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个人的抗日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这是对内的安排,对外也有招数。英迪拉甘地召见苏联大使,要求苏联尽最大力度支援印度,最主要的是飞机,并要求苏联加大力度牵制中国,以及表现出强硬态度以使美国和亚共体各国有所顾忌。
在做好一系列安排后,英迪拉甘地还放出了烟幕弹,公开呼吁印巴两国立刻全面无条件停火,并声称印度绝无占领西巴领土的计划,而且为表示诚意,印度准备先行从东巴撤退军队,寻找政治解决孟加拉难民问题。其实,这不过是为了缓解国际舆论的压力而耍的花招,另一个意图则是缓兵之计,尽量挽救克什米尔的印军集团。
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做出了回应,对印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举例来说,印度对入侵东巴如何解释,这是不是名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如果是,就需要立即承认;印度是否打算利用巴基斯坦在西线的正当自卫作为兼并西巴领土的托词?它的目的是否违背了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零年的安理会决议,要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如果印度不打算这样做,请给予明确回答。世界有权了解:印度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准备接受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对四十一票通过的决议,以及其他联合国已经通过的决议?我国政府在过去的时间里多次向印度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印度的答复显然是令人不满意而且不放心的。
胜利者是不需要谈判的,起码是不想这么快便收手停火,已经付出了血的代价,岂能没有斩获便草草收兵。
帕坦科特阻击战于十二月十三日打响,巴军步三师、步十二师和南洋联邦混编旅面对的是印军五个师的疯狂进攻。战况最激烈的这一天正是重兵围歼印军拉合尔集团的时候,缺乏了空军掩护的南巴联合部队依据阵地,顽强抗击,不管敌人的炮兵、坦克倾泻下多少炮弹,无论敌人进地了多少次猛烈冲击,始终屹立不倒。从城外打到城内,从野战转为巷战,两军寸土必争,反复争夺,无数士兵的生命就在这铁与火的交响乐中化为灰烬。
十二月十四日,印军拉合尔集团被全歼,空军补给任务完成,终于飞来助战了。印军的火炮阵地、坦克集结地遭到了猛烈轰炸,损失惨重,攻击的势头才减弱下来。而印军也得到了友军被歼的噩耗,匆忙调整布署,一部分兵力继续攻击帕坦科特,另一部分兵力绕过帕坦科特向东面的努尔布尔前进,准备打通二十号公路,夺路逃窜。
印军的行动为空中侦察飞机所侦悉,联合指挥部立刻派出空军轰炸以迟滞印军行动,并命令帕坦科特的部队分兵占领努尔布尔,彻底堵住印军南逃之路。由于机动性的优势,南洋联邦混编旅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这个任务。在空军的支援下,星夜急奔百余里,先敌占领努尔布尔,彻底切断了印军的退路。
十二月十五日,双方在帕坦科特和努尔布尔两个地区展开了最后的争夺,被逼上绝路的印军和誓死阻击的伊斯兰战士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人肉炸弹层出不穷,惨烈之状,令人不忍卒睹。
缺乏空中支援和掩护最终导致了印军突围企图的最后破灭,南巴联合空军在战场上空始终保持着二十架以上的飞机助战,战斗机、轰炸机尖啸着在印军头上肆无忌惮的俯冲,向着印军的炮兵阵地、指挥所、物资囤放地扔下一颗颗炸弹,压制并摧毁着印军的炮兵,炮兵阵地上堆积的炮弹也被引爆,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巨响,空中的有力支援给印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印军最后一次努力是在入夜时分,他们竟使用了集团冲锋,散兵线一道接着一道,象海浪一样冲向联军据守的阵地,并连续攻陷几处联军阵地。但随后又是空中力量扭转了不利的局势,疯狂的轰炸,掀起了血风肉雨,投完炸弹的飞机也并不马上离开,而是纷纷拉下机头俯冲而下,在照明弹的光亮下,机身下的机关枪象喷火的镰刀一样,在印军的步兵群中犁出一道道血肉横飞的鲜红道路。
十二月十六日凌晨三点,南洋联邦第四机步师和巴军第一装甲师星夜赶到战场,此时的印军已经在三天的激烈战斗中几乎用尽了力气和意志,弹药极度缺乏,重武器损耗极大,人员伤亡惨重,完全是一副精疲力竭的状态。
