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而杨山芦听了就是笑了,来的只是一些教书先生吗?不,来的是一些文化界的精英,这就意味着这里将是未来大明人才培养的摇篮!意味着我的黄埔军校就要开张了!
于是接下来,杨善洲就率领手下众多军官,一起来到了南门迎接刘宗周。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就看到官道上来了一支车队,一共有三十几辆马车,显然规模不小。
而等到这支车队来到城门口之后,就是停下来了,然后从为首的一辆马车里走下来一个老人,此人面目方正,一身正气,正是多日不见的刘宗周。
“杨山芦拜见老先生。”看见刘宗周出来之后,杨山芦当即领着众多官员一起施礼。
“心兴师动众地迎接我干什么!纯属浪费!”
刘宗周的脸色就是有些不悦,不过他的这个态度,和上次长亭送别时,用后背对着杨山芦的态度,那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了。
至于原因嘛,是因为这一路上镇虏卫的所见所闻,让他还是有些欣赏杨山芦的。
因为从其他州县进入了镇虏卫的地界之内,就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变化。
首先脚下的官道就是非常宽敞,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而且这一路上看到的屯田,也是打理的非常好,不仅规划井然有序,田地的秧苗长势更是明显强过其他地方!(使用了肥田粉)
甚至哪怕是路上的行人,看着气色都要比其他地方好上不少,至于其他地方随处可见的流民,这里更是都绝迹了,显然这都是杨山芦的治理之功啊。
所以这就是刘宗周能给他一个好脸色的原因,毕竟从本质上来说,刘宗周可是绝对爱国爱民的……国富民强,那是他毕生的心愿。
“呵呵,老大人教训的是,现在我们就此入城吧。”杨山芦就是十分恭敬的道。
“嗯——”刘宗周就点了点头,然后此时看见车队停了下来,就从其他马车上,下来了近五十个文人,一个个约三十到四十岁,都是满身的书卷气,身上都还穿着那种最少秀才才能穿的长衫。
杨山芦见了就是心中欢喜,看来这些就是刘宗周带来的弟子门人了,以刘宗周的才学,这些就是日后重要的师资力量了。
“还请老大人入城,下官我为您赶马。”杨山芦就是恭声道,可以说为了迎接这位大师,他的姿态放得非常低。
不料刘宗周却是摆了摆手道:“不必如此,我看你把镇虏卫治理的不错,我们就走着入城吧,也好仔细看看。”
“谨遵老先生之命——”既然刘宗周这么说了,杨山芦也就从善如流,于是接着一行人,就一起向着城内走去。
而在入城的过程中,不说刘宗周见了很是惊讶,他手下那些弟子门人们,见了更是惊讶非常……这还是那种印象中脏乱差的卫所之地吗?这简直比京城还要整洁啊!
只见他们脚下走的道路,是清一色的青石板,非常的整齐,而街道两旁,也是丝毫不见什么杂物,到处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甚至于细致到什么程度呢……
就像路上往来的牛马等大牲畜,屁股后边都是多了一个粪兜,不让污物随地排泄。
这种细致的程度,这种干净的程度,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
“丽亨兄,看来这次跟随老师前来这里,好像还不错啊。”
“是的是的,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光是看这么好的环境,我就愿意在这里长住下去。”刘宗周的这些弟子中,就是有人纷纷议论起来。
就连刘宗周听见之后,有时看见如此城池,脸色又是缓和了不少,杨山芦这个小娃娃,虽然是奸臣之子,但是在治理民生方面,做的还真是很不错,甚至他都在心里觉得,距离他心目中的那种安乐之邦,都已经差不多了。
不过接下来,也有让这些人们不适应的一幕出现。
刘宗周带来的这些弟子中,其中有一个大概嗓子有些不舒服,就随地吐了一口痰,当然这在其他地方的话,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在这里却是不行!
正当他准备继续前行的时候,忽然就从斜刺里窜出来一位老妇人,并且以和年龄不相称的矫健动作,一下子拦住了他:“随地吐痰,罚款2文!”
“什么?”
