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纯牌老狼
远处的房顶上密密麻麻的排满了太阳能电池,在冬日的夕阳下显得有些温暖。这些年k城工业区大发展,家在k城回来工作的不在少数,整个工业区已经成为k城的重心,百分之六十的劳动力都为工业区服务,收入也大大提高。
不知道是谁赶时髦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装置,也许是有些富人想尝鲜,k城这里靠江,日照不是很强烈,但聚光太阳能电池这两年技术进步很快,成本大幅下降。如当年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样,有人带头,国人爱凑热闹的习惯一直没改过,觉得不缺钱的,就一哄而上,疯狂大采购。缺钱的,为了面子,也咬牙买了。
丽莎看到他盯着那些太阳电池板,就随口说了一句:“市政府都用了,不过好像去年装的时候斗得很厉害,电网还拉了市政府的线路。”
李庄笑了笑,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的,群体的心思不难琢磨,难的是个人的想法。
不知道供电部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过太阳能电池在k城的大流行,让威森科技的一个小系统模块赚了不少,家用智能交流直流电源管理系统。售价倒不高,实验室的那帮人闲着的时候随手开发的,当初的想法是给自己家里用,没想到居然流行起来,还被业务部到处推销,这两年卖了不少。
不知道别的地方情况怎样,至少在k城,电网在家用领域很吃力。工业领域,还不行,得催催新能源实验室的那帮人,不要老是窝在化学蓄能电池上。
李庄想到这,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这都是啥时候的事情?现在的新能源实验室的进度,他根本就不了解。
李庄以前读社会学专著的时候,就想过一个问题,是不是人都这样?
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团体组建后,根本不用创始人推动,会自发地运转升级,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排斥另外的集团。
他在国内建立起这种团体,正是利用了大环境之下的漏洞,要是花旗国那样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就完全没办法。
李庄很喜欢散步,散步可以让他变得很轻松,十多年的老习惯。
多了两个小毛头,岳父大面也过来了,李庄这个家变得很完整,年过得分外的热闹。
初八上班,周奇森团队自行处理了开年员工大会的事情,李庄就照了个面,让新员工认个脸。他手下的智能生产实验室,员工都已到齐,他最看好的四个学生,没让他失望,还在员工名单里。
初九一大早,李庄在办公室筹划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事情。保安系统里面有人说话,有客人拜访,李庄便让他们把人带过来。
来的人不少,有五六个,各种气质的都有,一看就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门,还是京城相关部门,挺大的来头。
领头的姓金,名字很有意思,叫金石,某局的;四十来岁,说话倒挺客气,一口一个李老师叫着。相比之下,姓祖的那帮人跟人渣没差别。
金先生一帮人道明来意,李庄心里暗叹一声,终于还是来了,但他现在已经不怕。
快十年了,当初开发出第一款专家系统时的兴奋和忐忑不安到现在还记得,生怕他这个无依无靠的人被人收编,进而陷入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
他心中一直有种难以抑制的偏执。如果不是当年那笔当时堪称巨额的罚款,美其名曰的社会抚养费,他的家庭会很完整,父亲就不会意外过世,母亲也不会因此积劳成疾。他可以顺顺利利地按照自己生活轨迹走下去,直到读完博士,不至于做事需要上天的眷顾,连娶个老婆都这么艰难。
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妹妹都有孩子,算了吧,这世上谁知道真正的对错?
