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迷失在星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牌老狼
李庄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把握得比较好。李庄虽然是个极聪明的人,但偏好太明显;人际交往能力虽不差,但往往重心没放到这个上面,导致全盘考虑能力欠缺。比如说这次沪上招人,李庄只给了他一个大概的范围,研究方向之类的,都没给他提。张凯就为这个愁白了头发,得找针对性的人才啊。乱七八糟的请一堆人回去,最后很有可能没法安排而导致重新流失。
张凯自己很喜欢技术,但他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明显不怎么样,不得不在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转读行政管理研究生。他很羡慕那些智商超高的人,连娶个老婆也找做技术的。这次到实验室来,一方面是觉得薪水很诱人,离老家近,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个一直深藏在心底的梦想。在技术人员扎堆的地方呆着,他总是觉得很舒服,也不知道为什么。
张凯以自己并不算高深的物理学基础和还算扎实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初步判断出李庄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前沿科学,常规企业型研究只是辅助。毕竟实验室不能一味的只花钱,还得将一些稍微接近现有技术水平的应用型成果卖给企业以换取利润支撑未来的研究经费。
他之所以死皮赖脸地侯在周奇森的门口,固然是周奇森非常出色,但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可以从周奇森这里打开突破口,搞定一个,然后关系套关系,再搞定另外一个。
张凯知道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他的位置非常重要,但有些尴尬。充斥在实验室各个部门的高级人才让他有些压力,管理这些人才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李庄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他必须得替李庄考虑到,这样才是合格的人事主管,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人力资源的大管家。
李庄之所以觉得他神秘,是有原因的。这家伙很诙谐,喜欢开玩笑,自己的口风却很紧,做事滴水不漏。威森科技的前途到底怎样,连李庄这个创立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张凯的信心未免过了头,这不是他这种人该做的。
张凯的习惯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已经为众人所知,他这方面没有掩饰,都是很正当的爱好,他喜欢红酒、跑车、山楂、散步和睡觉。
跟他相比,周奇森这人要古怪得多,李庄到现在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这家伙瘦高,长脸,一米八五左右,带着金丝眼镜,一副高知的样子。张凯陪着他走进来,李庄赶紧上前握手寒暄。周奇森有些矜持,言辞犀利,好在李庄喜欢逛大学,见多了专家教授级的人物,并没有介意。
周奇森烟瘾很大,不长的时间就抽了三四根,会议室里乌烟瘴气。李庄也抽烟,还能忍受,但张凯不抽烟,受不了,出去躲了会。
现场就剩下李庄和周奇森两人,话题就变得相对实际,少了很多套话。
“李先生,我对你们这个实验室计划并不看好,你真的这么有信心让它发展起来?”
“事在人为吧,没有去做,怎么能知道会无法成功?”
“你们的资金量相比大的研发机构并不充裕,但计划却很大,我觉得框架设定有问题,你不考虑改改?”
“这是投资方设定的计划,他们有信心,当然我也是股东之一,觉得在目前的大环境之下成功是完全有可能的。套话我就不说了,你是专家,知道核心技术不是靠人能堆出来的。我们的目标是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让加入的研究人员能够自己当老板,而不是替别人打工。”
“好吧,我打算花一周的时间来熟悉,然后再决定是否留下来,这个你不反对吧?”
“没问题,总不能要你立刻下决定,希望能有合作的机会。”
周奇森的老婆韩淑梅没有参加会谈,她在实验室园区里到处转悠。
送走周奇森,李庄把张凯找来,问他:“你确定周奇森这人正常?他烟瘾这么大,老婆却是医生,我觉得很难把握他的性格。你还说他是研究所副所长,怎么肯跑到这里来?”
