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外地的商人们逐渐产生默契,总是不约而同的绕过东梁。
久而久之,东梁境内的物价开始以不正常的速度增长,短短时间内就远远超过西梁。
一两银子能换的铜钱,更是由原本的一千枚变成一千三百枚,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睿王无奈之下,只能将库房中堆积的铜钱运往周边的西梁、楚国、赵国等地方。
他以一两银子换一千二百枚铜钱,只能以一千五百枚铜钱换一两银子的比例出售,才会有人买。
三天后,奇货城突然发布货币标准重量的公告。
与此同时,奇货城发布全新货币。
分别是一两、五两、十两重的金条,和一两、五两、十两重的银砖,包括外圆内方的新铜钱,上面都有独属奇货城的特殊标志。
金条、银砖和铜钱的正面都是龙飞凤舞的赵字,背面则是展翅欲飞的朱雀,仔细去看,还能朱雀的爪下看到类似小猫的团子。
今后再有人与奇货城交易,必须先将带来的金银兑换成奇货城发布的货币,才能在奇货城内交易。
各种货币与奇货城货币的兑换比例大不相同,都被列举出来刻写在木板上,摆放在城门兑换处的门外。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各国冶炼技术的不用,所生产的金、银、铜钱中的杂质也不同。
也不排除有的国家,做出类似宋佩瑜曾经做过的黑心行为。
为了多卖睿王些铜钱,宋佩瑜故意让制作铜钱工坊里的人在铜钱里加大量的锡,提高铜钱生产速度的同时,还能减低成本。
为了杜绝自己也吃这种亏,宋佩瑜才特意在奇货城发布新货币,第一次提出货币纯度的概念。
商人们因为奇货城比其他地方都贵的货币而怨声载道,却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等着将自己带来的货币换成奇货城的货币。
没办法,谁让他们必须要买奇货城的货物,奇货城却无所谓是不是将货物卖给他们。
别说发布新货币后,奇货城内大部分商品都有降价,大致算笔账就能发现,他们买奇货城货物所用的金银总数并没有变多。
就算奇货城明晃晃的给商品涨价,除了闭着眼睛买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除了这些商人,奇货城发布新货币后,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睿王。
他刚刚开始的赔钱买卖,被迫停止。
奇货城关于货币浓度的算法,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各国。
众人都嫌弃睿王那些铜钱中的铜含量太低,里面掺杂太多其他东西。
从睿王这里换来的铜钱拿到奇货城后,两枚铜钱都未必能换上一枚奇货城铜钱,各国商人们说什么都不肯继续用银子与睿王交换铜钱,甚至想要将已经交换到手里的铜钱再退给睿王。
睿王的铜钱才换出去不到十分之一,就再也没办法继续。
他仔细回想囤积这些铜钱的过程,惊觉其中似乎有看不见的大手始终推着他前进。
一旦产生这方面的怀疑,各种曾经忽略的细节都逐渐在睿王心头浮现。
每当他手头的银子用完,打算暂时不再换铜钱的时候,都会恰到好处的收到消息,有人正好缺金子,以高于世面的的价格用银子交换金子。
他想先将手中的铜钱都脱手后,再继续交换铜钱时候,就会遇到有人以高于正常交易价格以银子换铜钱。
这些人需要的铜钱都有限,只肯收走少数铜钱,然后以各种理由保证,会在下个月收更多的铜钱。
为了让他的手下的人将铜钱留着,这些人甚至愿意为此付一些定金。
但这些人从来都没再来找他的手下收过铜钱。
都是在骗他!
