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变明 第三百九十章千里奔袭!
明军总督行辕,议事大堂。
要说对于这位科尔沁部的领主,杨山芦算是比较了解的,知道此人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二骨仔!
但是不得不说,此次他的投机,对于大明的帮助还真是不小!然后考虑到明清双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出于千金买马骨的需要,封赏一下还是可以的。
但是杨山芦更加清楚,对于这种投机分子,还是需要防止他做大的!所以封赏只能是给予虚名,不能给予实职。
(例如封为蒙古诸部的首领,或者封个什么辽东行都司的官职,以后代替大明管理蒙古诸部,这就完全不可以,因为这种人天生脑后生反骨,势力做大之后,容易生出异心啊!)
所以等到杨山芦说出他的意见之后,行营众人都是深为赞同的,特别是那些久驻辽东的文官们。
他们对于这位科尔沁部的领主,也算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本来就有些担心,因为这位可以算是杨山芦的人(此次配合特种营一起行动的嘛),所以出于包庇‘部下’的原因,杨山芦会不会建议给出很高的封赏呢?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很妥当的嘛。
(而且这样早日把封赏定下来,日后传出去,也不会说明国皇帝对待‘恩人’过于苛刻了,毕竟崇祯皇帝已经问过此事,可问题是他对于这位墙头草先生该如何封赏,也感觉很是头疼,而现在就正好解决问题了)。
所以这样商议好之后,接着洪承畴就去派人,把这位刚刚归顺的墙头草先生给叫了过来。
然后本来这位墙头草先生,在过来的路上还做着美梦呢……明国会不会给他封个大大的官职呢?毕竟他这次是把皇帝给救回来了呀……
不过等到他听完朝廷的封赏之后,就是泄了气了……因为洪承畴代表崇祯皇帝,先是严厉斥责他以前助纣为虐的举动,接着才话风一转,表示他能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还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朝廷也就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责任,并且等到此次大战尘埃落定之后,还会继续保留他科尔沁部的领主身份,另外还会赏给他一些金银(当然也仅仅是如此了,其他不该给的一样都不给!不能给这种人发展壮大的机会啊……)
“罪臣多谢我主隆恩!”此时跪在地上的这位领主大人,听完封赏后心里还是很有些失望的……这和他预想中明国一向慷慨的手笔,感觉大不一样啊!
甚至他还感觉很是委屈的,这和他立下的功劳不相符合啊……于是他就一个劲的拿眼瞧一旁的杨山芦,因为他知道,杨山芦可是在明军中举足轻重的存在,所以如果杨山芦可以在这关键时刻,替他说几句好话的话……
不料他却是白抛媚眼了,杨山芦都根本不看他的!估计这位墙头草先生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意见本来就是杨山芦提出来的!对于这种摇摆不定的墙头草,难道还能大力培养,然后再培养出一个努尔哈赤来吗?
(当年的努尔哈赤,就是因为辽东总兵李成梁养虎为患,或者叫做养贼自重,才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的!然后等到大明发觉的时候已经晚了,这才酿成如今大祸的!不过现在嘛……)
而这样都商定好之后,这次的军事会议也就差不多了,接着众将也就逐一告辞离开。当然其中也是有喜有乐的,就好像被推荐到的四大总兵,就是兴冲冲的回去准备了……明天一早进攻皇太极的!
至于剩下的六大总兵,则是作为预备队,看看到时候能不能捞到一点残羹剩饭了。而看见此间事了,杨山芦也正想告退的时候,却是遭到了洪承畴的挽留。
也就是洪承畴等到其他人都离开之后,就问他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定国公主这支奇兵,如今究竟到了哪里?毕竟仗打到现在,已经都快要进入尾声了,可是这位神出鬼没的定国公主,还一直没有什么消息的,所以洪承畴那是非常的关切啊……
而对于洪承畴的问题,杨山芦就是打了个哈哈,蒙混了过去……表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使了一回春秋笔法。
可是等到杨山芦离开了行辕之后,自己都是忍不住苦笑起来……自己这位爱妻啊,虽然是非常能干,可还真不愧是草原上的一匹胭脂马,自从进入草原之后,就开始渐渐脱离他的掌控,现在自己都不知道她跑到哪里去了?
