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可怜梁王世子还不知道,这只是他代表西梁来买水泥粉的第一个挫折。
接下来不按照他的希望进行下去的事,还有很多。
西梁想要买水泥粉的消息,在赵国少部分人耳中传开后,老大人们再次各执一词,发起激烈的争吵。
水泥和红砖给赵国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
普通人只能看得到修葺后巍峨壮丽的皇宫,老大人们最先想起的却是奇货城。
如果没有水泥和红砖,赵国当年绝对没办法在三不管地带建城。
也就不会有奇货城,更不会有赵国如今不输江南的繁华。
无论如何,水泥和红砖的具体信息都绝对不能透露给其他国家。
宋佩瑜能理解老大人们的担心和顾虑,他有比起卖水泥粉更好的办法。
什么?听了宋佩瑜的话后,梁王世子满脸呆滞,承包?
宋佩瑜笑得十分和善,怕梁王世子不能理解,还特意让安公公送了块小黑板进来,边在小黑板上涂写,边给梁王世子仔细讲解。
陛下不同意卖西梁水泥粉,却愿意帮助西梁修建水泥路。宋佩瑜见到梁王世子点头,才继续往下说,西梁不用管修路的过程,赵国会派人带着水泥粉去西梁指定的位置修路,西梁只要提供这些人的饭菜住宿,付材料钱和人工钱就行。
这次梁王世子望着小黑板上的关键字沉思了许久后,才满是犹豫的点了下头。
他从西梁出发的时候就明白,像是水泥粉这种十分容易泄露水泥配方的东西,赵国绝对不会轻易给西梁。
就当是西梁征集赵国的民夫,最多就是多花点钱。
这也是好事,西梁本就兵役繁重,压的百姓喘不过气,再征工役百姓不能在水泥路修成之前看到未来的好处,只会怨声载道。
宋佩瑜又给梁王世子一段时间反应,才继续说下去,西梁可以选择承包西梁水泥路的事由谁去做,价格会不一样。
梁王世子打起精神问道,怎么个不一样?
宋佩瑜边报出价格,边将价格写在小黑板的正中央。
去西梁修路的赵国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赵军,二是赵国民夫。梁王世子看着小黑板上正中央的具体数目倒吸了口凉气,说话都没有平时顺畅,你你是不是写错了?
赵国民夫的价格是赵军的十倍!
赵国兵役虽然没西梁繁重却绝对算不上轻松,且赵国到西梁路途遥远,去西梁修路的民夫不知道多少年才会回来,家中的土地极有可能会因此而荒废,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只能宋佩瑜满是歉意的笑了笑。
梁王世子仍旧眼睛发直的盯着小黑板上的具体数值,视线逐渐从在两个价格上来回移动,变成定在雇佣赵军的价格上。
赵国给出雇佣赵军去西梁修路的价格,刚好比西梁预想的底线价格高一些。
梁王世子作为梁王的继承人,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不凡,对梁州庶务和财政情况也十分了解,他在心中大致算了一下,在不征用本地民夫的情况下,这个价格也勉强能接受。
只是这样一来,不仅赵军光明正大的进入西梁,会给西梁带来极大的威胁,还会一次性将西梁库房掏空。
这对西梁来说,简直是双重打击。
就在此时,安静品茶做吉祥物的重奕突然收到宋佩瑜的目光。
重奕放下茶盏,望着梁王世子道,孤在父皇和各位老大人那为西梁争取到分期付款,赵国每在西梁修一段路,西梁就支付给赵国这一部分的花费。
梁王世子听见花费二字立刻回神,目光灼灼的望着重奕。
他又没听懂。
宋佩瑜恍然大悟似的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笑着道,是我疏忽,竟然忘了与世子说这件事,请您不要怪罪。
重奕轻哼一声,嗤笑着望了宋佩瑜一眼,似责怪似宠溺。
梁王世子顾不上什么怪罪不怪罪,更顾不上宋佩瑜与重奕的奇怪,他只关心重奕口中的分期付款。
宋佩瑜将已经写满字迹的小黑板翻了个面,仔细与梁王世子介绍分期付款。