李庄的落寞被金先生看在眼里,心里很感慨。李庄的底早已被他所在的单位查得一清二楚,连他拥有澳洲永久绿卡的事情都知道。李庄的经历让他有一种命运不公的感觉,多少天才被国内的大环境所湮灭。
办公室里面突然陷入一种很萧瑟的气氛中,还好有人接口说明来意,是科学院的。
“李老师,您能帮我们培养一批人才吗?现在智脑竞争很激烈,我们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您在京城的那批学生很出色。”
戴着眼镜的技术负责人插了进来,他本来还要滔滔不绝的发表一下他的某种言论,被金先生制止,接过话题。
“李老师,这个我们可以付费的,我们知道您这边很忙,毕竟是商业机构,不会让您为难的。我们上下现在压力都很大,请您谅解一下,本来打算年前就过来的。”
金先生真是个人精,连年前过来容易让李庄过不好年也考虑到了,这样可以减小他的抵触情绪。
李庄沉吟片刻,便答应了,国内的智能机人才培养跟国外相比,差距确实很大。
“我如果在公司,每天会抽一个小时给你们派来的人员讲课,时间是两个月,至于你们能理解多少那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事情。”
某局对李庄的行为做过心理分析,只是他为人很低调,资料不全。他现在地位不低,妻子又是外国人,不好强硬处理,容易引发外交纠纷。李庄这次被抽调去京城的学生很扎实,弟子都这么出色,老师的水平可想而知,何况更好的一批人还在威森科技里面呆着。本来上面还想把这批人也叫走,谁知张凯老早就帮他们办好了入籍澳洲的手续。
金先生一个劲地道谢,带人离开,他也没想到这次会这么顺利。
李庄送这批人到大门口,金先生嘴巴动了动,没说什么,走了几步,终于忍不住,冲到李庄面前,跟他说话。
“李老师,您说智脑大发展以后会不会出现机器人满地跑的情况,机器人三原则还能靠得住不?”
李庄哭笑不得,心道:“你可是特殊人士哎,得耐得住,要有城府。现在国内的宣传恐怕是有点过头,连特殊人士都这么感兴趣。”
他考虑过这个情况,觉得很难说,“以目前的水平,还没法让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出现,不过如果纳米光刻技术进一步发展,就难说。至于机器人三原则,那是靠不住的,很简单,人没法完美,原则也不会完美。”
金先生张嘴想说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李庄回到办公室,又想起金先生的问题。
确实,只要人不完美,人创造的任何东西都没法完美。阿西莫夫是他很喜欢的科幻作家,机器人三原则大名鼎鼎。可惜时代都是发展的,知识虽然不等于智慧,但时间可以让知识高于智慧。就算是爱因斯坦,也没法和别的科学家加起来相媲美。我们佩服的是爱因斯坦的智慧,不是佩服他的知识,他不是苏格拉底。任何科学理论迟早可以证明对错,但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社会现象很难说是好还是坏。
以冯诺依曼系统来说,根本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人工智能,这就没有三原则什么事。
以人工智脑来说,如果符合机器人三原则包括后来的拓展原则,那程序员们会很头疼,怎样才能在这些限定下编出完美运行的程序。如果能编出,以智脑的非线性运作方式,可以轻松避开三原则,如果不能,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这是个悖论,完美的智脑程序是不可能编写出来的。
有人说人工智能是三大科技里面最微妙的,李庄觉得非常正确,这东西让人觉得有些烫手,又想拥有。不管那么多了,得先处理公司的事情,他用纸写了计划,这是威森科技里很少见的习惯。
人工智能研究院,将分为七个部门,机器人实验室、智脑实验室、智能生产实验室、智能家居实验室、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所、脑科学研究所、灵魂研究所。
下面林林总总的写了一堆,包括人员构成、运作方式、职位等级和安全等级要求等等。
李庄思索了很长时间,觉得没有什么遗漏,把它交给张凯,让他先将公司内部合适的员工调派到这个研究院,不足的再到外面招聘。
张凯接过他写的东西,只扫了一眼,嘴巴就张得老大。前面的六个,还能理解,后面的那个啥灵魂研究所,不懂。
看着有些茫然的张凯,李庄挥挥手,让他照办,张凯只好点头。
隔了几天,来应聘的人很多,不过都是一些江湖人士,张嘴胡说八道。李庄哭笑不得,最后还是算了,将灵魂研究所并入脑科学研究所,成为脑科学研究所灵魂项目组。
