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他非常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有多难走,可以说是阻力重重,可是他不能因为看见了困难就选择退缩,就是因为看到了那些困难,他才更要前行。
“既然这样,那就做给我看吧。”赵燕歌看着严晏轻笑道,虽然还很稚嫩,可是严晏身上的法家之风浓郁,别的不说,他就算不能承担起右相职责的重担,也能依靠着这个性子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人才,赵燕歌是不吝啬给他们一个想要展现的舞台的。
接到赵燕歌给予的律法任务,严晏不禁睁大眼睛,心“砰砰砰”剧烈的跳动着,激动莫名。
“右相,距离科举结束还有多长时间?”感受着已经清凉起来的秋风,赵燕歌问右相道。
“还有一月有余,这场秋试才能正式落幕,陛下。”右相道。
学子们考完试,还有考官们的批卷期,前后加起来的时间可不会短。
“还有一个月啊。”赵燕歌轻声道。
“左相那里怎么说呢?”
“左相说那些人的手段虽然还很稚嫩,却也能够用了。”右相道。
一想到手里掌握的百官罪证,就连身为右相的他多多少少都感到了那股沉重的压力。
也不知陛下会如何处置那些人?
心里思索着,右相出了咸阳宫,宫外,严晏还在等候。
见到右相出来,严晏连忙迎上去,行礼道,“老师。”
“这是陛下给你的一次机会,你可一定要把这个机会抓住。”右相对严晏道。
“学生会谨慎行事的。”袖子里拿着赵燕歌给他分派的任务,说实在的,饶是严晏这种少年老成的性子也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王田律法。
光是从名字上就能感到一股风雨欲来之势,一旦这个律法由他来主持推行,届时他将会成为风口中心的活靶子,将会承受来自外界所有的诋毁和风暴。
这是重担,也是磨砺。
看到学生这个样子,右相问他,“怕么?”
“不怕,怕就不进法家了。”严晏道。
别的不说,哪个人会待见制定律法管束他们的人,上面的那些人先不说,底层的百姓们也见不得会对他们有多感恩,法家的地位就是这样孤独,严晏早就知道了。
“好,你有此心性,未来朝堂上面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跟着,我好好给你说说陛下,让你对陛下先有所了解。”右相道,严晏连忙跟上。
师徒两人宛若闲庭漫步一般,边走边说。
右相需要严晏这个法家出色的晚辈快速成长起来,要不然等他一离开右相这个位置,法家地位受到冲击,律法的地位有可能会不稳。
法家就是大秦律法的维护人。
“不过在陛下身边倒用不着担心这个问题,就算那些人想,陛下也不可能同意律法修改的。”说到这,右相不由轻笑道。
就他看到的,陛下还想推行更多的律法呢,那些想要律法宽松的人只怕会碰到钉子。
“那老师,你觉得陛下会喜欢我的思想么?”严晏问道。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50节
“只要你不滥用刑法,陛下会有很大几率支持你的。”右相道。
只要他这个学生不在半道上走歪,陛下也能坚持下去,右相相信,大秦律法不会在秦四世时代受到太大的冲击。
见过右相举荐上来的人以后,赵燕歌后面又陆陆续续的召见别的人才,或多或少都给安排了一些任务,其中以严晏身上的任务最重,毕竟是右相推举上来的人,肯定是有本事的。
而严晏不知道的是,王田律法并没有他想象的阻力巨大,最大的那些阻力,也就是贵族们早就被赵燕歌给收服,现在已经不成气候。
严晏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王田律法,制定天下土地的所有权,严晏是法家人,又是右相举荐,赵燕歌就直接把这事交给了他去做。
科举考试三天休息一场,要是以前,他们还需要出去一趟,可是现在,科举房内能吃能住,每日还供应一日三餐,舒服的那些学子们都懒得再出去。
中场休息,不少学子们都躺到床上开始入睡,快速的恢复着自己的精力,为下一场考试做准备。
第二场考试的时候,天上不巧下起了一场秋雨,不少睡饱的学子们都庆幸今年科举棚新建,要不然他们一边躲雨,一边答题,所耗费的精力会更大。
一不小心卷上滴了雨水,可是会影响卷面分的。
而在新考棚内,他们只需要专心答题,不需要分心外面的风雨,一时间连带着心情都舒畅起来。
秋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打在屋檐上,“噼里啪啦”作响,雨势越来越大,天气也随着这场雨的到来彻底转凉,不少开窗的学子们都选择关上窗户专心答题。
考场的考官们看了艳羡不已,道,“也就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要是搁在以前,秋雨过后,多少考生会因为淋雨生病而坚持不下去中途弃场,可是这次呢,没有了那些外在因素影响,到现在他们都还是满员。”
“这样不好么,可以让那些学子们尽情的一展才华。”有考官笑着道。
“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算十取一的比例,那也将有数百之数,你说朝堂之上能安置的下么?”
