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就是唐太宗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秘境3的小说
三月,梁师都派兵攻占雕阴、弘化、延安等郡,于是即皇帝位,国号为梁,祭祀上天于城南,掘地埋玉时得印,以为符瑞,建立纪元年号为永隆。
突厥始毕可汗送以狼头大旗,并赠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的称号。
而此时的大唐要是除掉梁师都,就算的上是真正的一国统一再无分裂后患,这是唐太宗和群臣日夜担忧之事情,只是梁师都背靠突厥,大唐一直都没有机会。
赵小哥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难怪长孙无忌激动的不能自已,只是不停的呼唤着陛下。
此时的李世民也激动不已,马上宣大臣入宫,而此时长安城中不少功勋之家都接到了陛下的圣旨,让连夜入宫陛下有要事相商。
有二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急匆匆的来见唐太宗,而看到太宗皇帝威严的站在坐在龙椅之上的时候,文武百官有些不知所措纷纷跪拜。
这时天色已晚,也不知道是福是祸,陛下为何召见他们?
环顾群臣,唐太宗很快下旨。
“刘旻、刘兰成听命,命令你等马上出兵征讨梁师都,柴绍、薛万均合力讨伐,阻拦突厥的骑兵支援梁师都……”
唐太宗这个旨意一下,群臣下跪,大将军刘旻、刘兰成等人大喜过望,连带着武将们也是精神一震,陛下真是是英武圣明。
突厥强势,但是陛下却又一战之心,当真是威武。
“陛下万岁万万岁!”
只是这片呼声话音刚落,就看到大臣中站出来左光禄大夫魏征,连呼不可。
“陛下不可,百姓连年经历频繁战乱,苦不堪言,而且眼下突厥势强,此时冒然出兵梁师都,恐引得天下大乱,还请陛下三思而行,小不忍则乱大谋呀……”
此时哪怕众臣子都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而这魏征却觉得太宗此时旨意太过鲁莽,稍不注意就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所以他直接就站出来反对太宗陛下的旨意。
那一边善于谋略的房玄龄,也面带忧色,眉头紧皱,也觉得陛下这旨意似乎太突然了,只有性格果断的杜如晦,却是面色坚毅拥护太宗陛下的决定。
“陛下已经下旨,我等遵从就是,陛下有如此雄心壮志,梁都师迟早要铲除,陛下登基不久,刚好拿着梁都师立威练兵……”
杜如晦十分果断,既然梁都师迟早要打,大唐和突厥早晚有一战,那就宜早不宜迟,打了再说。
一时间跟随在太宗身边的众人,却是有不同的意见,而上座的太宗皇帝,此时也走到群臣的面前,把密保和钦天监的奏折递给了房玄龄以及魏征。
那房玄龄和魏征也是聪明之人,一看那密报以及奏折,就瞬间明白了陛下今日下旨,并不是鲁莽草率,而是真的深思熟虑,而且充分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
当下房玄龄面色一松,长吁一口气,冲着唐太宗心服口服的叩拜。
“陛下圣明,万岁万万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马上去安排兵部配合攻打梁师都事宜……”
心底也是敬佩不已,太宗皇帝果然是人中之龙,想的比他们都多,还没有决策前,已经把今年冬天气候都算计清清楚楚。
有这样英明的陛下,大唐何愁不兴旺强大?
一向敢直言的魏征,虽然连下旨的陛下也敢反驳,那是因为确实担心局面对大唐不利,突厥会借机偷袭大唐,这才不惜在众大臣面前犯颜直谏太宗。
但是魏征虽然耿直,却也不是那种顽固不灵之人,等到他看到太宗拿出来的奏折和密报,在听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商谈的事宜,这会则往后一退不在言语。
众大臣此时对于唐太宗旨意,都生出无数膜拜,纷纷赞美不已,称陛下真是诸葛转世有先见之明,说的唐太宗是哈哈大笑。
“众卿误会了,我也是被高人指点,这是天佑我大唐,愿我大唐早日统一……”
唐太宗这句话刚说完,大殿里群臣高呼万岁万万岁,下面更是跪倒了一大片!
摊牌了我就是唐太宗 第5章陛下身后的高人!
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眼后,他们彼此摇摇头,目光看向了长孙无忌。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日子陛下身边出现的高人是谁?
也不知道关于那个高人的一点消息。
如果说连他们都不知道,那么除掉跟陛下走的最近的长孙无忌,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会知道,陛下口中的高人是何方神圣?
长孙无忌的目光看向太宗皇帝,心底却是想起赵永乐的那张脸,心底的惊讶那是怎么都压抑不住,太厉害了,这个赵小哥实在是太厉害了。
完全就经得住陛下一句高人的赞誉。
再见这赵小哥的时候,自己应该比以前更加恭敬,而且有机会还得像他请教一番,那赵先生哪怕平常的话语,似乎都充满了智慧。
在别人眼里,自己也算是才高八斗,但是和赵先生一比,自己就像是牙牙学语还没有启蒙的孩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
惭愧,真是万分的惭愧!
