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秦·君临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中石
将渠:“无一人伤亡。”
庞暖:“无一人伤亡!为何!”
赵军校尉连忙回答:“启禀将主,修鱼城就是一座空城。”
嘶,庞暖倒吸一口凉气,随后大喊着:“全军听令速速撤出修鱼城,我们上当了,中计了。快撤,快撤!”
将渠冷笑一声问:“将主大惊小怪了,我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修鱼等于控制函谷关入口,即便秦军杀个回马枪我们还有二十万大军在此怕个什么?只需坚守修鱼等待春申君到来就好了,如此地利不占据将主难道另有图谋?”
庞暖:“庶子焉知其中利害。这是那白宣布下的诡计,就是为了将我军困在此处。我却不上他得当,走,快走!违令者斩!”
联军连夜退出修鱼后撤五十里扎营,而这一切全被白宣看在眼里。
“庞暖很谨慎啊。”
李信:“君侯,是否传令王翦将军回师?”
白宣:“不,我们等。我的一万儿郎只换这二十万联军怎么行呢。”
白宣的语气平静的还无感情色彩,但在李信听来却充满杀气。半夜时分,白宣依旧站在原地未动,李信劝白宣吃点东西都被他那阴森的眼神给吓了回来。
当时间到了寅时,联军大营有了动静。看着黑暗中偶尔出现的火光,白宣的心一下子踏实了,因为他已经判断出庞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因为燕赵联军前往的方向赫然就是,蒲阪!





秦·君临天下 第207章 合纵伐秦(十)
咵啦啦啦,王离纵马狂奔掠过排着密集的队形快步前进的秦军将士,掠过他的父亲王贲,看着王离的背影王贲的心悬了起来。主将王翦立马土坡之上,他早就看到飞驰而来的王离,此时此刻王翦虽然面不改色但他的心跳都快停止了,他胆大双眼看着王离来到自己面前。
“启禀将军,君侯有令命你部立刻返回修鱼,等待蒙毅军到来。”
王翦:“修鱼的一万将士呢?”
王离:“全军战死,敌军进入修鱼旋即退出五十里扎营,夜半时分敌军转向蒲阪,君侯说庞暖意图已名命你部按原定计策实施。君侯还说修鱼之战就交给您和蒙毅将军了。鉴于双方兵力相当,君侯不求全歼楚魏联军,能杀多少杀多少!”
王翦的眼角有两行泪水滑落。
“君侯是去江陵还是去蒲阪?”
“蒲阪,君侯已命蒙恬所部全军集结杀向蒲阪,君侯今早已经动身了。”
王翦:“君侯率领多少兵马?”
王离:“两千。”
王翦:“离儿,把我的卫队带上。去吧,去追随君侯建功立业吧!”
王离:“多谢祖父,孙儿去了!”
王翦目送王离离开之后,他大吼一声:“全军止步,后队变前队,快速返回修鱼!”
军令逐级下达,行进中的大军猛然停顿,在校尉的口令声中全军原地转向队形不变按顺着来路快速返回。
就在王翦的大军返回修鱼的时候,白宣的命令也送达蒙毅手中,蒙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把军令仔细看了数遍才确定这是真的。
蒙毅:“庞暖傻了不成,放着修鱼不占却要绕过蒲阪渡过黄河。赢了,这一站我们赢了!哈哈哈哈哈哈!传令,一次撤回,稳住不要太快!”
