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这样一来,大型机械好用是好用,可是却无法达到量产化,这事也差点把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愁秃了,也在尽力的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看这样如何,把每部分的机械零件分开来组装,之后再经由你们墨家的人过手进行最后的组装,这样速度就能快上不少了。”赵燕歌道。
“可是陛下,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机关术啊。”别看墨家精通机关术,可也不是每一个墨家人都是机关制造小能手的,毕竟墨家的根本还是“兼爱非攻”的思想,机关术并不是墨家人的主流。
“不需要他们精通,他们只需要自己做什么就行了。”赵燕歌笑道,准备把大型机械制造帮墨家公输家的人改造成流水线模式,这样一来,那些不能种地的村庄问题也得到解决,墨家公输家也能轻快下来去研究别的东西。
两家人一开始没有听懂,直到赵燕歌画上图纸,把机关术的每一个步骤都分给人做,下一步同样有人专门制作,两家人不由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制造大型机械的确就省了不少力。”
负责每个步骤安装的人并不需要知道整个机关术的运作方式,他只需要动手把自己负责的环节做好就行,长年累月下来,手感不比那些玩机关制作的人差。
“陛下,我们这就回去拆分机械的每个步骤。”说罢,墨家人和公输家人离去。
一连解决了两个问题,既然流水线都出来了,那么工厂自然也得帮着盖起来,要不然人员不集中不方便流水线的运作。
“负责建设科举棚的施工队进展如何了?”赵燕歌询问道。
“回陛下,科举棚已经盖了四天,明天就能竣工了。”龙卫回禀道。
这次科举棚建设的数量为两万个,可以同时容纳下两万个学子考试,额,虽然秦朝现在能凑齐五千考生就算不错了,可为了以后考虑,自然要往多了盖。
科举棚被赵燕歌改成了一个自带厨卫的一居室,那些考生们可以自带口粮自己给自己做饭,整体建筑材料由秦砖和水泥建成,最后地面铺设瓷砖,墙体做了有效的隔音,只要门一关,完全就是一方小天地。
要是这样都还能发挥失常,那就没有办法了。
只是两万多间这样的科举棚,怎么可能四天就盖起来了?
要想缩短建设的时间,最重要的就是工人的数量。
十个人五天把房子给建起来了,换成五十人,一天就能把房子给建好。
同理,建设科举棚赵燕歌动用了工匠八千人,这样一来不管是质量还是速度都是没话说的。
“刚好,等他们忙完了科举棚,就让他们去村庄那里建设一个大型工厂,流水线的话通知墨家的人做出来。”赵燕歌把画好的工厂和流水线的图纸交给龙卫的人,让龙卫去办。
一旦工厂盖起来,村子里面的那些人哪怕没有力气种地,也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足够过活的口粮。
当然,赵燕歌动用一个接近万人的施工队,所建设的工厂面积自然不会小到哪去,起码一个村庄里面的人是填不满一个工厂的,更别说那个村长大部分都还是孩子们,真正能进工厂的也就是那些留守老人和妇人们。
一天后,可容纳两万多人的科举棚竣工,朝廷官员们负责去查收。
看到每间房内都铺设着瓷砖,众官直呼太浪费,毕竟就科举棚一年才用两次,其余时间就在那摆着,造那么好干嘛。
就连当初提出这个建议的官员都叹息不已。
他是朝堂之上少有的寒门出身,当初差点就因为科举天气的原因而落榜,为此他一直把这件事情给记在心里,想着能为后来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做点什么。
可是现在,看到后辈们居然能用到这么好的考棚,他心里面不经意间变得酸溜溜的。
他怎么就没赶上四世陛下的好时候呢。
有人敲击了一下墙面,发现墙面厚实没有回音,可以有效的隔绝来自隔壁房间的杂音,厨房和卫生间也做了分离,尽管房间不大,东西却一应俱全。
“听说把考棚建好之后,那些工人又有新工程了?”官员们好奇着那些工人的新去向,毕竟他们以前的工程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五天之内就建好一个大考考棚,还是挺让他们感到震撼的。
“难道是去稷下学宫那边了?”