第64章
朝堂上面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有人上来,就得有人下去,就算下面的人想上去,上面的人还不想下来呢。
数百新晋考生会对现有的朝堂造成多大的冲击?
提到这个话题,考官们不由皱眉沉吟,连带着室内的气氛都沉重了一些。
“他们就算考中也还是新人,能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冲击啊。”深入想了想,考官们不由摇头失笑道。
就算那些人有才干,那也必须得用时间来沉淀沉淀才能让他们上任,比起精通政务来,难道陛下会选择那些新手,而不选择他们熟练的老手?这怎么可能。
“也对,可能是我太杞人忧天了吧。”那名隐隐有危机意识的考官身体不由放松下来。
毕竟那么多官员呢,他下去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遂把脑海中的那点不对劲给抛到脑后去。
秋雨一连下了数天,让整个咸阳城都变得凉快起来,赵燕歌在咸阳宫内精神奕奕的处理着政务,龙卫为他带来了来自南方的信件。
负责出使百越的郑循已经到达了百越和大秦的边界,刚一过去他就发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好在有随行的医者为郑循及时诊治,说是没什么大碍,等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水土不服不是疾病,大秦军队刚去百越边境的时候也发生过大规模水土不服的状况,到现在,那些大秦军队已经对边境适应良好,只有第一次去的人才会受到一些影响。
对于百越,赵燕歌虽然是派人前去交涉劝降,可那些人要是不愿意接受投降,赵燕歌也是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的,所以现在郑循出使完全是因为“大秦礼节”。
要是可以,赵燕歌也不希望两方打起来,主要是怕他一个收不住手把他们全都打死。
龙卫内,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来报,说机械工厂的原材料已经准备妥当,机械工厂已经可以开工了。
因为机械工厂的事,两家人频繁的来往工厂,赵燕歌有事离不开咸阳宫,给赵燕歌汇报了一声后,龙卫内的两家人纷纷出动去看工厂开工。
他们到的时候工厂已经里三圈外三圈的围满了人,见到熟悉的人过来,被乡亲们团团围住的老村长艰难的从人群中挤出来道,“诸位大人,小老儿带你们进去吧。”
工厂门打开以后,两家人率先进去,老村长停在门口,有人问道,“李村长,他们是谁啊?”看那衣服的做工就一定不是和他们一起报名的。
“我不是带你们参观过工厂里面么,到时候你们就坐在位子上,等着他们来指导你们如何做。”老村长笑着说道,非常的开心。
工厂开工,他们村子终于可以自食其力的挣钱了。
听到老村长这么说,众人恍然,“原来他们是我们的师傅。”
“当不得,顶多只是指导一二罢了,李村长,你让已经报名的大家伙们先进来吧。”一位公输家的长辈走出来道。
每个人都被安排了属于自己的岗位,从流水线的源头到尾端,左右两边全都坐满了人。
坐在位置上,众人心生期待的等待着工厂开工。
很快的,零件被搬过来,墨家的年轻人们开始教导着大家们手把手的组装。
刚开始上手的时候可能有些难度,可是只要熟练了,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非常快。
那些原本心里还很忐忑激动,有些担忧他们能不能胜任的老人和妇人们在上手学会以后,脸上纷纷露出笑容。
而墨家的晚辈们也觉得非常轻松,不需要给他们讲解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只需要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一人上手一到两个步骤,每个人都做的越来越熟练。
他们手把手的从头教到尾,感觉比教导一个弟子还要容易。
就在百姓们都开始上手以后,他们前面的板子突然动了起来,墨家的人打开流水线的开关,速度并不快,可是百姓们却被吓了一大跳。
“流水线,真是名副其实,原来它真的会动啊。”众人惊叹道,然后就看到他们的东西流到了下一个人的手中,众人这才恍然,原来他们真的只需要负责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连动都不需要动的。
