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修路的三个月,也是农闲的三个月。
以赵国标准统一各种计量的过程,悄无声息的在青州、兖州和翼州进行。
与此同时,各地的小巷和村口都出现无偿教人认字的赵国人。
这些赵国人还会免费送学生们一本书,名为【赵】常用律法,老师们会从第一页开始教学生们认字。
国破之后,怀着各种心思熬过冬天的各地百姓,都在春天和夏天感受到充实和希望。
等到秋日收税时,百姓们已经可以与曾让他们闻风丧胆的赵军,热情的打招呼,毫无芥蒂的交流。
直到这个时候,各地百姓才知道幽州百姓要交的农税是多么的惊人。
他们交税后,剩下的粮食是往年的三倍!
不仅不用勒紧裤腰带,忍着饥饿度过寒冬,还能有余粮换些银钱,在过年的时候添个肉菜。
世上竟然能有此等好事?
田埂上忽然响起一片接着一片的哭嚎声。
赵军默默看着失声痛哭的百姓,恍惚间觉得仿佛回到十四年前。
赵国第一次减税的那个秋天,也到处都是这种哭声。
有了这一年的积累,翌年春耕,衙门问百姓是否要换种的时候。
各地百姓都在犹豫后,多少换了些比他们现在用的种子贵了许多的赵国良种,满怀希望的等待种子发芽破土。
原本对赵军最为敌视的兖州百姓,反而最坚定的认为自己是赵国人。
好在当年给兖州王族收尸的时候,都是草草埋葬,没有特意立碑。
否则兖州王族,非得被见过世面后,惊觉自己曾经的愚昧,对兖州王族恨之入骨的兖州百姓挖出来鞭尸不可。
宋佩瑜与重奕在青州和兖州之间不停轮转,终究还是停留了两年。
等到第二年,青州百姓和兖州百姓种的赵国良种都有个不错的结果,宋佩瑜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不枉费他头一年就在青州和兖州买了许多庄子,用来实验适合在赵国种植的良种,是否也适合在兖州和青州种植。
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找到最合适兖州百姓和青州百姓种植的良种。
秋收过后,重奕给翼州、兖州和青州换防,刻意模糊三州之间的界限。
吕纪和与从咸阳赶来的慕容靖,也赶到宋佩瑜和重奕所在的柯县。
他们将代替宋佩瑜和重奕,至少在兖州和青州坐镇三年。
宋佩瑜和重奕离开兖州,自然不会悄无声息的离开。
重奕豪华的太子仪仗又派上了用场。
登上太子仪仗后,重奕对正望着他的宋佩瑜招手。
宋佩瑜以为重奕是有话要对他说,立刻走了过去。
却没想到走过去后,居然会被扣在了太子仪仗上。
宋佩瑜僵硬着身体,低声道,放手!
太子仪仗讲究的就是排场,车架上别说是站两个人,就算站七八个人都不会显得拥挤,宋佩瑜却觉得有些窒闷。
重奕以宋佩瑜没法抗拒的力道,又将宋佩瑜往他身边拽了拽,语气懒散,不放。
宋佩瑜正要说话,却被不知从何处过来的平彰打断,一切准备就绪,殿下以为该何时出发?
我先下去!宋佩瑜立刻道。
宋佩瑜说话的同时,重奕转头看向平彰,即刻启程。
平彰挠了挠后脑勺,低声答是,转身就走,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他。
也不知道平彰的是,究竟是对谁而说。
宋佩瑜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低沉悠长的角声吹起,身下的车架开始缓移动,继而速度越来越快。
重奕抓着宋佩瑜手臂的手顺势往下,以十指相扣的方式握住宋佩瑜潮湿的手。
兖州百姓自发的从家中走出来,沉默的跪在仪仗侧边,送改变他们生活的人离开。
两个月前,宋佩瑜与重奕离开青州的时候,青州百姓也曾这么做。
那时宋佩瑜不在车架上,而是驭马在车架侧边,与百姓一同看向车架上仿佛神君似的重奕。
如今他也在车架上,身侧就是紧握着他手的重奕,眼角余光中尽是一闪而过的百姓。
他们或男或女,或年长或年幼,就连高矮胖瘦都大不相同。
脸上的表情却几乎一模一样。
离开柯都后,宋佩瑜和重奕还要走遍兖州,才会去翼州。
自从在柯都上了重奕的当后,宋佩瑜就开始躲着重奕,尤其是车队即将出发的时候,甚至故意带着人,去路边树林中转悠。
可惜无论宋佩瑜怎么躲避,他都不可能躲得过重奕。
而且宋佩瑜不想上车架,本就是因为不想太张扬,所以每次重奕来抓他的时候,越是众目睽睽,宋佩瑜就越不会做出挣扎的动作。
久而久之,宋佩瑜再于出发前,特意躲着重奕的时候,总是会有人提醒宋佩瑜,宋大人快些回来,不然殿下又要找你。
如此猫抓老鼠似的走过几个城池,宋佩瑜突然了悟。
虽然他每次都竭尽全力的躲着重奕,但迄今为止,就没有一次成功过。
既然如此,他还白费这个功夫做什么?
