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朱骏觉得周慕白的话十分荒诞,但转念一想,谁都知道南洋百国并立,谁都不是轻易好惹的主,这周慕白既然提出,自然有的他的深意,倒收敛了轻视之心,道:“周爱卿,既然是要抢掠,该从哪里开始?”
“这大海碧波之中,纵横游戈着商船无以数计,两岸更是港口无数,到处堆满了代售的货物和真金白银,我们便从这里开始。”周慕白答道,他见朱骏满脸的疑惑,继续解释道:“这种事自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做,周某听说皇上缴获了海盗的六、七艘大船,又收编了海盗,何不如让他们继续做这海贼呢?掠夺的金银是皇上的,而所背的骂名则仍然是那些海盗,就算有人怀疑皇上与海盗有染,可没有人能够搜集到有力的证据,南洋各国又能将皇上如何?再说这天下都是凭借实力说话的地方,南洋更是如此,若皇上凭借着掠夺来的财富急剧扩充实力,就算皇上真是海盗,谁敢出来责难?”
朱骏不由的点了点头,其实他早就有了这样的打算,毕竟要养一支水师出来实在所耗惊人,不把水师放出去还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是他还有另一层担忧,于是正容道:“周慕白,你倒是伶牙俐齿,这抢掠虽是快速积聚实力的办法,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此抢掠,只会让海商人人自危,到时又有谁敢出海?恐怕过不了半年,别说去抢,朕的水师只能面临各国水师的围剿了。”
周慕白摇了摇头:“皇上深谋远虑,这抢掠终非长久之计。草民提出抢掠的目的便是为了另一个计划铺垫。”
他顿了顿,道:“皇上在抢掠的同时,可再组建一支护卫船队,到时只让抢掠的船只不可劫掠护卫船队所保护的商船,到了那时,那些走投无路的海商们该会如何?”
朱骏两眼放出光芒,激动的拍起桌子道:“朕明白了,这些海商为了防止人货两空自然是争相加入护卫船队,朕一面去抢,一面又让人保护,两头赚钱,听话给钱的自然是保护他们的安全,但是那些不听话意图犯险的不但要了他的货物,这些船上之人的性命也统统没了,到时不怕他们不加入护卫船队。只是这护卫船队的保金多少却值得斟酌,周先生,你继续说下去。”
朱骏已改口称周慕白为先生,已对他的机谋五体投地,这样阴险的计谋绝不是那些朝堂上满口仁义道德的大臣们能想的出来的,他原本以为自己是一个穿越者,更是不信所谓的谋士有多大的能耐,这时才知道,一个谋士对自己有多重要,只周慕白这一个计策,便能让自己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增加数倍以上。
“皇上,我们不要保金。”周慕白神秘一笑,吊足了朱骏的胃口才继续道:“每个加入护卫的商船,必须交出他们三分之一的货物来,若所有的商船都能如此,这南洋的所有货物皇上便能占到二至三成左右,到了那个时候,所有海运商品的定价权便到了皇上的手里,一匹丝绢,别人卖的是一两银子,皇上可去卖二两,皇上是大商贩,其他的商人见皇上定了价钱,自然会纷纷效仿,到了那时,所赚的金银又能赚上几倍。”
朱骏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对后世的经济学虽然没有多大的研究,但也知道垄断的利润有多大,令他吃惊的是周慕白竟能知之甚详,不由得他不佩服,明人虽然独尊儒术,但对所谓的旁门左道之学防禁并不算严,各种稀奇的言论发明在明朝也层出不穷,朱骏想不到这个周慕白对经济也有所涉及。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时中国人的科技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思想上的禁锢并不多,特别是到了明末,各种学说泛滥,其中王守仁的心学更是风靡一时,当时还有人提出君主是国家的害虫、君臣完全平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宣传选举制度的都有,这样的人都没有被迫害,由此可见,满清的奴才思想是多害人。)
“待积攒了金银,皇上便可大肆拉拢南洋汉人,招徕各处豪杰聚集于此,以观其变。”周慕白见朱骏动了心,对第一步做出了总结。
“那么,第二步是什么?”
“第一步聚集了财富,拉拢了人心,大力扩充操练军马,便是等第二步寻求根据之地了,土乃国之根本,皇上纵有金银千万,若不能牧守一方又有何用?”