“李庄,我觉得还是有谱的,他在那边过得虽然过得不错,但研究所里官僚气氛很重,他不喜欢那种环境,从京城跑到沪上也是因为受不了那边的沉闷。你没在知名企业呆过,不知道大企业研发机构内部勾心斗角也很厉害,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嗯,你自己把握吧,我对人事不熟。”
李庄没有玩过人事这块,所以只能由专家做主。张凯是威森科技人事方面最大牌的专家,来之前是上市公司的行政总监,纯凭自己的能力坐到这个位置的,没有任何背景。
周奇森考察一周后,与高层主管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他老婆韩淑梅夫唱妇随,威森科技一次收获俩博士。
时间稍长,这人的毛病或者说爱好也逐步表现出来,喜欢抽烟、比较高傲、喜欢养狗遛狗、爱显摆、喜欢豪车、爱去高档酒吧,但研究上很踏实,忙起来经常好几天不出门,理论和技术功底都很扎实。
“张凯,你觉得周奇森这人是不是有毛病?我怎么感觉他像两个人?”李庄觉得周奇森既像科学家,又像纨绔子弟,这种人他从来没有碰到过。
“嘿,啥样的人没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张凯不以为然。
李庄确实不知道张凯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他这人做事很缜密,很少有人能找到他的痛处。越是保密,越是让人好奇,但对李庄的询问,张凯却很神秘地说了一句,“我不告诉你。”
“晕,你怎么像个娘们?”
周奇森做了威森科技总裁之后,让李庄大跌眼镜。他很少抽烟了,人也随和了,把狗送人了,不显摆了,酒吧不去了,改成从外面买高档红酒自己回家慢慢品,更喜欢好车了。
做不做总裁跟抽烟没关系,养不养狗不重要,这爱好很多人都有;去不去高档酒吧也不会影响总裁的形象,难道换个位置变化能这么大?
周奇森的专业没有落下,他办事的效率很高。威森科技目前的事务不算多,他闲着的时候就经常回纳米科技实验室看看,理论方面的水平跟他的技术水平相比更扎实。
张凯说他是死皮赖脸才把周奇森给劝过来的,但相处一段时间后,众人都发现这人很精明,不是一般的精明。做事井井有条不说,而且言辞便利,细节考虑得很好,很少有人能从他这里占到大便宜。
“张凯没有跟我说实话?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协议?”李庄忐忑不安。这两个人的职位都非常重要,一个是可以调阅绝大部分资料的总裁,另外一个是掌管公司上下核心人事资料的大总管,这两个人基本上可以覆盖公司的绝大部分领域。
张凯来之前的地位不用说,他虽然开的是马6,但买得极早。车牌李庄让大喇叭调查过,很贵,他的总资产比周奇森还多,统计的结果是过千万。对于刚满三十六周岁的在沪工作的没什么背景的外地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老婆华钰收入很普通,张凯是他们家的顶梁柱。扣掉他读书的时间和花费,平均每年能赚一百多万,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说明这家伙会赚钱会理财而且很精明。
威森科技给的薪水是高,张凯目前的年底薪是一百万,但其他的承诺目前还没影,而工作的复杂程度远高于他以前供职的单位。他那家公司老板很有背景,在京城都有关系,这些年的业绩一直很好,没有掉下来过。
李庄在高层安插的钉子是何修文和王梅,这让他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财务部门不用说,非常重要,王梅这个长相柔美的贤淑女子,唉,至少看起来是这样,所显示出来的能力让李庄很惊讶。她以前供职于一家外企的京城分公司,是财务主管,但跟威森科技的复杂程度不能比,这里现在人很多,研发部门全是高级知识分子。
何修文的管理能力相当不错,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和李庄的关系特殊,是信得过的人,如果他都信不过,李庄都得怀疑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问题。
想起何修文,李庄觉得这人挺有趣的,他的具体身高是多少,公司档案上写的是一米七五,但大家都觉得应该不到,他很忌讳自己的身高,没人知道具体数字。
这家伙不胖不瘦,视力正常,在书虫里算是很少见的。圆脸,偏黑,喜欢美食和钓鱼,很健谈,做事很有条理,有些霸道,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交际能力强,人很严肃。
“大喇叭啊大喇叭,除了你,谁能知道我心中的惶恐,你是我最后的依靠,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事故。”李庄想想公司复杂的人事,就有些头疼,再想想复杂的ai领域,更是头大。
