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金吉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小郡王们也好,只是闲暇时候总会说想念太子哥哥和宋哥哥,连带着云阳伯也十分受小郡王们的喜欢
他恨不得事无巨细的将小郡王们身上发生的趣事都告诉重奕,甚至连小郡王们趁着永和帝与肃王午睡,拿着剪刀偷偷剪永和帝与肃王的胡子都说了出来。
宋佩瑜摸了下茶壶外壁的温度,给金吉续上茶。
连小郡王们尿床相互栽赃的事都这么清楚,想来金吉离开咸阳前,有被人专门嘱咐过,要多与重奕提提肃王府的小郡王们。
自从金吉开始说小郡王们后,重奕的表情就越发的古怪,不像是开心也算不上厌烦。他伸手将宋佩瑜另一边小桌上的榛果盘端到腿上,剥出的果仁随机塞进宋佩瑜或者自己嘴里。
宋佩瑜侧头瞥了眼重奕的神色,就知道重奕已经知道在意的事,此时正将金吉当成能打发时间的说书人。
刚开始的时候,宋佩瑜还不好意思去吃重奕放在他嘴边的榛子。
发现金吉无论说什么,语气如何变化都不会抬头揣测重奕的表情后,宋佩瑜才放弃挣扎,掩耳盗铃的默认,金吉不抬头就不会发现他从重奕手里吃榛子。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90)
然而重奕刚将桌面上能剥的三盘坚果都剥完,金吉就立刻给小郡王传收尾,满脸认真的道,陛下嘱咐臣找时间多与朱雀说说弟弟们的事,让他和狸奴别忘给弟弟们准备新年礼物。殿下得闲,尽管召见臣。
宋佩瑜脸色僵硬了一瞬,默默捂住脸。
只要他没看见金吉,金吉就不会知道他在重奕手里吃榛子!
重奕被宋佩瑜的动作逗得发笑,想要打趣几句,却突然想起来,他因为说错话,已经连续两天都没能抱着宋佩瑜睡觉,脸色几不可见的僵硬了下,立刻转移话题,你还有什么事?
好在金吉能被永和帝派来邱县给重奕和宋佩瑜送东西、传递消息,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眼力就是其中之一。
金吉假装没发现宋佩瑜的羞窘,目不斜视的盯着重奕的靴子,将赵国、黎国、楚国闹出的动静说给重奕听。
重奕靠在椅子上,漫不经心的应了声,要出兵?
父皇不忿嘴边的鸭子飞了,他抢回来就是。
陛下提醒殿下,要小心黎国的混乱的形势,可能会影响到燕国。金吉牢记永和帝的嘱咐,先挑最重要的话与重奕说,无论如何,都要等到明年春耕结束,再对燕国出兵。
就算陈国更早的拿下黎国,开始给赵国使绊子,赵国也要忍住。
在永和帝心中,天下就没有比春耕还重要的事。
陛下慈爱宋佩瑜发自内心的赞叹。
永和帝愿意用对于朝堂来说更麻烦也更容易出现变故,却会让燕国百姓损失更小的方式将燕国纳入版图。
重奕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宋佩瑜的话。
距离春耕至少还有三个月,那么遥远的事,没有必要现在就开始考虑。
见重奕已经没什么想要问得话,宋佩瑜才正色询问金吉有关于楚国和黎国部分世家突然达成共识的内情。
楚国人不会不知道,楚国接受黎国世家的求助,还特意赶在赵国出兵之前占领黎国与赵国接壤的位置,会得罪赵国。
宋佩瑜想知道,楚国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一直以来与世无争的行事作风。
原因在宋佩瑜的预料之外,却很符合楚国的情况。
半年前,楚国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子忽然生了场大病,虽然没因为这场病薨逝,身体却始终都不太好,最多也就拖到年后。
然而楚国老太子的父亲,已经将近百岁的楚皇却仍旧身体健康,甚至在年初的时候得了个小公主。
楚皇还在与永和帝的信中开玩笑,让永和帝送个小郡王去楚国皇宫给小公主做驸马。
随着老太子的日子越来越少,楚国不得不面临难题。
太子薨逝后,是立太子的儿子为太孙,还是立楚皇的其他儿子为太子?
