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秦·君临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中石
殿内大秦众将官员齐声呵斥:“韩王快快拜谢我王不杀之恩!”
韩王安浑身哆嗦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在他身后的韩国官吏一个个如丧考妣接连跪倒以头触地。唯独上卿韩毕肃立不动,赵高拔出仗剑架在韩毕脖颈之上喝到:“大胆韩毕,竟敢立而不跪,想死吗!”
韩毕哆嗦着摘下自己头上的高冠捧在手中,随后仰起头大喊一声:“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韩毕来了!”
喊完之后韩毕把头一低脖颈狠狠的撞上赵高的长剑,只见鲜血迸溅了赵高一身一脸,韩毕扑通一声栽倒在地。韩王安只回头看了一眼韩毕叫了一声叔父就在也不敢出声了。
嬴政站起身看了看韩毕的死尸随后说了句:“算是个忠臣,送回去就给他的族人吧。至于这些人嘛。”
嬴政指着跪在地上的韩王安和那些官员说到:“将韩废王安幽禁,其他人和他关在一起!”
“喏!”
韩毕的死尸被抬了出去,韩安和那些韩国官员也被如狼似虎的侍卫们拖了出去,嬴政笑嘻嘻的问白宣:“大兄,寡人今天是不是很威风?”
白宣一边整理着嬴政的铠甲一边说道:“很威风,你以后会越来越威风的。”
嬴政:“大兄,寡人要去战场,寡人要和儿郎们一起攻进新郑!”
白宣哈哈大笑这说:“为什么不呢?”
秦王政二年秋,秦国大将蒙骜率师二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之上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二十万大军分作三路,蒙武居左蒙毅居右蒙骜居中,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扫荡韩地。只用了三天二十万大军就将韩国都城新郑合围,此时,韩王安投降的消息还没传到这里。
韩军老将申犰费尽全力凑集了五万新老士卒杀出城外进驻洧水南岸老营地,申犰本想尽快修筑壁垒并借此据守等待别国的救援。怎奈秦军来的太快,韩军的壁垒尚未修建完毕,蒙毅的五万步军便在响彻原野的号角声中从韩军右方以排山倒海般地气势压了过来。
紧跟着,蒙武的五万大军从左侧呼啸着滚滚而来,而蒙骜的十万中军在距离韩军中军两里之外摆开大阵严阵以待。
霎那之间连排强弩发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就在韩军在壕沟中慌乱躲避的时候,一辆辆战车便轰隆隆的压上头顶。战车之后的剑盾长矛方阵立即黑压压的扑了过来,秦军大阵的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三步一喊杀声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使韩军士卒还没有跃出壕沟布阵,便心惊胆颤士气全无,辛苦拉起的队伍还没与敌军交战就全线崩溃了。
秦军战车纵横驰骋追着狼狈逃窜的韩军撵杀,秦军步卒在攻击号令下达之后迈开大步一排接一排的冲向新郑。步军之后各种攻城的大型器械隆隆开过,迅速在新郑城下就位。秦军骑兵早已呼啸而过,半日之间便将新郑四门包围起来。
随着一声一阵凄厉的号角之后,蒙骜催马来到阵前,他用手指了指新郑城头,亲卫立刻高喊:“城头韩军将军立报韩王,韩王若降,可保新郑人人全生!韩王不降,秦军立马攻城!城破之后玉石俱焚,鸡犬不留,此为韩王咎由自取也!”
城上韩军立刻转身跑了,蒙骜等了一炷香的功夫只见韩国老将申犰站在城头喊到:“城下可是蒙骜将军?”
蒙骜答到:“正是本将,申犰,还不速速弃械投降,速速打开城门!”
秦军将士齐声呐喊:“弃械投降!弃械投降!”
申犰:“韩王就在翟阳面见秦王,如今新郑城内只剩先王,先王说了。”
申犰说到这声音是越来越小,蒙骜禁不住喊到:“先王?韩然死了?”
申犰:“先王还活着,只不过禅位于太子安,如今韩国的王是韩王安。”
蒙骜:“韩王安何在?”
申犰:“在翟阳面见秦王割地求和!”
蒙骜:“本将觉得没那个必要了,你家先王怎么说?”
申犰:“先王说,事到如今求不求和都一样了,降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秦!大秦!大秦!”
二十万秦军将士先是哄堂大笑,随后是齐声呐喊。待喊声停息的时候,蒙骜指着申犰说到:“你也算是一员老将了,可惜呀,过往的威名一朝尽毁怨谁呢?开城!”