灵魂这东西,研究的人不少,不过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能说清楚。李庄琢磨着,“莫非这是神域,凡人本不应该涉足的地方?”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框架在三月初就已经搭了起来,机器人实验室由原机器人项目组升级;智脑实验室,李庄从学生里面挑选了一批基础扎实的,打算亲自培养;智能生产实验室,这个已经有了,只需要再扩大;智能家居实验室,由原智能家庭项目组升级;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所,得培养人才;脑科学研究所,这个不难,外面的人才大把,只是真正的高手不多。至于虚无缥缈的灵魂,他打算在员工中挑些对这个感兴趣的来研究一下。
京城那边过来的人半个月前就到了,金先生的行动非常迅速。李庄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以计算数学、计算机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系统架构、思维科学、神经科学七门课为主,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到保密,着实让他有些头痛,最后打算还是以基础教学为主,让他们自行理解。
李庄的授课核心内容以现在流行的人工神经网络智脑为基础,没打算把他对另外三种人工智能模式的理解传授给他们,他没有这么大公无私。
金先生第一天挺有兴趣地到场听课,但复杂精深的计算数学让他一个小时都云里雾里,好不容易挨到下课,便灰溜溜地离开,发誓以后再也不来上课。
来的这批人资质都挺高,但大部分人对人工智能都不怎么理解,国内目前这方面水平比较高的研究员都在bai和科学院自动化所里,这帮人全是菜鸟。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员工也跟着听课,不过很明显,他们的基础要好一些,毕竟以前经常听他们李代表讲课。
李庄这段时间跑了不少地方,主要是到各个大学看有没有好一点的苗子。
四月初,威森科技智脑实验室研发出了第一款实用的紧凑型十万级智脑wai101,并推向市场,售价与其他公司的一样,都是一亿美元。这款智脑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个是智能管家,配合威森科技智能家居实验室推出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安保;第二个是智能化生产,配合智能生产实验室推出的不同行业制造专家系统使用。
市场部开过新闻发布会后,有兴趣的大公司和富豪都与业务部进行了接洽。测试结果表明,这款智脑的智能水平、运行速度、稳定性和紧凑程度都高于同类产品。
只一个星期,就收到了五十部订单,接着源源不断的订单涌过来。
源源不断的元器件从位于六角大楼的地下室通过专用电梯送到十一楼到十三楼仓库,另一部大型无人电梯又把生产好的智脑送到地下室的专用仓库,保安部核心员工二十四小时严阵以待。
国内的气氛瞬间就被点燃了,威森科技的大名,迅速传遍全国。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世界各国都知道一个新的势力加入了人工智能界,它的代号是wai。
身为威森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长,李庄的大名首次为人工智能界所知,他的老底被无孔不入的媒体迅速翻出来,在报纸和网络上连载,成了名人。
澳洲驻华大使提前拜访了威森科技,并与管理层合影留念,带来了堪培拉方面的关心与问候。
收网的时间到了,李庄带上人事部的员工和专门从保安部中挑选的保镖,重新踏上了前往各所大学的交通工具。
四月中,日本人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
;
迷失在星空 第四十二章 混乱的智能世界开端
我们这个星球积累的技术,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只是各个团体因为自己的利益,都藏着掖着,无法共享。很多理论研究,已经足够我们跑出太阳系。这一百年来大师级人物频出,已经将人类的想象力推向了极致。
民用科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安全性、便利、使用习惯、既得利益集团干扰等等,所以不是先进就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李庄这段时间一直在上班,很少出去,只是有些奇怪为什么没有停电,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的轰鸣声也没听到。
