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民心。”隐者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是啊,那正在逐渐聚集汇聚在一起的可不就是大秦的民心么。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这是反着来:得天下再得民心啊。”翁老不由感叹道。
为什么他一开始没有想到这方面去?无非就是没有先例罢了。
多少君王在登位之前礼贤下士,登位之后就不再复之前的贤德面孔。
这是上位者的长有转变,是以翁老被一叶障目,没有第一时间就分辨清楚。
“有这样的君王,是大秦子民之幸。”枭雄、仁德,这两种帝王品质居然同时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隐者闭眼道,“师弟,如果再早上几十年,陛下早些年出世,只怕我就要违背对自己的承诺,下山辅佐于君王了。”
鬼谷纵横一生,一旦得遇心中理想的君主很难忍住不动心。
隐者欣赏秦四世的杀伐果断,同时更欣赏他对百姓的仁德品质。
这样的君主,将注定会轰轰烈烈一生,只有跟随着这样的君主,才能让他纵情施展一身纵横之术。
“那师兄你可比师弟晚了一步啊。”翁老可没忘记是自己先入秦为民的。
“不晚,我还活着不是么。”隐者笑着道。
今陛下才成长,他却已老叟,但他们能够相遇,就是人间幸事一件。
把赵燕歌引为心中明主的隐者不知晓,其余百家都是他这样想的。
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一身才华,这样的君王哪里找,现在有这么一个君王出现,还不赶紧抱紧大腿。
如果说儒家在赵燕歌之前还有引导朝堂风向,准备让天下奉行以“仁”为本,传播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和赵燕歌一番剖明心志的谈话以后,左相就放弃了这个心中野望。
周时君王选择以“礼”治天下,最后还不是架不住“无礼之徒”的蛮横。
而他儒家呢,如果本身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万一以后遇上“不仁德”却又很有实力的家伙,绝对无法继续维持儒家的“仁德”。
反观法家,面对“不法之徒”,又有实力,又有律法约束,虽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就现在看来,他们无疑比儒家更加适合大秦。
儒家只是想让他们儒家的名声在天下人心中更进一步而已,本身并没有颠覆朝纲的打算,尤其是赵燕歌结合儒家的特长,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专注教育事业,努力达成教化天下的成就。
真要有实现“天下大同”的那一天,天下谁还能忘得了他们儒家。
至此,左相就一直专注大秦的教育事业。
第108章
这是一个璀璨至极的时代,就在天下百姓都还在基本生存线上挣扎的时候,一些先驱们就已经挣脱肉身的束缚,升华到了精神上去。
百花齐放,枝叶恒生,战国时代所诞生的百家思想是后世远远不及的。
赵燕歌并没有让他们哪家独大的意思,身为一个帝王,哪家有用就用哪家,而不是把某一家高高捧起到神坛上。
帝王是一个掌控者,而非被掌控者。
在赵燕歌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中,百家中的人在民间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
就像医家,原先就是中九流的位置,戏曲家们就更不用说了,每日走街串巷卖力表演才能赚些辛苦钱。
古代学习技艺的学徒们日子过得都非常苦,可是就算如此,也依旧有大量的人对这些行业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能够学习一技之长,给自己后半辈子挣一个铁饭碗。
开始时很辛苦,到后面其实也算不上甜,但是比起大部分在田间地头种地的老百姓们要强多了。
还有匠人们的位置,一直都处于被人呼来喝去的地位,万一碰上一个富贵的主家,想要修建豪华陵墓什么的,他们为陵墓内布置很多机关,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打扰安宁,
