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饭后一看外面的天色,已经是昏黑了,花镶便带着小沃告辞。
回到自家这边的院子,花镶就让小竹给小沃打些温水,让他洗漱早些睡觉。
至于她自己,吃得有些多,看会儿公文再睡觉。
点亮灯盏还没在桌边坐下来,门口就传来一阵哒哒的脚步声。
“哥哥,给你山楂糕”,小沃抱着一个油纸包跑到她跟前。
山楂糕?
花镶惊讶地打开油纸包,之间果然是她从京城来时带的,给县衙里的人都分了,当时也给了小沃一包,却没想到他一直放到现在。
看着眼前这个小孩,花镶最终只是无奈笑道:“小沃,你怎么这么暖?”
小沃听不太明白,只是笑了笑。
山楂糕不是封袋装的,又一个多月了,一块块的都变了色,还硬邦邦的。
花镶拿起一块咬了咬,好半晌才咬下一块来。
小沃震惊,也扒出一块塞到嘴里,而后说的话都带了些哭音:“不能吃了。”
花镶忍不住笑出来,说道:“没长毛还算好的,下次给你什么东西可不能再这么放着了。”
禹州地区是没有山楂的,小沃从没吃过这么酸酸甜甜的糕点,便不舍的一下子吃完。
哪里想到,放到现在,竟然不能吃了。
小沃心疼得不行,怏怏地点了下头。
……
顾寻这边,冯氏见他洗过手换了身衣服就又去了书房,也随后端着一碗消食茶跟了过去。
“夫君,晚上吃太多对肠胃不好,我特地让人煮的消食茶”,冯氏说着,把茶杯放到桌子上。
顾寻点了点头,问道:“有没有给镶弟那边送过去些?”
冯氏脸上温婉的笑容一僵,说道:“我马上让人送,只是还从未见夫君这般关心一个人呢。”
顾寻笑了笑,说道:“我们认识了七八年,自然亲近。”
冯氏看起来才放心一些,笑吟吟道:“常听人说君子远庖厨,妾身今天倒是第一次见到善庖厨的君子。”
顾寻说道:“君子远庖厨是说君子要有仁心,不是不做饭。孔子还有言,治大锅若烹小鲜,可见在先圣眼中,庖厨之事并非是登不上台面的小事。”
冯氏看着顾寻,眼中若有所思,笑道:“夫君从没有这么详细地跟我解释过什么,说起来,来到番茗之后,我才像是见到真正的夫君。”
顾寻看她,严眼中也带着笑意:“夫人有什么话尽可直说。”
冯氏犹豫一会儿,说道:“我总觉得,夫君对花大人,才像是真正的亲近,和我总像是隔着什么一般。”
冯氏这话说的已经很明显了,顾寻皱了皱眉:“你想多了,我并没有断袖之癖。至于你我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这不是天下夫妻都向往的吗?”
冯氏以前也是这么以为,可是真到嫁了人,却才明白相敬如宾这几个字用在夫妻之间是多么冰冷。
在来到番茗,见到他面对花镶那种随意、自然、亲近的态度,冯氏更加不舒服。
不过他刚才的话不似作假,冯氏觉得是自己想多了,但是转念一想,就算他真的喜欢男人,她除了劝诫一二,似乎也不能做什么。
冯氏想起了家中的二婶,二叔十分好色,家里标志的丫鬟就没有他不勾搭的,后来还迷上兔儿爷,平均半年就要换一个。
二叔勾搭丫鬟时,二婶还经常闹,等到兔儿爷时,二婶竟然完全放开手不管了,说是兔儿爷也不能生孩子,爱玩就玩去。
冯氏不想以后她和顾寻也变成那个样子,这才会在发现苗头时就在他跟前提起。
但尽管顾寻表了态,冯氏还不太放心。
戌时末,顾寻回房,一直在想这件事的冯氏就从床上坐起身。
顾寻有些惊讶,问道:“怎么还没睡?”
冯氏说道:“想到了一些事。花大人还未娶妻是没有合适的吗?”
