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废太子生存指南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寻香踪
向阳抬起眼看着他,片刻后才说:“卑职希望国泰民安,陛下万事顺遂。”
萧彧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也帮我加持了,看样子这个愿望真的能实现呢。”
“一定可以的。”向阳笑起来,他的脸上虽然有一道疤,但并不能掩盖他的魅力,相反看起来更有男人味了。
萧彧又说:“还有没有小一点的个人愿望呢?看我能不能帮你实现。”
向阳舔舔唇,然后轻轻摇头。
萧彧轻轻叹气,这家伙,这不是叫他难做吗?萧彧说:“年后我让你大哥给我再安排个护卫,让你有空多出去转转,我希望你能多交朋友,有自己的生活。”
向阳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起来,捏着墨锭的指关节也开始发白,他轻轻地说:“谢谢陛下,不过不必了,别人跟着陛下我不放心。能一直守着陛下,便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和愿望。”
萧彧听见这话,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自己这是作了什么孽啊,怎么就祸害这么大好青年了呢。
他甚至有点后悔去提这事,拿起笔,给裴凛之写了一封公文,私信没写,回头等心情平静了再写吧。
这一晚萧彧几乎没怎么睡着,天快亮时才稍稍眯了一会儿。元旦虽然不早朝,但需要祭祀天地和先祖,仪式还非常隆重。
雪下了一夜,不算太大,但也积了两寸后的雪。萧彧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去南郊祭天,队伍浩浩荡荡出了宫。
尽管下了雪,街道两旁的百姓和车马还是非常多,人们纷纷停下来给皇家的仪仗队让路,行人绵延不绝,一直到出了城门,百姓队伍都没断,怕是有数万人。
萧彧注意到不少妇人手里都提着篮子,便问身边的人:“他们这是去祭祖吗?”
向阳答:“不大像,倒像是去庙里烧香礼佛的,今日是初一。”
萧彧皱起眉头,想起前两日王启问自己,元旦要不要去鸡鸣寺烧香,被他当场就否决了,原来本朝的佛教竟是如此兴盛。
祭祀完天地,萧彧又回到太庙去祭祀,这是他第二次来太庙,上次是他外祖周起的案件平反之后,重新安葬完外祖一家,祭拜完之后,才来的太庙祭祀。
这一做法其实引起了朝中不少老臣的异议,认为这于礼不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合乎礼法的,周家人死后都没正式办过葬礼,这次算是办葬礼,葬礼当然要比祭祀更为重要,肯定要优先。
祭祀结束回到宫中,已经是午后。实在是城内城外跑,祭祀流程又繁琐,太费时间。
用完午饭,萧彧打算午睡休息一下,因为昨晚就没睡,这会儿实在是太困了。不过似乎有年初一不午睡的习俗,说是这一日睡了午觉,这一年便都会非常懒惰,萧彧才不管那么多,他就算想偷懒,也得有空偷才行。
他刚脱衣准备睡下,便听见了门外传来了关山的声音:“陛下呢?”
向阳压低了声音:“陛下累了,正在休息。”
关山说:“哦,那算了,我晚点再来。”
萧彧便在屋里说:“我还没睡,进来吧。”
片刻后,关山进屋来,在地板上单膝跪下:“陛下,昨日夜间将士巡逻的时候,在江边拦截了十几艘运粮的大船。”
萧彧拥着被窝坐起来,身上披着狐裘:“哦,谁的运粮船?运到哪里去?”
关山说:“抓了船主一审问,说是鸡鸣寺的粮食,卖到西戎去的。”
萧彧一听,用力在床上拍了一下:“简直岂有此理!都抓起来没有?”他们正在和西戎打仗,本朝居然有人将粮食卖给敌人,这跟通敌叛国有什么分别?!