一般都会坑杀这些知道内情的匠人们。
赵燕歌对他们一律平等对待,由上至下,大秦现在的风气已经好了很多。
尤其是百家的地位,已经在天下人心中趋向平等,而不是因为所擅长的东西不同,而被人给区分个三六九等。
“陛下,已经开始有商人来找报纸做广告了。”家的人开心道。
一钱一份报纸,还不如报纸的印刷费呢,所以从一开始,报纸就没打算从天下百姓的手中赚钱,报纸上面被预留的广告位才是民报赚钱的大头。
“那些过来想要报纸打广告的商家要严格把关,不能只向钱看齐。”赵燕歌再次叮嘱道。
民报到底是官方品牌,赵燕歌自然不会为了一些小钱而自砸招牌。
而这个时期的商人们呢,基本都是讲“诚信”的存在。
因为“诚信”是立商之本,这个时代,哪怕是最底层的商人们都有契约精神。
不像后世,已经把“无尖不商”给变成了“无奸不商”。
虽然朝廷没有明确说明,可是那些心思敏锐的商人们却察觉到了大秦的风向好像已经开始慢慢的变了。
而且是朝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转变的。
虽然他们现在的地位还是很低,却已经没有了之前兢兢战战,提心吊胆的感觉。
“听说大秦今年的商税又提高了。”【食楼】内,一群大腹便便,面容白胖,非常有亲切力的商人们聚在一起道。
他们是咸阳城内能拿的出手的最批顶尖的商人,手头的财富就像那些贵族的底蕴一样,天天吃【食楼】也能消费的起。
“民税被调控着下降了一成,我们多交点税是应该的。”一位商人道。
和百姓们种地比起来,他们经商来钱可比百姓们快多了,对此心里对民间的民税调控并没有什么不平的感触。
他们虽然是商人,却非常能够体谅朝廷所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91节
要是没有这些政策,人人都跑去经商了,田里面的地又该谁去种?一旦经商的人多了,他们就从吃肉变成喝汤了。
“对了,你们有没有最近上面对我们管的松了一些?”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可是他们对这些却非常的敏感。
“我们能上【食楼】用饭还不能证明什么么?”一名商人道,说的其余人不由一愣。
是啊,【食楼】是上面人开的,可是却对他们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商人没有任何阻拦,虽然是看在钱的份上吧,可是钱它偏偏不是万能的。
朝廷明文规定了商人不可着华服,不可购买仆役,要知道现在也就是大秦律法严格了,某些谋财害命的事情少了,以前山贼强盗们所打劫的大部分都是身揣巨款的商人们。
以他们的社会地位,有钱却不能购买强有力的保护,这在那些山贼和强盗们的眼中可不就是白嫩嫩的大肥羊么。
在这之前,一批批的商人惨死,这种时不时就上演的前车之鉴,如何不让他们这些经商的人感到心惊骇然。
现在律法严格了,大秦的律法越来越完善,他们的安危也更加有了保障。
虽然现在还是有万贯家财无法购买奴仆,但是他们的心却安定了下来。
“这说明上面也对商人的管控稍微松了一些,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好事一件。”有商人情不自禁的道。
“那你们可知道那上面是上面的哪位?”
其余商人愣住,而后沉思,因为对他们这些底层的商人们来说,能当他们上面的人可就太多了。
“难道是右相?右相制定律法,如果没有他的松口,我们的日子过得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安逸。”有商人想了一下道,最后还是直接猜测了一个身处中央的官员。
右相啊,别看他们能在【食楼】中用饭,那些官员们对他们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右相大人身为数朝元老,之前几十年你们何曾见到他对商人们手松过。”一个商人不由唏嘘道,反驳了同伴的观点。
众人一想,也是,身为法家人,右相不制定更加严苛的律法针对商人们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那这样说来,左相和公孙太尉就更不可能了。”
左相大人身为儒家人可撼不动秦律这座大山。
至于公孙太尉,身为大秦最高的军事长官,他只负责管理军中的一切事物,朝中的任何政事基本都是插不上手的。
突然,有人朝着上面指了指,道,“难道是那位大秦最顶头的?”