“开城!开城!开城!”
申犰大吼一声拔出长剑很在脖颈之间猛的一推,只见鲜血迸溅申犰的尸体从城市头上跌落下来重重的摔在城下的土地上。
轰隆一声,巨大的新郑南门隆隆洞开,先是一面白旗出了城门,随后是身穿白袍赤脚光头的“先王”韩然,在韩然身后是排着队的韩国大臣和王室宗亲,毫无例外的这些人都穿着白袍赤脚光头。
韩然来到蒙骜马前跪倒在地低头不语,蒙骜喝到:“韩然,韩国王印何在!”
韩然:“已经送到翟阳,此时怕是已经在秦王手中了。”
蒙骜:“命车骑城外扎营!蒙武、蒙毅及步军两万随本将入城!韩然,头前带路!”
韩然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的领着秦军入城,而韩国大臣宗室则被秦军挨个绑了送进城外军营中的俘虏营中。
就在不战而克新郑的第二天,赵高带着一千铁鹰锐士快马奔进新郑,赵高是带着嬴政的王诏来的。
赵高:“王有命!喊废王安,韩恒惠王然及韩国臣属悉数押送咸阳!命将军蒙骜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蒙将军所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赴任。”
蒙骜:“末将遵命!”
秦王政二年十一月,大秦国书布告天下,韩国并入大秦,其地设置为大秦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由此正式宣告韩国灭亡。
韩国灭亡后,韩安和韩然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六年后韩安病死于陈县,九年后韩国遗留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秦王下令将软禁中的韩安处死,并按照大秦令诛三族,至此韩国王族彻底断绝祭祀。
大秦灭韩之战从发起到结束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攻击之猛战事之顺利即便是此次战役的始作俑者白宣都感到大为震惊,这倒不是说白宣故意标榜自己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实在是他高估了韩军的战力以及赵魏两国国君的勇气。
此战之所以集结二十万重兵猛攻韩国,就是为了防备魏赵两国出兵救援,没想到的是魏赵两国居然见死不救始终袖手旁观。由此可见之前白宣策划的借燕赵上谷之争挟制两国,借攻魏震慑魏国的计策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赵魏两国果然是畏惧大秦没敢出手相救。
如此一来,秦军将士终于看清了六国的真实面孔,也算是摸清了当面之敌的真实实力,秦军将士士气大振,现在就算真的是天下各国联合征伐大秦秦军的将士们也会撇撇嘴说:“来呗,来多少杀多少!”
这一战别看只是灭了韩国这个弹丸小国,但是其在战略上的意义十分重大,此战之后,大秦正式和楚国接壤,而且也占据了原本韩国占据的中原中枢之地,大秦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下。而且从此以后不管大秦征战何方战火将远离关中这块根本之地,秦军将士每前进一步大秦的疆域就扩大一分,这是真正的开疆拓土。
灭韩之战必真正历史上的灭韩之战提前了十五年,这不是凭空而来的,从庄襄王元年的函谷关大战开始白宣就在谋划灭韩之战,可以说得上是深思熟虑了,因此此战的胜利也是必然的。
灭韩之战对大秦是大喜事但对各国却是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战之后秦军将士在休整备战,而大秦冷锋的细作们则开始忙碌起来,因为各国已经开始频繁接触,针对大秦的一个阴谋正在悄悄形成,不过这一切尽在白宣掌握之中。





秦·君临天下 第197章合纵伐秦(一)
楚国都城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城内,一辆马车停在楚国国相春申君黄歇的府门前,一位体格健壮胡须花白的老者从车上下来走上台阶。台阶上站立一个一身门客打扮中年男子,他一见老者到来立刻跑下台阶拱手施礼:“朱英拜见上卿。”
老者摆摆手说:“先生不必客气,相国可在府中?”