“你就是在想这个?”顾寻一边脱衣裳一边问道。
冯氏有些心虚,点了点头。
顾寻说道:“她的婚事有她的长辈安排,你不用管。”
冯氏道:“其实是我家里还有一个待嫁的表妹,表妹性格柔淑、知书达理,我觉得和花大人挺般配的。”
顾寻看她一眼,说道:“那我便跟她提一提。”
冯氏立刻真心实意的笑了,上前抱住顾寻的腰。
看来是她太敏感想多了。
顾寻拿开她的手:“我很累,早点书吧。”
冯氏看着他翻身过去的背影,心里又有些失落。





农门有娇女 第210章
“什,什么?寻哥,你这是要给我说亲?”这天上午听到顾寻跟她说的话,花镶很有些不敢相信。
说亲这种事,不都是人到中年的大叔大妈爱做的吗?
顾寻笑道:“你这是什么表情?跟你说个亲事,就这么惊讶?”
花镶点着头起身整理书桌上有些乱的各种文书,想到自己这些好友,现在只剩顾寻不明情况,就有些心虚。
可是要让她现在跟顾寻说清,也太没头没脑了,不过一件亲事而已,多的是借口,真没必要再像上次那样主动掉马。
“那个”,花镶笑道,“我现在还不想成亲。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未来的另一半还是要经过相处才能定下,毕竟以后要相处一生嘛,得喜欢才行。”
“要想先经过相处再定下亲事?”顾寻说道,“那你这辈子就别想娶上媳妇了。谁家的正经姑娘会不经过媒妁之言,就和陌生男子相处的?”
花镶摇了摇头,“就,看缘分呗。”
顾寻看着她道:“你也别想太多,亲事真定下来后,心中就会安稳下来。”
“这都是你的经验之谈?”花镶笑问。
顾寻点头:“经验之谈。”
至于亲事的话题,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忽略了过去。
海边村既要扩大码头又要建市泊司衙门,顾寻只是偶尔去一次就行了,平常便在番茗衙门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花镶见他闲着,在闲暇时就带着他将周边几个县都逛了逛。
苏栩那儿自然也要去了。
也是这次去得知了苏栩已经定下亲事,就是苏夫人前次说的那家,这女子并不嫌弃番茗偏远酷热,会在来年秋天过来这边成亲。
花镶听了,直觉苏栩这次找对了人,便问他:“未来的嫂子家姓什么?”
“姬”,苏栩说道,“至于她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我娘在信里并没有提,等以后知道了再告诉你。”
顾寻在一旁,听到此处,看了苏栩一眼。
苏栩察觉到这个视线,对顾寻道:“如果你们家在番茗住烦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庆平县下也有码头,来往很方便。”
顾寻笑道:“那到时候你别嫌我们家聒噪。”
苏栩多留了他们两天,带着两人去参观庆平县的各种产业,之后又带他们县郊的内湖钓鱼。
这两天三人玩的都很尽兴,明天就要走,晚上饭后,苏栩示意有话要跟花镶说。
花镶跟他出来,笑道:“栩哥,有什么悄悄话要跟我说的?”
苏栩在她额头敲了一下子,说道:“朝廷已经让钦差去往橡岛受降,最多半年时间,卫谌就能回来,那市泊司衙门却不是半年就能入住的。到时候,你和卫谌注意点,别让顾寻看出端倪。”
花镶心里暖融融的,笑着点头:“我知道,再说我哪能那么粗心大意?”