虽然在最近的一次飞鸽传书中,这位公主殿下依然没有透露她的行程(其实是因为深入险地之后,生怕杨山芦为她担心),不过她在信就是誓旦旦地向他表示,她已经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并且一战功成之后,一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的!
对于公主殿下的能力,这位草原上的明珠,杨山芦还是相信的,可问题是现在仗都快要打完了,你的惊喜在哪里呢?
*****
内蒙古大草原。
正在杨山芦记挂着她的时候,此时英姿飒爽的公主殿下,正带领1万蒙古骑兵纵马疾驰!她正在谋划着一个绝大的计划——因为此时的她,都已经来到距离狗鞑子的盛京城(清国的定都之地),已经不足三十里的地方了!
没错,公主殿下的计划就是,一举攻下狗鞑子的老巢!拿下盛京城!要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都被攻破了,差不多也就意味着灭国了!所以这样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公主殿下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那就是有可能的话,还要顺便夺回传国玉玺!为她的老爹林丹汗报仇!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东西!最初是由秦国丞相李斯打造,呈螭虎钮形(据说还是用和氏璧打造而成),上书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所以方一出世,就被历代皇帝所看重,认为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之后这件神物在元朝灭了宋朝之后,落在大元皇帝忽必烈的手里,然后一代代传下来,最终传到了公主殿下的老爹,蒙古末代帝王林丹汗的手里。
不过在林丹汗势力衰退,被皇太极追杀致死之后,这枚神物就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而皇太极之所以能在崇祯九年面南背北,登基称帝,就是因为获得了这枚传国玉玺,被认为天命所归的象征!不过现在嘛……)
所以刚一开始,杨山芦交给她的计划就是——让她带领1万蒙古骑兵,作为一支奇兵从蒙古人的地盘杀进去!然后在关键时候,听从他的召唤出现!这样作为一支出其不意的奇兵使用!
而一开始公主殿下也是完全遵照这个计划执行的,可问题是,等到她进入了蒙古大草原之后,却是有了意外的发现——我大清国的势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虚弱过!
凡是她所到的各种部族(因为蒙古人已经臣服于满清,所以草原内都是满洲部族和蒙古部族杂居的,相距不远),差不多都已经成了女儿国了。
不说各个部族内能战的精兵,就连那些十三四岁的娃娃兵,包括那些五六十岁的白发兵,全都被征发打仗去了,所以现在她率领一万蒙古精骑,在进入这片土地之后,几乎犹如无人之境!大清国的这块柔软腹地,已经对她不设防!
(当然之所以戒备如此松懈,那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已经有数百年来,没有明军进入这片蒙古大草原了!对于不熟悉草原地形的人来说,面对这些一模一样的景色,绝对会迷路的!走不出去!
所以皇太极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这大战的关键时刻,会有一支骑兵轻骑突进,从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杀了进来)
只是,公主殿下本身就是在草原上长大的,非常熟悉这里的地形,可是在发现这一机会之后,公主殿下的心思就不可抑制的活泛开来……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那为什么不做一票更大的呢!
毕竟皇太极的杀父之仇,灭族之恨(可以说就是他终结了蒙古帝国的最后辉煌的!)作为蒙古帝国的末代公主,她可是时时刻刻牢记在心的!
而且她也有这个条件,公主殿下所率领的这1万蒙古骑兵,本来就擅长于高速突进,他们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在草原上的奔袭能力是非常强的!
(就好像当初的元朝皇帝忽必烈,就是靠着蒙古马和复合短弓,突进几千里,横扫欧亚大陆的!打的那帮金发碧眼的洋人鬼叫鬼叫的!只可惜未尽全功,没能征服全世界!)所以现在作为蒙古帝国的后人,他们只要有一些肉干和奶酪,就可以长途奔袭!
所以公主殿下在发现这个机会之后,接下来她一路挺进,又是暗地里观察了几个部族,发现都是这幅凄惨模样之后,她就毅然改变作战计划了……来了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她不再作为一支奇兵使用,而是直接奔袭鞑子的腹地!去抄鞑子的老家去了!反正她是这么想的……以她的夫君的能力,肯定不会打败仗的,所以就算有她的加入,也只是锦上添花,可如果她这1万骑兵去抄鞑子的老巢呢?那就能定鼎乾坤了!
