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牌老狼
“我说不用这个发型吧,你偏要说这个好,现在好了,撞头了。”张凯向老婆抱怨,众人都哈哈大笑。
“总监大人怎么会有兴趣过来?”李庄决定还是问问,他心里实在没谱。张凯的收入他是知道的,华钰和韩清秀关系极好。这厮年薪约五十万,算是白领,另外还有数百万的股票和期权,在沪上数千万人中的收入属于中层,还不错的。
“要说实话不?”张凯问。旁边的人都一脸的想知道,这位大哥是众人中过得最轻松的,实力派人物。
“难不成你打算说假话?”李庄很郁闷。
“我是个老实人,实话实说,你这边给的工资高,而且我很看好威森科技的前途,另外k城的土话我听起来很亲切,比在沪上呆着更舒服,够不?”
众人一起鄙视他,老实人能做到规模不小的上市公司的高层?他的理由还算充足,至少鲍喜是这么认为的。他没有跟张凯抢位置的想法,两个人差距太大。
筹备组众人对现在的收入和宽松的工作气氛很满意,配车有六辆,以四个圈为主,毕竟要对外交往充面子。如果算上福利,张凯目前的收入在筹备组众人眼里也不算什么,这是他们前期拼命的最大的动力。
“志森,你辞职还没有获批?”周志问。他们两夫妻上个月来看过,年前已经办好了离职手续,但李志森这块迟迟办不下来,他的领导就是不批。
“他二大爷的,我都不想干了,还跟我打官腔,说什么公司需要你啊,你的职位目前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这孙子气死了我了,搞不好当初就是他搞的鬼,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他。不管了,我自动离职,就是档案有些麻烦,算了,大不了到时候花钱请人处理,希望能拿出来!”
李志森一脸的气愤,众人心有戚戚然。京城的政治气氛浓厚,脸皮厚如城墙者到处可见。
丰盛的午餐过后,众人到旁边公园休息,天气有点冷,好在阳光明媚,可以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太阳。s市是个悠闲的城市,人口不多,规划一般,但绿化带到处都是。
“各位,我们马上就要正式开始,得分配一下工作岗位,不然没法开头,你们彼此熟悉各自的能力,商量一下吧。”
听了李庄的话,大家议论纷纷,都是读书人,脸皮没有那么厚,何况面对自己知根知底的熟人。
生产自动化方面,没人敢跟李庄争,他们有自知之明。公司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把框架搭起来,行政和人事非常重要,张凯目前在这方面成就最高,大家推举他领头,鲍喜副之,他没客气,鲍喜也坦然接受。
国宝第二个站出来。他说自己只懂生物这一块,就厚着脸皮负责生物科技实验室,如果将来有高手,他愿意退位让贤。韩清秀没上过大学,知识积累上差些,她很明智地选择在后勤部门工作,以后鲍喜就是她的直接上司。
王梅这一年来表现很出色,李庄直接点将让她负责财务。她老公李志森李庄决定让他带管线部门,负责以后的布线、园区线路维护和管理施工队伍。
李志森有点不乐意,嘴里嘟哝了一句:“我好歹是堂堂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还是知名国企的小头,怎么到这里来变成包工头了?!”
“志森,这个部门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威森科技的安保和工业区的复杂管线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正好需要你这种人才。你以后的手下基本上是大学生,很少有普通工人。”
“哦,这样啊,那我接受。不要忽悠我,否则我天天到你办公室烦你!”
“这是个老实人。”李志森一抱怨,李庄就知道这家伙的城府不深。王梅看起来很贤惠,脾气非常好,但李庄对她了解不深,经过一年的相处,觉得不错,再说还是同学。财务部很重要,不能随便招人。
“我是研究激光工程的,只能选择基础物理实验室,但当实验室主任我没有信心,要不我暂时代理?”任明美平时大大咧咧,到关键时候还是选择了谨慎。她读硕士时主要研究的是精密光电元器件,对基础物理实验室将要研究的方向都不陌生。
“行,你先代理试试,我觉得你能力可以的,周志你干嘛?”李庄转头问起周同学。
众人说话时周志很郁闷,他夹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左思右想,一时没有头绪,总不能让他跟家属们比吧?