这个中年秀才都直接愣住了,愣愣的道:“你这是什么规矩!就算是京城这个首善之区,都没有这种规矩的!”
“嘿嘿,可到了咱镇虏卫就不行!”
这位老妇人说着还很有些窃喜呢,其实刚推出这个措施的时候,连她这种老住户都不适应,不过很快的,她却尝到了其中的好处。
因为在这二文钱的罚款中,她可以分到一半,所以怎么可能不拥护呢?
至于现在嘛,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位老妇人已经严肃的道:“你这是破坏我们干净整洁的环境,所以必须要罚款!而且这还是看在你们第一次来的份上!如果你们是城内居民的话,知法犯法,还要加倍罚款呢!”
这虽然有点说得通,可也不至于此吧……这位秀才还想继续理论一番,不过看见同行的人都已经在向他看过来,他不愿为了这点钱失了礼数,只能悻悻然地从身上摸出两文钱,递给了这位老妇人。
这位老妇人麻利的撕了一张收据给他后,就是喜滋滋地离开了。
“斯文扫地,斯文扫地!这也管的太严了!”这个秀才就是摇头叹息道,其实他是在心疼那二文钱,吐了一口痰,一个肉包子没了。
倒是刘宗周,看在眼里之后脸上不动声色,却在心里暗道,以罚款的手段来治理环境,虽然庸俗了些,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接下来走了一段路之后,一行人就来到了书院的地址,这里离着守备官厅也不远,杨山芦就是笑着说道:“老先生,你看看这里作为书院的地址,还合适吗?”
刘宗周就是不置可否的说道:“先进去看看再说。”
在众人的眼前,这是一套庞大的院落,总的占地都有近50亩!
而等到刘宗周一行人走进去之后,迎面就看见了五排教室,数量有几十间之多。
看得出杨山芦在这方面非常用心,所有的教室都是新建造的,红砖绿瓦,榉木立柱,非常的大气。
并且特别少见的是,每间教室还开了六扇窗户,虽然这样建造起来会更加麻烦,但是却大大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实际考虑到了学生们的需要。
而刘宗周看过之后,虽然口上没说什么,心里还是很满意的,这样的教室,就算是当年的东林书院,都没有这个搞的好。
而再往里走呢,就出现了一个占地约二十亩的场地,上面不仅种了一片平整的草坪,还移栽了不少大树,这样不仅可以供人闲暇之余休息,也可以在树下读书,散步。
“这是供学生们平时锻炼和休息用的。”杨山芦就是介绍道。
“嗯——”刘宗周就是轻轻点了点头,感觉也很不错。
而再往后面,就是老师们的住处了。
因为真正做到了尊师重道,杨山芦都把老师的住处修建成独门独户的那种,每人一套小院子,给予了足够的私人空间。
而除此之外,在这些院子的边上,还独具匠心地挖了一个人工湖,这个人工湖大约有五亩大小,湖中栽种了莲藕等观赏植物,湖上还建有凉亭。
而这样一来,不管是这些文人们是要骚包的吟诗作画,还是散步休闲,都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去处。
“你有心了。”等到看完之后,哪怕一开始准备挑些小刺的刘宗周,也是忍不住赞许了一句……做的真的很不错啊。
至于他带来的那些门人弟子,更是见了非常欢喜……这么优美的地方,太符合他们的期望值了。
而看见众人都是满意,杨山芦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我能不弄的尽心尽力吗!我要办的可不是一间乡间私塾,而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圣地!这个时代的黄埔军校!领大明学界之风骚!所以必须要尽心尽力的。
变明 第一百零六章阎应元也来了!
不过在整体参观完毕后,刘宗周还是提出了一个意见:“刚才在书院的入口处,为什么不挂上东林书院的牌子呢?”
刘宗周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他带来的大多是东林党人,所以办的书院,必须是东林书院啊!
