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牌老狼
威森科技园区的网络很先进,这是所有员工的共识,李庄的软件水平已为众人所知。十楼以上是保密区,能上去的人极少。大家都在猜测园区的主电脑是什么级别的怪物,猜巨型机的人是最多的,也有人猜大型机,因为李庄在并行运算方面的水平极高。
“师兄,你不会打算制造一台巨型机吧?我看这些元器件差不多够用,另外还缺一些。”梁思涵在去食堂的路上跟李庄闲聊。
“差不多吧,不过我的设计不一样,有些元器件我的方案中用不到。”李庄模棱两可,v级可以说是巨型机,它的个头很恐怖,以目前的元器件水平,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师兄你真厉害,我太佩服你了,能玩巨型机的人可是极少数,我平时看着那些大块头就感到害怕。”梁思涵的习惯到这边工作后变了很多,有时候说话跟小女生没什么差别。
“呵呵,总有人可以做出来的,连复杂的核反应堆都有人能独立做出来,有什么好奇怪的。”李庄谦虚了一句。
附属工厂离食堂不远,梁思涵抛开李庄,奔向目标,因为今天有她喜欢吃的菜,这才是她早早下班过来的原因。
看着跑过去的纤瘦身影,李庄有些感慨。梁思涵以前是有歧视的念头,这种想法很多人都有,看不起比自己笨的、比自己穷的、比自己出身差的,这三种原因是歧视的根源。
威森科技高知云集,梁思涵自觉傲人的智商只能算中等,在实验室内部很收敛。没办法,总不能自我催眠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催眠多了会被人认为是神经病。
穷与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富人看不起普通人,很常见,因为他们活得自在,不像穷人需要为糊口而奋斗,可以享受更高档次的资源。威森科技的体制决定了员工的收入比外面高得多,这是工业区很多企业技术人员很羡慕的根本原因。外围员工因此被他们妒忌,这帮人跟他们水平相当,收入却高一倍有余。
梁家在台湾属于比较殷实的家庭,梁思涵自然不大看得起比台湾大部分人收入更差的大陆普通人。在威森科技这一切都没有了发挥的余地,只好纠正自己的观念。
出身高贵与否,在很多人看来很重要。虽然李庄认为很无聊,但改变不了大部分人的看法,因为这涉及到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高干子女云集的京城顶级名校,说明了权力的重要性,他们真的有这么聪明吗?
事实显然不是这样,会不会玩政治跟会不会考试完全是两码事。人是喜欢攀比的动物,原因主要在于心理方面,没人喜欢比别人差。攀比到极限,往往会变态,总能找到能歧视别人的地方。实在找不到的,便用莫须有的罪名来盖大帽子。
很显然梁思涵还不至于会神经不正常,李庄的师父梁灿和师母梁太都是正常人,家教不错。
李庄现在担心的不是她本身的问题,而是交际圈。她的朋友们都在台湾,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人过来看她,而这些人的背景都不清楚。
“希望不要出什么事故吧,到时会让我左右为难。”
采购部的人每个月都在往十一楼到十三楼搬运各种材料和配件,超精密制造和组装设备也按照画好的图纸准确地摆放在十四楼和十五楼。这个过程耗时很久,一直持续到农历年底,临近春节,才将老早就订购好的各种设备安装好。
集成了光学和红外探测的超精密摄像头前不久被基础物理实验室研制出来,已经做过微型化处理,李庄拿到成品后升级了喇叭家族的视觉系统。
外面没什么大事,内部尚算和睦,到了需要投入大力气的时候。;
迷失在星空 第三十一章 ibm的笑话
明天就是元旦,威森科技从筹备算起,马上就要到四周年,尚没有严重的意外发生。偶尔有的小麻烦在公司领导层、内务部和喇叭家族的操作下,都消弭于无形之中,科技的进步足以改变保密的方式。
花旗国新年元旦的时候,出了一件大事。在这一天,ibm宣布自己已经研发出全球第一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的智能电脑。
由于时差问题,世界各国得到消息的时间有先有后,只经过两天时间,这件令人震惊的大事就已经让整个世界都轰动起来,一时间通往ibm公司总部纽约的航班爆满。威森科技计算机项目组也派人过去参加,不过李庄没去,和公司核心员工一起看现场直播。
整个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电视上,事后媒体机构统计收视率远超过了任何热门电视剧,除了某些国家还是继续传统节目外,所有的节目都停播,连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对电脑方面有些概念的人都盯着,想看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智能生命。
ibm的智能机正式发布名称叫dreamer,意思是梦想家,这是他们惯用的代号,跟李庄取名字一样没创意,似乎工程师取名字都很一般。根据资料介绍用了一百万个人工神经元模块。ibm这次没敢用自己并不怎么稳定的硅光芯片,还是使用了漏洞很少的risc处理器作并行计算单元。