至于为什么不往下面的诸位士大夫身上猜测,左相都左右不了律法,士大夫们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既然不能往下,那就往上,而三公们只有一个顶头上司,也就是他们大秦的那位老天爷。
虽然他们陛下一点都不老,但是他的确能称得上是他们头顶上,和天下万民头顶上共同的天。
想到大秦这一年来的各种变化,众人都快速的接受了这个猜想,尤其是曾和他们同样为下九流,现在却受到重用的那些人们,百姓们对他们现在已经是仰望居多。
“难道……陛下是想提高我们商人的位置?”商人们不由激动的想道,被这个猜想给弄得心头发热滚烫,眼睛发红。
“嘘,小声点,别这么大声,这事可没什么证据。”
“再说我们商人的地位一旦提上去了,你让那些耕耘的百姓们情何以堪。”
“也是啊。”要是他们的地位和百姓们相当以后,百姓们心里肯定不会平衡,到那时,肯定会有很多百姓也跟着一起去做生意,这样一来,大秦免不了会乱起来。
想到这里,商人们火热的心头微凉,道,“现在已经够不错了,我们眼前已经看见一线希望了不是么。”
不像之前,他们全都在一片漆黑中前行,看不到一点出人头地的光明。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办法,谁愿意入商籍,连带着子孙后代也被社会看不起。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商人们不禁苦笑道,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全都聚集起来还不如一些百姓有威力呢。
起码百姓们还有锄头,而他们只有钱。
“对了,钱,对啊,我们有钱啊。”一个商人不由眼睛一亮道,胖乎乎的脸上瞬间眯笑着成了一条缝。
“有钱能做什么?要知道咱们陛下可是开银行的。”
银行的赚钱能力,一下子就把他们这些商人们全都比下去了有没有。
哪怕是他们,现在也已经习惯了把钱都存进银行里,能长利息不说,关键是安全。
“我记得上一次组建商队去隔壁郡县,被收费站收了过路费。”那名商人道。
赵燕歌修建水泥大马路,利民的同时也利己,普通的百姓们一般不会远行,而商人们不一样,他们走南闯北,是除了大秦官方人员用路最多的人。
路上被间断的设置了收费站,想要过路的商人们现在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缴纳了过路费。
“过路费才多少钱,能顶什么用?”有没跟上思维的商人不由愣道。
“关键不在于过路费,而在于陛下为大秦所修建的那些水泥大马路,它极大的方便了所有行人,我们商人的商队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方便的路径把生意做的更大,让我们的大秦变得更加繁华。”
“一旦我们为大秦的贡献大了,上面也好有一个修改法案的借口不是。”
“虽然没有明确的消息,不知道上面对我们确切的态度,但是我们身为商人,是时候要为咱们商人的未来给努力上一把了。”
身为商人,他们能做的不多,这可能就是他们唯一能够做的了。
至于剩下的,就不是他们商人能够左右的了。
第109章
咸阳宫内,这天从宫外送进来了一筐东西。
是一团团颜色各异的毛线团,摸上去温暖而又柔软。
“喵呜。”就像是看到新式玩具一般,几只体态轻盈的猫咪们向着毛线筐内的毛线团们发起了进攻。
还不等它们把小爪爪勾向毛线团,赵燕歌就用手拎住它们的后脖颈,把它们送到公孙起的怀中。
“这是服装加工厂那里送来的毛线团,你来看看。”赵燕歌招呼公孙起后,在公孙起凑近以后拿起一团毛线在公孙起的眼前丢了丢。
公孙起的眸子不由跟随着毛线团的起伏上下流转着,神情莫名专注。
看来不光是小猫喜欢玩毛线,大猫同样也喜欢。
“咳,毛线团还不错。”公孙起回来神来,扯了扯毛线道。
有韧性又有弹性,原本杂乱成一团团的绵羊羊毛不知经历了多少道工序才变成了现在的毛线团。
羊毛是白色的,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染料都容易漂染上去,所以赵燕歌和公孙起两人面前的毛线筐内的毛线团是五颜六色的。
毛线团均匀而又韧性十足,和传统的麻布衣是不同的制衣方式。
同样是织,可是毛衣却和传统的纺织布料不同,两根大签子,不需要裁剪,就能直接开织。
看到公孙起手中团着一团毛线团玩,赵燕歌问道,“会织毛衣么?”