工厂刚开工,墨家和公输家的人需要帮衬上一段时间,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工厂处。
就在科举大考临近结束,考生们依依不舍的离场之际,两家人跑来给赵燕歌高兴的汇报道,“陛下,陛下,工厂的作用还真大,短短数天就生产出了十几辆收割机,要是原材料的供应和速度提上去,生产数量只会更多。”
“所以这就是工厂的正确使用方法。”赵燕歌笑着道。
工厂的作用就是化繁为简,能让更多的普通人都能上手,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做到为群体更好的服务。
收割机的速度上来了,可以预见,以后收割机的生产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眼看就要到农忙了,收割机已经可以开始贩卖了,要是卖不了,就把那些收割机全都出租出去,少收一点租金,让百姓们尽快的收割粮食。”
“喏,陛下。”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应声道。
售卖收割机自然不需要人跑腿去售卖,把已经做好的收割机分发到每个郡县,让郡守或卖或租就可以了。
大秦有几十个郡,数百个县,上千个村庄,他们这几十辆收割机完全是杯水车薪啊,这样一想,两家人连忙回去工厂加快收割机的生产。
而工厂内的工人们更是对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收割机感到好奇,那么大一个家伙,他们把它从零做到整,心里的满足感不用细说,听说收割机是用来收割庄稼的,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大家伙是怎么运作的。
墨家的小辈为他们用野草展示了一下收割机的力量,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把一块草地给推平,让工厂的工人们纷纷睁大眼睛看着,不敢相信这样的东西居然是他们帮忙做出来的。
“这个东西还能做到脱壳,这样一来,有了收割机,我们得省下多少的力气啊。”百姓们小声探讨道,直觉得神奇至极。
他们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还是第一次觉得种地还是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
要不怎么说人家有脑子和文化,而他们就只能在田里种地呢。
科举棚,考完试以后,学子们就依依不舍的整理行李离开,他们的试卷被送到稷下学宫,由稷下学宫的老师和考官们一同评改。
不同于后世,这个时候的卷面可不讲究统一答案,除了固定答案的那些题,其余的都是开放题,每个学子的答案都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考官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批阅试卷。
有时候遇到相左的答案,可未必是错的。
考官们经验丰富,能从考生们的答题思路看出他们是哪一家的人。
而这其中,儒家的考生是最多的。
就在考官们在埋头批改试卷时,已经考完的考生们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事后对答案这个从古到今的惯例。
虽然答案已经没有更改的可能性,可是和人对对答案,知道自己是对的,好歹能求一个心安不是。
“这次的考题,问我们水患该如何治理,大家都是如何做答的?”有考生问道,众人纷纷回想自己的答案。
王生在一旁听着,思绪却飘到很远,他们考之前所猜测到的和干旱蝗灾有关的考题压根没影不说,这一次的考题满满的都是务实,再结合施工队修路一事,王生已经知道自己入了朝堂后该如何去做事。
众学子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从地势环境出发的,有从建筑牢固程度出发的,对水患纷纷给出自己的对应方式。
尽管这些方式还很稚嫩,有些地方考虑的还不够全面,可是却让批阅的考官和老师们看了不由会心一笑。
考官们日夜不停歇的批阅着考卷,终于在半个月后第一次走出了房门,迎来了久违的太阳光。
接下来,答题最优秀的十份会送到咸阳宫里,由赵燕歌来决定考生们的名次。
与此同时,临近他们名次的公布时间,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也起了一个大早,“我有些睡不着,你们呢?”
