让这位锦衣卫副千户(山西境内的锦衣卫最高头目)都大胆做出预言的,只要继续保持这种态势,等到来年夏收的时候,百姓们打下了粮食,又不用交那种吓死人的租子(因为土地都是自己的嘛,还需要再交租子吗?),那就真的能够做到丰衣足食了呀!
包括左懋第的密报,也是同样如此,并且他身为山西副使,一直跟在杨山芦身边,呈上来的奏报就更加详细了,什么斗贪官,斗王爷,进而才可以顺利的退田还民,他都是说的清清楚楚。
而且左懋第的屁股都不用歪的,说的也全都是杨山芦的好话,而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贪官哭,百姓笑,山西的形势大大滴好!
然后崇祯皇帝看完这些密报之后,心情那是非常的愉悦啊!甚至他自己都觉得需要表扬一下自己的……当初果然没有看错杨山芦啊,如果没有当初的慧眼识才,现在又哪里有如此令人振奋的景象呢?
当然在欢喜之余,崇祯还是稍稍有些愧疚的(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还记得杨山芦开始治理山西之后,虽然一开始他就对杨山芦做出过种种保证,可是在面对铺天盖地弹劾他的奏折时,他还是有些动摇的(所谓的三人成虎嘛,当然幸好他挺了过来)不然的话,又哪里有如今这大好的局面呢?
包括这个时候,平时一直侍奉在他左右,形影不离的心腹太监王承恩,此刻却是反常的从乾清宫外飞奔而来,甚至那个兴奋的声音,隔着门外就能听见了:“皇上,大喜呀,大喜!市舶司的分红送来了!”
“什么!”崇祯皇帝一听之后,同样是兴奋的两眼发亮,腾地一下从御案后站起来的……杨山芦当初的承诺,已经做到了呀!
当然崇祯并不知道的是,随后杨山芦派人送来的某人的罪证,也已经快要到达了!而他就要做出,一个相当艰难的抉择!
ps 鞠躬感谢老友zz681027的打赏!为了这种支持,本马入夜了还在码字啊……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最近状态不错(应该是大家的热情支持,动力十足的缘故)
所以现在更新能跟上了,可以恢复之前的每天早上七点半的准时更新,并为之前的更新不规律,向大家致歉,当然,以后应该不会了,呵呵。并且再啰嗦一句,白马的人品还是很好的,过年都不会断更的哦。
变明 第三百二十五章继续抉择!
于是等到王承恩刚刚跑了进来,崇祯已经迫不及待地问道:“第一季度的分红都已经送来了?那有没有50万两?”
“哈哈皇上,确实已经送来了!而且虽然没有50万两,可是也有足足45万两的!”王承恩就是兴奋无比的说道。
而崇祯听了都是兴奋的直转圈了:“太好了!”要知道当初他和杨山芦约定的,是一年200万两,也就是折合下来一个季度分红50万两。
可是他也知道,所谓万事开头难,市舶司才刚刚开始运营,所以这第一个季度能有个三四十万两的分红,就算是很不错了,可是现在呢?自己果然是慧眼识人啊!
“走,看看去。”崇祯那是兴奋的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了,催着王承恩就往内库赶!当然也难怪他如此……要知道崇祯也是生不逢时,自从他登基当上皇帝以来,内库几乎一直都是空的,至于最近这些年来,更是干净的都可以跑老鼠了(原来抄了魏忠贤的家后,还捞到了一点钱)。
所以现在好不容易送来了这么多银子(还都是他的私房钱),他当然要前去看一看了!
而等到这君臣二人来到了位于宫中的内库,看着那些太监,搬进来了一个又一个沉重的大木箱,而里面装的还都是一锭一锭,码的整整齐齐的银元宝时(就是那种50两一锭的细丝纹银),崇祯心里这个欢喜啊……甚至他都有种感觉,这是不是就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呢?