而杨山芦对此却早有准备,呵呵,如果挂了东林书院的牌子,我这不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吗?这种事情是绝不能做的。
当然,如何说服刘宗周这种倔犟之人,杨山芦也早就想好了,他就是笑呵呵的对刘宗周道:“老先生请看,书院的牌子我已经做好了。”
说着杨山芦就命人抬出来一块匾额,这块匾额高有3尺,楠木打制,上书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天下书院。
杨山芦就是笑嘻嘻地解释道:“老先生请看,我觉得用天下书院这个名字更加好,一来当初的东林书院,是由顾宪成顾先生等先贤创办的,如果老先生继续用这块牌子,是不是就意味着您继承了他人的衣钵呢?
而如果用天下书院,则是更加大气磅礴,显示出这是老先生您一手开创的,而且不是为一家一党培养人才,而是为整个天下培养人才!更加大气!”
“这个……”刘宗周就是一皱眉,虽然感觉杨山芦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还感觉哪里不对味似的。
而这时,杨山芦却又凑过来小声道:“另外好叫老先生得知,其实我开办这个书院,还是遭受了很大压力的,所以这要是再挂上东林书院的牌子,其他的不说,家父那里就肯定通不过!所谓父子人伦……所以还要请老大人体谅。”
“哼——”
刘宗周就是哼了一声,心道杨嗣昌那个奸贼如果能通过,那倒是奇怪了!不过既然这样一来,他倒也不再说什么了,毕竟说一千道一万,书院的银子是杨山芦提供的,如果硬逼的人家不同意,他也得抓瞎啊。
而杨山芦呢,看见刘宗周这里通过了,就是非常高兴……这就是名分之争啊!
接着自然不用多说,让人把匾额挂上去之后,自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金光灿灿的天下书院四个大字,自有一股非凡气势。
而接着还要谈到生源问题,杨山芦就是说道:“另外关于学生的来源,下官是这么想的,这里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还要择优录取,下官以为可以从12岁到13岁的幼童中挑选,选取其中聪慧伶俐的进行培养,每一期为6年,而人数可以暂定为500人一期,老先生以为如何?”
“这是可以的。”刘宗周就是点点头,一般大明进学的幼童,都是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不等,而且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日后都可以说是他的记名弟子,当然是要挑好苗子进行培养的,并且还是精心培养。
而杨山芦听见他同意之后,也是十分欢喜,既然如此,大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此起步了。
而杨山芦并不知道的是,这在日后历史学家的传记中,这招收的第一批500幼童,就类似后世的黄埔一期,被人称之为镇虏一期!并且随着这批学生学成入职之后,大明也将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
之后杨山芦也不再多说,刘宗周他们远道而来,车马劳顿,还是让他们早日歇下吧,有什么事可以日后慢慢说。
而等到杨山芦返回了守备官厅之后,接下来他就是写了一本天下书院的发展纲要,好到时候和刘宗周交流一下,早日定下书院的发展基调。
而到了第二天之后,杨山芦洗漱完毕后,当即就赶到了书院。
要说书院离着他的守备官厅很近,所以往来也很是方便。
而等到他来到书院之后,就看见刘宗周的那些门人弟子们,都已经入住了各自的院子,然后周围的环境也有打扫,已经显得有几分正规之气。
这时刘宗周也已经起来了,杨山芦找到他之后,就把那本发展纲要给他观看。
只是等到刘宗周才看了第一页,就已经就是勃然大怒,看着杨山芦一瞪眼道:“你倒是说说看,为什么你是书院的院长!而我只是副院长的!”
“老先生明鉴。”杨山芦对此事早有准备,就是不慌不忙的道:“其实院长不院长的,我就是挂个名而已,毕竟老先生您也知道的,我身为镇虏卫的卫指挥使,平时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哪里还有时间过问书院的事情呢?所以书院实际上还是您来主持的!老先生可以放心!”
“哼!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还要挂这个虚名!”刘宗周就是不依不饶的道,他倒不是为了争这个名,只是这关系到以后学生的名分问题,所以不得不争。
“呵呵——”杨山芦听了就是笑了:“不瞒老先生说,之所以如此,其实就是糊弄家父的,毕竟您也知道,如果他知道您是书院的院长,他是绝不会同意的!”
