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官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鹅城知县
“李书记,我承认有一些欠缺,但是我觉得我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现在的中心工作依然是加强经济建设,纪检工作还是服务于经济工作大局,我坚持纪检工作还是要以平稳为主。”安东为自己的工作思路进行辩护。
李
仪平道:“你这样说也有一定道理,但这是省委书记考虑的事情,不是你要考虑的事情,你的职责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才是你纪委书记的本职工作,你不要替别人考虑问题,你回去好好地想一想,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如果你觉得纪委书记这个职位不大适合你,你可以向省委或者向我提出来,今天就先谈到这里吧。”
李仪平最后说的这句话让安东感到如五雷轰顶,看来李仪平对他很不满意,要调整他的职务,他还想辩解几句,但是李仪平已经起身要去休息了,他只好跟在后面,也走了出去,却不好再说什么了。
安东在李仪平走了以后,就有些走坐不宁了,很明显,林振是不支持他的,而李仪平现在也不支持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是呆在纪委书记这个位子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反而会因为这样而不断受到批评,如果他按照李仪平的要求加大反**的力度,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将更难,得罪人的事情,最后不一定能落好,如此一来,他这个纪委书记还最好辞了好,否则呆在这个位子坚决不走,只会变得更糟。但是如果他不干纪委书记了,会安排他什么职务?
安东对此也是拿捏不准,过了有两天,安东就直接找到林振,和林振好好地谈了一谈,提出自己担任纪委书记一职是否合适的问题,同时表示愿意辞去纪委书记的职务,让更有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他不想为此耽误到省委的整体工作。
看到他主动提出来不担任纪委书记一职的问题,林振感到他的态度还算不错,本来想将他调到人大政协去的,林振考虑了半天,决定还是让他留在省委常委之内,不过不是让他担任纪委书记了,而是让他去担任副省长,也算还是有实权的领导。
林振的考虑是这样的,纪委书记一职由张学兵担任,而组织部长一职就由白水清来担任,白水清现在还只是副省长,与林振走得关系很近,所以这次林振就想用他担任组织部长,白水清对此当然也是非常的高兴,在临退休前还能担任个省委常委也是不错的了。
等过了一段时间,在林振的建议下,中央调整了河西省的班子,安东被免去省纪委书记的职务,到省政府那边担任副省长,然后将张学兵调到省纪委担任纪委书记,同时将白水清调到省委组织部担任部长,班子成员没有变,但职务上作了调整,也算是一个小的调整,只是安东被调整到省政府担任副省长让别人感到他似乎犯了什么错误,否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这种调整的,但是安东感到这种调整法也是不错的了,必竟现在没有人来支持他,就是将他调整到一个无职无权的职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到了省政府担任白水清原来的职位,而且还是省委常委,算是照顾他了。
(本章完)
红色官途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回趟四蒙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回趟四蒙
张学兵一上任纪委书记,就下令彻查吴存功的案子,由此而牵连的干部多达七八人,虽然级别没有吴存功高,但也是在西平市有影响的干部,张强先是被隔离审查,然后调查出吴存功与他之间的金钱交易行为,被省纪委双规,安东看到张强的下场也是感慨万千,自己赏识的两个人居然是这样的人,真是后悔莫及啊。
由于受到这么一个刺激,安东虽然担任了副省长,而且还是省委常委,但是他基本上不再表现得很活跃,常委会上也很少发言,想来权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局外人看着非常风光,可是身在其位却是知道其中的滋味,人得意的时候才有多长时间,现在他虽然在位上,但是却感到压抑的很,没有一天感到快乐,不如当初提出到人大政协呆着去,但现在为时已晚,就是他想去人大政协,领导也不会同意的。
吴存功一案惊动全省,必竟西平是省会城市,其影响肯定要比一般的地市大,而且吴存功是从飞机上被抓回来的,其被抓捕过程存在一种神奇的色彩,一家报纸还专门就此事作了报道,省纪委专门将吴存功一案形成纪录片,下发到各个部门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将张强的事情在全省纪检系统进行通报,要求要以张强为前车之鉴,避免灯下黑的情况。