“周先生说的极是,只是轻易冒犯别国土地,既师出无名,又怕实力不济,伤虎不成、反被虎噬啊。”
“这缅国岂不是白送给皇上的礼物吗?草民日思夜想,估测那缅国王子王莽白一年之内必定举事,到时不管谁胜谁负,皇上都可斥责他们骨肉相残,丧尽人伦,大明原本就有派天兵维护属国安定的先例,永乐年间的安南便是如此,到时皇上登高一呼,传檄各处,斥责缅王与缅王子的罪过,兴兵伐之,南洋诸国就算猜疑恐怕也无济于事。”
(洪武初年,朝廷下诏,安南国王陈日喹遣使朝贡,被朱元璋正式加封为安南国王,并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十几年后,安南内乱,陈氏家族被黎氏家族取代,立国号为大虞。黎氏向明继续进贡,并谎称其为陈氏后人,永乐元年成祖朱棣加封黎苍为安南国王。后事情败露,永乐发兵征讨,灭安南!)
“如此,既可彰显大明国威,震慑南洋,又能吞并缅国,师出有名,只请皇上在这一年内大肆招募英豪之士,修兵甲,屯粮草,到时趁两虎相争之时,一击必杀,缅国便是皇上囊中之物矣。”
----------------------------------------------
这章之后,还有一章就可以进入血腥的第二卷了,最后这几章很重要,基本算是本书将来的大纲,以后就是分这三步走的。
永历大帝 第三十八章:论策 下
先厉兵秣马,静观缅王与王莽白二虎相争,待他们分出胜负之后,再发布讨伐檄文,历数兄弟相残的罪过,率军北伐,到时若是缅王胜利,王莽白被诛,则王莽白的亲信残部定然人心惶惶,害怕缅王株连,到时必会支持朱骏北伐。若是王莽白谋篡成功,那么缅国之内的清流忠臣们也会投向朱骏一边,希望朱骏能够诛除叛逆,清正国体。
斗吧,打吧,你们缅国的宗室斗的越厉害,打的越凶狠越好,我朱骏安心做个渔翁,只等你们斗个你死我活再来大小通吃,朱骏邪恶的想着。
周慕白继续添油加醋道:“皇上一旦占据缅甸,既可调拨军饷粮秣予缅北李定国所部听用,又可继续积攒实力。李定国将军勇武过人、智谋无双,以区区万人阻挡逆贼吴三桂十万大军一年之久,仍然不显败象,由此可见,若有充足的粮饷、兵源,清人要想入缅没有十年八年是绝无可能的。皇上则趁着这个机会可在缅南远交近攻,逐渐吞并南洋诸国,要知道南洋土地广褒,更有万里汪洋,正是皇上大展宏图之地。十年之后,皇上据万乘之国以伐万乘之国,虽不胜,犹可据守南洋,为我大明延续柞脉,为天下汉人留一席之地。”
周慕白堪堪说完,跪地伏拜,朗朗道:“臣之复国之策共分为三,一为掠夺,积攒实力。二为据地,得到缅国千里沃土。三为纵横,占据南洋,与满清争雄并立。如此,大明复兴之日可待!”
“好计!”朱骏忍不住赞叹一句,心想诸葛亮的隆中对恐怕也不过如此,只是诸葛亮提出的是天下三分,周慕白提出的是双雄并立,诸葛亮提出的是王道,周慕白所说的是枭雄之霸道。
朱骏清楚,一旦走上这一条路,整个南洋将会陷入一片血腥之中,自己的前方也并非一片坦途,稍一出错,面临的将是万劫不复,不管是缅王、王莽白,或是南洋林立的诸国,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一场没有失败的战争,失败者将会彻底的在这个世界消失,连同他的家人、他的部属、他的故旧,犹如一粒投入汪洋的水滴,永远的消失匿尽,留不下一点声息。
“皇上就算能躲得过建奴一时,难道要一世都要躲避?困守待毙只不过是懦夫所为,为今之计,只有大海行舟、逆风而行,绝无退路可言,请皇上速下决断。”周慕白眸光一闪,一股狂热从眼眸中放射出来,他还道朱骏害怕了,于是在一旁煽风点火道:“大明开国以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历代君王荒淫无道者有之,炼丹求仙者有之,崇信奸逆者有之,却从未有过懦弱之辈,草民以为,朱家子弟只要有一息尚存,便该以天下为已任,复国中兴、拯救万千臣民于水火。这是草民的一些浅薄见识,还望皇上圣裁。”
“好一个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骏喃喃的念了一句,半眯着眼,却显得出奇的冷静。
任何人做某件事时都有动机,有的为财、有的为权、有的为义气、有的为信仰,但是周慕白为的是什么?朱骏不相信这个家伙是为了所谓的大义或者是对于前明的眷顾而来的,他的才能朱骏十分赏识,但是这种人反而更加危险,朱骏不得不防。
朱骏喜欢拿人当枪使,并不代表他愿意被人当枪使,朱骏现在的感觉是,自己可能要被周慕白当作一柄好猎枪了。
“周先生果然好机谋好辩才,朕只是有一事不解,还请周先生赐教。”朱骏慢悠悠的道:“先生可否预测出若是跟着朕能有几成的胜算?又有多大的危险?”