关山说:“暂时没有抓,今日初一,上山烧香礼佛的香客特别多,不敢贸然抓人,怕引起骚乱。不过臣已经让将士守住了鸡鸣寺的山门,不让和尚出来。”
“好!”萧彧冷笑,这帮没立场的大和尚,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是不行了,“晚上便将鸡鸣寺的主持抓起来,和尚们也都控制好,别让他们给跑了。”
安国的前几个皇帝都信佛,所以佛寺在安国境内盛行,尤其是京城这一带,光建业周围就有好几座大型寺庙,比如这鸡鸣寺、栖霞寺、报恩寺、法华寺等。
这些寺院不仅招收大量的弟子,也接受朝廷以及百姓的捐赠,用香火钱购置了大量的土地。
像鸡鸣寺这样的大寺院,其财力几乎可以媲美一个世家。而且寺院的土地是特批了不纳税的,他们除了用少量的粮食来布施之外,余下的就全都收至囊中。
这些和尚一个个富得流油,甚至还有不少和尚悄悄在山下购置了宅子,娶妻纳妾,嘴里一边念着菩萨一边吃着酒肉,把信佛完全当成了生意来做。
所以民间百姓也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寺院去出家做沙弥,可以省口粮不说,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发财。
这在萧彧看来,简直就是一大毒瘤!如今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做这种撞枪口的事,可不是正好来送人头了。
第146章 元宵
但萧彧也知道, 佛教在本朝扎根已深,教众甚广,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动乱。
他让关山不要为难这些和尚, 鸡鸣寺的和尚不准私自外出, 住持和几位管事和尚都被请下山, 送到大理寺, 明日他要亲自去会会这些大和尚。
翌日,萧彧在偏殿中召见了鸡鸣寺的住持方丈弘光法师和几位管事和尚。今日融雪,天气异常寒冷, 偏殿没有地暖, 侍从便在他周围烧了几个炭盆,又给他弄了个镂空的铜手炉, 让他暖暖和和的,别冻着了。
几位大和尚则没那个好待遇, 每人赏了一个蒲团,殿中并无其他取暖设备。
萧彧身着布衣布袄,唯有那件白狐裘比较华丽, 白色的毛领衬得他唇红齿白, 眉目如画, 一如画中走出的谪仙。他盘腿坐在上首,见到大和尚行礼, 萧彧慵懒地挥挥手:“大师们请坐吧。”
几位老和尚惴惴不安地席地而坐,中间的弘光法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谢陛下赐座。不知陛下深夜请贫僧等人入大理寺, 所为何事?”
萧彧跟他的先祖不一样, 他的先祖都是刚登基, 就会来鸡鸣寺中烧香礼佛,他的父亲景平帝更是亲口御赐鸡鸣寺为皇家寺院。他回到建业将近半年,别说去寺院中烧香,就连召见僧侣都不曾有过。
萧彧喝了一口热茶,闲聊似的说:“弘光大师主持鸡鸣寺已有多少年?”
弘光法师微愣,然后说:“回陛下话,贫僧自幼便在寺中出家,主持寺院已十又七年。”
“那弘光大师可知你寺中僧侣人数?”
“回禀陛下,本寺登记在册僧侣为七千四百二十九人。”
萧彧挑起眉:“哦。昨夜我们去贵寺清点人数,却有一万三千九百四十六人,那多出来的六千多人是哪来的?”
弘光法师双手合十,低眉敛目:“回禀陛下,这多出的弟子一部分为他方云游僧人,一部分为尚未受戒的弟子。”
目前朝廷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取缔人头税,也就是说,这六千多人不仅偷税漏税,还逃避了徭役和兵役。
萧彧似笑非笑:“佛法在中原大地上如此兴盛,佛祖理应十分欣慰吧。”
弘光法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全赖佛祖保佑。”
萧彧嘴角露出讥诮的笑容:“弘光大师可知朕为何要请尔等入大理寺?”
弘光法师低头:“贫僧不知。”
萧彧说:“除夕夜,禁军巡逻队在长江边上截获十八艘货船,每艘船载重十万斤,船上所载何物,大师可知?”
弘光法师摇头:“贫僧不知。”
萧彧将桌上的镇纸用力一拍,伸手指着弘光:“好你个一问三不知!看样子弘光大师超凡脱俗,早已不问世事。那便由朕来告知大师吧,那船中所载皆为本朝禁止私卖的粮食。而粮食的来源,则是贵寺的粮仓。粮食的去处,则为正在与本国交战的敌国西戎。这已是通敌卖国之罪,你们好大的胆子!”
弘光法师忙跪地磕头:“陛下恕罪!贫僧的确不知有此事,贫僧已有数年未曾过问寺中事务,一切皆由贫僧之徒慧明打理。”
他话音刚落,他身旁的一个肥头大耳和尚匍匐在地:“陛下息怒,小僧是听寺中一位云游僧人说,说西戎此刻遭遇严重饥荒、饿殍遍地。小僧想着佛爱众生,便想用这些粮食去救济饥民。”
萧彧挑眉:“哦,如此说来,倒是朕不近人情了。可既是赈济饥民布施粮食,为何又要收人银钱呢?本朝百姓同样遭遇饥荒,豫州雍州百姓一日一餐,仅能勉强维持生计,为何不见贵寺开仓赈灾,救济饥民?莫不是觉得我朝百姓的性命不如西戎百姓的金贵?”