于是,在下一次出发前,宋佩瑜非但没继续躲着重奕,反而主动出现在车架旁边,对着重奕伸出手,等着重奕拽他上去。
宋佩瑜能肯定,在某个瞬间,他在重奕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失望。
感情重奕还将猫抓老鼠当成游戏了?
宋佩瑜短暂的沉思后,决定满足重奕这点小爱好。
下次出发前,他又带着护卫去周边闲逛,因为从有意躲避变成哄孩子,宋佩瑜变得极不走心,甚至都没离开赵军暂时修整的范围。
果然,重奕又在出发前,猝不及防的出现在宋佩瑜面前。
虽然重奕的表情与往日没什么区别。
但在宋佩瑜眼中,重奕肉眼可见的比昨天兴致高昂。
幼稚宋佩瑜仗着没人敢直视重奕,伸出食指在重奕的脸蛋上刮了下。
重奕满脸茫然,就像是真的没反应过来似的,什么?
宋佩瑜勾起嘴角,摇了摇头,却在下次出发前躲重奕的时候上心了许多。
这种于万人中央,心照不宣的做只与彼此有默契之事的感觉还挺新鲜。
不知不觉间,宋佩瑜就将他曾嘲讽重奕幼稚的事,彻底忘在了脑后。
因为他已经变成与重奕一样幼稚的人。
离开兖州踏入翼州的当天,宋佩瑜收到来自洛阳的信。
自从第一次收到洛阳委托赵军送来的信后,宋佩瑜就总是能收到洛阳的信。
刚开始的时候,写信的人还有心情慢慢与宋佩瑜寒暄,隐晦的提醒宋佩瑜,宋大人和殿下在洛阳,也能兼顾兖州和青州的情况。
就算实在离不开兖州和青州,最好让重奕先来洛阳,再回兖州、青州那边。
后来随着宋佩瑜装信的小箱子换了好几个,干脆换成大箱子后,洛阳来信的内容也越来越直白。
今年秋收之后,宋佩瑜收到的所有信都来自明正帝。
实际上,明正帝的信是发给重奕,但是重奕懒得理会他。
宋佩瑜看在与诸多燕臣的交情上,才会打开明正帝发来的信。
从朕降,速来。
到听闻你过了三十而立之年,也没娶妻生子,是不是不行?
再到我求你快点来行不行,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都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我
宋佩瑜看着手中还不到三分之一的信纸,眉宇间的褶皱稍深了些。
送信的人在路上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河中,这封信的内容也只剩下他手上的这些。
明正帝过了什么日子?
永和帝明明下令,定时给洛阳送足够的补给,比照安平王的份例供养明正帝。对于永和帝来说,亲王份例换取个好名声,简直不要太赚。
对洛阳的燕臣,永和帝也多有优待,会定时送符合燕臣品级一半的份例去他们府上,既能彰显永和帝的大度,让洛阳的燕臣安心,也不会让咸阳赵臣产生不满。
难道有人胆大包天,敢贪下送去洛阳的东西?