他不擅长揣摩人心,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平常都是抓关键点;只要是几个关键点没问题,其他问题应该不大,这是他学习哲学后的心得。
“周奇森的亲友都在附近,做出离谱的事可能性比较小,但张凯家在h省偏远的西北,没人知道他的具体过去。他管人事,更不可能去调查自己,我也不能叫人去调查,否则很容易产生嫌隙,希望我的决定没有错。”
李庄使劲揉揉额头,有些茫然。
;





迷失在星空 第十七章 初步良性循环
纳米科技实验室的力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关系套关系加上招聘来的一些博士,已经组成了近五十人的研究团队,磨合期过后都觉得不错,全都和公司签订了严密的协议,持有纳米科技实验室49%的股份。
阿克曼进公司后就有了个绰号,叫“导师”,他了解后也挺喜欢。这人虽然穿着上邋遢,手底的功夫可一点都不含糊,他在纳米材料上研究水平极高。这段时间与众人相处下来,觉得很开心,就又介绍了两个朋友过来,一个是法国人,一个是德国人,都是不错的人才,而且背景很干净。
大喇叭搭载a007已经足够入侵国外的任何电脑系统,取得了这两人的超详细资料,连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也有所了解。亲戚朋友资料一应俱全,全部存在专用的公司安保系统数据库内。实际上公司所有重要员工的资料,在该数据库内都有备份,方便李庄随时调出来。
实验室配套的专用仪器和设备周志的采购部花了大力气,工作成绩都摆在各个实验室里面。原子力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隧道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流行研究仪器全部都是最好的,这让李庄大大地出了一把血,更不要说国宝的生物科技实验室、任明美的基础物理实验和肖志成的新材料实验室都要相关的超精密研究设备,连韩淑梅也嚷嚷着要买。
前阵子大面那边转过来的资金,到现在还剩很多,足够一年内使用。李庄能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犹豫。他当初研制小喇叭,哦,是大喇叭,叫习惯了,一直改不过来。研制大喇叭的时候,买了很多组装设备,每一台都价值不菲,要不是他的动手能力强,自己改装了部分,估计大喇叭的成本得超过六千万。
李庄当然没有由着这帮人随便做事,实验室还是需要目标的。比如纳米科技实验室,除了从外面买了一些高纯度的单层和多层碳纳米管及纯石墨烯、富勒烯等实验材料用于研究性能及纳米化材料制备外,大部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锂电池的电极及相关材料的纳米化上,何修文也带着电解液及锂电池材料研究小组和纳米实验室团队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联合攻关小组。
锂电池电极的纳米化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好久了,但市面上始终没有很大的进展,都是在吹概念。要是真的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也不用为电池续航时间还是这么短而苦恼。
锂电池实验专家系统是李庄为何修文博士最早开发的系统,他对这块相对熟悉。何博士也是长期做研究的人,提供的设备及仪器参数、相关技术文档一应俱全,李庄开发的速度因此非常快。
实验专家系统实质上是一种超精密可视化仿真系统,足以让实验室研究人员像搭积木一样随意安排各种参数,进行不同的实验。不过这种系统要求支持后台非常强大,而且智能化程度要很高,不然模型设计没法完成,以至于以后无法在生产设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装。
平时还好,但大规模实验时参数复杂无比,随机变量很多,李庄以前使用的三级智能核心没法解决,所以他升级了系统核心模块,提升为四级智能,作为平时的研究助手。只有实验专家系统无法解决问题时,大喇叭才加入进来。实验室研究员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需要做实验,有些理论和构想还得考虑完善。
周奇森和何修文都对人工智能不是很了解,但阿克曼有好几个学位,知道开发超级仿真系统的难度,更何况是能进行运行工况和实验超精密模拟的系统,一时间看着李庄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
他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要拥抱李庄。李庄躲开,他像日本人一样鞠躬,然后对着李庄说了一句,“我以后在这里永远不会离开了。”接着就闭口不言,不管周奇森和何修文怎么问。