“最好细心些”,苏栩又叮嘱,“顾兄家的女眷住在后衙,你不要往跟前凑。”
花镶:“我又不傻,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这时顾寻也出来了:“你们两个的话说完没有?我可要回房休息了。”
花镶和苏栩相互看了看,异口同声道:“说完了。”
第二天上午花镶和顾寻骑马回番茗,途径莫平县,又被赵县令留下请吃一顿丰盛的午餐。
现在莫平县和旁边的吕县、平县都是番茗县和庆平县的农产品供应县。
这三地所产的芋薯、甘蔗成熟后,一多半都被番茗县购买,剩下的有一多半卖都到了庆平县。
因着这些,这三个县治也慢慢发展起来,虽然不如庆平和番茗,但吃不饱饭的人数呈直线式下跌。
赵县令眼看着升迁有望。
每每花镶经过他的县治去庆平,都会收到赵县令的感谢,有时候是本地特产,有时候就是请吃一顿饭。
不过花镶没怎么留下来吃过饭,但这次有顾寻,他位六品,赵县令这么郑重应该也是想要拜见一下他。
两人在莫平县耽误了有一个多时辰,等他们回到县衙,已经是晚上戌时。
这天又是七月初,刚入夜便黑沉沉的,花镶在马脖子上挂了盏油灯,以此照亮,但总归是速度不能太快。
所以才耽误到戌时。
远远地,就看见县衙门外一个人来回转悠。
走得近些,花镶才看清了,正是顾寻的那个小妾。
平日里花镶没怎么见过她,倒是听刘大娘和小竹在自家院子里说闲话提起过。
这女子说是小妾,却跟个粗使丫鬟一般,洗衣服扫地的活儿都得做。
花镶在尧山老家时见过这样的,他们那一条街上有三户人家都有妾,那些妾室也的确什么都得做,有一家的主母甚至还让小妾去洗马桶。
自然也会有受宠反压主母一头的妾,不过十分少见。
宁为穷人妻不做富人妾就是从这里来的。
花镶和顾寻勒停了马,各自下来,门口当值得差役就跑过来给他们牵马。
顾寻皱眉,看向妾室,问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还在外面等着?可是家中有事?”
“是夫……”,似乎察觉到失言,锦慧硬生生转了话头,“奴担心,在屋里待不住。”
花镶:……
顾寻道:“回吧。”
花镶先一步进了县衙,对顾寻道:“寻哥,我先回去休息。”
说完就快步跑了。
顾寻笑了下,对锦慧道:“你还不走。”
锦慧才似回过神来,点头,提着裙子跟上了顾寻的步伐。
走过前衙,来到后衙门外时,顾寻停下脚步,“夫人还交代你什么了?”
锦慧微愣,咬着唇有些迟疑,在顾寻的目光下,一咬牙说道:“夫人让奴注意些您和花大人的神情。”
顾寻背在身后的拳头紧了紧,大步走响他们暂居的院子。
听说老爷回来,冯氏赶紧从屋里迎出来。
顾寻面上没什么,进到屋内,就沉下脸对忙着拧帕子给他的冯氏道:“我的话你是不是都没放在心上?”
“怎么了?”冯氏疑问,一头雾水的样子。
顾寻冷道:“别在我兄弟这里弄什么小心思,我丢不起那个人。”
冯氏僵住,看着顾寻自去洗脸换衣,心里害怕的同时还有些不服。
那天丈夫的态度她是很放心的,但是那花大人却没有同意提亲,他不说劝一劝,还真的只提那么一句就算了?
这次又是他们两个人单独出去,连个下人都没带,她能不担心吗?
别的都不说,就说真有什么的话,顾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这和单纯的养兔儿爷还不一样。
顾寻看到冯氏的神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心里烦恼的同时又想苦笑。
自己出身低,尽管凭借科举立了身,母亲给他选了一家嫡女做妻子,但教养和见识却都远远落了一层。
花镶并不知道冯氏心里的担心和怀疑,但因为之后忙了起来,也没再和顾寻出去逛过。
冯氏即使还有担心,但知道惹恼了顾寻,便不敢再做什么。
日子就这么一直到了八月十五,花镶好容易挤出来空闲时间,便去邀请顾寻一家人去海边村游玩一天,看看他们那儿的祭神戏。
顾寻正好也要去海边村,之前到南部小岛上购买橡胶汁的商船,大致就在这几天回来。
这需要顾他亲自去查验,然后再派人接手转送到京城。
于是八月十五这天一早,花镶和顾寻在前骑马,后面跟着辆马车,左右是孔山、乔树和顾家的三个护卫。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海便村而去。
今年的祭神会是在小海村左边的平海村举办的,距离县城九十里有余。
但因为中间都有平整的水泥路,从县城到平海村,只用了两个时辰。
不过他们抵达时,也已经是日头西斜,靠近平海村时,笙箫鼓乐声就一阵阵传来。
而在通往平海村的小路上,则布满了各种吃食摊子,再往里走些,就是卖布料、锅碗陶罐的摊位。
冯氏在车窗里往外看,也着实惊讶,没想到这偏远的小村子里还有这么热闹的场景。
“夫人,您瞧,那里还有卖针织物品的,围巾、针织披肩都有,看起来比县里那个针织铺子里的也不差什么。”
冯氏身边这个丫鬟月桂早就想要一个针织的披肩了,这时看到一个小村子里的祭神会上也有这个,话头就有些收不住了。
冯氏对她的丫鬟一向很不错,便笑道:“你想买就下去问问。”
月桂闻言,高兴地答应一声就挽了车帘要下去。
“我也要去”,坐在另一个丫鬟月梨怀里的小丫头伸着手臂说道。
月桂看向冯氏。
小丫头顾妤画也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向母亲。
这时顾家的护卫过来回禀说:“大人和花大人去大海村的码头了,叫属下来跟夫人说一声。”
冯氏脸上的笑容淡了淡,撩开另一边的窗帘,果然见四个骑着马的人向东南而去。
心情不好,她对女儿道:“娘带你一起去,不过你要乖乖的。”
顾妤画听到这话,却十分高兴,连连点头。
主子都去,月梨自然也要一起去。
主仆几人下车后,冯氏就对那侍卫道:“你带人找个地方把车马停了。”




农门有娇女 第211章
大海村码头,一条巨大的福船缓缓靠近停泊下来。
花镶手搭凉棚,看着大船:“这一船能装多少橡胶?”