“三分胜算,七成危险。”
朱骏笑了,道:“那就是有七成被诛戮的危险了?朕再问先生,既如此,先生为何要铤而走险?”
周慕白以明白了朱骏的意思,干笑一声道:“皇上不信草民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草民原本是云南人士,崇祯十三年中的秀才,因无心向学,反而爱发些奇怪的议论,一直为乡人所不容,实在无奈之下,只好远走他乡来到缅甸,承蒙缅王不弃,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官职,恰好皇上又入了缅甸,草民便成了这汉人通事,草民不敢欺瞒皇上,任汉人通事之时,草民对大明的正统之学稍有怨恨,对皇上周畔的臣子十分看不起,所以才慢待了皇上。”
周慕白说的娓娓动听,犹如讲述故事一般将自己的身世一一道出:“只是草民在缅都虽然有些生计,但已预感到缅国不日之内定会发生大变,缅国王子王莽白早有不轨之心,且胜面颇大,而草民是缅王提拔出来的,若是仍然留在缅都,难免会被那心胸狭隘的王莽白视为眼中钉,待他篡位成功之后定会遭受鱼池之殃。为了活命,草民便已有了赶快聚集些钱财逃出缅国的打算,这时正好听说皇上在缅南收拢海盗,聚集战舰,心里便想草民毕竟是个汉人,曾是大明恩科的秀才,如何能不为国效力反投异国?因此,草民更是认真收聚皇上在缅南的动静,最后才下了决心来投。还望皇上不计前嫌,草民定不负圣恩。”
避祸这个理由很不错,至少朱骏已信了一半,缅国的局势实在复杂,周慕白虽然是决策圈之外的人物,难免也会受到波及,但是另一半朱骏却不相信,很简单,这个人实在太聪明了,所谓的为国效力不过是个幌子而已。
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朱骏心里已猜出了几分。他从容自若的自斟自饮起桌上的茶水,才悠悠的道:“先生何必要说这么多的虚话,朕瞧先生莫非是想学先秦吕不韦囤货居奇吧?”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王孙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在这个时代,吕不韦既是智慧的象征,也是大不敬的代言词,拿皇帝来做买卖,稍微有点脑袋的人都知道活得不耐烦了,虽说朱骏是个亡国之君,但也不是周慕白所能惹的起的。
“草民万死,绝不敢有此大逆不道之念。草民只是爱好金银美酒,更没有争权夺利之心。”周慕白仓皇拜倒请罪,只是面上却没有闪露出一丝惶恐的模样,反倒直视着朱骏,眼眸中显出一丝欣赏之意。
“平身吧,朕既不会做公子异人,你也做不成吕不韦,朕很欣赏你的才干,若它日事成,朕赏你金银千万,你便安心的做个富家翁如何?”朱骏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臣子要钱不可怕,若真的能够复国中兴,他要多少自己就给多少,朱骏沉吟了片刻,背转身对着周慕白道:“朕决意复国,并推行你的策略,从今日开始朕敕你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政。你可满意?”
“草民叩谢皇恩。”周慕白松了口气,虽然许多事出乎了他的意料,朱骏的手段也比自己想象中高了不少,但至少目标达成了。
---------------------------------------------
第一卷完成,第二卷血腥南洋开始!