不怪蒙毅兴奋,如此一来来自背后的危险瞬间化为乌有,梦亦可以放心的按照原定计划引诱楚魏联军进入伏击圈。
蒙毅虽然知道白宣的真正杀招在蒙骜那里,但他不知道蒙骜和蒙武的攻击目标是哪。蒙毅一直以为蒙骜所部是要绕到楚魏联军背后切断其退路的,而修鱼王翦所部既要保证蒙毅所部后背的安全又要保证函谷关入口不丢失,只有十五万人的王翦所部面对二十五万燕赵联军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完成白宣所定的战略目标,三支秦军之间的配合必须默契,时机必须不早不晚,这是对秦军新老将领的一个巨大的考验。各部主将除了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作战任务之外,还要时刻注意其他两部秦军的动向。这种高度协调一致的且规模庞大的战役行动,若放在现代到也不难因为现代科技已经实现了信息的瞬间传输,总指挥下达的命令可以瞬间传递到作战单位,即使突然出现异常总指挥部也会及时调整部署,各部之间也会迅速做出反应。
但是战国时期不行啊,即便白宣先知先觉也没法做到在眨眼之间就让三支部队之间的动作协调一致。因此按照预定计划实施是最妥善的方法,白宣命王翦所部撤出修鱼,同时留下一万秦军和庞暖的联军死战目的只有一个,摸清庞暖意图同时摆了一个疑阵迷惑庞暖。
庞暖本就不是要攻占修鱼,他一门心思的要渡河攻咸阳,可以说庞暖是完全按照他和黄歇商议好的策略实施的。那一万秦军的英勇阻击在庞暖看来很是正常,可是当庞暖发现修鱼竟是一座空城的的时候庞暖心中大吃一惊。要知道庞暖原本是要留下十五万联军和修鱼秦军来一场血战的,如此才能掩护他率领联军渡河攻击咸阳。
可如今休渔是一座空城,王翦所部踪迹皆无,庞暖顿时觉得周围到处都有秦军的眼睛盯着自己,所以他才果断下令撤出修鱼。此时的庞暖也很矛盾,占据修鱼的好处太大了,相较渡河攻咸阳要稳妥得多。但是也意味着庞暖要改变原定的计划,同时要顶住王翦和杨端和的前后夹击,而楚魏联军能否迅速到达修鱼和庞暖汇合这还是个未知数,庞暖不敢去赌。
庞暖在占据修鱼和按原计划渡河两者之间纠结,白宣虽然称赞庞暖用兵有独到之处堪称战术专家,但是没有指挥过大规模战役还有将近五十年没上过战场这是庞暖的硬伤。在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庞暖做出了一个选择,全军转向过蒲阪渡黄河。
历史证明,每到关键时刻那关键的人物总会面临艰难的选择,而往往胜负就在一念之间,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但往往被情势所迫又不得不做出选择。庞暖做出的选择对联军而言意味着什么,对秦军又意味着什么,现在还很难看出分晓,但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义无反顾的坚持到底。
庞暖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了,函谷关外的三路秦军压力顿减,但白宣不轻松了,他需要用三万精骑对战二十五万燕赵联军,因此白宣必须等到联军渡河之时才能发起攻击。此时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沿河布防的樊於期部必须守住防线,必须支撑到援军到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庞暖的抉择是对是错暂且不提,此时的白宣也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派人将消息送往函谷关,而王翦忙于布置修鱼的伏击圈也忽略了将此事告知函谷关的杨端和,大秦失去了及时增援樊於期的最佳时机。
就在白宣一边赶往蒲阪一边收拢蒙恬所部的时候,已经赶到蒲阪的庞暖下达了一道军令,名将渠率领燕军驻守蒲阪做为一道拦阻秦军的防线。应该说庞暖的考虑是很周全的,他被白宣的空城计扰乱了心思,总觉得秦军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跟着他,庞暖最怕的就是秦军在他渡河时发起攻击,因此布置一道防线也就是理所应当的。
庞暖的军令让将渠松了口气,不知怎的庞暖总觉得自己还是不要跟着庞暖这个老家伙一条道走到黑的好,所以在接到庞暖的军令之后,将渠少有顺从,燕军的动作也少有的勤快。只用一天的功夫十万燕军就在蒲阪一线拉起了一条防线,而庞暖则率领十五万赵军赶到了黄河边开始渡河。
滔滔黄河涛声如雷,湍急的河水如同发怒的马群一般奔腾而去,河水撞击着河岸发出震天的轰鸣声,溅起的浪花不一会就将人全身打湿。河面十分开阔,即使庞暖站在高处看着对面那块河滩地,尽管他的双眼已经发酸,但也仅仅能看个大概。
此时的庞暖心里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为啥不占据修鱼而坚持渡河。但这个念头只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这一战事关联军生死存亡,也是庞暖能否威震天下的唯一机会,对于庞暖而言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因为一旦失败身为联军主将的庞暖唯有一死。
庞暖:“传令,渡河!”
司马尚看看黄河再看看庞暖那杀气腾腾的脸,他把想说的话又咽进了肚子里。
从这里渡河说想要选择一处平坦开阔的河滩地,而且必须选择在上游距离对岸那片适合登陆的河滩地几十里的地方。这一段的河水流速快,根本不能直对着对岸划过去,只有从上游顺水而下连划带飘的才能到达对岸。
十五万赵军沿着河岸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等着渡河,当第一批十艘木船顺水而下接近河中游的时候,庞暖、司马尚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可就在这时黄河中涌起一片大浪,在岸边赵军将士的注视下十艘木船直接被大浪掀翻,穿着铠甲的赵军将士落水之后直接就是踪迹全无,唯有底朝天的木船顺流还有战马顺流而下眨眼之间就不知道飘到哪去了。
岸边的十几万将士鸦雀无声,纷纷回头看着站在高处的庞暖,此时的庞暖已经没了退路他咬咬牙拔出长剑吼到:“渡河!”