虽然吴存功一案对西平市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王简没有丝毫感到不该抓他,吴存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能说他的**是由于他领导不力,他现在坚决查处吴存功才会让西平的干部能引以为戒,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吴存功被抓就空出了一个副市长的位子,白水清现在当了组织部长,在务色副市长一职的时候就把四蒙现在的市委副书记,原来从省里下派到四蒙的一个干部调了过来,白水清在四蒙的时候与这个人的关系不错,所以现在就想起了他,同时将四蒙的干部调过来,王简也不会不同意,所以他和王简一商量就把这个事情定下来了。
那个人一调过来,就空出一个市委副书记的位子,杨春峰就抓住机会找到了王简,王简和白水清一说,白水清对王简还是比较尊重的,况且王简还同意了他调任那个四蒙市委副书记的要求,现在王简提出的建议,他能不同意吗,所以杨春峰就接手了市委副书记的职务,又往前面迈了一步。
胡宜团陆续接到一些关于针对市政府招投标中心的举报信,这些举报信看样子都是知情人的举报,一般来说都是那些在竞标过程中落败人的举报,他们认为招投标中心里面有猫腻,背后有名堂,肯定是有**的问题,看到这些举报信,胡宜团就想起王简交代他要好好查一查招投标中心的事情,另外针对四海公司的调查还没有头绪,吴存功和梁克栋一案用去了
他不少的精力,现在得腾出手来处理招投标中心一事。
胡宜团在西平上班,但他的家还在四蒙,所以有的时候他就会与王简一起回四蒙,王简是回老家看一看,他是回家看一看,当然王简回的次数要少很多。
又到了周末,王简就和胡宜团一起回四蒙,和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苏明辉,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别人不会有的,胡宜团一下子就成了西平市干部眼中最红的大红人,一方面他的纪委书记一职权力巨大,另一方面就是他和王简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两个方面加起来,没有人敢欺负他这个从外面调过来的干部。
和王简坐在同一个车子里,胡宜团就把想调查招投标中心的事情向王简汇报了一下,听了他的汇报,王简想了一想说道:“宜团,我现在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建设廉洁之城,干部首先廉洁了,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否则如果像吴存功那样,老百姓岂不是恨之入骨?而且我们把廉政工作搞好了,外来的投资商信任我们,不担心有人想刁难他们,要他们的好处,长期下去,我们的投资环境就会变好,对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建设廉洁城市,加强作风建设,净化官场风气,你觉得怎么样?”
没想到王简有着这样的想法,胡宜团一时也不好回答,他想了想说道:“王书记,你的想法很吸引人,但我怕有人不响应不配合,只纪委的力量恐怕很难达到。”
王简道:“我们建设廉洁城市,不是说把所有的**分子都抓干净,那样的任务肯定很重,而是说要建设一套廉洁的制度,比如政务信息公开,决策信息公开,把问题摆在阳光下,让制度来促进整个城市的廉政建设,然后再加上你们纪委的力量,改变整个城市的政治生态,你认为可不可以?”
听到王简这样说,胡宜团便说道:“王书记,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好,一方面抓打击,一方面抓建设,两手都要硬,我看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王简点了点头道:“这个只是我初步的想法,等从四蒙回来以后,你研究一下,看一看具体怎么个搞法,现在我还有些事情在考虑,到时候一并提出来,把西平市建设成为全省的一个楷模。”
对于王简的工作思路,胡宜团当然也是有所了解了,那就是善于高屋建瓴,整体推进,他肯定还有着其他方面的想法。
一路上两人就聊着天,到了四蒙之后,胡宜团就给杨春峰打电话说王简回来了,周末的时候洪君和赵宁两人一般都回西平,他们的家都在西平,所以一般不与他们两人相见,也就是见一见杨春峰,杨春峰给王简和胡宜团两人安排一下,见见面,吃顿饭,聊一聊,杨春峰当然是乐意这么做的,王简来的时间很少,胡宜团平时回来的
多,他们两人是经常见面。
王单现在是市委办副主任,知道王简回来了以后,也过来见面,王简与他倒是不说什么话,等吃完饭,王简就和王单一起回老家看一看。
与王简坐在同一个车子里面,王简突然想起杜小蓓来,这么多年几乎没有联系过了,主要是两人位置悬殊,就很少见面了,不知道她现在是什么情况,王简就问了王单一句,王单倒是知道杜小蓓的情况,就告诉他杜小蓓现在担任县教育局长了。王简又问道,房志明呢?
