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宋佩瑜将恭王的神色变化尽数收入眼底。
庆帝当年一定很喜欢恭王,才会考虑将皇位传给恭王。
箱子打开,里面都是整齐落在一起的木盒。
恭王突然想到昨天宋佩瑜拿出的那两块七彩琉璃,刚拿出来的时候,都是装在这种木盒中。
想到某种可能,恭王不仅目光发直,连带着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重奕懒洋洋的拿出个木盒打开,确实是七彩琉璃,却不是恭王想象中的腰坠或者镯子,而是个九连环。
安公公察觉到恭王热切的目光,笑眯眯的对恭王道,王爷也喜欢玩九连环?
恭王猛得回过神来,才发现己的失态,却不肯承认他是以为这么大的箱子里都是五彩琉璃,才会失态。
他在心中快速权衡,僵硬的点了点头,承认了安公公的话。
安公公回过身,从大箱子中拿出个木盒打开,双手递给恭王,那您也一起玩。
木盒里也是个七彩琉璃九连环。
复杂精美的程度,与重奕手中正在把玩的七彩琉璃九连环不相上下。
宋佩瑜靠上金宝放在他身后的软垫,顿时觉得酸涩的腰肢舒服了不少,端起茶盏饶有兴致的等着恭王的反应。
看到恭王僵硬的伸手,将木盒中的九连环拿出来把玩,宋佩瑜眼中闪过浓浓的失望。
只是重奕在这里,恭王就连安公公都不敢反驳。
明明正满心不快,也对九连环没有半分兴趣,却硬生生的忍了下去。
真是欺软怕硬。
宋佩瑜在恭王身上,看不到任何能与孝帝抗争的希望。
他甚至怀疑,就算将庆帝遗诏交给恭王,恭王也有可能将遗诏带入棺材。
得给恭王找个盟友才行。
恭王心不在焉的摆弄了两下手中的九连环,心中越来越不舒服。
他觉得给他这个九连环的老太监,是在对他炫耀赵国太子的奢靡生活。
连个九连环都是有价无市的七彩琉璃所制。
这么复杂的九连环,没个七八天都解不开,就算在座的人每人一个把玩也只要三个就够了。
还专门让人抬了那么大的箱子上来。
莫非除了他与赵国太子手中的九连环之外,其他木盒都是空的?
恭王心中刚升起这个念头,突然听到声清脆的响声。
他闻声看去,重奕脚下已经多了个小臂长的木桶,此时此刻,木桶中正装着各种七彩琉璃九连环的零件。
以恭王距离木桶的距离,不仅能看得出来七彩琉璃九连环已经被彻底解开,还能轻易发现,被重奕随手扔进木桶中的七彩琉璃九连环零件表面,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痕。
被摔碎了。
重奕毫不犹豫的从身侧的大箱子中拿出第二个木盒,是个款式与之前不同的七彩琉璃九连环。
一个下午的时间过去,重奕摔碎了小半箱的七彩琉璃九连环,脸上半点心疼都没有。
反倒是恭王脸上的神情从心疼到茫然,眼神呆滞的看重奕解九连环看了整个下午,连宋佩瑜退出花厅数次都没察觉。
天色暗沉下来后,恭王再次提出告退。
重奕看了眼正隐秘的对他做手势的宋佩瑜,终于给了恭王个正眼,孤想与你做个交易,可否留下来详谈?
恭王没想到重奕会突然这么说,他在原地坐了许久,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终究还是决定暂时留下来,听听赵国太子要与他说什么。
如果他能代替孝帝与赵国太子打好关系,朝堂上的老大人们会不会更重视他,愿意在孝帝再欺压他的时候,为他解围?
宋佩瑜拿着张写满字迹的纸主动走近恭王,王爷是否记得瑞祥公公?
恭王点了点头,那是父皇身边的大太监,本王怎么会不记得。
十年前,与殿下,曾有幸见过瑞祥公公。宋佩瑜的话恰到好处的停在这里,等待恭王的反应。
让重奕主动开口留住恭王,是宋佩瑜给恭王最后的机会。
但凡恭王的反应让宋佩瑜有半点不满意,恭王就会失去从他这里知道庆帝遗诏存在的资格。
恭王在心中算了下时间。
十年前,赵国太子遇刺失踪,赵国永和帝大怒,闹得沸沸扬扬。
可是瑞祥公公应该在十八年前就给父皇陪葬了才是,怎么会被宋佩瑜和赵国太子遇到?