“李庄,我觉得周志很适合做采购,实验室这块的超精密仪器和设备,普通人玩不转的,再说很琐碎。”国宝在边上出主意。
“对啊,我怎么忘了我的强项?我有这方面的工作经历,这个我行,我有把握。”周志一听国宝的话,立马高兴起来。
圈子里的人都熟悉周志的强项,只是这家伙一时没想起来,看来他有些压力。李庄对基础物理类的高技术含量工具不熟,在座的人中似乎只有周志最合适,便没有反对,也不好反对。
“阿新,新材料实验室目前没有高手,你暂时离不开,有熟悉的高级人才吗?”李庄看肖新不说话,便开口问他。材料是基础,架子必须得尽快搭起来。
肖新没有立即接过话头,在那冥思苦想,他熟悉的人中高手不少,但能过来的不多,很多知识分子观念很陈旧,不喜欢外企。
“我读材料学研究生时有个同学,叫肖志成,是我的本家,他是陕省人,不太符合你的要求;不过他老婆是我们省的,他自己也在省城工作,目前在研究所做事,不太舒服。”
“嗯,可以,你让他过来看看,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李庄略一沉吟,便做了决定。
新能源实验室,暂时没有能领头的人才。张凯带过来的老乡张成是学化学的,硕士学历,跟国宝很熟。张成有自知之明,没敢提出领头,李庄考虑到他的特长,让他暂时到柳哥工厂的实验室工作。基本薪水那边发,津贴这里领,算是外派,等框架搭起来以后,再在这边化学组工作,张成答应了。
纳米科技方面扎实的人才不好找,这个方向很前沿,不过李庄还是有把握能搭起来。他相信张凯的能力,这人他见过多次,一起吃过饭,虽然不了解,但国宝和周志跟他很熟。他老婆华钰在沪上一家生物制品公司做研究员,是国宝的同行。周志因为设备采购的事情跟她打交道比较多,张凯打算等这边顺利后让老婆辞职过来到国宝手下做事。
精密加工实验室方面,李庄有些头疼。国内这方面的水平不高,一方面是受制于材料水平,另一方面加工方面的研究也跟不上,批量生产稳定性很差。以前维护国产自动线和进口自动线时,他就发现了明显的精度和耐用性差距,短期内是无法弥补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想到研发高级专家系统来减少精度和耐用性对自动生产线的影响。
“这块我暂时带着,以后再挖高手过来!”李庄暗下决定。精密加工实验室将是未来的自动生产线制造的基础,没有这个很麻烦。
终于把大概的脉络理清,在座的人都很高兴。基本上都是技术出身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不是做技术出身的,也都是人精,相信处出来会很愉快。
大家都对美好的未来有一种憧憬。
;
迷失在星空 第二章 小喇叭加专家系统的威力
初七李庄送丽莎上了回澳洲的飞机,她要回去办理转校来省城h大读书的相关手续。都结婚了,总不能两地分居,何况在她心目中,虽然目前自己占了上风,但潜在的竞争对手还在虎视眈眈。这年头结婚离婚很常见,她跟李庄是有感情,可有人比她更有基础。
对丽莎的这种小女人心思,李庄没有注意到,他的精力全部放在小喇叭的身上。
送丽莎上飞机之后,李庄给大面打了电话,联合技术公司总部那边一直在招收自动生产线方面的人才,准备涉足装备业,这块的利润空间很大。
“丽莎刚上飞机,估计明天到吧,你跟她联系。科摩多的官司处理好了吧?”