国内电力问题一直很严重,威森科技园区因为是重点单位,极少停电,但考虑到安全和精密仪器设备的运行问题,公司还是购买了大型的柴油发电机组,并设计建造了一个柴油过滤机,来提升油品质量,供给大功率发电机组使用。原来的小电磁过滤装置,只是一个没办法的过渡措施。
午餐时,李庄去公司食堂吃饭,碰到了何修文,他正跟新能源实验室一堆人聊天。各个实验室也有小餐厅,不过大家还是喜欢到公司的大食堂吃饭。原因很简单,可以选择的菜品多,加上热闹。他想起前一段时间的疑问,便问起燃料电池方面的进展。
何修文一脸的无语,把旁边的燃料电池项目组组长叫过来,让他跟李庄报告一下。
“李总,很高兴见到您。”
项目组组长有些恭敬地问候着,他是李庄闭关之后才加入的。作为威森科技的创立者,每个新加入的员工都知道李庄的大名,只是从没见过,据说是一直在实验室潜心研究什么。
“你好,我也很高兴你的加入,麻烦你跟我说下进展情况。”李庄对人才一直很客气。
组长同志把这几年的发展一一道来。
公司创立时,新能源实验室的研究员不多,可研究的项目很多,无奈之下只好主攻电动汽车方向。李庄不怎么了解电池科技,但何修文是专家,他对整个电池领域都有一些研究,只是最擅长锂电而已。
燃料电池虽然用在汽车上问题多多,但用在工业级发电领域非常有前途。发电效率比电厂高,就是投资大,入电网问题多,发电量不够多,管理量却不小。变频问题和价格管理都不简单,前者技术要求高,后者利益问题严重。
新能源实验室一直在招收对燃料电池有研究的员工,只是国内这方面的水平不够高。张凯便发动实验室员工,到国外寻找了一批,连山本也从日本拉了几个朋友过来。项目组组长倒是国人,从科学院出来的杰出人物,跟吴wg一样,也是少有的双博士。
燃料电池项目组主推的就是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现有能源转化效率65%左右,是一个超级大块头。电站就建在工业区边缘,由实验室和工业区的老板们共同出资,市政府那边也拨了款。
这个项目市政府的态度是很关键的,相关部门因此与电网结了怨,后来的聚光太阳能电池的纠纷只是个导火索。先把民用电拿掉,再把工业电也拿掉,甚至连政府大楼的供电也不支持,这让电网在k城的负责人一怒之下做了比较激烈的行动,当然是上层支持的结果。
这个大型电站主要用煤气和天然气做燃料,有时候也用氢气。制氢储氢项目组在k城附近一座小山建立了大型的聚光太阳能装置来进行研究,制出的氢气则保存起来,工业区电站公司看上了他们研究的副产品,买过来发电。
输配电项目组为这个工程研发了堪称完美正弦波的直流交流逆变器,保证了工厂设备的稳定性。
燃料电池项目组负责人还要滔滔不绝,在他的李总面前显摆一下其他方面的成绩,被何修文打断。他知道李庄的时间很紧张,能听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
李庄很高兴,连带着上课时情绪也好了很多,学生们都有些诧异他的谈笑风生。
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后,一直在研发紧凑型十万人工神经元集成的智脑。这么简单的东西对李庄来说不难,就算对当年的ibm也不难,ibm人工智能实验室为花旗国空军研发的智能飞行系统已经应用了十多年。
市面上第一款十万级智脑就是ibm推出的,这是该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一款正式的作品,做工和稳定性与以往的产品一样出色,耗能很低。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只是ibm招揽人才和向世人显示“我还很强大”的无奈招数罢了。
威森科技智脑实验室把目光集中在怎样提高紧凑度和研发更高效率的软件系统上,至于与现有冯诺依曼系统接口模块的研究,则由智能生产实验室负责,公司在这块已经足够强大。
wai101的外观是丽莎设计的,她充分考虑到散热问题,将整个产品设计得美轮美奂,完全不是李庄这种只会抄袭外观和讲究运行效率的人可比。
完工后的wai101让到公司产品展示大楼参观的访客们有一种来到未来的感觉。只有一张书桌大小的智脑,充分显示了这些年it制造技术的进步。精巧的人机对话系统、自动翻译系统、情景模式系统都让使用变得相对简单。
在真正的人工智能面前,所谓的翻译难题只是个笑话。维姬分析了相关的语言学资料,自行设计了这套翻译系统,相关的对接处理则由高性能智脑实验室完成。虽没法跟大师级的翻译家相比,但这套系统送到省里几所大学让专家们评估的时候,著名翻译家吴教授笑着说了一句,“我很担心我的学生们没有饭吃,幸好我还能有饭吃。”
wai101前后共接到了六百多部订单,第一批智脑出厂采用了领养仪式,主要面对富豪客户。
