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梦回客家之秦乡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唐山幺叔
另一个可怕的现象,附近的民众听说青蒿和艾草能治病后,龙川城外几十里地青蒿和艾草连的草根都挖光了。
赵佗为感谢葛洪神仙赐药,让龙川城平安渡过这场的瘟疫,特意让大巫师组织一场大型的酬神活动。古人对祭祀是非常虔诚和真心的,对自然界崇拜也盲目的。他们对自然界认识和理解是李唐山没有办法理解,李唐山心中也清楚没有办法用21世纪眼光来看待古人,大家知识水平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和理解他们所处环境。
纷乱的人潮过后,李唐山一众管理的人总算轻松了点,粮食有博罗和番禺的帮助暂时不需要,可以慢慢去恢复,人力物力集中到医学防疫的建设上来;防疫的不济使大将们不得不停下训练而是带着各自所属士卒也加入这项工作中来。
李唐山不敢回李府,看到医学防疫进度加快,又开始考虑起一些防疫措施来,他那沉思的模样让众官员心惊肉跳起来,拼命向满天神仙祈求,不要让他再多想出什么累人的建议来让自己受苦,另外还在心里拼命发誓,以后绝对不找他的麻烦。但他们的心愿还是落了空,很快李唐山打个响指,然后叫人去把在这次大功臣名医的淳于意给叫回来,让众人纷纷苦着一张脸,心里都有了不妙的感觉。接到通知的淳于意很快就赶了回来,他对李唐山的医学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叫他回来肯定是又有什么新想法,连忙处理完手上的病人回到龙川。
治所里,淳于意问道:“唐山兄,这么急着叫我回来是为了什么事?还是又想到什么新的医术知识?”
李唐山说道:“不知道于意先生有没有注意过,大的洪涝灾害过后必然伴随着瘟疫的大量爆发?而大旱过后的第二年则是蝗虫大量出现?”淳于意心里一惊,他虽然行医时间很久有了解一些,但并不敢说就全部清楚,而且听李唐山说话的口气十分肯定,不由问道:“我四处行医期间有注意过这些,但由于每个地方呆的时间都不是很久,所以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唐山兄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可以解释这些关联?”
李唐山先在心里知道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始忽悠起来:“黄石公云游历天下时曾仔细观察过,凡是洪水过后,人和动物的粪便等各种脏东西都被大水冲到人们平时汲水饮用的地方,然后不知情的人就这样汲水回家喝下去,没有染病的人直接就加入病人行列,而本来就感染了瘟疫的人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当场死亡。所以黄石公牢牢记住这个情况还特意告诉我以后饮水都要彻底烧开才能饮用,而且不论在哪里饮水都要这样处理过后才能喝进自己的嘴里。”
淳于意若有所思,然后说道:“瘟疫的由来我一直都查不清楚是什么回事,但以黄石公观察来的情况,再结合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很有可能瘟疫的本身就是由于喝了不干净的水才染上的,再次饮用就加剧了病情的发展,所以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既然你提出这个看法,那么是不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李唐山说道:“我和黄石公讨论后的结论是肮脏的环境最容易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我们商量后的意见是建立一个排污系统,也就是说把城市里每家每户外面都挖出一条排水道,然后再全部连接起来,最后集中到一条宽大水路排放到城市外的大河里去,这些脏水就顺流而下,直到进入大海。另外还要组织一个专门负责收拾垃圾的队伍,把大家平时生活产生的垃圾都运到城外去深深掩埋起来,这支队伍平时还要多注意清理堵塞的排水道,至于粪便一类现在因为田地施肥的需要已经成了紧俏货不用去管,自然有人去收集起来做农田肥料。”
淳于意沉思一会点头说道:“估计就是这些脏东西才容易引发瘟疫等灾情,这样处理应该还是比较妥当的,应当迅速实行起来。”





梦回客家之秦乡 第一百六十九章 构建三防系统2
吕嘉在一边听得汗毛直竖,难怪李唐山要求在治所里一直都要求烧水饮用,连忙追问:“是不是这样就能够保证不发生瘟疫了呢?还有那个大旱之后的蝗灾又是怎么回事?”
