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临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中石
白宣:“就说有公事,你和娘先吃,不用留门。”
媛儿噘着嘴关上门,站在她身后的红绵笑着点了一下媛儿的鼻子说:“虽说将来定是豪门主妇,可现在毕竟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放心吧,公子宣没事的,估计是进宫去了。看着天色恐怕是回不来了,所以不用留门。走吧,我们回去和干娘一起吃饭。”
“姐夫呢?”
“他呀,他一向来无影去无踪,他早吃饱了,这会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不用管他。”
红绵没说错,徐安的确不用她们管,因为此时徐安正站在靠近章台门的街边,当白宣和嬴政的马车驶过后,徐安的身影消失不见,仿佛他跟本就没出现过一样。
马车没有去芷阳宫,而是直奔章台宫后殿而去。
高大巍峨的章台宫的宫殿之间都以木制回廊连接,那些回廊中的柱子都漆成黑色,每隔一根柱子都有一个甲士守卫。由于天色渐暗走得又快,白宣几乎分不清哪里是竹子哪里是甲士,恍惚之间只觉得一排排披坚执锐面目冷峻的甲士身上的颜色逐渐退去,瞬间变成了兵马俑一样的颜色。
“大兄,到了。”
嬴政的话把白宣从虚幻中拉回到现实,少府令黄皓快步过来小声催促。太子、白詹事,大王正等着你们呢,快呀。”
白宣和嬴政赶紧脱了靴子快步走进殿内,殿内的空间不算大,但却摆着好几张桌案,桌案背后是一排排装满竹简的木柜,就连桌案上也摆着卷好的竹简以及笔墨等物,看来这是子楚平时处理朝政的个地方。
此时位于子楚剧中而坐,在他右侧的是吕不韦,子楚面前跪着一个黑衣蒙面人,耳子楚正在看着手中的一份竹简。白宣和嬴政的脚步声让子楚抬起了头,子楚不等白宣参拜就挥挥手说:“繁文缛节就免了,这件事弄得寡人很不痛快。寡人懒得说,白宣,你自己看吧。”
白宣接过子楚扔过来的竹简仔细一看,心中顿时一松。这件事对于白宣来说这不叫什么事,对于大秦来说就好像大象被一只蚊子骚基本上没啥威胁。白宣知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知道这段历史的走向,但是子楚和其他人不知道,身为威震天下的强秦之王,子楚感到自己这条巨龙被一个蝼蚁侮辱了,因此他很生气。但是他不想把这件事拿到朝堂上去说,因为这实在是太丢脸了。所以,他打算找几个心腹商量一下把这件事悄悄解决了。
白宣把竹简还给黄皓之后说到:“大王若为此事烦恼臣以为颇为不值,大王不应该烦恼而是应该感谢姬杰。”
子楚:“此话怎讲?”
白宣:“大王刚刚登基正是需要一鸣惊人的时候,此时姬杰伸着脑袋过来给大王立威的机会,大王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哈哈哈哈,说得好!姬杰匹夫自不量力,既然他自寻死路寡人就成全了他!”
嬴政:“父王,儿臣想去看看我大秦虎狼之师的威风!”