李庄被他惊出了一身冷汗,摇摇欲坠。国外的研究人员果然跟国内的有些差别,前沿研究不是国内能比的,看来以后为其他部门开发实验专家系统的时候得注意些。
离开实验室后,他吩咐周奇森将新能源实验室全体项目组均提升至纳米科技实验室和生物科技实验室的保密级别。
能源,一直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最容易引起纠纷的话题之一,他不想在这上面出什么纰漏。
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人工智能三大前沿科技,基因工程最敏感,纳米科技最实用,人工智能最微妙。纳米科技还好点,基因工程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为涉及到伦理问题,以目前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实用化;人工智能则是个可大可小的事情,一旦大规模出现,世界都将变得面目全非,影响力最大。人们既希望人工智能生命的出现,又担心可能造成的后果,种种矛盾在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显露无遗。
大喇叭利用微型超精密机床做了一些小东西,并将它们组合起来,如同小孩子一样向李庄炫耀自己的玩具,还有一次自己更换了出问题的机械手零件。李庄前前后后开发了数十种相对简单的制造专家系统模块,都与大喇叭的智能核心模块作了对接处理。
可以说,如果在一个完善的全流程工业区,只要李庄能为它开发足够的制造专家系统,大喇叭可以造出它理论水平之内的所有东西。
机器自己设计制造机器,如果让外人看到了,将不寒而栗。想想机器人满地走的情况,真是有点恐怖。
李庄在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系统上最高已经实现了五级智能,他利用大喇叭反复改进,名为s5的智能核心对系统后台的要求大大降低,足够制造出可以使用的机器人,以大喇叭类型智脑作为核心的指挥官机器人,将组成一个庞大钢铁风暴,只要动力和能源能支持。
而动力和能源的问题,解决的时间并不需要太久,他估计实验室的那些高级科研人员也难以想象未来的进展会有多快。他手上庞大的实验数据及别人的研发成果都堆在大喇叭旁边的专用服务器内。
做小偷,有时候也是很有快感的,不过他是不会只进不出的,这不是他做人的风格。
想到这,李庄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仔细考虑一下,未来不可测的东西太多。大小喇叭使用的事情,还得悠着点,不能超出现有体系内能提高的效率极限,否则很容易被人发现。阿克曼明显知道点什么,可能知道这东西太敏感,不愿意吓着其他人,当然猜测的可能性最大,他应该是觉得李庄的水平离开发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已经很接近。作为一个严肃的科研人员,不会那么轻易断定人工智能生命能顺利出现。
过了一会,李庄又想到这段时间实验室的发展情况,不由得会心的一笑。
李志森的管线部门是最先实现盈利的,承接了工业区的改造施工和市政府楼宇智能化项目,仅仅使用一个二级智能模块,就控制了所有的参数,让那些公仆们赞不绝口。什么是一级智能?李庄把市面上其他的智能统统都划为一级智能,即使德国某公司推出的高度智能化自动生产线,他觉得也不过刚到二级的门槛。it领域的研究水平肯定远不止如此,但像李庄这样执着于应用的it人士,属于极少数。
第二个盈利的居然是他认为最难实现的纳米科技实验室。这帮家伙休息的时候替一家不大的公司开发了材料纳米化技术,虽然档次不高,但小小的收入一百万。当然这些事情都向公司报备过,不可能逃过大喇叭的监控。
看到纳米科技实验室有了收入,其他的实验室也来劲了,纷纷抛出自己的一些个人专利或者干脆将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拿过来。一堆高智商的人琢磨着怎么避过以前的专利,重新改进,然后拿出来出售。法务处审核过,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又收入三千多万,给他们发发工资和奖金刚刚好,算是自己自足。
李庄没指望过的韩淑梅的医药实验室,现在有二十多人,女生很多,这次很出彩。她们开发了一种新药,韩淑梅通过自己药监局的同学推荐,将生产工艺卖给一家制药企业,获利一千万。
正常流程是不会这么快的。李庄估计,她们肯定做了高科技小偷,不由得感叹国内的保密和专利体系是一塌糊涂。想到这,他就给张凯打电话,让法务处多招一些人。
要说公司收入最高的,还是他自己领衔的智能生产实验室,现在人不少,光维护和研究人员已经超过四十人。很多都是从工厂那边跳过来的,弄得杨董说李庄不厚道,还让他以后有好的东西先给他留着。