“哼,我当不当院长还要他同意?”刘宗周就是气哼哼的道,不过之后他也不说话了,算是默认了杨山芦的解释,毕竟杨山芦挂的只是个虚名。
而杨山芦看见说服了他,却是非常欢喜……哈哈,哪怕是个虚名,也是非常重要的啊!因为这就叫做师出有名!
以后说起来的话,这里培养出来的所有人才,都是他的学生!至于这有多少作用,请参看后世的蒋校长。
而刘宗周这时继续往下看,倒是之后的第二条,让他看得比较满意,而这就是一条校训了,例如当初的东林书院,就有那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虽然后来的东林党人,把这个经给念歪了,不过不得不说,这样积极进步的政治理念,对于打响书院的名声,很有作用。
而现在呢,天下书院也需要有这样的校训,而杨山芦用的铭言,就是他当初称赞刘宗周的那一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定为校训,不仅在这如今的纷纷乱世之中,非常的合适,而且在刘宗周看来,还有‘拍他马屁’的嫌疑,所以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且杨山芦的执行力还是非常强的,这时已经有七八个工匠,抬进来一块刻下了那句格言的太湖石,然后就把这块硕大的太湖石安放在了书院的草坪上……
刘宗周见了就是微微点头,心道这个小娃娃,脑瓜子还是很灵的……这样的一块太湖石,放在草坪之上,既是一道风景,又能时时刻刻鞭挞学生,告诫学生,实属神来之笔啊……
而看见刘宗周满意,杨山芦也是心中欢喜,这也算是对刘宗周的一个小小吹捧了,毕竟这位老先生不爱钱,却最是重视名声啊。
而布置完这个后,接下来杨山芦就道:“对了老先生,书院里的其他先生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呢?包括他们的特长什么的,我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可以有。”刘宗周说着,就直接甩给了他一本小册子,杨山芦打开一看……这次前来的50名老师,上面都已经记录在册了。
呵呵,老先生做事还是很严谨的嘛,杨山芦见了就是非常满意,接着他就是兴奋的看了起来……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那种日后的大贤呢?毕竟这可是刘宗周挑选出来的人啊……
接着杨山芦就一个个看了起来……陈确,这是个名人,是有真才实学的,同时也是刘宗周的三大弟子之一,这个人能来书院执教,算是捞到了。
接着杨山芦又看到了几个不错的名字,令他心中暗暗欣喜,可是等到杨山芦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却是惊的手都抖了一下!
阎应元?字丽亨?
我靠,这不可能吧!这不就是那位著名的江阴典吏吗!
因为这位可是太有名了!在后世满清征服中原的时候,依靠一座小小的江阴城,创下了著名的江阴八十一日!致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
就算最后被俘之后也是誓死不降!含笑赴死!实乃著名的民族英雄!气节永垂天地!
甚至按照后世的评价,如果再多几座江阴这样的城池,满清损失惨重之下,无力掌控中原都说一定!可见阎应元做出的伟大贡献!可是现在呢……
这样的人杰居然也来了书院?天下英雄纷纷来投?
而看见杨山芦如此失态,刘宗周也是好奇的看了一眼,而他看到阎应元的名字之后,就是有些得意的道:“你认识他?此人不是我的弟子,而是我一个老友推荐的,我见他文采一般,但是见识出众,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也就带了过来。”
这还用说么?杨山芦忍不住在心里腹诽道,如果英雄人物,著名豪杰,还会没有见识么!
只是终于确定之后,杨山芦却差点都忍不住要欢呼起来了,这就是得陇望蜀了……本想得陇,却能望蜀!开办一个培养人才的书院,还能把这样的英杰吸引过来,实在是意外之喜了。
而且以杨山芦对阎应元的了解,他的特长远远不在于文采方面,而是在于突出的军事才能!
毕竟凭着江阴一座孤城,可以死守八十一天,并且折损我无敌大清三王十八将的,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而这对于杨山芦以后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没错,因为杨山芦计划中的书院,可并不是要培养只会做八股文章,百无一用的废物来!