于是抱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公主殿下就犹如一只脱了线的风筝,开始‘不听指挥’了,她开始率领这1万骑兵迅速突进,并且尽量做到隐匿行踪——除非是必须补充给养的时候,他们才会露头,找一些小型部族索要一些给养。
并且她这清一色的蒙古人骑兵还有个好处……就是还可以冒充我大清国的军队!因为此时的我大清国军队,很有些八国联军的味道,什么满族人组成的部队,蒙古族的部队,汉八旗的部队,朝鲜仆从军的部队……所以种类繁多,下面的小部族根本分不清。
所以现在他们这些正宗的蒙古人,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此地,作为我大清国的部队前来征发给养,这些不知内情的小部族们,完全不敢违抗的,个个都是乖乖的奉上了肉干和牛羊奶等各种补给物资。
而这样的顺利,则更加坚定了公主殿下的决心!于是就这样,这支达摩克利斯之剑,过草地,喝雪水,猎黄羊,爬雪山,在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之后,这1万骑兵,终于杀到了盛京的城墙底下!
而等到这样千里奔袭,终于一路杀到这里之后,这1万蒙古骑兵都是战意高昂的……因为乌云娜已经告诉他们,眼下是清国最虚弱的时候!为我们蒙古帝国报仇的机会到来了!
而且每个国家的首都,都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所以如果能够攻下盛京城的话(清国的皇宫也在里面)这对于清军各种军心士气的打击……
ps 鞠躬感谢书友scjosdu的打赏!鞠躬感谢书友yaojin2010的打赏!当然白马知道,这不是因为最近的情节精彩,而是属于鼓励性质。
但是白马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最近内容分量不足,所以白马会克制贪玩的欲望,少钓鱼,多用心写作,还请诸位再给我二天时间,调整一下。
最后说一声,那几位停订的书友,白马真切的呼唤一声,归来吧,这里有香喷喷的马奶等着你!当然不是白马自产的哦,嘿嘿




变明 第三百九十一章破城!
盛京,城墙附近。
盛京原来是大明的沈阳,被后金攻占后改为都城,并且由皇太极亲自命名为“盛京”。
并且为了彰显打下沈阳的文治武功,皇太极不仅亲自为沈阳改名,显示出它回归我大清的怀抱!还亲自为盛京的八个城门命名,例如正西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怀远门,显示出盛京与众不同的地位。
所以等到公主殿下率众赶到之后,面对这座狗鞑子最重要的核心城池,政治军事的中心,如何以最小代价攻克它,还需要谨慎从事。
而这时就体现出公主殿下的聪慧来(她可是从小就跟随她的父汗打仗的人啊,草原上著名的女将军),所以她在赶到之后,没有莽撞的直接率兵去攻城的,而是先派人悄悄地去打探了一番。
而经过打探之后,公主殿下就知道,现在狗鞑子的盛京城,虽然已经是外强中干,但还是属于一只刺猬……皇太极在倾全国之力,前往松山进行大决战的时候,在他的老巢盛京,还是留下了5000两黄旗的精锐来看守的。
所以公主殿下考虑之后,觉得以她的1万人对阵五千清军,还是够呛……毕竟这一万骑兵不适合攻城啊,所以考虑之后,她还是决定以智取为上,强攻为下。
而且想要智取,还是有可能的,就好像现在的盛京城,虽然明清两国正在进行一场国运之战,可是对于盛京城的满人来说,战争却离着他们还是非常遥远。
因为松山前线距离盛京城,整整还有约六百里,所以就算明军日夜兼程赶来,也要走近一个月的,再加上现在还是冬季,行路非常艰难,所以面对如此之远的威胁,他们这里一切都是照旧的。
(也就是皇太极在屡次大败之后,因为害怕动摇国内的民心,都没有把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回盛京的,所以这里一切照常,白天盛京的八个城门照样是打开的,好方便那些满人进进出出,皇太极只是暗中告知他那些心腹,门口警卫的兵力比平常增加了一倍)。
而在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之后,公主殿下思索一番之后,当即有了定计,也就是她先率领少量人马,冒充松山前线的求援部队,前来求援,这样就有很大可能混进城去!