“好!吕不韦、白宣听命!命吕不韦率军平灭东周国,至于姬杰嘛,死活均可。”
子楚漫不经心的就决定了东周国的命运,殿内的每个人都和子楚一样的态度,不是因为他们太过自大,而是他们的对手实在是不值一提。
历史上周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即今河南洛阳),视为东周王朝建立的标志。后来周王室内乱,分裂成西周国(国君称为西周君)和东周国(国君称为东周君)两部分。
西周国仍定都洛阳,西周君就是东周王朝的周天子,而东周国的政治中心在巩。因东周国在东周王朝(即西周国)的东部,便称为东周国,其国君称为东周君。
几年前秦昭襄王灭了西周国,把雒邑并入大秦版图并将九鼎迁回咸阳。因为人们通常认为西周国是正宗的东周王朝的王室,因此秦昭襄王嬴稷灭了西周国就成为东周王朝灭亡的标志。
东周国的国君虽然也是周王室的成员,但他的影响力远不能与西周国相比,东周国只能算是周王室的残余。此时东周国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国弱国,东周君姬杰也不是个盖世君王的材料,无论从哪方面面来看,东周国都不应该主动对大秦发起挑衅。但在历史上往往有喝多令人匪夷所思出乎意料的事情,看似向一只螳螂的东周国,真的就像大秦这只正在狂奔的战车举起了镰刀。
秦·君临天下 第72章用意何在
秦王下定了灭东周国的决心,又让白宣和吕不韦一起出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秦王送给吕不韦和白宣的功劳。吕不韦身为相国又被封了文信候,这可是秦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吕不韦没有军功按理是不应该封侯的,但是子楚为酬谢吕不韦的拥立之功破了一次例,但他又不能违背祖制,因此借着这次东周君姬杰联合诸侯准备攻秦的机会,把这块又软又肥的肉送给了吕不。东周国虽小但也是一国,灭国之功足够封侯了。
这铁定的功劳若是说出去定会让将军们争得头破血流,所以子楚才私下召见吕不韦。至于子楚同时召见白宣的意思其实和召见吕不韦一样,白宣和吕不韦不同,现在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而且还是太子属官不算朝臣,灭东周国的功劳主要是吕不韦的,白宣能捞多少那就看白宣的本事了。所以,子楚召见白宣还有另一层深意在里面。
白宣本以为子楚下定决心之后还不就挥挥手放大家在各自回家,没想到子楚根本没这个意思,他不仅没放白宣走反而命人端上酒菜,一副彻夜宴饮的架势。
喝酒就喝酒吧,可这子楚喝酒都不老实,他命人把一个木架子放在白宣眼前,架子上挂着一幅绘制在绢帛上的地图。秦王子楚和吕不韦端着酒杯在地图前指点江山,这俩说话的声音很大似乎是怕白宣听不见听不清,而且这君臣二人指点江山的时候都会让出地图,这是想让白宣看清楚。
这俩家伙说来说去说的无非也就是如何攻灭东周国,用什么手段威胁那些被东周君姬杰联络起来的诸侯。调动多少兵力多少民夫,调用多少粮草、给养和军械,灭了东周国之后所取之地该如何管辖等等。
别的事情都很快定下来,唯独调兵这一块,子楚和吕不韦意见不一。不管吕不韦说调哪的兵子楚都摇头不准,吕不韦调兵数量已经从十万降到了三万,可子楚依旧摇头,理由是没那么多兵。
这句话让白宣心中疑惑,如今的大秦经历了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两位君王驾崩的国丧,有两年时间没有对外用兵了。这两年的时间也是大秦少有的不对外征伐的时期,要知道在从前不论哪位君王在位,大秦征讨天下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是年年都有,以至于百姓们称其为“岁征”。
两年的时间没打仗,该恢复的早就恢复了,秦人悍勇又有军功授爵这样的制度激励,那些年青的士伍们时刻都想拿起戈矛冲上战场。希望用自己的命换来全家过上好日子。