天刚亮,两支生力军便倚仗强大的冲击力,依靠空中飞机、直升机组成的恐怖打击力量,向印军集团发起了决定性的进攻。上午十时许,第四机步师第一装甲师分割了帕坦科特和努尔布尔的两支印军;下午二时许,负责进攻努尔布尔的印军在钢铁洪流的前后夹击和飞机的持续轰炸下陷入溃败;下午三时,南洋联邦混编旅继续打扫战场,南巴两支拳头部队开始将攻击矛头转向帕坦科特的印军部队。
!#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三百八十二章各方的反应
《》 第三百八十二章各方的反应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巴军第一装甲师曾推进到距印军最高指挥部五百码的地方后,遇到了已经没有退路的印军的顽强抵抗。为了阻击轰鸣前进的巴军坦克,印军使用了人体战术,印军士兵接近巴军坦克后,用手榴弹和**包炸毁了冲过来的第一辆坦克后,随后,又炸毁了第二辆。但是,巴军装甲师推开被炸毁的坦克,继续发起冲锋,迫使印军指挥部慌忙转移,指挥陷于中断。
坚守帕坦科特三天的巴军步三师、步十二师虽然遭受了重大伤亡,但在友军来援的有利情况下,士气大振,在南洋联邦第四机步师的协同下向印军发起了反攻,完全夺回了已被印军占领一多半的帕坦科特,迫使印军向北沿原路败退。
鉴于印军已经损失惨重,接近于弹尽粮绝的境地,也因为联军或因为星夜赶路而疲惫不堪,或因为坚守阻击而伤亡惨重,联军指挥部下达了停止进攻,就地补充休息的命令,只派出全天候飞机对逃窜的印军进行打击,使其无法安心整顿休息。
印军已经无还手之力,向北窜入克什米尔倒也对联军有利,联军可以借追击之名继续推进,完全占领克什米尔。决定性的胜利已经获得,叶海亚汗这才让随军记者拍照,并接受采访,以表示他虽然身为总统,可为了国家和人民,一直拼杀在第一线,并使西线印军的侵略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这一方面是为了提振民心士气,使因为东巴的失败而可能掀起的反对政府的民众浪朝消于无形;另一方面叶海亚汗对留守国内的布托颇多赞誉之词,为还政于民进行铺垫。
十二月十六日,正是英迪拉甘地假惺惺地呼吁停火的第二天,印军的再次惨败给了这个女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什么缓兵之计,什么就地停火,当初狂妄地拒绝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是何等嚣张,现在的前倨后恭,又是一个多么绝妙的讽刺。
十二月十七日,经过短暂休整的联军开始向北推进,沿途看到的是印军一路丢盔弃甲的狼狈情景。有组织的抵抗几乎没有,被飞机炸毁的车辆、坦克是明显的路标,死尸随处可见,暴露在凛冽的寒风之中。
失败对于任何军队都是一样悲惨的结局,三天激烈的战斗不仅基本耗光了印军的弹药,接下来的猛烈打击也使印军战斗的意志和勇气消散殆尽。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么回事。
空中的飞机还在肆虐,不仅为地面部队指示着敌军逃跑的方向,还不时俯冲下来,向着溃败的印军轰炸扫射,绝望和死亡的阴影笼罩在印军头顶,经久不散。
十二月十八日,联军推进至克什米尔境内,开始构筑面对印度的阵地,巴军步三师、步十二师暂时休整,等待巴国内的援军赶到,南洋联邦机步师和巴军第一装甲师继续势如破竹地扫荡印度残军。至此,巴基斯坦完全控制克什米尔已成定局。
西巴战争令人吃惊万分的结果,震动了全印度,震动了全世界。强弱互置,战争前处于弱势的巴基斯坦绝地反击,不仅将侵入国境的印军全部击退,而且使印军遭到了惨败,并且大有用武力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趋势。
“事实证明,空军才是战争致胜的关键,没有空中掩护的地面战斗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获得胜利的……”
“狂妄的印度自食苦果,战争前是如何嚣张,现在又是如何悲惨……”
“侵略者应有的下场,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烈祝贺巴基斯坦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巴基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轻敌、自大的必然结果,愚蠢、低能的军事指挥所必然招致的失败……”
“亚共体维护各成员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宗旨不是纸面上的空文,对于印度这个侵略成性的国家,给予沉重的打击,是最为合适的。如果印度依旧执迷不悟,将要面临的打击将不限于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地面和空中。战争一旦扩大,包括新德里在内,印度将再无一块安全的地方……”