“刚收尾,他们觉得我们很过分,我们更新软件后,象征性地赔了点,其他的没什么。”
“嗯,那就好,想不到我当时偷懒居然会被人告,郁闷!”李庄挂了电话,习惯性地抓抓头发,很是无奈。
永逸电脑安全管理专家这个古怪软件的拥趸越来越多,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口碑传播越来越快,这个极少更新的软件是实实在在的另类的怪胎。与电脑同寿命的电脑助手,让很多用户有一种宠物养成的错觉,甚至某些感情丰富的在自己电脑换代或者放弃使用时,因为舍不得一直陪着自己的宠物,把老电脑放在家里而不愿拿出去卖掉。
国内的销售依然增长不快,但国外的销售却明显有很大起色。大面跟他说起销售业绩时,很兴奋,也不顾什么保密不保密,反正李庄在澳洲的身份已经明了。至于国内,他现在不担心,这个软件就是大面那边开发出来的。联合技术公司软件部门里就有叫丹尼尔的家伙,国内只是代理。所有人都统一口径,弄得大面有时候有种幻觉,以为这个软件真的是在自己指导下完成的。众口一词,容易把人麻醉,大家看在银子的份上,一起自我催眠,这并非是很少见的事情。
在国外销量大增后,李庄当年模仿界面的科摩多很愤怒。要说科摩多的产品不用说,比大多数公司都要强,但跟联合技术公司推出的这个破管家比不了。科摩多公司觉得以联合技术公司的水平,完全可以换个界面和功能设置,不用这样嚣张地打脸,当然李庄借鉴他们的思路也是导火索之一。
去年永逸软件被某数字告了,原因还是李庄的懒惰。他的抄袭似是而非,但不管怎样,也是模仿别人,销量增大后,自有人找麻烦。
国内相关部门就去过杭城一次,然后就一直很安静。税务局倒是对勇子赞誉有加,恨不得把他捧成依法纳税的典范。永逸软件,这个李庄真正首次开办的公司的办公室里,一如既往的悠闲。有了名气,想挤进来的人很多,勇子上下打点,才把关系户的嘴巴给堵住。同层的那些公司员工,经常跑到前台小丫头那里套近乎,希望能打听到什么时候招人。
成为被告后,李庄不得不将整个管家更新,增加了功能,国内的请人修饰界面,不少用户升级后觉得比以前养眼很多,销量小幅上扬。其他的小事,勇子都自行处理掉,没有麻烦他。李庄对勇子的能力很有信心,一个有钱有关系的老板,还搞不定区区小事,那真的应该去刷马桶。
将妹妹李想送上勇子准备返回杭城的四个圈,李庄就直接进了柳哥的工厂。这次回来后,离柳哥的工厂不远,他有能力控制一些变数。以lf3智能核心为基础的锂电池制造专家系统,老早就被开发出来,李庄年前在车间的折腾,就是为了安装新的制造专家系统,性能提高了近两倍。
“小喇叭的威力有多强大?”在李庄的设计中,他打算用小喇叭控制所有的专家系统,这就好比头脑聪明的老大,控制一堆头脑简单但孔武有力的手下,双方优势互补,这样的组合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
在研发中心,李庄碰到了刚刚来上班的柳哥的大外甥何修文博士。他毕业于省城h大化学系,师从该校一位著名院士,是柳静的校友,比李庄大几岁,算是同龄人。
何博士对李庄很热情,真正搞科研的人往往容易惺惺相惜,反倒那些心眼小的人,很难成大器,性格非常重要,当然有些智商超高的妖孽不在此类。
李庄和他打过招呼后,在上楼时碰到了李猛安排的保安。对于李猛的工作,李庄很满意。他朝保安点头致意,打开房门进入放置小喇叭的房间,再仔细检查了一遍,按下电源。小喇叭顺利启动,从摄像头里看到了李庄,用很欢快的声音跟他打了招呼。
李庄很欣慰,小喇叭还活着,说明系统很稳定。
“小喇叭,启动锂电池制造专家系统,熟悉车间环境和参数变化。注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知道了,父亲,我会很小心的。”一台电脑说自己会小心,这似乎有些滑稽,不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产生危机感是真正智能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已经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小喇叭对安全很注意,李庄的吩咐被他写入核心程序。
车间里的技术人员有点紧张地等待新系统开始运作,他们上次改装时就听李庄提过,这是个全新的自动化系统,非常先进,只是没想到整个系统的老大是智能生命。
工人要明天才过来,李庄现在要做的就是测试整个系统,让小喇叭取得合适参数并优化部分控制程序。用真正的智脑来控制自动生产线,这还是第一次。他这次对设备的改装非常彻底,整个生产流水线已成为一个全自动运转的庞大机器,工人做的主要是一些自动化并不合算的辅助工序。