除了国民悍勇无畏不惧苦战之外,大秦就算不征战也保留着几只常备军队,也可以说秦军中的精锐之师,大秦军队虎狼之师的威名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些常备部队成就的。
秦国军队按照兵种分为有轻车(车兵)、材官(步兵)、骑士(骑兵),在灭六国之后又增添了楼船(水兵)。大体上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士、轻车,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沿江、海诸郡多编练楼船。
秦军按照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分为三大类,一是主力野战军也就是常备部队。比如北方军,属于重装主力作战部队,兵力约三十万到四十万,是由蒙氏家祖的将领统帅。其作战目标主要针对匈奴,通过对匈奴的频繁攻击,将匈奴死死压制在草原上,使其在中原大乱时不敢南下。类似的部队还有白狼营、常山营、关山营、丰镐营、旄头骑等等,这样的营字头的常备野战部队平时都是满员齐编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这些常备营标准编制是战兵三万,这还不算将军们的卫兵、辅兵以及民夫在内。如果全部算上大秦一个常备营的总人数接近十万,且秦人十分悍勇,也几乎是全民皆兵。因此即便是辅兵和民夫在战场上也很是能打,除了装备和待遇之外战斗力丝毫不比战兵差。所以说在古代有个三五万人马就敢号称拥兵十万,这并不是夸大。
总体算来,大秦常备部队的总数约在六七十万左右,但是经过长平之战以及邯郸之战后,秦军主力战损二十万左右,因此现在秦军主力部队约有五十万兵力。除却北方对付匈奴的部队之外,针对六国的军队总兵力在二三十万左右。
二是郡地守备队。包括各地郡县的地方部队,归郡守、县尉指挥,逢大战时听从王命编入各大常备部队参与作战,平时负责维持本地治安,性质类似与现代的武警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边境守卫部队,比如关中四塞的守卫部队,秦楚、秦燕等边境守卫部队,这些部队总共加起来主战兵力应不少于三十万。
在这些守备部队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军名“咸阳卫戍”,兵力共计五万。这支部队由中尉(国都的卫戍长官)统帅,从士兵到将官都是从各军中选拔勇武有功者组成,因此虽是地方守备军队但其战力和精锐程度冠居秦军之首。当然,这支部队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随便出征的,只有在秦王亲征的时候,咸阳卫戍才可以以秦王禁卫军的身份随同秦王出征,因此这支部队暂时不能动。
但即便如此,两年的时间没打仗了,此时灭一个东周国随便调一只常备营,哪怕是个不满编的常备营都是绰绰有余的。实在不行,从地方守备部队抽调个三万人也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可是秦王子楚却一再说没有并那么多兵,大秦的兵都去哪了呢?这可就不能不让白宣认真琢磨了。
此时子楚和吕不韦看这白宣拧眉细思的样子,俩人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
吕不韦问:“白贤弟,你算是为兄的副将,大王不给咱们这么多兵,贤弟怎么说?”
白宣已经想明白了,他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更为重要的是,除了这件事之外,白宣想起了一件更重要的人和事。
白宣站起身来到地图前指着东周国都巩(今河南巩义)说:“大王最多能给多少兵?”
子楚:“看你想怎样,好的话十万也可,不好的话最多一万。”
白宣:“那我可否要一员大将几员偏将?”
子楚:“说。”
白宣:“我要的大将是蒙骜,我还要蒙恬和蒙毅,还有王贲。王离几岁了?够十岁的话我也要。”
白宣说完这话之后,周围安静的能听到呼吸声。子楚转脸问吕不韦:“你提前告知他了?”