朱英:“君上在书房内等候上卿,请随我来。”
朱英领着老者绕过曲折的回廊穿过豪华的庭院,来到竹林掩映中的一处雅轩的门前。朱英抬手扣扣门。
“君上,上卿景阳到了。”
雅轩内响起一洪亮的声音:“快请进来。”
朱英推开雕花槅门弯腰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景阳脱下鞋子迈步走进雅轩。这座雅轩高大宽敞,布置奢华,无一处不透着富贵的气息,景阳知道这是黄歇一贯的做派。
面对景阳的紫檀桌案后坐着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此时的黄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风姿如玉的翩翩佳公子,他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即便如此,黄歇也是一个活的精致,相貌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十岁的老帅哥。
黄歇笑着伸手致意,示意景阳坐到他身边来。景阳看来是经常到黄歇府上做客因此一点也不客气,当景阳坐下之后黄歇身边那位美貌乖巧珠圆玉滑的侍妾就为景阳倒上了茶端上了果品。景阳知道,这女子就是刚刚获得黄歇新宠的侍妾李嫣,她的哥哥李园是黄歇最信赖的侍从。这兄妹俩来自赵国,一到了巨阳李园就立刻主动投身黄歇,并把自己的妹妹李嫣献给了黄歇。
黄歇笑问景阳:“上卿来访可有要事?”
景阳:“相国可知大秦灭韩之事?”
黄歇脸色一暗随即说到:“知道了,大王也为此担忧,问我有何对策,可我思来想去却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景阳:“还能如何应对,请君上效法当年的信陵君联合六国共同抵御强秦!”
黄歇:“我虽有此心但却没有信陵君的威望和本事,如今秦国大势已成,楚国应严守疆域不可主动招惹大秦。”
“君上此言谬矣!”
门外传来朱英的声音,黄歇和景阳抬头看去只见朱英跪倒在门口拱手直视黄歇。
黄歇:“朱英无礼,退下。”
景阳:“相国,朱英有洞察之能,不妨听他说说。”
黄歇:“朱英,进来说吧。”
朱英来到室内跪坐在黄歇面前说到:“君上有所不知,如今楚国有很多人再说楚国原本是个强大的国家,可是自从君上担任国相以来楚国的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就连国都也被迫从陈迁到了巨阳,所以很多人都说楚国在您的治理下越来越弱了。但是卑下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先王时楚国与秦国交好二十年而秦国不攻打楚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秦国要越过黾隘这个要塞进攻楚国是很不方便的,秦军需要是从西周、东周借路而来,即便是两个周国肯借路,但是秦军在作战时就面临着背对着韩、魏两国而进攻楚国局面,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任何一位将军岁不愿面对的。
可是现在的形势就不是这样了,大秦先后灭了周国,在之前秦将蒙骜又连续攻占了魏国几十座城池。魏国危在旦夕,魏王不能再吝惜许和鄢陵了,因此答应把这两城邑割让给秦国。而现在秦灭了韩国,疆域和楚国接壤秦军可以不用越过黾隘要塞就能直接攻入楚国疆域内。最可怕的是秦国军队若从南郡的江陵城(今荆州市)出发,其军队距离旧都陈城只有一百六十里路,若是那样我们将看到的是秦、楚两国日甚一日的交兵了。”
朱英的话让黄歇沉思不语,而晋阳则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朱英。晋阳是参加过秦庄襄王元年的函谷关大战的,那一战的惨烈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那一战景阳麾下楚军伤亡惨重,他的好友赵国大将庞煖和韩国宿将公孙婴皆战死在函谷关前,名满天下号称战国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无忌都死在函谷关前。时至今日,景阳每每想起这一战都会觉得羞愤难当。如今大秦灭韩兵锋日盛,旌旗所指指出各国皆噤若寒蝉,此时故国若不联合起来对抗大秦,那么今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秦把各国一个个的灭掉。
晋阳这次来找黄歇不仅代表他自己的意思,也代表着楚国国内主战派的意思,这主战派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项燕。
项燕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因为受封于项,所以其家族就用项为姓氏。项家世代为将是楚国定鼎鼎大名的将门世家,同时也是楚国顶级的贵族世家。当代家主项燕更是战功卓著,威名赫赫,这样一个强势的家族自然会成为楚国主战派的首脑人物。
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项渠、次子项梁、三子项伯。这三位除当中有两位都是青史留名的,一个是项梁,他是秦朝末年著名的起义军首领,复辟楚国的首功之臣。第二个是项伯,提起他就就不得不提他的好友张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项伯在鸿门宴上救了张良的主子汉王刘邦一命,而刘邦称帝之后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于是赐刘姓,并封其为射阳侯。
这哥俩算是青史留名但是他们的大哥比他俩更牛掰,准确的说不是项渠牛掰而是他生了个牛掰的儿子,项渠得的儿子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当然喽如今项渠还没成家,那项羽当然还没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得过上十多年之后项羽才会夹风带电降生在这个世界上,而且项羽长大以后把他骨子里那份毁天灭地的破坏情怀发挥到了极致。
这位西楚霸王不仅灭了秦国,而且到处搞破坏,什么破釜沉舟,坑杀二十万秦军降族,火烧阿房,屠戮咸阳,杀子婴等等,于是被人说成性情残暴不得人心,最后被刘邦这位伪善装逼,惯会扮猪吃虎的高手大叔给干死了。但不管怎么说项羽的大名还是令世世代代的豪杰敬仰的,宋代美女词人李清照是这样夸项羽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就是对项羽轰轰烈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老项家这么一个基因强横,名人辈出的家族自然是啥事都不愿落后的。尽管项燕看不上黄歇的做派但黄歇好歹也是楚国国相,啥事没他点头还真不好办,于是项燕就撺掇好友景阳出面当说客希望能说服黄歇出面组织合纵抗秦。
黄歇思虑再三之后说到:“朱英,你此话的意思是告诉本君应该奉劝大王迁都吗?那么你觉得迁到哪里合适?”