简单来说,就是赵军到西梁后,西梁告诉赵军需要在哪修水泥路,赵军估计出需要的花费然后报给西梁。
西梁如果不同意这个报价,赵军就会立刻赶回赵国,只要工程没开始,就不会收取西梁一枚铜板。
如果西梁同意这个报价,只需要先支付这个价格的二分之一,等到这段路彻底修完,西梁验明无误,再支付余下二分之一的价格。
这才算是一段路彻底修完。
一段路彻底修完后,赵军才会去下一个地方修下一段路,重复赵军报价,西梁支付首款,赵军修路,西梁验明无误给尾款的过程。
梁王世子听了宋佩瑜对分期付款的详细介绍后,目光越发复杂。
他很心动,但仍旧对让赵军进入西梁存在担忧。
最后梁王世子拿着反正面都写满字迹的小黑板离开的时候,也没拿定主意,他要亲自回西梁与梁王商议后再来赵国。
虽然西梁还没彻底下定决心,宋佩瑜却已经笃定西梁最后会答应让赵军去西梁修路。
他连夜写了份如何算工钱料钱的建议送去吕府。
宋佩瑜高升鸿胪寺卿后不久,吕纪和便被调去户部做郎中。
看上去是品级不升反降,却是因为户部右侍郎已经告老,等年后就会彻底退休。
吕纪和已经预定了这个缺。
梁王世子刚离开不久,睿王世子也又从东梁来到赵国。
相比来到赵国后,只想快些完成目标,立刻来找宋佩瑜送礼开诚布公的梁王世子,睿王世子就不老实多了。
他到咸阳后,也是宋佩瑜前去接待。
睿王世子却没如同梁王世子似的立刻将他此行的目的告诉宋佩瑜,只说他喜欢咸阳热闹繁华的氛围,横竖在梁州也是无事,便来咸阳待一段时间。
宋佩瑜怎么可能信睿王世子的鬼话。
他表面上应了睿王世子的话,还给睿王世子推荐了许多去游玩的地方。
离开睿王世子暂住的地方后,宋佩瑜立刻吩咐人盯紧睿王世子,事无巨细的汇报睿王世子都在咸阳做了什么。
事实证明,宋佩瑜十分有先见之明。
自从睿王世子到咸阳后,咸阳许多商铺都出现有人用银子大批换铜钱的情况。
刚开始的时候,还没商家发现不对劲。
他们开门做生意,流通最快的就是黄白之物。
从前也不是没遇到过贵人家中有喜事,想要散些铜钱与民同喜,专门用银子换铜钱的事。
商家一般都不会拒绝这等要求,既能与贵人结个善缘,又能沾沾贵人的喜气,何乐而不为?
但他们从来都没遇到过,两三天之内就有接连不断的陌生人,家中都有喜事的情况,库房里的铜钱都快空了
宋佩瑜听闻这件事后,立刻感觉到异常。
让人顺着线索仔细往下查,这些贵人都是睿王世子。
已经在户部好几个月的吕纪和听闻此事后,头也不抬的道,在咸阳,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二百枚铜板,在东梁,一两银子能换一千枚铜板。
骆勇愣住,差的很多吗?
宋佩瑜手指灵活的拨弄金盘上的玉珠,嘴角扬起笑意,不多,这些日子,睿王世子也就在咸阳赚了两千两银子而已。
两千两银子还不多?骆勇满脸难以置信,恨不得想要摇醒宋佩瑜。
他一个月的俸禄才五十两银子,府里再给二十两银子,加在一起才七十两银子。
梁王世子来咸阳几乎是什么都没做,就得了两千两银子!
正在摆弄九连环的重奕百忙之中抽出空,满是嫌弃的睨了骆勇一眼。
其他人也大多面色漠然,不怎么将这两千两银子放在眼中。
也就骆勇手头存不住钱,有多少就要花多少,骆三才会每个月只给他固定的二十两银子。
就算如此,每逢年节,重奕都会赏他们些东西,每次都伴随着真金白银,每年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都算成银子至少要有个几千两银子。
宋佩瑜拍了拍骆勇的肩膀,语气轻松的道,确实不多,最多赚到五千两银子,睿王世子就会收手。
因为再不收手,就会有被咸阳察觉的风险。
难道就白白让睿王世子赚走这五千两银子?骆勇捶胸顿足,目光不停在宋佩瑜与吕纪和身上移动。
在他的印象中,宋佩瑜与吕纪和都不是任由别人来占便宜的性格。
吕纪和从文书中抬起来,含笑望着骆勇无能狂怒的模样,毫不客气的说风凉话,哪只五千两银子?你要是睿王世子,你舍得只捞五千两就走?