恭王立刻想起当年庆帝驾崩的诸多蹊跷。
难道
恭王艰难的吞咽了下,痛苦的垂下头。
他能猜出宋佩瑜的下文,也许是从瑞祥公公口中得到孝帝的帝位来路不正的证据,但他不敢让宋佩瑜继续说下去。
宋佩瑜与他说这件事,绝对不会是出好心,肯定是想找孝帝的麻烦。
恭王怕己知道这件事后,会成为最先没命的炮灰。
就像是突然满门暴毙的四哥。
宋佩瑜的目光从满是痛苦的恭王身上移开,转而与重奕对视,眼中闪过明显的无奈。
他竟然是错怪恭王了。
恭王不是没脑子,而是太胆小。
明明能想通许多道理,却天真的以为,他只要不主动去踩坑,就能躲过尽在眼前的大坑。
过了良久,恭王才沙哑的开口,瑞祥公公说过什么?
宋佩瑜扯了下嘴角,眼中的兴致已经消失了大半,瑞祥公公说,先帝当年曾留下份遗诏,要转为于六皇子,也就是您。
恭王满眼茫然的望着宋佩瑜,你说什么?
宋佩瑜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些,说,瑞祥公公告诉们,先帝驾崩前曾留下遗诏,要将皇位传给您。
您本不该是恭王,而是名正言顺的燕国新皇。
恭王非但没有因为宋佩瑜的话而回过神来,反而眼中的茫然越来越甚。
父皇当年留下的遗诏,不是传位四哥吗?
是太后和孝帝借着照顾父皇之便,先毁了真遗诏,又买通父皇的宫人,一口咬定父皇临死前的口谕是要将皇位传给孝帝。
所以孝帝登基后,才会拿四哥第一个开刀。
当年父皇选中的人,竟然是他。
竟然是他!
确定恭王眼中的迷茫褪去后,涌上的是兴奋而不是惧怕和退却后,宋佩瑜才继续接下来的话,瑞祥公公说,先帝将遗诏的位置悄悄告诉他后,就被贵妃和孝帝谋害,那封遗诏始终都没被贵妃和孝帝找到,先帝的玉玺也与那份遗诏放在一起。
在哪里?!恭王猛得从椅子上蹿起来,伸手就要去抓宋佩瑜的肩膀。
重奕像是一阵风似的飘到宋佩瑜身侧,牢牢握住恭王的手。
恭王却像是感受不到手上的剧痛似的,连挣扎的动作都没有,仍旧紧紧盯着宋佩瑜。
宋佩瑜挑起半边眉毛,发现己又错了。
恭王确实胆小,却会被皇位轻而易举的激发出无限胆量,顺便将身上唯一的优点也丢了。
连最基本的理智都没有,更不用去说什么聪明与否。
王爷,们殿下是想与你达成交易。宋佩瑜提醒恭王。
恭王被重奕不轻不重的推在肩膀上,连连往后退了好几步,险些跌倒在地上。
脾气不太好的恭王却没因此恼怒,身体还没彻底站稳,就将灼热的视线转向重奕,你们想要什么?
重奕感受着后背上手指的轨迹,缓声道,孝帝和太后的命。
给你们!恭王立刻道。
宋佩瑜从身后绕出来,缓缓摇了摇头,口说无凭,怎么能保证您拿到遗诏和玉玺后,还会遵循承诺?
你们想怎么样?恭王半点反应的余地都没给己留。
宋佩瑜能感受得到恭王的迫不及待和不顾一切,委实失去继续与恭王交流的心思,直白的将他的要求告诉恭王。
他要恭王留下保证书,保证会替他们杀了太后和孝帝,然后签字画押。
拿到恭王签字画押的保证书后,宋佩瑜立刻将手中写满字迹的那张纸交给恭王。
是向公公画下的地图,上面正标记着庆帝遗诏和玉玺的位置。
目送恭王意气风华的背影彻底消失,宋佩瑜叹笑一声,懒散的将身上的力道倚在重奕身上,你觉得他几天能拿到遗诏和圣旨?
重奕眸光转深,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打赌?
宋佩瑜没有意见,赌什么?