“巴基斯坦政府一贯本着和平的意愿解决国际争端,即便是现在也没有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的想法。待克什米尔局势稳定,巴基斯坦将立即撤出全部军队,并邀请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观察团进驻克什米尔,履行联合国关于公民投票决定克什米尔归属的决议……”
“克什米尔是印度的一部分,是不容辩论和谈判的既定事实。巴基斯坦的侵略占领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印度必将给予侵略者以最沉重的打击,捍卫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面对战局的完全逆转,国际舆论和印巴两国的唇枪舌剑混杂在一起,乱哄哄的一片。但仔细整理便不难发现,多数国家对于印度的失利是抱着嘲讽和幸灾乐祸的态度。而巴基斯坦虽然存在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的倾向,但言辞却很巧妙,也比较能被人接受,联合国本来就有这样的决议嘛,是印度一直反对不遵照执行。我们虽然正在用军队全部占领克什米尔,但打完了就撤,交给联合国管理,用联合国决议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
反观印度,则除了苍白的叫嚣,并拿不出什么有理有据的说法。但其继续战争的意图是明显的,也正在调集兵队开往前线,准备用新的攻击一雪前耻。印度人最大的支持来自于苏联,但苏联煽风点火、军援帮助很欢实,但涉及到更进一步的实质上的支持,却持谨慎态度。毕竟巴基斯坦背后的势力也很强大,除了美国以外,亚共体国家已经达成共识,支援巴基斯坦,伊斯兰国家也在巴基斯坦胜利的鼓舞下,纷纷出人出力,支持伊斯兰兄弟的战斗。
如果继续保持强硬,对印度保证绝对支持,苏联将更加遭到孤立,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态度,将对苏联渗入中东的战略构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苏联的军事优势在欧洲,在其庞大的装甲集群,若论海上力量,还是逊色于美国。而苏联最大的劣势则是在太平洋没有海军基地,其海军的航程和持久战力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在实际上,苏联除了用核武进行讹诈,并没有在常规战争直接支援印度的可能性。
苏联所担心的更深一层利害关系还在于战争的扩大化、长期化对其控制阿富汗,实现南下战略有着不利的影响。要知道,苏联一直有在阿富汗实施分阶段的战略推进,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战略。而支持印度,已经引起了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伊斯兰国家的反感和愤怒,这对控制阿富汗,实施南下战略构成了威胁。
据可靠情报,亚共体各国组成的联军已经达到了七万多人,其中韩国和越南王国出兵最多,而新加入亚共体的印尼共和国也表现了很大的热情,出兵一个师。这些部队按照计划将于十二月二十四日登船前往南洋联邦的南苏门答腊集结,然后由南洋联邦海军全程护航前往巴基斯坦助战。
南洋联邦的海军终于要出动了,两艘航母在内共四十多艘舰艇,虽然数量比印度海军要少,但在质量上却大大超越印度海军。护航结束后,这支强大的海军是否对印度海军发动进攻,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不过,既然南洋联邦能够先行布置,出动地面部队和空军助战,再用海军打击印度,似乎也并不意外。
南洋联邦的总统不是发表了威胁性讲话,“……印度将要面临的打击将不限于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地面和空中。战争一旦扩大,包括新德里在内,印度将再无一块安全的地方……”
这是警告,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南洋联邦轻易不发出严厉的警告,但所有忽视这种警告的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况且,南洋联邦不同于中国,苏联除了洲际导弹外,无法直接威胁到他的领土,而南洋联邦却能通过联合亚共体成员国,在马六甲海峡、天目海峡等海上运输线路上对苏联的商船或者驶往苏联的外国商船进行阻碍。一旦战争扩大并且持久化,不排除其会实施这种行动。
美国的强硬姿态也出乎苏联人的意料,不仅向苏联递交了长达九页的备忘录,而且出动特遣舰队进入印度洋。在备忘录中的言辞很激烈,声称:苏联在次大陆的所作所为同真正共处要求双方采取的克制态度是不符合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将不得不重新估计我们之间的整个关系,包括最高级会谈在内。