慧明和尚猛在地上磕头:“陛下饶命!小僧知罪。”
萧彧冷哼一声:“西戎人狼子野心,蚕食我国疆土,虐杀我安国子民,奴役我汉人同胞。如今我大安热血男儿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驱逐胡人,守卫我安国疆土与百姓。没有他们,你们这帮大和尚能够安静地烧香念佛?怕是做梦!而今你看看你们干了些什么!你们竟然将粮食偷卖给敌军,让他们吃饱了来屠杀我安国的将士,侵略我安国的土地!你们该当何罪?!”
殿中几个和尚都瑟瑟发抖起来,匍匐在地:“陛下饶命!”
萧彧咬牙看着这帮和尚:“慧明身为出家人,却不守清规戒律,触犯国法,其罪当诛!”
慧明吓得裤子都快尿了,连连磕头:“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萧彧闭一闭眼:“念在大错尚未铸成,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自有大理寺审判你!”
“谢陛下不杀之恩!”慧明涕泗横流。
其他几人都匍匐在地,一动不动。
萧彧接着说:“弘光法师作为一寺住持,纵容门下子弟通敌卖国,此事你难辞其咎。念你年事已高,精通佛理,对佛法研究贡献突出,便不追究你的责任。既然佛家怜悯众生,北地百姓正在受苦,需要佛法普渡,弘光法师便率弟子亲自前往北地弘法吧。”
萧彧昨天思索了一晚,想着怎么处置这帮和尚,弘光法师威望比较高,不能随意处置,也不想继续留着他在这里碍事,思来想去,似乎让这些和尚去北边给胡人宣扬佛法比较靠谱,既打发了这些恼人的和尚,也不会引起民愤,还能用宗教来制衡胡人。
弘光法师跪在地上:“贫僧遵旨!”
处理鸡鸣寺的事萧彧并未声张,除了慧明被羁押在大牢中,其余人等皆被放了回去,择日动身去北边。
萧彧没有急着处理鸡鸣寺的普通僧众与寺产,而是先出了一期《星火》报,尤其着重写了鸡鸣寺私通敌国,贩卖粮食给正在与本国交战的西戎一事。
这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通敌可是重罪,尤其是鸡鸣寺卖的还是安国而今也极为短缺的粮食。官府已经不止一次出面跟大户购粮,用以赈济灾民,收效都十分有限,因此北边的百姓还填不饱肚子。
然而这打着造福百姓普度众生名号的鸡鸣寺却将私藏的粮食卖给敌国,这完全就是犯众怒。报道一出,鸡鸣寺名声一落千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朝廷便在这个契机下,没收了鸡鸣寺的寺产,驱逐解散了数以万计的僧侣,只允许留下二百僧侣。
而且朝廷趁机颁布了新的佛法管理办法,全国寺院,僧侣规模不得超过二百,寺产规模不得超出某个定额,任何人不得随意自建寺院,必须要经过官府审批同意。





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131节
所有寺院,一旦香火收入超过某个限额,所得收入七成归官府所有,两成归寺院所有,一成用以做慈善回馈社会。
这些公文一颁布,大家就都知道了萧彧的态度,他是真的不待见佛教,至少是不容许它肆意扩大。
本来这个年萧彧可以休息两三天,结果从初一开始,他就在忙鸡鸣寺的事,紧接着又开始整顿整个佛教,也是弄得精疲力竭。
直到正月十五,才勉强轻松一点。
正月十五上元节,民间有看花灯放河灯的习俗,这是道教与佛教习俗融合的节日,渐渐变得世俗化,为民间百姓所喜爱。
建业城平时是有宵禁的,因为天下不太平,担心夜间容易出纰漏,混进奸细与敌军。只有每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与八月十五中秋节两个晚上是不宵禁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出门夜游。
所以上元节也是情人幽会的日子,这一晚不知道要成就多少佳话。
番禺城是没有宵禁的,上元节虽然也有看花灯放河灯的习俗,但由于人口少,佛教在番禺也不够盛行,因此节日氛围也差得有点远。
所以这种热闹氛围萧彧也是头一回感受,从白日开始,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满了各式灯笼。宫中也挂了不少灯笼,基本都是孩子们亲自做的,萧彧自己也给阿平做了一盏走马灯,这孩子心心念念等天黑,好挑着他的灯笼出去炫耀呢。
萧彧叫过赖峰:“今晚巡防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已经安排关山了,你找个机会护花去。”
这些日子他虽然忙,偶尔也抽空关注了一下,霜落对赖峰并非无意,只是对自己的出身太过自卑,所以不敢答应。
赖峰有些不好意思:“陛下,那我也还得保护你的安危啊。”
萧彧笑着摆摆手:“不必担心,有向阳和护卫们在,我不会有事的。你只管去吧。”
“谢陛下!”