重奕低下头,贴在宋佩瑜耳边小声道,如果你赢了,就试试们从咸阳带来的那个本子的第五页,如果赢了,就试试第七页。
那个本子一共才十页,他们还没尝试过的也只剩下第五页和第七页。
重奕一说具体的页码,宋佩瑜脑海中就能浮现具体的画面。
这种输了赢了都不能算亏的打赌,他喜欢。
至于他之前还义正言辞的拒绝尝试那两页扭曲的姿势
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定做不到?
宋佩瑜觉他与吴金飞密谈的功夫,重奕就能光凭向公公的指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到庆帝遗诏和玉玺,还能附送三个空白圣旨。
恭王本就对庆山行宫十分熟悉,又有更为清楚的地图标记,最多一天,就能将遗诏和玉玺找到。
重奕赌两天。
两个人谁都没猜中,只能认赌服输,分别在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尝试了两张图上的姿势。
等到第六天,仍旧每天都来庆山行宫与重奕和宋佩瑜熬鹰的恭王才在出去更衣后,满脸压抑不住的兴奋回到花厅。
过了六天,恭王才拿到庆帝遗诏和玉玺。
早在恭王刚开始派人去思兴殿踩点的时候,燕国太后就知道了恭王的异常举动。
告诉燕国太后这件事的人,正是这些年刚才燕国太后身边崭露头角的女官,红琴。
太后之所以会那么看重红琴,就是因为红琴打探消息,与别人套话的本事远超她宫中的任何人。
孝帝刚登基的时候,也曾与太后母慈子孝过一段时间,甚至愿意顶着朝堂中诸位老大人的劝阻,一意孤行的想要逼死宋氏。
从宋氏举族逃往幽州,太后跑去孝帝的寝宫大闹一场后,孝帝对太后的态度就不如从前。
虽然还愿意给太后该有的尊敬,但也仅此而已。
随着赵国越来越繁荣强大甚至能称得上远超燕国,孝帝后宫的嫔妃和子嗣也越来越多,太后越发像是个吉祥物一样。
太后出嫁前是陈皇的掌上明珠,出嫁后尊宠两朝,怎么能容忍己的地位逐渐下降。
她凭着手中有孝帝的把柄,又是后宫那些女人名义上的母亲,轻而易举的让庆帝后宫的大多数女人和孩子只能看她的脸色行事。就算是少数不怕她的人,也不会主动招惹她
只有权力,才能给她安心的感觉。
红琴,是能帮助她捍卫权力的人。
所以太后才喜欢红琴。
刚开始的时候,太后还没将红琴打探来的消息放在心上。
恭王那个窝囊东西能掀起什么风浪?
八成是府上的银钱不够用,想要借着每日去庆山行宫接待赵国使臣的方便,去思兴殿偷些东西出来周转。
倒是打的好主意,庆帝最为尊敬他的父亲,思兴殿中确实有不少好东西。
蠢货,有这个脑子借职务之便,怎么不去为难宋佩瑜来讨好她?
只要能让宋佩瑜挂彩,她手指缝里随便露些东西下去,就能让恭王府衣食无忧。
六天后,红琴突然神色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将屋内的其他女官和宫女都撵出去后,却没马上说话,而是跌坐在地上,颤抖着手去抓太后的手,张嘴就是无法掩饰的慌张,娘娘
太后躲开红琴的手,没好气的在红琴头顶拍了下,没出息的东西,有话就说,天还能塌下来不成?
红琴深深的吸了口气,声音又急又快的道,是恭王府的人传消息回来,说恭王今日回府后情绪十分激动,立刻让人将幕僚都招去了书房,们的人借着端茶的功夫,特意在窗边多听了一会,听见
红琴的声音蓦得压低,连就在她身前的太后都险些没听清。
听见里面说先帝遗诏、先帝玉玺、指日可待。
听了红琴的话,太后脸上的平静突然凝滞,她猛的抓住红琴的衣领,手指甲崩折渗血都顾不上,还有呢,他们还说什么?
红琴似乎是被太后的反应吓傻了,直到挨了个巴掌才回过神来,眼眶中立刻有泪水流下,奴婢不知道,偷听的人生怕被发现,没敢久留。
太后又伸手糊在红琴身上,这次没打脸,而是拍在红琴单薄的后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废物
也不知道说得是红琴,还是恭王府的人。
红琴半趴在地上不停叩首,求饶半晌,才想起来她还有第二个消息要告诉太后。
娘娘红琴顶着已经青红的额头,怯怯的抬起脸,小厨房的姐姐今日去宫外采买,晚上的时候来找说话,说她今日见到了个与先帝时的瑞祥公公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就连脖颈上疤痕的位置,都与瑞祥公公脖颈上七星的位置相同。
第108章
娘娘!