ibm智能机项目组组长现场演示了梦想家的聪明程度,确实远非传统计算机可比。李庄估计了一下它的性能,比大小喇叭要好一点,比小小喇叭还是差一些,但节能水平远不如喇叭家族。这可能跟ibm财大气粗和习惯了大型机的能耗有关系,并没有李庄研制大喇叭的时候考虑的那么多。
热烈的演示现场持续了五个小时,所有人都如痴如醉。梦想家的智能程度,已经达到人类儿童的水平,可以理解自己知识范围内的一些暗示。ibm研发已久的语音输入输出系统这次派上了用场,智能化的对答让人震惊,绝对没有传统模式那么死板,梦想家偶尔还会开些玩笑。
大家都很兴奋,所以演示时间被拖得比较长,迟迟不能结束,然后让ibm这个品质优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无比尴尬的一幕出现,梦想家抽风了,神经错乱。文不对题不说,还乱说脏话,让ibm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智能混乱的结果,就是思考模块电路过载,起火燃烧,连带着辅助模块一起被焚毁小半。
ibm总裁眼睁睁的看着公司这个花了上十亿美元,前前后后研发了五六年的得意之作化为灰烬,加上周围其他机构的代表们冷嘲热讽,一时脑溢血,昏倒在地,被急救车送往了医院。项目组组长受不了打击,步梦想家后尘变成了精神病,在现场胡言乱语。项目组成员看着自己的心血被废,都瘫软在地。
电视前的众人看着都哈哈大笑,ibm这个脸可丢得不是一般的大。
李庄则考虑得更多,受了一些启发。他研制大喇叭之前,软硬件都有极深的基础,除了短暂的轻松时间,其他时候的目标都是大喇叭。vai语言的集成和发明、专家系统的创造、a007这个呕心沥血之作、永逸电脑安全软件的易用性和简洁,让他一步步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准。
逐一作了对比,李庄在心里做了总结。
硬件方面,双方设计思想都差不多,自从第一个神经元结构出现,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放在神经元结构的集成度和互相连接上。
架构方面,喇叭级应该比不会比梦想家差,他这方面有些自负。自从十年前他自我升级完成,在国内就从没有看到对底层硬件的理解能超过他的人,他的问题,在长三角就没有高手能解答,这说明他们的研究不过如此。相对于复杂的软件系统,他更擅长硬件。
硬件制造工艺上,他所用的核心元器件都是顶级品,喇叭级所用的元器件均一性都仔细测试过,梁灿更是检测方面的高手。工程师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差得太远,就算ibm再牛叉,也不能将所有的高手都收入囊中。团队配合组装而成的人工神经元,就算反复检测也无法达到一个顶级工程师单独组装的水平。
软件方面,因为组成的人工神经单元模块都是他亲手制造的,每个细节都了解得很清楚,只有少数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很精通。一队软硬件都精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顺利完成没什么大缺陷的智能电脑的可能性比更高档次的只精通一方面的队伍配合要大得多。
软件和硬件工程师配合的最大麻烦,就是互相理解对方的思路,偏偏人工神经网络又没有固定模式,一个完美的软件编写起来很困难。他当初也是差点栽在这个上面,大喇叭的系统软件前后考虑的时间长达六七年,即使如此,完成前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已经濒临崩溃,耗费的精神比前面加起来还多。
大自然数千年来的进化宏大而精密,具体的规则即使是专门的研究的学者,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任何理论都能找到漏洞。放到人工神经网络电脑上,却有可能会成为致命的地方,容易让软件出现意外的死循环,非线性模式有很大的跳跃性。
李庄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梦想家的系统使用了什么计算机语言?莫非这东西才是抽风的最重要的原因。c++应该不会用吧,这种语言漏洞很多。算法和数据结构又是怎样的,莫非使用了发展后的标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想什么呢?帮我们说说ibm这次的玄机?你可是公司里电脑方面最厉害的专家。”梁灿拍了拍他肩膀,食堂里的人都看着他。
“呵呵,吃完饭后再说,如果你们都想知道,我到行政楼的大会议室开讲座。”李庄不急。
慢悠悠地吃完早餐,跟往常一样准备散步,刚出门口,李庄就被大批的实验室研究员给围住。
“李总,给我们讲讲吧,你怎么一点都不急?”众人七嘴八舌,把李庄的耳朵弄得嗡嗡响。他现在开始怀念张凯当初的提议,“菜市场”确实让人很烦恼。