结果将会怎样?在众人的期待中,李庄按下了总电源开关。
一台台设备和仪器按照设定好的顺序相继启动,自动配料,自动涂布,自动辊压,自动裁片,自动分条,…,自动成型,自动分容检测,然后按照容量排好,激光打印机里自动出检测报告。当然正式流程没有这么快,配料、烘烤和化成的时间都比较长,整个流程需要十几天,但李庄这次主要是测试自动生产线能否工作正常,参数根据测试要求进行了调整。
一排排的检测仪器整齐地排在流水线边上,红黄绿三色灯在交替闪烁,整个现场看起来有些诡异,至少技术员们是这么想的,领头的工程师则被这一切给震住。
要说检测仪器和各类光电元器件是这次改装的重头戏,费用不低。李庄已经尽可能地用简单的元器件组合来达到复杂检测设备相同的效果,这是他一贯的原则,越简单,越不容易出故障。随机精密调整,则完全依赖于制造专家系统的智能程度,三级智能无法确定的参数,将由小喇叭自行设计模型计算并调整优化,可随着设备精度的变化进行随机调整。这是人脑可以做到但会很累的工作,小喇叭的效率无疑将会远超熟练员工。
在李庄的设计中,整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超级的均一性和质量可靠性,这在自动组合电池块时可以明显提高整个模块的稳定性,并且效率远超出人工,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电池包的利润比单个模块要高得多,技术上也难得多,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只要何博士把单个电池的效率提高,动力电池模块将会很轻松。”李庄暗自得意,有一种作弊的快感,“让其他工厂哭去,死道友不死贫道,你们想破脑袋也不会知道为什么我们用普通设备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李庄看到自动线测试顺利,便准备回去,却被车间里的技术人员团团围住,众人七嘴八舌都想问个究竟。他来之前就意识到这种可能性会出现,想好了说辞,出来时已是一身大汗。
“幸好没有高手在,不然我得绞尽脑汁才能掩饰过去。”某人暗自庆幸考虑得还算周到。
明天工人进厂后要熟悉新的操作模式,估计要到后天才能正式开工,整个流程下来,要到阳历三月初才能出成品,得耐心地等结果。等待结果李庄并不痛苦,他现在有些不习惯丽莎不在身边,人就是这样古怪。
李庄打了一圈电话,发现都忙着,柳哥在走亲戚,在电话里能听出何博士正跟他谈笑风生。
“明天就要正式上班,去公司园区工地看看?”
;
迷失在星空 第三章 六角大楼
k城工业区的企业还在年假中,除了威森科技园区的建设热火朝天,其他的区域都是静悄悄的。
李庄进入园区时,碰到了正在工地挥洒口水的王风,刚下车就他拉住说话。
“桩子,六角大楼该怎么装修?目前我们按照你的要求只做了外墙,生活区那边差不多可以入住,实验室的装修有些麻烦,不知道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装,你得跟专业人员商量。”
“什么六角大楼?你是说园区综合楼?”这里的建筑暂时还没有命名,只有代号。
“是啊,我们都这么叫,你当时也不取个名字。”
“行,就叫六角大楼,这个名字不错,不过似乎有些跟风,五角大楼不会有意见吧?”
“哈哈,我们算什么,花旗国国防部说不定很得意有跟风者。”王风知道他在开玩笑,便跟着开玩笑。两人才聊了几句,就有人过来找王风,李庄让他忙正事,自己到处转转。
这幢名为六角大楼的平顶金字塔形建筑在工业区普遍不高的建筑中很是扎眼,完成框架后就成为地标建筑,它共有十九层,小平顶,非常坚固,光框架成本和外墙装修就花了近三亿,有十四部乘客电梯和七部大型货运电梯,带两层地下室。
威森科技园区临江,桩基打得很深,省建筑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没少吃苦头,幸好层数不多,金字塔形建筑的稳定性非常好。框架建成时,季庆丰带着小组成员仔细检查过,略超出设计标准,中建某局还是非常有诚意的。
六角大楼内部的装修,李庄决定以简洁为主,不需要奢华,豪装版不仅不利于办公,而且对资金压力非常大。
这幢大楼目前的空间划分是这样的:一楼管线小组,二楼基础物理实验室,三楼新能源实验室,四楼生物科技实验室,五楼纳米科技实验室,六楼新材料实验室,七楼精密加工实验室,八楼智能生产实验室,九楼和十楼暂时没有计划。十楼以上,属于保密区,只有两部专用电梯可以到十一楼。