而只要能混入城去,接下来是煎是炒,是油炸还是清蒸,那就随便办了!(就怕狗鞑子发现不对,关上城门,收起吊桥,然后想要强攻这样一座城墙高大的都城,那就会变得很困难)。
当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混不进去!不过就算这样,在这个欺骗的过程中,还可以寻找其他机会……总之以有心算无心,公主殿下觉得,还是有很大可能夺下一处城门的!
而只要能夺下一处城门,再接下来她这1万人马,就可以在盛京城里横冲直撞了!甚至连皇宫都可以走一遭——狗鞑子的这块腹心地带,将任由她自由驰骋!
(另外有可能的话,公主殿下此行的目的,除了要夺回传国玉玺,她还要去质问一个人!
也就是当年她的老爹死后,她有一位‘母亲’投降满清(林丹汗的妃子,她的后妈),并且改嫁给皇太极的!之后还被封为衍庆宫淑妃,位居崇德五宫的第四位!所以这一次,她杀入皇宫后就会告诉她现在皇太极的处境!并且质问她后不后悔!)
这样都考虑妥当之后,公主殿下就把1万人马一分为二,九千人埋伏在城外,而她自己就带着1000骑兵,伪装成松山前线的求援军队,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向着城门口而来!
当然要伪装成求援军队,那就得装的像模像样的,公主殿下一边带着人马疾驰,一边还让人高高举起一面蒙古八旗的军旗(这面军旗是在出兵之前就准备好的,毕竟要深入敌后,这种‘道具’是必须的)。
并且口中还让人大声高喊:“前线紧急军情!前线紧急军情!”这样来冒充皇太极的求援军队。
不过不得不说,盛京不愧是狗鞑子的老巢,负责守卫的清军警惕性还是很高的,此时公主殿下选择的正是西面的那座怀远门,此处约有四百名清军负责守卫。
然后等到这些清军看见,公主殿下这一队人马疾驰而来,虽然看着的确是蒙古族部队没错,其他各方面看着也挺像模像样的,不过他们还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等到公主殿下他们离着城门还有好几十丈远呢,就已经有人迎了上来,并且进行盘查的:“来者何人?快快报上身份!”
“哦,我乃八旗蒙古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部下,现在松山前线吃紧,所以特地前来调兵!”公主殿下一边命人胡诌,一边就是加速前进,只要能冲进城门,那就好办了。
可是这些守卫的清军警惕性真的很高,听了已经是立即问道:“你说前来调兵,可有调兵兵符?”
什么?然后公主殿下一看,这些狗鞑子警惕性还真高啊……不容易蒙混进去!当然正规来说,一边前来调兵的话,确实需要持有调兵兵符和相应公文等信物,可问题是公主殿下哪有那种玩意呢?
既然这样的话,看来糊弄不过去,只能做好强攻的准备了,公主殿下就是一面继续打马飞驰,一面就是故意假模假样地往怀里掏东西,好像要把调兵兵符掏出来似的。
而那些过来盘查的两黄旗清军呢,一开始还盯着公主殿下看(她戴着头盔,脸上还涂黑了,所以一时也分不清男女),可是看她掏了半天都掏不出什么东西来,然后就知道不对了——马上就有城门口的清军开始关闭城门了!
不过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公主殿下还会让他们关上城门的吗?好一个乌云娜,这时就展示出她草原上神箭手的风采,在高速奔跑中就是嗖嗖射出两箭!精准的命中了两个正要关闭城门的清军!已经关上一半的城门,瞬间停了下来。
然后有了这个争取到的宝贵的时间,这1000骑兵的前锋,堪堪都已经杀到城门口了!然后到了这个时候,既然已经暴露,那也就不再客气,1000骑兵纷纷抽出马刀,还有的张弓搭箭,开始武力夺取城门了!
包括隐藏在后面的那九千骑兵,见状也是黑压压的一片,一起杀了过来!
“敌袭!敌袭!”防守的清军发现不妙,顿时开始厉声大喊起来!
包括在城门耳房处休息的清军,也闻讯纷纷赶了过来,开始和这些蒙古骑兵捉对厮杀!毕竟谁都清楚,清军想要守住盛京,就必须守住这处城门的!而公主殿下他们呢,就必须夺下这处城门的!一场城门争夺战,就此展开!
