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怀愫
“最近在看《红字》和《安妮日记》。”江宁回答,她阅读量很大,名著已经从少儿版慢慢看到了原版,所有在看的书里,她最震撼的就是《红字》。
齐老师笑了:“看得懂吗?”
江宁先点头,又摇头,懂了一些,还没全懂。
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安妮日记》,安妮写日记的时候十三岁,发育初恋和姐姐的矛盾,江宁读得津津有味,她明年也要十三岁了。
重回九零 第179节
她也想给自己换一本带锁的日记本。
江宁回来就告诉妈妈:“齐老师请我们吃小蛋糕啦!是学校发给每个老师的蛋糕,我们原来的数学老师不教高年级了。”
齐老师告诉她们这个消息的时候,江宁心想,那得有多少低年级刚上学就不喜欢数学啊。
她坐在妈妈房间里叽叽喳喳,林文珺在收拾东西,明天出差。
林文珺的出差包,一直放在衣柜角落里,里面东西都是全的,回来把脏衣服洗掉,再把干净的包起来收进去。
有急事,一分钟就能走。这次她收拾行李,往箱子里面放了很多没拆开的新衣服。
“这是给谁的呀?给外婆吗?”江宁晃着脚,一看颜色就知道是给外婆的,妈妈已经好几年没给外婆买过衣服了。
过年过节只有大红包和金件,不像以前,江宁还记得她小的时候,妈妈会带她去百货商店给外公外婆买羊绒衫买皮鞋,还买过保暖内衣。
“嗯,是给外婆的。”
“为什么前几年没买呢?”江宁眨着眼睛问。
一句就把林文珺给问住了,前两年她自己心里那个坎没过,好像多付出一分,都是在犯贱。
江烨粗疏,圆圆还小,根本没看过其中的差别。
但江宁全都看在眼里,孩子的眼睛像镜子一样,照着你。
林文珺想伸手摸摸女儿头的,她这么个大个子,坐下站着,都像大人了,只有脸上还稚气未脱。
“前两年妈妈忙,而且以前给外公外婆买的也没穿旧,外婆更喜欢金首饰。”
江宁有她自己的判断,前两年忙,可是每年过年,全家都会买新衣服的,妈妈一定是跟外婆吵架了。
现在她们又和好了。
妈妈没拆穿她,她也不拆穿妈妈。
“你记得跟外婆说,我现在是中队长了。”
“知道了。”
林文珺给夏秀珍和林文俪各买了一身防风保温羽绒背心,不是老式的那种,新式的,又轻薄又暖和,设计得轻巧,还有各种颜色。
她一回家就先把衣服送过去了。
夏秀珍根本没想到她能来,按说一年到头,回老家来次数也不少,分公司和厂子在这儿呢,但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迈脚过来。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给你泡茶,新茶,卫东拿来的。”
林卫东也知道爸妈的习性,有好东西那肯定得炫耀,他到采茶的时候就跑去茶厂把一年的量买足,然后慢慢拿过来。
要不然全得被林齐盛送给娘家侄子。
夏秀珍好几年都没收过女儿买的新衣服,金戒指金手链当然是好东西,但她最缺的是衣服,身上最贵的那两件,还是林文珺去海市的时候给她买的。
“又不过年,花钱买这个干什么啊!”夏秀珍一边这么说,一边又伸手去摸,“真轻,肯定暖和。”
“你爸的呢?”林齐盛去茶馆下棋了,他在吃喝上不亏着嘴,家里再困难,他也得三天去吃一次小笼包。
但在穿上面跟夏秀珍一样,能凑合就凑合。
林文珺买了这些东西,也不管这老两口是不是念她的好,林齐盛还会不会在外面说她没良心,就算是给孩子当榜样。
“底下呢。”
夏秀珍翻出一件厚的来:“这颜色好,他天天要出门溜弯的,下雪天也闲不住腿,让他穿这个免得感冒。”
“今年体检你们去做了吗?”
“做了,就是你买的那个嘛,我跟你爸身体好着呢。”夏秀珍也感觉出女儿的不同来,拉着她问,“来几天呀?我给你包点团子带回去吧,宁宁爱吃萝卜丝肉的,圆圆爱吃什么呀?”