睿王狠狠的砸了个杯子,凭借被坑无数次的经验,第一时间将幕后黑手锁定为宋佩瑜,第二怀疑人就是吕纪和。
但今时不同往日,整个东梁都要仰赵国鼻息。
赵国已经通过各种远远低于市价的文房四宝紧紧抓住东梁愚民的心,让那些东梁愚民都一心一意的向着赵国。
睿王就算是明知道自己被耍了,也不能对远在赵国的宋佩瑜怎么样。他甚至连不满都不敢表达,只能混着血泪吃下这份闷亏。
纠结几日后,睿王实在走投无路,东梁境内的物价也越来越离谱。
尤其是其他物价飞涨,但赵国人经营的笔墨纸砚却始终维持原本的价格。
两相对比之下,让东梁百姓更加不满,甚至有人成群结队的去睿王府附近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睿王退位让贤。
睿王不在东梁,没听见这些话,只能在听到消息的时候生气。
睿王世子却正在睿王府中,将这些话听得清清楚楚。
年轻的睿王世子还没在赵国手中吃过大亏,尚且没有睿王的修养。
他只知道,如果不是赵国太子,睿王就不会断腿。
如果不是从赵国换了那么多的铜钱,都砸在手里,东梁不会突然出现这么大的乱子。
如果不是赵国在东梁以极低的价格卖文房四宝,还免费教那些愚民认字,让那些愚民通过在赵国书坊中抄书的方式换钱,以至于更多的愚民热衷于认字抄书。
那些愚民根本就不会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更不可能在睿王府外大声喊出那些话煽动人心。
睿王世子怒发冲冠,不仅让人将睿王府外的百姓都抓进牢狱,还直接带人冲进赵国人开的书坊和笔墨纸砚铺子,将肉眼可见的所有东西都砸得稀碎。
等到睿王百般纠结后,终于下定决心去求奇货城的时候,才得知奇货城已经将东梁睿王府列为拒绝往来人员。
睿王满脸羞恼得被奇货城的驻军撵走,回到东梁后,才知道他的蠢儿子沉不住气之下做了什么蠢事。
赵国人在东梁开的商铺已经人去楼空,赵国人连没被砸的货都懒得收拾,直接连夜赶回赵国。
东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对睿王府的意见更大。
许多百姓的亲人被睿王世子抓起来后就全无消息,生死不知,早就想去求睿王世子放人。
刚好借着睿王逼走赵国人后导致的群情激奋,混在人群中去睿王府外打探消息。
这次围在睿王府外的人,比上次多几倍还有余。
东梁的乱子,以大多数人都没想到的方式结尾。
睿王与睿王世子出府安抚百姓的时候,睿王世子再次于激动之下说错话。
他故意告诉睿王府外的百姓,之前被他抓起来的人,已经全部被凌迟处死,还围在睿王府的愚民想要活命就赶紧回家,否则也统统抓起来凌迟。
可怜睿王明明第一时间就发现不对劲,想要阻止睿王世子犯蠢,却因为腿脚不方便,追不上睿王世子。
睿王的手指贴着睿王世子的手臂无力滑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睿王世子满脸怒火的推开他身前的士兵,企图吓退百姓,却被暴怒的百姓捅了个对穿。
之后的事,一发而不可收拾。
睿王就算挨了再多的毒打,修养变得再怎么好,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亲儿子被普通百姓捅了个对穿,还能忍得住不发作。
杀了他!睿王的声音尖锐到破碎。
激动之下捅了睿王世子的百姓比任何人都慌,他甚至连插进睿王世子胸口的匕首都没能拔出来。
听见睿王的声音后,他不管不顾的挥舞着拳头砸向身侧的士兵,嘶吼道,睿王府要杀人了!快上!我们先杀了他们!
后面的百姓和其他位置的百姓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却都听见了睿王世子嚣张的话语,和睿王那声尖利的杀了他。
百姓们慌张中立刻信了人群中睿王府要杀人的声音。
