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珊瑚与夏天
不管是大阿哥直郡王、两立两废的太子爷,还是后来的八爷、十三爷、十四爷,除了四大爷之外,可以说是个顶个儿遭了殃,大部分还落得了被未来皇上记恨的下场,这时候伺候康熙出门的确不是什么好差事。
但话不能这么说。
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第4节
殷陶略一思考后,组织语言道:“都说皇阿玛是世界上最明理之人,胤裪只愿一切都听皇阿玛一人的,他愿意带我去我便跟着,他叫我留在宫中,我便留在这里,左右由皇阿玛决定便是。”
苏麻喇姑原以为殷陶会对南巡一事颇为向往,心中恨不能立时跟着皇父出宫看看,却不想得来这样一个回答。
十二阿哥小小年纪便已经深谙这宫中的生存法则,苏麻喇姑的眼睛闪了闪,突然间对这个小娃娃有些刮目相看。
康熙这次南巡的收获不少,其中的一项就是带回来一个江南美人王氏。
这王氏是汉人,又生得异常娇美,听说康熙南巡这一路只召她一个人伺候,即便后来回宫后也一连召幸了她几日,是而这位王庶妃甫一入宫便博得了不少关注。
关于王氏的话题一直没有消停,长日无聊,宫中人最喜欢用八卦的方式来消遣时光,她们从王氏的相貌聊到她的家世,再从她和曹家的关系聊到她上位的手段。
这多少有点看王氏是个汉人庶妃好欺负的意思,四妃当年上位的故事可比王氏精彩多了,也没见谁曾经有过如此风头。
王氏这种的常在位份的庶妃原是没资格过来宁寿宫请安的,王氏当初刚入宫时候,也曾礼节性地过来宁寿宫磕头,宁寿宫大总管路泰根本就没有将王氏放进来,王氏在外头大老远地磕了个头,然后就恭敬离开了,半分怨言也不敢多有。
宫中这般谈论,自然也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
太后听人说起过几次王常在后,在这方面就留了心,转而问苏麻喇姑对这个汉人庶妃可否感兴趣?
老实说苏麻喇姑对王氏的兴趣并不是特别大,良妃当年也是凭着美貌入了康熙的眼,从辛者库出来一路做到了贵人,还是很罕见的有封号的贵人,可见皇上宠爱,但这几年不也是说过去就过去了?
在这宫里,美人的出现从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可看着太后似乎是对这个王常在兴趣不小,苏麻喇姑从善如流道:“不如您就叫来见见?您赏她个脸面,也好见我们开开眼。”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太后笑着应了下来。
托太后和苏麻喇姑的福,殷陶也就很幸运地见到了后世有名的密妃王氏,在看到王氏的瞬间,殷陶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不得不说,康熙喜欢的美人儿几乎都是风流婉转这一挂的,不管是万琉哈氏、良贵人,近来得宠的十三爷生母章佳氏还是这个王常在,这些女子虽然长相各异,但风格都是往这方面靠拢的。
但相比而言,王氏这种江南女子五官更是精致,如果不精致也不可能会如此的脱颖而出,叫康熙舍了一众满蒙妃嫔眼睛里单单看着她一人。
太后宣召,王氏也精心打扮了一番,不逾越的同时十分得体,很显然把这次过来宁寿宫当成大事对待。
而太后叫她过来不过是抱着八卦心态,就跟看西洋镜似的瞧个新鲜,就是叫来看上一看。若不是王氏生得的确是好,有叫人过目不忘的本事,估计等下次见面时候太后早就忘了这个人了。
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恰恰就是这宫里处处等级的真实写照。
看着下头跪着的二八美人,殷陶突然油然而生出一种同情来。
在宠爱王氏的同时,康熙每次在宁寿宫看见殷陶都会越发想到万琉哈氏的好处,也愿意时时翻了她的牌子来,再加上近来得宠的永和宫章佳氏,几位庶妃一时之间存在感几乎凌驾在了贵妃和四妃之上,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5、高低
一转眼就到了康熙三十年的春天。
这一年,殷陶已经迈入了六岁大关,也到了皇子该上学的年纪。
到底是养了三年多的孩子,这一上学就要搬去阿哥所住了,太后和苏麻喇姑都有些很舍不得,这几日连功课都不叫殷陶多学了,只想拘着他在身边好好亲近。