自古以来,但凡是有叔叔的太孙,最后都没什么好结局。楚国太子的儿子却与有史以来的太孙都不太一样。
楚国老太子都将近七十,长孙正好四十二岁。
相比历史上记载的孱弱太孙与正值壮年的叔叔们。
楚国皇长孙与他已经年老体衰的叔叔们比较,反而是正值壮年的那个。
楚国的问题在于,楚皇的继皇后,给楚皇生下个与皇长孙同年的嫡次子,也就是楚国答应黎国世家的请求后,带兵快速占领黎国地盘的楚国嘉王。
如果是楚皇先驾崩,哪怕是楚皇和楚国皇太子同时逝世,嘉王都不会生出与皇长孙相争的心思。
但事情就是那么凑巧,楚国老太子眼看着就要咽气,楚皇却至少还能坚持几年。
只要楚国老太子薨逝,嘉王就是楚皇唯一的嫡子,他母亲是皇后,外公是承恩侯,身份甚至比皇长孙更胜一筹。
一个是曾经倾注过希望的长孙,一个是继室皇后生下的小儿子。
应该立刻拿定主意的楚皇,陷入犹豫。
凭他的心思,其实更看重嘉王。
毕竟他的孙子那么多,长孙除了是长孙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嫡子却只有太子和嘉王。
楚皇当年也是抱着嘉王聪明伶俐可惜生得晚,想要补偿嘉王的心思,才会力排众议,立嘉王的母妃为皇后。
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的人是曾寄托他所有期望的太子,就算他们近年来多有争吵,楚皇却从来都没想过,太子会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太子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也最觉得愧对的人就是皇长孙,楚皇又怎么忍心看太子遗憾离世。
楚皇在手心与手背的选择上陷入迟疑,顺势在朝臣的争执下端水。
就连老太子病倒后无暇再处理朝政,楚皇都是让皇长孙与嘉王协商处理。
协商的结果自然是皇长孙觉得委屈,嘉王觉得憋屈。
两个人对彼此的好感直线下降,快速从关系还不错的叔侄变成针锋相对的政敌。
黎国世家正是在这个时候,请求楚国的帮助,并承诺会大开城门,主动迎楚军进入黎国的县城。
皇长孙是被老太子手把手带大,想法与楚皇、老太子一脉相承。
与世无争、力求稳妥。
他稍作犹豫后,就回绝了黎国世家。
他不想因为黎国世家与赵国产生隔阂。
嘉王的想法却与皇长孙不同。
皇长孙生下来就是皇长孙,未来的皇太子,有追求稳妥的资格。
他却因为晚出生几十年,只能做个亲王,好不容易才等到皇太子先于楚皇病危,给了他一线机会。
嘉王十分明白,他在上面有作为嫡长子大哥的情况下,还敢暗中肖想皇太子的位置,已经是离经叛道。
他想抓住机会,代替大哥成为皇太子,就要更离经叛道才行。
谁也不知道嘉王与楚皇说了什么。
从结果上看,嘉王成功说服楚皇,从楚皇手中拿到兵权,快马加鞭的赶到楚黎边境,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黎国五个县城。
嘉王的表现让楚臣大喜过望。
他们已经有追求稳妥数十年的楚皇,委实不想再要一个与楚皇性格相似的新君。
他们想要嘉王这样,能让楚国更进一步的君主。
在与皇长孙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的嘉王立刻反扑,获得绝大部分朝臣的支持。
就连皇长孙年长的叔叔们,也纷纷选择嘉王。
按照目前的形势,除非楚国老太子薨逝后,楚皇暂时压下立新储君的事,否则楚国的新太子必然会是嘉王。
以楚皇的高龄和皇长孙与嘉王之间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楚皇越是拖延立储,越可能让楚国陷入混乱。
从金吉处得知楚国改变往日行事作风的内情后,宋佩瑜总觉得未来楚国与赵国,未必能维持从前的友好。