甚至崇祯都在心里暗自感叹,虽然他执掌的是一个乱世,可老天爷还是公平的呀……没有赐给他一个戚少保,可是却赐给他一个杨山芦啊!
而王承恩呢,看见崇祯如此高兴,他也是非常欢喜的……此次崇祯分到了45万两的红利,他同样也有二万五千两的分红(这是杨山芦承诺他的),而且按照他安排在市舶司的的那个心腹太监汇报,说是市舶司的形势一片大好,往后的收益眼看着还要增长,所以这样的前景……
“不过皇上,你还是快些去用膳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啊!”两人美滋滋的看了一阵后,可是这么多银子一时也运不完呀,所以王承恩就是委婉的劝说道。
“嗯,用膳用膳!”崇祯听了也是连连点头,不过临行之前,他还是交代了这些太监,务必做好入库记录之后,这才欢欢喜喜的离开的,甚至因为心情实在是大好,在用膳的时候,崇祯都额外多喝了一碗小米粥的。
然后等到吃饱喝足之后,崇祯就是精神抖擞的准备继续‘战斗’了,不过等到崇祯看了一眼御案上的那些奏折,眼中却是露出了一丝不屑之色……
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弹劾杨山芦的,至于原因那也非常明显,最近杨山芦搞得这个退田还民的大动作,把n多权贵的饭碗都给敲掉了,还是那种旱涝保收的金饭碗!所以这些权贵们痛彻心扉之余,能不一起疯狂的向他开炮吗?
不过现在的崇祯,已经对此具有了相当的抵抗力,所以等到他随手拿起一本奏折一看之后,就被他厌恶地丢到一旁,甚至鼻子里还哼了一声道:“又是老调重弹!”
(当然崇祯说他们是老调重弹,还是有些冤枉他们的,因为马上就要到了丙辰外察之年!所谓的外察,就是专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对于京外官员的考察称为外察,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
并且这样的考察还要“丽以八法”,所谓“八法”,就是考核官吏的八项标准:一贪、二酷、三浮躁、四不及、五老、六病、七疲、八不谨。所以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些权贵都是拼了命的抹黑杨山芦啊……
什么一贪、(你抄了那么多人的家,能不贪么?)二酷、(你一上任就杀了那么多官员,这不是酷吏又是什么!)三浮躁、(你刚到山西脚跟还没站稳,就搞出这么多事情,这不是浮躁还是什么!)反正各种各样的脏水,都是拼命往他身上泼啊!
不过好在崇祯和这些文官‘斗争’了十几年,也开始历练出来了,所以对于这些浑话,那是完全不信啊)
不过这些奏折的数量实在是不少,崇祯也懒得看了,所以他就是看了一眼侍立在一旁的王承恩道:“你个老货也算是去过山西了,你倒是说说看,对于这些弹劾杨爱卿的奏折,该怎么处理啊?”
王承恩就是瞥了一眼那足足有五六十本的弹劾奏折,然后小心的措辞道:“这个嘛太祖爷有明令,宦官不得干政,所以老奴不敢妄言,但是老奴有一点是知道的,那些弹劾他的文官自己没本事治理好山西,然后也见不得别人的好啊!”
(而王承恩说完之后,就是摸了摸藏在袖子里的那张银票,心道我这么说,也算对得起小杨大人了吧?)
“哈哈,你这个老货还是有些见识的嘛——”而崇祯听了就是欣然点头,甚至觉得他说的那是一点没错的……这就是那些文官的本来面目啊!
就好比当初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在铲除了魏忠贤这个阉党之后,那也是心怀壮志,想着依靠众正盈朝,满朝青紫(官袍的颜色),好好的治理这个天下,还天下以清平的。
可是结果呢,那些一个比一个吹得厉害的文官们,带给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失望!
哪怕他们平时吹的如何厉害,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自有安国策……一个个仿佛都是名相再世!丙吉重生似的!