李唐山回答说:“这些措施肯定能保证一定的预防,全面制止做不到,但大幅度降低爆发的机会还是做得到的,因此尽快实行起来非常必要。至于大旱之后的蝗灾则是另外一个原因在作怪,蝗虫每逢冬天来临之前就大肆繁殖产卵,而它们产的卵都埋到地下,由于以前的耕作方式挖地比较浅,所以越积越多,每隔几年就爆发一次蝗灾,不够吃的才会饿死一批。而现在龙川实行深耕方式后就会减轻很多,因为冬天来临之前的深翻使得蝗虫产下的卵基本都被挖出来,然后冬天寒冷时在地面上被冻死,第二年就不会再大量出现。另外加上平时田地里放养的青蛙一类的捕杀,龙川以后应该都是年年丰收。”
赵佗这才明白为什么李唐山要求冬天之前就深翻一次田地而第二年只是粗浅处理的用意,也知道城市排污水道的建立势在必行,连忙叫来蓝田等人,将这些事一一交待下去并提醒尽快进行,蓝虎也从繁忙的屯田事务中被叫出来特意嘱咐以后每年秋收后就深翻土地,冬天来临前再处理一次,他可知道这些灾害的发生造成何等不利的影响,瘟疫减少人口,而蝗虫纯粹是和人抢粮食。
接到命令后满肚子怨气的大将们带着所有士卒就地转职后勤兵开始在各个城市里开挖水道,李唐山又跳出来规划各个地方的水道走向,一时间满龙川全是忙碌的人在那开挖水道的身影。
随后李唐山见只是动用军队进度还是太慢,另外还有一些不理解的人出来阻挠,就让淳于意站出来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好处,民众听明白后,知道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就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加入到工程行列中来。
李唐山见到这个情况随即调整了工作方式,军队只负责开挖大道,民众各自开挖自己家门前,然后再全面贯通起来。
这些工程总算完成,正当众人以为就此结束的时候,李唐山就给他们来了个当头一棒,继续进行下面的工序,采集石料并打造成长条,铺设进挖好的水道去,上面还要盖上,说是以免臭味影响到生活,所有人杀了他的心思都有,这还有完没完,但在赵佗的严厉命令下不得不继续干下去。
李唐山在私下里还对赵佗说长沙的仲景对瘟疫之类很有研究,可能有克制的药方问世,应该想办法吸引他来龙川,淳于意年纪已经比较大,他来了可以和淳于意一起管理医学院减轻负担,另外还可以培养弟子,给百姓治病等等。
赵佗听了不由怪异的看了一眼李唐山,问他是不是黄石公遗留的消息。
李唐山拼命的点头,他可不能给多疑的赵佗留下自己掌握有情报组织的观念,不然死都不直到怎么个死法。
在李唐山心里有一件大事一定要做,就是构建一个完整防疫体系对于龙川的发展至关重要。
赵佗倒没想那么多,只是感慨李唐山黄石公的厉害,连这么偏远的地方有什么人都知道,思索过后就找来赵仲,让他去番禺重新找回逃散的属下充实未来水军,顺便带上淳于意的书信去把仲景给接来龙川,另外还直接和赵仲说如果不来就硬绑过来。
赵仲本来还挺高兴,失散的忠心属下总算可以再次聚集起来,但后面的话一听就别扭起来,但淳于意早就知道仲景医术了得,巴不得多个人来交流。
各县令听说了赵佗在龙川全境挖地的消息后,纷纷取笑赵佗是想去当农民。
瘟疫过后,由于李唐山隔离政策让龙川在有惊无险安全渡过,没有把瘟疫传播到各乡去。李唐山还是担心卫生问题,私下命人在城中挖井,加入碎石和木碳过滤,不能使用小河中水源。水必须烧开后才能喝,不准饮生水。
李唐山希望挖井事情在各乡推广开来,但行政命令已经下达后,各乡都没有什么动静,仍然按照他们原来生活方式进行,李唐山非常头痛。老百姓固执认为小河里面流动的水才是最安全,他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子喝水都没有什么事情。李唐山发现跟还是处于温饱阶段的老百姓讲卫生问题,简直是在对牛弹琴。
上半年雨水太多,李唐山担心下半年就大旱灾来临,必定引发大蝗灾。大旱灾越来越严重,不但地里的庄稼将要枯死,田野里野草也很难找到了。
天气越来越热,太阳每天烘烤着大地,地面将炽热的炭火吸收,晚上再将热量挥发出来。
白天像火炉,夜里就变成了蒸笼,人们个个挥汗如雨。
因为没水,好多人不能洗澡,中原来秦人的头发又长,脑袋上全长满了虱子跟麂子。