虽然有所怀疑,但宋佩瑜并没有因此劝说重奕加快行军速度。
他们回赵国的路线,是许多人付出无数心血的成果,不该因为明正帝的三言两语就有所改变。
而且洛阳已经封锁两年多,明正帝也没饿死,洛阳也从来没出过大乱子。
想来就算是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送往洛阳的东西伸手,也不敢太过分。
说不定是明正帝人心不足,所以才多有抱怨。
就算明正帝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明正帝已经吃了许久的苦,也不差赵军赶路的这点时间。
按照原本的行军速度,重奕的仪仗在距离新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到达洛阳。
明正帝亲自带着燕国朝臣出城十里迎接。
相隔老远,已经习惯在重奕车架中与重奕手拉手的宋佩瑜,就能看到许多圆润的球球。
宋佩瑜突然想起进入翼州时,收到的那份来自明正帝的信。
我求你快点来行不行,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都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我
宋佩瑜试着补全这句话。
我求你快点来行不行,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都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我都胖成球了!
嘶,洛阳已经没有可以处理的政务,永和帝还愿意好吃好喝的供着明正帝和燕臣。
明正帝和燕臣在格外安逸又无所事事的环境下吃成球,似乎也不奇怪?
宋佩瑜顿时乐的不行,浑身的重量都压到了重奕身上。
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队伍最前方的车架上,除了在城内和要入城、刚出城的时候,他们大多都是在马车里打发时间。
所以在其他人身上都有层薄薄的雪花时,宋佩瑜和重奕身上的斗篷就显得十分清爽。
干燥的毛绒斗篷贴在一起,顿时让畏寒的宋佩瑜感受到温暖。
他边与重奕说他突然狂笑的原因,边不自觉的又往重奕身上靠了靠。
洛阳等了重奕将近三年。
刚开始的时候,从明正帝到燕臣都怀揣各种小心思。
燕臣们甚至还专门讨论过,要怎么对赵国投降,才能显得出他们虽败不入,不容永和帝与赵臣轻视。
短短的时间内,燕臣们就想到许多方式,又激烈的探讨这些方式的可行性,最后剩下三个最完美的投降方式,继续探讨。
明正帝和燕臣们蓄势待发许久,却始终没等到重奕,只等到有关于重奕的各种消息。
重奕大败突厥,路过洛阳而不入,直接跑去打兖州。
兖州王都被破,兖州王全族自杀。
青州王归降赵国,隔年带着家眷属臣,包袱款款的经过洛阳前往咸阳。
明正帝和燕臣们的心从复杂到期盼再到焦急最后心如死灰。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重奕,明正帝与燕臣们已经完全没有心情再搞花活。
明正帝直接将庆帝玉玺和孝帝玉玺都带了出来,一手一个的献给重奕,就算是投降。
至于他自己的玉玺因为登基时间太短,且已经有大父和父亲的玉玺用,明正帝从来都没有过自己的玉玺。
宋佩瑜下意识的伸手,抱住重奕随手递给他的庆帝玉玺。
此时此刻,望着雪地里列队排好的圆滚滚,宋佩瑜突然感觉到明正帝和燕臣们等待三年的暴躁,胸腔涌上几不可查的心虚。
其实他和重奕在兖州、青州轮转的时候,重奕确实有很多时间和机会,能来洛阳接受明正帝和燕臣们的投降。
但重奕不想离开他,他们又不能同时放下兖州和青州的烂摊子来洛阳。
实在没办法,才会拖到现在。
第125章
洛阳城内倒是与宋佩瑜和重奕三年前离开的时候没什么不同,偶尔瞥向大路两边,还能看得到在窗后探头探脑的人影。
想来是洛阳百姓知晓赵太子今日进城,虽然不敢光明正大的看,却实在好奇传闻中战无不胜的赵太子,没忍住偷看。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207)
明正帝已经十分自觉的从洛阳皇宫的主殿中搬了出来。
他其实更想直接出宫,却不敢擅自决定,便搬到距离皇宫大门最近的殿中,暗搓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明正帝和燕臣们愿意一切从简,赶时间回咸阳过年的重奕和宋佩瑜自然要成全他们。
一行人沉默的前往平日里燕国大朝会所在的大殿。
重奕登上九层高台,转过身面对台下的明正帝和燕臣们。
明正帝与燕臣们早就在重奕往台阶上走的时候,就跪了下去,等重奕转身后,他们齐声开口,臣愿降赵,请太子殿下成全。
重奕很满意明正帝和燕臣们简明的话,具体表现为他比明正帝和燕臣们还有效率,连客套敲打的话都省下,直接让人宣旨。
圣旨半年前就从咸阳送到重奕手中。
封明正帝为平王,于咸阳赐平王府,命平王携燕国已逝敬王的两个儿子,随重奕一同前往咸阳,入住平王府。
燕国皇族和勋贵的爵位都连降三等,与平王一样,随重奕前往咸阳朝拜永和帝。
宋佩瑜站在台下的最前方,光明正大的东张西望,将正毕恭毕敬聆听圣旨的平王和燕臣们的神色变化都看在眼底。
说起来,洛阳反倒是沾了青州的光。
要不是已经答应青州,只将青州王族和勋贵的爵位连降三等,依照永和帝的打算,原本是想只给明正帝个亲王爵位,再给燕国敬王留下的两个儿子找个好出路,就算是打发了燕国。
身上有爵位的人听到圣旨,知晓他们也要如同青州有爵位的人那样,身上的爵位连降三级,脸上都露出不同程度的苦涩和不舍。
然而听到他们要与重奕共同前往咸阳后,这些人苦涩和不舍立刻变成喜意。
用爵位换在永和帝和赵太子心中留下印象,不亏!