客户代表们都提前一个月到来,等着和自己的小宝贝见面,培养感情。公司特别说明,机器人三原则靠不住,只能设定一个主人,这让各个家族内部的竞争变得很激烈,谁都知道配合使用的管家系统一旦推出,这部智脑将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下属。
智能家庭项目组推出的管家系统,包括武器级防弹高功率激光器加闭路监视系统。公司为这还上上下下打点了很多关系才勉强通过,使了点小手段,只说有激光器,并没有说是武器级激光系统。国内的领导,对激光器不陌生,但威森科技的激光器到底研发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很了解,就没当回事。
国外卖了四百多部,都通过离岸公司交易,转入超级庄园项目组的账户。出乎李庄意料之外的是在国内居然大卖,包括后来的wai201,前前后后接了一千多部订单,公司自动税务系统缴纳的税收让k城税务部门领导险些脑溢血,后来还专门请公司管理层吃饭。
大局混乱,国内富豪的财产来路大多不正常,缺乏安全感,包括公仆们,乱七八糟的不明财产太多。李庄的小女儿维姬,这段时间没去搞研究,第一份工作就是接替五喇叭做小偷加基金管理人,前前后后收集了近五千亿美元放到瑞士银行的匿名账户里。这部分资金很安全,被偷的人连说都不敢说,经常有在海外闲逛的裸官家属发现一无所有。
第一笔款项进来后包括新订单的预付款,让王梅有一种陷入金山的感觉。她找到李庄,结结巴巴的说自己想买一架飞机,李庄白了她一眼,“要不你再去建个机场?”
王梅自嘲地笑了笑,打消了这个无厘头的想法。
超级庄园的建设在加速,拉格兰奇的专用码头被大规模扩建,环保做得很好。当地人大多被超级庄园项目组雇佣,成了公司员工。钢铁厂进展很顺利,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精密设备潮水般地涌入专用码头,两个可以起降最大型a380客机的机场正在建设之中。
聚光太阳能发电和海水淡化系统规模被扩充了三四倍,将周围居民和土著人的饮水和电力问题全部纳入其中,甚至有部分淡水通过管道送到了黑德兰港。
李庄带张凯及人事部门去了一趟花旗国,找到托马斯。这厮现在日子不好过,不过作为土著,他还是很高兴能为李庄带路,到各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拜访。
mit是他的老窝,cit是他读本科时的故地,这两所著名大学拥有李庄需要的大部分人才,当然哈佛和斯坦福也没放过。
高中都没毕业的来自某主义国家的李代表庄同志,受到了去访问的大学的欢迎,连当年他问倒的那个学者也很高兴地和他一起吃了饭。
李庄有名头,张凯是人精,托马斯是内奸,拜访一些知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自然不难。有些科学家本身在绝密部门工作,不能出来,有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倒愿意过来,张凯毫不客气地收下。花旗国重视基础教育,人才济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不是偶然。
理论物理、空间物理、核科学、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纳米科技、精密机械、激光工程等等,反正只要是能用到的人才,李庄都上门拜访,以基础理论方面研究的为主。这部分人没那么敏感,花旗国相关部门一直跟着,好在发现没有涉及到技术机密,便没太在意,就当是李庄对这些同道中人的敬意。
四月中,李庄在mit食堂吃饭,观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展示。
日本人推出机器人了,而且还是非常智能化的机器人。
东京联合人工智能实验室于四月十五日在东京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人型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先进程度还在威森科技的研究程度之上。
大功率同位素电池、超高强度的机体、完美的平衡系统、五万人工神经元集成芯片、精密光学视野和红外探测系统,将日本数十年来研发的先进技术储备消耗一空,前所未有的让世人震惊的超级科技。
日本的电池技术一直是世界的翘楚,同位素电池虽然寿命很长,但输出功率有限,主要用在宇航和医疗等为数不多的领域。日本的微型大功率同位素电池技术显然已经实用化,至于大家担心的安全性方面,日本科学家在现场进行了演示。机器人项目组组长将电池投入大火中,高温燃烧几个小时,然后拿出来装到机器人上,还是工作正常。他随即又进行了物理测试,电池的强度超出人的想象,估计是纳米合金材料制作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