“我也是,心里就是紧张的,昨天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到现在都还不困。”
“也不知道我这次能不能考上?如果考不上,我以后可能就不再参加科举,而是去办个学堂教导村子里面的孩子们读书认字。”一名中年考生苦笑道。
不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他更知道身边这些年轻学子们有多优秀。
“如果我这次没考上,我就会留在稷下学宫里,继续钻研学问。”年轻一点的学子说道,身上朝气蓬勃,好似灿烂的朝阳。
“你们是参加了这次大考的考生么?如果是的话,请随我来,有人想见你们。”一个宫人打扮的侍者说道。
众学子们面面相觑,有些狐疑的跟着侍者进了宫。
“奇怪,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去么?难道我们都考中了?这不可能吧。”有学子皱眉道。
可是看到侍者能带着他们顺利的进入咸阳宫,学子们立马安静下来,不再交头接耳。
“陛下,4860名考生们已经全部到齐。”龙卫道。
一身玄青色常服的赵燕歌走出来见众学子们,“这次诸位考生们的答题都很精彩,只是我想看一下,大家动手实践的能力的如何,如果实践成果出色,哪怕没有考中,我也会把人留下来,而理论和实践都出色的学子们,我将会有重赏。”
学子们心中一震,自认没有考上的人仿佛看到了再来一次的机会,而自认答题优秀,对自己成绩心里有数的人则对赵燕歌口中的重赏起了势在必得之心。
“陛下,不知您说的是哪种实践?”有考生心里紧张,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各种实践。”赵燕歌笑着道,把所有考生们都叫来,手中那前十份优秀答案引而不发。
文武百官们都以为这场秋试已经随着批阅完毕而落幕,可是只有三公们知道,这只是某些事情的开始。
这四千多名考生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是从千万人中被一次又一次筛选出来的,尽管胃口有些大,赵燕歌还是把他们全都送过去参加紧急培训。
刚培训了数百人的左相看到加大了十几倍的数量,心里有些想要吐血,不过好在他不是一个人,刚教导出来的那些人已经帮他分担一些了。
“你们一人带上一些,去把他们的基础给培训一下。”左相道。
“喏,左相大人。”身后数百人应道。
一带十而已,比左相一带数百可要轻松多了。
只是,哪怕没有收到确切的消息,他们心里也清楚,四世陛下培养他们肯定不是看着好玩的。
众人垂眸,把心思收敛起来,而后去教导后面来的新人们。
“晏……。”看到严晏也在其中,一名法家弟子不由惊呼出声道。
不同于他们参加科举,严晏一方大部分人都是被举荐上来的,见到法家弟子,严晏回头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的意思。
就在那些人按部就班的培训着,朝堂之上,不知何时起,开始变得风声鹤唳起来。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51节
最先站出来的是三公们,他们参文武百官中间有贪污的官员,请求陛下彻查。
三公一出,说的话让文武百官心都凉了,他们后知后觉的察觉到朝堂之上将要迎来一场剧烈动荡。
那些没有贪污的官员们还好说,顶多是心里紧张一下,而后就放松了身体,而大部分心中有鬼的官员则做贼心虚,极力反对官员贪污大彻查。
真要是想满朝堂之上都是白乌鸦,那怎么可能做的到啊。
“贪官污吏汲取的是天下万民和大秦的鲜血,你们为何不想彻查?是觉得自己身上不干净,害怕到时候躲不过去吧。”赵燕歌看着文武百官们道,明明声音没有多大,听在百官耳朵里面却震耳发聩。
“陛下,贪污一事一旦彻查,将有不少官员会被问斩,这会让朝堂不稳啊。”有为官清廉的官员叹息着开口道。
当然,他并不是在为那些贪污受贿的人求情,而是怕大秦朝堂根基受创。
“没事,这个问题朕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贪污的官员一下去,后面立马就有人补上去。”为此,赵燕歌可是准备了很长时间。