司马尚:“将主,河水过于湍急,单独一船很难平安度过,不若将三五只船绑在一起或许会更好些。”
庞暖:“你去办。”
片刻之后,分别有三艘帮在一起的穿和五艘帮在一起的船顺流而下,尽管浪涛汹涌但这些帮在一起的船的确比单独一只的船稳多了,尤其是五艘绑在一起的船更稳,正在最中间的将士还能向岸边挥手。船上的赵军将士和船夫一起奋力划水,船一点点向着对岸靠近。终于,那五艘绑在一起的船越过那三艘绑在一起的船先行抵达了对岸。虽然庞暖看不清对岸的情况,但也知道那船肯定是靠岸了。
霎那之间,赵军将士欢声雷动,庞暖激动对司马尚说:“你的办法真好,以后都是五艘绑在一起,尽量多装载物资,船重一些会更稳,切记不要过重!”
司马尚:“遵命!将主末将恭喜将主建不世之功!”
哈哈哈哈哈哈,庞暖哈哈大笑,那一刻的庞暖真可谓意气风发。




秦·君临天下 第208章 合纵伐秦(十一)-第209章合纵伐秦(十二)
赵军屯长趟着水走上河滩,当他的双脚猜到坚硬的地面上等时候,赵军屯长大喊一声:“老天爷呀,俺终于上岸了。弟兄们快,快上来,把物资抬上来,战马也牵过来。我得找个干燥的地方,就在那里吧。”
一艘船能装十个赵军两匹马再加上一些物资,这一次一共八艘船过了河,八十个赵军十六匹马,当人马上岸之后船也就被固定在岸边。过来还行,回去那就废老了劲了,恐怕就得到下游找个地方靠岸了。
赵军屯长找了处干燥向阳的草地命人搭起帐篷,把物资放进帐篷里,把被水打湿的放在沙地上晒。做完这些之后,屯长把士卒们集中到一起留下十个看守帐篷,屯长领着其他士卒前去探路。
说实话,渡河真不是简单的事,这一趟就是半个多时辰,用现代的话来说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若是浪大恐怕一个时辰都不够。这一波赵军登陆后用了半个时辰搭好帐篷放好物资开始行动,而这时候对面还在渡河准备当中。当然,这一次渡河就不是一两艘的事情了。
赵军屯长领着人搜索前进,可以看得出来这一代绝对是杳无人烟的。只看那半人高的荒草、密密匝匝的树林、还有半天都没找到路的状况就知道到现在为止还没人发现赵军已经上岸了。
赵军屯长直起了腰,用力踩了踩脚下的土地。
“兄弟们,咱们是第一波踏上秦国土地的人,哥几个跟着我多杀几个秦人到时候混个爵位也不是啥难事儿。”
“屯长,我们都听你的。”
“屯长说咋办就咋办。”
屯长:“记住,我们已经在秦国境内,想回去就难了,除非跟着将主杀进咸阳。所以,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若是碰上秦人。不管男女老少格杀勿论,毁尸灭迹,记住了没!”
“记住了!”
屯长:“各伍散开间隔十步平行推进。”
“遵命!”
七十个赵军一字排开缓缓向前推进,当他们离开河滩靠近密林的时候,守着帐篷的那十个赵军已经看不见他们了。
赵军屯长显然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他示意众人向他靠拢之后全体蹲下,又把一面面盾牌竖了起来。
“兄弟们,咱们进林子里看看,若是那里没人,那咱们就能踏实的等着后面的兄弟到来。听我命令,举盾,进!”
七十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型的雁翅阵,左右两翼各有十五个赵军举着盾牌,中间一个身材魁梧的赵军举着大盾护住身后的屯长,盾牌兵后面紧跟着一排长矛手,他们手中的长矛架在前面盾牌手的肩膀上。最后面是一排弓箭手,虽说只有十个人但提供掩护支援也算够了。在整个雁翅阵进入密林的一刹那,实名弓箭手同时张弓搭箭并把箭指向前后左右。就这样,这个赵军小队慢慢进入了密林当中。
嗡!噗噗噗噗!