他开始不动声色的掏空赵国在楚国的各种商铺和其他经营,顺便给楚国留下些惊喜。
如果楚国想与赵国突然翻脸,就会收到惊喜。
做好对楚国的安排后,就到了新年。
已经被赵国攻占的燕国县城,至少会各派一名赵臣和一名燕臣来给重奕请安。
吕纪和与宋景珏等人也纷纷赶来。
邱县一下便热闹了起来。
除夕当天,重奕穿着太子朝服带领百官祭祀。
宋佩瑜站在赵臣首位,轻而易举的察觉赵臣和燕臣之间的微妙。
他只当什么没发现,一丝不苟的按照礼官的提醒完成祭祀。
等到祭祀结束,就是年宴。
人多且杂,宴席的时间也不确定。
除了几道有特别寓意的菜,每个人面前都是香气扑鼻的高汤,和各色肉、菜。
火锅起码不会浪费粮食。
开宴前,众人纷纷从座位上起身,肃立在原地,听安公公念永和帝的恩旨和赏赐的年礼。
宋佩瑜都不用特别留意,就能将赵臣与燕臣们的各种表情变化都看在眼中。
亏得永和帝大方且有钱,宋佩瑜又提前拟定单子送回咸阳。
如此充分的准备下,才没让赵臣与燕臣对彼此更排斥,反而暗自觉得相比对方,永和帝更重视自己,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
东宫太子宾客宋佩瑜安公公的声音忽然变得激昂。
宋佩瑜往前迈了一步,对拿着圣旨的安公公稽首,臣在
自从赵国正式对燕国出兵后,咸阳就另外任命大理寺卿,宋佩瑜身上只剩下太子宾客的虚衔。
加从一品少师,赐朝服、赐蟒服十二件,赐
仍旧低着头的宋佩瑜,脸上的神色逐渐奇怪,没有实职却能从正三品虚衔升到从一品虚衔的人,迄今为止也许只有他一个。
官员有升迁的时候,惯例会赐朝服。
蟒服是怎么回事?
按例只有宗室才能穿蟒服。
虽然也有帝王赐臣子蟒服以示宠爱的先例,宋佩瑜从前也被赐过蟒服。
但十二件蟒服?
宋佩瑜怀疑安公公太累,念错了数目。
然而来福将永和帝给宋佩瑜的赏赐都拿出来展示的时候,却是正好十二件蟒袍一字排开。
与宋佩瑜从前见过的永和帝赏蟒袍,只有件孤零零的衣服不同。
赏赐给宋佩瑜的蟒袍还有相应的头冠和各种配饰,连与蟒袍颜色相衬的荷包都有。
这下不仅宋佩瑜脸色怪异,在场的赵臣与燕臣的表情也逐渐微妙。
比起燕臣们脸上明晃晃的羡慕,赵臣脸上的神色就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宋佩瑜无暇考虑太多,再次朗声谢赏。
等重奕也拿到永和帝的赏赐,年宴才正式开始。
酒过三巡,众臣纷纷涌到重奕身边,给重奕敬酒。
重奕早就被宋佩瑜提着耳朵嘱咐数次,主要还是宋佩瑜答应他,今日好生应付这些朝臣,等过两日闲下来,就试试他新到手的册子。
因此今日的重奕脾气特别好,无论是谁给他敬酒都来者不拒,以至于原本不太敢往重奕身边凑的人,也纷纷挤了过去。
除了重奕身边,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宋佩瑜周围。
虽然虚衔比不过实职,但宋佩瑜的虚衔是从一品。
就算是咸阳的二品大员们,也不会不给宋佩瑜面子,更何况他们这些大部分在咸阳只能屈就五六品的人。
拍一品官的马屁,不丢人。
哪怕只是喝度数最低的果酒,宋佩瑜从人群中脱离的出来的时候,脸上也有了微红。
他看吕纪和身边正好没人,就缓步走了过去。
宋佩瑜想问吕纪和,知不知道永和帝为什么要赐他十二件蟒服,又直觉问吕纪和这个问题,他会后悔。
吕纪和抬头就见到神色纠结站在他身后的宋佩瑜,嘴角敷衍的笑容顿时真诚了些,恭喜宋少师。
宋佩瑜回礼,吕尚书同喜。
宋佩瑜决定相信直觉,放弃问吕纪和十二件蟒服的事。
吕纪和却不肯放过宋佩瑜,他意味深长勾起嘴角,仿佛闲话似的道,你大哥今年收到份特别的年礼。
什么?宋佩瑜下意识的追问。
吕纪和眼角闪过狡黠,笑嘻嘻的道,云阳伯收到块龙衔珠的玉佩。
大哥龙衔珠?
这又是为什么?