房志明提拔的比较快一些,现在在西亭县担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韩玉婷在西亭担任县委书记。想了一想,王简就对王单说道:“杜小蓓当时和我一起参加的工作,与我的关系比较好,这么多年我也没有见过她了,她这个人是很善良的一个人,这么多还没有提起来,你回去和洪君建议一下,下一次提拔副县级干部的时候照顾她一下,不过不要说是我要求的。”
一听到王简要提拔杜小蓓,王单心里就在怀疑杜小蓓当年是不是他哥哥的红颜知己,但是这事他只敢在心里想,哪敢说出来,便连忙答应王简的要求。
看了看王单,王简就问他道:“你在市委办工作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王单便忙说道:“洪君书记对我很信任,倒是没有多少难题,就是有很多人认为我是靠着关系上来的,明里不说,暗地里却是说我,让我感到很是苦恼。”
听了王单的话,王简说道:“这很正常啊,如果不是因为我,洪君大概就不会用你当市委办副主任,但实际上你是你,我是我,如果我不同意对你的任命,你肯定不高兴,但是他们用了你,却是想在巴结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是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你在这个位子上必须得做出成绩来,而且不能乱来,搞**,否则他怎么巴结我也没有用,有能力,愿意工作,协调能力强,这样的干部我不用,别人也会用,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平时表现的谦虚一些,不要惹别人嫉妒,认为你太骄傲,那样就不好了。”
王简语重心长地对王单说了这些话,王单就用心记下了,他知道现在的一切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他哥哥的作用,他不能给王简丢脸。
车子驶入到村子里,王简和王单两人都没有下车,他怕别人知道他回来了家,又引起一阵轰动,然后一些人亲戚朋友又来找他,要求办这个办那个,现有些事情他们都去找王单了,但是一些亲戚还是想找到他,让他给他们的孩子在西平找一个体面的工作,这种事情别说是在家里,就到西平市委大院找他的就不少,本来挺淳朴的关系的,现在弄得一个个都想着从他这里捞取一些好处,真是让人有些心烦。
(本章完)
红色官途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招投标中心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招投标中心
西平市农业局建设了一个三百多万元的项目,按照规定要向市政府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标,农业局小王按照局长的吩咐来到了市政府招投标中心,临来前局长对他说了,公开招标的企业有三家,让他报到招投标中心那里去,让招投标中心的人举行公开竞标,尽早定下这个事情。
小王得了局长的吩咐就很积极地来到了市政府招投标中心,他是第一次到这边来,所以与里面的人也不认识,到了招投标中心的办公室后,就四处走走才找到报名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中心的地方,到了以后,便敲开了门,就看到里面有一个中年的男子,正在那里摆弄着电脑,看到他来到后,也没有出声,似乎在集中在电脑上。
小王一看就知道这个中年男人在玩电脑游戏,他在办公室里闲着的时候无事也就玩这个,所以就笑了笑走了进来说道:“我是农业局的,有一个项目想进行招投标。”
中年男人抬头看了看他说道:“什么项目拿来我看看。”
小王就走了过去,把手中的材料交给了中年男人,中年男人放下手中的电脑鼠标,接过材料,随便地看了看说:“参加投标的企业要由我们来定,得让我们指定的企业参加。”
小王的表情就是一怔说道:“我们局长说了,这几家企业就是要参加投标的企业,不需要再找其他企业参加了吧?”
中年男人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们局长能管着我们招投标中心吗?几百万的项目你们局长也看在眼里?”