正在行进中的赵军小队瞬间被秦弩发射的弩箭覆盖,这些弩箭不仅密集而且是连绵不断,最要命的是,这些弩箭是从赵军背后射来的。就在赵军刚才走过的地方在那些茂密的草丛中冒出了浑身插满野草和树枝的秦军,他们不停地射出手中的弩箭。很显然,他们并不是事先在地上为了坑,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定是从别处悄悄迂回到赵军身后的。
不管秦军时如何绕到赵军身后的,总之这些赵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瞬间死伤惨重,那十名弓箭手是重点打击对象,在第一波箭雨下就全体阵亡。接下来是长矛手,当赵军盾兵反应过来调转身体之后,赵军长矛手也全部倒在了箭雨中。
没等赵军屯长下令反击,从他们的背后又射来密密麻麻的弩箭,这回那屯长首先遭殃,眨眼之间他的后背上就插满了弩箭,待到秦军停止射箭之后,密林中充斥着浓烈的血腥味,还有凄惨的呻吟声。
秦军弩手后退把位置让给了长矛兵和跳荡兵,一把把长矛戳进还没死透的赵军伤病的体内,一把把长剑凌空劈下,片刻之后树林里安静了。
一个秦军百将检查了战场之后大手一挥:“进!”
秦军迈步出了密林,趟着野草向河滩走去。出了密林之后以这个秦军百人队为中心,左右都是秦军士卒,这些士卒边走边组队,在他们后面,一架架弩炮和攻城弩吱吱嘎嘎的退了出来。
此时河滩上赵军的帐篷附近,一个秦军一剑刺进了最后一个赵军的胸膛,先期渡河的八十个赵军全军覆没。
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胡子已经花白的校尉大声喊到:“赵军就要过来了,全军就位!”
“弩炮就位!”
“攻城弩就位!”
校尉:“将军呢?”
“校尉,将军到了。”
咵啦啦啦,樊於期催马赶到,当他来到河岸边的最高处时,他纵身跳下马背拔出长剑吼到:“全军听令,待到敌军靠近再打,先有弩炮轰击,再有攻城弩攒射,最后是弩箭覆盖!全军施行连坐法,一处被突破左右受连坐,皆斩!本将,不愿对袍泽们刀斧相加,但军律森严毫不容情。况且,一旦敌军突破,我们身后的咸阳就危险了。因此本将下命,全军死战!要么击退敌军,要么全部战死于此!兄弟们,如何!”
秦军将士齐声怒吼:“死战!死战!死战!”
秦军将士是本土作战又是守土保家,那士气自不待言。但此时此刻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求援,因为现在看起来敌军渡河实在是不容易,在机上如今秦军的布防,敌军想登岸不付出惨重代价是不可能的。这些老兵十分自信,就凭黄河天险还有这些秦军利器,两千人绝对可以击退赵军。
唯一想到要求援的是樊於期,可是这也仅仅是念头。因为樊於期和将士们一样,认为绝对可以挡得住赵军。除此之外樊於期还有个小心思,他想打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如此一来长安君成蛟的威名定会传遍天下的,给予这两方卖弄的原因,樊於期没有派人求援,甚至都没派人告知驻扎在蕞城的成蛟。
“将军快看,赵军来了,好多哇!”
樊於期定睛一看也不由得暗自惊叹,真的好多,只见黄河的河面上飘满了五艘一组绑在一起的渡船。这一次五艘船之间还钉上了木板使得五艘船真正成为了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是稳定性和装载量大幅度提高,一组这样的船能装七八十人,而且这一次赵军很聪明,运人的专门运人,运马的专门运马,运物资的专门运物资。一百余组这样的船组顺流而下缓缓向岸边靠近。从岸上看去,只见这些船组上面刀枪如林,甲士雄壮,战旗猎猎好不威风,这场景实在是太壮观了。
樊於期命人在岸边高处竖起赵军战旗,这样做当然是为迷惑赵军,好让他们毫无防备的靠近,也为了让他们能在靠近河滩的时候能够聚在一起。要知道,弩炮虽然经过改良之后精度和发射速度提高了,但是毕竟使用的石弹,这玩意在空中的阻力大跟攻城弩的弩枪没法比。石弹留空时间长就很难保证准确性,因为那些船是顺流而下的,每时每刻都在移动,就算弩炮手打出提前量可也只能是个大概,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依靠数量来弥补精度的不足。也就是说,如果一根弩枪能够射中一艘船,那么大概需要五枚石弹才可以命中一艘船。故此,这些船越是集中就越好大。
站在樊於期身边的墨骏不停地目测着距离。
墨骏:“将军,弩炮可以攻击了。”
樊於期:“攻!”
秦军校尉:“弩炮装填,标高三,预备,放!”