那些身上没有问题的官员们不由眼睛一亮,不再开口说话。
查吧,查吧,这事身上干净的人不会怕,怕的人身上不干净。
三公们都支持,就算有官员极力反对,彻查贪污一事还是施行下去了。
有老臣双眸含泪,哭着道,“陛下,快停手吧,这样下去整个大秦朝堂会崩坏的。”
说着,那名老臣就要撞柱向赵燕歌来一场死谏。
“砰!”那名老臣撞到了一名龙卫的肚子上,龙卫手微动,把那名老臣打晕送回原来的位置上。
百官们看了眼中不由闪过一道异色,心里分外焦急。
他们没有想到四世会来这一招,这让他们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
要是那名官员撞柱而亡就好了,到时候他们纷纷死谏,只要在朝堂上身死,哪怕身后有污点陛下也不会彻查了。
毕竟人死为大啊。
只可惜,他们的想法被人打断,一点讨巧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不少官员们都心底发寒,眼前仿佛看到了他们全家老小的死期末路,不由眼前一阵阵的发黑。
“对了,忘了说,朕还准备了一样礼物,保证你们都会喜欢的。”赵燕歌看着对面的人生百态道。
三公们不由看向了赵燕歌,不知道陛下为他们准备的是什么礼物。
第65章
随着时间过去,龙卫和三公手底下的人把百官贪污和作奸犯科的证据呈上来,从头传到尾,不知道的惊诧非常,而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给查的清清楚楚,那些官员身体立马虚软下来,脸如金纸一般。
铁证如山,容不得他们抵赖。
而那些手上干净的官员们看了那些证据,环视一圈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东西,居然把大半个朝堂的官员都给拉下去了。
他们无法想象陛下要不是选在科举后揭开这件事,这些人说不定还能死里逃生呢。
而现在,有了足够多的替补官员,他们的生死就没那么让人在意了。
朝堂上大半的官员被拉下去,数量让人看了触目惊心,右相不禁在心底倒吸一口凉气,从没有这一刻,他清晰的认识到大秦正在慢慢的被蛀虫腐蚀。
回想起来,迹象从很久以前就有了才对,在始皇帝时期,百官皆兢战,严格执行律法,没有人敢有多余的小动作。
可是二世不同,为人和善,却铁血不足,腐败的根源估计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兴起的。
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听到风声,官官相护罢了,毕竟深陷泥潭的官员只会拉更多的官员下水,而不是深明大义的站出来揭发。
差一点,他们就要到三公这个级别了,一旦接触到三公这个位置,那大秦将会从根子上开始腐烂。
“他们和我好歹君臣一场,把送给他们的践行礼都抬上来吧。”赵燕歌走出大殿道,让人把他口中的“礼物”拿出来。
龙卫们抬着一块块石碑走过来,石碑上面是用隶书刻出来的墓志铭,从这些官员们的为官,他们曾经对大秦做过的功绩和贡献,还有他们的死因,一切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赵燕歌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干涉他们死后的墓志铭。
不管是站着的还是跪着的官员们都听赵燕歌说道,“从今以后,每个官员逝世都会有一块墓志铭,墓志铭将会安置在你们的原籍处,墓志铭上的字将会和史书同等规格。”
百官们听了齐刷刷的抽冷气,目光看向了那一排排的隶书刻痕,石碑不易腐朽,可以任风吹雨打日晒很长岁月,最最关键的是,墓志铭会被安置在官员的原籍处,供后世人浏览。
你要是为官清廉,说不定可以做到流芳百世,可是他们眼前这些人呢,妥妥的遗臭万年啊。
尤其是原籍的那些人,在别的地方都健忘了他们的事时,原籍的人会看着墓志铭把他们的事迹一代代的流传下去。
要是有子孙活下来了,以后也别想抬起头了。
看到墓志铭出现,贪官污吏们不禁痛哭流涕,大声哀求赵燕歌能放他们一马,说他们愿意立刻以死谢罪。
1...2728293031...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