有的孩子头上生满了烂疮,身上也长满了烂疮,浑身痒痒,用手一抓,那些烂疮破裂,就流出黄水,恶臭难闻,继而开始溃烂,蔓延到全身。
满大街都是大人的叹息声跟孩子们的啼哭声。
人的嗓子都冒烟了,即便挖开河里的泥浆,挑回家的也只是黄水汤,沉淀以后才能勉强饮用。
天热还在其次,关键是山民们又断粮了,饿得难受,他们不得不再次挖草根,吃树皮。
有的人饿得不能下炕,有的人全身得了浮肿病,瞧上去挺胖,皮肤水光发亮,可用手按下去就去陷进去一个坑,老半天弹不起来。
饥饿,干旱,疾病,困囚着每一个灵魂,刹那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东江河也出现断流的现象,李唐山做梦也想不到干旱比自己预估还要严重,感叹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惨绝人寰。
他愁得腮帮子都肿了,嘴巴上起一层水泡,水泡干裂后又形成皱皮,说话都困难了。
梅娟只能抱着他哭,说:“老公啊,不急不急,别人都不发愁,你愁个啥啊?”
李唐山说:“这里没有电啊,也没有现代化的工具,没有大型机器,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商,要不然咱们一定能熬得过干旱。我有责任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是我自己笨蛋……让乡亲们受苦了。”




梦回客家之秦乡 第一百七十章 构建三防系统3
他一个劲地自责,大自然的摧枯拉朽,残酷无情,把他这个二千年以后的未来人都要愁死了。
梅娟说:“关键是水,有水就好办了,可方圆几十里,一滴水也找不到了。”
李唐山说:“是啊,要是有一口井就好了,老百姓可以用井水浇地,也能打井水饮用。”
“媳妇,你说啥?挖井?对了,我咋没想到?不但可能解决大旱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各乡的卫生问题。”李唐山一听竟然从炕上跳了起来。
他立刻变得很兴奋,猛地抱上妻子狠命亲了两口:“媳妇,你真是太棒了!你真是我福星,我有办法搞到水了。”
“啊!真的,老公,你有啥办法?”梅娟兴高采烈问。
“咱们可以挖井啊,地面上没水,可地下有啊……这儿的水位应该很高,只要咱们挖一口井出来,啥都能解决了。”
“你……真的要挖井?”李唐山疑惑地问。
“对,说干就干,走!媳妇,你叫上全家跟我一起去蓝虎那个乡里去找水源。”李唐山马不停蹄,立刻拉起梅娟等人冲出屋门,抓起一把铁锨直奔长乐乡那边田地里走去。
想要挖井,就必须要找水源。
水源很好找,只要找到哪儿的草丛茂密,深深挖下去就行了。
大秦朝初期,人们还不懂得打机井,因为从前这附近水源充足,山民也没有挖井的习惯,她们只会去河里挑。
也就是说,地下水没有被破坏,水位很高,不会低于十米。挖一口十米深的井,也就几天的事儿。
于是,李唐山带着全家找啊找,在大山村足足找了两天。
第二天下午,他终于看到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野草比较茂盛,绿油油的,立刻让吕嘉去通知蓝虎乡长过来。
于是,他赶紧用铁锨挖了下去,日夜不停。
起初是她跟李唐山两个人,第二天早上蓝虎来了,三姑娘来了,赵曼来了,赵佗听说李唐山去挖井抗旱灾,也带着全家也过来了。
大伙都纷纷拿着工具过来,帮着李唐山一起挖。
井口挖开,向下深深挖出一个大坑,一直挖到六米深以下,终于,地下的泉水咕嘟咕嘟冒了出来。
再向下挖两米深,泉水就源源不断,咕咕作响,泛出了无数的水泡。
一看有地下水出来,山民们一起欢呼起来,舀起来尝一口,甘甜爽口,冰凉彻骨,特别好喝。
挖到泉水,长乐山民们等于获救了,可接下来就是怎么浇灌庄稼。
这个难不倒李唐山,他连夜再次做了一个简易的水车通水渠把输送田地里面去。
这个水车是利用绳子做倒链,上面有个绞盘,人工一推,木轮转动,带动绳子旋转,绳子上又挂了好多竹筒,可以把地下水生生搅上来。
这样,虽然不省力气,但用来浇灌几十亩庄稼不是问题。
于是,李唐山再次成立了工作组,让大家分头到井边推绞盘,抗旱保丰收。
只要这些田地能有收获,长乐乡的山民照样可以丰衣足食。