公孙起摇头道,“不会,不过织毛衣好像很简单,很容易就可以入门了。”当然,
毛衣这个东西易学难精,公孙起也没准备往毛衣大师的身上发展,而是准备起个头,民间技艺超群的绣娘们自己就能摸索出来无数的织法来。
毛线团不像之前的丝线那么细,完全不同以往的织法,只要步骤正确,完全可以闭着眼睛凭着感觉摸索着完成。
宫中不少已经有些眼花的老工人看到毛衣开头,立马就能学会并举一反三。
毛线织错了步骤可以退回,并且由一根毛线编织而成的毛衣只要轻轻一抽,就能重新把毛衣还原成毛线,让看见的宫人们两眼放光。
这样一来,一件毛衣就能出现无数种不同的款式。
织毛衣这件事情虽然是由公孙起发起的,可是就在宫人们已经凭借着多年丰富的技艺经验上手之时,公孙起还在用两根竹签和毛线的正针较量着。
赵燕歌在一旁看的都快学会了,看到公孙起手上的毛线团有些不听使唤,赵燕歌道,“真是难为你了。”
让猫咪玩线团,可不一团乱麻么。
“看来我是真的没有女红天赋。”公孙起放下织了开头的毛线道,虽然她很想给赵燕歌亲手做一件衣服,但是看她的女红水准,还是算了吧。
她没这方面的天赋。
赵燕歌不知道公孙起想给他做衣服,笑着道,“想穿什么就让宫人给你做。”
公孙起有些郁闷,百无聊赖的扒拉着毛线筐,发现毛线团下面铺着一层柔软而密集的羊毛毡。
羊毛毡和毛线团系出同源,不同的是毛线是过热水,羊毛毡过得是开水,由于温度过高,让羊毛毡无法成型,再也变不成毛线。
一大团羊毛毡正在毛线筐的筐底铺陈着,用来为毛线团做装饰,公孙起看到羊毛毡以后眼睛不由一亮。
她马上让宫人给她准备各色的羊毛毡,扭头一看,赵燕歌已经伏在案上睡了过去。
和后宫内事情很少的她不同,公孙起知道赵燕歌平时有多辛苦。
没有哪一个盛世明君是每天吃喝玩乐就能够做到的,要想天下形势都按照自己想象中的走,那其中必须得付出更多的心力来。
高强度不停的运转下,赵燕歌的精神能受得了,他的身体却吃不消。
公孙起看到赵燕歌睡了过去,拿起一件衣服为他披上,自己则坐在赵燕歌的对面,手中把玩着一团柔软的羊毛毡开始用针戳着玩了起来。
几只小猫不停的围绕着她撒娇,口中喵喵叫的让人心都跟着柔软起来。
“嘘。”公孙起小声道,示意小家伙们安静一点。
猫咪们收声,只轻轻“咕噜咕噜”的盘在公孙起的身侧。
相比起它们的男主人,它们更喜欢这个女主人,有一股想让它们亲近的感觉,不像男主人,纵使对它们和颜悦色,也没有女主人所带来的亲昵感。
虚空中,咸阳宫外,代表着赵燕歌真身的那只黑龙体型开始慢慢的膨胀变大,这次的体型居然把整个咸阳城都给盘在了怀里面。
肉眼无法看见的气运、民心、信念等全都化作了赵燕歌身上转换龙气的养料。
这一次赵燕歌睡得很沉,直到天色已晚,公孙起把赵燕歌给抱回了床上,又过了很长时间,赵燕歌才从沉睡中醒过来。
一睁开眼睛,外界已经彻底天黑,公孙起在他的臂弯内已经睡着。
夫妻两人的墨色秀发相互纠缠在一起,互相分不清彼此,怀里是公孙起熟睡的面容,赵燕歌在短暂的清醒过后复又闭上眼睛再次睡去。
系统看着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涌来的力量已经彻底乐疯,它是依靠赵燕歌身上的龙气来修炼的,赵燕歌身上的龙气越多,它修炼的环境也就越浓郁。
就像是人体内的寄生虫一样,系统占据赵燕歌身上这样一个位置,却不会对赵燕歌造成任何危害,反而能给赵燕歌提供帮助,两者是共生的关系。
当初赵燕歌花费出去的龙气都已经彻底收回,只是开头才动用了一下系统的力量,后面赵燕歌几乎就没怎么麻烦过系统了。
当然,公孙起每个月所需要的必需品赵燕歌还是会准时购买的。
能给自己媳妇最好的,为什么要给媳妇用差的,赵燕歌可没有让公孙起吃苦的打算。
第二天,夫妻两人精神奕奕的起床。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92节
“今日是休沐日,你有想去的地方么?我正好有空。”赵燕歌一大清早道。