今年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各地的请安贺年折子都是报喜的奏章,是而康熙心情十分的不错,上元节那日的宫宴也格外热闹,还放了整整半宿的焰火。
太后贪凉,多用了两个贡桔,后半夜回到宁寿宫后身子便有些不舒坦起来,腹痛且伴有一些发热症状,就这么在宁寿宫歇了下来。
太后病了,各宫少不得是要过来侍疾的,康熙见太后喜欢殷陶,便叫他在宁寿宫陪着苏麻喇姑陪太后多待几日,殷陶入学的事情就这么暂时缓了下来。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佟佳皇贵妃病重,太医直言不好,康熙便将佟佳氏由皇贵妃晋为皇后,又过了一天功夫,七月初十日申刻,皇后佟佳氏在承乾宫中病逝,后追谥为孝懿皇后。
孝懿皇后过逝,钮祜禄贵妃的身子也越发不好,康熙的后宫格局又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由孝懿皇后的妹妹佟妃和四妃共同打理后宫,安排侍疾事宜。
这日,太子在上书房下课后带着新采下的红梅来宁寿宫探望太后,正逢上殷陶坐在太后身边捧着话本儿读《大闹天宫》。
见到太子来访,殷陶忙合上书卷站起身来,对着二哥恭敬问好。
太子笑着摸了摸殷陶的头,当年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弟弟,还是在几年前皇祖母生辰那日,见皇阿玛把他抱着进来。没成想一转眼功夫他这十二弟也这么大了,到了该上学的年纪。
太子要过来侍疾,对太后尽孝,宫人们自然要让太子尽上“孝道”。
郑姑姑将药碗和话梅果脯端了过来,太子半坐在太后床前,服侍太后用过了药又漱口用了话梅解苦后,太子便开始陪着太后聊起天来。
太后屋子里的屏风正是江宁一等绣娘绣成的江南烟雨图,太子曾随着康熙去过两次江南,他便以此为切入点聊起了江南的风光锦绣。
太子今年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年纪,高一年纪的孩子,正是男孩子贪玩的时候,虽然素性沉稳,但在疼爱自己的长辈面前难免放松了一些,说起江南之事两眼放光,越说越来劲头。
殷陶敏感的注意到,太后听着听着有些走神,苏麻喇姑也端着茶盏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这两位出身蒙古科尔沁,自幼在草原上长大,苏麻喇姑进宫时候,清军尚未入关,皇后入京之时,顺治也不过是刚刚坐稳了原本属于大明的江山,是而在那二人的认知当中,江南那是汉人的地方,她们并没有多少向往也兴趣不大。
就他们素日的行为做派看来,殷陶觉得,估计她两个会更喜欢听太子讲一些关于塞外的事情。
想到这里,殷陶委婉提醒道:“二哥果然见识不凡,博学广知。常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想果然如此。听说二哥也曾陪着皇阿玛巡幸塞外,不如二哥也与我说说塞外风光可好?”
听到殷陶这话后,太子才意识到了这气氛当中淡淡的违和感是什么。
虽说在宫中各位母妃和兄弟都对江南之事极是感兴趣,连他自己和皇阿玛也是如此,但并不代表宁寿宫中来自草原的两位长辈也是如此!
十二弟只是单纯好奇塞上风光,还是说已经看出了两位长辈的不耐,暗中提醒于他呢?
太子来不及多想这个问题,转而说起了塞上之事,没过多久,太子就看到两位长辈露出了真正会心的笑容,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当中,这次探病宁寿宫得以完美结束。
回到毓庆宫后,太子细细回想了宁寿宫之行的始末,觉得不管殷陶是有意提醒也好,无意而为也罢,自己都从十二弟这次的作为当中得了不少实惠。
太子唤来身边的大太监邢飞:“你再去宁寿宫走一趟,把孤前儿得来的两江总督送来的那两套文房四宝给十二弟送去,就说为了恭贺他即将入学之喜。”
邢飞应了声“是”,取了礼物包好后就起身前往宁寿宫中。
出了毓庆宫后,邢飞一路向西,碰巧在坤宁宫前遇上了康熙一行。
邢飞作为毓庆宫的大太监,本身在宫中就是极为显眼的所在。康熙一眼就看到了行色匆匆的邢飞,他给了梁九功一个眼神,梁九功会意,出声将邢飞叫住:“都这时辰了,你还不在太子宫里,这着急忙慌的是要去哪里?”