永历大帝 第三十久章:突击公主港 上
新始元年秋,吕宋。
公主港是吕宋南部小港,既非海路要道,更不是军事重地,人口不过万人,平日里只有一些相邻岛屿的客船在此停靠,这几日,却突然繁华起来,自半月之前,便开始有大量的商船在此靠岸,南洋各国的海商们愁眉不展的陆续登岸,让年久失修的码头一下子不堪负重,出现了多处的塌陷。
原因无它,南洋各处繁华的码头的必经航线上已传来无数次海盗袭击商船的消息,这伙海盗组织严密,船只众多,主舰竟是拥有上百门佛朗机大炮的西洋战舰,凶残的海盗们比之从前的小股海盗更加疯狂,他们劫持商船之后不但抢夺船只货物,还将船上所有船员水手全部押往甲板一个个砍头,而后将尸体抛入大海,据传通往吕宋奥拉斯港海域的一片海域被血染成了一片,整整数日都弥漫着血腥。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大海宽广辽阔,就算是上千具尸体一齐抛落大海也不可能染红海水,只是来往的海商们以讹传讹,加之自身对海盗的恐惧心理才致使对这伙海盗的描述越来越恐怖。
为了躲避海盗,许多海商们选择了新的航道,从而使一些大型港口荒废下来,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港却突然迎来了无数只海船。
公主港很安全,这里远远绕开了海盗们活跃的吕宋西部海域,虽然设施方面差了很多,货物到达吕宋之后又要徒费一大笔钱将这些货物运送到周边的大城市去发卖,但是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码头上,几名穿着吕宋公服的引水员正持着小旗,不断的指挥着船只的停靠,几名懒洋洋的士兵手中持着长矛躲在货箱的阴处乘凉,正如海商们所说的,这里实在太安全了,自吕宋建国以来这里就根本没有海盗光顾,谁会有兴致打一个又穷又破的小港口主意呢?他们这些奉命巡守的士兵基本上就是领些饷银,不致全家饿死便罢,其他所谓上阵杀敌、严防海盗的事基本上算是天方夜谭。
只是这几日上官们催逼的紧,到处发布张贴了严防海盗的公文,让这些原本连刀枪都没有握过几回的士兵统统到码头附近待命巡查,让许多士兵满是牢骚,这水面上几百年都未曾出过海盗,他娘的,防个鬼啊!
客商和士兵们都想错了,这里曾经是很安全,因为海盗们根本不屑于光顾此地,可是现在不同了,上百条商船停泊在岸边,堆积的货物犹如小山一样高,数以百计的商贾腰上别着鼓囊的钱袋招摇过市,而保卫他们的,是百来名从未上过战阵的士兵,一尊两百年前就被淘汰的土炮,和一艘比渔船大一丁点的巡船,如此大的财富、如此薄弱的防御,海盗们不来才见鬼了呢。
海盗们来了,当先游戈的是一艘足有五十余丈三桅五帆的西洋战舰,之后,便是七八艘二十余丈的三帆大型战舰,桅杆处没有打任何的旗号,无声无息的朝着海岸线逼近。
西洋战舰的舰首,两个人影靠舷眺望,其中一人拿着海图,另外一人用西洋单眼镜筒了望远处的码头,拿着海图的人用手指了指位置道:“张指挥使大人,这里便是公主港了,咱们水师只管开炮,其余的事还要有劳张指挥使乘小船登岸。”
“有四艘大商船、二十三艘中料船,小船更是不计其数。刘指挥使,看来你所料的不差,这些该死的商船全部躲这里来了,难怪我们在林家延湾游戈了这么久都没有看到商船呢,你是水师指挥使,这海上的事我也不太明白,你来决断,我张有德听你的。”拿着西洋单眼筒的不是别人,正是神勇营指挥使张有德,此次他率营随水师一齐出海,扮作盗贼,首先选择的目标便是吕宋,原因无它,因为这里属于海岛地形,海贸鼎盛。且占据该岛的是佛朗机人(西班牙人在1571年在吕宋马尼拉建立统治,吕宋为现在菲律宾群岛。),就算是发生大规模的海盗,也不会有南洋其他国家前来联合围剿。
而西班牙人吕宋的统治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主力战舰只有七条,需要守卫上千里的海岸线和数以百计的港口,再加上国内叛乱多如牛毛,吕宋总督根本就无心剿灭海盗,伪装成海盗的大明水师更是肆无忌惮,从袭击海路的商船,到直接埋伏在港口附近劫持进出港口的货船,直到现在,打起了海港的主意。