宋佩瑜脸上的茫然更甚。
龙衔珠玉佩可拆分为龙与珠。
已婚皇子佩龙,皇子妃佩珠。
除了皇子和皇子妃,只有皇子妃的母家才会得到龙衔珠玉佩的赏赐。
这是帝王对皇子妃十分满意,才会赏其母家的意思。
宋佩瑜脑中猛得闪过灵光。
永和帝每年赏赐内命妇的节礼,都是凤袍十二件,头面十二副。
这
第117章
年后,各国都收到来自楚国的讣告。
楚国老太子勉强熬过年节,在初五那天薨逝。
楚皇大悲,不仅宣布停朝百日,还要追封楚国老太子为孝成帝,却遭到几乎所有朝臣的反对。
楚皇尚且康健,楚国怎么能有第二个皇帝?
拉锯多日后,年迈的楚皇终究还是对朝臣妥协。
楚国老太子被追封为孝成太子,丧礼规制都以帝王的标准进行,葬入楚皇给自己准备的帝陵侧室,皇长孙破例封亲王,封号为成。
旨意宣读后,楚国朝臣就明白了楚皇的选择。
如果楚皇有意册封皇长孙为皇太孙,就不该在孝成太子刚薨逝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破例给皇长孙亲王的爵位。
这相当于告诉众朝臣和皇长孙,皇长孙已经受到孝成太子的遗泽,破例得封亲王,不该再肖想更多。
等到嘉王凯旋回朝的时候,楚皇和朝廷势必会奖赏嘉王。
嘉王已经是亲王,又是楚皇唯一的嫡子,此行又是开疆扩土的战功。
该给嘉王怎样的奖赏不言而喻。
讣告发往各国后,楚国混乱的形式忽然明朗起来。
远在黎国的嘉王也频频传回捷报。
他趁着陈国与黎国世家陷入僵持的阶段,在与陈国有无法和解矛盾的世家手中轻而易举的占领黎国许多县城。
三个月后,随着黎国末帝在黎都城墙上一跃而下,陈军彻底占领黎都,黎国正式在九州版图上消失。
原本属于黎国的地盘,大致分为四份,陈国独占三份,剩下的那份被楚国占领。
楚国与陈国不停往彼此短兵相接的地点增兵,却都没有动手的意思。
春耕以至,越是刚经历过战火的地方,越是不能忽略春耕,否则肯定会遭遇百姓的疯狂反抗。
与此同时,更北边的燕国境内也在准备春耕。
赵国的良种已经推行十多年,早就不是秘密,却只有在赵国境内才会分发到百姓手中。
其他地方就算是通过各种办法,从赵国带走良种,也只是在世家中流传,百姓最多是去给世家种地的时候能看到良种,私下种植良种会触犯律法,被罚为矿奴。
宋佩瑜在冬日找了不少燕国县衙的文书来研究,决定让燕国三十县都在今年春耕用赵国的良种,特意抓重奕来写奏折要种子。
如今的赵国良种,早就不止宋佩瑜最开始阴差阳错得到的兖州高产菽种。
从六年前起,频繁来往西域商路的商队和从楚国出海口出发的船队都陆续有所收获,多年积攒、培育许多唯有赵国才有的良种。
宋佩瑜从出海船队带回来的东西中找到更优良的棉花种子后,还特意让去西域的商队,将更优良的棉花种子带去西域路上的部落处。
赵国每年都会从这些部落购买大量雪白的棉花球。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91)
这些在西域种植的棉花球,不仅在质量上远胜于赵国境内种植的棉花球,直接购买相比自己种植,也能更节省成本。
在赵国境内,棉制品已经大量代替麻制品,甚至连白麻纸的价格都直线下降。
可惜赵国早就有更物美价廉的赵纸,就算白麻纸的价格直线下降,在赵国境内仍旧卖不出去,只能卖给来往赵国的商队。
商队会将从赵国低价收购的白麻纸带去明令禁止使用赵纸的国家,陈国。
赵国和燕国接壤,气候也没差太多。
在赵国种植效果没有西域好的棉花,拿到燕国也不会有区别。
这是燕国百姓成为赵国百姓的第一年,一定要拿出最能让燕国百姓直观感受到生活变好的良种。
最初的兖州良菽,仍旧是最好的选择。
宋佩瑜压着重奕写的那份要良种的奏折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菽种,其次是这些年陆续在赵国种植的各种新奇蔬菜。
永和帝立刻满足奏折上的所有需求,调集大量种子陆续送到边境,由专人护送到已经插上赵旗和朱雀旗的燕国各县。