休沐日,朝廷专门给官员们放假洗澡洗头发的日子。
在古代洗澡可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快捷,也不像咸阳宫内有着丰富的沐浴条件,北方家庭一般都隔一段时间才洗上一次澡,每次洗澡都会耗费大量的柴火烧上很多的水。
不论男女老幼,这个时候的人都长发飘飘,头发湿了以后没有半天的功夫是干不了的,是以朝中还有专门让文武百官们放假洗漱的规定。
“我想去皇庄内看看棉花,听说皇庄内的棉花已经开了。”公孙起道。
去年的棉花种植量少,也就只有小部分人才能够享受的到棉花所带来的温暖,是以满朝文武都期望棉花能够在大秦境内大规模的种植起来。
尤其是农家,对棉花更是精心照料着,时刻注意着它们的生长状况。
棉花的出现让农家的众人看到了能够让天下百姓们穿暖的希望,是以农家已经把杂交粮种和棉花列为了农家最高注意事项,几乎有一大半的农家人都在围绕着杂交粮食和棉花两样全力运转着。
玻璃大棚面积有限,是以今年的棉花被摸索出规律,挪到了户外种植起来。
五月是棉花开花的好季节,还很青涩的花骨朵内已经积聚了还很湿漉的棉花,必须得经过太阳的曝晒才能彻底去除棉花内的水分。
户外连绵种植了一大片棉花,等到棉花完全干透之际,再看时就已经彻底变成了雪白一片,现在的它们还不具备成熟期的美景。
除了棉花,皇庄内还种植了甘蔗和芝麻等。
看到连绵成片,却还未彻底长成的甘蔗们,赵燕歌道,“看来糖暂时是普及不开了。”这个时候的甘蔗可没有后世的水分足,不过经过农家一年左右的辛苦培育,今年的甘蔗看上去个头已经有所增长。
水分不足,制糖量就上不去,不过甘蔗制糖总比粮食制糖来的方便,粮食制成的糖味道单一,味道很单一,公孙起并不喜欢那种粘牙的感觉,不过只要不用牙去咬,含在嘴里面,味道绝对能甜进人的心里去。
“柴、米、油、盐、酱、醋、茶,别看这简单的几样,结果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实现。”
柴就不用说了,百姓们的柴都是山里掉落的干树枝,大秦有律法明文规定不得随意砍伐树木。
米,粮食的粮种杂交问题农家人正在攻克中。
油,整个天下还都是荤油当道的时代,赵燕歌正积极搜索能出素油的植物,比如皇庄内的芝麻,民间的大豆等。
盐的问题在海边盐场不间断的晒盐中基本已经完成了内陆的供给所需,算是进度条最长的一个。
酱和醋身为调味品,基本都是由粮食制成,如今家家户户缺少的可不少。
茶的前身是药材的一种,足以可见它从一开始就不是所谓的大众产品,现在茶被赵燕歌开发出来,目前也只在少数人中流通。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公孙起握住赵燕歌的道,“我基本帮不上你的忙,不过只要我能做的,你尽管说,我一定帮你。”
“那好,以后就拜托你替我征战了。”赵燕歌对着自己媳妇道。
身为黑龙,赵燕歌最擅长的也是战斗,可是没办法,谁让他还要维持朝堂的运转,根本就走不开。
第110章
从没想过自己也会有退居幕后的一天,赵燕歌只感觉造化弄人。
不过他很放心公孙起的实力,别看自家媳妇在自己的眼中是一只大猫,那也是因为他的实力强横,才能那样看待。
白虎一族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公孙起听了不由在赵燕歌的手心里蹭了蹭,微微眯着眸子道,“那你可要帮我解决皇后上战场的事情啊。”
北边边关风气彪悍,女子上战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可公孙起不是一般的女子啊,如果她只是公孙太尉的女儿,赶赴边关,会被人称赞一句:将门虎女。可她现在的身份是皇后,是天下女子的表率,
1...5152535455...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