印度阿三太不争气了,苏联本来预计印度会在这场战争中很快获胜,不仅是东巴,在西巴也将给予巴基斯坦以沉重打击,从而达到羞辱美国和中国的目的,并且使印度成为苏联遏制中国的战略伙伴。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苏联的目的已经有限度地达到了。
!#
《》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三百八十三章核武风云
《》 第三百八十三章核武风云
按照苏联人的设想,只要印度在东巴获胜,成功地使孟加拉**,无疑使达到了羞辱中国和美国的目的。要达成这个目标,不说印军在东巴所占据的绝对优势,便说孟加拉人本身的政治诉求,便使这个目标很容易实现。东巴获胜后,考虑西巴的问题,看具体的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展开军事行动。
没想到印度人自高自大,在东巴未获得彻底解决时,便被巴基斯坦的一次军事挑逗引入了陷阱,悍然入侵西巴,并想一举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这不仅在国际道义上落入被动,国际舆论上陷于孤立,而且从战局发展看,印度是明显地掉进了南洋联邦和巴基斯坦精心设计的陷阱。
趁着印军在东巴西巴两线作战的时机,南巴联军在逐步掌握制空权后,大胆实施了穿插突破,将集中于一线的印军分割包围。在空地一体的猛烈打击下,不到十天的时间,西线印军的两大集团便相继溃灭,战局因而急转直下。
愚蠢,无能,自大,狂妄……苏联虽然还在军援物资上尽力帮助,心里却把印度人骂得一无是处。考虑到整个战略的布署,苏联在苏中边境集中了大量的兵力,这些武装力量有很多是从欧洲调来的,这种军力的配备调整,使苏联想寻求在欧洲的缓和。而继续支持印度将战争持续下去,在巴基斯坦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援的情况下,毫无胜算,只能是越损失越多,苏联的声望也将随之降低,并有可能被印度拖入在南亚大陆还未准备充分的战争。
但就此抽身,又过于突然,似乎是苏联惧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亲巴势力,抛弃了曾信誓旦旦加以保证的盟国。嗯,关键时刻打退堂鼓是苏联的惯用伎俩,在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便有出色的表现,但要这么做的话,总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啊!
就在苏联正冥思苦想陷入两难处境的时候,南洋联邦披露了一条消息,令苏联人大喜过望,终于有了下台阶了。
“……据可靠情报,印度政府正在利用民用核技术的幌子作提成护加紧研制核武器,具体七作由iaec(印度原子能委员会)所建立的的机构——aeet(特朗贝原子能军事机构)负责。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六年,印度原子能研究的预算翻了十二倍。截至一九五八年,核武器的研究消耗了印度研究总预算的1/3。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好战的、侵略成性的国家,一旦拥有核武器,将对亚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
对于正处困境的印度来说,这条消息的披露可谓是雪上加霜,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这对于刚刚在一九七零年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美苏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
尽管印度政府极力否认该条消息的真实性,但还是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一些靠谱的不靠谱的猜测,再加上专业的和非专业人士们的分析,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言行被陆续披露,印度政府是越描越黑,人们的怀疑是越来越大。
嗯,嗯,没错,仔细梳理一下,印度在核研究领域的举动实在是太可疑了。一九五五年,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加拿大同意向印度提供一个动力研究堆——40 mw 的加拿大-印度反应堆。虽然一开始反应堆是以和平用途进行交易的(至少在重水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但整个交易发生在任何国际政策对这种行为约束之前,并没有受到任何的监察。
事实上,印度十分谨慎地让这个反应堆避开了所有有效规定。印度拒绝从加拿大进口核燃料,启动了一个进行本土天然铀生产的计划,以确保对钚生产的绝对控制。如果是研究目的,这样的反应堆显然就太大了。它能够在一年内生产出制造一到两枚核弹所需要的钚。印度原来就是想利用反应堆来获取核武器所用的材料啊!