红琴连忙扑向忽然委顿在床上的太后。
随着红琴的惊呼,房门也被从外面推开,两个穿着蓝绿锦衣,看上去比红琴大些的女官快步走近太后的床榻,毫不客气的将红琴掀翻在地上。
穿着蓝色锦衣的女官将正浑身抽搐翻着白眼的太后紧紧抱在怀中,穿着绿色锦袍的女官则拿出个小瓷瓶,从中倒出个药丸用温水化开,小心翼翼的给太后灌了下去。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73)
自从三皇子没了后,太后就落下这等情绪过于激动时会陷入癔症的病根。
够了良久,太后才停下抽搐,连带着目光也恢复清明,双目中满是难堪和疲惫,半垂着眼皮不愿意见人。
穿着蓝色锦衣的女官蓝羽轻手轻脚的将太后平放在床铺上,走下床榻后立刻扬起手狠狠的打在红琴的脸上。
方才太后也在情急之时打了红琴个耳光,却远远比不上蓝羽的力道。
红琴满脸泪水的从地上爬起来时,两边脸已经明显不是相同的高度,一边只是微红,另一半却肿起至少半指的高度。
黑心的小蹄子,做什么要刺激娘娘的情绪?蓝羽打了人还不消气,提着红琴的耳朵逼着红琴抬头看她,你也在娘娘身边伺候有几年了,难道不知道娘娘的忌讳?
绿韵给太后盖上层薄被,回头看着蓝羽逼问红琴的样子,眼中闪过浓浓的快意。
她和蓝羽都是陈国送来娘娘身边的人,也是熬了几年才得到娘娘的信任,成为娘娘身边最得脸的女官。
红琴才来了三年就和她们平起平坐。
还在与娘娘说话的时候,特意将她们撵出去。
凭什么?
无论蓝羽如何骂她,红琴都不反驳也不应答,只拿着帕子按在脸上轻轻抽噎。
因为没从红琴口中逼问出有用的信息,久而久之,蓝羽发现她竟然骂不下去了。
蓝羽也是借着红琴犯错,让太后惊得犯了癔症,才敢如此对待红琴。
抓不住红琴更多的错处,她就没办法再继续。
蓝羽脸上闪过不甘,回头看向躺在床上的太后,娘娘,红琴惊扰了您,可见是规矩还没学好,不如让
好了!太后的手重重拍在床榻上,收起你的小心思。
蓝羽脸上的气愤顿时变成僵硬。
她深深的低下头,小声道,奴婢不敢有小心思,奴婢只是心疼娘娘平白无故的遭了罪。
往日里热衷看身边丫鬟争宠的太后,此时却根本就没心思理会蓝羽。
她从床榻上坐起来,对红琴道,去将见到瑞祥的人叫来,哀家有事要问她。
红琴无声磕了个头,在绿韵的搀扶下艰难起身,用帕子捂着红肿的半边脸退了出去。
太后见状,指着蓝羽骂道,你还说她不懂事,看看你做的好事!
蓝羽立刻跪在地上,半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太后惩罚普通宫人的时候,都不喜欢让宫人脸上有伤口,身边的女官更是提不起精神,都不能到身边伺候。
刚才她用尽全力打红琴那巴掌,本是想让太后彻底厌弃红琴。
没想到,太后竟然如此纵容那个小蹄子。
当天夜里,安宁宫的灯火亮了整夜。
连带着金源宫的贤妃娘娘,也就是即将成为太子的五皇子生母也跟着整晚没睡着。
女官来给贤妃换热茶的时候,贤妃又问了一次,安宁宫有消息吗?