吕不韦:“大王,此事臣也是刚刚从大王那里得知的,就算想要告诉白宣,也没机会呀。”
子楚看这白宣半晌之后才说:“你与寡人不谋而合,说说你的打算。还有,王贲另有军务不能给你,王离今年恰好十岁准其从军。但是寡人想要知道你要了这三个用意何在。”
秦·君临天下 第73章假道伐虢
白宣要蒙恬、蒙毅和王离自然是为了嬴政,要知道蒙家和王家可以算是嬴政的左膀右臂。灭六国的主要统帅是王家的王翦和王贲父子,但蒙家可是为灭六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不说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也不说蒙武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之后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的功劳。单说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蒙恬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他在时和匈奴都不敢靠近边境牧羊,因此蒙恬被誉为“华夏第一勇士”。白宣觉得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确是丰功伟绩,但白宣总觉得这场战争算是内战,总比不上蒙恬打败匈奴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蒙恬蒙毅一文一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后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人物时必须笼络在自己身边的。至于王离,按照史料记载,这家伙长大后也是领兵备胡,也是一位抗击异族的猛将,所以白宣也有意把王离拉近自己的圈子。
至于蒙武和王贲,一是因为俩牛人年纪大也各自建立了功勋,这样的人做朋友不错,做手下就有些力所不及了,不容从他们的儿子身上下手。毕竟蒙恬、蒙毅和王离的年岁和白宣差距不大,是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最主要的是这仨小子比他们的爹好忽悠。
当然,这是白宣自己的想法是不能告诉子楚的,白宣只对子楚说要那哥仨是为太子将来着想,只这一句子楚就不再问了。至于白萱所说的要蒙骜为将的事情,无论是子楚还是吕不韦都只当成是笑谈。蒙骜是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老将,官拜上卿。别说白宣,就是吕不韦都不一能调得动他。而且蒙骜本身也是子楚亲定的上将军,子楚将秦军主力都交给蒙骜自然是另有打算的。一员虎将领着一群虎狼之师自然不会是去对付东周国的。
其实白宣要蒙骜为将其实只是试探子楚,当子楚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白宣之后,白宣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因此白宣要调整一下子楚的策略,也要为对付一个人做好准备。这个人如果不除去,那么此次由子楚亲自布置战争将以失败而告终,蒙骜会被那人领着的诸侯联军击败,诸侯联军会一直追杀到函谷关前。这将是秦国灭六国之前拜得最惨的一次,但是白宣明知到这个结果却不能对子楚直说。因为在这个时代能够先知先觉的不是神仙就是妖孽,很显然白宣不是神仙,既然不是神仙那就是妖孽了,是妖孽结局都不会太好。为了安全起见,白宣决定还是不说为好,尽力调整一下能减少损失最好。白宣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还没自大到想改变历史,所以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白宣对子楚说:“我大秦历来兴师皆顺应天命,东周君合纵攻秦实属自取灭亡,大秦伐东周国理所当然。既然有理有据大王为何还要节外生枝?”
子楚:“你的意思是,寡人的精兵猛将只用来灭东周国?那岂不是杀鸡用了牛刀?”
白宣:“大王可知假道伐虢?”
子楚:“说来听听。”
假道伐虢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于是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公。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随后,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在灭亡虢国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急忙往回赶当他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白宣说完这个典故之后笑眯眯的看着子楚,子楚皱着眉头看这白宣。很显然,子楚把白宣的意思理解偏了。子楚可没想着只灭亡东周国,也更不想拿什么珍宝贿赂其他国家。
还是吕不韦聪明,他一下就明白白宣的意思。
吕不韦:“大王,臣已经明白白宣之意。他的意思是让蒙将军的大军以攻打东周国的名义另行其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一举打破姬杰所谓的合纵,大王只需放出消息说大秦只针对东周国不打别的国家,谁敢帮着东周国就是与大秦为敌。如此一来那些想帮助东周国的国家必定望而却步。”
白宣:“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大秦始终站在有力的一面,即使我军攻打别国,我们也可以说是因为他们暗中帮助了东周国的缘故。如此先机尽占,进退自如,岂不是比四面出击强了许多?”
子楚这才面露笑容,他拍着白宣的肩膀说:“吕卿所言不虚,叫你来定会有妙策出现。如此我军就一路直奔东周国,到了地方再兵分两路!”
白宣:“大王若想一战立威还需答应白宣一件事。”
“说说看。”
“白宣想要大王赐我一个职权。”
“哪个?”
“大秦冷锋左统领,此战过后白宣自动卸掉此职。但在作战期间,大秦冷锋应有一只精锐完全归我调遣。”
子楚:“为何?”
白宣:“对付一个人。”
“谁?”
白宣:“臣先不说,大王只需想想邯郸之战秦军败于谁手就会明白。”
子楚恍然大悟,他沉吟片刻之后说到:“寡人准了,此事仅限你我几人知道不可外传。黄皓,命你选调一只冷锋精锐归白宣统领。”
“喏!”