还有,特朗贝原子能军事机构的负责人巴巴博士在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立刻在广播中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称:“拥有足够多核武器的国家就具备了吓阻更强大国家的能力。”就是这个巴巴一直在前台和幕后不断努力,而印度政府却默许了他的核言论。
还有,还有,一九六八年,印度投票反对了《核不扩散条约》,他们的谈判代表特里维迪提出了只要每个国家都遵守核不扩散并进行核裁军,那么印度也会。只要现有核国家拒绝进行核裁军,那么它们就会让其它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别无选择地发展核武器。交换条件显而易见——印度只有在现有核国家进行核裁军后才会停止核计划。这不正显示出了印度的核外交政策吗?
现在已经不是六十年代的宽松时期,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关注核不扩散,限制核武器扩散到任何其它国家,印度被披露的核武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消息披露的第三天,加拿大便中断了对印度的核援助,终止了拉贾斯坦ii反应堆和哥达重水工厂的援建计划。美国也对印度实行了禁运,并表示将密切注意印度的核研究,并要求印政府公开其核研究计划,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其研究机构和反应堆。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下台阶,他们一方面义正言辞地澄清有关印度核武计划是苏联在帮助的猜测和谣言,一方面暂时停止了对印度的军援,并假惺惺地向印度表示,由于核武计划的影响,苏联承受着极大的国际压力。
那么,这条令印度政府狼狈不堪的消息是真是假呢?对于始作俑者黄历来说,这一点都不重要。印度政府处心积虑要发展核武是肯定的,偷偷地背着国际社会搞小动作也是肯定的。这就造成了印度政府陷入了承认和否认的两难境地。承认吧,无疑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将面临国际制裁;否认吧,就得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和监督,无疑为其发展核武套上了枷锁。
!#
《》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三百八十四章 印度核计划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印度核计划
前车之鉴不远,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敢和苏联叫板,而这离不开苏联的援助。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印度现在和苏联走得很近,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焉知以后不会和苏联因为利益而翻脸。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核计划必然要刺激巴基斯坦,引起南亚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离苏联都太近了。
印度真实的核计划到底是什么样呢,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呢?实际上连黄历也不知道,所谓的印度核武计划不过是他基于后世的结果,加上情报部门的侦察,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下给予印度适时的政治打击。而印度的核武计划其实才刚刚开头,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发展很缓慢,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不敢请求外国的帮助,只能自己死抠。
一直以来,印度都在追求和自身领土面积和历史文明古国身份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这个世界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机构的成员也就一直是印度一个强烈的愿求。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九四五年安理会组建之时印度还不是一个**的国家(此后其成员没有改变)。印度将加入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丘吉尔政府上。不过后者强烈反对印度的加入。更让印度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与自己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中国却顺利地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组建之时,世界上还没有核武器。不过随后这些成员国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有核的北京新中国政府取代无核的台湾早晚是大势所趋,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核俱乐部成员的既成事实将被牢牢确定下来,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政府。
印度前任武器计划负责人拉贾.拉曼纳在评论中就强调,印度强烈地希望被世界认知为一个强国。这在核计划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军事和吓阻需求更重要。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认为不是讨论是否应该制造核弹,如何制造才是重要问题。在印度人心目中,拥有核武器,这是一个证明他们古老历史的声望问题。同时,作为印度的科学家,他们很渴望向那些曾经忽视他们的西方对手展示他们也可以制造出核弹。
核计划似乎成了印度大国情节的一个宣泄点,重返大国集团的一个工具和手段。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事实证明衡量大国的关键标准不在是否拥有核武器,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水平。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所谓最大民主国家的核计划决策竟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实际上,整个决策过程没有公众或立法部门的参与或监督。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只对总理办公室开放。只有总理本人和一小部分他选出来或任命的人才在计划发展过程中有发言权。这就直接导致印度核计划的道路充满着“随意性”。不过印度有一群执着的科研人员,他们才是印度核计划的中坚。
1...294295296297298...3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