女官摇了摇头,低声劝道,娘娘何必在意太后,陛下已经应承您,会封您为继后,好让殿下能更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太后娘娘毕竟不是陛下的生母,等您成为皇后,膝下还有太子殿下。太后就算仍旧看您百般不顺眼,也不敢再为难您,您不为难她就不错了。
贤妃安静的听着女官劝慰她的话,忽而扬起个转瞬即逝的苦笑。
她摇了摇头,声音出口便无,连就在她身侧的女官都没听清,你不懂
女官见贤妃不听劝,也不再说更多。
她虽然劝着贤妃,但心中也是向着贤妃。
也不知道是造了什么孽,自从娘娘搬入宫中,太后就热衷找娘娘的麻烦,甚至害的娘娘流了个小公主。
娘娘明明对太后恨之入骨,却因为陛下对太后的包庇,不得不暂时忍下这口气。
好在殿下争气,娘娘母凭子贵,好日子还在后头。
早晚要让安宁宫的太后血债血偿。
恭王拿到遗诏和玉玺后,每天来庆山行宫熬鹰的时间突然缩短,每当出现在庆山行宫的时候,脸上都刻着心不在焉、消极怠工八个大字。
重奕反而觉得不再试图与他没话找话的恭王更顺眼些。
反正他玩九连环,看话本子的时候,根本就不在乎房间内是不是还有其他人。
宋佩瑜却不耐烦再与恭王浪费时间,每天只肯在恭王来庆山行宫和离开的时候露个面,中间的时间大多都不在花厅。
虽然远在燕国洛阳,但宋佩瑜的消息依旧十分灵通。
宋氏曾在洛阳悉心经营几百年,如今才离开不到二十年。
而且宋氏搬到咸阳后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更上一层楼,曾经的关系网大多都还能用。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宋佩瑜就收集到大量信息,他要比照这些信息筛选出真假,这是个既耗费脑子又耗费精力的工作。
宋佩瑜日常存放文书的地方,在十率铁骑住处的正中央。
想要去宋佩瑜的临时书房,必然要先经过赵军铁骑的壮汉们。
到了书房后,宋佩瑜照例先看从赵国送来的文书。
第一封信关于西梁。
自从党项老实下来,逐渐开始习惯以种地和放牛牧羊卖给赵国为生后,梁王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发现这点后,梁王决定去赵国见他的笔友永和帝,亲自给自己未来的王府选个好地方。
第二封信关于楚国。
楚国从赵国买走金叶纸的配方后,果然在数次调整价钱后,选择以十两银子一刀的价格出售金叶纸。
赚得盆满钵盈的同时,也牢牢的吸引了陈国的仇恨。
期间楚国不是没有犹豫过,要不要为了金叶纸能带来的利益得罪死陈国。
最后楚国还是在陈国和银子之间选择了银子。
做出选择后,楚国对赵国的态度更加殷切。
听闻重奕与宋佩瑜前往燕国赴宴后,楚皇立刻给永和帝去信,希望永和帝能让赵国皇族去参加他的寿宴。
永和帝的意思是肃王和重奕必须有一个人在咸阳,小郡王们十二岁之前也哪都不能去,只能在咸阳。
如果重奕和宋佩瑜能在楚皇寿辰之前回到咸阳,会考虑让肃王或者重奕去楚国做客。
宋佩瑜从头到尾的看了遍信,忍不住失笑。
距离孝帝寿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永和帝就开始委婉的催促他们回去,未免也太心急了些。
宋佩瑜将信放在另一边,晚上拿回去给重奕看,或者等重奕来找他的时候,让重奕看。
第三封信关于黎国。
黎皇突然病危,半个月的时间过去,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时日无多。
虽然黎皇病危的十分突然,黎国内的的氛围也因为黎皇病危变得紧张起来,但黎国有已经被册封多年的皇太子在。
黎皇病危最多让黎国有些小波折,出不了大乱子。
所有人都没想到,正值壮年的黎国皇太子,竟然比黎皇没的还快,而且死因极不光彩。
黎国皇太子因为吃了密药,夜御数不止女,死在了床榻上。
黎国紧绷之下却井然有序的气氛瞬间崩塌。
没人敢将皇太子的死告诉病危的黎皇,因为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有想要推上皇位的皇子。
将皇太子的死告诉黎皇,黎皇的反应,反而会成为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能借刀杀人直接将黎皇气死,再除去对己方有威胁的人最好,也会有弄巧成拙鸡飞蛋打的可能。
谁都不愿意去冒险。
黎国各大世家心照不宣的等着黎皇驾崩,然后再一较高下。
宋佩瑜将这封稀奇程度都能赶上话本子,不,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的信,放在关于赵国的信上面,留着给重奕打发时间用。
自从在惠阳郡主那得知,九国中最先分崩离析的是黎国后,宋佩瑜不仅想尽一切办法掏空了惠阳郡主脑袋中的干货,还在黎国下了很大的功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