呼呼呼。
西瓜大的石弹呼啸而出划过天空砸向距离河岸还有三百步远的赵军船组。
扑通扑通!
霎那之间河面上的水柱冲天而起,秦军的第一拨弩炮攻击其实是用来矫正的,数量不多所以收效甚微,只有十余艘船组被命中,但接下来就不一样了。
秦军校尉:“标高四,单数炮换火弹,放!”
“放!放!放!”
编号为单的弩炮炮手立刻在石弹上泼黑糊糊的石脂然后用火把点燃,另一个炮手一扳手柄,呼的一声冒着熊熊烈焰的石弹飞了出去。这一次所有的弩炮一起发射,而且是接连不断的射击,漫天飞舞的石弹雨点般的落下,赵军的船组以租借一族的被命中。被石弹命中的眨眼之间分散开来,船组上的赵军不是被石弹砸的横飞出去,就是因为船舱断裂落水。若是被火弹杂种更惨,小小的船上人挨人人挤人,一旦着火没处躲没处藏只好往河里跳。穿着铠甲跳进黄河下场只有一个,就算是水性逆天也不行,除非抱着木板或者搂着落水的战马的脖子顺流飘下或许还有一丝机会能活命。
赵军船组虽然被打得很惨但此时根本没法后退,所以每个船组都拼了命的靠岸,船组上的赵军弓箭手也不停地开弓放箭。虽然根本射不着秦军,但壮壮胆还是可以的。
当这第一波渡河的赵军船组艰难的向前挺进的时候,河岸上传来了一阵飓风办的呼啸声,那是攻城弩集体发射的声音。
日!咔嚓!
一只弩枪电射而至瞬间击碎一名赵军甲士手中的盾牌,随后从他胸前穿入背后穿出,并将他身后的一名赵军的腹部洞穿之后,才咚的一声钉在船板上。那两个赵军连吭都没吭一声就从船上掉进了水中,眨眼之间消失不见,河面上只剩下一缕血迹。
其余的赵军将士赶紧趴在船板上,如此一来船组失去控制被河水冲出老远直奔下游而去。第一拨赵军船组总共有一百余艘运送的赵军将士差不多有一万人,到了这时候损失将近百艘至少八千人,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艘船靠岸。
这边这么大动静,对岸不可能看不到,就算是眼神再不好也能看到河上船组起火以及空中那一道道浓烟,见到这场景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对面有防备了。
司马尚这时也急了眼,没等庞暖发话司马尚就吼道:“第二波速速渡河,后面的不要等编好一组就立刻渡河,快!要不停的冲,哪怕只有一千人冲上岸我们就赢了!快,快!”
司马尚挥舞着长剑状如疯虎一般,庞暖此时反倒冷静了,他把目光转向了蒲阪方向。因为他有预感,那个白宣一定在和燕军血战。




秦·君临天下 第210章 合纵伐秦(十三)
这一夜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攻方占据病历上的压倒性优势,守方占据地利和武器上的优势,唯一相同的是双方将士全都是气势如虹,置生死于度外,所有人的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胜利和杀死对方!
当赵军那庞大到骇人的船队进入射程之内后,秦军的弩炮开始发射。根本不用瞄,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点着火把的赵军船组,秦军的弩炮全部改用火弹,因为可以较好的观察效果。赵军真的是拼命了,秦军发射的火弹只需要一枚命中,那被砸的四处飞溅的火把就会和火弹一起将船组整个点燃。为了增强效果,秦军连弩抢上都长缠上了浸透了油脂的麻布,激射而出的弩枪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扎在船组上,没用多久就会把木船点燃。
惨烈的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尽管秦军将士发挥了最佳的战斗技能,但是赵军太多了,多到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
轰!
一颗火弹狠狠砸在司马尚所在的船组上,将连接船组的木板砸得粉碎,五只一组的船组瞬间分裂成两半。被砸的瞬间翘起的船头将司马尚远远的抛了出去,扑通一声,司马尚一头栽进水里。
当司马尚奋力挣扎从水里冒出头的时候,他的双手摸到了身下的泥沙。
司马尚大喊:“到岸边了,所有将士全部下水!”
扑通扑通,赵军将士纷纷跳进水中,这里的水深只到腰间,虽然河水流速很急脚下泥沙很软,但至少可以让人脚踏实地了。站在船上的时候心里没底,可现在脚踩在了地上,所有人的勇气瞬间爆发。司马尚挥舞长剑怒吼着:“进攻!进攻!不要停,跟着本将进攻!”
1...9091929394...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