“应该不是,稷下学宫的建设也临近尾声,那么多人就算去了也没多大的帮助。”
而他们陛下,尽管工钱开的高,待遇优渥,可是不代表陛下会白养那些吃白饭不出力的人。
在一个项目已经快要竣工的前提下,那再去人手就是浪费了。
就在下面的官员们还在猜测那些工人的新去向,一处距离咸阳城附近的小村庄则迎来了这批工人。
乖乖,八千工人,都快赶上一个小县城的常驻人口了。
各种施工材料已经备齐,在搭建好简陋的临时宿舍后,施工队的人就按照工厂的图纸施工。
“工厂建造起来比科举棚容易多了。”施工队的人道。
工厂别的要求没有,就要大气宽敞广阔明亮,只需要少许隔断,这样一来工程难度可就降低了不少。
就在工厂开始施工之际,左相进宫汇报,说是稷下学宫就要竣工了。
稷下学宫占地面积宽广,内部景台楼阁,各种用途的设施建设起来比单纯模板一居室来的复杂,哪怕人手众多也无法几天就弄完。
可是比起以前的工程来,稷下学宫的建设速度绝对算很快了。
从左相面带柔和暖色的表情来看,他老人家对稷下学宫的建设非常满意。
“陛下,三天后就是稷下学宫对外开放的日子,臣希望陛下也能过去看看,那一天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左相笑着道。
稷下学宫啊,是多少学子满心期盼的第一学府,现在咸阳城内的终于建成,众人心里立马就踏实了下来,就像是有了归属感一般。
“好啊,到时候我会带着皇后一同过去剪彩,算是讨个好彩头。”毕竟稷下学宫今后将会成为大秦的一个标志建筑物,于情于理他这个帝王都该去看看。
“那臣可就等着陛下了。”左相笑着道。
等左相走后,赵燕歌突然想到,剪彩的时候要不要放鞭炮。
鞭炮的原材料就是火药,而火药不管是原材料和配方他们都有。
结果赵燕歌把这事和龙熠一说,龙熠听了直摇头,劝道,“陛下,用火药来做鞭炮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光用火药炸一下还不够,还要来个连环炸,龙熠表示这事太过危险了。
“可能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每个鞭炮内只需要少许的火药就行了,主要就是听个响。”赵燕歌道,
和龙熠的目光对视一会,赵燕歌明白了,双方都是有代沟的人。
“那好吧,我不用鞭炮来剪彩了,那你把鞭炮做出来,我不靠近总行了吧。”赵燕歌无奈退让道。
尽管龙卫的人现在已经身兼多职,可是帝王的安危依旧是排在第一的。
龙熠身为见识过火药威力的人,自然不愿意赵燕歌太过靠近那么危险的东西。
他们下面的人死就死了,陛下绝对不能出事。
怀着这种坚定的信念,龙熠让龙卫的人去把鞭炮给想办法做出来。
想要个鞭炮都这么难,更何况过年时的盛世烟花呢。
赵燕歌回到后宫,把几天后出去的事给公孙起一说,公孙起不由紧张起来,问道,“我到时候该穿什么衣服啊?”