小王一听这个中年男人说的是什么话,他们是按照政府规定到这里要求进行招投标的,又不是他们愿意到这里来,这个项目是农业局的项目,严格来说做主的应当是他们,现在到这里不过是想履行一个程序,现在怎么还得按照他们的意思来,想让谁参加投标就让谁参加投标?再说他们局长也是副厅级的干部,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恐怕没有那么高的级别吧,怎么这样说他们局长?就因为他们局长虽然是副厅级但是农业局长本身没有什么威慑力?
“领导,我这是奉命行事,局长这样安排了,我不得听局长的吗是吧?我们局长管不到招投标中心,但是能管到我啊,要不我把材料放在这,有什么情况您和我们局长联系行不行?”小王想着完成局长交办的任务,先把材料放在这,至于下一步怎么办,他管不到,也不想管。
中年男人丢了他一眼,说道:“项目到了我们这里,一切由我们来决定,你要是愿意招投标就放下,不愿意就拿走,哪来那么多的废话,就是你们局长来了,我们也是这么办。”
看来招投标中心的权力很大啊,根本不把他们农业局放在眼里,看来以前他没来过这里,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现在来了这里一次,终于知道招投标中心是一个非
常牛逼的地方,人家在市政府办公楼里办公,就是要比他们牛逼。
小王虽然也是公务员,不是那种前来办事的群众,但是像他这种低级公务员根本打不到人家的眼里去,现在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再说什么,就表示先把材料放在这,如果有什么要求,他们再认真去做。
看到小王的态度也不错,中年男人也不再说什么话,就让他把材料放了下来,然后起身就不理小王了。
小王急忙回到农业局,来到局长的办公室里,把刚才的情况汇报了一遍,农业局长越听越不是滋味,这招投标中心的人也真是太狂妄了,搞个招投标,他们居然这样做。
看到农业局长一个劲地在那里摇头,却是不说话,小王就知道局长也没有办法,人家说得对,农业局长能管着人家招投标中心?除非他自己能当上招投标中心的主任。
胡宜团按照王简的吩咐开始梳理以前每个通过招投标中心的工程,这项工作做得较为保密,他怕走露风声,导致案子办不下去。
安排几个信得过纪委工作人员开展这项工作,经过摸排,他们发现有一个现象,从招投标中心出去的工程大多数都到了四海公司的手里,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胡宜团的高度重视,一直想找到四海公司的一些问题,现在发现这个现象,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四海公司是怎么拿到这些工程的?有没有暗箱的操作?
由于发现了这个现象,胡宜团加大了工作力度,对招投标中心的几个人进行了全面分析,现任招投标中心主任叫谢国庆,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担任这个职位有三四年了,平时非常低调,胡宜团就根本不认识他,谢国庆保持低调不仅与他的性格有关,也与他的职位有关,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招投标中心是一个什么情况,所以也没有人来关注谁当了招投标中心的主任,也不知道招投标中心有多大的权力,里面的人与他们的单位一样不为人所知晓。
谢国庆的背井是什么情况还不清楚,有人说他与常务副省长高宏关系密切,是他的厚台,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这个位子上一直干了三四年,而他有了这样的厚台之后,权力才会这么膨胀,以至于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如此跋扈,让农业局的小王感到很不高兴。
渐渐摸清了一些情况,胡宜团就向王简汇报了这个问题,王简听完胡宜团的汇报,感到这里面一定有内容,四海公司拿下那么多的工程,不可能每次都是他们中标,一定是有人内外勾结,将工程故意发包给他们,这里面就存着**的情况,要想杜绝工程中的**,招投标中心的整治事在必行。
“我和雷市长商议一下,先把谢国庆给调离招投标中心,然后你们再深入进行调查怎么样?”王简想了一想就对胡宜团说道。
胡宜团想了想却说道:“我听说谢国庆与高省长关系不错,如果我们要
调离他,恐怕有些难度,再说这样说是打草惊蛇,不一定有利于案子的办理。”
王简一听有这种情况,便说:“他与高宏有联系?这消息可靠不?”