“对付这个小港完全没有问题,要紧的是别让码头上的人逃回了内陆,皇上曾有过吩咐,除汉人装船运回土瓦外,每战之后,务必全歼所有商人、水手,此外,陆地上的商人身上都带着一大笔的金银现钞,若是让他们逃了实在可惜。”刘二古铜色的肌肤迎着朝阳,冷酷的握住腰间的刀柄,每一个字从他嘴里吐出来时都现出无限的杀机。
从前的刘二原本只是海盗船上的舵手,自从得到朱骏提拔为指挥使之后便在山谷里训练了整整两个月,接着又奉命扬帆出海,截获商船三十余条,所杀的船员水手更是不计其数,他亲手下的命令,将一船船的水手押在甲板上,一柄柄长刀扬在半空,刀刃处,被阳光照射的闪闪发光。
“杀!”第一次杀人时,刘二心有不忍,他鼓足了勇气,才竭斯底里的喊出了命令,伴随着一道道腥浓的血箭飙出,数十颗人头落地,接着尸身抛入大海,人头则被挂在舰船最高的桅杆上,当长刀迎着海风在空中划过的那一刹那,刘二感觉心在收缩,脑子嗡嗡作响。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水师大多数由海盗组成,在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让他们温顺下来之后,胸中的暴戾又爆发了出来,血与火的历练让他们成为了漂泊在大海中的幽灵,每一条遭遇的船只遇见他们都将蒙受厄运。
张有德扶着船舷,一脸担忧的道:“那怎么办?若是我们贸然攻击,码头上的人定会向内陆逃窜,等我们登岸追击时恐怕已来不及了。”
刘二的嘴角已挂出笑意,长满老茧的手拍了拍张有德上臂道:“张指挥使过虑了,其实早在两个时辰前已悄悄让一只战船与我们分道扬镳,他们会在十里外的海滩登岸,而后从后包抄,这些人是躲不过的。”
张有德拿起单眼筒望了望周围游戈的战船,如释负重一般垂下手臂:“果然走了一条船,若不是刘指挥提醒,张某竟不知道,既如此,我去通知千户、百户、旗官,让他们准备好登陆。”
张有德将单眼筒交在刘二手里,转身入仓去了。
刘二已招来身边的传令兵道:“命令船队降下副帆,低速航行,炮手装填火药,所有小舰全部放置到甲板上来,准备让神勇营的弟兄们登录。其余的水手全部在甲板待命,听候调遣。”
“遵命!”传令兵对着刘二抱了抱拳,敬了个十分标准的明代军礼,旋身咚咚的向着高处跑去。
“水师指挥使有令:船队所有船只降下副帆低速航行,炮手装填火药,所有小舰全部放置到甲板上来,准备让神勇营的弟兄们登录。其余的水手全部在甲板待命,听候指挥使大人调遣。”
“呜呜呜……”随着号令响起,传递信息用的海螺声低沉响起,站在更高处的旗手已挥舞着令旗来回波动,向四周的战舰传递命令………
--------------------------------------------------------------------
第一次写海战,有点生疏,最近正在不断的查资料恶补,请见谅。
永历大帝 第三十九章:费解的佛朗机战术
“上帝,那是什么?”一个歪咧咧的吕宋士兵远远眺望,惊讶的望着海平面出现的七八条巨大的黑影。
此时的吕宋已被西班牙统治了整整一个世纪,西班牙教士在吕宋的领土上建起了教堂,利用政治上的便利大肆收拢信众,特别是在吕宋的殖民军队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天主教徒。
“是……是海盗吗?”另一名吸引而来的士兵脚步有些虚晃,全凭着手中的长矛当成拐杖来支持他没有倒下去。
“海盗袭击,快去拉警报,向港口总督报告,布兰朗上尉那里有火绳枪。”一名小头目惊声叫道。是的,西班牙殖民者并不相信殖民地士兵,虽然名义上每三名殖民地士兵都配备了一柄前膛装药的火绳枪,但是为了保险起鉴,非到紧急时刻,这批枪弹仍然由西班牙军官保管,只有临近战斗时才能分发下来,而现在,他们的武器只有最原始的铁刀和长矛。
来不及了,最前的西洋战舰侧下了右帆在海面上打了个左旋稳稳固定,随后,侧舷的四十门佛朗机炮轰的一声夹杂着火药味的浓烟弥漫在战舰上空,四十颗炮弹飞砸而来,在港口的各处炸开。
“铛铛……”码头附近的教堂钟楼传来预警声,居民和靠岸的水手商贾们乱成一团,巡逻的殖民地士兵见机不妙,抛下了手中的武器,撕扯下身上的号衣,混迹入逃窜的人群中。
“亲爱的孩子们,上帝会保佑我们的,大家不要跑,异教徒都是一群野蛮人,我们伟大的布兰朗上尉会带领他英勇的西班牙战士保卫我们,不要跑,我的上帝啊,你们这群该死的远东懦夫。”
猜你喜欢