庞大的制造专家系统体系,就已经收入两亿多。柳哥听说杨董他们付费后,也要求付费,说大家都应该一样,在商言商。无奈之下,李庄又收入八百多万。
李庄估计未来一年收入最大的应该是锂电池新技术,真正的磷酸铁锂电极完全纳米化专利和新型电解液专利配方的授权。新能源实验室的一帮人将自己藏着掖着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共享,进展很快,借助实验专家系统的帮助,全部开发将在三个月内完成。
电动汽车这些年进展很快,但障碍很多,不过随着电池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兼顾电机驱动和燃油驱动的优点。这点上,日本公司做得非常好,去年丰田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普锐斯,价格下降了20%,这刺激了其他公司开发混合动力系统。全电动汽车的压力非常大,电池容量是一方面,主要是个充电问题,很麻烦,利益集团干扰严重,普通人也没有耐性。
按照当初承诺的条件,李庄让王梅计算了各个实验室及行政人事部门的奖金,连其他辅助部门也没有漏过,然后分发下去。
众人都是喜笑颜开,才三个月,就啥都有了。一时间,k城各个4s店挤满了不够配车资格的员工,让4s店经理有些震惊。原来不打算回来的本地高知人才,也被家里催促着回来面试。
有钱了,干嘛?天气太热,一起度假去。
李庄联系了大面,让他安排在澳洲的旅游事宜,然后让周奇森带队,包了三架飞机,呼啸着飞向澳洲。
李庄没去,他其实对旅游并不感兴趣,这次一些琐事也要处理,没办法去。
;




迷失在星空 第十八章 愉快和不愉快的琐事
男人的心理很奇怪,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左拥右抱,却不喜欢自己的姐妹遭遇同样的事情。这真是无法解决的矛盾,任何时候都无解。
妹妹李想和男朋友苏云义的感情发展很快,李庄上个月去过杭城一趟,一方面是处理勇子公司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看看妹妹。
李庄骨子里是个很传统的男人,不怎么喜欢现在高校内部的同居风,经常直斥为“道德的堕落”。国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老外好的不学,偏偏要学那些所谓的流行概念。放纵自己有任何好处吗?除了给自己将来的家庭增加不稳定因素,还有什么?伤害了自己,连带着还要伤害自己的下一代,只为管不住的下半身。
自从李庄搬到k城后,他在杭城的房子,妹妹李想就成了主人。他害怕李想未婚同居,便敲打了她几次,搞得李想很烦,就跟他说,要不我跟苏云义结婚好了,免得你成天啰嗦。现在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两人马上就要毕业,也可以结婚。
两人一合计,觉得还行,干脆结婚得了,免得老被李庄说。李想去了苏云义老家见过他父母,苏云义父母很喜欢李想。两边长辈都不反对,于是两人回杭后就领了结婚证,打算下周回来举行婚礼,苏云义父母也要见见李庄,跟他们一起过来。
柳静的事情,则有点让李庄焦躁。
商人在国内的地位不高,现在往往是官商一体化,事实上的某种资本。不管某些人怎么否认,至少不会比当年更先进,限制的力量少了,只会更落后、更贪婪。
柳哥现在算是有钱人,但他专门给柳静请的四个保镖还是防不住更高级别的人物。省里也就罢了,大部分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某些人虽然对普通百姓很高傲,但对柳哥这种人物还是要给一定的面子。
柳静在h大及周边高校已经声名远播,大家公认的高校圈第一美女,至少李庄就没有看过比她更漂亮的纯天然女子,非常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她性子清冷,但亲和力却不错,一种很奇怪的组合。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女人最有征服的价值。
某能源财阀家族子弟,看上了柳静,一直黏着她。那厮保镖很多,成天闲逛,刚开始还装君子,后来就暴露出了本来面目。
柳哥的姐夫何老板经验丰富,得知消息后,马上就和柳哥商量,托关系将柳静弄到花旗国加州留学。李庄这边也出了不少力气,公司很多员工都有在花旗国求学的经历,关系很多。
李庄不是没想过把柳静弄到澳洲去读书,只是澳洲的分量在某些人看来不够,花旗国则是世界第一强国。别看这些人在国内很嚣张,谁都知道他们老早就办好了不是花旗国就是米字国的绿卡,方便随时跑路。这两个国家和国内不怎么对付,他们不用怕以后这边会秋后算账。
1...2324252627...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