虽然十分不想承认,但骆勇纠结半晌后,还是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
吕纪和见到骆勇的反应,嘴角的笑意愈发张扬的惹人生厌,等睿王世子带着五千两银子回东梁后,赵国各地都会出现大量以银换铜板的情况。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52)
睿王世子不过是打个头阵,试探这种做法是否可行。
在赵国以银换铜板是东梁早就想好,要从赵国掠夺财富的办法,绝不是临时起意。
骆勇听得拳头都硬了,他不再看吕纪和与宋佩瑜,握紧腰间的佩刀,目光灼灼的看向重奕。
只能重奕一声令下,他便立刻带人去掀翻睿王世子的住处。
重奕却满心满眼都有刚到手的九连环。
殿下!骆勇气的连表哥都不叫了,终于换来重奕一个眼神。
骆勇从重奕的目光中看到了两个大字。
别吵
好气!
要不是知道打不过,他就先打重奕一顿!
欺软怕硬的骆勇只能重新将目光放在宋佩瑜与吕纪和身上,还故意背对着重奕走到重奕身边,扯着嗓子大声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重奕对骆勇幼稚的行为无话可说,并选择转身背对骆勇。
宋佩瑜也觉得骆勇很吵,却比重奕善良的多,他朝着骆勇招了招手,让骆勇坐在他身侧。
然后将面前的金玉算盘推到骆勇那边,说了几个数让骆勇算。
骆勇立刻浑身僵硬。
最后还是不能忍受东梁掠夺赵国财富的心思占据上风,骆勇终究还是将手伸向算盘,笨拙的拨弄上面翠绿的珠子。
没报几个数,宋佩瑜就后悔了。
他忍不住产生怀疑,让骆勇打算盘,究竟是在惩罚骆勇还是惩罚自己。
简简单单几个数而已,有这么难算吗?
如果不是骆勇抓耳挠腮的纠结模样做不得假,宋佩瑜都要怀疑骆勇是不是故意与他过不去。
宋佩瑜在逐渐暴躁的噼里啪啦声中伸手捂住眼睛,不要算了,我直接告诉你。
赵国几乎是九州内铜矿最多的国家。
比铜更容易提纯,还能兼顾硬度和韧性的铁器取代铜器已经是大势。
目前来说,铜矿最大的用处就是做成货币。
即使是在古代,还没有经济学,这个时代的人也明白,钱不能毫无顾忌的制作。
所以赵国的铜矿大多都处于荒废中的情况。
赵国铜矿格外多,也是相同的银子能在赵国换取更多铜板的原因之一。
刚才宋佩瑜报给骆勇的数。
分别是铜矿开采的成本,将铜矿变成货币的成本,和将铜矿卖给其他国家能卖出什么价格。
对东梁来说,将银子换成铜币,也许很赚。
但对赵国来说,用铜币换银子,完全不亏。
尤其是自从奇货城建成开始运行,不仅赵国的游商变多,也有许多赵国人开始行商。
在外行商,大多都是携带金银,谁会带着铜板?
赵国境内的金矿、银矿却特别少,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奇货城的金银储备能占据整个赵国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当初在曾镇拿到的金矿,都比赵国原本储备的金子还多。
骆勇听得云里雾里,不知不觉的放下了紧握的刀柄,脸上的神情从气愤到茫然。
他小心翼翼的觑着宋佩瑜的脸色,呐呐开口,所以呢?
跟他说太多他也听不懂,直接告诉他结论就好。
宋佩瑜温和的笑了笑,所以我在想,要怎么才能在东梁发现不对劲之前,用铜板将东梁的银子掏空。
至于东梁突然涌入大量铜板,会不会导致铜板在东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无形的通胀,以至于东梁物价飞涨。
至少在东梁彻底归入赵国版图之前,都轮不到宋佩瑜操心。
骆勇挠了挠头,默默从宋佩瑜身侧起身。
打扰了,他应该是不配坐在这里。
虽然还是不怎么懂,但他突然觉得东梁有些可怜。
同样没怎么听懂,正排排坐在一起报团取暖的魏致远和柏杨向骆勇伸出友谊的小手。
骆勇立刻走过去坐下,突然好想念远在卫郡的平彰。
他当初就不该想不开回咸阳,留在卫郡做钦差不好吗?