“她爱吃甜的,你也别忙了,就去菜场买点,我记得小菜场那儿有一家包的团子也好,春卷也好,粽子的料也足。”
“水乡人家,秀芳的店。”也是原来的老邻居,死了男人自己开店,辛苦着呢,旧街坊全都照顾她生意。
林文珺干脆把这个钱也掏了,她怕夏秀珍前脚买,后脚心疼。
夏秀珍还推,林文珺叹口气:“那你就藏着当私房钱,打打小麻将吧。”到老也舍不得花钱,从她这里抠的,全贴补给林文俪了。
一毛钱的小麻将,要是连输两天,她就不敢去了,怕被林齐盛骂。
这可得有两百呢,夏秀珍眉开眼笑,整个家找藏钱的地方,林文珺喝着杯子里的茶,看她团团转的样子:“你怕什么呢,我给你点钱打麻将怎么了?”
两百块,她藏得跟捡了两根金条似的。
夏秀珍可不管女儿怎么说:“你爸那个脾气!”
林文珺想,要是她能回到自己小时候,肯定要劝爸妈离婚,她吹一吹浮在杯口的茶叶,问:“妈,你年轻的时候,就没想过跟爸离婚?”
夏秀珍刷得回头,眼睛珠子瞪圆实了,用一种“发疯”的眼神看着女儿,她这是忙昏了头了?
“反正也是你自己一个人带大我们的,有没有我爸根本没差别。”
“真昏头了你!”夏秀珍转身把新衣服收进柜子里。
林文珺又喝口茶:“我走了,下午还要跑工厂呢。”
“夜里回来吃饭吧?”夏秀珍追出来,“我现在就去买条新鲜的鱼,晚上给你做糖醋鱼吧?”
“不了,晚上要跟李厂长吃饭。”林文珺踩着高跟鞋下楼,哒哒哒的声音一直到走出楼道口,夏秀珍就在楼上望着女儿。
风衣高跟鞋,背着大包,很像个样子。
夏秀珍茫茫然叹口气,又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叹气,家里的老座钟响起来,把夏秀珍刚飘出去的思绪拉了回来。
这个点了,她得去菜场买黄鳝了,老头子晚上要吃鳝丝面,这黄鳝得新鲜的,肉炒出来才紧实才鲜嫩呢。
林文珺确实晚上要跟厂长吃饭,但是丝厂厂长请她吃饭,百年大单子谈下来,厂长怕这单子飞了。
谁能想到啊!从几百条的生意做到了几万条!
当年他要是嫌弃这几百条的生意赚不着钱,不做了,那也没后来几万条订单,连苏纶厂都倒了,他们这个小厂子还在盈利呢。
苏纶厂眼看要倒闭,李厂长这才把林文珺请出来,想跟林文珺谈买丝料的事儿。
现在原料价格贵了,国营老厂原来囤的那些货能折价卖。
苏纶厂是想卖掉厂子的资产,补下岗职工的工资补贴。
李厂长厂里的大单子都是百年的,就想带林文珺去看看原料,要是原料好,他们的成本也能涨下来。
“这次要不是因为原料订单的事,我是真请不动林经理啊,咱们赶早不赶晚。”国营老厂的囤货量,就他们这些小厂子根本吃不完,赶早点还能挑一挑。
冯兰说:“真不用,我们又不搞那些,咱们就坐下来,好好吃顿饭,没那些烟啊酒的。”
李厂长就笑:“合作几年了,我能不知道吗?我是真愿意跟你们这样的谈生意,我也怕自己哪天就肝硬化了。”
他一点没胡说,跟女老板谈合作要干净得多,不用去夜总会,不用喝酒,就正正经经谈合同。
“也不怕身上沾香水味,回去被老婆骂了。”为这事儿,李厂长都被老婆捶过好几次了。
冯兰正笑着,一看包厢窗口:“人来了。”
李厂长打开门迎接:“林经理!请!请。”
第210章 说小话 把电话挂了。
“这个原料啊, 有各种类型的,纱锭线锭,绢绉缎锦纱罗, 还有各类机器, 咱们主要看百年用得上的。”李厂长给林文珺和冯兰都倒了杯椰子汁儿。
三人简单碰个杯,李厂长把明年的订单量和要用到的原材料估算了一遍:“咱们这个量大, 价还能再压一压。”
他从皮革包里拿出报价单给林文珺看, 这单子做得很仔细,除了原料价格,还算上了生产损耗。
林文珺一看就知道这表格后面还有几列,打印的时候隐藏了,后几列肯定算的是厂子能获得的利润。
这类表格, 她们公司里也常做, 冯兰没学过电脑,全都靠招来的大学生在弄, 新来的实习生差点儿把他们的原表格发给合作方。