“我回去组织一下思路,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到行政楼大会议室等着,半个小时之内我肯定会到场。”无奈的李总只好这么说。
没有什么好组织的,这块他熟得不能再熟,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泡在电工电子和计算机上,自动化只是他的爱好和赚钱的工具。
悠哉游哉地散完步,李庄走进大会议室时,眼前黑压压的人群把他吓了一跳,巨大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都在盯着墙上的投影,因为ccav正在采访中科院某院士。
李庄在从会议室旁边的小房间里搬出一只漏网的小凳子,蜷着脚坐在角落里,边上的人让他哭笑不得,是公司食堂的大厨。
“你能听得懂?”李庄试探着问道。
“唉,李总,就算听不懂,也可以看看,以后不至于被人鄙视,这叫与时俱进。”胖大哥搬出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宣传标语。
主持人:“欢迎陈院士的光临。ibm刚刚发布了智能机,没有成功,陈院士您觉得这种智能机能成功吗?”
陈院士:“ibm这次只是软件问题,应该是出现了死循环。所谓死循环,指程序反复执行某段代码不能自行停止,就像我们人想问题时钻进某个怪圈出不来。智能机的成功性已经被提到最高,相信下一步会有很多的机构和国家开展同类的研究。”
主持人:“您能帮我我们介绍一下智能机的历史吗?什么叫人工神经网络电脑?”
陈院士:“智能机研究的历史比较长,曾经在八十年代大热过。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大家可以上网看看。其实四年前,就有人推出过一百个大神经元模块的简单智脑,运行正常,只是因为只有一两岁婴儿的水准,没法投入实用,但已经显得很智能化。”
······
李庄没听陈院士讲的故事,要说四年前的人工神经网络电脑的故事,是陈年话题。现在觉得无所谓,当年可着实把他吓了一跳,后来发现不过是个强化式考试型的电脑,便鄙视了一顿,继续闷头做自己的研究。这事知道的人不多,外界没有什么反响,科技界却热炒了一阵。推出电脑的科学家叫阿兰德,被众大牛冷嘲热讽了一顿,便赧然隐退,不敢再吹牛。
ibm坏在坏在太财大气粗,除了智能机组长和负责不同模块设计的副组长是精通软硬件外,其他的要么是顶级的硬件工程师,要么是顶级的软件工程师。
李庄有些遗憾,ibm智能机项目组受了这么大的打击,恐怕短期内无法做出实用的智脑。要想真正进入实用状态,还得多花好多年的时间,毕竟外围模块不是那么好做的。他的喇叭家族,都做过偏重设计,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他设计时的初衷,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制造专家系统,实验专家系统并非所长。当然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为了偷懒,他很懒,但没人知道。
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思路不一样,用的元器件不一样,系统软件都得重编,还没法通用。这是该类机型设计让人最烦恼的地方,所以很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其他的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
现在智能机研究空前高涨,不少科学家都意识到只有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才能大幅度提高现有自动化生产的效率,让柔性制造系统真正成为柔性制造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易更换性。据他所知,起码有几十家公司和政府机构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很多已经接近成功,只是他们很明白复杂的程度,没有采用那么多的神经元模块。ibm太想占有这个第一的名头,所以测试时间不够长,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远非以前的革新性元器件发明可比。
“李总过来了。”众人纷纷起身。
李庄摊开双手,“听完了?我要讲的跟这位陈院士差不多,你们能理解的就这么多。”
大家一呆,没想到李庄会这么说,不过没错。
“赶快回去上班,我们不要吃饭啊?!”张凯在边上大吼,将这群凑热闹的家伙统统赶走。
众人作鸟兽散。
“阿庄,你说智能机能成功不?你弄这么多元器件不会想做智能机吧?”梁灿问。
“师父,智能机肯定能成功,只是迟早的事,我估计很快市面上就要出现简单的人工神经网络电脑了。我整这些元器件,就是想做智能机,你说得很对。”李庄半坦白,他这句话无可挑剔。
梁灿不是学计算机的,只是有些好奇,“祝你早日成功,对了,去年收入颇丰,今年奖金应该不少吧?”