邢飞过来给康熙行礼:“奴才给万岁请安,是太子吩咐奴才去一趟宁寿宫中,将这两套文房四宝给十二阿哥送去。”
在康熙眼中,所有关乎太子胤礽的事情都是大事。梁九功极有眼力劲儿地将那两套文房四宝接了过来,康熙看着像是两江总督前几日进上来的那几套,成色都是极好的。
他当时看着也喜欢,便分给了太子两套,谁想太子竟然这般大气,愿意将两套都给小十二送去太子一直都是被他捧在手心,从生下来就被赋予了比旁的阿哥更高的身份,对于一众兄弟虽说也是亲近,但很少有太多私交,从来都是在重大节日或者生日之时按着规制送些礼物过去,没成想这次竟然会单单给十二送来这两套文房四宝,想是为着小十二入学才送去的吧。
如今见太子对太后的病十分上心,对于比自己小的兄弟也是发自肺腑的关心。到底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如今见他敦厚孝顺,也知道关心幼弟,康熙心中欢喜,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接到康熙驾临毓庆宫的消息后,正在用膳的太子愣了一下,随即起身换上笑脸将康熙迎了进来。
这几年他年纪大了,皇阿玛则政事繁忙,已经不大单独陪着他用膳了。说起来,上次皇阿玛过来毓庆宫用膳还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
看着欢喜出门来迎的儿子,康熙和蔼地招呼道:“你我父子,不必多礼,快些坐下罢。”
太子先伺候康熙落座,自己随后坐到了他的对面。
康熙仙和太子聊了会儿家常,拉近了父子间的距离。随即提到了自己遇见邢飞的事情,并对太子近来在宁寿宫的侍疾表现以及他关爱兄弟的行为做了嘉奖,并希望他继续保持下去。
“前些时日看你实在有些浮躁,如今看来是却又长进了不少,倒是很有个做哥哥的样子了,你是太子,正该给弟弟妹妹们带个好头才是。”
太子笑着应了下来。
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能让皇阿玛对自己如此大加赞赏,这小十二说是他的福星也不为过。
太子当即决定要对十二弟更是好一些。
==
时年四月,战事又起,康熙御驾亲征,出兵准噶尔。
后宫诸多嫔妃,康熙跟谁告别殷陶不得而知,但依着旧例,康熙临行之前必当是要过来宁寿宫向太后辞行。
母子两个虽说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么多年下来也相处出了感情。况且就一个皇帝而言,康熙对她这个太后实在算是不错,起码比当年顺治皇帝在位时候好上太多了。
太后拉着康熙的手坐了下来:“皇上在外征战,可一定要保重自身,皇帝的安好才是万民福祉,这次御驾亲征也是为民而战,相信长生天一定会保佑皇帝平安归来。”
殷陶陪在太后身边,对着康熙坚定道:“儿臣相信,皇阿玛此去必当一切顺遂,旗开得胜,叫那噶尔丹再也不能来犯我朝疆土。”
毕竟历史上就是这么回事,康熙曾经三次亲征准噶尔最终获得全面胜利,清军大胜的同时,康熙的老对头噶尔丹也在逃离的路上亡故。
看殷陶说得如此信誓旦旦,康熙心里头高兴。
其他人也都没少对他说这个话,但就像太后这样,话里面或多或少都是祝福,说胜利也不过是一种期望,只有殷陶说得最是肯定、最是信誓旦旦,十分笃定他会一定胜利。
康熙实在很喜欢这种感觉,仿佛这次胜利就是天意一样。
康熙温柔地摸了摸殷陶的小脑袋:“你乖乖在宁寿宫中,替阿玛照看好你皇祖母,等阿玛回来就送你去书房念书。”
康熙离开后,阖宫之人都开始为康熙和大军祈福。
殷陶看太后和苏麻喇姑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宝华殿这么熬着,一待一天有时甚至半宿,实在是辛苦,便对着苏麻喇姑劝慰道:“佛祖和长生天都知道皇祖母和姑姑辛苦,给皇阿玛祈福祝祷固然重要,保重好自己的身子也同样重要,否则皇阿玛好好的回来了,你们却倒下了,岂不是依然叫皇阿玛伤心?”