胡宜团道:“只是听说,不好确信,我可以再作进一步的调查,搞清这个情况再说。”
感觉到胡宜团的做法比较稳妥,王简就说道:“那就按你的办法来,争取抓到一些证据,然后报给我,直接将他双规就行了。”
胡宜团道:“如果他真与高省长有关系怎么办?如果我们双规了他,以后与省政府的关系恐怕就不大好了。”
王简道:“只要我们抓到了证据,无论是谁也保不了他,至于与省政府的关系,这个不用担心,有姜省长在,他是不能一手遮天的。”
胡宜团这就放宽了心,既然没有这些顾虑,案子就好办多了,回去以后,他就专门找可能查得到的线索,由于四海公司的特殊性,暂时不能从他们那里找证据,必须查到别的证据之后将谢国庆双规之后,再从他嘴里搞到有关四海公司的情况,这样就能顺藤摸瓜将四海公司的事情查清了。
说来也是巧,这农业局的小王自从那次在招投标中心碰了个壁,心里就是窝了火,见到朋友一起吃饭时就说他们农业局是弱势群体,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别人就笑着说他们农业局怎么还成弱势群体,如果他们是弱势群体,那农民工算什么?
小王就把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招投标中心这么牛逼,农业局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渣,怪不得小王说自己单位是弱势群体了,这一比较倒是有些像了。
正好他们这些朋友当中有一个是市纪委的,听到他讲了这个情况,就起了心,他知道胡宜团一直在找一些有关招投标中心的线索,如果他能提供出来,肯定能受到胡宜团的重用。
等酒席散了之后,市纪委的这个朋友就单独把小王约了出来,向他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小王一听到纪委的人要关心这事,他感到报仇的机会来了,虽然他们农业局在招投标中心面前是弱势,那纪委在他们面前可就不是弱势了吧?如果是纪委的人要到他们那里招投标,他们敢说纪委书记管不到他们,谁来中标由他们来定吗?
小王就一股脑把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这个纪委的人,因为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让招投标中心所确定的企业中标了,他们局长也是非常的不满,但是没有办法,他得罪不起谢国庆啊,再说以后还要用着招投标中心,项目不可能就这一个,每一个项目都是需要经过招投标中心的。小王怀疑这里面一定有内幕的交易,他巴不得纪委的人来查他们,而且这个中标的企业并不是四海公司,是一个小企业,因为金额少,四海公司肯定看不上眼,纪委的人听到这个情况之后就记下来了,想着怎么报告给胡宜团。
(本章完)
红色官途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逐步靠近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逐步靠近
胡宜团决心从这个小案子入手,逐步展开打开招投标中心**的内幕,那名将情况报告给他的纪委工作人员很受鼓励,在他的安排之下,与其他人一起开展围绕这条线索进行调查。
那个小王也是不知道纪委真能调查这事,对方这么跋扈肯定有跋扈的理由,否则怎么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地向他表示要指定中标人?所以当纪委的人再次正式找他了解情况的时候,他的嘴巴看上去张大了许多,非常的惊讶。
“当时那个人牛逼的很,我估计他在这件事上暗箱操作了。”小王就向纪委的人愤愤地说着那次去招投标中心的故事。
了解到具体是哪一个人之后,市纪委工作人员开始围绕这个人与中标老板的关系展开调查,经过几天的调查,他们确定了他们之间的着不寻常的关系。
掌握这一情况之后,纪委工作人员就向胡宜团汇报,考虑到不宜打草惊蛇,就将这一线索交到市中区纪委来办,必竟那个人员不是谢国庆级别太低,如果由市纪委来办,恐怕会引起谢国庆的怀疑,认为市纪委在调查招投标中心,但是如果把案子交到区纪委手里,区纪委自然没有权力来调查他,他会以为这是那个人不小心让人给告了,不会联想到他自己。
区纪委就按照胡宜团的要求先将涉案的老板叫来问话,在相关证据面前,这些干工程的老板当然没有什么抵抗力,很快就交代了向招投标中心的那个中年男人行贿的事情。不过他说他这也是迫不得已,潜规则嘛,不能怪他。
纪委的人不理他这些解释,在向区纪委领导和胡宜团汇报过,迅速将招投标中心的那个中年男人给抓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