圣旨宣读完毕后,无论明正帝与燕臣们是什么想法,都要毕恭毕敬的领旨谢恩。
明正帝看着圣旨上的平字,目光在重奕身上划过,落在看起来比较和善的宋佩瑜身上,宋少师能否为小王解惑?
王爷客气了。宋佩瑜点了点头,某定知无不言。
咸阳不是已经有了个安平王?平王表情怪异,绝对算不上喜悦的看向宋佩瑜。
赵国这个安平王就很奇怪。
自古以来,大多都是一字并肩王,二字郡王。
安平王是亲王,却有个郡王的封号。
偏偏在安平王之后归顺赵国的梁王和青王,封号都没变,显得安平王越发奇怪。
宋佩瑜笑了笑,对平王道,陛下已经改封安平王的为安王,他的府邸就在王爷隔壁。王爷到了咸阳后,若是觉得无趣,可以去与安王玩耍,他是个十分随和好说话的人。
多亏平王这几年经过太多的大起大落,心境平和了许多,否则非得气昏过去。
安平王和当年的卫国是什么情况,九州谁不知晓。
他如今连安平王都不如?
安平封号拆开。
他竟然只能得后者。
平王气得当天夜里多吃了碗红烧肉。
别说,赵国的小猪就是不同,半点腥臊味都没有,软糯滑弹,香而不腻。
好吃!
宋佩瑜与重奕没打算在洛阳停留太久。
距离过年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要快选择性的巡视翼州剩下的城池,然后回咸阳过年。
虽然家人总是竭尽全力的瞒着他,但宋佩瑜早就知晓,自从去年,宋老夫人的身体就没有从前硬朗。
宋老夫人在去年冬日里,积攒下来许多病症。
好在熬过春天后就在慢慢痊愈,总算是没留下隐患。
也不知道今年入冬后,会不会有所反复。
平王和燕国其他有爵位的人都很有眼色,用最短的时间收拾好随身的东西后,就告诉宋佩瑜,他们随时都能出发。
余下的东西,自然有还在洛阳的人慢慢整理,等到明年开春化冻后,再送去咸阳。
姬瞳也回他在洛阳的府邸收拾了些东西,交代家人等到明年开春化冻后,就去咸阳找他。
其他身上没有爵位,也没被勒令搬去咸阳,又不如很早的时候就抱上重奕大腿的姬瞳运气好的燕臣,却急了。
当年庆帝改双都,彻底定都洛阳后,繁华程度相同的洛阳和咸阳立刻变得不同。
如今风水轮流转,赵存燕灭,咸阳仍旧是国都,洛阳却成为普通城池。
他们被留在洛阳,岂不是注定被前去咸阳的人抛在后面?