“五百桶是没问题的”,顾寻如此说道。
“其实当初在朝议时,也有一部分人建议直接在禹州设立橡胶制造厂,不过终归这个东西太有利润,被北方一些沿海府城给抢走了。”
北方州府多繁华,因此在那些地方当官的不是备受皇帝宠幸的臣子,就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
有这样的便利,一些好的政策他们那些大城都是最先得到的。
花镶能猜出其中缘由,说道:“这没什么,如今全国大修驰道,等新型马车造好,这些南方特产运送到别的城市也会很方便,南方渐渐会发展起来的。”
毕竟落后了几百年,不是一下子就能繁华起来的。
过快的繁盛,也并不一定是好事。
顾寻闻言,笑了笑:“有你在这里,南方的进步已经很快了。”
两人说着话时,大船已经停好,从上面下来四个身穿官服的人,径直来到顾寻跟前见礼:“顾大人,此次收来六百桶橡胶,那几个南部小岛上还有五六百桶的样子,如今已有商人过去开始收橡胶,成本可能会增加。”
有商人加入进来,是朝堂众人都能预见到的,不过朝廷也没有把这个如盐铁酒水一般做成官营的。
橡胶的用途实在广泛,要想尽快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必须让民间参与进来。
反正如今制胶的方法只有朝廷掌握着,商人运送再多的橡胶进来,还是要卖到朝廷手中。
也不过是增加一些成本而已。
但等橡胶转变成轮胎、胶鞋等实用品,将这点差价赚回来绰绰有余。
更何况,朝廷现在有玻璃生意,国库一充再充,真看不上这点差价。
毕竟这差价也是被下面的子民赚走了。
顾寻到船上点了橡胶桶的数量,直接就让自己这边的手下再次起锚,将这第一船橡胶送到京城去。
技术在手,就等着原料送到,工部和内造司好尽快制造出一批新型马车供给最上面那一批人使用。
至于刚从南部岛回来的这些人,顾寻让他们先去番茗县城歇一段时间再启程南下。
这些人却很心急,几人低头耳语一阵,官阶最高的那人就说:“大人,我们补充好粮食就立刻出发吧。这时候赶过去,应该能再多收一些。”
顾寻见他们这么说,也顺势答应下来。
花镶知道出海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类,上次在船上,她就见识到了,为了有新鲜的蔬菜供给官员们,有一条船上的一层都堆满了盛着泥土的箩筐,栽种了好几种适合热带气候的大叶蔬菜。
至于那些水手船员,则都是依靠豆芽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黄豆是大船远航时必备的一种食品,这些人一下子怕不是需要购买上百袋。
但番茗这地方并不太适合各种豆类生长,算上绿豆,整个县城也没有这么多的。
花镶想了想,与那位首的官员说可以采购一些大蒜在水里发蒜苗吃。
听到这话,这几个经过两个多月出海都晒黑的不少的官员脸上均是一亮。
这时,远远地,又有两艘大船从东南方向行来。
花镶不经意看到一个轮廓,不知怎么,一种预感蓦地在心头出现,即便现在什么也看不清,她就是认定了那两条船是从已经更名为橡岛的炎朝群岛过来的。
注意到她的神情,顾寻也往东南方海上瞧了瞧。
花镶笑道:“肯定是谌哥回来了。”
说着叫来本地片所的一个差役,让他先带几位大人去县城休息。