是宋爽发现的, 冯兰不懂电脑,但她做事情仔细,让人先把表发给宋爽看一看, 宋爽一拉, 后面几行把利润也写进去了。
气得她打电话把人拎出来一顿骂。
冯兰就是那时候下定决心,她也得去学学电脑, 报了个计算机培训班,每天林卫东都把她送过去,上完课再接回来。
林文珺看过单子说:“价格合适的,咱们买了原料是要生产,又不倒卖。”林文珺是纺织厂里出来的, 她对厂子有感情,厂里买原料,是为了给下岗工人们发工资。
本来已经是打折出售了,不用再压低价。
“行,那我们明天就去看看货。”收老厂的原材料,价钱便宜,丝不易存,那边听说是买丝料,还愿意再降一点。
李厂长本来该自己吃下这批丝,八折拿的,报九折给百年,那他也赚了。
一是厂子里没这么多钱拿货。二是他能打听着的消息,冯兰也一样能打听得到,万一他凑钱拿了货,赚了这笔钱,明年百年不跟他合作了,厂子亏的只有多。
他老婆劝他:“你可别贪小便宜蚀大本!”
到处都在倒厂下岗,丝厂能坚持下来不容易,现在厂子里最大的单子就是百年的,可不能放过这条大鱼。
李厂长又举起杯子,这两位不来虚的,那他也不说虚话了:“我就祝百年越办越好,走向国际吧!”
林文珺也举杯:“那我们就借您吉言了。”
李厂长是真这么想的,百年做得越大,厂子才越有活路,也就这几条生产线现在还在坚持着。
本来林文珺去义乌,李厂长是真怕她们往南边找到供货商,现在这样,大家双赢的局面是最好的。
大家碰杯吃菜,三个人吃饭,李厂长倒是想点些龙虾之类的,好不容易请到林经理,得点些硬菜。
还是冯兰来的:“不用那些,点两个爽口的素菜,一道汤,再加一个大荤就行了,别弄得一桌子菜还浪费。”
等这饭吃完,李厂长还想送她们回去,一看林文珺开着车,就在门口道别,约好明天去看货,自己开车回去了。
李厂长的老婆在家刚坐下来吃水果:“你今天不是出门谈生意吗?这么早就回来了?”
“跟百年。”
一说跟百年,他老婆就回过神来了,晚上不用吃消化药了:“我给你泡点茶切点水果吧,晚上吃得少,长寿。”
林文珺把冯兰送回家去,路上告诉她:“文俪把借的钱还我了。”
“早就知道了。”
林文俪还专门到哥哥嫂嫂家宣传过呢,跟林卫东说:“哥,我先把钱还给姐姐,你那份我们再等一等,你可别生气啊。”
林卫东借了妹妹三万块,这事儿冯兰没插嘴,家家都出了,林卫东当大哥的,怎么能不出,说出去也不好听。
重回九零 第180节
不像个当大哥的样子!
冯兰在厨房里洗水果,林文俪的声音能从客厅直传到厨房间,这就是专门说给冯兰这个当嫂子的听的。
她笑盈盈端了一盘切好的火龙果出去:“多吃点,门口还有两箱,本来是想明天给你送过去的,你一箱,爸爸妈妈那儿一箱。”
林文俪说好哄也挺好哄的,只要人家给她做面子,她也客气得很:“哎呀,给爸妈不用一箱,今天给他们一箱,明天他们就能打电话让小鹏去拿。”
小鹏就是二舅的儿子,在江烨那里没干长,又到林卫东厂里混着,也是混了两个月觉得厂里太苦。
现在是二舅顶了儿子的班,在林卫东厂里干活呢。
“给不给是我们的心意,爸妈拿了送给谁,我也管不着。”
林文俪一边吃水果,一边舌头还不停:“其实真要给舅舅也就算了,舅舅是苦命人,儿女都靠不住,就怕她呀,又送给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连吃带拿,把她年底还三万的事宣传完,回去了。
林卫东把果盘收拾洗了,说自己这个妹妹:“真是吃不消。”好在是日子好过了,要不然到了年尾,还不知道怎么折腾呢。
林文珺在新房子睡了一夜,被子家具都是从旧房子搬过来的,夏秀珍说来替女儿收拾,林文珺可没敢让她忙,让冯兰请钟点工来铺的。
晚上睡觉前,给江烨打了个电话。
“今天家长会怎么样啊?”