有的人想要逃跑,有的人还在犹豫,也有家人被睿王世子抓起来,正满心绝望的的人,直接抄起手头的东西往护卫身上砸。
睿王被活生生的砸死了。
护卫也都是东梁人,甚至能在人群中看到熟悉的面孔,大多都不肯用刀刃对着百姓。
他们虽然肯拼死护着睿王,却没法控制自己在各种拳打脚踢下始终不挪动地方,甚至还会被百姓主动拽开。
缺了条小腿睿王却连逃跑都做不到。
东梁消息传到赵国后,饶是早就预料到东梁早晚会出乱子的宋佩瑜也大吃一惊。
他只是想通过经济压力逼着睿王继续朝赵国低头,进一步加大赵国对东梁的控制,却没想过,睿王和睿王世子竟然会同时在这件事中暴毙。
睿王还有几个儿子,却都被睿王世子压得抬不起头,个个难当大任,别说出来组织大局安抚百姓,甚至连出睿王府的大门都不敢。
很快便有谋士给睿王府的公子们献策,让公子们给赵国递降书,如果能抢在其他人之前,说不定运气好,还能继承睿王的王位。
短短一天的之内,永和帝就收到了三封来自不同人的降书。
自从东梁改称赵国佟郡,原睿王府的人全都迁往咸阳定居后,位于西梁的梁王越发看淡世事,甚至主动给咸阳递信,明示永和帝。
大家有话好好说,千万别直接动手,他觉得咸阳是个不错的地方,很想将王府搬到咸阳。
永和帝却不急,从叛臣两个字贴在他身上开始,他称帝的路上就没留下过好名声。
当初赵国打卫国的时候,周边国家也都对赵国多有声讨。
虽然大多都是些趁人之危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永和帝却很想在将双梁纳入赵国版图的过程中留下个好名声。
也没什么特殊的想法或者执念,就是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拥有从来都没有的东西,试试是什么滋味。
东梁的乱子已经人尽皆知,诸国都认定是赵国用了毒计,才让睿王父子死的那般窝囊。
永和帝觉得自己很冤,却有口难言,没法解释太多。
他决定看在梁王识趣的份上,多留西梁一段时间,等到赵国彻底将新纳入版图的佟郡理顺后,找个良辰吉日,再将西梁也纳入版图。
在这之前,永和帝给梁王送去密信,要求梁王遣散一半的西梁军,或者将一半的西梁军租给赵国,去赵燕边境驻守三年。
梁王立刻给永和帝回信。
他选择将西梁军租给赵国三年。
与此同时,梁王还特意在回信中强调,西梁的文官不够用,希望永和帝能借他一些人。
永和帝特意安排在咸阳也很有分量的世家子,如宋景明、穆清等人前往西梁,让梁王放心。
已经有了默契的梁王与永和帝,关系好的如同蜜里调油。
作为各国消息传到赵国的中转站,宋佩瑜常常会被两个人的日常通信腻到。
尤其是梁王发现永和帝文化水平不高后,为了迁就永和帝,特意用格外简单常见的字来写信。
宋佩瑜常常看到例如今天的花真美,可惜不能和你共赏。这种话。
不小心将梁王和永和帝的脸带入信中的场景,宋佩瑜顿时打了个哆嗦。
宋佩瑜很快便将各国送来的信分别放好,只剩下最后一封。
最后一封信来自燕国,没有特别指定给永和帝,宋佩瑜便可以过目后再给勤政殿送去。
永和帝未必会亲自看这封信。
门下中常侍会找个永和帝空闲的时间,在永和帝面前念一遍信上的内容,然后将永和帝的评语写在信上送回鸿胪寺。
宋佩瑜再结合信的内容和上面评语给燕国回信。
重奕眼角余光发现宋佩瑜已经不再有动作许久,立刻将匆匆翻过的武学基础随意扔在一边,大步走到宋佩瑜身侧,顺便瞥了眼信上的内容。
燕国孝帝打算在四十五岁寿辰当天册立皇太子,想请重奕或者肃王去庆山行宫观礼。
信的末尾还特意提起,希望能有宋氏的人也一同前去,孝帝想与宋氏解开昔年发生的误会。
重奕的目光逐渐转深,眸中极快的闪过亮光,我们去?
宋佩瑜立刻听出重奕语气中的兴趣,诧异的抬头看向重奕,没想到你居然能记得,庆山行宫中的庆帝遗诏。重奕伸手在宋佩瑜的耳垂上捏了捏,热气直吹宋佩瑜的另一只耳朵,什么遗诏?