智能生产实验室是李庄考虑后决定设立的,当然目前连影子都没有。这个部门将会是未来两年之内的盈利主力,其他的实验室没有指望过。他转悠了一阵,觉得有必要建一幢独立的办公楼,估计张凯不会喜欢跟自己呆在同一幢楼上。六角大楼他准备全部用作技术部门的办公区,前期行政部将在六角大楼一楼办公。管线项目组目前没什么人,想壮大到独占一层楼,需要足够的时间。
当晚李庄就拉着王风商量新建筑的事情,王风觉得他的想法有道理,同类型的部门在一幢楼办公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六角大楼的空间目前看起来虽然很充足,但以后各大实验室的员工必然会大幅度增长,到时候可能不够用。技术类的放在同幢大楼上便于保密,再说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行为方式和习惯都有差异,他们可能呆在一起不习惯。
初八一大早,王风便给省建筑设计院和中建某局的人打了电话。他们很干脆,听了这边的意图,直接带了图纸过来。李庄觉得其中一张不错,和周围的建筑很和谐,便让他们估价,开工前会让王梅把预付款打到他们的账户上。
两家单位威森科技项目组的人已经习惯了李庄抽风一样的想法,这家伙每次回来,总会整出点事。他们无所谓,反正有钱的是大爷,只要给钱,麻烦点就麻烦点。重要的是这位大爷在建筑风格上不怎么挑剔,设计人员因此少死了很多脑细胞。
园区的风格基本上是李庄确定的,不过他一旦犯错王风就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来,一年配合下来,建筑规模不小的科技园区幸运地没有出什么大事。常见的建筑事故没有发生,这让中建某局的人忍不住把李庄吹捧了一把,说威森科技的运营一定会很顺利。
事情谈完后,李庄又被过来报到的人拉到园区参观。七八只小猫让他叹了口气,想把这么庞大的科技园区填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庄,为什么要建成六边形建筑,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国宝问。这幢建筑很特别,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疑问。
“六六大顺,十九层代表我的期望啊。”有些疲惫的李庄理所当然地答道。他的回答遭到了众人的白眼,纷纷批评他迷信,不是一个技术人员该有的想法。
“这种建筑有优点的,李庄有自己的考虑,六角大楼并不是简单的办公区,兼顾爱好和实用。”王风打了圆场,李庄逃过一劫。
不得不说,省建筑设计院在建筑外观设计上的水平很高,六角大楼被设计得很漂亮。李庄提出概念时,设计院很惊讶,这种建筑很少见,原因就在于采光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上,比较麻烦。建筑需要考虑采光问题,六角大楼的能耗将比较高,非常依赖照明,不算绿色建筑。这幢建筑的承重梁都被加强过,是李庄一再要求的,他有自己的考虑。王风不解,但李庄让他照办,他就没有坚持,不过还是让设计院设计了专门的采光通道,以便将来技术进步后能用上。
闲聊没有持续多久就被王风打断,还是装修问题,需要各位专业人士提供意见,特别是设备和仪器的空间安排。
看到其他人都在忙,王梅给李庄递了一张表格,他看过后嘴巴张得老大。
“就花了这么一点?房地产空间很大啊。”
“年前市里几家银行问我们是否要贷款,我觉得目前的资金还算充裕,你说贷不贷?”
“贷,为什么不贷,欠钱的是大爷,欠的越多,越有谈判的资本。未来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价格都很高,我初步了解过,要买就买好的,普通品没有意义。工具不犀利,做起事来缚手缚脚。”
“行,我再跟他们商量一下,争取最优惠的利率。你说银行这么希望我们贷款,不会看中了我们生活区的房子吧?那地方建设得让人眼馋。”王梅突然提起银行的目的,李庄有些愕然,随即想到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生活区前期投入很大,位于一个湿地的边上,为了避免环保问题,考虑得比较周全,为此多花了不少钱。
“银行都是很贼的!”李庄送走王梅,想起以前夏元德说的话。玩金融的是鳄鱼,他们肯贷款,应该老早有准备,肯定看上了公司的什么东西。
“张凯什么时候过来?”李庄想到这,就给他打了电话。
听到问候,张凯很高兴,“我算是公司的大管家,离职得等一个月,交接项目很多;不过我的辞职报告老板已经批了,正在抛售股票,估计最迟四月初可以到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