这还是她第一次以一国之母的身份出去,代表的可就不是她公孙起一人,更是代表大秦的脸面。
眼看着公孙起要把衣帽间给翻个底朝天,赵燕歌汗道,“不用那么麻烦了,又不是祭祀那样庄重的场合,我们穿常服过去就行了。”
“稷下学宫怎么就不重要了。”公孙起听了不由轻轻白了赵燕歌一眼,哪怕她是武将家的女儿,也知道稷下学宫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
“因为稷下学宫现在只是大秦的第一座学府,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学府出现。”赵燕歌轻笑道,毕竟不是每个文人都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前来咸阳城求学的,总不可能大秦就只有一座稷下学宫吧。
最后公孙起还是被赵燕歌说服,身着常服去参加稷下学宫的剪彩仪式,说是这样更有亲和力。
其实根本还是太麻烦,听到他们出去的时间不会短,还会在外面用饭,公孙起立马就抛下那些繁重的礼服不再理会。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40节
第51章
直到赵燕歌带着公孙起来到了稷下学宫的大门口,早就等待着的左相和几位儒家长者立马迎了上来。
此时稷下学宫外无数学子早已翘首以盼,很多光是听说稷下学宫里面的布局,却还没有见过的学子们心中对稷下学宫充满了期待。
看到有人去和左相还有几位儒家大佬说话,不少人都睁大了眼睛,心里疑惑道,“那是谁啊?居然能和左相大人搭上话。”
帝后来给稷下学宫剪彩的消息左相并没有泄露出去,直到赵燕歌和公孙起到来,左相这才对众人说出了他们夫妻二人的身份。
赵燕歌牵着公孙起的小手,发现在众人的注视下她有些小紧张,只是公孙起很快就克服过来,面带得体微笑的看着众学子们。
“是陛下和殿下,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众学子看着帝后两人不由激动道。
谁也不知道赵燕歌会在学子们心中会有这么高的地位,不过想到印刷术稷下学宫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陛下和殿下的年纪可真小啊。”学子们不由道,别看他们还是学子,可是年岁却不见得小,大都在二十岁左右。
而赵燕歌和公孙起呢,一个十五,一个十三,可以说是众人中的小不点了。
夫妻两人皆是耳聪目明之辈,说的人又不少,哪里会没听见,不由得,赵燕歌咳嗽一声,和公孙起两人把腰板都挺得直直的,身上迸发点气势出来。
左相把帝后的动作看在眼里,不由眼中带笑,和几位儒家长者微微躬身,对赵燕歌和公孙起道,“陛下,请入稷下学宫内。”
身为身份最高的帝后,赵燕歌和公孙起两人当是第一个入内的,之后就是左相和儒家几位长者,他们的进入就像是一个讯号,门外各家的学子们也跟着动了。
衣衫纷扬,众人身上各自的打扮也有些细微的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身上那股不曾拘泥于年龄身份朝气蓬勃的气息。
“好大啊。”进入稷下学宫以后,众学子们惊叹道。
稷下学宫的大门非常气势磅礴,可是他们进来以后,却发现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别的不说,他们这群人浩浩荡荡的不在少数,可是这条道路宽广,依旧能够把他们容纳下不见任何拥挤。
稷下学宫内部的建筑延承大秦一贯的风格,地势被抬高,台阶和宫殿繁复众多,刚进来的人如果不熟悉很容易就会迷路于其中。
学宫内部有一个大型广场,是给百家人户外论道使用的,今天天气很好,有风,太阳没有太热,赵燕歌就在广场处开始说话。
下方众学子们比肩接踵站立,声音渐消。
“诸位学子们可知大秦学府为何以稷下学宫为名?”赵燕歌问众人道,声音不大,却清晰的传到了所有人的耳中。
此一问让在场的学子们不由纷纷思索了起来。
“陛下,可是稷下学宫是第一所官方学府的原因?”
在稷下学宫之前,学堂一般都是老师们教授知识和文化,都是私办,而稷下学宫,是第一所被官方所承认的学府。
“难道是稷下学宫的学习氛围浓厚?”有学子道。
众人各抒己见,赵燕歌听了并没有立马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又问道,“你们为什么会那么向往稷下学宫的存在?”
“因为在稷下学宫内,不同流派的思想都能够畅所欲言,实现百家争鸣。”一道清朗的声音下意识道,周围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稷下学宫对于他们这些来自百家的人是与众不同的,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包容力,在稷下学宫内,你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言行不被人接受,不需要压抑自己的内心。
尽管稷下学宫真正创办出来的目的同样也是被人作为一种武器使用,可却无损于它创办的成功。
赵燕歌笑了,“所以啊,这才是大秦第一所官方学府以稷下学宫为名的真正原因,在稷下学宫内,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哪怕是思想理念不同也没关系,等在一起时间长了,我希望你们都能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
“哪怕所学所想会产生分歧,你们未来依旧可以结伴同行。”
没错,海纳百川,有教无类,这才是这所学府本该有的风气。
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哪怕学子们不成才,也能学做人。
赵燕歌的话让下面的学子们激动不已。
“我们真的能重现稷下学宫当年的风气么?”