第105章
左边是重奕的脸,右边是重奕的手。
宋佩瑜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往哪边躲,耳后快速蔓延起一层嫣红。
他轻咳一声,勉强转身推开重奕,是当初向公公,在奇货城说的庆帝遗诏。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67)
重奕顺着宋佩瑜的力道退开两步,在宋佩瑜身侧空着的椅子上坐下,勉为其难的顺着宋佩瑜的提醒想下去。
庆山行宫中的庆帝遗诏
永和三年,燕国频频挑衅赵国,赵国和燕国都在边境大量囤兵,战事一触即发。
永和帝特意下旨命重奕代天子于距离边境不远的华山祭祀,以鼓舞边境将士们的士气。
祭祀后,骆勇等人听说华山有祥瑞出没,便想将祥瑞带回咸阳,于是一行人再次进入华山。
然后就是遇刺、逃亡、流落到祁镇。
宋佩瑜和重奕在祁镇遇到食香楼的大掌柜时,宋佩瑜就觉得食香楼大掌柜的来历不一般,并从重奕处得到证实,这位大掌柜这个太监。
等到永和四年,奇货城正式建成。
宋氏的老管家来看望宋佩瑜,刚好碰上向掌柜,认出向掌柜是谁,宋佩瑜才知道食香楼的大掌柜,曾经是燕国庆帝身边的大太监瑞祥公公。
正值赵国与燕国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刻,发现燕国先帝身边的大太监在祁镇隐姓埋名。
大好的机会砸在脸上,宋佩瑜怎么可能不利用起来。
可惜向公公无欲无求也无惧生死,无论宋佩瑜以什么方式试探,向公公都半点有用的消息都不肯透露,也根本就不理会宋佩瑜的各种暗示。
直到重奕在人群中一眼识破,来自卫国的商人向云,脸上茂密的大胡子下,是与向公公几乎一模一样的五官。
宋佩瑜找人证实后,发现向云竟然是向公公的亲侄子。
有了向云后,向公公的态度立刻改变,开口就是个将所有人都震住的大秘密。
孝帝是联合当年的贵妃如今的太后篡位,庆帝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根本就不是孝帝,而是在四皇子和六皇子之间犹豫。
直到预感自己命不久矣,庆帝才下定决心,让向公公将传位于四皇子的遗诏拿出来宣读,毁去藏在庆山行宫中传位于六皇子遗诏,然后将同样在庆山行宫的玉玺交给四皇子。
庆帝传位于四皇子的遗诏被贵妃和孝帝毁去,四皇子也因此满门暴毙,反而是六皇子逃过一劫,还被孝帝封为亲王。
向公公凭着孝帝和贵妃对他的轻视,成功出逃,在想落叶归根回到卫国的途中遭遇土匪,阴差阳错的被困在祁镇。
随着庆帝的心腹全都被孝帝和太后逼死,庆山行宫中,庆帝传位于六皇子的遗诏和庆帝惯用的玉玺,也成了只有向公公才知道的秘密。
早在刚从向公公口中知道,庆山行宫中有庆帝传位于其他皇子的遗诏时,宋佩瑜就心心念念的想要将这份遗诏拿到手中,公之于众。
永和帝称帝路上最大的污点,莫过于他曾经是燕国的臣子。
叛臣两个字犹如烙印般刻在永和帝的身上,也刻在赵国身上。
除非赵国能将燕国彻底拿下,否则燕国随时都可以用叛臣辱骂永和帝与赵国。
要是能将燕帝遗诏公之于众,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永和帝完全可以借口,他早就知道孝帝的皇位来之不正,是为旧主鸣不平,才会叛出燕国,自立门户。
如此一来,永和帝立刻能从叛臣变成忠臣,踩着孝帝的脸为自己洗白,一举多得。
可惜孝帝继位后,也许是心虚,也许是其他原因,从来都没启用过庆山行宫。
庆山行宫的宫人也被大规模的遣散多次,而且从未补充过,最后留在庆山行宫的人都是这辈子都不打算再离开的人。
宋佩瑜数次朝燕国派人,都没能成功摸到庆山行宫,反倒有人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皇宫,还成了燕国太后的心腹。
这个人传回来的消息却没什么用处,最频繁提起的事,就是燕国太后整日在佛前哀求,希望以燕国的国运换宋氏全族不得好死。
对于这个失去儿子后就变得疯魔的女人,宋佩瑜也没什么好说的。
如果不是孝帝和燕国太后对宋氏穷追猛打,想要置宋氏于死地,宋瑾瑜也不会下定决心,冒着灭族的风险,举族西迁投奔建威大将军。
不仅燕国太后希望宋氏全族不得好死,宋佩瑜若是有机会,也一定不会让燕国太后活命。
宋佩瑜尚且没有太深的感想。