苏麻喇姑看殷陶对祈福一事好像很有些不以为然,无奈道:“知道你是相信阿玛无事,才会这般平静。但你作为宫中皇子,即便不信神佛之说,却也总该要做做样子。”
苏麻喇姑见殷陶小大人一般地笑了笑:“心诚则灵。”
不日,康熙凯旋回来,战况也如同殷陶所料想的一般,清军大捷,康熙得胜而归。
这原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整个紫禁城上下都喜气洋洋,等着康熙和大军凯旋。但在大军返朝之时,依然有了不和谐插曲。
为了去迎接皇上的事情,大阿哥和太子又起了龃龉。
去年征战准噶尔之时,大阿哥作为抚远大将军的福全副将出征,自认为在功业和地位上比诸位兄弟高了一等,有心和太子争个高下。
太子从出生时候就没受过这份儿闲气,再加上他之前时候在康熙病重之时远赴军营探望,结果因着对康熙病情表现得不够关心而被康熙撵了回来,原本心中就一直憋着火气,面对着大阿哥的言语相逼,太子更是寸步不让,不叫大哥讨半分便宜。
太子和大阿哥争锋自然不会如寻常泼妇骂街一般吵的人尽皆知,可宫里人的眼睛都盯着这两个人,哪怕是皮笑肉不笑地咬着牙相互挤兑,在旁人看来也是值得八卦的大事。
殷陶听完传闻后捧着书卷摇了摇头,纳兰明珠都已然显出颓势,大阿哥还跳得那么厉害,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6、入学
入学在即,殷陶这两日闲来无事,便跟着苏麻喇姑学一些冠服礼仪相关的知识。
苏麻喇姑作为手制清初冠服的国手,教学起来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心得,殷陶学得津津有味,好几日没有过来太后这里请安。
这日清晨,殷陶特地过来景福宫中陪太后坐坐,却发现有人比他来得更早一些——正是太子胤礽。
太后笑眯眯地招呼殷陶过来:“正要去叫郑姑姑寻你呢,没想到你这就过来了,太子特意带了点心过来给你,还不快点过来谢谢你二哥。”
殷陶定睛一看,桌上果然放了两个食盒,一个是给他的,另一个估计是给太后准备的。
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第5节
来宁寿宫当中的确没有只给弟弟准备礼物没有太后的道理,从这方面来说,太子还是很会做人的。
太子对殷陶柔和的笑笑:“你马上就要去书房读书了,孤记得孤第一次去书房读书时候,也是手忙脚乱的。你年纪小,又是第一次去上书房,若是还有什么缺着的物什,只管打发人来跟我说便是。”
殷陶再次起身行礼:“多谢殿下关心。”
面对如此热情的太子,殷陶感觉挺有些奇怪。
他穿越这么多年下来,没听说过太子跟哪个阿哥特别热络,上次太子差人给他送了文房四宝过来,他已经谢过了,这次又过来送点心,还表达关切之意,的确叫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这年又是选秀年,除大阿哥胤禔已经娶了尚书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外,几个阿哥还都没有正妻。是而这次选秀除了给皇帝选秀女和宗亲指婚外,还有最重要的一向任务——给太子、三爷和四爷选福晋。
很快,四福晋确定了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历史上的孝敬皇后,三福晋则是勇勤公朋春之女董鄂氏。
许是对太子妃格外慎重的关系,年纪最大的太子反而没有选中合意的。
难道太子是因为没有选上福晋有些无奈,所以把爱心散播给兄弟了么?
殷陶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个理由能说得通了。
太子从宁寿宫中离开后,没走多久便遇上了久违的平妃小赫舍里氏。
平妃是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亲妹,也是太子真正意义上的小姨。
平妃见到太子后欣喜不已,虽然同住在一个宫中,但太子的居所是毓庆宫,同后宫并不搭界,平妃作为嫔妃,不好总往皇子的住处去跑,紫禁城这么大,偶遇一次其实并不容易。
太子对于赫舍里家一直都是凤凰蛋一般的所在,是赫舍里家最大的资本,只有太子地位可以保住,赫舍里家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平妃热情地迎了上去,对太子笑道:“殿下这是刚从宁寿宫出来?”
太子点头应是。
平妃有些自嘲地笑笑:“我不投太后她老人家脾气,前段时日太后生病卧床,我随着贵妃她们过去侍疾时候,她老人家也不大乐意跟我说话,只顾着宣妃她们。殿下这会子去宁寿宫中,可是太后身子又有什么不适”?
太子答:“皇祖母已经大安了,方才孤不过是去给十二弟送了些点心。”
平妃听了太子这话愣了一下。
十二阿哥,好像是包衣出身的万琉哈氏的儿子?