睿王世子在咸阳逗留大半个月,如同宋佩瑜猜想的那般,赚了五千两银子的铜板后,就若无其事的与永和帝辞别,带着几大车混在货物中的铜板回东梁。
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陆续有来自东梁的人,带着大量的金银分别进入赵国几个越来越繁华的县城,专门用银子换取铜板。
睿王果然将赵国当成了发横财的地方。
为了让东梁的人能换走更多的铜板,宋佩瑜也是煞费苦心。
自从奇货城开始运行后,宋佩瑜也终于像他最开始设想的那样,养了几支自己的商队。
其中有些是以赵国商人的名义活跃在其他国家,有些则是以其他国家商人的名义活跃。
宋佩瑜精挑细选下,选中了伪装成黎国商人的商队。赵国正式宣布与西梁、东梁达成联盟后,卫郡就不再像东梁对待西梁似的,故意阻止境内的他国商人前往东梁。
但东梁没有水泥路,与奇货城关系更紧密的赵国和卫郡却有。
所以东边来的商人到达奇货城后,如果还有余力,大多都是往北深入赵国,或者往南去卫郡,鲜少还有商人在见识到水泥路的快捷方便和安全后,仍旧愿意继续往西去东梁。
这支黎国商队因为有特殊使命在,自然不在大多数商人之中。
他们在奇货城出售大量货物后,又买了些货物暂时留在奇货城,商队则继续往西,进入梁州睿王的地盘范围。
黎国商队很快便在梁州睿王的地盘上小有名气。
原因无他,人傻,钱多。
传闻黎国商队的领头人特别喜欢黄金摆件,尤其是纯金摆件,一路上购买了大量的纯金摆件,只因为他觉得东梁纯金摆件雕工特殊,与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黄金摆件都不大相同。
然而这位黎国商队领头人喜欢的所谓特殊风格,从工艺上来说还真不敢恭维。
如果硬要冲着黎国商队领头人在东梁撒下去的银子夸,也只能说黎国商队的领头人喜欢大巧若拙的东西。
黎国商队的领头人能带领这么大的商队,也不是傻子。
他买的那些黄金摆件,除了黄金本身的价值,只肯再给些手工费,却绝不会因为喜欢大巧若拙的风格就多给手工费。
能让卖给他黄金摆件的人小赚,想要凭此发横财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积少成多,但所需要的黄金太多,且不说黎国商队能不能吃下来,东梁能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黄金的人也不多。
等到黎国商队快要离开东梁的时候,突然有神秘人士找上黎国商队的领头人,开门见山的问黎国商队的领头人是不是缺金子。
黎国商队的领头人顿时脸色大变,刚开始的时候还说什么都不肯承认,听到神秘人士说他有许多金子,只要黎国商队带来足够的银子就能换,黎国商人的领头人才在脸色几经变化后,期期艾艾的承认他缺金子的事。
黎国商人自称他的靠山是黎国某个世家,这个世家在与其他世家的较量中落败,急需大量金子买通各方关系保全家族底蕴。
他去奇货城带了大量货物,大多都卖给奇货城和奇货城的商人换取黄金,又买了些货物掩人耳目。
但是从奇货城换取的黄金,还远远不够。
因为在奇货城用黄金交易有优惠,黎国商队根本就无法在奇货城内用银子换取黄金,只能带队来东梁碰碰运气。
黎国商队又在东梁停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与神秘人达成共识。
在一个月后,以高于如今各国一两黄金换取八两银子的价格,在东梁和卫郡边境,用白银换取七万两黄金。
有黎国商人给东梁提醒,除了用银子换铜板,还可以先用黄金换银子然后再换铜板。
东梁觉得银子不太够的时候,自然会再打上黄金的主意。
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宋佩瑜提前安排好的冤大头及时出现,因为各种原因愿意以高于一两黄金换八两银子的价格,用银子换取黄金。