“能,我们一定可以的,只要我们想着去做,就一定能行。”身边的学子鼓励他道,热血在血脉中涌动。
把对稷下学宫的风气希望说出来以后,赵燕歌就把位置让给了左相。
相比起赵燕歌的大白话来,左相说话引经据典,说的下方学子们更加热血沸腾,就差“嗷嗷”嗷叫,一点都没有后世校长讲话时表现出来的昏昏欲睡。
退到后面,左相在前面讲着,赵燕歌在后面询问几位儒家长者,问他们稷下学宫的老师们找的怎么样了。
身为海纳百川,百家齐聚的稷下学宫,老师们肯定不会只有教儒家学问的老师。
“陛下,老朽等人已经邀请那些老友来咸阳城教学,他们现在已经出发了。”几位儒家老者道。
“那就好,若是有名望和才气的老师前来稷下学宫,希望先生们能代为热情招待,争取把他们都给留下来。”赵燕歌笑着道。
别的不说,咸阳城此时聚集的有才学子和老师,绝对能占大秦的五成。
稷下学宫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一听这名字,就会有人不由自主的动身来咸阳城看上一眼。
来了好啊,稷下学宫不管是学生宿舍还是老师宿舍都被布置的妥妥当当,又有无数书籍打底,赵燕歌就不信那些一辈子醉心学问的人能拒绝这么大的诱惑忍痛离开咸阳。
“老朽们争取一定帮陛下把那些老师们给留下来。”几位儒家长者道。
赵燕歌目光温和的看着那些学子们,眼中不带丝毫戾气,整个人气息内敛,给人一种极易亲近的气场,让初次见到帝王,心里有些惴惴,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的学子们心境慢慢平和下来。
“如果把百姓们比喻成庄稼,那这些学子们就是地里面茁壮成长的精品粮种。”赵燕歌微微低头,小声对公孙起道。
听到这个有些相像的比喻,公孙起不由唇角抿起,再次看向那些学子们的时候就想笑。
等左相把话讲完,赵燕歌就带着公孙起离开广场,在稷下学宫内转了起来。
此时稷下学宫的宿舍区已经有人开始入住,就是那些没有在广场露过面的老师们,在剪彩过后,他们就把家中的衣服和铺盖都带了老师宿舍中。
老师宿舍面积宽敞,完全可以安置家眷一起入住。
赵燕歌居然还在稷下学宫内见到了右相和公孙太尉两个。
“在前面没有见到二位,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陛下,殿下,我们这不是不喜欢去前面凑热闹么,就直接来后面逛逛,您又不是不知道,左相一说起话来,文绉绉的还长篇大论,我们都不太能受得了。”公孙太尉道。
公孙起听到自己父亲这么说不由浅笑。
“陛下你还别说,稷下学宫的确建的漂亮,让臣都忍不住动心的想要住进来了。”右相看着稷下学宫的布局说道。
“那好啊,等右相你什么时候把朝堂上法家的后辈给带出来了,想退休了就来稷下学宫做老师。”赵燕歌笑着道。
右相、左相和公孙太尉身为朝堂上资历最老的三位,他们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赵燕歌并没有指望让他们三个辅佐一辈子。
他们为朝堂尽忠了一辈子,以后也该有一个安详的晚年。
“那好,等臣什么时候干不动了,就搬来稷下学宫内教导这些小辈们。”右相心中不由一动道。
他的身体他清楚,的确没办法陪伴在四世身边太久,看来是时候把法家的年轻砥柱给提拔上来了。
双方没有多聊,赵燕歌和公孙起就到别的地方转悠。
留在原地的右相看着若有所思的公孙太尉道,“太尉,到时候和我一起结伴,还有左相,咱们三个一起退下来到这里做老师吧。”
公孙太尉目光有些放空,道,“退下来当老师啊,我以前一直以为只有战场才是我最终的归宿呢。”
他以为,他能骑马上阵,征战沙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现实不由人,他已经老了,年轻时候所受的伤,到老年时期就变成各种毛病全都跑出来,他最近已经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
“我又何尝不是呢,也以为自己会在朝堂上走到自己生命终结,可是陛下让我眼前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右相笑道,“不说这个了,反正我们都一把老骨头了,你想好让谁接替你的班底了么?”