李庄有点晕,“师父,这个您得问人事部和财务部,我不懂,不过应该不少的,公司去年盈利近七十亿,按照薪酬制度和您的等级,不会比台湾差的。”
“好心有好报啊,当年教了你这个徒弟,让我找到了一个养老的好地方。”梁灿在那呵呵直笑。
“师父您还不老,今年才五十出头,要不再发挥一下余热?”
“滚,你这个资本家,忙你的事情去吧,我得去工厂了。”梁灿说罢扬长而去。
李庄哈哈大笑,转头回了办公室,没呆多久就跑到十六楼看大喇叭装配喇叭级的放大版,三百万人工神经元模块的超级大喇叭,这是他的一个试验方案。
超级大喇叭是原子弹思路的升级版,使用足够的装药,将喇叭级的设计方案放大到极限,这是理论推导的结果。
结果会怎样?李庄拭目以待,相信春节后就可以完成。;
迷失在星空 第三十二章 年终总结大会
快过年了,这是威森科技过的一个肥年,上上下下的员工都等着年终分红。管理层正在调查员工的意愿,确定分红的具体数目,因为有些员工不想要分红,打算入股实业集团下属的工厂。
李庄现在终于实现了偷懒的愿望,他除了设计思路和教教学生,其他的工作都是大喇叭替他完成,连主模块和关键模块的组装在超精密机械手和视觉系统的配合下,也没有问题。
“开公司没错,不然我哪来的这么多高级货可以用,还不用担心普通势力找麻烦,思路正确啊。”李庄抱着儿子自言自语。
“爸爸,放我下来,我要走路。”双威很不满李庄老是抱着他。
李庄的品种确实优良,丽莎也是个聪明人,双威八个月就能流畅的说话,十个月就能自如地行走。说话方面也就罢了,这么早就开始走路,估计跟丽莎的体质有关系,母亲的体质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年前一周举行了年终总结大会,正式放假则要到大年二十八,这是威森科技的习惯,除了少数需要探亲的员工,大部分员工都无所谓,再说公司的研究任务很多,不想早早休息,现在内部竞争很激烈。
李庄步入会场时,管理层都已经在前排就位,周奇森主持大会,大面和澳洲总部核心主管都过来参加。
威森科技的管理制度跟外面不一样,没有掩耳盗铃的“不允许员工之间互相讨论薪酬”之类的废话,扁平化和透明化是内部薪酬管理的主要特征。有法不依,不如无法,所以事先充分考虑到人性和内部气氛的养成。一旦发现热衷于内斗的员工,将依照公司条例直接开除。
商业企业不能收保护费,必须得自己养活自己,对运行体系造成破坏的人,是害群之马,不能姑息。
短短三年的时间,威森科技内部已经建立起严密的组织体系。虽然员工一直在增加,但管理仍然十分顺畅,张凯还有空抓紧业余时间去h大读了个管理学博士。他的行政人事经验非常丰富,来威森科技之前就是大型上市公司的行政总监,现在更是来自名企的高层。本来三年到四年的毕业要求,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让学校领导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导师要被羞辱,便让他不要再来学校,等着到毕业时间直接发给他证书。虽然李庄对他的能力很满意,不在乎他的学位,但张凯自己很在乎,在博士扎堆的威森科技中,他的硕士文凭让他有些压力。
张凯去学校重点加强了心理学方面的学习,读管理学只是为了要一个学位。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上学到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分借鉴大公司的管理,打造了一个适合未来超级规模公司体系的等级制度。不过在李庄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想让公司变成一个国中国,这套体系简直就是一个小模板的国家。
主要分成两个垂直体系,安全等级和职位等级。
安全等级,共分十级。一级最低,十级最高,每级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职位等级,共分十等,三十级,最高为特等,最低为九等。