为了避免东梁动力不足,宋佩瑜还特意找奇货城的商人去奇货城周边的地方高价收铜板,让东梁也小赚的几笔。
如此金、银、铜板彻底在东梁和赵国间流通开。
赵国已经荒废许久的几座铜矿,时隔多年后再次运转,从周边雇了不少平民做矿工,让平民多了收入来源。
制作铜钱的作坊也日渐增加,他们还在宋大人的指导下发现,将更容易提炼的锡加入铜币中,不仅能减少制作铜币的成本,还能让铜币保持发亮状态不生锈的时间更长。
东梁整日苦恼于有钱的傻子太多,快要坑不过来。盘算从赵国得到了多少财富,怎么才能从赵国得到更多的财富。
一时之间,双方都心满意足。
梁王世子很快就再次来到咸阳。
西梁对水泥路志在必得,也确实承担不起在赵国雇佣民夫去西梁修路的价格。
最主要的是,西梁十分清楚,赵国绝对不是能让西梁赖账的存在。
即使有再多的顾虑,西梁还是咬牙选择雇佣赵军去修水泥路。
为了表达诚意,在宋佩瑜没有事先要求的情况下,西梁世子主动带了三万两黄金来咸阳,作为赵国筹备给西梁修路,准备材料和调集赵军的启动资金。
为了这三万两黄金,宋佩瑜决定接下来在西梁修路的过程中,少坑西梁几次。
除了西梁和东梁频频做出正合赵国之意的举动,让赵国的老大人们心情舒畅,他们大多数心思都放在了肃王府上。
太子已经二十有三,却不仅没有大婚,连娶妻纳妾都没有。
再加上大概两年前宫中突然传出太子乃极贵的命格,轻易不能在还没立住的时候,让凡间女子去沾染太子,否则太子就可能回天上的传言。
这个传言刚流传出来的时候,诸多大臣都是一笑了之,半个字都不信。
如今却容不得他们不信。
最近他们才发现,这个传言是赵国拒绝楚国联姻后突然出现。
原本已经露出意思要给太子择妃的永和帝,像是彻底将这件事放在脑后了似的,如今太子已经从卫郡回来一年多,永和帝竟然从来都没想过要给他的大龄儿子娶妻纳妾。
难不成是想让太子给穆婉守孝?
他们才不信。
相比之下,反而是当初没被他们放在眼中的传言更可信。
赵国不能没有太子,尤其是已经得到宋氏与吕氏支持,还能替永和帝掌握兵权的太子。
但也没有皇孙。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赵国再起战事,太子八成会亲自挂帅,至少也会去前线压阵。
万一有个好歹咸阳有小皇孙在,才不至于人心惶惶。
就在朝堂暗涛汹涌,打算默契的朝永和帝进言请太子娶妻纳妾的时候,肃王府突然传出喜讯。
不仅勤政殿和长公主府如流水似的往肃王府送东西,东宫的赏赐也极为丰厚。
朝臣们想起早死的重宗,大多歇了上折的心思。
罢了,先看看肃王府的侍妾生下的是小郡主还是小郡王。
想不到他们的太子殿下最像陛下的地方,竟然是心胸。
这是好事。
对亲叔叔都没有心胸的人,怎么能奢望他对臣子有心胸?
就在朝臣们各怀心思,已经对让重奕娶妻纳妾死心的大人们期盼肃王府一举得男,尚未对让重奕娶妻纳妾死心,且家中有适龄女儿的大人们期盼肃王府这次还是位姑娘的时候。
短短三个月,肃王府又频传孕信。
肃王府同时有五位侍妾有孕,孕期相差最多的不到五个月。
不仅朝臣们想不到肃王竟然如此龙精虎猛,连肃王自己的都没想到。
他私下与永和帝说,无论这五个侍妾有没有生下男孩,他都要将没有生育的侍妾遣散。
永和帝立刻明白肃王的未尽之语。
他累了,努力不下去了。
没法提供任何帮助的永和帝唯有拍拍肃王的肩膀,表示支持肃王的决定,还怕肃王养不起家,将小半个私库都搬去了肃王府。
大公主的嫁妆肯定不用愁,剩下郡主们的嫁妆也不能比长姐们差太多,毕竟都是肃王的亲生女儿。
如今又添了五个小的,还没出生的时候更要仔细养着,免得将来先天不足。
遣散侍妾的时候,也要让她们下半辈子富贵无忧,不至于被别人拿捏。
已经开始每个月拿东宫孝敬的永和帝顿时觉得弟弟好穷,他这个做哥哥的不能坐视不理。
1...100101102103104...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