可是现实问题是,在这些‘贤臣’们的治理下(崇祯当政之初几乎全听他们的,毕竟那会他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而且崇祯属于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见识有限,而且他一开始并不是当成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的,是他的木匠哥哥惨死之后才轮到的他)
国家越来越残破,民生越来越困难,当然这些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只是让他一次又一次的下罪己诏!(我们怎么会错呢?这都是皇上你的过错嘛!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中,崇祯被那些文官摆布,都足足下了四次罪己诏!)
可是现在呢,崇祯却不会上这个当了……他心道好不容易老天爷赐下了一个能臣,这些人又想逼着朕自断臂膀吗?
所以接下来,崇祯干脆就不看这些奏折了,而是像扫垃圾似的一挥手道:“留中留中!通通留中!”
(所谓的留中,就是指大臣们在向朝廷送上奏折后,一般有几种处理办法:同意的话就用朱笔加以批示或答复,并抄送六部加以公布,即“批答”;而如果皇帝觉得相关奏折不合己意,又不方便处罚他们,那就可以扣留相关奏折不予答复,即“留中不发”,我根本不回复你)
而王承恩一听是留中,那是正中下怀啊,连忙就是叫来站在门口的小太监,把这些奏折通通给抱了下去,甚至他的心里还暗暗窃喜呢,这比起之前崇祯的态度那是进一步明确了呀……以前不管怎么说还会看一下,这次干脆连看都不看了呀!哈哈!
倒是在御案上的奏折中,也有不少是表彰杨山芦的(属于杨嗣昌那一派系的,或者新近拉拢来的,现在也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了)。
对于这些奏折崇祯还是很有兴趣的,就是挑了几本有滋有味的看了起来,并且有的还能带给他启发的……果然是人多了看问题就全面啊,他们提到的杨爱卿的这些优点,我怎么就没发现呢?呵呵。
然后这样处理完了这些公务之后,崇祯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这会他就想起了一件事情,看向身边的王承恩道:“对了,押送晋王的囚车快要进京了吧?”
而在得到王承恩肯定的回答后,崇祯就是满意的点点头,而他之所以如此重视,那也是有原因的,要知道他之前一直猫在紫禁城里,所以对于外面的这些皇亲国戚们,做的事情也不太清楚(就算他想知道都不行,很多锦衣卫迫于王府的威势,都不敢上报的,谁敢管他老朱家的事情呢?)。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等到收到了左懋第和锦衣卫送来的密奏之后,实在是把他这个皇帝给吓了一大跳啊……
想他都贵为皇帝了,为了维持这个国家的运转,都要偷偷的把宫中的金银器卖掉来度日的,穿打补丁的衣服(龙袍),可是他这位皇叔呢,却是醉生梦死,奢华无度的……把人参当柴火烧,撒尿都用金痰盂……这种奢华到极点的生活,又如何不让他气愤呢?
所以崇祯已经暗下决心,等到这位晋王进京问罪之后,终生囚禁于宗人府,就是他的下场!
可正在这时,外面忽然匆匆跑进来一个小太监,并且呈上来了一份最新的山西密报……这也是崇祯亲自规定的,凡是山西的密奏,一律直接送达!
只是等到崇祯接过来一看,却是变得更为愤怒了……原来这里面是两份密奏,第一份是杨山芦发给他的,而密报里的内容更是令他发指……他那位皇叔实在是不可救药了!居然丧心病狂到动用杀手去暗杀杨山芦!还好最后被杨山芦人赃并获,所以现在都把这个罪证给他送上来了!
而另一份密奏,却是山西驻太原府的那位锦衣卫副千户呈上来的,说的也是这件事情,当然这份密奏就是起到了一个证明的作用(锦衣卫的职责之一就是缉查百官,侦破案件,所以杨山芦放着这样的人不用,那不是浪费了吗?所以当初在抓到那个仪卫正之后,同样是让锦衣卫参与其中,一并上奏的)。
所以等到崇祯看完之后,都是气的直拍御案的:“其有此理,他朱求桂还是不是老朱家的人!难道他希望大明江山垮了,他被那些流民烹了煮食,那才开心吗?”(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中,大明江山也确实是垮了,而这位朱求桂也没落得好下场,被闯王李自成捉到之后,押到京师开刀问斩的!