总部联合技术公司的资本家大面老板和威森科技的李代表庄同志为特等。
联合技术公司总裁为一等三级,副总裁为一等二级,超级庄园总负责人为一等二级,与副总裁等同。总部下属各集团公司总裁为一等一级,副总裁和部门负责人根据对总部的重要性进行微调。那些流行的啥ceo,cto之类的,张凯理解李庄的想法,连提都没有提过。
研究部门自成体系,与安保、生产、人事、行政、法务、业务、市场、公共关系、财务等部门分开,根据对总部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处理。
威森科技现在的管理体系根据公司发展情况进行了变更,并得到总部老板大面的批准。
总裁,周奇森,兼管前沿研究。
执行副总裁,何修文,兼管应用研究。
行政副总裁,张凯。吴博士同志已经调任超级庄园负责人,级别等同副总裁。
副总裁,田新民,他主要是替代吴博士的角色,兼负责技术授权方面的业务。田博士毕业于mit,物理学博士加mba,原d大科技集团副总裁,有丰富的协调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之间关系的经验。
副总裁,黄超群,原ge大中华区业务总监,哈佛商学院市场学博士,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专业却是应用数学,也是奇特的人。
公司现有非实验室部门如下,
保安部,总监韩德胜。
总务部,总监陈春晓,台大管理学硕士,
人事部,总监欧阳坦,心理学博士,前任东家是沃尔玛。
法务部,总监张明德,加入公司不满一年,但表现很出色。
业务部,总监夏元德,副总监王志杰。李庄跟杨董提过,但最后主动提出过来的是阿德本人,去年七月份拿的硕士文凭。业务处升级后,按照公司的规矩,他和王志杰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磨合,最后才分出胜负。至于是真的强些还是夏元德用擅长的猜拳胜利法搞定,李庄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们现在好得像穿同一条裤子。两人分工是,夏元德负责动力领域,王志杰负责能源领域,大事一起商量,谁当总监其实并不重要。
他们的知识储备面对公司的业务体系尚有压力,正在充电中。
市场部,总监邓铭,硕士,前上海大众市场部总监。
公共关系部,总监王文明,前省厅某局副局长,来自李慧家族,难得他这次想出来。
采购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联合采购中心,总监周志。
财务部,总监王梅。她工作能力很强,又是李庄的老同学。财务部是关键部门,一直由李庄指定,周奇森没插手。
实业集团,副总裁黄超群兼实业集团总裁。
这些人现在坐在最前排,李庄陪着大面坐在边上,这是他的习惯,他不喜欢坐在中间显摆。
“丹尼尔,我们发展很快啊,澳洲那边现在有研究员也不少,我们整个体系加起来有近万名研究员,不逊于贝尔实验室。”大面停下,随即凑着耳朵说了一句:“要不我们成立投资部门,单独的,你那边转过来的钱很多,不好处理,目前都是安德鲁在负责这事。”
“行,还是加强澳洲总部,总不能头重较轻,这样会比较麻烦,这边我估计新的一年问题会非常多,我们已经出名了,盯着的人会增加,你要小心。”李庄有些忧虑。
“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启动超级庄园项目,希望能成功。”
“呵呵,不要低估我这个小小的生物科技实验室的威力,很快你就会明白的。”
周奇森上台讲话,两人便没有再商量,尊重还是有必要的。发言持续了半个小时,李庄没怎么听,在一门心思琢磨自己的研究,因为基本资料他都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