景阳气得一拍桌案说到:“相国,不是叫你劝大王迁都,而是要你跟大王说把各国联合起来抗秦,抗秦,你听明白了没有!”
黄歇摸了一把景阳喷在他脸上的吐沫星子随后问朱英:“朱英,你是这个意思吗?”
朱英:“卑下恳请君上进宫面见大王,请大王邀请各国国君赴楚共立盟约,请大王为盟约之长,君上为联军统帅集合大军伐秦。君上,若非如此不足以打消强秦之嚣张气焰,若不合纵伐秦,各国将会被强秦各个击破,到那时就便是迁都都无济于事了,请君上三思!”
景阳:“君上三思!”
黄歇站起身来理了理衣冠之后说到:“你们说的很对,本君的确应该为大楚振兴再搏一回。景阳贤弟,愿随为兄进宫面见大王吗?”
景阳:“景阳愿为相国前驱!”
老哥俩着急麻慌的跑到王宫,见到了正捂着腮帮子直哎呦的楚王熊完。熊完的左脸整个肿起来了,一眼看去是一边脸大一边脸小很有喜感,然而黄歇和景阳可没心情看笑话。老哥俩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想说的跟熊完说了一遍,熊完猛的一拍桌案蹦了起来。
“嬴政那个儿娃子弄得寡人很扎心啊,他真当寡人冒得胆子噻!他莫跟老子翻,把老子惹急了,老子咵咵两下呼你俩哈的!哼,黄歇,就按照你说的办,搞他!”
眨眼之间楚国使节冲出国都巨阳奔向四面八方,去齐国的是最先走的,紧跟着是去燕国的,随后是去赵国和魏国的。霎那之间中原大地上烟尘四起,各国王宫内召集众臣的鼓声震天价响起。
而此时,大秦正在不紧不慢的调兵遣将,白宣将大本营设在韩国故都新郑,一叨叨的命令从设置在旧王宫内的指挥部里连续发出,一队队的秦军集结之后编组列队踏上征途。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大车运往函谷关、修鱼城、太原郡、翟阳和新郑。
关中大地上栽着红翎信使的战马纵横驰骋,地方官吏和县尉走村串户核对士伍,名单,一个个十五岁往上的关中子弟背上装着锅盔还有娘亲手缝的布鞋的包袱,跪在爹娘面前磕了个头之后就转身出门而去。爹娘姐弟呼喊着送到门口,尽管心里扎的疼可是人热都忍着不让自己流眼泪。
关中的规矩子弟从军,可以喝酒可以大吼大叫打打闹闹,但就是不能哭不能流泪,一旦谁流了泪他的亲人怕是就要回不来了。这话说着容易,但儿是娘的心头肉,这就要上战场拼命去了当年的哪有不难受。不让明着哭就只能在背人的地方偷偷掉泪。可是一旦被孩子他爹看到就还会招来一顿捶,还有震天的骂声。
“你个瓜婆姨,哭甚嘞,你不想让咱娃回来了是不,我锤死你个哈怂!”
每当这个时候已经列队完毕在县尉率领下开拔的士伍们都会回过头来大吼一声:“大,别打俺娘,等俺立功回来咱家就有地啦!”
这一幕在关中大地不断的上演着,大秦又到了紧要关头。这一次比庄襄王元年的那一次还要危险,五国联军啊,绝对比庄襄王元年的那一次规模要大得多。所以这一次大秦若想取胜必须是要来一次倾国大战的,大秦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在灭韩之后立刻运转起来,对这次倾国大战,大秦上下出奇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即将来临的强敌把所有不同的见解主张一概抹平,大秦军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大秦,必须胜!