而一旁的王承恩在知道事情原委后,同样是非常愤怒的……就算是党争,那也是有底线的,不会涉及生命安全,可是现在呢,这都已经毫无底线了呀!既然如此,他就是小心的问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您看……”
当然,王承恩还是很小心的,就算以他和崇祯的关系,也只敢说到这个程度了……毕竟这次的处理对象,可是正宗的龙子龙孙,太祖血脉,是他老朱家的家事,连他也不敢多说什么的。
而崇祯呢,就是抿紧嘴唇,开始在原地踱步了,这是他遇到棘手事情的习惯,也就是现在他需要做出抉择,究竟是要保住他这位皇叔,同宗血脉,还是要保住杨山芦?
ps 鞠躬感谢老兄zz681027的打赏!哈哈,你的这个打赏频率可真高啊……三天二次!
另外也请放心,白马在作者有话说中就保证过,除非极端情况,否则的话天天有更,过年也会保证!毕竟码字也是一份责任,需要有职业道德滴,嘿嘿!
变明 第三百二十六章晋王之死!
时间在滴滴答答过去,崇祯还在原地转圈。
显然他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严峻性,因为这也是很明显的,杨山芦在这份密奏中,虽然没有提出什么处置的建议,可是他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了……
那就是我受到了极大的委屈,我兢兢业业为朝廷办事,为皇上您办事,结果却遭到了这样的对待!而更令他寒心的是,想致他于死地的,还是大明江山的既得利益者,是堂堂一位亲王!所以发生了这样令人发指的事情,该如何决断,你自己看着办吧!
只是崇祯在双眉紧锁之余,他也有为难之事,如果按照他的本心,对这样的国之蛀虫,他的存在对大明江山没有丝毫好处,反而大大有害的家伙,当然是杀了干净!
可问题是太祖留有遗训啊(朱重八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毫不客气,可是对于他的子孙还是很好的),也就是后世子孙,除非犯了谋逆等大罪,除此之外,不得杀害!
可问题是现在能不杀吗?
而崇祯在转了三圈之后,终于作出决定……非常时期就要行非常之事!如今大明江山都已经危如累卵,如果再把此等丧心病狂之人留着,那不仅无法对杨爱卿一个交代!连他自己都交代不过去啊!(最多就是此间事了之后,他自会去太庙向太祖爷禀明的)
所以崇祯当即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并且立即传下一道密旨,等到那位晋王入京之后,就可以立即执行!
******
京师外面的官道上,正走来一只规模不小的车队,晋王朱求桂在负责看押的锦衣卫,还有少量王府护卫的护送下,一路前行,已经来到了京城。
不过他这次虽然是进京受审的,可是以他亲王地位的特殊,还有晋王府的豪富,在京城里还是有好几处豪华府邸的。
所以就在当天晚上,朱求桂就是入住了其中的一座豪华府邸,准备好好歇息一晚之后,才去宗人府报道的。
不过就在他入住之后,他还牵挂着一件事情的……那就是究竟把姓杨的干掉了没有!本来他和那个仪卫正约好的,有了进展立刻通知于他!可是直到现在,都没有等到任何消息。
不过这位晋王也不担心,反正在他想来,就算这次失败了,还有下次嘛,反正杨山芦已经把他害得如此凄惨,所以他也绝对别想好过!那是绝对要把他一起拉进地狱的!
可是他也有不解的地方,就算不成功,那也应该有消息送来呀,可为什么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呢?所以这位晋王就算入住了豪华府邸,有着十几个年轻俏美的丫鬟服侍,还是有些心神不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