不过不得不说,如今我大清国的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了——都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步啊!所以就连这个最重要的都城中,也一共只留有五千兵力的。
然后盛京城都修有八个城门的(皇太极为了彰显皇城威仪嘛),所以这样一来,每个城门口就像是撒胡椒面似的,只能安排有四百人(另外两千清军作为机动兵力)。
所以这样一来,四百人对战1万骑兵,城门口的失守,那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发现这些蒙古人图谋不轨时,清军没有第一时间关上城门,利用坚固的城墙防守,这是他们最大的劣势)。
不过就算这样,这些负责留守的都是两黄旗精锐,战斗力非常强悍的,所以现在即使是处于极端劣势,也是死战不退!包括其中还有清军已经点起狼烟,和其他各种通讯手段,通知城内的其他清军快速前来增援!
当然就算这样,以一万人对付四百人,就算再如何顽强也没用啊……在花了一炷香的时间后,增援的清军还没赶到,此处城门的清军已经被扫荡干净,狗鞑子盛京的怀远门,宣告失守。
“尼玛,狗鞑子的战力还真的不错!”不过公主殿下在审视着这个刚刚平息的战场,还是秀眉一皱,本来她以为以1万人对付眼前的这些清军,还是很容易的,可是现在呢,还是付出了接近八百人的代价!而且这还是面对面的搏杀,清狗没有利用到城防的优势的。
所以照此计算,按照原来的计划,把整个盛京城彻底扫荡一遍,看来是不可能了(也就是真的想要彻底扫荡一遍,拿下盛京城的话,一万人对战五千清军,估计最后是拼个同归于尽,大家都完蛋……)
所以公主殿下觉得,她的战略就需要调整一下了——从全面占领改为打个短平快,只取得她想要的东西。
既然这样的话,公主殿下就是叫来了她手下的头号大将,也是对她最忠心的伊日毕斯(当初她在从青海逃难过来的时候,这位都是不离不弃,跟随到底的)
“伊日毕斯,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率领五千人马,守住这个城门两个时辰,能不能办到?”
“殿下请放心,人在城门在!”虽然在此刻,清军赶来的援兵的声音,都快要听见了,可是这位忠心耿耿的伊日毕斯,还是当即答应了下来。
听见这样的回答,公主殿下还是很满意的,既然这样的话,接下来她就亲率剩下的四千多骑兵,开始一路向着盛京的中心杀了过去——也就是她要杀进皇宫,夺回传国玉玺!
并且既然战略已经改变,从全面占领改为抢一把就跑,为了配合这一战略,减少自身伤亡,公主殿下还派出了以十人为一小队的数十个小队,开始往盛京各处钻了进去……就是到处杀人放火,制造混乱!反正越是混乱,越是方便于他们行事啊!
不过等到开始向皇宫杀过去的时候,公主殿下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不知道狗鞑子的皇宫在哪里?
虽然一般来说,皇宫应该是在盛京城的中心,可万一不是呢?她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挥霍的,而且这还是公主殿下第一次来到盛京的,完全两眼一抹黑。
(因为以前她的老爹林丹汗,在和皇太极对战的时候,只有皇太极来打到他的皇宫(御帐),没有林丹汗来打到皇太极的皇宫的,所以对于盛京的情况完全不熟悉啊)。
当然这同样难不倒公主殿下……她虽然不认识路,但是城里有的是人认识路的。
当然这时的满人还是很有些骨气的,虽然除了那五千两黄旗精锐之外,现在城里留守的居民,也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不过这些人也都知道,这些凶神恶煞一般的蒙古骑兵来袭,不是来给他们送温暖的,所以就算马刀都架在了脖子上,依然没人给他们指路的,不过在杀了两个不肯配合的满人之后,终于就有一个怕死的满人,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接着这五千骑兵,就是像虎狼一般,向着皇宫的方向就是直扑而去!并且公主殿下那是非常兴奋的……狗鞑子现在还在外面打仗,可我要是把他的皇宫都给抄了……
ps 鞠躬感谢书友szhbl的打赏!前几天刚刚打赏过,今天又来,这样的支持,这样的深情厚意……感动之下,无以为报,只能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情节,来回报亲的厚爱的!
另外关于白马钓鱼,他是这样的,你能想象一匹白马站在河边,然后把马尾巴放进河里钓鱼的场景吗?嘿嘿
1...200201202203204...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