要事谈完也就意味着酒宴也该散了,子楚返回后宫之前指着白宣说:“准白宣夜宿芷阳宫。”
这意思就是让白宣今晚住在太子宫中,白宣明白这不是子楚给的特殊待遇,这只是方便白宣和黄皓利用今晚的时间完成交接事宜。
白宣和嬴政回到芷阳宫书房,白宣看着书房内的陈设连连点头。
“小政啊,做了太子就是不一样啊。”
嬴政:“大兄,这一切还不是拜大兄所赐。大兄,你真的要对付他吗?是刺杀还是别的?”
白宣:“他是个骄傲的人,让他死在榻上是对他的侮辱,战场上才是他最好的归宿。我不会刺杀他的,我要让他在和我的交锋中心甘情愿的死去!”
正在这时,赵高来报:“启禀太子,启禀詹事,黄少府来了。”
秦·君临天下 第74章军律如山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华夏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地处沟通周朝东都洛邑和宗周丰镐的“两京古道”上,又因其紧靠黄河岸边,关在山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战国时期,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秦孝公设置的函谷关比传球时期的函谷关还要险要。整座关城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据《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又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的赞誉。
这样说也许还不够直观,再直接一点说大秦地处西北本来就对中原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威压之势,而函谷关从地理上来说正是高原和中原的结合部,大秦兵出函谷关犹如瀑布之水倾泻而下,诸侯攻击大秦犹如浩荡洪流从低处向高处冲,威力自然会消耗的很快,当这股洪流正处于后继乏力的时候恰好遇到函谷关这堵墙,于是不管这股洪流声势多么浩大终究难以逾越函谷关这堵铜墙铁壁。
秦军依仗函谷关,胜了开疆拓土大肆侵占列国疆土,败了退入函谷抵挡列国兵锋。反正就算就算被列国打败割让的土地也是新占领的别国国土,割让了也不心疼。但是列国想要攻破函谷关,那可就是势比登天了。因为有了函谷关,大秦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本土会受到攻击,也因此可以放心大胆的征讨列国。所以说秦灭六国除了其他的重要因素之外,占据地利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历史上在秦朝末年各地起义抗秦后,新立的楚王为尽快平息战乱,宣告谁先入关中,得为关中王,此处所指的关就是函谷关。由此可见,函谷关对于大秦而言多么的重要。
由于函谷关地势易守难攻,所以从设立开始就成为大秦抵御诸侯进攻的屏障,同时也是大秦攻略天下的前进基地,大秦想要灭了各路诸侯一统天下必须兵出函谷关。
函谷关西侧五十里,在深谷之中突兀的出现一片湖水,湖畔有大片的平地,此地名曰桃林塞,是秦军出关前的集结之地。
诺大的军营内人声鼎沸,十万秦军以及赶着装满粮草物资的车辆的民夫,正源源不断的开进军营之中。中军大帐前一杆秦字大纛猎猎作响,在其右侧是一杆蒙字将旗。大帐之前十几个副将校尉围着上将军蒙骜。
蒙骜年约五十上下,头发已经花白,长期的征战让他的肌肤呈现出一种古铜色,蒙骜长着一张方脸,宽阔的额头下是一双卧蚕眉,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笔挺的鼻子下面是花白的八字大胡眉,阔口厚唇紧闭着让蒙骜的表情不怒自威。
骑在马背上的蒙骜毕设年的同样骑马的将校还要高出一头,若是站在地上蒙骜的身高应该已经过丈。五十多的年纪依旧腰杆笔直魁梧威猛,再加上他那一身精致的肩头和胸前点缀的八朵五彩丝绦的全身铠甲,还有那黑色披风,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让蒙骜犹如战神一般。
蒙骜身边一位身穿铠甲头戴形状好想是山羊的两只大犄角的皮冠的将军低声问蒙骜。
“上将军,这次来的是太子和相邦,将军应出营门五里相迎才对,在中军帐前迎候,那是对待他部主将的礼节,这不合适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