而她自己,如果不是担心别人多想,她都要马上弄一艘小船去迎一迎了。
此时,那艘载满了橡胶的大船张好了帆,站在上面的人朝顾寻和花镶这边拱了拱手,再一挥手,大船就缓缓向北行去。
顾寻看向花镶:“去橡岛的船才走了两个多月,卫大人一行要回来,应也不会这么快的。”
花镶心底跳跃的预感却十分强烈,就像在课堂上老师点名就要点到自己前一刻的那般,心里有预感,下一刻自己的名字就从老师的嘴里被喊出来。
“我感觉,一定是谌哥”,花镶说道:“我想在这儿等会,寻哥既然已经忙完,可以先去和嫂子他们汇合。”
顾寻说道:“那我便和你一起等会儿吧。”
看向远方那两艘越来越近的船影,顾寻心里有些疑惑,花镶此时说起卫谌的态度未免有些奇怪。
带着十分慌张的喊声突然从后面传来,“大人,大人,小姐不见了。”
顾寻蓦地转过身去,边跑边喊的月桂已经跑到跟前。
“在哪儿不见的?袁铭袁勇呢?有没有立刻派人去找?”顾寻一连三问。
月桂喘不上气来,但还是坚持着说道:“就在一个摊位前,月梨说她一直都没敢松开小姐的手,可一眨眼还是不见了人。这里人太多了,袁铭他们当时没有跟上,发现小姐不见,我们就已经找了好一会儿了。”
花镶走到顾寻跟前,“先不要慌,今日祭神会,平海村有壮力巡查,我马上就让人去封锁路口,只要人还没有离开,就一定能把他们找出来。”
顾寻是很疼爱这个女儿的,难免有些慌张,听到花镶的话,烦乱的心绪很快平静下来。
月桂也说道:“那些人一定还没走,一定还没走。”
花镶没再理会她,直接把留在片所里的另一个差役也叫出来:“阿古,你马上去平海村,通知村长叫村里的劳力将各个路口都看守住。”
阿古不明缘由,但是大人的吩咐听就是了,而且今天平海村的祭神会,其他兄弟们都去平海村帮着维持秩序了,就留下了他和阿新。
而阿新,刚才也领了大人的命令带着那些官员去了县城。
他正觉得无趣呢,大人就有命令下来,阿古二话没说,抓起自己放在桌子上的腰刀就到码头上,解开最边上的一艘尖头小艇,破浪划向平海村。
花镶和顾寻这边,两人却是骑上马走陆路去平海。
“大人,带上奴婢”,月桂提着裙子在后面追,小姐不见了,当时就要了夫人半条命,而月梨丢了小姐,夫人正是恼她时候,所以她必须赶紧回去。
只是在这声喊的功夫,前面的两匹马已经跑出去老远了。
乔树和孔山刚解下树桩上的马缰绳,看到她边喊边哭着追,孔山牵着马到她跟前:“上来吧,我们带你去。”
月桂赶紧抹下脸上的泪:“谢谢你。”
等孔山带着月桂,和乔树一前一后来到平海村时,这里的四个进村出村路口已经全被人守住了。
经过海寇那事儿后,这些海边村留下来的青年少年都是日日学功夫,别看只是一些村里人,却一个比一个孔武有力。
月桂看到冒出来的这些人,一直提着的心又放下了些许。
他们家大人当初南下时也带着不少手下,还有本地县令花大人,小姐一定能被找回来。
花镶和顾寻来到到平海村时,阿古和村长以及几个老人都在南边的这个进村口等着。
双方一会面,村长就上前一步说道:“大人,我们已经让人把各个路口都把守了起来,绝对不会放了一只苍蝇过去。”
花镶点了点头,“过去几年的祭神会没有发生过儿童失踪案,今年或许是拐子瞧着里繁盛特地赶来,也或许是巧合……谷村长,可还有其他人丢孩子的?”
1...9293949596...1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