这次家长会的坐位是按考试成绩排的,江宁第二,排在徐立后面。
等开完家长会,班组成员就要重新调换了。
江烨坐在课桌后面,又是靠墙第二个,十分惹人瞩目,他还碰见熟人了,徐立的妈妈,两人的孩子刚一起拿了优秀毕业生,江烨还给他们拍过合照呢。
江宁皮肤白,人虽然瘦,但她太白了,照片里看着就胖,气得江宁不肯把照片贴在墙上,她把照片收在盒子里。
每个桌面上都贴着孩子们的名字,旁边还有成绩单,江烨拿起来一看,徐立比江宁高两分,还是高在数学上。
班主任进来的时候,被江烨吓了一跳。
江宁这小姑娘又爱看书,又爱文艺,钢琴弹得也好,还以为家长是那种文质彬彬的类型,是不是坐错位置了?
每次家长会,都坐错位置的家长。
她站到讲台上,清清喉咙:“请各位家长,看一看左上角的名字,对应自己孩子的名字,别坐错位置。”
江烨挤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他也没穿西装,穿了身夹克,女儿说他穿这个帅气,就像周润发!
他一听就知道班主任这话大概是跟他说的,他也应一声:“没坐错。”
好几个家长低笑,徐立妈妈转过来:“江宁爸爸吧?我们孩子又一个班了。”
“你们还是第一,我们还是第二,说不定不同班啊,她就能考第一了。”江烨说的话仿佛是遗憾的,其实一听就是炫耀,他嘴巴都咧到耳后跟了。
徐立的妈妈是知道江宁的,小学时的小小风云人物。演过电视剧,上过香港回归联欢会,还是小记者,徐立可没这么多技能。
“江宁是全面发展。”徐立妈妈说,“我看他们俩还经常在网上交流学习经验呢,挺好的。”
其实他们俩交流最多的还是游戏经验攻略,但徐立妈妈不知道,江宁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
别的家长一听,怎么这第一名和第二名还互相吹捧上了呢。
“各科的老师都怎么样?”林文珺听过成绩,问起老师。
“就那样吧。”江烨给全科的老师和全班家长留下了深刻印象,等家长会结束,他就走了,没留下参与交流。
反正他该换的名片都换了,回家就告诉江宁,她们班家长有电视台的,有当大学教授的,还有开玩具厂的。
开玩具厂那女孩也是爸爸来开家长会,她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二。
两人车停在一块,互相一看车子,江烨再听他的口音,也是浙江一带来海市打拼的,双方家庭条件差不多。
“你女儿第二名,我女儿考了个倒数第二名。”一边摇头一边上车,还问江烨,“你们家孩子怎么教的?”
这要是说靠孩子自己,那就扎人心了,江烨就说:“她妈管的她,这次是她妈妈出差了,派我来开家长会。”
小姑娘正坐在车里面等爸爸呢,一见爸爸就撒娇:“你说过不骂我了。”
“不骂你!”他递了支烟给江烨,“不行就将来送出国吧。”
江烨一回家,江宁就在门口等着,替爸爸拿包:“怎么样啊?”老师应该表扬她了呀!她想要台自己的电脑行不行呢?
江烨把倒数第二名的事一说,江宁眼睛都亮了:“你碰见韩悠悠啦?”韩悠悠这个大喇叭,明天一定会把她爸爸特别凶的事情告诉所有人。
这样就没人敢在背后说她小话了。
江烨打电话的时候还沉浸在这种晕陶陶里,怪不得她开家会这么积极呢:“你说,以后让宁宁干点什么好呢?”
建筑公司不行,女孩子干这个,太辛苦,要不要送出国读那个什么mba?他身边好些老板都去读了。
说完他又问:“哎,那五万块你拿到没有啊?”
林文珺把电话挂了。
第211章 “一百个我也能吃……
林文俪一大早就给姐姐打电话:“你昨天回来的?妈跟我说了, 什么时候走啊?我把团子给你买上。”
夏秀珍昨天给小女儿打电话,林文俪那边忙活着,根本没空接, 还是打了店里的电话, 她才接的。
“给你还买了件羽绒背心呢!”这都多少年没有过了,夏秀珍当稀奇事跟小女儿说, 除了每个都有的羽绒背心, 还给她买了两身保暖衣裤。
林文俪一听就说:“妈你自己穿啊,可别送人!”