杨山芦要推行的是素质教育!要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杨山芦就准备以后增加农学教育,增加军事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
而现在呢,有了阎应元这样的军事奇才,最多稍加点拨一下,就有了现成的军事教官,这又如何不让他欢喜呢?
不过在接下来,杨山芦就没有发现令他惊喜的人选了,不过总的来说已经可以满意了,刘宗周带来的这些门人弟子,都是经过他认真挑选的,就算称不上当世名士,那也都是上乘之选。
不过看见刘宗周还在翻阅那本办学纲要,杨山芦觉得与其等到刘宗周发飙,还不如他先说出来,于是杨山芦就道:“老先生,关于如何办理书院,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先生雅正。”
“那你说说看吧!”刘宗周就并不在意的道,而且他也确实没有在意……心道我都做了一辈子的学问了,还能不如你吗?
不料杨山芦接下来说的话,却是实实在在震慑到了他。
只听杨山芦说道:“我的看法就是,书院中教授的内容要改!也就是说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最多占到一半!而另外一半可以教授杂学!
就例如农学和军事方面的学识,这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什么?这怎么可以?”本来态度闲适的刘宗周,顿时就像炸了毛的猫一样!
对他来说学生就应当学习四书五经!那就代表着圣人微言!道德文章!是绝对不容篡改的!更不用说去学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而杨山芦见了他的反应,却是早在预料之中,杨山芦就是不慌不忙的道:“老先生稍安毋躁,听我慢慢道来。
这么说吧,如今国家形势艰难,等到书院里的学生培养出来之后,那肯定是要让他们去当官的吧,这样才能以他们的学问治理地方,改变大明日益困顿的形势吧。”
“嗯,这是肯定的。”对此刘宗周倒是绝不怀疑,如果培养出来了,还只是让他们一天到晚吟诗作画的,那不是乱弹琴吗!
而这样就对了!
杨山芦立即说道:“可既然这样,老先生洞察世事文章,想必也知道,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又能有多少实用性呢?
他们或许个个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各种历史典故随手拈来……可是这对于治理地方又有什么帮助呢?而且这还是有活生生的实例的!
为什么民间会有所谓的吏滑如油!衙门好进,小吏难缠等等评语,还不是因为这些大老爷们不通下面各种事务,只能被底下人蒙蔽吗?”
刘宗周听的就是无言以对……杨山芦说的这个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无法回避。
“至于为什么要设立农学教育,军事方面的教育,也很好理解,现在大明境内,每天要饿死多少人!至于设立军事方面的教育,那就更不用说了!
老先生你来看,就像这次清兵入寇,我大明五十六战皆败!败得如何之惨,想必你也清楚。
可为什么会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众多经过系统培养的优秀将领!以后继续让这些军户作战行不行?
所以我们现在开办的这个书院,就是为大明培养急需的人才!既然如此,你说应不应该增加军事方面的教育呢?”
刘宗周不说话了,皱眉思索了良久,终于觉得杨山芦说的有道理,不可否认,刘宗周的思想有些局限性,可却是有一颗实实在在的爱国之心的!所以现在也确实认识到了这些问题。
“不过虽然这样,四书五经的内容也太少了点,最起码要占到七成!毕竟圣人微言是人的立身之本,不可忽视的!”不过刘宗周还是想尽量提高一下传统教育的比例。
“不行!七成太多了!现在以大明的困境,以四书五经根本不能解决的!所以我看最多一半!”杨山芦却是断然否决道。
接下来如果有书院的其他老师经过,就会发现这样的一幕,名满天下的国学大师,还有堂堂镇虏卫的指挥使,居然像二个市井小贩一样,锱铢必较起来……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两人争得可是书院的根本!
不过最后,两人还是取得了统一意见……还是那句话,两人政治理念不同,却都有一颗爱国的心!根本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于是最后就定下来,四书五经占到五成五,其余的杂学占到四成五。
对此刘宗周勉强可以接受,而杨山芦就更不用说了,这和一开始的设想,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胜利!而这对于整个大明的意义,那更将是无以伦比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