平妃对于万琉哈氏、章佳氏这些包衣出身的人从来都看不在眼里,也从来不关心她们的事情,等她们混到德妃那份儿上她兴许还能多看一眼,眼下实在没特别关注的必要。
平妃想了想,道:“十二阿哥没有同母兄弟,母家又弱,就算交好些也没什么,太子可以略施恩惠,收为己用。况且我听说,皇上曾经抱着他出现在太后寿宴上,可见皇上对十二阿哥是有些在意的,叫他知道你有这份关爱幼弟心想必不错,算起来也是一举两得。”
太子脸色微变。
他只是对这个弟弟心生好感,想要亲近亲近,却不想平妃听了这话后,第一个想法竟是对十二的利用。
太子想起之前平妃康熙二十三年刚刚入宫时候,他总听身边伺候的姑姑说小姨是个才女,清高自持不屑世俗的那种,可现在看来,再好的才女在紫禁城里待久了也会出问题。
太子“嗯”了一声,转身告退离开。
既是准备要去读书,殷陶不能老住在宁寿宫中,准备搬去阿哥所。
殷陶没有得力的额娘,宁寿宫的太后和苏麻喇姑又都不是喜欢把手伸太长的人,难免分配宿舍的时候被轻视一些。
不过说起来,这一波送出去或者说即将送出去的阿哥有四个——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十一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有亲额娘替他们打算,底下人也乐得巴结,自然什么东西都捡好的来。
凡是都是有两面的,有好就有坏,阿哥所的院子也是有好有坏,总不能所有人都占了好的来,等四爷等人出宫建府后,空出来屋子再挪动也不迟。
殷陶表示很淡定。
即将入住之前,殷陶特意提前去看了看屋子,那院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书房在前,居所在后,家具都摆得差不多了,一应屏风桌案具齐。
东西都是内务府给的,几位阿哥都一样,不过听说宜妃又着人送了好些物件给隔壁十一阿哥的屋子,这些自然是他和十三没有的。
内务府给殷陶另挑了一套人马,为首的小太监姓萧,单名一个玉字,十三四岁的年纪,看起来倒是不错,沉稳当中透着机灵。
经过十一阿哥的院子时,见人来人往的搬着东西,很多都是他所没有的,也不知道是内务府格外孝敬的还是宜妃派人特地送过来的。
殷陶脚步慢了几分,萧玉迟疑了一下,对着殷陶问道:“阿哥可是想进去看看?”
殷陶笑了笑,摇头。
就算十一阿哥院子比他好也没关系,他都多大的人了,不需要跟小阿哥争这个,够住就行。
入学这日是个大晴天,除了殷陶外,一起去上学的还有十一和十三。
三人在去往教室的途中相遇,相互打过招呼后便一起同行。
殷陶在宁寿宫之时就曾听说十一身体并不大好,时常从太医院拿了丸药去吃,今日一见果然有些不足之症。而十三则衣着整齐,身姿笔挺,握着小拳头大步走着,看起来十分精神。
三个小的还在启蒙阶段,有先生的单独授课,和八爷、九爷、十爷一个教室,却跟太子四爷等人并不在一起。
八爷坐在那里用功沉稳,九爷有些咋咋呼呼,但面对着先生也还算老实;十爷似乎没有睡好,耷拉着脑袋,一副没精神的样子。
相处几天下来,殷陶和一众兄长们都有所接触。
五阿哥对殷陶倒是十分关照,毕竟两人都是宁寿宫里面出来的,五阿哥总觉得和这个兄弟有些不一样的情谊在里面。
十阿哥算是几个阿哥当中和十二最相熟的,觉得两人很有缘分,几次谈话也投机,十阿哥总觉得这十二弟是真心把他当大哥待的,所以对他也很是不错。
殷陶的额娘而今住在钟粹宫当中,虽说是被太后抚养的,但毕竟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三阿哥觉得这个孩子是自己母妃宫里头的弟弟,就跟八弟之于大阿哥一样,所以也对殷陶不赖。
相比之下,十一阿哥便别扭起来,他自己是翊坤宫宜妃的儿子,却被一个包衣出身贵人的儿子抢了风头,心里头有些老大的不舒坦。
他有两个嫡亲的哥哥,五哥早早被送了太后那里抚养,跟翊坤宫并没有多么亲近,而九哥只知道跟着八哥后面,从不多管这些事情,只是一心贴着他八哥,早把他这亲兄弟忘在脑后。
十一阿哥并没有要求哥哥们对他多好,但起码应该比对十二和十三更好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