别的不说,他们走后所提拔上来的人,必须得是自己人才行。
这个自己人不是说所谓的血亲,而是法家兵家的人,他们传承同一思想,同一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住朝堂的运转。
“我兵家只靠军功杀伐走上来,人选不该由我来定。”公孙太尉道,因为军功和政治不同,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杀出一匹悍将来,完全不如那些攒政治资历的文人们来的稳定。
“我心里倒是有了一个适合的法家人选,只是他的年纪和陛下相若,不知道陛下会不会重用他。”右相道。
第52章
如今朝堂之上虽然已经渐渐以科举为主,可是举荐这条路子也没断。
以右相的面子,他所举荐的人所获得的官职不会低到哪去。
只是既然右相推荐上来的,右相自然是希望他有一天也能走到右相这个位置。
公孙太尉想了一下,回想着边关处有没有什么好苗子,要是有,自然也要趁着他还在朝堂这段时间好好培养一下,以保持兵家在朝堂上的地位。
赵燕歌带着公孙起在稷下学宫转了一圈,在公孙起看过图书室和室内论道场,还有分给百家们的专用场所后,时间已经过得差不多。
早上两人只用了一些粥饭填饱肚子,一路走下来也已经消化完毕,稷下学宫就摆在这里什么时候都能看,眼看就要到饭点,赵燕歌就带着公孙起出了稷下学宫,去食楼内用饭。
食楼内陆陆续续的食客并不少,赵燕歌和公孙起来到属于他的专属包间,窗户打开,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以看见街道上热闹异常,摆摊的,吆喝的,更多的还是卖各种小吃的。
别的不说,食楼内做出来的饭菜味道飘出店门,来到大街上,引的行人们不由纷纷驻足,有钱的会进来吃点东西,没钱腹中又馋的闻着食楼这股香喷喷的饭菜味道看到路边便宜平民价的食物也会随手买点垫垫肚子。
“咦,食楼内最近又出新菜了?”公孙起看着食楼内每隔时间就变一次的菜单道。
“听说最近有些食材已经长成,可以吃了。”赵燕歌在一旁看了一眼菜单道。
驴肉火烧、烤全羊、红烧肘子、宝塔肉……
食材都是最新收上来的半大猪驴羊,尽管它们个头还没有长成,可是肉质鲜嫩美味,已经可以被端上餐桌了。
而得了那些最肥的驴、羊、猪的百姓们可舍不得宰杀,准备再养养,等过年了再杀。
“这些我都想吃。”公孙起道,随后点了这几分新品菜色,又点了一些冰镇果汁和冰淇淋刨冰。
看到公孙起名字不重复的点了好几样冰凉的东西,赵燕歌笑着道,“一会我帮你分担一下。”
这次点的菜色有些多,可是对夫妻两人却不成问题。
最先上来的是冰淇淋和刨冰,还有果汁,赵燕歌和公孙起两人用勺子分着吃。
没一会,驴肉火烧也被端上来。
外表被烤的酥脆热腾的酥饼被打开,里面是呈现暗红色美味的驴肉,驴肉煮的烘烂,被后厨剁的粉碎,夹在油酥饼中,分外的诱人。
一口咬下去,满嘴酥香,公孙起的小嘴被塞的满满的,此时正像一只小仓鼠样鼓着腮帮子咀嚼着。
赵燕歌也咬了一口慢慢品尝,不一会两个驴肉火烧就进了夫妻两人的肚子。
烤全羊被端上来,几个月大的小奶羔身上的膻味不重,是之前各个贵族们都喜欢烤炙的一种食物,现在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光是闻一闻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浅浅的青铜烧烤架中放着碳火,保证烤全羊的途中不会失去温度,烤全羊的外表已经变得焦黄酥脆,可以一撕而下。
一只烤全羊刚好够两个人的分量,公孙起喝了一口新鲜的果汁,不想沾手去弄,赵燕歌给她把羊排羊腿一一切割,没一会手上就沾了不少的油。
随手擦拭一下,赵燕歌也拿着一根羊腿吃了起来,丝毫不在乎什么形象,反正包间里面也没有外人。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41节
最后端上来的是红烧肘子和宝塔肉,这个时候烤全羊已经被吃的七七八八,公孙起和赵燕歌的肚子已经有些饱了,宝塔肉还好说,精致的一份,对两人来说也就一口的量,可是红烧肘子却是一个大肘子,比公孙起的脸还大。
1...2122232425...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