“我哪能送人呢,我给你留一套。”
“我不用那个!”林文俪年轻要俏,保暖衣裤全是厚的,穿上臃肿, 她才不肯穿呢, 想了想又怕她不要,夏秀珍就把东西送人了, “那你给留着吧, 我现在没空收拾,到冬天再给我。”
“哎!”夏秀珍眉开眼笑的,就这三个儿女, 儿女们都和睦, 她就高兴了。
挂了电话,何原就问她:“什么事啊?”
林文俪说:“我姐回来了, 给我买了件羽绒背心。”连何原都“哦哟”一声,还真是好几年没有的事了。
“你哦哟什么,她肯定是以为那五万块要不回去了,没想到我真能还给她,才买的背心。”一件背心能值几个钱?
她才不收什么背心呢, 把买团子的事儿揽过去,买上一百个,怎么着也够羽绒背心的钱了吧!
到水乡人家定了七十个咸的,三十的甜的,咸的一半做萝卜丝肉的,一半做菜肉的,堵着一口气,也不能让她林文珺看扁了。
夫妻俩每天开完店都要盘点结帐,自己做起生意来,才晓得做生意的苦。
要不是为了争口气还钱,何原早就把店面转租出去了,就这个位置,租金可不少,肯定比两个人的工资加起要多。
是林文俪不许:“就收那天租金什么时候能还钱啊?”
何原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我爸妈那儿那钱,不用还,还有你爸妈那儿的,咱们拖一拖,别的先分期还好了。”
气得林文俪跟他大吵一架:“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就跟你爸妈借的那点钱,你弟弟一家,明里暗里说了多少回了!”
就算要歇,也要先把欠的钱还上再歇。
何原一辈子就是怕老婆,老婆一厉害,他每天上苦差似的把浇头做出来,后来干脆雇了个厨子和小工,每天揉面下面条。
夫妻俩人一商量,反正店面房子是自己的,只要采购和收银是自己人就行。
何原负责买肉买菜,忙的时候掂掂勺,林文俪干脆辞职了,反正单位的效益也不好,三瓜两枣的,还不够她开销。
她负责收银,店还真就开起来了。
夏天的汤面不好卖,她们就卖冷面冷馄饨和油煎馄饨配冰豆浆,赶上旅游热,生意就没有不好的时候。
今年梅雨期长,从六月到七月,确实亏钱,七月中一出梅,园林门口大巴车没歇过,面店的生意也没歇过。
要不是林文俪给家里各种添东西,五万块早就能还上了。
林文珺知道妹妹的脾性,有钱还她,那肯定也享受过了,眼睛还没睁开就说:“那我中午去你那转一圈吧。”
“别!我给你送来。”她人都已经到门口了。
新地址还是她问冯兰要来的,林文珺裹上睡衣打开门,看见妹妹拎着早饭挎着包站在门口。
新房子是两间两室打通的,就为了能有两个独立卫生间,林文俪一进门,左看一眼,右看一眼。
他们海市那小洋楼,她还没去过呢,可一看这里,就知道装修的肯定不赖。
两间房中间的墙敲通了,厨房变成正方型,厅也成了大横厅,两边四个房间,每人都是有自己的衣柜和书桌。
林文俪转了一圈:“装修得真不错啊。”
又看姐姐,人瘦穿衣服就显好看,皮肤又白,穿个丝绒的薄睡衣,样子都是林文俪没见过的。
她来的时候还买了早饭,糖粥和小笼包子。
林文珺去洗脸刷牙,林文俪把东西放在餐桌上,自己进厨房找碗碟把粥和包子盛出来,她一看成套的碗还没洗过,都洗了一遍,搁在沥水篮里。
林文珺洗漱完出来,就见妹妹把碗都洗过了,擦手等着她呢。
她一坐下,林文俪就从包里掏出用报纸包着的五万块钱,把钱放到她面前:“你数数吧,够不够数。”
林文珺掏出欠条:“不用数了。”钱上面银行盖章的小白条还没拆开呢。
“那我走了,店里还忙呢。”林文俪扬眉吐气,腰板都直了,她换上鞋子甩手把门给关上。
林文珺低头喝两口糖粥,又吃了个小笼包子,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