为了抢春耕的速度,宋佩瑜甚至想到,让赵军去帮燕国百姓春耕的办法。
赵军早就不再是十多年前的赵军,这十年,他们修过水泥路,盖过城墙,搭建过养殖场
不过是他们每年都要做的春耕,简直不要太容易。
赵军舍不得用军马给燕国百姓犁地,就去林子里抓野牛野猪,他们自然有让这些畜生短时间内好好听话的办法。
这些畜生能一直听话,就留给燕国百姓,他们也能去县衙领份赏钱。
如果这些畜生始终不听话,就在干完活后直接卖给火头营,他们也能拿到钱。
因为有宋佩瑜精心拟定的奖赏制度,帮助燕国百姓耕多少地,就能获得多少银钱,赵军们对这项突如其来的任务非但没有不满,反而兴致高昂。
原本需要将近一个月才能完成的春耕,只用半个月就彻底完成。
多出来的这半个月时间,赵军要勤加操练,准备继续朝着燕国推进,百姓们也没得闲。
宋佩瑜专门找人去村子里给百姓们上课。
先告诉百姓们,他们今年的税收,仍旧要按照燕国时征收的标准来,等到赵国彻底将燕国纳入版图后,才会统一两国之间不同的税收标准、尺度标准
没等百姓们抱怨,来人已经开始仔细与燕国百姓介绍赵国百姓每年的税收,还有最近几年才在赵国县城内时兴起来的工厂等,具体都是什么意思,招人的标准和工作情况。
还没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百姓就成了最期待赵国能尽快将整个燕国都纳入版图的人。
还有百姓专门找到赵国官员,表示他们有亲人被征兵役,正在某县驻守。
他们希望能找人代笔写信或者带话,让亲人不要再给燕国买命,快点逃回来。
速度够快的话,说不定还能赶上修建水泥路的征丁。
有人带头的情况下,宋佩瑜的桌上很快便出现一份名单。
名单上的人都是已经被赵国占领的燕国县城所属百姓的亲人,大多都是在附近还在燕国手中的县城中服兵役,还有少数在服兵役期间表现良好被调去洛阳的人。
当初因为家人服兵役期间表现良好被调去洛阳而自豪的人,反而成了最懊恼的人。
燕国百姓能毫无芥蒂的将他们正在服兵役的家人都告诉赵国人,也是因为赵军自从对燕国出兵,从来都没做过屠杀燕兵的行为。
向来都是直接烧了花名册,还会专门派人将有归处的士兵都送回家。
因为周边就有不少原本服兵役,如今陆续回家的例子在,才让这些燕国百姓敢如此轻易的将自家正服兵役的人说出来。
宋佩瑜让人将所有送来的名单都重新整理,装订成简单明了的小册子,亲自在册子的封面提字。
归家册
等到春耕最佳的时间段彻底过去,仍在燕国控制下的县城也完成春耕。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在三十县转了一圈的重奕也带着他看中的士兵回到邱县。
不出意外,全都是骑兵。
翌日,重奕正式带兵从邱县出发,朝燕国的下个县城,户县,前进。
宋佩瑜站在邱县城墙上,居高临下的看着穿着宽大常服,半点都不像是将军的重奕和重奕身后用来攻城,能称作可怜的两万骑兵。
可惜他要在后方调度粮草,辎重,又要负责咸阳和洛阳的书信中转,没法跟着重奕跑。
下次见面的时候,也许是在洛阳城下。
重奕忽然回头朝城墙上看了眼。
明明连重奕的表情都看不清,宋佩瑜却觉得他在重奕脸上看到了挂念。
宋佩瑜立刻朝重奕挥手,嘴角却扬起苦笑。
他在后方能有什么事?
反倒是战场上人心莫测,刀剑无眼,是他挂念重奕才是。
重奕来到下个县城的城墙下时,户县已经城门紧闭,甚至连城墙上都看不到人,只能看到整齐排列在一起的盾牌。
户县驻军首领尤将军,吸取去年无数前辈同僚的经验。
只要不迎战,赵军就拿他没办法。
不必重奕发话,就有人站出来叫阵。
可惜城墙上的人是打算将龟缩战术进行到底。
无论赵军如何叫阵。
展现赵国太子之威、嘲讽燕国朝堂无能、大骂孝帝不孝,明正帝从根子上就不正,辱骂驻军首领是个万年王八
从正午到黄昏,叫阵的人都换了七八个,户县硬是没有半句话的回应,连靠人力才能整齐罗列在一起的盾牌,都纹丝不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