那边唐太宗已经下旨,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忙碌起来,不过他们也不忘记拉着长孙无忌打听,不知道太宗皇帝说的高人在何处,他们是否有机会拜见一番?
长孙无忌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微微一笑。
“下次陛下出宫的时候,你们可想办法随行即可,至于有没有机缘见到那位高人,那就看你们运气了……”
长孙无忌此时有点优越感,因为陛下口中的这个高人,只有他见过,就连一向被陛下称道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像他打听,这种感觉真好!
不过陛下口中高人的事情,还是不要从自己口中传出去才好,毕竟他是臣子,还不知道陛下心底怎么想?
此时的赵永乐,根本就没想到,那日喝酒吃火锅的老李,会是当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反正这个行脚商人老李,为人豪爽大方,就是喜欢吹牛聊天,不过看在他出手大方的份上,赵永乐觉得聊一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这就像前世一样,很多老百姓喜欢聊时事政治指点江山,这老李估计和他们那些人一样,所以赵永乐觉得很正常,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他在老李离开的几天后,忙着提纯高度酒。
上次搞出来的高度酒,其实一共才小小的一罐,和老李那一顿火锅很快就吃完了,赵永乐打算继续弄一些高度白酒,然后可以在酒楼里售卖或者和人合伙铺货,都能够大赚一笔。
至于火锅,赵永乐打算让自己家酒楼也推出火锅,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这个生意应该是不错的。
赵永乐在鼓捣着火锅和高度酒,这些看在他父亲赵州的眼里,却是让他忧心忡忡,每天都是唉声叹气,这一日实在是忍不住,把他叫到了后院。
赵家前面是做生意的酒楼,足足有三层半,后面是一家人居住的大院子,一共有三进,最靠酒楼的一个院落里住的赵家的仆人和杂役。
后面两进住着赵永乐父子和赵家老爷是两房姨娘,他们家在长安城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靠着这永乐酒楼还有城外的一个庄子和几百亩良田,日子倒也富足。
日子过好了,赵家老太爷的并不想让儿子子继父业,继续开酒楼和手足,他想的很明白。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赵家虽然有二个闺女,但是只有这一个儿子赵永乐,挣钱的事情不用他操心,老爷子只想着儿子能给他考一个进士回来。
能弄个一官半职,哪怕只是闲散衙门一个小官,那也是官员大老爷,比他商贾之人地位高出了太多,太多。
所以赵老太爷喊住儿子,满是皱纹的脸上努力挤出笑容,做出一副慈父模样,淳淳教诲儿子。
“永乐呀,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收收心不要再去酒楼耽误时间,你应该在书房或者去田庄熟读诗书,等来年的大考的时候下场,先给赵家光宗耀祖考中一个秀才,然后在中进士,想办法在京城某一个小官,这才是给你爹长脸了……”
赵永乐的父亲,虽然自己是商人,但是心心念念的还是让儿子能改变门楣,让他们赵家成为官宦之家。
做一个小京官,哪怕只是七品官员,那也是光宗耀祖的让人腰杆挺的笔直的,而自己儿子聪颖无比,赵家的希望可就全放在他的身上了。
赵永乐看着父亲一张一合的嘴巴,还有老生常谈的说教,只觉得哭笑不得。
这都回到唐朝了,还是有父母逼着读书?
“爹,以后天下太平,而且当朝商贾之人地位并不低,咱们有钱有闲做一个富家翁不好吗?何必要逼孩儿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你就乐淘淘的喝酒逗鸟不开心吗?别管我了……”
赵永乐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还去考什么秀才,真是迂腐。
在大唐他可以赚很多很多钱。
因为,那些四书五经文言文,穷其一生去熟读和研究,对于他来说,就是浪费人生和表情,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趁着天下太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四处走一走,也比埋头苦读去考什么秀才好。
“我是你爹,怎么能不管你?咱们这一脉,还不是靠着你太爷爷曾经当过京官,就是靠着他五品的京官才让我们赵家积攒下这些家产,你懂不懂,要读书,要京官,哪怕只是六品七品,我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
“你要是那么喜欢当官,你为啥不去?”
赵永乐一句话,把父亲呛的都要翻白眼,气呼呼的嘴里喊着孽子,但是却依旧不肯动摇自己的想法,甚至语气生硬的俩了一句。
“我不管你了,反正我要给你请最好的私塾先生来家里教你,剩下的日子,你安心的给我读书,不要再去酒楼折腾了,那个赚钱的事情,有我就行了,你安心读书考中秀才进士就好……”
赵老爷子此时是不死心,他丝毫没有管儿子都十五六岁了,还不是秀才的事实,在他看来,家里有钱了,就得让孩子读书想办法做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官,那也比在酒楼厮混强一百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