“好好把握机会啊。”
天刚擦黑,整个建业城便以另一种方式明亮了起来,几乎所有的灯笼都点亮了起来,平日里人们省油省蜡,到了今晚,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省的。
宫中也点起了所有的灯,朦朦胧胧的烛光将周遭的景致照得风姿绰约,十分曼妙。
年轻人吃罢饭,就迫不及待地出了门,今晚萧彧放了他们的假,让他们出宫游玩。阿平也跟着他们一起出去了,当然还有护卫跟着。
萧彧则不紧不慢,他打算等天全黑之后才出门去看看,没有凛之在身边,再美好的夜晚对他来说似乎也没多大意义。
天完全黑下来之后,萧彧坐上马车出了门,随行的还有被他叫出来的霜落和青悠姐妹。
大街上灯火通明,各家的灯饰争奇斗艳,实在是美不胜收。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盛装打扮,就是为了赴这一年一会的盛会。
第147章 夜游
刚到大街上, 萧彧就有些后悔坐车出来了,因为街道被行人车马堵满了,车子根本走不动,比走路还慢。
萧彧是微服出行, 不想让禁卫军给他开道, 他在车上等得都快瞌睡了, 终于不耐烦地掀开门帘:“向阳, 我还是下车走吧,让人把马车赶回去。”
向阳犹豫了一下:“郎君,这样怕不太妥当。”
“没什么不妥的, 就这么办。”他从车上跳下来, 又朝车上说,“我扶你们下来。”
青悠与霜落也从马车上下来。
护卫们默契地围上来, 将他们几个护在中间。萧彧终于觉得自在多了,他好奇地东看西看, 除了各种灯,夜市也非常繁荣,街道旁有许多小摊贩, 卖花灯的、卖吃食的、卖小玩意儿的、算命的, 还有迎合女性的胭脂水粉、金银钗饰摊等, 甚至还有杂耍卖艺的。
夜游的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 小姐妹们手挽着手,情侣们若即若离,孩子坐在父亲的肩上, 或者牵着母亲的手, 热闹异常。
萧彧白日也上过街, 无论什么节日,街市也未尝如此热闹过,且活力四溢,生机盎然,这才叫繁华。
萧彧在一个摊子上买了一个做工略显粗糙的木头面具,又买了几盏莲花灯,说:“咱们去放河灯吧。”
向阳和护卫们提着灯,护着萧彧去了秦淮河,河岸两边都是放河灯的人。
萧彧亲手将一盏河灯放进水中,悼念萧彧、母亲、外祖一家、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将士与无辜逝去的百姓。
江面烛光摇曳,化作点点流星,顺流而下,不知道能不能抵达黄泉彼岸,捎去放灯人的思念和祝愿。
放完河灯,萧彧对两位姑娘说:“我还有点事要去别处,让赖峰陪你们去转转吧。”
两位姑娘尽管不好意思,也不敢拒绝,毕竟萧彧再好说话,也是皇帝,他不让她们跟着,她们也不敢。
萧彧对赖峰说:“霜落姑娘和青悠姑娘就拜托你照顾了。”说完还朝他挤了挤眼。
赖峰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属下遵命!”
萧彧将面具戴在脸上,双手背在身后,慢慢悠悠在城内走着,向阳与一众护卫则伴在他周遭,半点也不敢松懈。
萧彧东走走,西看看,顺便听一听民间的声音,体察一下民情。
路过一条灯火通明的街巷,只觉香风阵阵,偶有丝竹声传来,里面行人熙攘,颇为热闹。
萧彧抬头朝巷内看,发现里面的灯格外漂亮,忍不住问:“这是什么地方?”