于是,女人们一扑而上,纷纷卷起袖子,露出白亮的胳膊,奋力推起了绞盘。
赵佗从县衙里带过回来的那头骡子也派上了用场,人推累了,就套上牲口拉。
井水源源不断,顺着地垄沟向着田野里流淌,一百亩地轮番浇灌。
田苗得到灌溉,几天以后就变得绿油油的,长势特别喜人。
赵佗见长乐乡抗灾成功后,便下命让各乡的乡长到长乐乡来开现场会议。把这个挖井在各乡迅速推广,各乡乡长见识长乐乡的成功案例,快速返回各乡进行挖井抗灾保收成。
各乡的乡长都夸赵佗决策太英明神武了,竟然能想出这么个办法解决各乡的抗灾的问题,真是天降神人。
每个人都对赵佗佩服得五体投地。
各乡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今年的粮食应该能保住,南海郡其他地方,山民们全村出门去讨饭,十室九空,将田地荒芜的同时,龙川城再次展示出了丰收的景象。
这一切都看在任嚣老将军的眼里,给老将军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赵佗是个大才,可以重用,准备把赵佗叫到番禺来帮助自己。
梅娟对赵佗抢功劳的估法,心里特别不舒服,李唐山不在乎这个虚名,但是这功劳有一半是梅娟的,赵曼也看着这个贪功的弟弟也摇摇头,李唐山清楚赵曼的想法,对她摇摇头示意没有关系,赵曼低着头领着吕端跟李唐山和梅娟后面回龙川城去了。
三姑娘觉得赵佗这样子做很不妥,心里非常生气。吕嘉还准备跟着赵佗去巡察长乐乡,三姑娘强行拉着吕嘉跟在李唐山后面,生气在吕嘉耳边说:“你这个舅舅真会来事,连你爸妈的功劳都要,你怎么回事还往他那边凑过来,你不觉得很不丢人吗?”
吕嘉知道三姑娘说什么:“我父亲说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三姑娘更加生气,在吕嘉身上狠狠掐一下,痛着吕嘉直皱眉毛。三姑娘不宵对着吕嘉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我怀疑赵佗那小子是故意这样子做,故意气你爸妈的!”
吕嘉奇怪看着三姑娘:“你怎么知道?”
三姑娘看着吕嘉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猜测是对,心想:“赵佗到底想干什么?”
吕嘉心想:“看来自己以前小瞧这个三姑娘了,师傅为什么要把她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梅娟看吕嘉跟三姑娘在一起说话,对李唐山说:“这个三姑娘看起来不简单,到底是什么来历?”
李唐山正在思考如何构建防灾、防疫、防敌扰的体系,卫生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随口回答道:“她是黄石公的弟子,我也不清楚她的来历。”
梅娟也思考起来。
充足粮食吸引周边几个县的人口向龙川县迁移,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劳动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商业贸易的需求日趋明显,李唐山和赵佗又烦心打造水上贸易的问题,陆上的路开发成本太高,水上运输成本非常低。




梦回客家之秦乡 第一百七十一章 潮湿房屋
抗旱的成功,有充足粮食保障,吸引周边几个县的人口向龙川县迁移,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劳动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各乡之间商业贸易的需求日趋明显,李唐山和赵佗又烦心打造水上贸易的问题,陆上的路开发成本太高,水上运输成本非常低。
淳于意和赵仲正推广基本卫生的知识,李唐山并担心基础的防疫系统的建立。
赵佗越来越重视吕嘉,闲下来的李唐山和梅娟在自己的大堂里喝茶。梅县石坑绿茶是李唐山以前最喜欢喝的,李唐山让齐昌乡长雷开先帮忙采野生茶,这时候石坑地区还是一片林丛,只是少量百越人活动在这个地方,这里面绿茶更天然有机。
吕端从内院出来,满脸忧色,梅娟问道:“吕端,什么事情让你满脸愁容?”