秦·君临天下 第198章合纵伐秦(二)
咸阳章台宫正殿西侧的配殿内,吕不韦把写好的政令递给李斯。
吕不韦:“举国之战在即,关内务必稳定,当此时除了善待百姓之外,还要明正典刑,对趁机作乱之人绝不能手软,乱世须用重典,该杀的绝不姑息,速速去办。”
李斯双手接过政令躬身答到:“喏。相国,大王在君侯的劝说下终于返回关内,但是到了函谷关就不走了,相国是否亲赴函谷接大王还都?”
吕不韦站起身来活动着手腕同时说到:“我明白大王的意思,此事让他回来特也无心去做别的,不如就让他留在函谷关吧,那里离战场近一些同时也不用担心大王的安危。”
李斯:“那下官就去颁布政令了。”
吕不韦:“通古,就算再忙也不要忘了经常去白家问候一下,媛儿的情况要及时告诉白宣。”
李斯:“下官明白。只是最近太王太后身体总是欠安,宫中女医和医官都看过也用了药却不见好,太王太后是最疼大王的,可是她老人家怕分了大王的心严令不准将她染病的消息告诉大王。相国,下官听医官说,太王太后的病不太好,是不是?”
吕不韦:“且先看看,若是病情好转就不必如此麻烦,若是不好再去把大王接回就是。这几天太后衣不解带侍奉太王太后跟前,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先这样吧。”
李斯应诺之后转身出去,吕不韦又接连出了几件政务之后感觉浑身疲倦,用手支在桌案上么闭起双眼休息。自从大秦举国动员之后,吕不韦就没有一刻的空闲,这是真的累啊。
就在吕不韦陷入假寐状态的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了起来,吕不韦睁眼一看却是崔姬。
“这是办公衙署,你怎么进来的?”
崔姬放下冒着响起的羹汤随后来到吕不韦身后跪下伸出双手为他捏着肩膀。
“相国接连数日不曾回府,贱妾知道相国忙于政务不得空闲,特意做了羹汤送来。相国,你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
吕不韦一边喝着羹汤一边说:“这个我自然知道,举国大战在即,留守众臣每个都忙的脚不沾地,此时任何一个人倒下都会引起混乱。我身为国相居中调度责任重大更是不能轻易倒下,我会小心的,你和华容把家看好不要让我分心。”
崔姬乖巧的应了一声,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禀之声。
“启禀相国,樊於期求见。”
吕不韦:“叫他进来。”
樊於期进殿之后跪倒在地大礼参拜:“樊於期拜见相国。”
吕不韦:“樊於期,大战在即你来见本相有何事?”
樊於期:“请相国准末将参战。”
吕不韦:“你想到谁麾下为将?”
樊於期:“想过若是放心,樊於期愿到君侯麾下效命。”
吕不韦环视左右,崔姬一见立即起身退了出去,当殿内只剩吕不韦和樊於期之后,吕不韦低声问到:“当初你等构陷白宣事情败露,先王命本相念你不是首犯特意法外施恩放你一条生路。你的心思本相很清楚,之前有些事本相没想明白所以支持了你们。但如今大秦处在生死关头我等都应摒弃前嫌同仇敌忾才是。你若答应本相不再节外生枝,不再让你手下那帮人胡说八道,那么本相就准你到白宣麾下效力。”
樊於期:“末将只想建功立业没有其他想法,还请相国恩准。”
吕不韦:“记住你说的话,不要生事,本相是忠于大秦忠于大王的。谁若背地构陷大王本相定要将他抄家灭族!”
樊於期:“是,樊於期明白。”
吕不韦:“三天后,你和嫪毐一起护送长安君到函谷关去,见过大王之后,再去白宣麾下效力。”
樊於期:“长安君也要参战吗?他还不到十岁啊!”
吕不韦:“举国皆战,关东青壮几乎快被抽空了,很多世家嫡长子连同庶子都骗挂上阵了。大王也是在白宣五次三番的劝阻之下才回了关内,本应回咸阳的可是大王可就留在了函谷关,这是要和将士们一起奋战啊。长安君也是明白事理的,他跪在章台宫前三天不吃不喝就要求去前线,本相无奈之下只得准了他。呵呵,大秦,这才是大秦啊!”
1...8586878889...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