“属下不知,我去问问。”向阳便去找行人打听。
等待的时候,萧彧听见一个小姑娘好奇的声音:“爹爹,那里是什么地方,好漂亮啊。”
只听见一个男声说:“小孩子不要看那个,那是吃人的魔窟。你要跟紧爹爹,千万别被人拐走了,把你卖到里面,爹爹也救不了你。”
又有一个女声说:“可不是,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丢好多孩子。前年孙娘子带女儿出来玩,结果就把女儿给丢了,听说就被卖到烟柳巷里去了。女人进了烟柳巷,这一辈子可不就完了么。”
萧彧本来在等向阳,听见这一家子的对话,便跟着走了一小段,听得直皱眉头,他想起了霜落的身世,似乎也是跟着家人出去玩,被人拐卖到妓馆的。
这时向阳回来了,喘着气说:“郎君,你怎么走到这里来了?叫我好找。我刚打听到了,那条街叫烟柳巷,青楼妓馆聚集地。”
萧彧已经猜到了,他“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他在岭南取缔了青楼妓馆,回建业后并没有动这些,因为顾虑着那些反对派们,看样子老虎牙齿还是得一颗颗拔掉。
回去的路上,萧彧又注意到有一处别样所在,城内处处都亮着灯火,唯有那一片黑灯瞎火的,他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旧皇宫建业宫所在。
萧彧想起自从回建业后,还没来过这里,便忍不住朝里瞅了几眼。
向阳问:“郎君想进去看看吗?”
萧彧摆摆手:“还是不了。里边应该还有人住吧?”
向阳说:“有的,宫中并没有烧完。先帝的妃子们和那位的后妃还都在里面住着呢。”
萧彧明白过来,不知道景平帝的哪些妃子还在,算起来也是他的长辈了,至于萧祎的后妃,应该都很年轻吧,年纪轻轻就要守在这宫墙中孤老终生,未免也太凄惨了。改日下一道圣旨,将那些妃子宫人都放出去,允许她们改嫁。
“天这么冷,宫中那些后妃们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吗?明日着人去问一下,不能让她们衣食无着,木炭之类的也别短缺了。”萧彧说。
“是,郎君。”向阳一一记下来。
回到宫中的时候,出去玩的年轻人都还没回来,阿平自然也没回来。萧彧便磨了墨,给裴凛之写信。
今日出去,看见无数成双成对的恋人,以及相亲相爱的一家子,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裴凛之,如此花好月圆之夜,要是有爱人伴在身边,该是多么完美。
可惜他与凛之只能两地相思,希望明年今日,陪自己放河灯的会是凛之。
刚写完信,赖峰和两位姑娘一起回来了,看赖峰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今晚情况应该不错,看样子可以给他们做媒了。萧彧心想。
直到快午夜,那群年轻人才回来,阿平在孟思归肩上已经睡着了。
小家伙今天出去玩疯了,哥哥姐姐们给他买了不少吃的玩的,还看了变戏法和杂耍。他们走了很远的路,不过阿平自己走得倒是不多,因为累了有人背他。
翌日早朝的时候,萧彧提起了建业宫的事:“昨夜上元节,朕出宫夜游了一番,城内好生热闹,一派欣欣向荣之貌,朕看得满心欢喜。归来时路过建业宫,发现全城灯火通明,唯有此处冷清寂寥。朕想起来宫中还住了上千妃嫔与宫人。而今萧祎已殁,他的后妃正值青春年少,朕打算将宫中愿意出宫的后妃都放出去,让她们的家人领回去,愿意嫁人的便都安排嫁了吧。”
萧彧这番话让殿中的百官都愣住了,尽管这个年代并没有严格要求女子守节,但贞洁烈女还是受世人推崇的。更何况这是先皇的女人,说放出去就放出去了?
王启张开嘴刚想说什么,闵翀先一步说:“陛下仁义,臣以为此举甚善。”
萧彧又说:“出宫皆采取自愿形式,不得强迫她们。”
王启说:“启奏陛下,建业宫的宫人放出去也便罢了,陛下这太初宫中是否也该征选一批良家女子来充实后宫了?”
萧彧摆摆手:“太初宫人手够用了,就不必征选宫女了。”
王启抬手行礼:“如今天下已定,陛下该立后纳妃了。”
萧彧头疼,怎么就对这事念念不忘呢,他说:“中原大地上,胡人的铁蹄依旧在肆意践踏着汉人同胞的胸膛,怎么能叫天下已定?”
王启跪地而拜:“陛下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江山社稷着想,这大安江山得有继承人啊。请陛下早日立后!”
一大群朝臣跟着他跪拜:“请陛下早日立后!”
萧彧郁闷之极,这是合谋好了一起来逼婚吗?其实也不怪这些朝臣逼他,这些大臣们早就期盼着他选后宫了,好趁机将他们家的适龄姑娘送到宫中来,毕竟不管是地位权势还是萧彧本人,都是最优的选择。可惜他几乎无欲无求,从不需要女人似的,听说后宫中伺候的主要也是些男子,简直是独树一帜。
1...7677787980...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