宋佩瑜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洛阳的热情。
他甚至轻易不敢出门,总觉得出门容易,却可能回不来。
即使宋佩瑜不出门,燕臣们也没放过宋佩瑜。
有些人能被赵军拦在门外,有些人却连赵军都拦不住。
比如曾经对宋氏有大恩的吴金飞。
再比如头发花白又德高望重的其他老大人。
无论赵军说什么,老大人们都直接往门内走。
要是赵军敢威胁老大人们,要将他们扔出去,老大人们就直接躺倒。
俗称为碰瓷。
宋佩瑜拿这些人没有任何办法,尤其是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和他没见过面的亲爹宋良辞交情不浅,对他大哥宋瑾瑜年幼时的趣事,也是了如指掌。
最重要的事,这些老大人只是来与宋佩瑜唠家常,从来没和宋佩瑜提出具体的要求。
他们根本就不给宋佩瑜拒绝的机会。
重奕收到宋佩瑜的求助,曾试图解救宋佩瑜,却将自己搭了进去。
宋佩瑜发现短短的时间内,身侧的人就全都围在了重奕身边,深深的松了口气的同时,心情也变得更加复杂,原来他只是株,老大人们真正的目标是兔。
生怕离开洛阳的时候,也会被老大人们想尽办法阻拦。
宋佩瑜特意提醒老大人们,永和帝的圣旨只是让必须去咸阳的人去咸阳,并没有不许其他人去咸阳的意思。
随着赵国版图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缺能做事的朝臣。
只要这些老大人们愿意去与永和帝低头,以永和帝的心胸,必然会启用他们。
老大人们却不为所动。
宋佩瑜这才知道老大人们是存在怎样的野心。
他们竟然想劝永和帝迁都洛阳。
宋佩瑜顿时不敢再劝这些老大人们去咸阳了,他怕这些老大人们出现在咸阳朝堂后,会和赵臣血溅当场。
离开洛阳的时候,宋佩瑜的随身行李中又多了个专门放信件的小木箱。
这里面都是洛阳的老大人们给永和帝的信,宋佩瑜已经从老大人们处知晓了信中的内容。
论从咸阳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里面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咸阳在九州中算是位置偏远,没有洛阳处于正中央的位置好。
无论是青州、兖州的消息,还是陈国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传到洛阳,从洛阳再传到咸阳。
然后咸阳的命令通过洛阳,再传去青州、兖州或者陈国。
平白耽误许多时间。
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说不定等咸阳收到消息,事情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除此之外,庆帝当年会在咸阳与洛阳之间选择洛阳,也是因为那些年洛阳的气候比咸阳稳定。
这些年咸阳的气候虽然没再恶化,却始终比不过洛阳。
不得不说,洛阳的老大人们虽然有私心,劝说永和帝迁都的理由却不是无的放矢。
只是
宋佩瑜摇了摇头。
幽州作为龙兴之地,才是赵国的根基。
为了一时的便捷,动摇根基,亦是得不偿失。
这事,难办得很。
离开翼州进入幽州后,重奕立刻舍弃虽然华丽威严却笨拙的太子仪仗,整日在马车里与宋佩瑜厮混,心情肉眼可见的转好。
宋佩瑜当然知道重奕心情变好的原因。
不久前,从咸阳传来永和帝的密信,信上永和帝提及,正在给重奕准备聘礼。
可惜宋佩瑜委婉的询问宋瑾瑜,永和帝打算如何说服朝臣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打探出来,宋瑾瑜没回信,只给他送了本书,名为清净。
宋佩瑜不敢再捋宋瑾瑜的虎须,接下来再与宋氏有通信,也绝口不提重奕。
到达咸阳前,宋佩瑜收到来自陈国的消息。
即将出孝的宣泰帝已经与楚太子达成共识,会在出孝后,迎娶楚太子的女儿为皇后。
当初薛临在燕国身受重伤,被下属带回豫州后,曾神志不清只能缠绵病榻许久。
他好不容易清醒后,才知晓姬瞳不仅守住了燕城,还将陈军追得屁滚尿流,打下许多豫州城池。
薛临大怒,还没来得及将怒火发出去,就得知更让他愤怒的事。
那日坍塌的帐篷带倒了烛火。
他脸上多了许多狰狞恐怖的伤疤,已经用过无数珍贵药材和偏方医治,都只是让这些疤痕变淡,完全看不到彻底祛除这些疤痕的希望。
还有他身下的雄伟之处,也被坍塌的帐篷砸了个正着,别说是龙虎精神,昏迷的这段时间,随时随地都会淌出黄汤。
听闻他手下的蠢货因为过于着急,去民间寻找名医的时候,没顾得上隐藏踪迹。
几乎全天下的人都已经知道,陈太子消失的时间里,陈太子的心腹正全力寻找能除烫伤痕迹的名医和治疗雄伟之处的名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