但宋佩瑜知道,在宋瑾瑜心中,庆帝、太后,都是杀父仇人。
是庆帝和太后逼死他们的父亲宋良辞。
庆帝在逼死他们的父亲后,只想将宋氏逼出朝堂暂时不提。
太后从贵妃变成太后,立刻出尔反尔,想要将整个宋氏连根拔起。
不仅宋瑾瑜,宋佩瑜的其他兄长也都对太后和孝帝恨之入骨。
宋佩瑜仔细捋顺没有任何褶皱的信纸,放回信封中,将信交给重奕,让重奕回宫时,顺便将信送去勤政殿。
重奕伸手后却没将信接过来,而是握住宋佩瑜的手腕,低声道,今天是第五天。
经过无数次斗智斗勇后,宋佩瑜终于摸清,能平衡进宫和在家住的关键节点。
只要他在宫中留宿不超过三天,然后立刻回家住相同的天数再进宫,就不会随时随地的偶遇兄长或侄子,提出要与他一起回家。
没有特殊原因时,宋佩瑜都是在宫中留宿三天,然后回家住三天。
就算偶尔在宫中多住一天,也不会立刻有人找他谈心,但宋佩瑜会自己心虚。
哪怕是走在东宫里,都会产生拐过下个路口就会遇到宋瑾瑜的错觉。
听个重奕的话,宋佩瑜眨了眨眼睛,解释道,昨天柳夫人着凉请了大夫,我总要回去看看。今天正好是十五,一家人都在松鹤堂
就算宋佩瑜不解释,重奕也知道宋佩瑜为什么会忽然鸽他两天。
沉重的脑壳压在宋佩瑜的肩膀上,宋佩瑜突然感觉到耳朵上的软肉传来轻微的刺痛感,然后是重奕无奈的声音,怎么还没到永和十四年。
宋佩瑜无声露出笑容,手指顺着重奕的脑后披散的头发穿过。
他知道重奕在惦记什么,说实话,他也挺惦记。
等到永和十四年,重奕满三十岁。
当初永和帝糊弄襄王所说的重奕三十岁之前不能娶妻生子的期限,就会彻底过去。
宋佩瑜知道他们想要光明正大的成婚,肯定还会有其他阻碍
他已经做好面对这些阻碍的准备。
再怎么不甘心,重奕还是将宋佩瑜送回宋府后,就带着燕国送来的信独自回皇宫,直接去勤政殿找永和帝。
他刚走进后殿大门,就听见里面叽叽喳喳的声音。
重奕立刻停住脚步。
是肃王府的小郡王们。
重奕一点都不想在教导武学的时间外,再见到这些看到他后不是哭就是闹,说什么都不肯安静的小郡王。
他朝着门口的小太监招了招手,让小太监告诉永和帝,他在侧殿用膳,有事等着与永和帝说。
然后转身就走,没有半点留念。
门内的小郡王们丝毫不知道,他们心心念念的太子哥哥正悄悄从门外经过。
他们正在竭尽全力的朝永和帝证明,他们爱学习,学习让他们快乐。
希望永和帝能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尤其是习武的时间。
如果能在与太子哥哥习武的同时,再听宋哥哥给他们讲故事。
他们就是九州最幸福的小郡王!
永和帝早就看透小郡王们的小心思,暗自嘲笑小郡王们痴心妄想的同时,满意的捋着胡须。
好孩子们,真聪明,竟然这么小就能背三字经,肯定比他和肃王有出息!
孟公公借着给小郡王们端点心的动作靠近永和帝,悄悄告诉永和帝,重奕正在侧殿等他,看样子似乎并不着急。
今天是几日?永和帝下意识的问。
自从宋佩瑜在宫中留宿的时间变得规律后,永和帝在勤政殿见到重奕的时间也越来越规律。
孟公公低头忍住笑,认真的道,回陛下,今日三月十五,宋大人家中家宴。
哈永和帝捋胡须的速度无声加快,眼角余光发现正有不老实的小郡王在吃糕点的时候,也要瞪着大眼睛观察他,下意识的伸手捂住嘴形,小声道,让他来陪弟弟们吃饭,要不然就在偏殿等着。
小混蛋,就不能在狸奴也在宫中的时候,带着狸奴来见他。
每次都是一个人来,将勤政殿当成餐馆不成?
孟公公无声将头垂的更低,见永和帝又去哄小郡王们说今日上课发生的事,才退出后殿。却没先去重奕所在的偏殿,而是直接让人去东宫取重奕的话本子和九连环来,让重奕等永和帝的时间里能打发时间。
重奕的决定果然没出孟公公的预料。
他选择在偏殿等永和帝哄完那些天魔星,再来找他。
这边重奕正在与肃王共进晚膳,等着永和帝。
另一边松鹤堂的宴席已经散场,宋佩瑜与宋瑾瑜一同去书房,将燕国来信的内容说给宋瑾瑜听。
并告诉宋瑾瑜,如果有可能,他想与重奕亲自走一趟燕国,将藏在庆山行宫的庆帝遗诏和玉玺找到。
宋瑾瑜的态度十分平静,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宋瑾瑜从来都没有晚上写大字的习惯,宋佩瑜也会以为宋瑾瑜早就放下了旧年在燕国的经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