吕端满脸忧色说:“母亲,最近身材不好!”
李唐山担心对着吕端问:“严重不严重?你去请淳大夫过来?,我先去看一下?”
梅娟放下茶杯跟李唐山一起去内院去,一走进赵曼房间,一股扑鼻而来,窗门紧闭。李唐山对梅娟:“老婆,你去把窗门打开通通气。”
赵曼见李唐山和梅娟来看自己,连忙起身外接,李唐山连忙摆手让她躺在床上,李唐山皱眉头说:“老婆,你这个房间以前不会这潮湿的?”
赵曼道:“以前挺干燥,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这变得这么潮湿,我以为过几天就好了!”
淳于意气勿勿忙忙跟吕端赶回来,认真检查赵曼的病情,转身对李唐山他们说:“不用担心,我开几幅药就没错,另外最好换个干燥一点房间住?”
梅娟道:“淳大夫,龙川的天气长期都是潮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唐山点点头看着淳于意,这也是李唐山想问的问题,龙川乃至南海郡那么多中原移民,应该都是类似的问题。
淳于意:“百越的干栏式建筑,是不错的选择。”
李唐山:“哦!干栏式建筑是百越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百越族的干栏式房屋都有什么特色呢?”
淳于意:“百越族的家居建筑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百越人修筑住房都盛行木干栏式习俗,房子分上下两层,按百越人的习惯是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
李唐山点点头,干栏式建筑就算是现代在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仍在大量使用,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百越的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在中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李唐山拉淳大夫出门去了:“走,我们去附近村落去考察一下。”
李唐山和淳于意来到龙川城东北的村里面,李唐山以前也没有怎么认真研究过这些建筑,潮湿在现代有个空调机就能解决了,建设形状就可以很多样化,潮湿气候特别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防潮、防洪对龙川城也很重要。
干栏式房子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这种建筑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栏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
龙川百越人住得带前廊的长屋干栏建筑,其构筑方法并已采用梁头榫和平身柱卯、转角柱卯、柱头、柱脚榫、带稍钉孔榫、方木插阑、棂和企口板等先进技术。
龙川城位于南海郡东北面,距番禺城260余公里,地处珠江水系南盘江干流清水江支流河谷地带,这里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因海拔不足200公尺,加之四面是高山,中间是河谷。因此,夏季气温较高,气候炎热。百越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或者半山坡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龙川城的房子就建在高大陡峭的半山坡上,民宅延续百越族古老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这种房屋采用瓦屋面土墙或者木板墙,具有防潮避暑的特点,冬暖夏凉,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只要钻进房屋里,就感觉很凉爽。
村落的房屋一般建有两层至三层。一楼主要是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等,二楼供人居住,三层主要用来堆放粮食和储藏一些家什。人居住的二层楼房,中间是面积较大的堂屋,建有厨房、火塘,吃饭、休闲、刺绣等都安排在这里。堂屋两边是房间,房间的安排是按照家中人辈分而定,老人住靠左边厨房的房间,右边的房间是年轻人居住。
龙川城除了主街道以外,其他的街道很狭窄,有的地方牛车也难过去。间接造成这种现象的是龙川城的宅居地很金贵,没有更多的建房处,民居一直都是紧挨着修建,邻里之间好沟通,是团结和睦的象征。
村落中的村民也参照龙川城的方式,民居一直都是紧挨着修建,村民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人背马驮,村民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生活环境。古老建筑、窄街道和纯朴的百越族人构成了村落中一道靓丽风景。
1...5152535455...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